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运动状态下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变化
人体呼吸与循环
![人体呼吸与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04f3fc1e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13.png)
人体呼吸与循环人体是一个高度复杂而又精密的系统,其中呼吸与循环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
呼吸通过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来进行气体交换,而循环则将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本文将深入探讨人体呼吸与循环的机制与重要性。
一、呼吸呼吸是人体摄取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通常,呼吸过程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阶段。
1. 外呼吸外呼吸指的是通过呼吸道和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当我们吸气时,氧气通过鼻腔或口腔进入呼吸道,经过喉咙、气管和支气管进入肺部。
在肺部的细小腔泡中,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并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肺泡壁排出体外,再经呼吸道排出体外。
2. 内呼吸内呼吸是指细胞内部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
经过外呼吸后,氧合血红蛋白通过循环系统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在细胞内,氧气与细胞中的线粒体结合,经过细胞呼吸产生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
这些二氧化碳经过细胞间液和血液运输,最终通过内呼吸的过程排出体外。
二、循环循环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的过程,同时也完成将废物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功能。
人体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组成。
1. 心脏心脏位于胸腔中,是实现血液循环的推动力源。
心脏由左右两个心房和左右两个心室组成,通过心房和心室的收缩与舒张,完成血液的循环。
2. 血管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将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而静脉则将带有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回输心脏。
毛细血管则连接动脉和静脉,实现气体和营养物质的交换。
3. 血液血液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主要是由水、蛋白质和电解质等构成,起到运输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调节体温等功能。
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携带氧气,白细胞负责免疫功能,而血小板则参与止血的过程。
三、呼吸与循环的关系呼吸与循环密切相关,两者相互补充,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简述人体生命活动基本特征
![简述人体生命活动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ce1ddf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70.png)
简述人体生命活动基本特征人体生命活动是指在生物学意义上维持人类生命的各种功能,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排泄、运动、观察、再生与复杂的思维等。
这些生命活动是由各器官组织之间密切协调互动的结果,能够维持人类生命的平衡状态。
以下将简要介绍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呼吸系统呼吸是指从空气中吸入氧气,经过肺部被输送至身体的各个细胞,同时将细胞生成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
呼吸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因为没有氧气,细胞就不能产生能量,而且二氧化碳的积累会导致血液酸化,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
二、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通过收缩和放松,推送血液在体内循环运输,供给身体所需的氧气、营养和代谢产物的运输。
当身体处于高度运动或应对应急状态时,循环系统的活动会加强。
三、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和其它附属器官。
这些器官组成了一个功能完整的系统,通过不同的消化过程,将食物中的营养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和物质。
同时,还能帮助清除人体内部的废物和毒素。
而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需要通过适当的饮食和锻炼来保持。
四、排泄系统排泄系统包括肾脏、膀胱、膈肌和泌尿系统中其他的器官。
这些器官协同作用,将身体内的废物、余热、水分等有害物质排出体外。
通过这种清除过程,人体维持了稳定的内部环境,保证了正常的生命活动。
五、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骼、肌肉和关节等组成,能使人体实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和活动。
运动不仅能增强肌肉,提高代谢率,还能刺激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使身体更健康。
六、思维和感知系统人类大脑是思维和感知系统的核心,能够处理来自感官和神经元的信号,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
人类的思维和感知能力不仅是身体生命活动的表现,还是实现创造力、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综上所述,人体生命活动是由多种基本特征共同构成的,任何一项活动的失常都会对整个系统造成不良的影响。
通过正确的生活方式和保健措施,我们可以促进和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健康和平衡。
呼吸作用的原理
![呼吸作用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352aa8d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9.png)
呼吸作用的原理呼吸是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了人体细胞的正常代谢。
呼吸作用的原理是由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共同完成的,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呼吸作用的原理。
首先,呼吸作用的原理涉及到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等器官。
当人体进行呼吸时,首先是通过鼻腔将空气吸入体内,然后经过咽喉和气管进入肺部。
在肺部,气管分支为支气管,支气管再分支为细支气管,最终通向肺泡。
肺泡是呼吸作用的关键部位,它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泡壁上的毛细血管,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从血液排出到肺泡中,最终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其次,呼吸作用的原理还涉及到肺部的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是通过肺部的膈肌和肋间肌来完成的。
当人体进行吸气时,膈肌和肋间肌收缩,使胸腔扩大,肺部内的气体压力减小,空气自然被吸入肺部。
而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肌放松,胸腔减小,使肺部内的气体压力增大,空气被排出体外。
最后,呼吸作用的原理还与气体交换和血液循环密切相关。
