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光的干涉 》课件

合集下载

光的干涉ppt课件

光的干涉ppt课件
振幅A=A1+A2为最大,P点总是振动加强的地方,故出现亮纹。
(2)第一暗纹形成原因
S1
P1
S1
S2
P1
d
P
S2
d =λ/2
S1
P1
P1S1
S2
P1S2
d
P1
光程差d= λ/2 ,S1、S2在P1处步调相反,该点振动减弱。(暗)
(4)双缝干涉规律
P1
光程差: s
亮纹:
暗纹:
S1
L1 L2
减弱(波峰与波谷叠加);且振动加强的
区域与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这种
现象叫波的干涉。
光是一种电磁波,那么光也应该发生干涉现象,怎样才能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呢?
干涉现象是波动独有的特征,如果光真的是一种波,就必然会观察到光
的干涉现象
思考1:光要发生干涉现象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相干光源(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
L越大,相邻的亮纹间距越大
2、白光的干涉图样特点:
(1)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
(2)中央为白色亮条纹;
(3)干涉条纹是以中央亮纹为对称点排列的;
(4)在每条彩色亮纹中红光总是在外侧,紫光在内侧。
三、薄膜干涉
1、原理
水面上的油膜呈彩色
2、应用
平滑度检测
镀了增透膜的镜片
增透膜厚度:
薄膜厚度
d

在透镜表面涂上一层薄膜,当薄膜的厚度等于入
思考2: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获得相干光—频率相同的光呢?
天才的设想
巧妙解决了相干光问题
单缝


s0
双缝
屏幕
s1
s2
托马斯·杨

高中物理-光的干涉课件

高中物理-光的干涉课件
距离L越大,光的波长λ越大则相邻两条亮 条纹(或暗条纹)的间距△x越大。


S1
P1


S2 ΔS

理论上可以 证明:
13
二、相干波源
如果两个光源发出的光能够产生干涉, 这样的两个光源叫做相干光源。 我们在上一章学过,两列波要产生敢, 它们的频率必须相同,而且相位差要保持 不变。只有这样,一旦它们在空间某点产 生的震动相互加强,才会一直是相互加强 的关系,否则不可能出现干涉现象。
17
干涉法检测表面平整度
18
增透膜
19
20
13.3光的干涉
1
2
一.光的干涉
由两束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光在 空间相互叠加,在一些地方相互加强, 在另一些地方相互削弱的现象,叫做 光的干涉。
3
假设光真的是一种波
我们必然能看到波 的特有现象
1801年,英国物理 学家托马斯 ·杨在实 验室里成功的观察 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
托马斯 ·杨
1773~1829
( n=0 ,1 ,2 ,3…)
9
探究: 相邻两条亮条纹(或暗条纹)的间 距Δx与什么有关?
亮条纹的 中心线
探究1:d减小,其他条件不变,ΔX如何变化?
10
探究2:L增大,其他条件不变,ΔX如何变化?
L
1
L2
屏A 屏B
d
11
探究3:波长增大,其他条件不变,ΔX如何变化?
亮亮 L


L
12
结论: 双缝的间距d越小,屏到挡板间的
室内的白炽灯是各种独立的光源,不符 合产生干涉的条件。所以房间里的两盏灯 发出的光不会发生干涉。
14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学课件《光的干涉》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学课件《光的干涉》

光的双缝干涉
2.干涉条件
明暗相间的条纹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
相同、相位差恒定
3.亮暗条纹条件
光的干涉
干涉条纹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
∆x=
原理
薄膜干涉
检查平面的平整度
应用
增透膜和增反膜
牛顿环

λ

作业
双缝:获得两束振动情况一致的相干光.
P96
亮条纹形成的原因:
S1
P
S2
屏幕
双缝
S1
S1
S2
S2
P0
中央亮条纹/
零级亮条纹
0
P0S1
0
P0S2
0 2 − 0 1 = 0
P0点振动加强 (亮)
双缝
屏幕
P1
S1
P1S1

