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化学实验基础与综合探究
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二化学实验基础与综合实验探究教案
专题十二化学实验基础与综合实验探究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
熟悉化学药品安全使用标识,知道常见废弃物的处理方法,知道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初步学会物质和离子检验的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根据物质的特征反应和干扰因素选取适当的检验试剂。
初步学会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习研究物质性质,探究反应规律,进行物质分离、检验和制备等不同类型化学实验及探究活动的核心思路与基本方法。
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提出化学探究问题,能做出预测和假设。
能依据实验目的和假设,设计解决简单问题的实验方案,能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能根据不同类型实验的特点,设计并实施实验。
能根据反应原理选取实验装置制取物质。
能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并进行实验验证;能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初步探究反应规律。
实验常用的基本仪器及基本操作1.识别四类仪器(1)用作容器或反应器的仪器①试管②蒸发皿③坩埚④圆底烧瓶⑤平底烧瓶⑥烧杯⑦蒸馏烧瓶⑧锥形瓶⑨集气瓶⑩广口瓶⑪燃烧匙坩埚和蒸发皿均可以直接加热,前者主要用于固体物质的灼烧,后者主要用于溶液的蒸发、浓缩和结晶。
(2)用于提纯、分离和干燥的仪器①普通漏斗②分液漏斗③球形干燥管(3)常用计量仪器①量筒②容量瓶③滴定管④温度计⑤托盘天平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面。
酸式滴定管(具有玻璃活塞)盛装酸液和强氧化性溶液,而不能盛装碱液;碱式滴定管盛装碱液,而不能盛装酸液和强氧化性溶液。
(4)其他仪器①球形冷凝管或直形冷凝管②表面皿③滴瓶④胶头滴管2.常见仪器正确使用的九个注意事项(1)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更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可加热,瓶塞不可互用。
(2)烧瓶、烧杯、锥形瓶不可直接加热。
(3)pH试纸不能直接蘸取待测液。
(4)药品不能入口和用手直接接触,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处(K、Na等除外),不能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容器中。
12专题十二 综合实验探究.pdf
限时:40分钟1.(2019广东深圳第二次调研,26)FeCl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无水氯化铁在300 ℃以上升华,遇潮湿空气极易潮解。
(1)制备无水氯化铁①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__。
②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③实验结束后,取少量F中的固体加水溶解,经检测发现溶液中含有Fe2+,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FeCl3与SO2的反应已知反应体系中存在下列两种化学变化:(ⅰ)Fe3+与SO2发生络合反应生成Fe(SO2)3+6(红棕色);3+步骤现象结论Ⅰ.取5 mL 1 mol·L-1 FeCl3溶液于试管中,通入SO2至饱和溶液很快由黄色变为红棕色——Ⅱ.用激光笔照射步骤Ⅰ中的红棕色溶液溶液中无明显光路②红棕色物质不是______(填分散系种类)Ⅲ.将步骤Ⅰ中的溶液静置1小时后,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Ⅳ.向步骤Ⅲ中溶液加入2滴K3[Fe(CN)6]溶液③________ 溶液中含有Fe2+④实验结论:反应(ⅰ)、(ⅱ)的活化能大小关系是:E(ⅰ)______E(ⅱ)(填“>”“<”或“=”,下同),平衡常数大小关系:K(ⅰ)______K(ⅱ)。
⑤另取5 mL 1 mol·L-1 FeCl3溶液,先滴加2滴浓盐酸,再通入SO2至饱和。
几分钟后,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由此可知:促使氧化还原反应(ⅱ)快速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①圆底烧瓶②h→i→d→e→j→k→f→g→b③未升华出的FeCl3与未反应完的铁粉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Fe2+(或气态FeCl3分解生成FeCl2和Cl2)(2)①SO2+2Fe3++2H2O===4H++SO2-4+2Fe2+②Fe(OH)3胶体③生成蓝色沉淀④<<⑤增强FeCl3溶液的酸性【解析】(1)①仪器X的名称是圆底烧瓶。
初中化学知识的实验探究与综合应用
初中化学知识的实验探究与综合应用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学科,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进行操作,观察现象,并从实验中总结规律和原理。
因此,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实验探究与综合应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实验探究的重要性实验探究是化学教学中的核心环节之一,它对于学生的吸收和理解化学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化学反应,观察和记录现象,进而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
同时,实验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探究的具体应用1. 实验探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实验探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通过设定不同的实验条件,学生可以观察到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相应的化学原理。
2. 实验探究酸碱中性溶液的制备和判断初中化学学习中,酸碱中性溶液的制备和判断是一个重要的实验探究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PH值,并判断它们的酸碱性质。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酸碱中性溶液的制备方法,掌握判断酸碱性质的实验技巧。