在肺泡内,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然后通过动脉系统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而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则通过静脉系统运回到肺部,经过肺泡壁排出体外。
综上所述,呼吸作用的原理是通过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协同作用完成的。
呼吸系统完成气体的吸入和排出,肺部的呼吸运动使气体交换顺利进行,而循环系统则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这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保证了人体细胞的正常代谢和生命活动的持续进行。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呼吸作用的原理,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保护呼吸系统的健康,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和健康状态。
人体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人体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e85b847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31.png)
人体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人体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是人体内两个重要的生命支撑系统。
循环系统负责将氧气、养分和其他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并将代谢产物和废物排出体外;呼吸系统则用于吸入氧气,并将带有代谢产物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本文将分别对人体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进行探讨。
一、人体的循环系统人体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其中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器官。
心脏是一个肌肉组织形成的空腔器官,分为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循环系统的功能是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循环。
血液在循环系统中起到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作用。
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红细胞携带着氧气和营养物质,在体内输送给各个组织和器官。
白细胞是身体的免疫细胞,负责抵御入侵的细菌和病毒。
血小板则起到止血的作用。
血液在心脏的推动下通过血管系统进行循环。
血管共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将富含氧气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而静脉则将含有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的血液回输到心脏。
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细小血管,通过其壁上的微小孔道实现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交换。
二、人体的呼吸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部。
呼吸道由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组成。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呼吸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呼吸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吸气和呼气。
在吸气过程中,鼻腔中的空气通过气管和支气管进入肺部,最终达到肺泡内。
肺泡是肺部的最小功能单位,其内壁上富含血管,使氧气和二氧化碳能够进行气体交换。
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而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被释放到肺泡中,然后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呼吸过程主要通过肌肉运动实现。
吸气时,肺脏扩大,膈肌与肋间肌一起收缩,使肺内压力降低,导致外部空气进入呼吸道。
呼气时,肺脏收缩,肺内压力增加,导致肺泡内的空气被排出。
人体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密切相关。
在循环系统中,血液通过心脏被输送到肺部,与肺泡中的氧气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cfe00744312b3169a451a454.png)
如何克服极点
嘿嘿~@~稳定情绪、降低强度、加深呼吸 继续运动下去吧! 1.克服了内脏器官惰性,使内脏机能逐渐赶 上运动器官的需求。 2.代谢加强,氧供应增加,血乳酸产生减少 3.呼吸得到调节 4.极点出现后运动强度降低,氧需求量减少 回心血量增加 5.植物性神经与中枢间协调关系改善 动力定型恢复出现所谓的— 第二次呼吸
五·疲劳
• 疲劳 — 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 一个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 定的运动强度。 • 力竭 — 指骨骼肌或其他器官完全不能 维持运动。 • 区别 — 疲劳后降低运动强度后还可持 续运动较长时间,直至力竭。
疲劳产生的原因
• • • • • 1.衰竭学说 2.堵塞学说 3.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 4.保护性抑制学说 5.突变学说
极点
• 在进行剧烈运动时,由于运动开 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赶不上运动器 官的需要,(植物性神经惰性)往往 产生一种非常难受的感觉,此时会感 到呼吸困难、肌肉酸痛、动作迟缓、 精神低落,简直不愿意再继续运动下 去。这种状态就阶段,由于脏器活动跟不 上肌肉活动的需求,造成氧供应不足。 大量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这些化学 物质的刺激引起呼吸循环系统活动失 调(呼吸频率、心率急剧加快,动脉 血压升高等),这些机能失调导致强 烈刺激传入大脑皮质,即引起动力定 型的紊乱,动作慢而无力且不协调, 极点出现
整理活动
• — 是人体在运动之后,为了
使人体更好的由运动状态过 渡到安静状态,并促进恢复 所进行的一切有效的措施。
整理活动的目的 更好的使人体由运动状 态过渡到安静状态,消除 疲劳,促进体能恢复。
整理活的作用
• 1.可以使人体更好的由紧张的运动状态 过渡到安静状态。使运动后还保持高 水平工作状态的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 继续保持一段合理的时间,再缓慢有 序的过渡到安静状态(神经、呼吸、 心血管系统等)。 • 2.促使肌肉放松,利于肌肉内血液畅流, 利于代谢产物的排出和能源物质的补 偿,消除疲劳。
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
![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17cf268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1d.png)
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是保持生命正常运转所必需的重要机能。
它们紧密合作,共同维持着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本文将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两个方面来探讨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
一、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人体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的系统,它由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呼吸过程分为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阶段。
