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_1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15e09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2.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第【1】篇〗《元日》教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认字3个,写字4个。
2、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3、利用工具书,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4、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学习重点:1、认字3个,写字4个。
2、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学习难点: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画面,揭示课题。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想不想知道,请大家仔细地看,认真地听。
(课件一:,贴春联,舞狮子、放鞭炮等,音乐:欢欢喜喜过大年)(2)、孩子们,都看到了什么?这些喜庆的场面会在什么时候出现?(3)、过年,也叫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宋代诗人王安石就把这种喜庆的场面用古诗给我们描绘了出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2、理解题目:这里的“元”该作何解释,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把“元”的解释都罗列出来,选哪个呢?(课件二:元的解释)二、初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明白了课题的意思,我想你们和袁老师一样,也想了解古人是如何过春节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王安石的这首《元日》。
(课件三:整首诗,把“爆、屠苏、桃”打成红色)。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它,力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反馈:指名读一个字、词,再读字、词所在的诗句。
4、认读“爆”,并重点和“暴、曝、瀑”区别,并组词。
三、再读古诗,查找疑惑。
1、读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把诗读明白,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找出你不理解的词语。
学法指导:可以和同学交流,也可以根据前后诗句理解意思,还可以根据字形猜测字义。
2、请同学们说说你不理解的字词,看看咱们之间的交流能否对你的理解有帮助。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7546dc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8.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第1篇】《元日》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旧、符”等12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清明》。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 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热闹、最盛大的节日,你们的春节都是怎样过的印象深刻的是什么今天我们先来学第一首写春节的古诗——《元日》。
(板书课题) 《元日》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让学生诵读三首诗歌,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重点指导: 字音:“苏”是平舌音;“兄”是后鼻音。
字形:“牧”第四笔是提,右边是“攵”;“异”下部的撇、竖上边出头;注意“符、欲、魂、牧、异”等字在田字格中的书写。
2.理解词语。
元日屠苏曈曈桃符杏花村茱萸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有《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
1070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顾大官僚地主的反对,推行新法。
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尝试读出诗的节奏。
(指名学生读古诗—范读古诗—齐读)3.《元日》写了春节的哪些习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放爆竹、饮屠苏酒、挂桃符。
描绘了春节除旧迎新、热闹喜庆的景象。
)四、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初通诗意。
师:学习古诗不仅要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懂诗意。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词语注释: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曈曈: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
2.读古诗,展开想象描述画面,体会诗境。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63ae1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ae.png)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优秀10篇)《元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爆”、“屠”、“符”,理解词语“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了解诗句意思。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诗句的喜庆场面,体会诗人借诗抒发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人创作背景,体会诗人除旧布新、强国富民地情感。
【教学准备】1、反映春节喜庆、热闹的一组画面及背景音乐。
2、查阅关于屠苏酒、桃符的资料。
【教法学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2、自主、合作研学【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课(一)、欣赏画面、揭示诗题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份你们非常喜欢的礼物,请同学们仔细地看、认真地听。