3. 实验探究气体的性质和制备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气体的性质和制备也是一个重要的实验探究内容。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气体的特点和性质,如气体的可压缩性、扩散性等。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气体的制备方法,如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
4. 实验探究常见金属的性质和反应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还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常见金属的性质和反应。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不同金属与酸、水等物质的反应,了解金属的活泼性和稳定性。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实验了解金属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三、实验探究与综合应用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化学实验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学会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015年人教版高三专题十二 化学实验基础与综合探究1
专题十二 化学实验基础与综合探究1.(2012·高考福建卷)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 B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C .在50 mL 量筒中配制0.1000 mol·L -1碳酸钠溶液 D .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 2.(2012·高考天津卷)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 )(2012·高考山东卷)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B .盛放NaOH 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C .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D .NaCl 溶液蒸发结晶时,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即停止加热 4.(2012·高考课标全国卷)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 .能使润湿的淀粉KI 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 2C .某溶液加入CCl 4,CCl 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D .某溶液加入BaCl 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5.(2012·高考广东卷)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用溴水鉴别苯和正己烷B .用BaCl 2溶液鉴别SO 2-4和SO 2-3 C .用浓HNO 3与Cu 反应制备NO 2D .将混有HCl 的Cl 2通入饱和NaHCO 3溶液中除去HCl 6.(2012·高考江苏卷)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 2中含有的少量HClB .用图2所示装置蒸干NH 4Cl 饱和溶液制备NH 4Cl 晶体C .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 2气体D .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CCl 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7.(2012·高考安徽卷)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2012·高考重庆卷)对实验:①中和滴定、②中和热的测定、③实验室制备乙烯、④乙酸乙酯的制取,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④必须加热B .②③必须隔热C .①②必须用指示剂D .③④必须用催化剂9.(2012·高考浙江卷)水溶液X 中只可能溶有K +、Mg 2+、Al 3+、AlO -2、SiO 2-3、SO 2-3、CO 2-3、SO 2-4中的若干种离子.某同学对该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气体甲一定是纯净物B .沉淀甲是硅酸和硅酸镁的混合物C .K +、AlO -2和SiO 2-3一定存在于溶液X 中D .CO 2-3和SO 2-4一定不存在于溶液X 中 10.(2012·高考课标全国卷)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实验室合成溴苯的装置示意图及有关数据如下:(1)在a 中加入15 mL 无水苯和少量铁屑.在b 中小心加入4.0 mL 液态溴.向a 中滴入几滴溴,有白色烟雾产生,是因为生成了______气体.继续滴加至液溴滴完.装置d 的作用是______;(2)液溴滴完后,经过下列步骤分离提纯:①向a 中加入10 mL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②滤液依次用10 mL 水、8 mL 10%的NaOH 溶液、10 mL 水洗涤.NaOH 溶液洗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加入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 (3)经以上分离操作后,粗溴苯中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________,要进一步提纯,下列操作中必须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 .重结晶B .过滤C .蒸馏D .萃取(4)在该实验中,a 的容积最适合的是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25 mL B .50 mL C .250 mL D .500 mL 11.(2012·高考山东卷)实验室采用MgCl 2、AlCl 3的混合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制备MgAl 2O 4,主要流程如下:(1)为使Mg 2+、Al 3+同时生成沉淀,应先向沉淀反应器中加入________(填“A”或“B”),再滴加另一反应物.