外呼吸是指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它发生在肺中,通过肺泡的表面进行气体交换。
当我们呼吸时,氧气通过鼻腔和喉咙进入气管,再通过支气管进入肺部。
在肺泡的表面,氧气从肺泡的血管中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进入肺泡,最终被呼出体外。
内呼吸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细胞水平进行的气体交换。
在呼吸过程中,血液携带着氧气从肺部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细胞,细胞则将二氧化碳释放到血液中,再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对维持身体的氧气供应至关重要。
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呼吸,还能参与调节酸碱平衡和体温的调节。
二、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人体运输氧气和养分、排出代谢产物的系统,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循环系统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循环。
体循环是指从心脏向全身各器官供血的过程。
当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左心室排出,经主动脉进入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血液中运载着氧气和养分,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在组织和器官的细小血管——毛细血管中,氧气和养分从血液中进入细胞,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则从细胞进入血液。
肺循环是指从心脏向肺部供血的过程。
当心脏舒张时,血液从右心室流入肺动脉,经过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在肺泡的表面,二氧化碳从血液中释放出来,而氧气则从肺泡进入血液,再通过肺静脉返回心脏。
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对维持身体的代谢和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它不仅能够输送氧气和养分,还能帮助排出废物和调节体温。
三、呼吸与循环系统的关联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是密切相关的,它们紧密合作,确保身体各部分有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并及时排出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血液循环系统对人体呼吸功能的调节
![血液循环系统对人体呼吸功能的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926323ac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e5.png)
血液循环系统对人体呼吸功能的调节呼吸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之一,它通过进一步氧化食物,从而使细胞产生能量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
而血液循环系统在人体呼吸功能的调节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血液循环系统对于呼吸功能的调节。
1. 血流的氧合与二氧化碳排出血液循环系统通过肺-心脏-组织的血流循环,将氧气从肺部运送到细胞组织,并将产生的二氧化碳带回到肺部排出。
在呼吸作用中,肺部的肺泡内氧气通过薄的肺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则通过血液运输到肺泡内,并通过呼吸道被排出体外。
这一过程实现了氧气的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出,维护了正常的呼吸功能。
2. 血液pH值的调节血液pH值是衡量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对于呼吸功能也有着较大的影响。
血液中的CO2可以在红细胞内与水结合成为碳酸,而碳酸又可以分解成H+离子和HCO3-离子。
当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这一反应会向右移动,产生更多的H+离子,导致血液pH值下降,出现酸性偏高的情况。
为了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人体会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的方式来调节二氧化碳的排出,从而保持血液的pH值在正常范围内。
3. 血流的调节血液循环系统通过调节血流量和分配来对人体呼吸功能进行调节。
当人体处于剧烈运动或紧张状态下,呼吸需求会增加,这时血液循环系统会通过增加心脏的收缩力和心率,增加供氧血液的流速,从而满足全身组织的呼吸需求。
另外,血液循环系统还能通过调节血管的扩张和收缩来控制血液的分配,将更多的氧气和养分输送到需要的组织和器官中,保证呼吸功能的正常进行。
4. 体温调节血液循环系统对于呼吸功能的调节还表现在对体温的调节上。
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呼吸通常会加快,这是为了促进新陈代谢的进行,从而增加体内的热量产生。
同时,血液循环系统也会通过扩张毛细血管和调节血流分配的方式,将更多的血液输送到皮肤表面,促进散热,达到体温调节的目的。
总结起来,血液循环系统在人体呼吸功能的调节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运动生理学(全)
![运动生理学(全)](https://img.taocdn.com/s3/m/7c6ae52d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dd.png)
引言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类身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变化的科学,它对于人们了解和改进运动训练、提高运动表现以及预防和治疗运动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运动生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探讨,从身体机能、能量代谢、心血管系统、肌肉系统以及神经系统五个大点来阐述运动生理学的全面内容。
身体机能运动生理学研究了在运动中不同系统的身体机能变化,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
具体包括:1.呼吸系统的变化,如肺气量、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的增加;2.循环系统的变化,如心脏输出量和血液流动的增加;3.消化系统的变化,如胃肠道的血流分配和消化酶的分泌的改变。
能量代谢在运动中,身体需要能量来维持各项生理活动。
运动生理学研究了人体在运动中的能量代谢过程。
主要包括:1.静息代谢率和运动代谢率的差异,即身体在运动中的能量消耗增加;2.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作为燃料的利用比例,随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变化;3.特定运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如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是在运动中起关键作用的系统之一。
运动生理学研究了心血管系统在运动中的适应性和变化。
具体包括: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如心肌壁的肥厚和心室壁的扩张;2.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如运动时的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3.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如血管扩张和血液流动性的提高。
肌肉系统运动生理学研究了肌肉在运动中的生理变化。
具体包括:1.肌肉的收缩和伸展过程,如肌肉的收缩力和肌肉纤维类型的变化;2.肌肉酸碱平衡的调节,如乳酸的产生和清除;3.肌肉的适应性和增长,如肌肉纤维的增加和肌肉力量的提高。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在运动中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运动生理学研究了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的变化和适应。
