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模式汇总

合集下载

湖盆重力流沉积体系

湖盆重力流沉积体系

沙111
沙108 沙112 沙丘7
沙南油田梧桐沟组浊积扇岩性油气藏
P3wt1砂岩朵状体
反演阻抗剖面(line202)
s1 s2 s3
s4
正演模型及对应地震剖面
阜12井预测砂层
阜5井出油砂层
三维小波变换连井剖面
阜5井南S3 反射异常体
f5_f8连片三维S3层段反射能量分布图
斜坡类型不同决定了砂砾岩体油气富集的特点
2、带供给水道的远岸浊积扇
3、近岸浅水砂体前方的浊积砂体 4、陡岸断槽浊积砂体 5、水下局部隆起的浊积砂体 6、湖底中央平原的席状或水道状浊积砂体
开展地震—地质相研究, 发现了赛80西水下扇岩性体
435
赛汉塔拉凹陷中南部 腾二段下部沉积相图
丘状 外形
赛80
目的层
结合沉积相研究,开 展岩性体的寻找与识别, 发现了赛80西水下扇岩性 体,在横向上呈丘状外形, 侧向变薄、尖灭现象明显。
第一项工作:宏观地质研究,明确有利勘探方向
乌里雅斯太凹陷构造—沉积模式
通过宏观地质综合研究,认为受坡折带控制的缓坡湖底 扇,陡带扇三角洲为乌里雅斯太凹陷勘探突破的有利方向。
通过开展精细砂层对比、层位标定和沉积相研究,认为木日格腾一下段, 在坡折带发育四期湖底扇的沉积.这四期扇纵向上互相叠置,平面上向北迁移。它 们由老至新分别为太31湖底扇、太41——太21井湖底扇、太43——太参1井湖底扇 及太47井湖底扇。由岩石学分析及倾角测井对古水流判定,其中前三期物源来自 东南,而太47井湖底扇则来自东北方向。
主要沉积体系构成分析
重力流的四种基本类型及其形成机制 1、碎屑流:由水和粘土及碎屑组成的混合物(泥石 流)。砂、砾在块体内被填隙的粘土——水的基质 支撑搬运。 2、浊流:沉积物与水的混合而成的一种密度流,颗 粒是由流体内的紊流扰动的向上分力所支撑。 3、颗粒流:颗粒之间的相互碰撞作用而支撑颗粒的 块体搬运。 4、液化流:颗粒之间孔隙里向上的超孔隙流体压力 而支撑颗粒,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呈块体运动。

第23章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第23章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第二十三章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 1929年大西洋格兰德滩发生里氏7.2级地震,海底电缆被折断。1952年以后, 才由Heezen和Ewing证明是因为地震诱发了海底滑塌和浊流造成的。当时浊 流最大流速为70 km/h,浊流顺坡移动了数百公里。 • 1954年阿尔及利亚海岸奥尔良维尔地震,也同样折断海底电缆和诱发浊流。 • 地震与重力流的因果关系密切。火山、风暴等其他地质作用触发的碎屑流 和浊流也可以形成浊积岩。
E段和D段有时不好区分,两者
均属低密度重力流沉积。 F段——深水页岩段:为远洋深
水沉积的页岩或泥灰岩、生物灰
岩层,是判断深水浊流沉积的重 要标志,有时与E段难于区分, 合并在一起统称浊流的频率和强度所决
定。结果就形成了缺失底部的层段、顶部层段被削
蚀的或者预部底部层段均缺失的各种层序,
构造,浊积岩则上述构造不发育,但是底部总存在侵蚀面并出
现底模构造,并发育水平层理。 (4)浊积岩的规模通常大于风暴岩,具有鲍玛序列; (5)相同点:在湖泊和海洋中均可发育;底部均有侵蚀面, 均可发育平行层理。
教材P306:表22-2
(四)非典型的浊积岩
1、块状砂岩
块状砂岩是指层内结构均一的砂岩或含砾砂岩。但沃 克(1978)海底扇相模式中提供的资料和我国中、 新生代湖相浊积岩中常见到的块状砂岩层较厚,其 内部有时隐约显叠复递变特征。块状砂岩指示重力 流水道沉积环境。
如 ABCDE,BCDE,CDE,DE,以及AB,BC,
CD等各种层序。
鲍玛本人作过总结,有完整层序的浊积岩仅占
10%~20%。许靖华(1978)谈到,他看到完整的
浊积岩不到1%。
浊积岩与风暴岩的区别
(1)浊流岩属于重力流沉积,风暴浪引起的风暴流沉积,属于牵 引流; (2)分布深度:风暴流一般分布在200m以上的陆棚地带,而浊流 分布在200米以下的深海/半深海地带, (3)沉积构造区别:风暴岩发育丘状\洼状层理,生物逃逸潜穴等