(2)如右图所示,过滤操作中的一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判断流程中沉淀是否洗净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高温焙烧时,用于盛放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4)无水AlCl 3(183 ℃升华)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实验室可用下列装置制备.装置B 中盛放饱和NaCl 溶液,该装置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F 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用一件仪器装填适当试剂后也可起到F 和G 的作用,所装填的试剂为________.12.(2012·高考广东卷)苯甲酸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化工行业.某同学尝试用甲苯的氧化反应制备苯甲酸.反应原理:实验方法: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 4溶液在100 ℃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按如下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已知:苯甲酸分子量122,熔点122.4 ℃,在25 ℃和95 ℃时溶解度分别为0.3 g 和6.9 g ;纯净固体有机物一般都有固定熔点.(1)操作Ⅰ为______,操作Ⅱ为______.(2)无色液体A 是______,定性检验A 的试剂是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3)测定白色固体B 的熔点,发现其在115 ℃开始熔化,达到130 ℃时仍有少量不熔.该同学推测白色固体B 是苯甲酸与KCl 的混合物,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提纯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推测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完成表中内容.(4)纯度测定:称取1.220 g 产品,配成100 mL 甲醇溶液,移取25.00 mL 溶液,滴定,消耗KOH的物质的量为2.40×10-3 mol.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的计算表达式为______,计算结果为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3.(2012·高考大纲全国卷)现拟用下图所示装置(尾气处理部分略)来制取一氧化碳,并用以测定某铜粉样品(混有CuO 粉末)中金属铜的含量.(1)制备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观察到反应管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尾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完成后,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 .关闭漏斗开关 b .熄灭酒精灯1 c .熄灭酒精灯2(4)若实验中称取铜粉样品5.0 g ,充分反应后,反应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8 g ,则原样品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5)从浓硫酸、浓硝酸、蒸馏水、双氧水中选用合适的试剂,设计一个测定样品中金属铜质量分数的方案;①设计方案的主要步骤是(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题十二 化学实验基础与综合探究1.【解析】选C.A 项中因易燃物易与强氧化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应将二者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A 项正确;氨气可使石蕊显蓝色,可用石蕊检验氨气的存在,B 项正确;C 项中量筒不能用于配制溶液,错误;D 项中钠易与水反应,故钠着火时一般用沙土盖灭,正确.2.【解析】选A.用分液漏斗等仪器可通过CCl 4萃取溴水中的溴,A 项正确;乙醇与苯酚互溶,过滤不能将其分离,B 项错;I 2易升华,敞口加热,无法回收I 2,C 项错;量筒不能精确配制浓度为0.1000 mol·L -1的溶液,D 项错.3.【解析】选D.中和滴定时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洗涤否则有误差,A 项错误;NaOH 溶液应该盛放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中,B 项错误;苯的密度比水小,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溴的苯溶液在上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C 项错误;蒸发 NaCl 溶液时,当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溶液,D 项正确.4.【解析】选A.A 项:液溴易挥发,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用水封.B 项:淀粉变蓝,说明有I 2生成,将I -氧化成I 2需加氧化剂,Cl 2、H 2O 2、Br 2均可,B 错.C 项:加入CCl 4,CCl 4层显紫色,说明有单质I 2生成而不是有I -.D 项:某溶液加入BaCl 2,产生不溶于稀HNO 3的白色沉淀,该溶液可能含SO 2-4:Ba 2++SO 2-4====BaSO 4↓,可能含Ag +:Ag ++Cl -====AgCl ↓,D 错. 5.【解析】选C.A 项苯和正己烷都能萃取溴且均在上层,现象相同,不能用于鉴别,A 错.B 项都产生白色沉淀,无法区分,故B 错误.D 项Cl 2与NaHCO 3溶液反应,违背了除杂的原则,故D 项错误.6.【解析】选D.图1装置NaOH 不仅能除去HCl ,还能除去Cl 2,违背了除杂的基本原则;图2 NH 4Cl 晶体受热易分解,不合适;图3制取的CO 2气体中有少量HCl 气体和水蒸气,不纯净;图4中CCl 4与水分层,适合用分液的方法.7.【解析】选C.A 项,乙醇与乙酸乙酯混溶,不能采用分液的方法,A 错.B 项,用浓溶液配稀溶液缺少量筒,B 错.C 项,Br 2+2KI ====2KBr +I 2,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C 正确.D 项,缺少试管,错误.8.【解析】选D.中和滴定不需要加热,A 项错误;制备乙烯不需要隔热,B 项错误;中和热测定不需要指示剂,C 项错误;实验室制备乙烯,乙酸乙酯的制取都需要浓硫酸作催化剂,D 项正确.9.【解析】选C.溶液X 与盐酸反应得到的气体可能是SO 2、CO 2的混合气体,可能含有SO 2-3、CO 2-3;有沉淀甲生成,由离子判断,能与盐酸反应得到沉淀的只能是SiO 2-3,产生H 2SiO 3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iO 2-3,一定没有Mg 2+和Al 3+,因为这两种离子与SiO 2-3发生双水解,根据溶液呈电中性,阳离子只能为K +了,所以一定有K +.