具体包括:1.运动的感觉和运动神经的传导,如神经冲动的传递和肌肉的收缩;2.神经适应性的改变,如反射的增强和运动技能的提高;3.神经递质的影响,如多巴胺和乙酰胆碱的释放。
总结运动生理学研究了身体在运动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机制,其包括身体机能、能量代谢、心血管系统、肌肉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
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
![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bc4d8d4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65.png)
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机制之一。
它们密不可分地协同工作,为身体的正常运转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本文将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它主要负责将空气引入体内,并将其中的氧气输送到全身细胞。
首先,人体通过鼻腔吸入空气,其中的微尘和异物会被鼻毛和黏液阻隔。
随后,空气经过喉部和气管进入肺部。
气管内壁覆盖着纤毛和黏液,它们的作用是清除进入气管的尘埃、病菌等有害物质。
在肺部,气管分支为两支支气管,并进一步分为细小的支气管。
每个支气管末端都有一个肺泡团,呼吸气体在这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通过肺泡壁排出。
呼吸系统的功能除了供氧外,还具有调节酸碱平衡的作用。
当体内酸碱度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情况时,呼吸系统会通过调节呼出的二氧化碳含量来维持酸碱度在正常范围内。
二、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和养分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并将二氧化碳和废物带回肺部和肾脏进行排泄。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位于胸腔中央的心包内。
它通过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中循环。
心脏可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四个腔室。
左心房和右心房通过房室瓣与左心室和右心室相连,房室瓣的开闭控制了血液的流动方向。
心脏通过左心室将氧合血送出体循环,通过右心室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入肺循环。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将氧合血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处,而静脉则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从组织和器官带回心脏。
毛细血管是血管网络中最细的血管,它们连接着动脉和静脉,起到物质交换的关键作用。
血液通过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交换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收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
三、呼吸与循环系统的相互关系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紧密合作,相互依存。
人体的呼吸与循环
![人体的呼吸与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b256b86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a.png)
人体的呼吸与循环人体的呼吸与循环是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系统。
呼吸系统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血液中,供给细胞进行新陈代谢,同时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循环系统则负责将氧气和养分通过血液运送到身体各个部分,同时将废物带到相应的器官进行处理。
下面将详细探讨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的机制以及相互关系。
一、呼吸系统呼吸是指通过肺部进行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呼吸系统主要由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当我们呼吸时,气体通过鼻腔进入喉部,再通过气管进入肺部的支气管和肺泡。
肺泡内的氧气经过薄膜透过血管壁进入血液中,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通过薄膜进入肺泡,并通过呼出气体排出体外。
呼吸的过程中,主要依靠肺部的呼吸肌肉进行。
当肺部扩张时,胸腔内的气压下降,使得外界气体进入肺部;而当肺部收缩时,胸腔内的气压增大,使得肺部内的废气排出体外。
这种肌肉的收缩和扩张通过脑部的控制,具有自主神经调节的特点。
二、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指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系统。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它通过自身的跳动,将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将代谢产物和废物从身体中带走。
循环系统主要分为动脉系统、毛细血管和静脉系统。
心脏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舒张期和收缩期。
在舒张期,心脏松弛,血液从体循环回流至心脏,同时肺循环也将氧合血液送回心脏。
在收缩期,心脏收缩,将氧合血液通过主动脉输送至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同时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往肺部进行再氧化。
这个周期的循环不断进行,确保人体各个器官及细胞始终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的关系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密切相关,二者紧密配合,共同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呼吸过程中,肺泡中的氧气通过血液进入循环系统,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通过薄膜进入肺泡,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这种气体交换确保了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充足,同时将代谢产物二氧化碳及时排出。
循环系统则承担着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各个组织器官的重要任务。
生物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
![生物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44774295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5.png)
生物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机制。
通过呼吸,我们从外界摄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以保持身体的正常运行。
而循环系统则负责将氧气和养分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代谢产物带回肺和肾脏进行排泄。
以下将详细介绍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
一、呼吸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呼吸过程分为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阶段。
