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参考翻译

合集下载

廉颇蔺相如列传 全文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 全文翻译


19、于是相如的门客就一齐规谏说:‚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不过是 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节义啊。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口出 恶言,您却害怕他躲避他,怕得太过分了。就是普通人对这种情况也 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 ‛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
9、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给赵国城邑,就派 他的随从穿着粗麻布衣服,怀揣和氏璧,从小路逃走,把璧送回赵国。


10、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廷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 如。相如来到后,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位君主,不曾有 一个是坚守约定的。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璧 回去,从小路已经到达赵国了。


13、秦国没有把城邑给赵国,赵国也始终没有把璧给秦国。
14、后来,秦军攻打赵国,攻下了石城。第二年秦军再次
攻赵,杀了赵国两万人。秦王派使臣告诉赵王,打算与赵 王和好,在西河外渑池相会。赵王害怕秦国,想不去。廉 颇、蔺相如商量说:‚大王如果不去,显得赵国既软弱又怯 懦胆小。‛赵王于是前往赴会,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 和赵王辞别说:‚大王这次出行,估计一路行程和会见的礼 节完毕,直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还 没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的念头。‛ 赵王同意廉颇的建议。 就和秦王在渑池会见。

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要 和您结交。现在您要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 必定不敢收留您,反而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赤身伏在斧质 上请罪,这样也许侥幸能够免罪。’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开恩赦免 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

古诗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赏析

古诗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赏析

古诗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赏析《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

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

赵国实力比秦稍弱。

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赵国将军廉颇和上卿蔺相如的故事,主要包含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故。

【原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一、二段: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文: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拜官做上卿。

廉颇凭借他的勇猛善战在诸侯各国闻名。

2、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译文: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3、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译文: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被欺骗;想不给,又担心秦兵打过来。

4、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做使者去答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5、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译文: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

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6、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译文:现在您是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而且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

您不如脱掉上衣,露出肩背,趴在斧质上请求治罪,这样也许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

7、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译文: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8、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蔺相如说:“秦王请求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

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担负理亏的责任。

”第三、四、五段:1、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译文: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嫔妃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

2、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译文: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愤怒的头发竖起,像要把帽子顶起来。

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一句一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一句一译

以下是《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句一译的注释:
1.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译: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2.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译: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

3. 赵王以为贤大夫,使括而代颇。

译:赵王认为廉颇是个有才能的大夫,派赵括代替廉颇担任大将。

4. 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乃诈之。

译:赵括的军队被打败了,四十万大军投降了秦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

5. 赵王亦以相如为贤,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译:赵王也认为蔺相如是个有才能的人,任命他为上卿,职位排在廉颇的右边。

6.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译: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官令缪贤的门客。

7.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

译:赵奢是赵国的田部官员。

8. 秦伐韩,军阏与。

译:秦国攻打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

9. 赵王问诸大臣,皆以为王以五万之众,挟山而趋怀、阏与。

译:赵王询问各位大臣的意见,大家都认为赵王应该以五万大军,挟山而进,攻打阏与。

10. 唯司徒廉颇、司空乐乘以为不可。

译:只有司徒廉颇和司空乐乘认为这种做法不可行。

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司马迁【朝代】汉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

战国末,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

赵国实力比秦稍弱。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原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司马迁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译文: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2、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文: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拜官做上卿。

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于诸侯各国闻名。

3、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译文: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4、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译文: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5、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译文: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6、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译文: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被欺骗;想不给,又担心秦兵打过来。

7、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文: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8、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译文: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9、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译文: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

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10、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译文: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在边境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了解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11、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译文: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12、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译文: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而且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脱掉上衣,露出肩背,趴在斧质上请求治罪,这样也许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译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译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译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译文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赵王恐,不敢不献。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且秦强而赵弱,大王谴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惟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动词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特:只,不过C.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严肃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相如因持璧却立不如因而厚遇之C.引赵使者蔺相如左右或欲引相如去D.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蔺相如“机智果断”的一组是()(2分)①璧有瑕,请指示王②怒发上冲冠③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④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⑤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⑥臣请就汤镬A.①②③⑤B.③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③④⑤1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之欧阳理创编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之欧阳理创编