(课件出示春节喜庆画面及背景歌曲,学生欣赏)2、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汇报预设:家家户户在贴春联、敲锣打鼓放鞭炮、听到《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歌曲……)3、同学们观察地真仔细,知道这喜庆热闹的场面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情景吗?(生答师相机板书:过年)4、我们说的过年具体指什么时候?(板书: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导语: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最喜庆的节日,宋代诗人王安石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热闹的场面描绘出来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诗《元日》。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解诗题1、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学情预设:正月初一春节元旦)2、明确:“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农历的这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春节。
[设计意图:播放喜庆的画面和歌曲,用以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解“元”字的意思,使学生明确“元日”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正确把握全诗。
]二、初读感知、探究词意(一)、一读:读正确1、同学们想知道古代过春节是什么样的情景吗?请大家打开书128页,借助课后生字表自己读读这首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2e532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33.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由游戏导入,品字解题1. 今天我们来玩“诗词大会”中的一个小游戏,请你从12宫格中选择一句诗。
(两道题)“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选自——《绝句》,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春季)“春色满园关不住”,这句诗选自——《游园不值》,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春季)“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诗选自——(《元日》)【设计意图】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小游戏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也为进一步学好下文做铺垫。
2.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看老师写课题。
“元”是象形字,像人站在那儿,一个人最重要的部位是头部,人的一切行为都靠大脑思考,所以他画了一个大大的头在上面。
在我们中国人习俗当中,最重要的日子是农历正月初一——过年,是春天真正到来的日子,也是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叫它元日。
我们不仅可以借助汉字字理来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注释也是帮我们理解诗意的好办法。
3. 这首诗描绘的就是人们欢度春节的情景,一起读课题。
【设计意图】随课题巧妙抓住“元”字探寻汉字字源,帮助学生理解诗题。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词语,这样学生探寻理解生词的途径就多一样了。
新年快乐,万事顺遂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1. 这首诗中有3个生字,请大家对照生字注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 正音。
(1)“爆竹声中一岁除”这一句中翘舌音的字比较多,有哪些?有一个是平舌音,是哪个字?(2)“屠苏”的“苏”字是平舌音。
屠苏是一种药草,文中的“屠苏”指的是什么?看来你学会看注释理解诗意了。
是的,这里指的是用屠苏草泡的屠苏酒,喝了可避邪,不染瘟疫。
3. 释义。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符”字?它是个形声字,付字表音,竹表义。
原来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使用时将两半相合,可检验真伪。
这里的“符”指的是什么?4. 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发现七言诗的规律读,男女生合作读。
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优秀11篇)
![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优秀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66485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e.png)
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优秀11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页是细致的飞白为大家整编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优秀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元日》教学教案设计篇一设计理念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试图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察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个性、生活背景、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诗中有所感悟。
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二十三个。
3、完成“课堂作业”中“我来试一试”。
4、理解诗句的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春节家人年饭的照片,生字、词卡片;过年时家中门上的对联和一些有趣的春联。
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同学们,是否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那时的热闹,那时的亲人相聚,那时火红的对联?(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看书上的插图,看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生字游戏――教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预设:爆竹。
教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小学古诗《元日》教案反思