12重力流

12重力流

海 底 扇 相 模 式
Bill Yu
图 8—25 扇中水道形态与充填(据 Kolla 和 Coumes,1987)
Bill Yu
Bill Yu
(三)深水扇体相模式
1、点物源——富泥型 点物源 富泥型
Bill Yu
点物源——砂泥型 砂泥型 点物源
Bill Yu
点物源——富砂型 富砂型 点物源
线物源——砂泥型 砂泥型 线物源
Bill Yu
线物源——富砂型 富砂型 线物源
Bill Yu
线物源——富砾型 富砾型 线物源
Bill Yu
第八章
第一节
重力流沉积体系
沉积物重力流概念、 沉积物重力流概念、分类及基本特征
1、流体得力流:使砾、砂、粉砂、粘土等物质借助液态流 流体得力流:使砾、 粉砂、 体由高向低流动,服从牛顿流体定律。 体由高向低流动,服从牛顿流体定律。 2、沉积重力流:砾、砂、粉砂、粘土等沉积物和水体混合 沉积重力流: 粉砂、 物在重力作用下进行的流动,不服从牛顿流体定律。 物在重力作用下进行的流动,不服从牛顿流体定律。
Bill Yu
Bill Yu
碟 状 构 造
Bill Yu
低密度与高密度浊流的特征与区别
Bill Yu 高密度浊流的沉积层序
第二节 一、重力流形成条件
沉积物重力流形成机理
沉 积 物 重 1、足够的水深 力 流 2、足够的坡角 的 搬 3、等效水退(不稳定背景) 等效水退(不稳定背景) 运 4、充沛的物源 5、一定的触发机制 过 程
二、重力流分类
类型
支 撑 类 型 沉 积 物 剖 面 岩 石 类 型
碎屑流
颗粒流
液化流
浊流
重力流沉积物连续统一体示意图

不同沉积体系及相构成特点

不同沉积体系及相构成特点

不同沉积体系及相构成特点摘要:不同沉积体系及相构成特点论述关键词:沉积体系;沉积特征;冲积扇;河流;湖泊;三角洲;障壁海岸;缓坡碳酸盐岩一、冲积扇沉积体系冲积扇冲积扇沉积体系冲积扇是暂时性洪流或间歇性洪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形急剧变缓,水流向四方散开,流速骤减,碎屑物质大量堆积而成的,形状近扇状的沉积体。

从山地峡谷向开阔平原转变地带上的一种河流沉积体系,呈扇形或半圆锥状、以粗粒碎屑占优势的堆积物。

(1)冲积扇沉积体系的沉积亚相特征:冲积扇是陆地上最靠近物源区的沉积体系,粒度粗,分选差,沉积速率高。

扇根分布在临近冲积扇顶部地带的古沟口附近,主要发育有古沟道、主水道和主水道间三种沉积微相。

扇中位于冲积扇中部,为冲积扇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与扇根并不具有明显的界限,以具有中到较低的沉积坡角和发育的辫状河道为特征。

与扇根沉积相比较,砂与砾比率增加,沉积物偏细,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增高,砾石碎屑多呈叠瓦状排列。

扇中沉积由于未经过充分分选,加上泥石流的存在,扇中沉积层内、层间和微观非均质性极强。

扇缘是整个冲积扇沉积物最细,流体能量最低的部分,呈环带状围绕在冲积扇周围。

沉积物为细砾、含砾砂、砂及泥,细砾较为少见。

其微相可分为水道径流及片流两种。

(2)冲积扇沉积体系的分类:Ι湿地沉积扇:沉积特征,湿地沉积扇主要发育与潮湿气候带,最明显的终年泄水,这些常年河对扇的沉积作用影响小,而由季节性气候条件产生的巨大洪水起着控制作用。

整个扇的面积大,有时为干旱扇的几百倍;扇面坡度一般较低,因此河流作用常常控制着湿地扇的整个扇面。

自扇顶向扇尾湿地扇的最大碎屑粒径逐渐变小。

沉积亚相分为:扇顶近源相、扇中中段相、扇尾远端相。

Ⅱ扇三角洲:冲积扇直接进入水体在滨湖或滨海地带形成的粗碎屑扇状体。

沉积特征:冲积扇直接进入水体在滨湖或滨海地带形成的粗碎屑扇状体。

它是一种进积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沉积体系,它属于在活动扇与稳定水体交界带上的沉积。