廉颇蔺相如列传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译文: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2、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文: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拜官做上卿。

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于诸侯各国闻名。

3、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译文: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4、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译文: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5、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译文: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6、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译文: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被欺骗;想不给,又担心秦兵打过来。

7、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8、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译文: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9、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译文: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

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10、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译文: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在边境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了解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11、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译文: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12、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司马迁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君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及注释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及注释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及注释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及注释: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赵惠文王十六年,时为赵国将军的廉颇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晋升为上卿,从此他以英勇善战闻名于诸侯各国。

蔺相如,赵国人,他是赵国的宦官首领缪贤家的门客。

赵惠文王在位的时候,得到了楚人的和氏璧。

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给赵王送来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

赵王同大将军廉颇以及诸大臣们商量:如果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如果不给他,又恐怕秦国来攻打。

尚未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寻找一个能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也未能找到。

宦官令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赵王问:“你是怎么知道他可以出使的?”缪贤回答说:“微臣曾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我的门客相如劝阻我不要去,问我说:‘您怎么会了解燕王呢?’我对他说:‘我曾随从大王在国境上与燕王会见,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说“情愿跟您交个朋友”。

因此了解他,所以打算投奔燕王。

’相如对我说:‘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受宠于赵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

现在您是从赵国逃亡到燕国去,燕国惧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

您不如脱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请求治罪,这样也许侥幸被赦免。

’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开恩赦免了为臣。

为臣私下认为这人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

”于是赵王立即召见,问蔺相如:“秦王用十五座城池请求交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它。

”赵王说:“得了我的宝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相如说:“秦国请求用城换璧,赵国如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亏。

衡量一下两种对策,宁可答应它,使秦国来承担理亏的责任。

”赵王说:“谁可以前往?”相如说:“大王如果无人可派,臣愿捧护宝璧前往出使。

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宝璧留给秦国;城邑不能归赵国,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带回赵国。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廉颇,字子廉,名丹阳,相传为西周时期的名将。

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自幼聪明好学,深受父兄的教导。

因为他家境贫寒,没有经济条件接受正规的教育,他只能靠自己的努力,自学成才。

廉颇年纪轻轻就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被人称为“少年将军”。

他聪明机敏,勇猛无畏,善于运用兵法,率领军队屡次取得胜利。

他深受人民的敬仰和爱戴,成为了一代名将。

蔺相如,字子义,名相如,同样是西周时期的名将。

相如出身名门,家族世代都是武将,他从小就接受严格的家教和军事训练。

相如聪明睿智,非常善于观察和分析,他深入研究兵法,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军事战略中。

相如年轻时就展现出杰出的才能,他善于策划和实施各种计谋,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与廉颇不同的是,他注重思考和智慧的运用,以巧妙的策略取得胜利,而不依靠单纯的武力。

廉颇和蔺相如都为周朝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名字载入史册。

廉颇武勇过人,以军事才能带领军队屡次击败敌人,赢得战争胜利。

蔺相如则以聪明才智、善于策划的智谋,促使了两国和平。

廉颇和蔺相如的列传,让我们见识到了他们的英勇和智慧。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将领,不仅需要勇气和力量,还需要智慧和策略。

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勇往直前,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不仅仅是古代名将的传奇,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分。

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后人,成为了后世人们学习的楷模。

廉颇虽然出身贫寒,但他一直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他深知只有通过学习和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因此,他利用零散的时间,苦读兵书,钻研军事战略。