无色溶液甲与氨水反应产生沉淀,能与氨水反应的已知离子中,只能是Mg2+、Al3+,而前面已经证明一定无Mg2+、Al3+,则一定存在AlO-2,AlO-2+4H+====Al3++2H2O.则C项正确.10.【解析】(1)发生的反应为:HBr,液溴及HBr易挥发,所以白雾为HBr,装置d中的NaOH溶液用来吸收挥发出的Br2和HBr.(2)②中含有Br2和HBr,应加入NaOH溶液洗去HBr及未反应的Br2.③加入CaCl2吸收溴苯中的H2O,干燥溴苯.(3)在以上操作中苯没有除去,所以溴苯中含有苯.由图表信息可知:苯与溴苯的沸点差别大,所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苯与溴苯.(4)苯的体积为15 mL,再加4 mL液溴,忽略体积变化,液体总体积接近20 mL,故应选择50 mL 容器.【答案】(1)HBr吸收HBr和Br2(2)②除去HBr和未反应的Br2③干燥(3)苯C(4)B11.【解析】(1)镁离子、铝离子同时沉淀不能选强碱,应选弱碱氨水.(2)过滤操作时漏斗的下端应紧靠在烧杯内壁上.(3)沉淀未洗净时,其表面残留液中含有氯离子,应用硝酸银溶液检验;高温焙烧需要在坩埚中进行.(4)盐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应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F中盛装有浓硫酸,防止水蒸气进入E造成无水氯化铝水解;F和G起干燥和吸收酸性尾气的作用,故可用碱石灰代替.【答案】(1)B(2)漏斗下端尖嘴未紧贴烧杯内壁(3)AgNO3溶液(或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坩埚(4)除去HCl吸收水蒸气碱石灰(或NaOH 与CaO混合物)12.【解析】(1)因有机相与水相不互溶,故应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操作Ⅰ为分液,由题目可知,在有机相中的物质主要为甲苯,操作Ⅱ为蒸馏.(2)由实验目的知,分离出的无色液体应为甲苯.甲苯是苯的同系物能被KMnO4氧化,使KMnO4溶液褪色,现象明显,便于观察.(3)序号①中现象是白色晶体和滤液,故应填过滤,考虑到现象与结论,可知序号②中加入的是AgNO3溶液.题中给出苯甲酸的熔点122.4 ℃,故应用其熔点的数值设计实验.(4)苯甲酸与KOH的反应为反应几乎完全,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即苯甲酸的物质的量就是KOH的物质的量.【答案】(1)分液蒸馏(2)甲苯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3)①冷却结晶②滴入2~3滴AgNO3溶液③取适量加热,测定熔点温度升至122.4 ℃时,白色晶体熔化为液体(4)(2.40×10-3×122×4)/1.2296%13.【解析】(1)浓H2SO4使HCOOH脱水生成CO.HCOOH====浓H2SO4△CO↑+H2O(2)产生的CO将CuO还原为红色的铜.(3)先关闭酒精灯,继续通CO,防止灼热的铜与O2反应又生成CuO.(4)CuO+CO====△Cu+CO2Δm80 g 64 g 16 gm(CuO) 5 g-4.8 gm(CuO)=1 g则样品中m(Cu)=5 g-1 g=4 g所以铜的质量分数为45×100%=80%.(5)①将浓H2SO4稀释、称取一定量的样品、样品与过量的稀H2SO4反应,过滤、洗涤、干燥、称重、计算.②CuO+H2SO4====CuSO4+H2O.【答案】(1)HCOOH――→浓H2SO4△CO↑+H2O(2)样品粉末逐渐变为红色CO、CO2(3)cab(4)80%(5)①将浓硫酸稀释;称取一定量的样品;样品与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称重、计算②CuO+H2SO4====CuSO4+H2O。
专题十二 实验探究(物质鉴别、实验设计、结论严谨性分析表述、计算探究)
专题十二实验探究(物质鉴别、实验设计、结论严谨性分析表述、计算探究)一、物质鉴别类例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枝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l 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中一定含有、元素。
【解析】本题是一道探究实验题,进行探究实验时要根据探究实验的目的、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有关的实验操作,观察时要注意观察的角度和方法,并结合具体操作步骤中的各种现象来描述,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以达到手脑并用的目的。
通过观察发现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火柴梗与外焰接触的部位首先碳化,说明外烙的温度最高,蜡烛燃烧后,由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因此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若倒入少量石灰水,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综上所述,该探究实验证明:石蜡中一定含碳、氢元素。
能力提升:1、小科从某品牌“暖手包”说明书上获悉,该“暖手包"能自动发热,是因为里面(1)第l、3组的探究实验说明,没有物质,“暖手包”不会发热;(2)分析第1、2、4、5组探究实验可知,“暖手包”的发热还应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空气中的的性质。
2、(2011安徽)为研究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向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和锌粒中分别加入盐酸。
写出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小芳将去膜和未去膜的铝片分别放入盐酸中,发现前者比后者反应快,原因是。
—————————————————————————————————————————————————————————(3)小芳在(2)实验中,还观察到有“灰黑色沉淀”这一异常现象出现。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提优导学案 专题十二 化学实验探究综合题型研究
能力展示1. (2013·广东高考第33题)化学实验有助于理解化学知识,形成化学观念,提高探究与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1) 在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MnO 2共热制取Cl 2并进行相关实验。
①下列收集Cl 2的正确装置是 (填字母)。
②将Cl 2通入水中,所得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是 。
③设计实验比较Cl 2和Br 2的氧化性,操作与现象是:取少量新制氯水和CCl 4于试管中,。
(2) 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电解食盐水制备Cl 2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设计两种类型的原电池,探究其能量转化效率。