![小学古诗《元日》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91b554b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8.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元日》;(2)理解古诗《元日》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古诗中的重点字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古诗《元日》;(2)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提高审美能力;(3)学会运用古诗中的表达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良好品质;(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元日》;2. 理解古诗《元日》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 学习古诗中的重点字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元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2. 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提高审美能力;3. 运用古诗中的表达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古诗《元日》的文本、译文、图片等;2. 学生准备课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古诗《元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安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元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元日》的理解和感悟;(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讲解古诗《元日》的重点字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教师示范朗读和背诵古诗《元日》,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
5. 实践与拓展:(1)学生进行古诗《元日》的朗读和背诵练习;(2)学生尝试运用古诗中的表达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08ce8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1.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第【1】篇〗《元日》诗句描绘初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表达了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篇三一、导入1、课件:迎新春2、说说看你想到了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过年的感受。
3、揭题:在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有一首古诗流传甚广,影响深远,那便是王安石的作品《元日》。
4、解题:元日二、学文1、初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2、学贵有疑:预习时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师板书。
3、学应有法,解疑哪位同学能帮助解答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把你的学法金钥匙告诉大家。
教师相机指导。
爆竹:炮仗鞭炮指名书写,师范写。
(·)的爆竹声(噼里啪啦噼噼啪啪此起彼伏 )岁:年,哪些词或诗句也曾用到岁岁岁平安“一岁一枯荣”除:除去送走过去屠苏:草名酒曈曈日:初生的太阳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新桃旧符:老师也有把金钥匙,每一单元的整体预习是非常重要的。
请同学们翻开123页,拿起笔来,不动笔墨不读书,咱们快速地默读开卷有益:过年,你就明白新桃旧符是什么了。
指名说:桃符是什么它就是现在的春联。
4、理解感悟①明诗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同桌试试,指名说,课件:结合画面,再次描述。
师描述②想象说话:快过年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说说你过年时总做些什么请同学们闭眼想象,脑子里就像在演电影一般浮现出过年时的情景,你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师范读,生想象,指名说。
③指导读: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丰富,把过年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景象描绘出来。
真棒!不知道你能不能用你的声音和表情把元日的热闹气氛表现出来自己试试。
指3-4名读,评价④背诵,画面辅助。
三、拓展,了解春节的各种习俗1、贴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指名读,渗透春联的知识:春联有上联和下联之分,还有横批。
2、对对联:你能试着对出下联吗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988135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a.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第【1】篇〗元复始,万象更新戴学忱先生根据少儿的接受能力,在修复家传的传统吟诵调的基础上,借鉴说唱、古曲、地方戏曲等民族音乐素材为精选的30首古诗创配了新的吟唱调,使这些古诗变成可以吟唱的“歌诗”。
其中就有这一首《元日》,听戴学忱先生唱的《元日》仿佛看到一幅关于春节的风俗画。
一、文本细读《元日》,七言绝句,一二四句押“u”韵。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古诗吟诵讲究节奏、重音,一般七言绝句的吟诵的停顿、重音有规律,停在第四字后,重音落在第五字上。
戴先生的歌唱方式基本也遵从了停在第四字后,重音落在第五字上的规律。
《元日》二字诗题,点名时间,奠定感情基调。
元日是古人对春节的称呼,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
孔传中写到:“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
”《文选·张衡<东京赋>》中说:“於是孟春元日,羣后旁戾。
”元日还有很多别名,如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新年、元春等。
《元日》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这句的吟唱声音指导侧重于整句的热闹与快乐。
第一个字“爆”,要读出其爆破音的爆破性及ao音力量,这样就仿佛有一个放爆竹的感觉了。
过年燃放爆竹,由来已久。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
”这段记载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习俗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
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
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
到了宋代,中国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编炮”(即鞭炮)。
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
小学古诗《元日》教案反思
![小学古诗《元日》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83499d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6a.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小学古诗《元日》教案反思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元日》。
2.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元日》的意境和主题。
3.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诗词欣赏方法。