他不仅仅知道一些理论,还能将其运用到实际战斗中,因此他的战绩一直非常出色。

廉颇在军事上的成就主要归功于他的勇气和魄力。

他在战场上勇往直前,敢于冲锋陷阵,丝毫不怯于敌人的威胁。

他以身作则,带领士兵冲锋陷阵,赢得战争胜利。

他的英勇无畏,激励着士兵们不惧艰难困苦,奋勇杀敌。

然而,廉颇并不仅仅是一个以武力取胜的将领。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将军封兵战国时。

身负如山战斗力,智勇双全神采飞。

文辞功独温嘉育,战略家兼军事家。

沙场英雄虎将军,武艺高强铁血心。

战乱年间忠良起,廉颇勇敢争先武。

幼年喜欢学武艺,壮年英勇助国功。

上观太行人去远,下望泰山云起空。

念念国家安稳愿,恨不能养足军装。

蔺相如的智勇无双,文辞流利见高强。

芈八子来礼贤臣,勾践攻楚表效忠。

用计智慧浑如海,才能卓越出口呈。

春秋战国时代战,与各国主公论兵。

原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将军封兵战国时。

身负如山战斗力,智勇双全神采飞。

文辞功独温嘉育,战略家兼军事家。

沙场英雄虎将军,武艺高强铁血心。

战乱年间忠良起,廉颇勇敢争先武。

幼年喜欢学武艺,壮年英勇助国功。

上观太行人去远,下望泰山云起空。

念念国家安稳愿,恨不能养足军装。

蔺相如智勇无双,文辞流利见高强。

芈八子来礼贤臣,勾践攻楚表效忠。

用计智慧浑如海,才能卓越出口呈。

春秋战国时代战,与各国主公论兵。

翻译对照译文原文将军封兵战国时。

将军封兵战国时。

身负如山战斗力,身负如山战斗力,智勇双全神采飞。

智勇双全神采飞。

文辞功独温嘉育,文辞功独温嘉育,战略家兼军事家。

战略家兼军事家。

沙场英雄虎将军,沙场英雄虎将军,武艺高强铁血心。

武艺高强铁血心。

战乱年间忠良起,战乱年间忠良起,廉颇勇敢争先武。

廉颇勇敢争先武。

幼年喜欢学武艺,幼年喜欢学武艺,壮年英勇助国功。

壮年英勇助国功。

上观太行人去远,上观太行人去远,下望泰山云起空。

下望泰山云起空。

念念国家安稳愿,念念国家安稳愿,恨不能养足军装。

恨不能养足军装。

蔺相如智勇无双,蔺相如智勇无双,文辞流利见高强。

文辞流利见高强。

芈八子来礼贤臣,芈八子来礼贤臣,勾践攻楚表效忠。

勾践攻楚表效忠。

用计智慧浑如海,用计智慧浑如海,才能卓越出口呈。

才能卓越出口呈。

春秋战国时代战,春秋战国时代战,与各国主公论兵。

与各国主公论兵。

以上是《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译文、原文和翻译对照。

廉颇和蔺相如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将军和谋士,他们的英勇和智慧使他们成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

战国末,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

赵国实力比秦稍弱。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原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司马迁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全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全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全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包含了发生在赵国将军廉颇和上卿蔺相如之间的故事,其中包含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故。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全文,一起来看看吧!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

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

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

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

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

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

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

”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篇传记故事,分为两篇分别叙述了廉颇和蔺相如二人的故事。

