《孙真人卫生歌》

合集下载

医学人文名言名句

医学人文名言名句

医学人文名言名句医学人文名言名句 1 、食后须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

尤乘《寿世青编孙真人卫生歌》2 、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

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卷上论治案》3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形气亦然。

《吕氏春秋尽数》4 、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

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5 、医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认证。

温载之《温氏医案咳嗽》6 、乃知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

张从正《儒门事亲》7 、治病不明岁气盛衰,人气虚实,而释邪攻正,实实虚虚,医之罪也。

喻昌《医门法律申明内经法律》8 、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

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9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其约。

喻昌《医门法律先哲格言》1 0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 1 、凡书理有未贯彻者,则昼夜追思,恍然有悟,即援笔而识之。

历今三十载,殊觉此道精微。

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

程国彭《医学心悟自序》1 2 、医之良,在工巧神圣;医之功,在望闻问切;医之学,在脉药方症。

陈清淳《蜀中医纂习医规格》1 3 、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

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

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1 4 、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

王叔和《脉经序》1 5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灵枢营卫生会》1 6、有医术,有医道。

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赵献可《医贯伤饮食论》1 7 、乳贵有时,食贵有节。

吴谦等《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1 8、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张机《金匮要略》1 9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2 0、医之道最微,微则不能不深究;医之方最广,广则不能不小心。

梁拓轩《疠科全书自序》2 1、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篇》2 2 、知其浅而不知其深,犹未知也。

孙真人十三鬼穴

孙真人十三鬼穴

鬼穴十三针古代治疗癫狂等精神疾患的十三个经验效穴。

古人认为精神疾患是由鬼邪作祟所致,故把治疗这类疾病的穴位称作“鬼穴”。

为战国时期扁鹊所创。

唐代孙思邈又在此穴的基础上,"更加间使、后溪尤妙",拓为十五穴。

历代医家对十三鬼穴疗法都有论及,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明代徐凤的《针灸大全》、杨继洲的《针灸大成》、高武的《针灸聚英》对十三鬼穴的记载基本一致,而与南北朝时期徐秋夫所论十三鬼穴有所出入,后世医家多采用孙思貌的十三鬼穴。

该法具有疏通经络、协调阴阳、调整脏腑、醒脑开窍的功效,对神志病有较好疗效。

穴位名称鬼宫(即水沟穴,刺入3分);鬼信(即少商穴,刺入3分);鬼垒(即隐白穴,刺入2分);鬼心(即大陵穴,刺入5分);鬼路(即申脉穴,刺入火针3下);鬼枕(即风府穴,刺入2分);鬼床(即颊车穴,刺入5分);鬼市(即承浆穴,刺入3分);鬼窟(即劳宫穴,刺入2分);鬼堂(即上星穴,刺入2分);鬼藏(即会阴穴,刺入3分);鬼腿(亦称鬼臣,即曲池穴,火针刺入5分);鬼封(即海泉穴,在舌下中缝,刺出血,乃横安板1枚,就两口吻,令舌不能动);再加间使、后溪穴尤妙。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持不锈钢毫针依次针刺十三鬼穴,男子先针左,女子先针右。

单日为阳,双日为阴,阳日阳时针右转,阴日阴时针左转。

施强刺激针法,不留针。

适用范围十三鬼穴疗法适用于一切精神疾患,如癔病、精神分裂症、癫狂、中邪等,也可用于由高热所致的狂躁不安等证。

歌诀孙真人"十三鬼穴"歌百邪为疾状癫狂,十三鬼穴须推祥。

一针鬼宫人中穴,二针鬼信取少商,鬼垒三针为隐白,鬼心四刺大陵岗,申脉五针通鬼路,风府六针鬼枕旁,七针鬼床颊车穴,八针鬼市闹承浆,九刺劳宫钻鬼窟,十刺上星登鬼堂,十一鬼藏会阴取,玉门头上刺娇娘,十二曲池淹鬼腿,十三鬼封舌下藏,出血须令舌不动,更加间使后溪良,男先针左女先右,能令鬼魔立刻降。

孙思邈先生针十三鬼穴歌《针灸大全》百邪癫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

养生宗旨(1)

养生宗旨(1)

养生宗旨(1)1、“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太劳劳则怯。

神若太伤伤则虚,气弱太损损则绝。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作《孙真人卫生歌》2、“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

知君病后能服药,不若病前能自防。

”——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邵雍3、医师尽劝先停酒,道侣多教早罢官。

案上漫铺龙树论,盒中虚捻决明丸。

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

——白居易4、案头开缥帙,肘后检青囊。

唯有达生理,应无治老方。

”——唐·刘禹锡5、医者理也,理者意也。

药者瀹也,瀹者养也。

——《子华子·北宫意问》6、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不欲甚劳,不欲甚佚;安身之本,必须于食,救疾之道,惟在于药;不知食益者,不足以全生,不明药性者,不能以除病;长寿之道,在于养生,养身之本,在于饮食。

