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

1. 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 “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 (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

3. 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4.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5. “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 汉明帝谥号为显宗,汉章帝谥号为肃宗。

6. 7.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7. “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8. 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9. 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

10. 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11. 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12. 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13. “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

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

14. 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 ×)

15. 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

中时。( ×) (不是中午12点)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

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16. 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17. 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18. 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

19. 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

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20. “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 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事)兵部(负责军事,入军队编制、武官选授以及驻防、训练、检阅等政

令)礼部(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等)

21. 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22. “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

23. “海盐民”“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4. “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蛮者,

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中原地区古人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或“越族”。(√)

25. 《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

家经典著作。(×)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春秋》的合称。

26. “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

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

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27. 冠族指的是当地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豪门世族。

( ×) (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28. 辎重是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29. “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

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30. “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

王的文书命令。(√)

31. “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

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32.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33.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

等事项。( ×)

34. 大理寺为掌管刑狱的官署,长官名为大理寺卿。北齐始设,后历

代相沿。明清时与刑部、都察院为三法司,会同处理重大司法案件。(√)

35. 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能系狱的案子。也指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

36. 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

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37. 行在,也称行在所。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释义专指

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此处是第二种释义。(√)

38. 视事,视察、巡视政事。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

考核官员。(×) 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治事,任职,多指政

事言。

39. 故事: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如“奉行故事”“虚应故事”。

《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中的“故事”即此意。( ×) (《六国论》中的“故事”是“旧事,先例”的意思。)

40. 中官:中官在古代含义较多。最初是古官名,后来还可指宫内、

朝内之官。本文的“中官”指宦官,又称阉人,内官,内臣等。

(√)

41. 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

42. 禁中,即宫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43. 戍漕,是指陆路运输军需物资。古代军需物资运输以水路运输为主,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路运输。( ×) (戍漕,是指水路运输军需

物资。)

44. 曲笔,这里是指古代的史官有所顾忌或殉情避讳,而不直书其事的

记载方式。(×)

45. 楷隶”指的是“汉字七体”(汉字书写形体演变的七种体式)中

的“楷书”和“隶书”。(√)

46. 《宋史》和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二十四部

正史,被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四史”。( ×) 《资治通鉴》

是编年体史书,而钦定的二十四史都是以《史记》为范本的纪传体史书,因此,《资治通鉴》不在二十四史之列。至于《资治通鉴》算不算正史,说法不一。《汉语大词典》(电子版)【释义】正史:1.指《史记》﹑《汉书》等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清乾隆年间诏定二十四史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