教学重点:1. 古诗《元日》的朗读和背诵。
2. 古诗《元日》意境和主题的理解。
3. 诗词欣赏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1. 古诗《元日》中一些生僻字的理解。
2. 古诗《元日》意境和主题的深入理解。
3. 诗词欣赏方法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古诗《元日》的作者王安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教授: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元日》,并对古诗中的生僻字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3.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讲解一些经典的诗词,引导学生掌握诗词欣赏的方法,并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分析和理解《元日》。
4.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与《元日》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与《元日》相关的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古诗《元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通过与学生交流或布置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诗词欣赏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元日》的意境和主题。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优秀7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c227d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9.png)
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优秀7篇)古诗《元日》教案篇一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
谁能背一首给大家听听?2、对话导入: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从大家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走进这座宝库,再领略两首古诗的美妙情境。
二、学习古诗《元日》。
1、读——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读准诗题、作者、读通每一句诗。
(2)抽生读,检查字音及停顿情况。
(3)将整首诗读得正确、流利。
2、看——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仔细观察图画,然后再读读古诗,从中知道了什么?(2)互相交流。
3、议——探究协作,读中悟情。
(1)以小组议议,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词语还没有读懂。
(2)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重点指导:屠苏、瞳瞳日、新桃、旧符(3)说说诗句的意思。
4、评——多元评价,品析美读。
(1)读出你的感悟,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2)教师相机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3)古诗赛读,师生互评。
5、诵——积极展示,深情诵读。
采用“对诗”、“诗句接龙”等形式反复吟诵,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放手让学生按照“读——看——议——评——诵”的方法自学。
教师只作必要的指点即可,重点引导学生质疑讨论:这么冷的天,渔翁为什么还要出来钓鱼?《元日》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人是怎样通过对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动人情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的3、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4、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学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解题。
1、同学们,时光匆匆,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看。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5篇)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7d93d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e.png)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5篇)古诗《元日》及反思篇1教学目标:1.读准生字“爆、屠、曈、符”的读音,并认清字形,正确地朗读(停顿要恰当)、背诵本诗,力求有感情;2.了解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一、二、四句押“u”韵。
通过查工具书结合上下句学会生词:屠苏、曈曈、桃符,掌握学习方法;3.通过关于春节民俗资料和背景资料的补充阅读,体会本诗所描写的场景和所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喜爱我国的民俗文化。
教学准备:1.歌曲《过大年》、喜庆的图片,用以课前渲染气氛;2.搜集关于“年”的传说、屠苏酒、桃符的资料,做成幻灯课件,用以相机随机出示。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过大年》,播映喜庆的图片)一、导入解题刚才听到的歌曲、看到的图片十分欢快、喜庆,一般在什么时候最常听到、最常见到?[板书:过年]我们说的“过年”一般有两个时间,分别是指什么时候,谁知道?[板书:春节正月初一(农历)元旦元月一号(公历)]这里的“元”是什么意思?[板书:第一、起始]春节就是农历的第一天,元旦就是公历的第一天。
我们有两个“过年”,第一个“过年”就是过春节,第二个“过年”就是过元旦。
小朋友们,你们更喜欢过哪一个年?(过春节)刚才听到的歌曲、看到的图片反应的就是过春节的喜庆场景。
今天,刘老师要和同学一块儿学一首古人写春节的诗。
题目叫“元日”[板书课题]。
谁能说出题目的意思?(大年初一、正月初一、农历一月一号、春节)。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得正确1.这首诗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写的[板书:宋·王安石],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大诗人。
这首诗就在我们的书上128页,打开书。
请按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诗:(1)借助课后生字表中的拼音把诗读正确;(2)结合插图,试着理解这首诗的意思;(3)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提问。
(学生自学课文两到三分钟)(先让学生打开书,再讲要求,学生会自然地去读书,不易集中注意看清要求。
如果讲清要求之后让学生打开书,效果会更好。
《元日》教学反思(精选6篇)
![《元日》教学反思(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4dc60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2.png)