——药王孙思邈7、养身在动,养心在静;饮食有节,起居有定。

水沸始饮,物熟始食,少食肉类,多食果蔬。

头部宜凉,足部宜热,无求常安,知足常乐。

——陈立夫8、不渴勿强饮,不饥勿强食,不困勿强眠,不寒勿强衣。

——东晋葛洪9、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

——清乾隆(“十常”养生法:1、齿常叩2、津常咽3、耳常强4、鼻常揉5、睛常运 6、面常搓7、足常摩8、腹常旋9、腿常伸10、肛常提“四勿”养生法1、食勿言2、卧勿语3、酒勿醉4、色勿迷)10、寒从足下起,百病凉上起。

病从口中入,凉从脚上来。

养生之道,眉开眼笑。

笑口常开,健康常在。

11、目不欲視不正之色。

耳不欲聽醜穢之言。

鼻不欲向膻腥之氣。

口不欲嚐毒辣之味。

心不欲謀詐欺之事。

——白水老人,“五不欲”錄自南朝梁﹒陶弘景【養性延命錄】12、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大醉——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作《孙真人卫生歌》13、善养生者养其形,善养形者养其气。

——《太上隐书》14、少言语养内气,戒心性养神气,薄滋味养血气,戒嗔怒养肺气,节饮食养胃气,少思虑养肝气,寡嗜欲养心气,寡色欲养精气。

——15、饮食不止身不轻,声色不止神不清,思虑不止心不宁,心不宁兮神不灵,神不灵兮道不成。

孙真人卫生歌

孙真人卫生歌

孙真人卫生歌孙真人卫生歌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父母遗体宜宝之箕畴五福寿为最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欲求长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还延命贪欲无穷忘却精用心不已失元神劳形散尽中和气更仗何能保此身心若大费费则竭形若大劳劳则怯神若大伤伤则虚气若大损损则绝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四季长呼脾化食三焦嘻却热难停发宜多梳气宜炼齿宜数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揩磨常在面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夏要增辛宜减苦秋辛可省但教酸季月少咸甘略戒自然五脏保平安若能全减身康健滋味偏多无病难春寒莫放绵衣薄夏月汗多宜换着秋冬衣冷渐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药惟有夏月难调理伏阴在内忌冰水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至秋来成疟痢心旺肾衰宜切记君子之人能节制常令充实勿空虚日食须当去油腻大饱伤神饥伤胃大渴伤血多伤气饥餐渴饮莫太过免致膨脝损心肺醉后强饮饱强食未有此身不生疾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甚者将安适食后徐行百步多手搓脐腹食消磨夜半灵根灌清水丹田浊气切须呵饮酒可以陶情性大饮过多防有病肺为华盖倘受伤咳嗽劳神能损命慎勿将盐去点茶分明引贼入肾家下焦虚冷令人瘦伤肾伤脾防病加坐卧防风来脑后脑内入风人不寿更兼醉饱卧风中风才着体成灾咎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终不喜养体须当节五辛五辛不节反伤身莫教引动虚防发精竭荣枯病渐侵不问在家并在外若遇迅雷风雨大急须端肃畏天威静室收心宜谨戒恩爱牵缠不自由利名索绊几时休放宽些子自家福免致终年早白头顶天立地非容易饱食暖衣宁不愧思量无以报洪恩晨夕焚香频告解身安寿永福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惜命惜身兼惜气请君熟玩卫生歌陶真人卫生歌南朝·梁·陶弘景世言服灵丹、饵仙药、白日而轻举者,但闻而未见也,至于运气之术,甚近养生之道,人禀血气而生,故摄生论云:摄生之要,在去其害生者。

此名言也,予所编此歌,盖采诸家养生之要,能根据而行之,则获安乐,若尽其妙,亦长生之可觊,今着其歌于下:万物惟人为最贵,百岁光阴如旅寄。

孙思邈卫生歌选讲正心诚意喜乐常有

孙思邈卫生歌选讲正心诚意喜乐常有

孙思邈卫生歌选讲正心诚意喜乐常有
世人欲知卫生道,喜乐常有嗔怒少。

心正意诚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

每一个人都想知道养生之道,想让自己活得久,殊不知养生之道先养心,先从心态上做起,要“喜乐常有嗔怒少”。

这还真不容易做到,很多人更容易“喜怒无常”。

喜乐要有常,就是要有规律。

当喜则喜,但哪怕再高兴你都得有节制,不能高兴得太过,否则就会乐极生悲。

所以喜乐要有常,怒要尽可能减少。

“心正意诚思虑除”,这个也是有出处的。

“心正意诚”出自《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和;致知在格物。

”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儒家对个人的不同境界的一个要求。

正心,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心必须正。

若深入理解,就是“身有所忿?猎虿坏闷湔?,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当你对什
么事情有不满的时候,当你心里有所恐惧,有所喜好,有所偏见的时候,都不会安。