《廉颇列传》讲述了秦国将领廉颇的抗争历程,而《蔺相如列传》则讲述了楚国大臣蔺相如的智慧与勇气。

下文将为读者呈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文及翻译。

《廉颇列传》原文秦皇十年,上使使者劫田於赵,赵怒,囚之。

秦明年囚廉颇。

於是赵使齐、魏救,国亦自守。

二年,秦使王翦将围邯郸,魏、齐救之。

赵固守而不出。

秦军久不得下,食尽不能出,计少。

引军欲去,恐赵守阙不时自为害,乃作大柴仆烧其粮草器械,夜火起,赵军益盛,多骑自入秦军,秦军大败。

廉颇得赵中尉中车之印,国以为将。

反攻秦军,秦军大败。

秦令胡广为代将,遂至常山之下。

胡广军有七千,而廉颇军四千,《诗》所谓伐柯之战,胡广欲救常山之围,廉颇曰:“不可。

”胡广犯之,兵败,胡自杀。

於是常山之围解,引而西百有馀里,遂至河上。

围陈留,陈留不下,武安侯将而攻之,杀三将,取三千人,肉袒血卮,叱而饮之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德不孤而遗,才不露而先。

食讐而饮恨,不忘父母之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德輶如毫厘,而蛟龙之体,势輒为东海。

民窃视之而后勇,君视之而后尊。

徽音跫然,有雷霆之势。

”遂克陈留,败楚将春申君。

廉颇勇气过人,为赵国杰出将领,战功赫赫,但他的战争方式十分粗暴,对手也幸运地猜到了他的战争意图。

最终,在廉颇的率领下,赵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

《廉颇列传》翻译在秦皇十年的时候,秦国派遣使者去赵国劫夺他们的土地,赵国感到非常愤怒,于是将这些使者关押了起来。

秦国认为这件事情非常严重,于是抓捕了廉颇并将他关押。

赵国派遣齐国和魏国的军队前来援助,但赵国也开始了自我保护。

第二年,秦国派王翦来围攻邯郸,魏国和齐国也派遣军队进行援助。

赵国选择坚守不出。

秦国的军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攻破赵国的防线,食物也开始告急并计划撤退。

但同时,他们也担心这样会导致赵国的报复,于是想出了一个计策,摧毁赵国的粮草装备。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

战国末,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司马迁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

参考译文:1廉颇是赵国的一名杰出的将军。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做赵国的将领,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攻占了阳晋,于是被封为上卿,凭借勇猛善战在各诸侯国闻名。

2蔺相如是赵国人。

他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3赵惠文王的时候,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秦昭王知道这件事以后,就派人给赵王送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邑来换取和氏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以及各位大臣商议:如果把和氏璧给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得不到,只能是白白地受骗;如果不给秦国和氏璧,则(就)担心秦国会出兵攻打赵国。

拿不定主意,又找不到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

4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

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止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容您呢?’我告诉他,我曾跟从大王在我(赵)国边境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和你交个朋友’,我就凭这个知道他了,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

现在您要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反而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

您不如赤身伏在斧质上请罪,这样也许侥幸能够免罪。

’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开恩赦免了我。

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5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他。

‛赵王说:‚得了我的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相如说:‚秦王请求用城换璧,而赵国(如果)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的话,那就是秦国理亏。

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来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相如说:‚如果大王实在无人可派,臣愿捧护和氏璧出使秦国。

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璧留给秦国;城邑不给赵国,请让我把璧完好无缺地带回赵国。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原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译文: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蔺相如传》课代表翻译版本
(结合书下注释、百度知道、在线古汉语词典,欢迎纠错)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

于是廉颇凭借(他的)勇猛善战在诸侯各国闻名。

蔺相如,是赵国人。

(他)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愿意用十五座城请求换取和氏璧。

赵王和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玉)给秦国,秦国的城恐怕得不到,白白地受骗;想要不给,就担心秦兵到来。

主意拿不定,找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赵王问:“(你)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缪贤)回答说:“我曾经有罪,私下打算想逃到燕国。

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朋友’,凭借这件事知道他,所以打算前往。

蔺相如对我说:‘赵国强,燕国弱,而您被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和您结交。

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一定不敢收留您,却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

您不如赤身伏在斧质上请罪(主动承认过错并请求处罚),就侥幸能够免罪’。

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幸亏赦免我。

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蔺相如说:“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请求换我的玉璧,可以给他么?”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