限选材料:ZnSO 4(aq),FeSO 4(aq),CuSO 4(aq);铜片,铁片,锌片和导线。
①完成原电池的甲装置示意图(见右图),并作相应标注。
要求:在同一烧杯中,电极与溶液含相同的金属元素。
②以铜片为电极之一,CuSO 4(aq)为电解质溶液,只在一个烧杯中组装原电池乙,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负极 。
③甲、乙两种原电池中可更有效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其原因是 。
(3) 根据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原理,为减缓电解质溶液中铁片的腐蚀,在(2)的材料中应选 作阳极。
2. (2012·广东高考第33题)苯甲酸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化工行业,某同学尝试用甲苯的氧化反应制备苯甲酸,反应原理:实验方法: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 4溶液在100℃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按如下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反应混合物滤液 操作Ⅰ 已知:苯甲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熔点为122.4℃,在25℃和95℃时溶解度分别为0.3g 和6.9g;纯净固体有机物都有固定熔点。
(1) 操作Ⅰ为 ,操作Ⅱ为 。
(2) 无色液体A 是 ,定性检验A 的试剂是 ,现象是 。
(3) 测定白色固体B 的熔点,发现其在115℃开始熔化,达到130℃时仍有少量不熔,该同学推测白色固体B 是苯甲酸与KCl 的混合物,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提纯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推测正确。
化学《综合实验探究》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1)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时,在加入药品之前应对实验装置进行
Ⅰ.氯酸钾(KClO3)固体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能较快的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小刚同学欲在实验室中以此方法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
D
A B
C
除杂试剂
AgNO
溶液
(1)实验室可以用上图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如果用浓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
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浓
E
①若有10g样品,反应进行完全后,仪器A中玻璃管质量减少2.4g,则样品中
G (1)欲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
2015年人教版高三专题十二 化学实验基础与综合探究
专题十二 化学实验1.(2011江苏高考7)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水湿润的pH 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 B.用量筒量取20 mL0.5000 mol ·L-1H 2SO 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mL ,配制成0.1000 mol ·L -1H 2SO 4溶液C.实验室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D.实验室用图3所示装置除去Cl 2中的少量HCl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实验与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查范畴。
A.pH 试纸用水湿润后将冲稀待测溶液。
B.0.5000 mol ·L-1H 2SO 4溶液与水混合,混合溶液的体积不是两者的简单之和。
C.收集试管带塞子将无法收集到氨气。
D.根据溶解平衡原理,Cl 2在饱和食盐水溶解度很小,而HCl 极易溶解。
本题以pH 试纸试用、常见气体制取、溶液配制、除杂中的实验操作为素材,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悉程度和实验原理的应用能力,试图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关注化学实验操作的真实性。
答案:D2.(2011江苏高考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图5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B.图6表示0.1000 mol ·L -1NaOH 溶液滴定20.00mL0.1000 mol ·L -1CH 3COOH 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C.图7表示KNO 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 点所示的溶液是80 ℃时KNO 3的不饱和溶液D.图8 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 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热效应、酸碱中和滴定、溶解度曲线、平衡转化率等角度的理解能力。
是基本理论内容的综合。
高三复习要多注重这一方面的能力训练。
A.图5表示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是放热反应。
B.图6中当NaOH 未滴入之前时,CH 3COOH 的pH 应大于1。
C.图7通过a 作一条辅助线,与KNO 3的溶解度曲线有一交点在a 点之上,说明a 点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高中化学高考精品备课教案: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实验探究
化学实验基础(含答案)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实验探究课标要求核心考点五年考情核心素养对接1.能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并进行实验验证;能根据物质的特征反应和干扰因素选取适当的检验试剂。