当你的心不安,心就不在这里,就像在吃饭的时候,你如果心不在吃饭上,可能吃什么你都不知道它是什么味道。

所以,不管干什么事情,心都要正。

心正身才能正,所以很多疾病也是由于心不正而导致的。

心不正身就不正,气血就不调和,就会有病,养生你就白养。

心正了,思虑就少,烦恼就少,这是养生的根本。

孙思邈【卫生歌】

孙思邈【卫生歌】

《孙真人卫生歌》(孙思邈)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父母遗体宜保之,箕裘(1)五福(2)寿为最.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3),须防损其真元气.欲求长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还延命.贪欲无穷忘却精,用心不已失元神.劳形散尽中和气,更信何能保此身.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大劳劳则怯,神若大伤伤则虚,气若大损损则绝.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3)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春嘘(4)明目本扶肝,夏呵(5)心火可自闭,秋呬(6)定收金肺润,冬吹(7)肺肾得平安,三焦嘻(8)却除烦热,四季常呼(9)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10).发宜常梳气宜炼,齿宜频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指摩常在面.春月少酸宜食甘(12),冬月宜苦不宜咸(13),夏月增辛减却苦(13),秋月辛省便加酸(14),冬月少咸甘略戒,自然五脏各平安.若能全减身康健,滋味偏多多病难。

春寒莫放绵衣薄,夏月汗多宜换著,秋冬衣冷渐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药。

惟有夏月难调理,伏阴在内忌凉水,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致秋未成疟痢.君子之人守斋戒(15),心旺肾衰宜切记.常令充实勿空虚.日食须当去油腻,太饱伤神饥伤胃. 太渴伤血并伤气,饥餐渴饮勿太过,免致膨脝(16)伤心肺.醉后强饮饱强食,未有此生不成疾.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适者自安适.食时徐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夜半灵根灌清水(17),丹田(18)浊气切须呵.饮酒可以陶性情,大饮过多防有病.肺为华盖(19)倘受伤,咳嗽劳神能损命.慎勿将盐去点茶,分明引贼入肾家.下焦虚冷令人瘦,伤肾伤脾防病加.坐卧切防脑后风,脑内入风人不寿.更兼醉饱卧风中,风才一入成灾咎.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养体须当心五辛,五辛不节反伤身,莫教引动虚阳发,精竭容枯病渐侵.不同在家并在外,若遇迅雷风雨至,急须端肃敬天威,静室收心须少避,恩爱牵缠不自由.利名萦绊几时休,放宽些子自家福,免致中年早白头.顶天立地非容易,饱食暖衣宁不愧.思量无以报洪恩,晨夕焚香频仟悔.身安寿永福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借命惜身兼借气,请君熟玩卫生歌.(注释)(1)箕裘:《礼记》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中国古代养生诗词《孙真人养生歌》(节录)赏析

中国古代养生诗词《孙真人养生歌》(节录)赏析
6 .黑 豆 散 : 黑豆2 5 0 克 , 加水 煎煮 , 煮 至 水 尽 豆 干后 , 研 为 细末 。 口服 每次 6 克 ,
再加入猪肝5 0 克, 合 煮成汤 , 调 味后 服食 。
食 豆 吃猪 肝 而 饮 其 汤 , 每天 1 次。 可 治 缺 铁 性贫血 , 连 服2 ~ 3 周有效 。
中 国 古 代 养 生诗 词

《 孙真人养生歌》 ( 节录) 赏析 :
【 原诗 】
心 若 太 费 费 则 竭 ①, 形 若 太 劳 劳则・ t - L -  ̄ 。
神 若 太 伤 伤 则 虚 ⑧, 气 弱 太 损 损 则 绝④ 。
历 史 上 诸 葛 亮 就 是 因心 神 操 劳 过 度
而 早逝; 周瑜就是生气太过致吐 血而亡; 一 l
王朗被诸葛亮痛骂后又羞又愧 , “ 气损 ” 而 : 死; 曹休被东吴大败于石亭 , “ 惶恐 之甚” ,: 回洛 阳后 气 忧 而 死 。一 部 《 三 国演 义 》 , 人 :
物形象鲜 明 , 把这些 “ 过度 ” “ 太 费” 的事例 : 刻 画得 淋 漓 尽 致 , 让 人 们 除有 了饭 后 茶 余 : 的谈 资 外 , 更 有 了充 分 可 以借 鉴 的样 板 。 :
多 、 贫血 、 白发早 生 等 患 者食 用 。
黄酒 5 O O 毫 升 浸 泡 数 日 .每 次 饮 服 1 杯 或 半杯 。 每 日1 ~ 2 次 。可 治 阴 虚 阳 亢 、 虚 风 上
扰 、 眩 晕 头痛 、 虚烦 发 热 等 , 亦 可 治 疗 急
性腹 痛 。 5 .黑 豆 汤 : 黑豆2 5 0 克 , 加水 适量 , 以
【 释义 】
①竭: 尽, 干 涸 。② 怯 : 弱。 ③虚: 亏 虚 。④ 绝 : 失 去 生命 。

说说孙思邈“四少歌”和“卫生歌”的养生

说说孙思邈“四少歌”和“卫生歌”的养生

说说孙思邈“四少歌”和“卫生歌”的养生
贾佩琰
【期刊名称】《家庭中医药》
【年(卷),期】2015(0)8
【摘要】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被后人尊为"药王",又被称为"孙真人",他不仅对医学有着卓越贡献,同时对养生也有系统的理论。