第二十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第二十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点重章本
。等 用应的中测预气油在、序层相和式模相、志标分划其及型类相微和相亚、征特积沉的扇底海 、征特积沉和理机成形、分划型类流力重物积沉、念概本基相积沉流力重习学要主章本
学导章本
相积沉及积沉流力重章十二第
。体流顿牛非种一是这�大很 速流且而�动流下之体水的低它比度密在�运搬态浮悬呈质物些这�流度密高的质物屑碎等 石砾、砂、泥量大含是它�同不流水般一与流力重�说是就也。流底度密高的运搬浮悬呈并 泥砂量大含、的动流谷峡或坡斜下水沿是都流力重�中泊湖在是还洋海在是论无�之总 。所场积沉同不的它是也�径途的经所运搬流力重是原平底 海→扇底海→谷峡底海�见可。岩积浊状席的坦平广宽成形�来开散扩上原平底海在�运搬 前向再质物屑碎的细�扇底海为称�体积堆状扇成形来下积堆里这在质物屑碎量大�减骤度 速流力重�缓变坡斜因�处折转的原平海深到坡斜陆大于处它于由�处口出谷峡了到�来下 积沉砾砂的粗最分部有�部下谷峡在。动流向方倾下轴长谷峡沿是总�后谷峡达到质物。的 向方多是以可又 �向方轴短自来可也 �端上的岸向轴长谷峡自来以可质物流力重物积沉 介简用作积沉流力重)二( 图意示境环积沉 1 图
点重节本
述概 节一第
★★★★★ 征特积沉的岩积浊.1 征特本基和�岩�物积沉流力重 节三第 ★★★★★ 分划型类的流力重物积沉.2 ★★★★★ 件条成形的流力重物积沉.1 型类和件条本基的成形流力重物积沉 节二第 ★ 革沿史历论理流力重.3 ★★★★★ 念概的岩积浊义广.2 ★★★★★ 念概本基的流力重.1 述概 节一第
。�1 图�流浊和流物积沉 化液、流粒颗、�流屑碎或�流石泥即�型类个四为分划流力重积沉把理机撑支按般一 类分理机撑支)一(
型类本基、二
。成形的流 度密高和流体块致导会�下因诱接间和接直素因性发阵等发喷山火和潮暴风、浪巨啸海、震 地、水洪在如诸�制机发触的定一于因起其�用作积沉性件事于属成形的物积沉流力重 制机发触的定一)四( 。源来质物供提流力重物积沉为可都�等质物盐酸碳和质物屑碎水浅、质物 溢喷—发喷山火和质物屑碎的入注水洪 。件条要必的流力重物积沉成形是也源物的沛充 源物的沛充)三( �1891,ihtuL� 用作偿补的显明有度坡对度密的流力重�说是就也。件条分充的流力重成形了备具就 �差度密够足有间之水湖与流力重要只�可即°3�2 为角度坡小最的流力重成形�明表果 结算计。成形物积沉流力重有都岸缓或岸陡盆湖陷断代生新、中国我。°5�3 为角度坡小 最 �为认般一 。件条要必的动运体块作而发触受易和定稳不物积沉成造是角度坡的够足 角度坡的够足)二( 。下以面基浪暴风在须必度深成形的流力重物积沉 �何如小大的度深体水、境环积沉种何论无但。m001�08 深水小最�m0081�0051 是深水的 积沉流力重 �为认般一 。件条要必的坏破刷冲被再不后成形物积沉流力重是深水的够足 深水的够足)一( �件条下如备具需般一流力重物积沉成形

陆相沉积学-第六章:湖泊重力流体系

陆相沉积学-第六章:湖泊重力流体系
2937.70m
浊流3372.10m
液化流 3294.60m
歧南6井沙二段
液化流 3294.10m
液化流 3307.86m
歧86井 沙三段
碎屑流 2973.73m
液化流 (2939.45m)
碎屑流
2984.96m
港深72沙一下段:深湖相和碎 屑流(水下泥石流)沉积。
4050.70m
3970.33m
2、中扇:为辫状水道区,是扇的主体。由于辫状水道缺 乏天然堤,水道宽浅,容易迁移。以砾质至砂质高密度浊 流沉积为特征,其沉积在垂向剖面上为许多砂砾岩层直接 叠置,中间少或无泥岩夹层,但冲刷面发育,块状-递变 层理。水道间的细粒沉积物以包马序列的上部段为主。自 然电位曲线多为箱型、齿化箱型、齿化漏斗-钟型等。 3、外扇:为深灰色泥岩夹中-薄砂层,砂层可显平行层理, 发育包马序列的Tbcde为主,为低密度浊流特征。自然电 位曲线多为齿状。
在垂向剖面上远岸湖底扇总体呈水退式反旋回,而其 中单个砂层具有正韵律特征。
东营凹陷纯梁地区沙三中湖底扇模式及相序列
三个扇叶叠加(平面及垂向)(据赵澄林,1984)
三、滑塌型湖底扇
滑塌湖底扇大多是由浅水区的各类砂体(如三 角洲、扇三角洲),在外力的作用下沿斜坡发生滑 动,再搬运形成的重力流体系。 滑塌浊积扇沉积物普遍发育具有明显滑动和 滑塌作用的标志,常有滑动面、小型揉皱、同生 断层等变形构造和底负载构造,以及砂泥混杂的 混积岩。亦可见完整或不完整的包马序列。 垂向上可见三角洲与滑塌沉积的连续沉积关 系。显示两者的成因联系。 也可细分为供给水道、内扇、中扇和外扇。
近 岸 水 下 扇 体 系
3407.11m
3302.56m
3309.80m