2.能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说明假设、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用恰当形式表达和展示实验成果物质性质实验探究2021湖北,T18;2020全国Ⅰ,T27;2020全国Ⅲ,T26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影响化学变化的因素,学会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研究化学反应。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理解、描述和表示化学中常见的认知模型,指出模型表示的具体含义,并运用理论模型解释或推测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根据文献和实际需要提出综合性的探究课题,根据假设提出多种探究方案,评价和优化方案,能用数据、图表、符号等处理实验信息化学反应原理实验探究2023湖北,T18;2023北京,T19;2022广东,T17;2021北京,T16;2021广东,T17;2021福建,T12;2019北京,T28命题分析预测1.近年来高考中有关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探究类实验题不断增多,考查考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难度较大,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2.预计在2025年高考中有可能还会出现有关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探究类实验题,该类试题可能是化学实验题的命题新方向考点1物质性质实验探究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
(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2.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1)验证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对物质具备的性质去求证,关键是设计出简洁的实验方案,要求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安全可行。
(2)探索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分析物质结构特点或从所属类型的典型代表物去推测该物质可能具有的一系列性质,而后据此分别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去探索它可能具有的性质。
专题十二(化学)中和反应
考点卡片中和反应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知识点的认识】溶液的导电性是指在溶液中插入电极(两电极不要接触),并接通电源时,由于溶液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即阳离子和阴离子),会使整个电路成为一个闭合的回路.也就是,溶液能够将整个电路导通.其导电原理是当在溶液中插入电极(两电极不要接触),并接通电源时,存在于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即阳离子和阴离子),就会定向移动(带正电荷的阳离子会向阴极移动,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会向阳极移动)而形成电流.例如,氯化钠溶解在水里时,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这样的过程称为电离.该电离过程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为:NaCl=Na++Cl﹣.当在氯化钠水溶液中插入电极(两电极不要接触),并接通电源时,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就会向阴极移动,带负电荷的氯离子也会向阳极移动,从而形成了电流.因此,氯化钠的水溶液能够导电.【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溶解现象和原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构成、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电流的形成、金属的导电、串联电路、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所带电荷与化合价的关系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反推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溶液导电的原因和电离方程式等,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六点:1.溶液具有导电性的原因可以联系着电流的形成(带电的粒子按一定的方向移动而形成的)和金属导电的原因(金属中存在着能够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来分析和理解;其实,溶液导电的原因也就是在溶液里,存在着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溶液都能够导电,只有溶液中存在着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的溶液,才能够导电,否则是不能够导电的(如蔗糖和酒精的水溶液,虽然都含有自由移动的水分子、蔗糖分子或酒精分子,但是它们都不带电,所有这两种溶液都不能够导电).2.溶液的导电性的强弱程度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大小决定的.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3.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不管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还是书写离子的所带电荷,如果能够联系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那么就会事半功倍了.因为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既可找到从化学式的什么地方(正负之间,原子团可作一体并按其根价来断定)分开,又可结合化合价与离子的所带电荷关系(即“两同、两不”;两同是数值和正负号相同,两不是指位置和顺序不同)来书写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值得注意的是,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不一定是相等的,但是,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是应该相等的(即整个溶液不显电性).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H₂O).如图所示:.常见的中和反应有: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2+H2SO4=CaSO4+2H2O、H2SO4+Ba(OH)2=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2H2O.