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重点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自然地理学

绪论

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人地关系

1、综合自然地理学: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进行综合、系统研究的学科。

着重探讨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间的物质能量关系,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演变过程、地域分异和类型特征。

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

(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

(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其未来变化;

(4)人类与整个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1、地域分异规律、2、土地科学、3、自然区划理论

3、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随: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地理学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相对独立性——部门自然地理学;(2)整体性——综合自然地理学;(3)区域性——区域自然地理学

4、现代地理学作为一个科学体系,可以从四个方面划分学科:

(1)三分法: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即狭义人文地理学

(2)三层次:即部门地理学、一级综合和二级综合地理三个组织水平;

(3)三重性:理论、应用理论、区域实践研究等三个程序;

(4)三时段:古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时间地理学(指现代过程的地理研究)

* 人地关系学派:——强调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地关系。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白兰士的可能论;戴维斯的人地和谐论。

区域学派(赫特纳):把自然要素和人结合起来的区域地理,看作是地理学的主体,但是区域学派过分强调地理学和历史学的差别,忽视地理现象与时间的联系,从地理学中取消了发生学

* 景观学派(赫伯特、帕萨格):认为:地表可以按发生上的相对一致和形态结构上的同一性来划分成一个个地理区域和地段,这就是景观。地理学主要研究地表个别区域或地段的特征,包括从小地段的识别到自

然区的划分,以及地球表层的区域差异。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球表层,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球表层进行;(2)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同时存在着气体、液体、固体三相物质和三个圈层的界面;(3)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本身发展的形成物;(4)互相渗透的各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化学物质循环、地质循环等;(5)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既是一个整体,又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其各部分的特征差别显著,在极小的距离内都可能发生变化;(6)地球表层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地球表层仍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环境。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特点:1.整体性、综合

性、相关性、尺度性、动态性、多样性

*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实践意义:

(1)区域的研究; (2) 环境问题的研究;

(3)企业选址的研究;(4)地理预测的研究;

物质循环至少三个周期:行星周期、区域周期、局地周期。

第一章

系统论的基本原则: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功能性、动态性

系统:是相互观念的元素的集合,通俗的说系统

就是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

自然地理系统:是指自然要素通过能量流、物质

流、信息流作用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可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属性:整体性、有序性、不同层次或组织水平‘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经历的阶段:

(1)自然综合体——内在联系的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

(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整体大于部分之

和”);

(3)耗散结构理论——非平衡有序开放系统的整体性 ;

*负熵的概念:是系统的系统有序化、组织化、复杂化状态的一种量

度。

*耗散结构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任何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都能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交换发生非平衡相变,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即耗散结构。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它是一个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即地理耗散结构。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表明,它是一个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相互作用及反馈机制、不断有负熵流(太阳辐射)输入并持续从无序向有序状态转化。因此自然地理环境无疑是一种耗散结构。

* 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指其各组成要素部分之间的空间排列组合格局,包括分层结构、渗透结构、地域结构或水平结构。

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的特征:(1)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2)相互渗透性;(3)水平方向上的地域性结构特征。

* 看书

* 关于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节律性

节律性:是指由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也称周期性。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 地域分异的概念:地理环境整体及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称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导致这种分异的原因,即地域分异因素;制约或者支配这种分异的规律,则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因素:

(1)地带性因素:太阳能沿纬度方向分布不均及与此相应的许多自然现象沿维度方向有规律的更替。

(2)非地带性因素:由于地球内能作用而产生的海陆分布、大地构造和地貌差异等导致偏离纬线方向的地域分异。

*地域分异的尺度:(1)全球性地域分异;(2)全海洋和全大陆地域分异 ;(3)区域性地域分异 ;(4)中尺度地域分异;(5)小尺度地域分异。

(不同尺度的地域分异间,具有从属关系。大尺度分异构成 较小尺度分异的背景,小尺度分异则是大尺度分异的基础。)

*纬度地带性分异

地带性地域分异的基础——热力分带性(热量带)

* 大陆的纬度地带性分异(具体看书本)

纬度地带性分异的特点是同类自然景观和自然地理成分沿纬线方向即东西方向呈带状分布,超过一定幅度后即被另一类景观及其组成成分取代。全球各大陆及其周围的岛屿,从赤道到极地可分为: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等热量带。

(地带性的起因是由于地球呈球形,太阳高度角不用导致太阳辐射沿纬度呈不均匀分布。)

地带性表现为景观及其组成成分的性质沿纬度方向有规律变化,并且形成一系列东西延伸的区域单位。

*海洋的纬度地带性分异:是指大洋表层沿纬线延伸的自然带。主要是太阳辐射、气温、风向、降水等的地带性分异引起的大洋水温度、洋流、盐度和含氧量差异,以及海洋生物的区别等,最终导致大洋表层性质按纬度方向有规律变化。

*自然地带学说:自然地带学说的创立者是俄国自然地理学家和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

自然带是由岩石地形、气象气候、陆地水、植被、土壤和动物界等组成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其中,岩石地形和气象气候是其两大基本组成要素,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决定植被、土壤和动物界的类型组成及其内涵。植被类型则真实地反映了自然带的外貌特征,成为自然带的明显标志。

*道库恰耶夫的自然地带学说包括的要点:(1)太阳辐射能是自然带和地带形成的能量基础;(2)由某些宇宙-行星因素如日地距离、地球形状和黄赤交角等引起的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各纬度的不均匀分布,是形成自然带的动力学原因;(3)带和地带在理想情况下呈东西延伸并具有环球分布的特点,同时沿南北方向更替;(4)地带性规律并非唯一的空间地理规律,客观上还存在另一种规律。

由此可以看出,道库恰耶夫的地带和带,实质上是纬度地带和纬度带。

* 20世纪自然地理学说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1) 在地带性分异因素的研究中,突破了单纯考虑热量因素的局限性,揭示了水分尤其是水热组合关系在地域分异中的

重要作用。

(2) 查明了不仅各自然地理要素具有地带性特征,由这些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