沉积相总结

沉积相总结

沉积体系总结一、冲积扇沉积物特征和垂向序列1、近端沉积物最粗,块状构造发育;扇中砂、砾交错出现,重力流和牵引流共存;远端牵引流更为丰富,各种交错层理的砂岩常见。

2、进积型——反粒序;退积型——正粒序。

二、河流1、高度弯曲的曲流河的内部构成包括:①河道充填组合:底部滞留沉积、点坝及流槽和流槽坝沉积②河道边缘组合:天然堤、越岸沉积、决口扇及决口河道③泛滥平原组合:泛滥平原、沼泽、泛滥平原小型湖及废弃河道注意:①河道充填在河流体系中是最粗、砂质含量最高的地方;为冲刷面之上的泥砾、树干等;中——大型槽状交错层理②点坝是曲流河的特色,位于曲流河的凸岸,向河心凸出;点坝的侧向可以形成“S”型的侧向加积层理——曲流河的特征沉积构造③流槽及流槽坝是在洪水期主流线取直后在点坝表面作用的结果④河道边缘组合包括:天然堤、决口扇、决口河道及越岸沉积2、辫状河也可以分为三个内部构成:①河道充填:纵、侧及横向坝,其中纵向坝最常见;横向把最典型,是辫状河沉积的特征——垂直水流方向是众多透镜体的相互叠置,平行水流方向是众多大型底形的逐渐进积②河道边缘:因河道经常迁移,因此天然堤不发育③泛滥平原沉积缺乏④正粒序3、网结河的内部构成:①河道充填组合:宽/深比小,河道稳定,因此充填砂体厚且窄②河道边缘:植被密集,厚层泥炭,呈上凸状(网结河成因?)③河道间湿地:被天堤包围,占网结河地区的60%-90%,有沼泽、泥炭沼泽、小型湖泊等三、三角洲1、河控三角洲①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及越岸沉积(天然堤、决口扇、决口河道以及分流间湾)②三角洲前缘:河口沙坝、水下堤及水下分流河道③前三角洲重点: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反粒序;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正粒序2、扇三角洲:平原相包括:重力流沉积体系及辫状河道充填、越岸沉积及洪泛平原、沼泽沉积;前缘相包括:近端河口坝和远端河口坝及浅水重力流沉积四、碎屑滨岸沉积体系1、海滩面体系:重矿物等沉积砂矿主要分布于前滨的冲洗带;风成沙丘;破浪带和碎浪带可见新月形大型波痕,横截面显示为大型交错层理对于最容易保存下来的进积型海滩面体系而言,由下向上粒度变粗,生物扰动减弱,浪成沉积构造增多,分选变好2、潮坪体系内部构成:①潮道沉积:潮间带及潮下带常见;由海向陆,泥质含量逐渐降低,且潮道逐渐弯曲分叉;一般具羽状交错层理和再作用面②潮下带沉积:以砂质为主,主要由潮道中的沙坝和浅滩沉积物构成;能量强大!③潮间带沉积:潮坪由砂坪逐渐过度到泥坪,具羽状交错层理、再作用面及冲刷构造显示为正粒序!3、障壁岛—泻湖体系的内部构成:涨潮三角洲、退潮三角洲、冲越扇及海滩—沙丘脊五、陆架边缘、陆坡和盆地沉积体系:(一)陆缘陆架沉积体系的内部构成:1、陆架沙波(横向底形):横切主潮流方向2、陆架沙脊(纵向底形):平行于主要的海流方向3、风暴沉积:原地侵蚀再沉积的产物(二)陆缘陆坡和盆地沉积体系:1、沉积作用类型包括:水下重力流(水下滑塌、水下泥石流、颗粒流、流体化沉积物流、浊流),流体密度流(盐水或冷水底流),等深流(温盐引起的水平流动,流速一般较低),海底潮流2、体系构成:①海底峡谷:发育于陆架、陆坡②斜坡裙:坡底与海底平原相接处,是陆架边缘及上陆坡边缘块体坡移的产物③海底扇:近端以水道和天然堤为主(规模一般较大);富砂扇体中部以具有平缓上凸表面的迁移上叠叶状体为特征;远端沉积缓慢,侧向连续性好并均匀叠置④盆地平原:远洋浮游沉积及远端浊积岩。

第八章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第八章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物源成分——决定重力流沉积物类型 ——决定重力流沉积物类型。 ▲ 物源成分——决定重力流沉积物类型。 随物源成分的变化,重力流沉积物类型也有规律地变化 有规律地变化, 随物源成分的变化 , 重力流沉积物类型也 有规律地变化,
如陕西洛南上张湾罗圈组重力流沉积物: 如陕西洛南上张湾罗圈组重力流沉积物:
上部: 上部:浊流 下部:碎屑流和 下部:碎屑流和颗粒流
来自海底峡谷长轴向岸方向 ★重力流物质 进积三角洲前缘沉积物向前滑塌而成 平面形态:扇形或长条状, ★平面形态:扇形或长条状, 重力流沉积物:砂砾岩,也可泥岩为主。 ★重力流沉积物:砂砾岩,也可泥岩为主。 重力流沉积物与岩性油气藏勘探关系极为密切,近期被关注。 岩性油气藏勘探关系极为密切 ● 重力流沉积物与岩性油气藏勘探关系极为密切,近期被关注。特别是在 勘探程度较高的沉积盆地中,将重力流沉积置于层序地层格架中, 勘探程度较高的沉积盆地中,将重力流沉积置于层序地层格架中,可有效地 预测评价岩性圈闭。 预测评价岩性圈闭。
碳酸盐减少 碳酸盐减少 陆源碎屑增多 陆源碎屑增多
4.一定的触发机制
重力流沉积物的形成—— ——属于 ▲ 重力流沉积物的形成 —— 属于 事件性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 事件性沉积作用。 起因于一定的触发机制 触发机制, ▲ 起因于一定的触发机制, 洪水 地震 直接或间接 在 海啸 等阵发性因素 诱发下 巨浪 风暴潮 火山喷发 块体流 直接或间接 高密度流 诱发下 洪水密度流直接入海 湖外, 直接入海/ ▲ 除 洪水密度流 直接入海 / 湖外 , 大多
● 广义浊积岩:泛指由各种重力流成因的沉积物所形成的沉积岩。 广义浊积岩:泛指由各种重力流成因的沉积物所形成的沉积岩。 各种重力流成因的沉积物所形成的沉积岩
沉积物重力流 泥石流 颗粒流 液化沉积物流 浊流 (侠义)