P1 一


S1
S2
λ
P1
S2
P1S2
λ
1 2 − 1 1 =
成了彩色干涉条纹.
l
λ
d
(1)条纹间距公式:Δx=_____
(2)对于同一单色光,条纹间距 相等 。
(3)用不同颜色的光进行干涉实验,条纹间距 不同 ,红光条纹间距比黄
光条纹间距 大 ,蓝光条纹间距比黄光条纹间距 小 。
(4)白光的干涉条纹的中央是 白 色的,两侧是 彩 色的。
在酒精灯的灯芯上撒一些食盐,灯焰就能发出明亮的黄光.把铁丝圈在肥
Q2
Q3第三级暗纹:
P2 第二级亮纹:2λ
P0 中央亮纹:0
S2
3
2
Q2第二级暗纹:
P1 第一级亮纹:λ
S1


物理:13.2《光的干涉》PPT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4)

物理:13.2《光的干涉》PPT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4)

光的 颜色
波长λ(nm)
频率 f (1014Hz)
光的 颜色
波长λ(nm)
频率 f (1014Hz)
红 770~620
3.9~4.8
绿
580~490
5.2~6.1

620~600
4.8~5.0
蓝-靛 490~450
6.1~6.7

600~580
5.0~5.2

450~400
6.7~7.5
七种单色光的综合性质对比一览表
Q2
S1 * S*
QP11 P
S2 *
由于l远远大于d, l远远大于x,
r2 r1
条纹中心的位置:
x
d 2
dL
x k L
明纹
x
d
(2k 1)
L
2d
暗纹
k 0,1,2,
四、单色光的双缝间距或宽度与波长的关系:
1、条纹间距的含义:相邻的亮纹或暗纹
之间的距离总是相等的,相邻的亮纹和亮
纹之间的距离或暗纹和暗纹之间的距离叫
波长
光的
波长
nm
颜色
nm
770-620 绿 580-490
620-600
蓝- 靛
490-450
600-580 紫 450-400
红紫光光波波长长最最小大,
d L
x
五、进一步研究:
不同的色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波长和频率的乘积等于波速:v=λf,波长 越长频率越小,波长越短频率越大。
1nm=10-9m
特征量
干涉条纹间 距(Δx) 真空中的波 长( λ)
频率(ν)
红光→紫光 由大到小 由大到小 由小到大

光的干涉-PPT

光的干涉-PPT

光的干涉
薄膜干涉
让一束光经薄膜的两个表面反射后,形成的两束 反射光产生的干涉现象叫薄膜干涉.
点 击 画 面 观 看 动 画
光的干涉
薄膜干涉
1、在薄膜干涉中,前、后表面反射光的路程差由膜 的厚度决定,所以薄膜干涉中同一明条纹(暗条纹)应 出现在膜的厚度相等的地方.由于光波波长极短,所以 微薄膜干涉时,介质膜应足够薄,才能观察到干涉条 纹.2、用手紧压两块玻璃板看到彩色条纹,阳光下的肥 皂泡和水面飘浮油膜出现彩色等都是薄膜干涉.
第1节 光的干涉
光到底是什么?……………
17世纪明确形成 了两大对立学说
由于波动说没有 数学基础以及牛 顿的威望使得微 粒说一直占上风
牛顿
19世纪初证明了 波动说的正确性
惠更斯
微粒说
19世纪末光电效应现象使得 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了 光子说:光具有粒子性
波动说
这里的光子完全不同于牛顿所说的“微粒”
光的干涉
干涉现象是波动独有的特征,如果光真的 是一种波,就必然会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
光的干涉 光的干涉
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1773~1829) 在实验室里成功的观察到了光的干涉.
双缝干涉





屏上看到明暗相间的条纹 屏
光的干涉
S1 S2 d
双缝干涉
P2
P1
P
P
P1 P2
S1、S2
相干波源
P1S2-P1S1= d
光程差
P2S2-P2S1> d 距离屏幕的中心越远路程差越大
光的干涉
双缝干涉
1、两个独立的光源发出的光不是相干光,双缝干 涉的装置使一束光通过双缝后变为两束相干光,在光屏 上形成稳定的干涉条纹.