他的《四少歌》云: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

依此四少,神仙可了。

这首四少歌流传很广,成为历代养生学家的座右铭。

头两句"口中言少,心中事少",意思是少开口.言多伤气,且祸从口出,会招惹是非;目不妄视,心中无杂事,多闭目养神,使元气不外泄,心神不受干扰,这当然有利于健康。

第三句"腹里食少",指吃饭要有节制,如果饮食不节,就会影响人体正常机能。

晋代张华的《博物志》就主张少食,他说:"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总页数】2页(P72-73)
【作者】贾佩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孙思邈养生系列之七节欲修行,宁静养元——孙思邈的养生铭与卫生歌
2.孙思邈的“四少”养生法
3.“卫生歌”、“养生延寿论”中起居饮馔养生行为探析
4.孙思邈的"四少"养生法
5.从孙思邈的《卫生歌》说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孙思邈养生歌诀

孙思邈养生歌诀

孙思邈养生歌诀“ 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

夏月增辛聊减苦,秋来辛减少加酸。

冬月大寒甘略戒,自然五脏保平安。

若能全减身健康,滋味能调少病缠…… 唯有夏月难调理,伏阴在内忌冰水。

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致秋来生疟痢…… 常令肾实不空虚,日食须知忌油腻。

太饱伤神饥伤胃,太渴伤血多伤气。

饥餐渴饮莫太过,免至膨胯损心肺。

醉后强饮饱强食,去此二者不生疾。

人资饮食以养生, 去其甚者自安逸。

食后徐行百步多,手摩脘腹食消磨。

夜半灵根灌清水,丹田浊气切须呵。

饮酒可以陶性情,剧饮过多防百病。

肺为华盖倘受伤,咳嗽劳神能伤命。

慎勿将盐去点茶,分明引贼入人家。

”——语出《孙真人卫生歌》谨和五味五味, 是指饮食物的五种滋味, 即酸、苦、甘、辛、咸。

五味可以补益脏腑,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因其味不同, 对脏腑的作用也有所侧重, 如《素问 ·至真要大论》所云:“ 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 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

” 提出了在生理情况下五味对五脏的影响有主次之分。

五味偏嗜给机体带来的影响:“ 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苦(原作… 甘‟ ,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味过于甘(原作… 苦‟ ,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如:酸味太过,致使肝气偏盛,导致脾气的运化作用受到阻滞。

咸味虽然入肾补肾,但咸味太过则能伤肾。

肾气受损则养骨之气不足,故曰“ 大骨气劳” 。

肾水反侮脾土,脾失健运,肌肉因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减少而消瘦无力。

苦味入心,然其太过则损伤心气, 心主血脉、主神志的功能必受影响, 故有心跳急促及烦闷之症。

甘味入脾, 既可补脾, 太过则可伤脾, 所以脾气因滞碍而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濡养于全身。

脾与胃同居中焦,升降相因,纳运配合,如若脾气不能升运,必然对胃气之纳降产生负面影响, 使胃气的纳降迟滞, 浊气滞留而生胀满。

孙思邈【卫生歌】

孙思邈【卫生歌】

《孙真人卫生歌》(孙思邈)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父母遗体宜保之,箕裘(1)五福(2)寿为最.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3),须防损其真元气.欲求长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还延命.贪欲无穷忘却精,用心不已失元神.劳形散尽中和气,更信何能保此身.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大劳劳则怯,神若大伤伤则虚,气若大损损则绝.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3)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春嘘(4)明目本扶肝,夏呵(5)心火可自闭,秋呬(6)定收金肺润,冬吹(7)肺肾得平安,三焦嘻(8)却除烦热,四季常呼(9)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10).发宜常梳气宜炼,齿宜频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指摩常在面.春月少酸宜食甘(12),冬月宜苦不宜咸(13),夏月增辛减却苦(13),秋月辛省便加酸(14),冬月少咸甘略戒,自然五脏各平安.若能全减身康健,滋味偏多多病难。

春寒莫放绵衣薄,夏月汗多宜换著,秋冬衣冷渐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药。

惟有夏月难调理,伏阴在内忌凉水,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致秋未成疟痢.君子之人守斋戒(15),心旺肾衰宜切记.常令充实勿空虚.日食须当去油腻,太饱伤神饥伤胃. 太渴伤血并伤气,饥餐渴饮勿太过,免致膨脝(16)伤心肺.醉后强饮饱强食,未有此生不成疾.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适者自安适.食时徐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夜半灵根灌清水(17),丹田(18)浊气切须呵.饮酒可以陶性情,大饮过多防有病.肺为华盖(19)倘受伤,咳嗽劳神能损命.慎勿将盐去点茶,分明引贼入肾家.下焦虚冷令人瘦,伤肾伤脾防病加.坐卧切防脑后风,脑内入风人不寿.更兼醉饱卧风中,风才一入成灾咎.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养体须当心五辛,五辛不节反伤身,莫教引动虚阳发,精竭容枯病渐侵.不同在家并在外,若遇迅雷风雨至,急须端肃敬天威,静室收心须少避,恩爱牵缠不自由.利名萦绊几时休,放宽些子自家福,免致中年早白头.顶天立地非容易,饱食暖衣宁不愧.思量无以报洪恩,晨夕焚香频仟悔.身安寿永福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借命惜身兼借气,请君熟玩卫生歌.(注释)(1)箕裘:《礼记》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柳宗元《三戒》原文译文及赏析