第二十三章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第二十三章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第二十三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23-1 沉积物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类型一、形成条件●沉积物重力流属于非牛顿流体,其搬运和沉积作用不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

●重力流搬运的驱动力——主要是重力;因此沉积物重力流属于再搬运沉积体系,●它的发生地点——主要是海底或湖底的斜坡地带。

沉积物重力流的形成条件1.足够的水深——是重力流沉积物形成后不再被冲刷破坏的必要条件。

▲一般认为1500~1800m,最小水深100m(Klein认为是80m)。

最深达8000m(美国加利福尼亚岸外蒙特里深海扇)。

▲足够的水深是相对的,海洋与湖泊有较大差异。

▲其形成水深必须在风暴浪基面以下。

2.足够的坡度角是造成沉积物不稳定和易受触发而作块体流运动的必要条件。

▲一般认为,最小坡度角为3°~5°。

但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海底滑塌坡度角仅有0.5°;▲重力流的密度对坡度有明显的补偿作用(Lüthi,1981)。

我国中、新生代断陷湖盆陡岸或缓岸都有重力流沉积物形成。

计算结果表明,形成重力流的最小坡度角2°~3°即可,只要重力流与湖水之间有足够密度差,就具备了形成重力流的充分条件。

3.充沛的物源——是形成沉积物重力流的必要条件。

洪水注入的碎屑物质火山喷发的喷溢物质沉积物重力流物质来源浅水的碎屑物质碳酸盐岩物质物源成分——决定重力流沉积物类型。

随物源成分的变化,重力流沉积物类型也有规律地变化,如陕西洛南上张湾罗圈组重力流沉积物:上部的浊流碳酸盐减少下部的碎屑流和颗粒流陆源碎屑增多4.一定的触发机制▲重力流沉积物的形成——属于事件性沉积作用。

▲起因于一定的触发机制洪水地震海啸在巨浪等阵发性因素风暴潮火山喷发直接或间接诱发下块体流除洪水密度流直接入海或入湖外,大多数斜坡带沉积物→必须达一定厚度和重量→经滑动、滑塌等触发机制→才能形成大规模沉积物重力流。

二、基本类型1.海相沉积物重力流米德尔顿等(Middleton and Hampton,1973,1976)按支撑机理把沉积物重力流→泥石流(或碎屑流)、颗粒流、液化沉积物流和浊流4个类型。

各种沉积相模式图

各种沉积相模式图

各种沉积相模式图冲积扇沉积模式图
重力流沉积相、山麓-洪积相等图片:
沉积相简图,
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以又在该环境中所形的沉积岩(物)特征综合。

完整的、准确的沉积相概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反映沉积岩的特征,二是揭示沉积环境。

沉积环境包括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侯状况、生物发育情况、沉积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等。

沉积岩(物)特征包括岩性特征(岩石成分、颜色、结构等)、古生物特征(古生物种属和生态)。

自然地理环境可分为大陆环境、海洋环境与海陆过渡环境。

大陆环境又可分为沙漠、河流、湖泊、冰川、沼泽等;海洋环境又可分为滨海、浅海、半深海、深海;海陆过渡环境可分为三角洲、泻湖等。

同理,沉积相也将可分陆相、海相和海陆过渡相这三大类型
层序地层学的剖面图
裂谷盆地模型
盆地边缘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层序地层学剖面分析
海相沉积环境示意图
深海浊积扇沉积模式+灰岩和泥岩的鲍玛序列
海底扇推进式相层序
礁体平面图用剖面图。

第9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第9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第9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第9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第一节概述一、浊流理论的意义浊流理论的提出,可算作碎屑岩研究的一场大革命(Walker,1973)。

明确提出浊流和浊流岩概念的是Johnson(1938),里程碑是1950年Kuenen and Migliorini的文章《浊流是形成递变层理的原因》以及1962年鲍玛发现鲍玛层序。

浊流理论解释了许多以前无法解释的现象,更找到了丰富的油气。

一方面,人们认识到深海(湖)中沉积的碎屑物质是由高密度浊流搬运和堆积,因而消除了认为砂泥间互的复理石沉积是由构造垂向频繁活动而引起深水和浅水交替沉积的产物的简单结论;另一方面,浊流理论还能解释某些反常现象,打破了多年来占统治地位的砾石在岸边,泥质沉积在深水的重力分异作用的概念。