光的干涉 课件ppt(共29张PPT)

光的干涉 课件ppt(共29张PPT)
1、什么是干涉条纹的间距?
(k=1,2,3,等)
亮纹
暗纹
结论:
表达式: 亮纹:光程差 δ =kλ( k=0,1,2,等) 暗纹:光程差 δ =(2k-1)λ/2 (k=1,2,3,等)
三、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哪些因素有关?
1、什么是干涉条纹的间距?
双缝 S1
屏幕
△x
S2
△x
★条纹间距的含义:亮纹或 暗纹之间的距离总是相等的, 亮纹和亮纹之间的距离或暗 纹和暗纹之间的距离叫做条 纹间距。
★我们所说的亮纹是指最 亮的地方,暗纹是最暗的地 方,从最亮到最暗有一个过 渡,条纹间距实际上是最亮 和最亮或最暗和最暗之间的 距离。
三、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哪些因素有关?
2、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哪些因素有关?
双缝
屏幕
S1
d
L
S2
重做干涉实验,并定性寻找规律.
①d、λ不变,只改变屏与缝之 间的距离L——L越大,条纹间距越
白光的干涉图样是什么样? 【学生实验】观察白炽灯光的干涉。
①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 ②中央为白色亮条纹; ③干涉条纹是以中央亮纹为对称点排列的; ④在每条彩色亮纹中红光总是在外缘,紫光在内线。
一、光的干涉现象---杨氏干涉实验
二、运用光的波动理论进行分析 三、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哪些因素有关
四、波长和频率
由于从S1S2发出的光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又经过 相同的路程到达P点,其中一条光传来的是波峰,另
(1)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一条传来的也一定是波峰,其中一条光传来的是波
谷,另一条传来的也一定是波谷,确信在P点激起的
振动总是波峰与波峰相遇或波谷与波谷相遇,振幅A=
A1+A2为最大,P点总是振动加强的地方,故应出现 亮纹,这一条亮纹叫中央亮纹。

《光的干涉》》课件

《光的干涉》》课件

海森堡显微镜
原理和结构
海森堡显微镜是一种高级显微 镜,它使用一个非常小的探针 去观察对象,通过测量与对象 的相互作用来达到观察的目的。
相位问题
由于海森堡不确定原理,显微 镜对被观察物体的相位信息有 很强的依赖,所以需要精确的 探测仪器和适当的调节手段。
物理学中的应用
海森堡显微镜在物理学领域中 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凝聚态 物理学中的成像、磁学和拓扑 半导体应用方面。
环实验和菲涅尔双缝实验。
3
实验原理
干涉实验是通过将光分为两束,在不同 的方向下交汇,使两束光发生叠加干涉, 以观察到干涉现象。
杨氏实验
原理和装置
杨氏实验是通过一个小孔将 光传递到分别放置于两个处 于同一直线上的小孔中,在 较远处形成干涉条纹。
常见干涉条纹图像
这些干涉条纹具有明暗相间 的特点,这取决于每个点的 光程差,因此可以用于测量 各种量,如光的波长。
菲涅尔双缝实验
1
实验原理
光从一个孔洞透过薄膜时会发生衍射,产生干涉模式。双缝实验是通过两个小孔 将光传递到同一位置,形成干涉条纹。
2
实验装置
光源、两缝板、透镜等构成,双缝板用于形成两个小的、相邻的光源,发出相同 频率的光线,透镜用于将双缝放置在同一位置。
3
光学中的应用
双缝实验是成像和测量的强大工具,常用于研究物质结构、电子结构、拓扑材料 和光学技术等领域。
实际生活应用
杨氏实验在物理、化学、生 物学中被广泛应用。
牛顿环实验
原理和装置
由凸透镜和平板玻璃组成,在两 者接触处点的 光程差来控制的。光程差越大, 干涉条纹间的半径越大。
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牛顿环实验在高精度光学制造、 垂直测量和微观镜头制造方面被 广泛应用。