1.外呼吸外呼吸指的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当我们吸入空气时,空气首先进入鼻腔,通过鼻毛和鼻腔内的黏膜,空气中的微尘被过滤和加湿。
接着,空气进入咽喉,然后通过气管进入肺部。
在肺部,气管分为两支,即左右支气管,分别通向左右肺。
支气管再分为细小的支气管,最后到达肺泡。
肺泡是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的最主要场所。
肺泡内血管丰富,周围有很多微小的血管血管,血管内的氧气与肺泡内的二氧化碳通过扩散进行交换。
氧气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成为氧合血红蛋白;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进入肺泡,并随呼气排出体外。
2.内呼吸内呼吸指的是氧合血红蛋白将氧气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并收集代谢产物二氧化碳。
氧合血红蛋白经由动脉系统运输到全身,通过微小的血管(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的细胞外液进行氧气交换。
细胞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产生了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通过细胞外液和毛细血管相互交换,进入静脉系统。
静脉系统将二氧化碳运送回肺部,在肺泡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时,二氧化碳从肺泡排出,最终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二、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系统组成,是人体内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等物质的运输通道。
1.心脏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心,主要由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组成。
心房是收缩功能较弱的心腔,而心室则具备较强的收缩能力。
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可以保持血液的循环。
2.血管系统血管系统是心脏与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之间的血液运输通道。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是心脏将氧合血液从左心室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的血管,动脉内的血液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
高中生物人体的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
![高中生物人体的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128b8e1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78.png)
高中生物人体的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人体的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是我们身体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系统,它们相互配合,确保我们的身体能够正常运作。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讨论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它是一个肌肉组织形成的器官,位于胸腔中。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在体内循环。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它们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血液是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成部分,它携带氧气、营养物质和其他必需物质到细胞,同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带回肺部排出体外。
呼吸系统是由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的。
它负责将氧气从外界吸入体内,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当我们呼吸时,空气通过鼻腔进入体内,经过喉咙和气管到达肺部。
肺部是呼吸系统的核心,它是由许多小的气泡组成的,称为肺泡。
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释放到肺泡中,最终通过呼吸被排出体外。
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是相辅相成的。
呼吸系统提供氧气,循环系统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细胞,以满足细胞的需求。
同时,循环系统将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带回肺部,呼吸系统再将其排出体外。
这种协调合作确保了我们身体的正常运作。
除了提供氧气和排出废物外,循环系统还起到了调节体温和维持酸碱平衡的重要作用。
当我们运动时,肌肉活动会产生热量,循环系统通过血液的循环将热量分布到全身,以保持体温的稳定。
此外,循环系统还通过调节血液的pH值,确保体内的酸碱平衡处于正常范围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持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健康。
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保持循环系统的健康。
我们应该选择富含营养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品,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此外,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和骑自行车,可以增强心脏和血管的功能。
对于呼吸系统的健康,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
深呼吸和缓慢呼气有助于放松身心,提高氧气的吸收效率。
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
![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54cfa04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12.png)
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系统之一,它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二氧化碳从身体排出。
这一系统主要由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两部分组成,它们紧密配合,确保身体正常运作。
一、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等器官。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空气从外部引入体内,让氧气进入肺部,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呼吸过程中,鼻腔和喉咙起到过滤空气的作用,防止灰尘和微生物进入肺部。
随后,空气进入气管,再通过支气管分布到两侧的肺部。
肺部内有许多小的气囊状结构,称为肺泡,它们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场所。
呼吸系统的工作是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来实现的。
当我们吸气时,膈肌和肋骨肌收缩,扩大胸腔容积,使气压降低,空气自然流入肺部。
而当我们呼气时,这些肌肉松弛,胸腔容积缩小,气压增大,使空气从肺部排出。
这个过程是自主控制的,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呼吸深浅和频率来满足身体不同的需求。