二、重力流简介(一)浊积岩的广义概念广义的浊积岩是泛指形成于各种深水沉积环境的各种重力流沉积物及其所形成的沉积岩的总和。

水下沉积物重力流包括泥石流、颗粒流,液化沉积物流和浊流,这些我们已在前面的章节中学习过。

在这里,浊流只是重力流的一种,这是浊流的狭义含义。

(二)重力流沉积作用简介沉积物重力流物质可以来自峡谷长轴向岸的上端,也可来自短轴方向,又可以是多方向的。

物质到达峡谷后,总是沿峡谷长轴下倾方向流动。

在峡谷下部,有部分最粗的砂砾沉积下来;到了峡谷出口处,由于它处于大陆斜坡到深海平原的转折处,因斜坡变缓,重力流速度骤减,大量碎屑物质在这里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体,称为海底扇;细的碎屑物质再向前搬运,在海底平原上扩散开来,形成宽广平坦的席状浊积层。

可见,海底峡谷→海底扇→海底平原是重力流搬运所经的途径,也是它的不同沉积场所。

总之,无论是在海洋还是在湖泊中,重力流都是沿水下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大量砂泥并呈悬浮搬运的高密度底流。

也就是说,重力流与一般水流不同,它是含大量泥、砂、砾石等碎屑物质的高密度流,这些物质呈悬浮态搬运,在密度比它低的水体之下流动,而且流速很大,这是一种非牛顿流体。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模式共63页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模式共63页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模式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5.(重点 等)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重力流与等深流交互作用沉积特征、过程及沉积模式(可能可以类比)(2014)

5.(重点 等)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重力流与等深流交互作用沉积特征、过程及沉积模式(可能可以类比)(2014)

第6期
李华等 :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重力流与等深流交互作用沉积特征 、 过程及沉积模式
1 1 2 1
宏斌等 , ) 。 2 0 0 3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东起台湾岛 , 西部为越南 , 南 部和南海深水平原相 接 ,大 致 呈 北 东 向 展 布 ,长 约
5 2 ,约 1 5 0 0k m,宽约 6 0 0k m,总 面 积 约 9ˑ1 0 k m
1 1 2 2
地 质 学 报 : / / / / / h t t w w w. e o o u r n a l s . c n d z x b c h i n d e x . a s x p g j p
2 0 1 4年
, , , 并 e t a l . 2 0 0 7;谢玲 玲 , 2 0 0 9; L iH e ta l . 2 0 1 3) 形成了一 系 列 等 深 流 沉 积 ( , L ü d m a n ne ta l . 2 0 0 5; , 李 华 等, ;L , S h a oLe ta l . 2 0 0 7; 2 0 1 3 b iH e ta l . ) 。 同时 , 刘志飞等( 通过 O 2 0 1 3 2 0 1 3) D P 1 1 4 4位置 认为该深度存在西 水深 1 6 0 0~2 0 0 0 m 海 流 测 试, 流速平 均 为 2~5c / , 其可能为 南向运动的流体 , m s 等深流 ? 。 通过南海北部北东及南西西向 L iH 等 ( 2 0 1 3) 迁移水道 、 漂积体及 沉 积 物 波 等 在 不 同 水 深 范 围 内 的分布 , 推断南海北 部 中 层 及 深 层 等 深 流 分 界 大 致 中层等深流为南西至北东 方向 顺时针 运 为1 2 0 0m, 动, 而深层等深 流 表 现 为 南 西 向 的 逆 时 针 运 动 。 其 中, 单向迁移水道为等深流与重力流交互作用而成 , 其迁移方向与等深流方向相同 。

重力流、浊流、浊积岩的沉积模式以及相关的一些知识

重力流、浊流、浊积岩的沉积模式以及相关的一些知识

重力流、浊流、浊积岩的沉积模式以及相关的一些知识深水浊积扇与滑塌浊积扇是寻找隐蔽油气藏的重要场所,浊积扇砂体以其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条件成为油田最具潜力的勘探目标之一。

二、什么叫沉积物重力流、浊流、浊积岩?沉积物重力流(Sedimentgravityflow)是指沉积物或沉积物与水的混合物在重力作用下,顺斜坡运动形成流动,简称沉积物流,也称块体流。

按支撑沉积物的颗粒机制的差异,可分为4类:a.浊流,沉积物主要由流体湍流的向上的分力支撑;b.液化沉积物流,沉积物由粒lbJ逸出的向上运动的流体支撑;c.颗粒流,沉积物直接由颗粒与颗粒间的相互作用(碰撞或紧密靠近)所产生的分散应力支撑;d.碎屑流,沉积物中较粗颗粒由基质支撑,基质是较细的沉积物与孔隙内流体的混合物,它有一定的屈服强度。

四种主要的沉积物重力流(Middleton&Hampton,1973)浊积岩(turbidite)就是由浊流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组合。