第5章光的干涉-PPT课件

第5章光的干涉-PPT课件
当n1<n2,反射率最小,有较好的增透效果。 如果:n1 n0n2 Rm=0,达到完全增透。
当n1>n2,反射率最大,有最好的增反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当光学厚度nh为λ0/4的奇数倍 时,薄膜的反射率R有极值。
总结 1、n1h=mλ0/2时, 等价与不镀膜; 2、 n1h=mλ0/4时 若:n1>n2,增反; 若:n1<n2,增透。
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当 Im= 0时,V=l , 条纹最清晰; 当 IM = Im 时,V=0, 无干涉条纹; 当 0< Im < IM 时,0 < V < 1。 可见度及叠加光强的另一种表示:
2 V
I1I2 cos 2
I2 / I1 cos
I1 I2
1I2 / I1
I I 1Vcos I I1I2
(3)透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 两透射光之间的光程差
为:
透射光与反射光的等倾 干涉条纹是互补的。
例子,空气-玻璃界面 的等倾干涉强度分布图 (右hcos2 / 2或者
2h n2 n02 sin2 1 / 2 若:1 2 2nh / 2
当两束光光强相等,有(图示)
I 2 I0 ( 1 c o s) 4 I0 c o s 2 (/2 )
两束自然光的干涉
IIxIyI1I22I1I2co s
总结: 相干条件为: (A)频率相等 (B)振动方向平行 (C)稳定的初相位差 (D)I1≈I2 注意:前三个必须完全满足。
3、反射率的推导过程
A、当光束由n0 介质入射到薄膜上时,在膜内 多次反射,并在薄膜的两表面上有一系列平 行光束射出。
B、反射系数
r1,r2是薄膜上,下表面的反射系数,ϕ 是相邻 两光束间的相位差,且有

光的干涉 课件

光的干涉 课件

阳光下彩色的肥皂泡
阳光下彩色的油污层
• 按照观测时间的长短,干涉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时 干涉、瞬态干涉、稳定干涉。
• 即时干涉始终存在,瞬态干涉和稳定干涉的鉴定与 观测条件有关(即与光电探测器的响应时间以及观 测时间范围有关)。
• 稳定干涉: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通常这个时间 间隔大大超过光电探测器的响应时间),光强的空 间分布(或某个点的光强)不随时间改变。
当 1 2 时,通常有 I12 0
• 当 1 2 时,有
1 k1 k2 r 01 02 2t 2 k2 k1 r 01 02 两光束之间的相位差
I12 2 I1I2 cos cos1 cos2 2 I1I2 cos cos
r12 r1

2 yd n
r2 r1
• 当屏的距离足够远,使 D d ,且观察范围足够小 ,使 D y 时,有 r2 r1 2D ,则
n yd D
• 空气中, n 1 ,相应的相位差为
2 2 yd D
2 yd D
• 在O点附近,可认为两束光的强度相等,即 I1 I2 I0
IM Im I1 I2
1 I2 I1
当 Im 0 时, V 1 ,干涉条纹最清晰;
当 Im IM 时,V 0 ,无干涉条纹;
当 0 Im IM 时,0 V 1 ,干涉条纹清晰度介于 上述两种极端情况之间。
• 条纹可见度与两相干光振动方向之间的夹角和光强 比值有关;且与光源的大小和光源的单色性有关。
• 菲涅耳双面镜干涉
光源S发出的光波,其波面的两部分经上、下两个反射镜反射后 形成两束光,这两束光可看作由同一光源S的两个虚像S1和S2发 出的,因而是相干的。在它们的重叠区域,这两束光将产生干 涉,形成干涉花样。