”赵王说:“拿走我的玉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在于赵国;赵国给秦国玉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理亏在于秦国。

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玉璧)让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赵王问:“可以派谁去?”蔺相如回答说:“大王(如果)实在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璧出使秦国。

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不给赵国,请让我把璧完整无缺地带回赵国。

”赵王因此就派蔺相如捧璧向西进入秦国。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

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

蔺相如看秦王没有把城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有斑点,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王交和氏璧(给蔺相如)。

蔺相如于是捧着璧后退几步站定,靠着柱子,因愤怒而使头发竖起,冲动了帽子。

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求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

’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

而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触伤强大的秦国(对我们)的感情,不可以。

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廷上将国书交给我。

为了什么?尊重大国的威望来表示敬意。

现在我到了,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

我看大王无意偿给赵国城池,所以又把它取回来。

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蔺相如拿着那玉璧斜视着柱子,想用(它)撞柱。

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蔺相如不要以璧击柱),找来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出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给赵国。

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给赵国,实际不能得到,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敬畏,不敢不献出来。

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

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我才敢献上和氏璧。

”秦王估计这种情况,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安置蔺相如住宿在广成传。

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就打发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玉璧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

蔺相如到了,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坚守信约的人。

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况且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使臣到赵国,赵国立刻捧着璧送来。

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

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


秦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声音。

侍从中有人要拉蔺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治)。

秦王就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却断绝了秦、赵的友好关系。

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

难道赵王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礼节后让他回去。

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能不受辱,任命蔺相如做上大夫。

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最终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

后来,秦军攻打赵国,攻下石城。

第二年秦军又攻打赵国,杀了(赵国)两万人。

秦王派使臣告诉赵王,打算与赵王和好,在西河外渑池相会。

赵王害怕秦国,想不去。

廉颇、蔺相如商量说:“大王不去,显得赵国软弱又怯懦。

”赵王因此前去,蔺相如随行。

廉颇送到边境,跟赵王辞别时说:“大王这次出行,估计路上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

(如果)三十天没有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来断绝秦国的念头。

”赵王同意廉颇的建议,于是和秦王在渑池会见。

秦王喝酒喝得高兴,说:“我私下听说赵王喜好音乐,请赵王弹瑟。

”赵王弹瑟。

秦国的史官走上前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盟饮酒,命令赵王弹瑟。

”蔺相如走向前说:“赵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乐曲,请允许我献盆缶给秦王,(请秦王敲一敲),借此互相娱乐吧!”秦王发怒,不答应。

在这时蔺相如走上前去献上一个瓦缶,趁势跪下请求秦王。

秦王不肯敲击瓦缶。

蔺相如说:“(如大王不肯敲缶)在五步距离内,我能够把自己颈项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被吓退。

于是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缶。

蔺相如回头召唤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国的众大臣说:“请赵王用
赵国的十五座城为秦王祝寿。

”蔺相如也说:“请用秦国的都城咸阳给赵王祝寿。


秦王直到酒筵完毕,始终未能占赵国的上风。

赵国又大量陈兵边境来等待秦国,秦军不敢妄动。

渑池会结束后,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被任命做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做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凭言辞立下功劳,职位却在我之上。

而且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侮辱他。

”蔺相如听说,不肯和他会面。

蔺相如每逢上朝时,常常托辞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

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蔺相如掉转车子避开他。

在这种情况下,门客一齐规劝他说:“我们之所以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的原因,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散布恶言恶语,您却怕他躲他,害怕得太过分。

况且平庸的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不才,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

”蔺相如坚决留住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怎么样?”(门客)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

”蔺相如说:“凭秦王的威严,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们。

相如虽然无能,难道单害怕廉将军吗?只是我考虑到这个事实: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的原因,只是有我们两个人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共存。

我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廉颇听到这话,解衣赤背背着荆条,由门客(做引导)到蔺相如家门请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
最终两人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