《元日》教学反思《元日》教学反思(精选6篇)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日》教学反思(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元日》教学反思1《元日》这首诗是宋朝王安石所写,王安石是一个政治家、改革家,此诗写春节的民俗,字里行间也在体现着诗人的改革激情。
首句气势庞大,我想起前些时刚学过对联的“新年”对“旧岁”,于是,我以此来帮助孩子理解“岁”这个字,前几单元的作文练习中有用象声词来写作文的,我灵机一动,也让孩子们用象声词来描述一下第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孩子们过年放鞭炮或看旁人放鞭炮的经验是足的,一个个说得欢畅!第二句“春风送暖入屠苏”,孩子们对“屠苏”这个词很感兴趣,它是用屠苏草泡制的屠苏酒,讲它放进井中,元日那天取出,对着太阳喝,别说孩子们对这民俗感兴趣,我也是呢!中国古老的民俗透着温暖,感人至深。
第一句和第二句连读的时候,要注意第一句读出气势,而第二句语气要柔软,读出春风的温暖,也读出诗人希望政治改革给人民带来幸福的美好心愿。
《元日》教学反思2《元日》一课是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新春佳节人们欢乐祥和的景象寄托了诗人除旧布新富国强民的报复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教学这首古诗时不由自主地想到以往总是把诗的解释全部让学生抄写下来,让学生死记硬背古诗意思的办法,这样的学习学生学起来了无生机没有兴趣的被动接受式学习。
以往我们总认为学生读不懂古诗文的意思,结合本诗有图有文,而且诗文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所以我采取了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交流,或把重点的词句意思猜一猜,如:“千门万户入屠苏”学生的猜测十多种多样的,而猜测的好处是学生没有压力,而没有压力的学习才能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学习的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仅仅把读懂诗的意思作为我们的最终目标那么我们的目标是浅层次的,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才是古诗文教学的真正内涵。
小学古诗《元日》教学设计附反思
![小学古诗《元日》教学设计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884afa1ad02de80d5d840ba.png)
小学古诗《元日》教课方案附反省一、教课目的:1、学习本课的生字。
2、能把古诗读通畅、读流畅,并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3、认识诗句所描述的高快乐兴、热喧闹闹的节日情景,感觉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梦想。
4、查词典,初步认识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认识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5、经过诗歌的学习,浸透网络采集资料方法、迅速获得资料的阅读方法;6、建立大单元意识,在古诗教课过程中联合语文天地中阅读让学生认识过年的来历 ;在古诗字词释义过程中让学生学着对对子初步认识春联的形式。
二、教课要点:1、学习本课的生字。
2、能把古诗读通畅、读流畅,并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三、教课难点:1、认识诗句所描述的高快乐兴、热喧闹闹的节日情景,感觉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梦想。
2、查词典,初步认识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认识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四、情境创建目标实现初步策略:图片、音乐课件衬着 ;想像走入情境 ;1 / 6教师语言的衬着、引读;古诗新唱引入热潮,进一步感觉新年的快乐。
五、课前准备:1、阅读《过年的来历》2、课件课前:古诗新唱感觉古诗吟唱的不一样方式一、单元导入主题“年”1、同学们,很快乐能和大家一同上课。
这一册的第十二单元的主题是“年”。
经过这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将认识过年的来历,各个地方地年的风俗,还有许很多多和年相关的知识。
过新年,每一个民族的方式有所不一样,你们认识各民族过年的风俗吗 ?(报告沟通,夸奖同学。
你们认识到的可真许多。
)2、我们是如何过年的。
(课件:图片、爆竹、衬着氛围)生沟通,师增补,介绍过年的一些风俗。
3、想不想知道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过年的 ?这一节课让我们一同学习宋朝有名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首古诗 --元日。
4、读课题,学生怀疑。
元日是什么意思?学生怀疑:元日与元旦有什么差别?师:元是指第一,开始的意思。
元日指阴历的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又叫春节 ;元旦是阳历的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 1 月 1 日。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反思(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反思(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93d24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e.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反思第【1】篇〗在《元日》这个语言活动中,目的能跟随配乐古诗《元日》的朗诵,感知古诗的内容及意境。
我把教学内容运用展示,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小朋友很快理解了古诗较难理解的内容。
幼儿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了起来,就连平时寡言少语的高语浛小朋友也都积极举手发言争先恐后的回答,幼儿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到活动之中。
可以看出多方面技术声情并茂,具有喜闻乐见的特点。
在这节语言活动中,一方面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使群体的语言向积极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受个性和环境的影响,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多数幼儿性格外向,能说会道,落落大方;但也有个别内向的幼儿,明明知道,就是不相想举手表达,当然在这个班级整体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太均衡,如果在语言活动中没有丰富的语言素材,只有几张静态的等简单的教具,就不能很好地发展幼儿的语言。
为此,运用多种方法为幼儿营造一个非常丰富的动态语言环境,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反思第【2】篇〗《元日》教学反思12月8日,校级语文公开课正常开展,我执教古诗《元日》,感慨颇多。
第一次执教古诗公开课,经过教研组的评议,也吸收了大家许多的智慧,感觉很有收获。
首先,我在教学中还是没有做到重心下移。
《元日》是王安石描写宋代百姓如何过春节的热闹场景。