狭义的浊积岩(典型浊积岩)是指可以用Bouma序列描述的、由经典浊流沉积而形成的;广义的浊积岩是指形成于深水环境的各种类型重力流沉积物及其所形成的沉积岩的总称。

它既包括典型浊积岩,也包含不能用Bouma序列描述的岩系(通常所说的沟道浊积岩),如块状砾岩、块状砂砾岩、块状砂岩、或由顺坡的块体运动形成的一些滑塌堆积,甚至包括远洋泥页岩等。

沉积物重力流按流变学演化示意图(Donad.R.Lowe,1982)在自然界中出现的沉积物重力流,常常包含一种以上的机制,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即使经典浊积岩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单一的湍流支撑和悬浮作用,其下部的块状段也包含隙间流体的向上流动和颗粒碰撞产生的分散应力支撑,而在沉积的后期阶段还有牵引作用。

而且这几类沉积物重力流在其流动过程中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最常出现的是向浊流转化,如碎屑流加水稀释、颗粒流加水和泥,液化流加水均可变成浊流。

所以,这4类沉积物重力流中以浊流最普遍。

沉积学总结

沉积学总结

一、名词解释1、沉积学:研究沉积物、沉积过程、沉积岩和沉积环境的科学叫做沉积学。

2、佛罗得数:惯性力和重力的比值参数,r F =惯性力/重力=22(/)//()v L g v Lg =。

1r F >,水浅激流,1r F <为水深缓流。

3、牛顿流体:从流体力学性质而言,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作牛顿流体,即在时间不变条件下,随流速梯度的变化,流体动力粘度系数始终保持一个常数。

牵引流属于牛顿流体。

4、洪水沉积作用:山区阵发性的、瞬间的、短暂的洪水事件中,洪水携带大量砾、砂、泥等碎屑物质在山口附近快速堆积下来,形成了大小混杂的堆积物,该作用称为洪水沉积作用。

5、火山碎屑流:由一些高粘度富含挥发组分的岩浆,在强烈的爆炸后,大部分甚至全部熔岩碎屑呈密度很高的混有气体的高温碎屑流,在重力作用下迅速地沿着山坡流动而形成。

6、等深流:等深流是由地球旋转而形成的温盐环流,平行于海底等深线做稳定低速流动,主要出现在陆隆、陆坡区。

7、网状河:发育于坡度平缓的河流中下游,呈弯曲多河道的特点,河道窄而深,顺流而下呈网状。

沉积物搬运方式以悬浮负载为主,沉积作用则以垂向加积为主,沉积物类型主要为河道、冲积岛、泛滥平原沉积。

8、热气地浪沉积:火山爆发初期,大量热蒸汽携带的火山碎屑以床砂载荷进行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具有大规模的低角度交错层理。

9、震积岩:由地震灾变引起且记录地震灾变事件的岩层叫做震积岩。

10、生物礁:狭义指由造礁生物原地生长形成的坚固的抗浪骨架,地形上具隆起的正性地貌特征;广义指厚的碳酸盐岩体。

生物礁主要由礁核和礁翼组成。

11、曲流沙坝:曲流河中最主要的沉积单元之一,又称“点沙坝”或“内弯坝”,是河流侧向迁移和沉积物侧向加积的结果。

(曲流河具有强烈的螺旋状单向环流,其横向分量在接近水表面处指向凹岸,在接近底部处指向凸岸。

随曲流河弯曲变化,螺旋的方向也发生改变。

因此,在弯曲河道的两侧和底部,其剪切力具有强烈的不对称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模式
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类型 第三节 重力流沉积(物)岩及其基本特征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第五节 浊积岩的含油气性
第一节 概述
重力流始于浊流理论。
瑞士Forel(1887)首先提出比重流; Daly(1936)利用密度底流解释海底峡谷,Johnson(1938)称其为浊流。 Kuenen(1950)用水槽证实了密度流的搬运能力,
(3)颗粒流: 砾、砂、 水相混合,单纯颗粒间碰撞支撑。 沉积物中砾石<30%,砂>50%。
(4)液化流: 砾、砂、 水相混合,超孔隙压力支撑。 沉积物中砾石<30%,砂>50%。
(5)浊 流: 砂、泥、水相混合,颗粒间的湍流支撑。 沉积物中砂>50%,粘土杂基>10%(15%)。 密度较以上四者稍低。
文章《浊流是递变层理的起因》。 Heezen &Ewing(1952)解释了1929年加拿大格兰德滩的海底电缆事件。 Bouma(1962)对复理石的研究---浊流,鲍玛层序。
六十年代以后,浊流理论扩展为重力流理论。
重力流的概念:海洋或湖泊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水下 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大量泥砂并呈悬浮 状态搬运的高密度底流。
1.典型的浊积岩——具有鲍玛序列的浊积岩。
鲍玛序列:鲍玛1962年提出的典型的、标准的浊积岩 垂向层序,各段特征见后。
第三节 重力流沉积(物)岩 及其基本特征
F--深水页岩段 E--泥岩段
D--上平行纹层段 C--流水波纹层段 B--下平行纹层段
A--底部递变层段
第三节 重力流沉积(物)岩 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节 重力流形成的 基本条件和类型
鲍玛(1962)提出浊流形成的四个阶段:
三角洲阶段--滑动阶段--流动阶段--浊流阶段
第 二 基节 本 条 件重 和力 类流 型形 成 的
第三节 重力流沉积(物)岩 及其基本特征
一、岩石学特征
广义浊积岩(Walker,1978):形成于深水沉积环境的 各种类型重力流沉积物及其所形成的沉积岩的总和。
第二节 重力流形成的 基本条件和类型
二 、重力流的基本类型
1.Middleton & Hampton (1973,1976)
按支撑机理: 泥石流 颗粒流 液化流 浊流
第 二 基节 本 条 件重 和力 类流 型形 成