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为例,如图所示:.也就是,首先在烧杯中加入10mL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再用胶头滴管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其中,酚酞试液的作用是根据酚酞的颜色逐渐变浅至消失,既可以说明中和反应的进行,也可以说明反应的完全;但是不可说明是否滴入过多的酸性溶液而使试液呈酸性(因为酚酞溶液无法使酸性溶液显色).其实,检测中和反应是否在进行(或是否完全)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例如:1.用pH试纸来检测:一般在中和反应进行时,反应前后溶液的pH会变化.用pH来检测中和反应是否进行是最直接的方式.2.用探测温度的方法:一般来说,中和反应都是放热的反应(但是放热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燃烧等).所以,可以通过探测溶液的温度是否升高,来推断中和反应的进行和完全.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四点: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还有有机物在分解的过程中会生成有机酸,并且矿物的风化也可能产生酸性物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呈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撒入土壤中,以中和其酸性.同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并且土壤中的钙离子增加后,能促使土壤胶体凝结,有利于形成团粒,还可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钙元素.如图所示:.2.处理工厂的废水:工厂里的废水常呈现酸性或碱性,若直接排放将会造成水污染,所以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碱性污水需用酸来中和,酸性污水需用碱来中和.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适量的熟石灰来进行中和处理(生成硫酸钙沉淀和水).3.用于医药: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的盐酸(即胃液的pH值为0.9~1.5),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会使人感到不适,这时医生就会让你口服一些碱性药物,使碱与过多胃酸反应生成无毒的中性物质.例如,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片可治疗胃酸过多,生成氯化铝和水.另外,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如果在患处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来中和蚊虫分泌出的蚁酸,就可减轻痛痒.4.调节溶液酸碱性:在科学实验时,经常要把溶液的pH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太强,就可以用适当的碱或酸调节溶液的pH.【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碱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溶液pH的测定、化学反应时的能量变化、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物质的推断和鉴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评价表达的正误,或者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中和反应的定义及其操作过程(包括判断反应是否进行和完全)、有关的反应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前三个应用,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是,不能反过来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因为非金属氧化物与碱作用也能生成盐和水(如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可它就不是中和反应;还有酸与金属氧化物作用也能生成盐和水(如用稀盐酸出铁锈的反应),可它也不是中和反应.2.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只有酸和碱之间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3.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由于酸和碱的溶液一般是无色,二者反应时的现象不明显,所以往往借助于一些试剂或仪器等(如酸碱指示剂、pH试纸、温度计等),来帮助我们判断反应是否进行或恰好完全.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知识点的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如图所示:其具体内容是酸性溶液的pH值<7;中性溶液的pH值=7;碱性溶液的pH值>7.可简记:“小酸大碱中7”;其含义是:“pH值<7为酸性,pH值>7为碱性,pH值=7为中性。
2013年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 专题十二 化学实验(例题有解析,习题有答案)
专题十二 化学实验【考纲展示】1.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了解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理解化学实验研究中的重要应用,综合应用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问题。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志,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4)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5)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①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②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③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④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知识回扣】知识网络基础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化学实验安全 与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对常见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溶液的配制实验设计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要点扫描一、重要仪器及使用方法 名称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托盘天平①托盘天平使用的第一步操作是调节天平平衡。