柳宗元《三戒》原文译文及赏析

柳宗元寓言《三戒》序【原文】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

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译文】我常常厌恶世上的有些人,不知道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而只是凭借外力来逞强;或者依仗势力和自己不同的人打交道,使出伎俩来激怒比他强的对象,趁机胡作非为,但最后却招致了灾祸。

有位客人同我谈起麋、驴、鼠三个动物的故事,我觉得与那些人的情形差不多,于是就写了这篇《三戒》。

永某氏之鼠【原文】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

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

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

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

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

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字为上自下死)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译文】永州有某人,怕犯日忌,拘执禁忌特别过分。

认为自己出生的年分正值子年,而老鼠又是子年的生肖,因此爱护老鼠,家中不养猫狗,也不准仆人伤害它们。

他家的粮仓和厨房,都任凭老鼠横行,从来不管。

因此老鼠就相互转告,都跑到某人家里,既能吃饱肚子,又很安全。

某人家中没有一件完好无损的器物,笼筐箱架中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吃的大都是老鼠吃剩下的东西。

白天老鼠成群结队地与人同行,夜里则偷咬东西,争斗打闹,各种各样的叫声,吵得人无法睡觉。

但某人始终不觉得老鼠讨厌。

过了几年,某人迁居去了别的州郡。

后面的人住进来后,老鼠的猖獗仍和过去一样。

那人就说:“老鼠是在阴暗角落活动的可恶动物,但这里的老鼠偷咬吵闹特别厉害,怎么会到这种地步呢?”于是借来了五六只猫,关上屋门,翻开瓦片,用水灌洞,买来仆人四面围捕。

捕杀到的老鼠,堆得象座小山。

孙真人《卫生歌》原文及解析

孙真人《卫生歌》原文及解析

孙真人《卫生歌》原文及解析孙思邈,又称孙真人,唐朝人,被称为“药王”,活到了141岁,这么长的寿命,证明他是真正得养生之精髓的,孙思邈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掌握了养生之道,悉心保养,寿达天年是没有问题的。

卫生,是护卫生命、延年益寿的意思。

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

父母遗体宜保之,箕畴五福寿为最。

在天地之间,以人为最贵。

为什么呢?这是天地所钟的表现。

天地间万物都是阴阳二气转化而来,得气之至和者为人,得气之偏盛者为禽兽,得气之微者为植物。

这个“象”是象形的象,人生成这样是取象于天地。

头是圆的脚是方的,就是取象于天圆地方。

有人会问,地球不是圆的吗,怎么是方的呢?这个方是说地划成形之方。

人身和天地,是同步和同构的关系,比如天地分阴阳,人体也分阴阳,天地有升降,人体也有升降,天地有日夜,人体也有作息。

我们理解了天地,也就理解了人体的运行,如果能控制身体和天地的运行相同步,就能法于阴阳,合于术数,这是养生最基本的总原理。

我们得父精母血而来,父母生了我们,我们要把父母给我们的身体保养好。

“箕畴”是指《尚书·洪范》里的九畴,里面讲了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在这五福当中,长寿是最重要的。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

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

护养生命,一定要牢记三戒,就是大怒、大欲还有大醉。

大怒伤气,大欲伤神,大醉伤精。

牢记这三点之外,还要记住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谨防损失真元之气。

人身得天地中和之气而生,得人身时是元精、元气、元神,也是本身的真精、真气、真神,这是先天而生,一定不要损耗。

欲求长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

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方延命。

想要长生首先要戒除我们的偏邪之性,保持自然清静的状态,不要被外界的邪淫扰乱性情。

广成子说:必清必静,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长生。

庄子说: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薰鼻,困扰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曰趣心滑心,使心飞扬。

孙思邈说三种动物不能吃

孙思邈说三种动物不能吃

孙思邈说三种动物不能吃
1.孙思邈说雁、狗、鲤三种动物不能吃。

《孙真人卫生歌》
中说到: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

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水中的鱼类,都是有灵性的。

大雁守秩序,狗狗有情义,黑鱼知礼节。

2.古人认为大雁是属于一种群居的鸟类,一只雌雁配一只雄
雁,向来都是从一而终的。

假如一只死去,剩下落单的一只孤雁,至死也不会再找别的伴侣,是坚贞不渝的爱情象征,其忠贞品质令人折服。

乌鱼在产卵之后非常的虚弱,眼睛也短暂的看不见东西,没办法捕食,随时会死去,这时刚出生的的小幼鱼就游到其嘴边,让母乌鱼食之充饥,其孝道令人感动。

狗就更不用说了,自远古时代被人驯化以来,一直就作为看家护院的不二之选,它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

节欲修行,宁静养元——孙思邈的养生铭与卫生歌

节欲修行,宁静养元——孙思邈的养生铭与卫生歌

70快乐养生 2012.07唐代名医孙思邈所撰《孙真人养生铭》、《孙真人卫生歌》流传较广,影响颇大。

但两者均不见于《千金药方》或《千金翼方》,而后世某些道家著作或养生著作却有所转载。

下面选录明代胡文焕辑《类修要诀》(养生著作)所转载的上述两首养生歌诀。

先介绍《孙真人养生铭》:怒盛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萦。

勿使悲伤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夜静鸣天鼓,晨兴漱玉津;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须节五辛。