《光的干涉》课件

《光的干涉》课件
实验原理:当光波入射到薄膜表面时 ,反射光和透射光会发生干涉,形成
特定的干涉条纹。
实验步骤
1. 制备不同厚度的薄膜样品。
2. 将光源对准薄膜,使光波入射到薄 膜表面。
3. 观察薄膜表面的干涉条纹,分析干 涉现象与薄膜厚度的关系。
迈克尔逊干涉仪
实验目的: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观察不同波长的光的干 涉现象。 实验步骤
2. 将不同波长的光源依次对准迈克尔逊干涉仪。
实验原理:迈克尔逊干涉仪通过分束器将一束光分为两 束,分别经过反射镜后回到分束器,形成干涉。
1. 调整迈克尔逊干涉仪,确保光路正确。
3. 观察不同波长光的干涉条纹,分析干涉现象与波长 的关系。
04
光的干涉的应用
光学干涉测量技术
干涉仪的基本原理
干涉仪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来测量长度、角度、折射率等物理量。干涉仪的精度极高,可以达到纳米级 别。
光的波动性是指光以波的形式传播, 具有振幅、频率和相位等波动特征。
光的干涉是光波动性的具体表现之一 ,当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相遇时,它 们会相互叠加产生加强或减弱的现象 。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叠加原理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当两列波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叠加, 形成新的波形。
在光的干涉中,当两束相干光波相遇时,它们的光程差决定了干涉加强或减弱的 位置。
多功能性
光学干涉技术将向多功能化发展,实现同时进行 多种参数的测量和多维度的信息获取。
光学干涉技术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光学干涉技术面临着测量精度、 稳定性、实时性等方面的挑战, 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方法。
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 的增加,光学干涉技术在科学研 究、工业生产、医疗等领域的应 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光的干涉ppt课件