第二节 重力流形成的 基本条件和类型
2. Nardin ( 1979), Kruit (1975)
a-e b-e c-e d-e
平面 e
垂向
a
bc d
e
鲍马序列在垂向上常不完整,原因: 1.剖面位置不同(见上图) 2. 先期浊积物受后期浊流侵蚀、冲刷。
第三节 重力流沉积(物)岩 及其基本特征
2.非典型的浊积岩 ——代表重力流水道或近源堆积
包括:块 状 粒序层理 杂基支撑 颗粒支撑
砂岩 砾岩
滑塌岩
按力学性质:
岩崩
↓ 滑坡
↓ 块体流
↓ 流体流
弹性 ↓
塑性 ↓ 粘性

基二
3
本节 条
.Lowe

按 流 变 学
和 类 型
重 力 流 形
——


第二节 重力流形成的 基本条件和类型
4. 教材的划分方案:
(1)泥石流: 砾、砂、泥、水相混合,水和砂泥杂基支撑。 沉积物中砾石<30%。
(2)碎屑流: 砾、砂、泥、水相混合,砾石间碰撞和杂基联合支撑。 沉积物中砾石>30%。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3. 中扇亚相——扇的主体
辫状水道发育,沉积作用主要与
水道及其漫溢沉积有关。 (1)有沟道部分: a.辫状水道:侧向迁移性强,无堤。
沉积物:含砾砂岩、块状砂岩。 构 造:常叠覆冲刷。 b.沟道之间:漫溢沉积。 沉积物:A--E、B--E、C--E等序。 (2)无沟道部分 处于有沟道部分前方,漫溢沉积。 沉积物:B--E、C--E序。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4.外扇亚相
地形较平坦,与深海平原 逐渐过渡。 以漫溢沉积为主。 沉积物:广而薄,
具C-E、D-E 序。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⒌深切扇亚相
粗碎屑扇上深切水道在
外扇亚相或以外形成的
新的上置扇, 以沟道型(深切水道)
为主,
具有很大的生油潜力。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斜坡地带物质补给通道。 沉积物:粗碎屑沉积为主,
偶为泥质充填。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2.内扇亚相
斜坡脚和峡谷出口处,包括: (1)斜坡坡脚微相:
以无分选的粗粒碎屑物质及 滑塌沉积为主,沉积厚度大。 (2)主水道微相: 有粒序的块状砂岩, 颗粒支撑为主 (3)天然堤和阶地微相: 天然堤及外侧低平地区,可 具C--E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重力流形成的 基本条件和类型
一、形成条件
1.足够的水深 风暴浪基面以下
2.足够的坡角 一般最小3~5°。 3. 充沛的物源 4. 一定的触发机制
洪水、地震、海啸巨浪、风暴潮和火山喷发
第二节 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 和类型—重力流的搬运和演化过程
第二节 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 和类型—重力流的搬运和演化过程
三、结构特点 结构成熟度低,碎屑颗粒以递变悬浮为主。
四、构造特征
递变层理为主 滑动及沉积物液化的证据----滑塌变形、泄水构造、重荷模 侵蚀痕----槽模、沟模、撕裂屑 无浅水牵引流沉积构造。
五、生物特征 深水浮游生物为主。
第三节 重力流沉积(物)岩 及其基本特征
商741井 1(8/30)
第三节 重力流沉积(物)岩 及其基本特征
第三节 重力流沉积(物)岩 及其基本特征
第三节 重力流沉积(物)岩 及其基本特征
第三节 重力流沉积(物)岩 及其基本特征
滑塌岩 摄于西藏日喀则--1996.7
第三节 重力流沉积(物)岩 及其基本特征
一、岩性特征
单层大面积稳定的砂砾岩与暗色深水泥页岩组成韵律。
泥质重力流沉积物
二、成分特点 成分成熟度低。复成分砾岩和杂砂岩
⒍海底扇推进式相层序
最常见, 粒度上表现为细-粗-细。 层序下部是外扇沉积, 层序中部为中扇沉积, 层序上部为内扇沉积。
沟模
一、 复理石相模式:深海浊积岩系列
1.砂岩、暗色深水页岩单调互层; 2.递变层理;3.横向连续;4.古流向稳定
第 四 节 及 相重 模力 式流 沉 积

第 四 节 及 相重 模力 式流 沉 积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二、扇相模式 (一)海底扇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