安神当悦乐,精气保和纯。

寿夭休论病,修行本在人。

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这是孙思邈用五言诗歌形式所撰写的养生格言,全文20句,共计100字。

语言简明易晓,用不着多作解说。

其中有些语句高度概括和凝铸着颐养之道,的确值得反复玩味和铭记。

诸如“怒盛偏伤气,思多太损神”,“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安神当悦乐,精气保和纯”,“寿夭休论病,修行本在人”等,这些都是养生真理,不但必须牢记,而且应当成为日常生活的指南。

倘能照着去做,即可“平地自朝真”,也就是由普通人变成精于养生之道的长寿真人。

至于“若要无诸病,常须节五辛”,就是要区别情况对待了。

所谓五辛,系指5种具有辛辣刺激气味的蔬菜,一般指韭、薤、葱、蒜、芫荽之类。

现今知道,这些蔬菜大多很有益于健康,可以常食;只有在患眼目疾病或皮肤病及汗腺气味较浓等疾病时,应当少吃或不吃。

在此,再将《孙真人卫生歌》选录如下: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

父母遗体能宝之,洪范五福寿为最。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

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其真元气。

欲求长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

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还延命。

贪欲无穷忘却精,用心不已失元神。

劳形散尽中和气,更信何能保此身。

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大劳劳则怯,神若大伤伤则虚,气若大损损则绝。

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

春嘘明目本扶肝,夏呵心火可自闭,秋呬定收金肺润,冬吹肺肾得平安。

-六字诀养生法

-六字诀养生法

六字诀是一个极简单又很古老的功法,其中的六字即“嘘、呵、呼、呬、吹、嘻”。

通过正确地口型呼此六字,其发音所产生的气流振动能激发相应器官(肝、心、脾、肺、肾及三焦所包括的器官)产生共振,促使其相应器官快速排病,并能激发其相应气机,促进经络运行,补气扶正。

六字诀治病见效快、效果好,养生保健功效显著,所以自古不仅为中医所推崇,而且为道家、佛家、武术家所接受,并在中医、道家、佛家、武术界广为流传。

关于六字诀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的庄子(约前369-前286年)的《庄子·刻意》:“吹呴(xu)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

”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

六字诀较为完整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著名道士、医药学家陶弘景(456~536年)的《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及隋代京黑先生所撰的《神仙食气金柜妙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

委曲治病,吹以去寒;呼以去热;嘻以去风,又以去痛;呵以去烦,又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劳极)”。

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孙思邈(541或581~682年)的《孙真人卫生歌》:“春嘘明目本扶肝,夏呵心火可自闭,秋呬定收金肺润,冬吹肺肾得平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在后来各个时期的医、道、佛家著作中,关于六字诀的治病养生作用多有记述,如《崇山太无先生气经》说:“…呬属肺,主鼻,有寒热和,依呬吐纳,兼皮肤疮病。

…”《赤凤髓》说:“…腰膝冷多阳道微,微微纵气以吹之,不用外边求药饵。

”《四时调摄笺》则言:“损有吸以补之法”。

若肝脏虚以“嘘”作吸气以补之,若心脏虚以“呵”作吸气以补之,若脾脏虚以“呼”字作吸气以补之,肾虚以“吹”字作吸气以补之,肺虚以“呬”字作吸气以补之。

《景岳全书》则言吸气发音补阳,呼气发音补阴,故“阴微不练吸,阳微不练呼。

”明代名医、明太医院医官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说:“…以六字诀治五脏六腑之病。

孙真人卫生歌:养生秘旨(光绪十九年手录收藏)

孙真人卫生歌:养生秘旨(光绪十九年手录收藏)

孙真人卫生歌:养生秘旨(光绪十九年手录收藏)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父母遗体宜宝之,“洪范”五福寿为最。

卫生且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

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

欲求长生须戒性,火不发兮心自定,木能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还延命,贪欲无穷忘却精,用心不已失元神,劳形散却中和气,更仗何因保此身。

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太劳劳则怯,神若太伤伤则虚,气若太损损则绝。

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冬吹肺肾宁,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多梳气宜炼,齿宜数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揩摩常在面。

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夏日增辛宜减苦,秋来辛减略加酸,季月少咸甘略戒,自然五脏保平安,若能全减身康健,滋味能调无病难。

春寒莫放绵衣薄,夏月汗多宜换着,秋冬觉冷便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药。

唯有夏月难调理,伏阴在内忌冰水,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至秋来成疟痢。

心旺肾衰色宜避,养肾固精当节制,常令肾实不虚空,自然强健无忧虑。

大饱伤脾饥伤胃,太渴伤血多伤气,饥餐渴饮莫太过,免致膨伤心肺。

醉后强饮饱强食,未有此身不生疾,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甚者自安适。

食后徐行百步多,平摩脐腹食消磨。

夜半灵根灌清水,丹田浊气切须呵。

饮酒可以陶情性,剧饮过多防百病。

肺为华盖倘受伤,咳嗽劳神能损命。

慎勿将盐来点茶,分明引贼入人家。

下焦虚冷令人瘦,伤肾伤脾防病加。

坐卧防风来脑后,脑后受风人不寿,更兼醉饱卧风中,风入五内成灾咎。

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终不喜。

养体须当节五辛,五辛不节反伤身,莫教引动虚阳发,精竭荣枯病渐侵。

不问在家并在外,若遇迅雷风雨大,急宜端肃畏天威,静坐澄心须谨戒。

恩爱牵缠不自由,利名萦绊几时休,放宽些子留余福,免致中年早白头。

顶天立地非容易,饱食暖衣宁不愧,思量难报罔极恩,晨夕焚香频告解,身安寿永福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惜命惜身兼惜气,请君熟玩卫生歌。