二、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代谢产生的废物带回肺和肾脏进行处理。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它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四个腔室。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的运动,将氧气富含的血液从肺部推向全身,同时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从身体各个组织收集回心脏,再将其推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血管是循环系统的通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将含氧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静脉则将含有二氧化碳和废物的血液从组织带回心脏。
毛细血管则起到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桥梁作用,它们极为微细,形成广泛的网状结构,确保血液能够充分覆盖到人体的每一个细胞。
血液是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激素和蛋白质等,可以被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
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如红细胞携带氧气,白细胞参与免疫反应,血小板参与止血过程。
初中生物—人体(呼吸系统、血液循环)
![初中生物—人体(呼吸系统、血液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1f399c74dd88d0d232d46ab6.png)
1 / 2呼吸系统1、组成:1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作用:空气进出的通道,使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2肺:肺泡。
作用: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2、呼吸运动:吸气:肋间肌收缩,胸廓前后左右径变大,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降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空气入肺。
3、气体交换: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过程:肺泡内气体交换:过程:肺泡 毛细血管。
血液变化:静脉血变动脉血。
组织内气体交换:过程:组织 毛细血管。
血液变化:动脉血变静脉血。
4、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数量多;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5、意义:进入血液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氧在细胞线粒体中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血液循环1、 血液的组成:血液:1 血浆(淡黄色)成分:水、其它的养料和废物。
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2血细胞:白细胞(白色):较少,较大,有核防御保护能吞噬病菌。
血小板(白色):数量中等,体积最小,促进止血,加速凝血。
红细胞:数量最多,体积中等,两面凹的圆饼状,无核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2、红细胞: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含铁元素,在含氧高的地方易于氧结合,缺氧地方易于氧分离,从而运输氧。
(贫血,缺铁或蛋白含量少)3、循环系统:心脏:左心房连肺静脉;左心室连主动脉(血管壁最厚)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肺动脉。
房室瓣和动脉瓣。
作用:血液运输的动力。
血管:动脉:从心脏送往全身。
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快。
静脉:从全身送回心脏壁薄,弹性较小,管腔较大,流速慢。
毛细血管:从小动脉到小静脉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氧气 二氧化碳氧气 二氧化碳4、血液循环:血液流向: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呼吸与血液循环的关系_概述及解释说明
![呼吸与血液循环的关系_概述及解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bfd92ee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2.png)
呼吸与血液循环的关系概述及解释说明引言1.1 概述呼吸和血液循环是人体中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
呼吸系统负责通过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来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和排除代谢产物。
而循环系统则负责将氧气和养分运送到身体各个部分,并收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将其送达排泄器官。
两者密切相互关联,构成了整个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与正常功能的维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呼吸与血液循环的关系为主题展开探讨。
首先介绍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的简介,包括其基本组成部分、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接着解析呼吸与血液循环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然后详细阐述呼吸系统功能与过程,包括进行氧气交换、排出二氧化碳以及控制酸碱平衡和体温调节等方面;其次探讨循环系统的功能与过程,如输送氧气和养分到身体各部分、运输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到排泄器官,以及保持体内稳定性和免疫功能支持等;随后分析呼吸与血液循环相互作用的重要角色以及影响因素,如氧合血红蛋白、呼吸酸中毒和碱中毒调节等方面;然后探讨呼吸与循环之间的协调机制;最后介绍一些常见疾病和异常情况下呼吸与血液循环的影响;最后进行总结,并展望相关研究和应用的未来发展。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呼吸与血液循环之间紧密联系的关系,介绍两者功能和过程,并分析它们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因素。
通过对这一重要生理功能的综合了解,可提高对人体整体运行机制的认识,并为临床医学、运动科学以及健康管理等领域提供相关理论基础和指导依据。
2. 呼吸与血液循环的关系: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两个系统,它们密切相关并相互依赖。
呼吸系统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而循环系统则负责将含有氧气的血液运输到身体各部分。
因此,呼吸与血液循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2.1 呼吸系统简介:呼吸系统由鼻腔、喉咙、气管和肺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进一步净化、加热和湿润空气,并将其中的氧气传递给血液。
2.2 循环系统简介: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主要部分。
人体的呼吸与循环
![人体的呼吸与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81a01c25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a.png)
人体的呼吸与循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加。
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是人体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不仅负责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细胞,还参与了废物的排出和血液的循环。
本文将从呼吸和循环两方面,详细探讨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的机制及其重要性。