光的干涉ppt课件

L
结论: 1.λ、θ一定时,相邻条纹等间距 2.λ一定时,劈尖θ角越小,ΔL越大,条纹越稀疏
3.θ一定时,λ越大,ΔL越大,条纹越稀疏
2、薄膜干涉的应用
①检验平面平整度
取一个透明的标准样板,放在待 检查的部件表面并在一端垫一薄 片,使样板的平面与被检查的平 面间形成一个楔形空气膜,用单 色光从上面照射,入射光从空气 层的上下表面反射出两列光形成 相干光,从反射光中就会看到干 涉条纹。
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其中A为单缝屏,B为双
缝屏,C为光屏。当让一束阳光照射A屏时,C屏上并没有出现干涉条纹,
移走B后,C上出现一窄亮斑。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
B
A.单缝S太窄
B.单缝S太宽
C.S到S1和S2距离不相等
D.阳光不能作为光源
2.如图是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示意图,使用波长为600 nm的橙色光照射
3.光的干涉
【复习回顾】 1.两列波发生干涉的条件?
①频率相同;②相位差恒定;③振动方向相同
2.两列波(步调相同)干涉时,振动加强的点和振动减弱的点如何判断?
振动始终加强点: 振动始终减弱点:
3.光能不能够发生干涉呢?为什么?
能,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
4.如果光波发生干涉,你可能看到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呢?
思考:条纹弯曲的地 方是凸起还是凹下?
检测面不平整
标准样板 劈尖空气薄层
待检部件
检测面平整
亮亮 亮
θ
d1 d2 d2
ab
检测面凹下
若检测面某处凹下,则对应的明条纹提前出现。
同理可推: 若检测面某处凸起,则对应的明条纹延后出现。
检测面凸起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光的干涉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二、决定条纹间距的条件
当两个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和振动方向相同的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
之 差 Δx 等 于 半 波 长 的 ___□0_1__偶__数______ 倍 时 ( 即 恰 好 等 于 波 长 的 ___□0_2_整__数_______倍时),即 Δx=2k·2λ(k=0,1,2,…),两列光波在这点叠加的 结果相互加强,出现___□0_3_亮__条__纹_____;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 Δx 等于半波长的__□_0_4_奇__数_______倍时,即 Δx=(2k+1)2λ(k=0,1,2,…),两列光 波在这点叠加的结果相互___□_0_5_削__弱______,出现暗条纹。
提示:屏上不会出现干涉条纹,因为双缝用红、绿滤光片遮挡后,透过 的两束光频率不相等,就不是相干光源了,不会再发生干涉。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提示
02课堂探究评价
提升训练
对点训练
课堂任务 对光的干涉的理解
1.光的干涉 (1)光的干涉:在两列光波的叠加区域,某些区域相互加强,出现亮纹, 某些区域相互减弱,出现暗纹,且加强和减弱的区域相间,即出现亮纹和暗 纹相间的现象。 (2)干涉条件:两列光的频率相同、相位差保持不变或两列光振动情况总 是相同。能发生干涉的两列波称为相干波,两个光源称为相干光源,相干光 源可用同一束光分成两列而获得。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判一判 (1)若用白光作光源,干涉条纹是明暗相间的条纹。( × ) (2)若用单色光作光源,干涉条纹是明暗相间的条纹。( √ ) (3)当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零时,出 现暗条纹。( × ) (4)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偶数倍时出现亮条 纹。( √ )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例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到光屏上 P 点的距离之差为 0.6 μm,若分 别用频率为 f1=5.0×1014 Hz 和 f2=7.5×1014 Hz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则 P 点出现明、暗条纹的情况是( )
A.单色光 f1 和 f2 分别照射时,均出现明条纹 B.单色光 f1 和 f2 分别照射时,均出现暗条纹 C.单色光 f1 照射时出现明条纹,单色光 f2 照射时出现暗条纹 D.单色光 f1 照射时出现暗条纹,单色光 f2 照射时出现明条纹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PS1-PS2|=kλ=2k·2λ(k=0,1,2,3,…)。 k=0 时,PS1=PS2,此时 P 点位于屏上的 O 处,为亮条纹,此处的条纹 叫中央亮纹。 (2)暗条纹的条件 屏上某点 P 到两缝 S1 和 S2 的路程差正好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即:|PS1 -PS2|=(2k+1)2λ(k=0,1,2,3,…)。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条纹?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何处出现亮条纹?何处出现暗
提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当屏上某点到双缝的路程差恰为半波长的偶 数倍时,在该处将出现亮条纹;当屏上某点到双缝的路程差恰为半波长的奇 数倍时,在该处将出现暗条纹。
01课前自主学习
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4)双缝干涉图样 ①单色光:通过双缝后在屏上形成等间距明暗相间的条纹,如图所示。
②白光:中央亮条纹的边缘处出现了彩色条纹。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3.屏上某处出现亮、暗条纹的条件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在同一点引起的振动的叠加,如亮条纹处某点同时参 与的两个振动步调总是一致的,即振动方向总是相同的,总是同时过最高点、 最低点、平衡位置;暗条纹处振动步调总相反,具体产生亮、暗条纹的条件 为: (1)亮条纹的条件 屏上某点 P 到两缝 S1 和 S2 的路程差正好是波长的整数倍或半波长的偶 数倍,即: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2.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 (1)实验装置 杨氏那时没有激光,因此他用强光照亮一条狭缝,通过这条狭缝的光再 通过双缝,其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2)单缝屏的作用 获得一个线光源,使光源有唯一的频率和相同振动情况,如果用激光直 接照射双缝,可省去单缝屏。 (3)双缝屏的作用 平行光照射到单缝 S 上后,通过单缝的光又照射到双缝 S1、S2 上,这样 一束光被分成两束频率相同、振动情况完全一致的相干光。
光的干涉
1.知道杨氏干涉实验,知道光的干涉现象的产生条件,理解光是一种波。 2.理解明暗相间条纹的成因及出现明暗条纹的条件。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01课前自主学习
一、杨氏干涉实验
1.物理史实:1801 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
__□0_1_干__涉__现__象____。 2.实验现象:在屏上得到__□_02__明__暗__相_间____的条纹。 3.实验结论:光的确是一种_____□0_3_波_______。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想一想 (1)托马斯·杨用光的干涉实验说明了什么?
提示:干涉是波的特性,光能够发生干涉现象,表明光是一种波。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提示
(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白光做光源,在两条狭缝上,一个用红色滤光 片(只允许通过红光)遮挡,一个用绿色滤光片(只允许通过绿光)遮挡,屏上还 有干涉条纹吗?
03课后课时作业
提示
(2)如何确定波长? 提示:由波速 v=λf 可得 λ=vf 。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提示
[规范解答] 单色光 f1 的波长 λ1=fc1=5.30××1100814 m=0.6×10-6 m=0.6 μm, 单色光 f2 的波长 λ2=fc2=7.35××1100814 m=0.4×10-6 m=0.4 μm, 因 P 点到双缝的距离之差 Δx=0.6 μm=λ1,所以用 f1 照射时 P 点出现亮 条纹。Δx=0.6 μm=23λ2,所以用 f2 照射时 P 点出现暗条纹,故 C 正确。 [完美答案]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