孙真人保生铭及释

孙真人保生铭及释

孙真人保生铭略⑴人若劳于行,百病不能成。

⑵饮酒忌大醉,诸疾自不生。

⑶食了行百步,数将手摩肚。

⑷睡若不高枕,唾涕不远顾。

⑸寅丑日剪甲,理发须百度。

⑹饱则立小便,饥则坐漩溺。

⑺行坐莫当风,居处无小隙。

⑻向北大小便,一生昏幕幕。

⑼日月固然忌,水火仍畏避。

⑽每夜洗脚卧,饱食终无益。

⑾思虑最伤神,息怒伤和息。

⑿毋去鼻中毛,常习不唾地。

⒀平明欲起时,下床先左脚。

⒁但能七星步,令人长寿乐。

⒂酸味伤于筋,辛味损正气。

苦味损于心,甘则伤其志。

咸多促人寿,不得偏耽嗜。

⒃春夏任宣通,秋冬固阳事。

独卧是守贞,慎静最为贵。

⒄强知事大患,少欲终无累。

⒅⑴《孙真人保生铭》是“药王”孙思邈所著,论述养生保健的诸多事宜,影响颇广。

⑵“人若劳于行,百病不能成”。

这句话很好理解,就是说生命在于运动。

但若仔细推敲,一个“劳”字用的妙不可言。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词语稀疏,每个字都有特定的含义,比如说运动一词,在古代就会拆做运和动,运是说转动,而动是说移动、振动。

我们现在看到“劳”,马上会与劳累这样的词联系在一起,其实“劳”也有自己的含义,是说微微感到疲劳。

在古代表示劳累的词有三个:劳、劬、累,其中以劳的程度最轻。

此处用“劳”字就是旨在告诉我们,运动要以微微感到疲劳为宜,不可太少,也不可太过。

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简便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当为漫走。

现在的年轻人在选择有氧运动时一般会选择跑步,却忽略了漫走这种形式。

美国最早提倡跑步的一位体育家曾鼓舞了无数人,他说;“你要青春,你就跑吧;你要健康,你就跑吧;你要长寿,你就跑吧……”结果50多岁他就跑“走”了。

现在都在提倡“宁要漫走,不要跑步”,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散步是最好的有氧运动。