一、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桥梁,主要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部、喉部、气管和支气管,它们负责引导进入人体的空气。
肺是实现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是由一片片类似于气囊的肺泡组成。
当空气进入肺部,氧气和二氧化碳便通过肺泡壁进行气体交换。
呼吸的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
吸气时,横膈肌和肋间肌等呼吸肌收缩,胸腔腔体积增大,外界空气便通过鼻腔或口腔进入肺部。
而呼气时,呼吸肌得到放松,胸腔体积减小,肺部的废气随之被排出体外。
呼吸系统的功能不仅在于气体的交换,同时也与保持体内酸碱平衡有关。
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从而维持血液的酸碱度在一定范围内。
二、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细胞的重要系统,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是一个中空的肌肉器官,位于胸腔中。
心脏分为左右两房和左右两室,通过收缩和舒张的运动来驱动血液流动。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将氧气和养分富含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而静脉则将含有代谢废物的血液从组织和器官回输到心脏。
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微小血管,负责氧气、养分和废物的交换。
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行依赖于心脏的有效泵血功能和血液的流动状态。
当心脏收缩时,血液会从心脏被推出,经过动脉进入各个组织和细胞。
随后,经过毛细血管的氧气和养分会被释放给组织细胞,同时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会被收集并通过静脉回输至心脏,最终进入肺脏进行气体交换。
三、呼吸与循环的紧密关系呼吸和循环系统是密切相关的,它们共同协作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运动过程中循环系统的变化及作用机制
![运动过程中循环系统的变化及作用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36e51d9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3.png)
运动过程中循环系统的变化及作用机制运动对人体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体能水平、调节内分泌等。
而在进行运动过程中,运动循环系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将氧气和养分输送给身体各个部位,同时将代谢产物带走,确保身体正常运转。
本文将从运动过程中循环系统的变化和作用机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运动过程中循环系统的变化1. 心率的变化心率是描述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一般以“次/分”为单位。
在运动过程中,心率会随着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而发生改变。
通常情况下,当我们开始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时,由于身体需要更多氧气和养分来支持肌肉的活动,心率会迅速上升,以满足身体的需求。
这种情况下,心脏会更加积极地收缩,将氧气和养分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确保正常的代谢活动。
随着运动的进行,如果运动强度适中,心率会逐渐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被称为“稳态心率”。
通常来说,人们在进行有氧运动时的稳态心率应该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85%之间,这个范围被认为是最适宜的训练强度,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代谢能力。
2. 血压的变化血压是描述血液在血管内压力的一种物理参数,通常可以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两部分。
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身体的活动需要更多氧气和养分,以及产生的代谢废物需要及时排除,血管必须迅速调整其张力,确保足够的血液流向肌肉和其他运动器官,以维持正常的代谢活动。
一般情况下,运动时血压会有所上升,特别是在强度较高或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中。
这是由于心脏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支撑肌肉的活动,从而提高心脏的排血量,增加了对血管壁的压力。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过高的血压对心脏和血管系统的负荷也是不利的,因此在进行运动时应该注意适量,避免过度劳累造成身体损伤。
3. 血液循环的加速运动过程中,由于肌肉活动的增加,需要更多的氧气和养分,同时产生的代谢废物也需要更快地清除。
因此,血液循环系统在运动时会加速运转,以满足身体的需求。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的理解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139755f95acfa1c7ab00cc5a.png)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的理解作者:梁文亮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19期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出现一系列的机能变化,这些变化有的在运动之前就已经发生,叫赛前状态;运动开始后,人体的工作能力有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叫进入状态;以后,在一段时间内工作能力稳定在一个水平上,叫稳定状态;运动结束后,一切机能变化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时的水平,叫恢复过程。
在运动过程中,都有这五个阶段性的机能变化,研究和掌握这个规律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运动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一、赛前状态在运动或比赛前,内脏器官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的机能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脉搏加快,呼吸频率加快,还可能有出汗,尿频等现象,而且距离比赛时间越近,面临的运动强度或比赛规模越大,赛前状态和机能变化就越明显。
在实践过程中,赛前状态的变化对人体的工作效率并不是都起着良好作用,当比赛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高或过低时,对训练和比赛都产生不良影响。
如果兴奋性过高,运动员常表现为过度紧张,出现急躁,食欲不振,睡眠不好;如果兴奋性过低,运动员常表现为没有精神,浑身无力,肌肉紧张不起来等。
这两种由于过度紧张造成不良赛前状态,往往能使运动员工作能力下降,比赛成绩较平时差。
二、准备活动在正式训练或比赛之前所进行的身体各种练习叫做准备活动,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是在赛前状态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练习进一步为正式训练或比赛做好机能上的准备。
1、进行准备活动的作用:1)、代谢水平提高,使体温上升。
2)提高循环呼吸等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
3)促进参与运动有关中枢间的协调。
4)可调节赛前状态,使大脑皮质兴奋性处于适宜水平。
2、如何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生理机理与赛前状态不完全相同,赛前状态是在各种刺激作用下产生的自然条件反应,而准备活动则更重要的是它们对身体各器官、系统引起的痕迹效应。
一般来说,准备活动的量与强度应较正式运动小,以免由于疲劳影响成绩。
每个运动员可以根据项目特点,个人习惯,通常以微微出汗及自感已活动开为宜。
跑步运动对人体呼吸运动的影响实验报告