考虑到年代久远,我当时设计时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认知手段,帮助孩子了解当时百姓过年时的热闹情景,殊不知,成也多媒体,败也多媒体,这些画面运用过多,反而束缚了孩子的想象,以至于孩子在理解诗意时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而没有更好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很好地理解古诗。
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多根据学生的学情,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设计教学,我想,这样的话,学生回答问题当然会丰富得多,学习也会轻松得多,而教学上,肯定会达到重心下移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中总结的学习方法步骤,不能一成不变,要善于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比如这课中的古诗四步学习法(a熟读诗文;b理解诗意;c体会诗情;d朗读背默),在中年级,要重在第二步即理解诗意上花时间,而到了高年级,就重点在体会诗情上下功夫了,要求学生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等多方面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903c32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3.png)
【导语】《元⽇》是北宋政治家王安⽯创作的⼀⾸七⾔绝句。
这⾸诗描写新年元⽇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景象,抒发了作者⾰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元⽇》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元⽇》原⽂ 元⽇ [宋]王安⽯ 爆⽵声中⼀岁除, 春风送暖⼊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元⽇:指农历正⽉初⼀。
爆⽵:古⼈认为烧⽵⼦发出的爆裂声可以驱赶⿁怪,所以在正⽉初⼀这⼀天燃烧⽵⼦,后来演变为放鞭炮。
⼀岁除:⼀年过去。
屠苏:⼀种⽤屠苏草泡制的酒。
曈曈:太阳初升时明亮的样⼦。
新桃:新的桃符。
古⼈在桃⽊板上画门神肖像或写上门神名字,悬挂在⼤门上,称为桃符,认为它可以辟邪消灾,后来演变为贴春联。
译⽂: 阵阵轰鸣的爆⽵声中,旧的⼀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篇⼆】⼩学三年级语⽂《元⽇》教案 教学⽬标 1、学习本课的⽣字新词。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氛。
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字典、⽣字词语卡⽚,课⽂插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揭⽰诗题 1、孩⼦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说⼀说,你们家⾥都是怎样过春节的?(指名结合⾃⼰的⽣活实际⾃由反馈) 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描写欢度新春佳节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解释课题。
(元⽇就是农历正⽉初⼀) ⼆、学⽣⾃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
2、学⽣借助拼⾳⾃读古诗。
3、指名朗读,师⽣共同正⾳,注意强调“⽵”“除”“苏”“曈”等平翘⾆⾳和后⿐⾳。
4、认记⽣字。
告诉学⽣:如果认识了诗中的⽣字,就能把这⾸诗读得更好听。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77466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4c.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习显身手”。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一、导入活动: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
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2、板书课题。
3、从课题里。
你联想到什么?二、学习新课1、初读课文⑴、指导看书上的*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
⑶、全班齐读。
⑷、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爆屠曈换符⑸、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苏醒交换符号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⑴、学生自由读诗句。
⑵、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⑶、指定学生说诗意。
⑷、全班齐读全诗。
⑸、分组接背诗句。
⑹、指定学生背诵。
⑺、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业布置: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12、过年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五、教学后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第【2】篇〗文本解析:《元日》是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日》这首诗描写新春喜庆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同时寄托了作者执政变法、强国富民的抱负,充满欢快和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诗句中“新”字成了本诗的诗眼,诗人所写春节情景都在叙述“新年新气象”。
本课教学着重让学生在文本体验中,了解春节习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教学目标:1.认识“屠”2个生字,会写“符”1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元日》。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中的情感。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14243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1d.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要求:知识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情感目标: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能力目标: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具准备: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读通诗歌。
上课前,我们先来读一组词语。
1.孩子们,当这些词语出现在你的眼前,你想到了什么——过春节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过春节的(放爆竹、贴春联和福字、拜大年)2.你们想知道古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吗宋代诗人王安石就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叫做《元日》。
(板书)读题。
3.解题:古人用“元”表示头、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什么意思指哪一天古人认为春节是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故又称“三元”。