⑶“饮酒忌大醉,诸疾自不生”。

财色酒气虽好,却不可过用,过则伤身。

正如古文所说,“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贪酒固然不好,但酒也不是穿肠毒药。

酒本身是一味中药,适当饮之可活血散瘀,温中散寒。

真西山先生卫生歌译文

真西山先生卫生歌译文

真西山先生卫生歌译文原文:万物惟人最可贵,百岁光阴如寄。

自非留意修養中,未免病苦為心累。

何必餐霞餌大藥,妄意延齡等龜鶴。

但於飲食嗜欲間,去其甚者即安樂。

食後徐徐行百步,兩手摩脅并腹肚,須臾轉手摩腎堂,謂之運動水與土。

仰面仍呵三四呵,自然食毒氣消磨。

醉眠飽臥俱無益,渴飲飢餐犹戒多。

食不欲粗并欲速,寧可少餐相接續。

若教一飽頓充腸,損氣損脾非是福。

生食粘膩筋韌物,自死禽獸勿可食。

饅頭閉氣不相和,生冷偏招脾胃疾。

鮓醬胎卵兼油膩,陳臭淹藏皆陰類,老年切莫喜食之,是借寇兵無以異。

炙爆之物須冷吃,不然損齒傷血脈。

晚食常宜申酉前,向夜須防滯胸膈。

飲酒莫教飲大醉,大醉傷神損心志。

酒渴飲水并吃茶,腰腳自茲成重墜。

嘗聞避風如避箭,坐臥須教預防患。

況因飲後毛孔開,風才一入成癱瘓。

不問四時俱暖酒,大熱又須難向口。

五味偏多不益人,恐隨肺腑成殃咎。

視聽行藏不必久,五勞七傷從此有。

四肢亦欲常小勞,譬如戶樞终不朽。

臥不壓縮覺貴舒,饱則入浴飢則梳,梳多浴少益心目,默寢暗眠神晏如。

四時惟夏難將攝,伏陰在內腹冷滑。

補腎湯藥不可無,食肉稍冷休哺啜。

心旺腎衰何所忌?特忌疏通泄精氣。

臥處尤宜綿密間,宴居静慮和心意。

沐髮盥漱皆暖水,臥冷枕涼皆勿喜。

瓜茄生菜不宜食,豈獨秋來多瘧痢?伏陽在內三冬月,切忌汗多陽氣泄。

译文:万物只有人的生命最宝贵,百年的光阴就像暂时寄居。

如果自己不注意修养身心,免不了被疾病痛苦困扰。

何必要去服食那些霞光和仙药,妄想延年益寿如同龟鹤。

只要在饮食嗜欲方面,去掉那过分的贪欲就安乐。

饭后慢慢走百余步,双手摩擦胁部和腹部肚皮,一会儿转手再摩擦肾堂,把它当作运动调和水与土。

抬头面还要多呵三四口气,向天空喷出残渣和浊污。

各种邪秽之气随着呼出,清净平和之气随着吸入。

如果能够实行这些方法,可以安定五脏安然无虞。

四时气候有相应的变化,六气五行各自有司职。

外邪贼风经常守卫体表,体内水火贵在平和不偏倚。

眼睛不要经常观看视察,口不经常吐咽唾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真人卫生歌》
*导读:《孙真人卫生歌》(孙思邈)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父母遗体宜保之,箕裘(1)五福(2)寿为最。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
《孙真人卫生歌》(孙思邈)
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父母遗体宜保之,箕裘(1)五福(2)寿为最。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3),须防损其真元气。

欲求长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

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还延命。

贪欲无穷忘却精,用心不已失元神。

劳形散尽中和气,更信何能保此身。

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大劳劳则怯,神若大伤伤则虚,气若大损损则绝。

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3)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

春嘘(4)明目本扶肝,夏呵(5)心火可自闭,秋呬(6)定收金肺润,冬吹(7)肺肾得平安,三焦嘻(8)却除烦热,四季常呼(9)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10)。

发宜常梳气宜炼,齿宜频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指摩常在面。

春月少酸宜食甘(12),冬月宜苦不宜咸(13),夏月增辛减却苦(13),秋月辛省便加酸(14),冬月少咸甘略戒,自然五脏各平安。

若能全减身康健,滋味偏多多病难。

春寒莫放绵衣薄,夏月汗多宜换著,秋冬衣冷渐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药。

惟有夏月难调理,伏阴在内忌凉水,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致秋未成疟痢。

君子之人守斋戒(15),心旺肾衰宜切记。

常令充实勿空虚。

日食须当去油腻,太饱伤神饥伤胃。

太渴伤血并伤气,饥餐渴饮勿太过,免致膨脝(16)伤心肺。

醉后强饮饱强食,未有此生不成疾。

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适者自安适。

食时徐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

夜半灵根灌清水(17),丹田(18)浊气切须呵。

饮酒可以陶性情,大饮过多防有病。

肺为华盖(19)倘受伤,咳嗽劳神能损命。

慎勿将盐去点茶,分明引贼入肾家。

下焦虚冷令人瘦,伤肾伤脾防病加。

坐卧切防脑后风,脑内入风人不寿。

更兼醉饱卧风中,风才一入成灾咎。

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

养体须当心五辛,五辛不节反伤身,莫教引动虚阳发,精竭容枯病渐侵。

不同在家并在外,若遇迅雷风雨至,急须端肃敬天
威,静室收心须少避,恩爱牵缠不自由。

利名萦绊几时休,放宽些子自家福,免致中年早白头。

顶天立地非容易,饱食暖衣宁不愧。

思量无以报洪恩,晨夕焚香频仟悔。

身安寿永福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

借命惜身兼借气,请君熟玩卫生歌。

(注释)
(1)箕裘:《礼记》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良冶、良弓指善于冶金和造弓的人,意思是儿子往往继承父业。

时因以箕裘比喻祖先的事业。

在这里孙思邈以道家的思想、把人的寿命长短也看作是受之于父母,故用箕裘表相继之意。

(2)五福:《尚书洪范》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攸好德,谓所好者德;考终命,谓善终,不横天。

(3)嗔怒:气愤,生气。

(4)~(9):春嘘、夏呵、秋呬、冬吹及嘻、呼等,是根据季节的不同,以不同的调息方法吐纳大地之气。

(10)保神丹:并非是指实际的方子、而是指保养精神的丹药。

(11)春日少酸宜食甘:此为春天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春天因为肝木旺,故再多食酸味,可使肝木之气偏亢而伐脾,因此,春天饮食要多吃甜的养脾抑木。

(12)冬月宜苦不宜咸:同样,在冬月之时,不能多吃咸昧,以防水克火,而要多吃点苦味
的以养心气。

(13)夏月增辛减却苦:多食苦味可使心气偏亢,而夏季心气本来就偏亢,心气偏亢,则火克金伤肺,故要多吃点辛味以抗心气的克伐。

(14)秋月辛省便加酸:秋季肺金当令,而酸入肝,辛多则金旺克木,故宜食酸以御之。

(15)斋戒:俗说吃斋,是提倡以素食为主的养生方法,后被佛家、道家利用,称为斋戒。

(16)膨脝:指腹部胀大。

(17)清水:指口中津液;灵限:指肾,夜半灵根清水:指夜半静坐,舌抵上腭,津液口中溢,咽下以补肾气。

(18)丹田:人身脐下三寸处。

(19)华盖:此指肺。

(按语)
此为唐代大医药学家孙思邈的重要养生文献,原文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养生思想,如四季饮食原则、卫生三戒、强调养性等。

这些思想,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