![跑步运动对人体呼吸运动的影响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5c0903c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9.png)
跑步运动对人体呼吸运动的影响实验报告实验装置:呼吸率计
实验过程:
1.选取三名健康成年男性作为试验对象,使用呼吸率计分别测试静息状态下的呼吸频率。
2.让三名试验对象进行30分钟的慢跑训练,结束后使用呼吸率计分别测试跑步后的呼吸频率。
3.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
三名试验对象的静息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分别为:16次/分、18次/分、20次/分。
三名试验对象跑步后的呼吸频率分别为:28次/分、32次/分、38次/分。
跑步运动对人体呼吸运动有一定的影响,能够使呼吸频率得到显著提高。
这是因为跑步运动能够促进全身氧气的消耗,同时促进新鲜空气的吸入和废气的排出,加速呼吸循环系统的运转,提高肺部的活动度和强度,使呼吸频率得以增加。
本次实验从跑步运动对人体呼吸运动的影响入手,通过必要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同时也为我们理解和掌握人体呼吸运动的规律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可谓是受益匪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运动状态下呼吸和循环系统怎样变化
1.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是执行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的总称。
呼吸系统的机能主要是与外界的进行气体交换,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氧气,进行新陈代谢。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的全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一是外界空气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肺通气)和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问的气体交换(肺换气),二者合称外呼吸;二是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三是组织细胞与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内呼吸。
肺通气的动力是肺内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是气体分压差的结果。
决定气体扩散方向和影响扩散速度的首要因素是分压差。
呼吸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越大,气体扩散速度就越快。
在体循环的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与气体在肺内的交换原理和影响因素相似,不同的是气体在组织的交换都是发生于液相(血液、组织液、细胞内液)介质之间,而且扩散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随组织活动和细胞内氧化代谢的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肺胞气体交换的效率,除与气体扩散过程有关,还与肺胞通气量和肺血流量的配比情况有关。
这是因为气体交换过程需要两个泵:一为气泵,即通过呼吸肌的节律性收缩,每分钟向肺泡输入氧气和输出二氧化碳;另一个为血泵,即通过右心室的活动,每分钟向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输人一定量的血液,借以运送部分氧气,并将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排人肺泡。
这两个泵配合得宜,才能完成肺换气。
2.运动时呼吸机能的调节
运动或体力劳动时机体代谢加强,氧气的消耗量和二氧化碳的生成量都增加。
增加的程度主要取决于骨骼肌活动的速率和强度。
运动时,伴随着运动强度增加,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在运动开始之前,有关运动的语言信号和环境已成为条件刺激,引起呼吸的相应变化。
运动开始之后,除高级中枢的兴奋状态外,由肌肉运动所产生的机械、化学刺激等又进一步促进呼吸活动的改变。
具体过程是:血液中化学成分的改变,特别是动脉血中氧气分压的下降、PH的下降、二氧化碳分压的上升,刺激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活动加强,通过调节呼吸肌的运动,调节呼吸运动的深度和频率,加大肺通气量。
(1)二氧化碳是促进呼吸的生理性刺激,是调节呼吸运动的最重要体液因素。
二氧化碳对呼吸的刺激作用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是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二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二氧化碳主要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对呼吸运动起调节作用,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仅在CO:含量增加较多时才表现出来。
(2)化学感受器
接受血液和脑脊液中化学刺激的感受器称化学感受器。
与呼吸调节有关的化学感受器因其所在部位不同,分为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两类。
此外,呼吸运动与心脏活动有相似之处,即都是有节律的、日夜不停的活动。
但这两种活动的起因却有很大不同。
心肌具自律性,而呼吸肌是骨胳肌,本身没有自律性,但是在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下,呼吸肌可以产生自律性收缩,而且呼吸的幅度和频率经常能使肺泡通气量适应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
呼吸运动可以随意或不随意进行,这些体现了中枢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的完善调节。
3.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生物体的细胞外液(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及其借以循环流动的管道组成的系统。
循环系统是进行血液循环的动力和管道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
从动物形成心脏以后循环系统分心脏和血管两大部分,叫做心血管系统。
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和淋巴器官,是血液循环的支流,协助静脉运回体液入循环系统,属循环系的辅助部分。
循环系统是生物体内的运输系统,它将呼吸器官获得的氧气、消化器官获取的营养物质、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等运送到身体各组织细胞,又将身体各组织细胞代谢产物运送到具有排泄功能的器官排出体外。
此外,循环系统还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免疫和体温的恒定。
4.运动时循环系统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主要与血液的运输功能以及心脏功能有关。
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氧气含量下降。
血流量增大。
心脏心率加快。
(1)心脏
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的水平增高以及体温的升高,可导致心率加快。
心率加快,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可使心输出量增加。
心率加快时心室充盈时间有所缩短,但因回心血量主要是在快速充盈期内进人心室,故心室充盈量以及搏出量不会明显减少,而由于心率的增加,每分输出量仍可增加。
(2)血液的运输功能
运动时,为了给机体提供足够的氧气,肺泡区血流量增大,肺循环血量也相应增加。
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是以化学结合和物理溶解两种形式运输的。
氧气以与血红蛋白结合的形式运输,二氧化碳以碳酸氢根离子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两种形式运输。
此外,由于心率的增加,动脉收缩压上升,舒张压增大,脉压下降。
静脉回流量增大。
具体为:吸气时,肺血管扩张,肺静脉回流左心室量下降,左心室输出量下降,Bp下降。
右心房与大静脉扩张,心房与静脉压差增大,静脉回心量增大,右心室输出量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