再读课题。
4.想听听这首诗吗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气氛二、品词析句,体悟诗情。
1.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古人到底是怎样过春节的呢自己读读这首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节,人们放起了鞭炮,听着“噼里啪啦”的声音,我们的心都情不自禁地被感染了。
诗中的哪个词就是指“鞭炮”呀(爆竹) 你们知道除夕夜的爆竹声,哪一时刻最响为什么那一时刻,新旧更替,这个“除”的意思就是----更换。
这里的“岁”是什么意思年,哪些成语或诗句也曾用到岁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读了这句诗,你一定想起了自己在除夕夜放鞭炮的情景,能给大家说说吗从这鞭炮声中,你仿佛听出了什么是啊!这响亮的爆竹声充满了喜庆和希望,这响亮的爆竹声送走了旧岁,迎来了新春。
谁来读人们放爆竹就是为了辞旧迎新啊!怎么能不快乐呢齐读。
▲“春风送暖入屠苏”在这阖家欢乐的日子里,人们除了用放鞭炮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还会喝口香醇美味的屠苏酒。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0ae72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a.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元日》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古诗三首》中的一首,是王安石在神宗初年刚任宰相不久写的一首著名诗作。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力图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读古诗、赏诗境、悟诗情已有一定的接触和理解,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特点,结合过年时的风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古诗教学目标:1.会认2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指导书写“符”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借助注释了解诗句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了解人们是怎样过传统节日的。
教学过程:一、课初节日诗词交流分享1.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请同学们看一下第三单元课文目录和单元导语中的要素提示,你知道本单元的单元主题跟什么有关吗?对,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和诗词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那么你积累了哪些关于传统节日的诗词呢?生汇报交流中华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
2.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传统节日的诗,《元日》(板书课题)一起读。
3.释题元日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学古文,看注释,你很会学习。
(板书:注释)明天就是元旦,元旦和元日一样吗?现在的元旦是公历的1月1日。
公历是国际通用历法,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
但是在古代,正月初一也称为元旦。
二、初读古诗学字词(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了,你是怎么过春节的呢?(生交流)(出示),春节时我们会……过渡:那么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元日》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元日》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51ab66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2.png)
《元日》教课反省《元日》教课反省学习《元日》这篇古诗,我主要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累积下手,谈谈自己过年时最喜悦、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而后再导入古诗的学习。
本节课最让我感觉成功的是,学完古诗后让学生一边背诵一边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眼前的情形,再让学生勇敢地报告。
有的学生说:“我忧如看到了孩子们正衣着新衣裳在高兴地嬉戏。
”有的说:“我看到了儿童子正拿着爆竹在燃放。
”有的说:“我看到了大地一片活力勃勃的情形。
”有的说:“我看到了一帮小朋友拿着大人给的利是跑向商铺买自己喜爱的玩具和食品。
”有的说:“千家万户的人们正在洗浴着太阳的光芒。
”还有的说:“人们正在尽兴地喝着屠苏酒。
”就这样,从教课需要出发 ,创建富裕感情色彩的详细场景或氛围,找到惹起学生想象的“着火点”、“触发点”,让孩子们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再一次在脑海中播放画面,如身临其境般真实感觉着春节喧闹欢喜的氛围。
《元日》教课反省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想想“元日”指什么?许多学生建议不一样,有的说是指元旦的一天,有的人说花费的一天。
这时我让学生看图而后再频频读课题,又读了三遍课题后有同学站起来说,他以为过春节。
这时有的学生一想也开始赞成了他的建议,我舒了口气随即赞成了杨宝的建议。
这首诗的诗句不太好理解,所以我让学生再看图,学生都说会想到自已的家。
再让学生朗诵古诗,从古诗中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生能够说出来了,既然能解其情,就好办了,学生再频频读诗句并联合说明,很快就理解了第一句的意思,第二句也好懂,为此我先让学生读“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联合图学生很快理解了。
也领会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元日》教课反省说真话,昨天才结束了对成都市骨干教师的献课,有点倦了,这堂课没有怎么去备,或许是因为看上去是一首古诗的原由吧。
前天去江路小学听了国学堂的理念,被洗了眼睛,今日我也来小牛刀。
首有三个衍生的西——气、、人。
合文天地中的气,我到了好多有介,也有互,特是一些孩子比陌生的气。
《元日》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_1
![《元日》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_1](https://img.taocdn.com/s3/m/43199fafaaea998fcd220e57.png)
《元日》教学反思本文是关于《元日》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元日》教学反思【1】《元日》是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诗歌。
本课的教学我旨在让学生感受新春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情景,人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感受,通过以下几个层次来进行渲染,进行教学:(1)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教学。
先前我们已经学过了《春联》这篇课文,文章对春联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都有了一定的介绍,学生学完课文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例如:“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这些脍炙人口的春联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入了那个欢乐祥和的氛围当中。
在进行《元日》的教学中,我大量的引导学生们联系春联的学习内容去感受元日中所描绘的欢乐喜庆的氛围,课文之间很好地进行了融会贯通,效果很好。
(2)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
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总是会浮现许许多多幅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学习“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我提问:你们放过鞭炮吗?谁来说说你们当时放鞭炮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呀?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到自己捂住耳朵躲在一边,哥哥姐姐们小心翼翼的去点燃鞭炮,爆竹燃放的时候火光冲天,大家又笑又跳,开心极了……这些生活的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欢乐,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好的帮助他们理解了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3)结合拓展内容进行教学。
当古诗学完之后,我们一起交流了古代另外几首描写欢度佳节的情景的古诗,“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这样的诗句又扩大了学生们的理解视野,加深了他们的理解,对元日这首诗歌理解更深了。
【2】今天带孩子们学习了本学期最后一课中的第一首《元日》,学习的要求: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日》教学反思
《元日》教学反思
【1】《元日》是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诗歌。
本课的教学我旨在让学生感受新春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情景,人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感受,通过以下几个层次来进行渲染,进行教学:
(1)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教学。
先前我们已经学过了《春联》这篇课文,文章对春联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都有了一定的介绍,学生学完课文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例如:“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这些脍炙人口的春联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入了那个欢乐祥和的氛围当中。
在进行《元日》的教学中,我大量的引导学生们联系春联的学习内容去感受元日中所描绘的欢乐喜庆的氛围,课文之间很好地进行了融会贯通,效果很好。
(2)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
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总是会浮现许许多多幅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学习“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我提问:你们放过鞭炮吗?谁来说说你们当时放鞭炮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呀?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到自己捂住耳朵躲在一边,哥哥姐姐们小心翼翼的去点燃鞭炮,爆竹燃放的时候火光冲天,大家又笑又跳,开心极了……这些生活的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很快感受到
了那份欢乐,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好的帮助他们理解了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3)结合拓展内容进行教学。
当古诗学完之后,我们一起交流了古代另外几首描写欢度佳节的情景的古诗,“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这样的诗句又扩大了学生们的理解视野,加深了他们的理解,对元日这首诗歌理解更深了。
【2】今天带孩子们学习了本学期最后一课中的第一首《元日》,学习的要求: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
3)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教学。
导入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入手:同学们一定喜欢过年,那你们在过年时最喜欢做什么?学生有说放鞭炮的,有说穿新衣的,有说吃好东西的,有说走亲戚的……学生的情绪被带动起来。
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过年的吗?想。
这样很快转入正题。
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诗句所表现出的就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元日是什么意思?由此你联想的什么?
2)古人过年有哪些风俗?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3)结合作者简介想一想结尾一句有没有更深的含义。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诗人所要表达思想感情。
由此我想学习之所以需要,是因为有不懂的问题,没有问题
就没有必要学习。
这堂课我的几个教学问题都设计得很好,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但总觉得是在牵着学生走,没有让学生真正读懂学会。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教会学生质疑问题,启发学生质疑,教学问题应从学生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一开始就处于主动地位。
我们不能满足于给学生设计好的问题,应鼓励学生敢问,还要教学生会问,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3】周二,以学案教学的新要求上了《元日》一课。
这是一首古诗,所描绘的场景学生比较熟悉,但有很多过年的习俗因为时代的久远,有些也不是很了解,在设计时,我将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做为本节课的一个内容,因为此阅读内容就讲到了“年”以及相关的风俗习惯的来历,非常有利于对古诗意思的理解。
对这篇文章的处理,我完全交给学生来完成。
由于是个传说故事,学生读起来兴趣盎然,对内容的把握非常好,完全能按照预设,自主学习,通过朗读,默读,学生便很好的把握了“年”的特点,爆竹,桃符,拜年的来历。
再学习古诗时很多字意的理解便顺理成章了。
由此可见,很好的整合语文天地中的练习也不失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