②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
③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应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如NaOH ),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④托盘天平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量筒 ①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②量筒上无“0”刻度。
③量筒上标有使用的温度值。
④量筒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容量瓶①容量瓶使用的第一步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水。
②常见容量瓶规格有100mL 、250mL 、500mL 、1000mL 几种,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体积的溶液。
初中化学易错题专题十二常见仪器与实验基本操作
专题十二常见仪器与实验基本操作易错清单1. 基本操作错误。
【例1】(2013·湖南株洲)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解析】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于试管口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A错;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手握长柄,不能按短柄,故B错;称量食盐时左右两盘上应该放相同质量的纸,且食盐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故C错;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外壁,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
故D正确。
综上所述,选D。
【答案】 D【误区纠错】不要忽视实验操作中类似于加热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量化的问题及细节。
【例2】(2014·广东汕尾)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他试剂B. 在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C. 给试管内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D. 称量任何固体药品时,均要在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的纸片【解析】 A. 未经清洗的滴管中还残留有一定的药品,再吸取其他试剂就会污染后来的试剂,故A错误;B. 在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比浓硫酸的小,水浮在上面,产生的热量使水沸腾,造成浓硫酸液滴飞溅发生危险,故B错误;C. 给试管内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防止喷出的液体伤人,故C正确;D. 称量固体药品时,要在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的纸片,但如果是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应把它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而不能直接放在纸上,故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 C【误区纠错】实验安全问题是前提,遵守实验规则是确保实验安全和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
名师点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具备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是进行化学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障。
中考命题中,本部分内容是不可缺少的,难度不大,但许多知识都能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1. 以文字叙述形式或图片形式展示各实验操作的正误,组合在同一选择题中,既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又考查学生将图示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的能力。
2020新课标高考化学二轮讲义:专题十二 化学实验基础与综合实验探究
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
熟悉化学药品安全使用标识,知道常见废弃物的处理方法,知道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初步学会物质和离子检验的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根据物质的特征反应和干扰因素选取适当的检验试剂。
初步学会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习研究物质性质,探究反应规律,进行物质分离、检验和制备等不同类型化学实验及探究活动的核心思路与基本方法。
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提出化学探究问题,能做出预测和假设。
能依据实验目的和假设,设计解决简单问题的实验方案,能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能根据不同类型实验的特点,设计并实施实验。
能根据反应原理选取实验装置制取物质。
能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并进行实验验证;能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初步探究反应规律。
实验常用的基本仪器及基本操作1.识别四类仪器(1)用作容器或反应器的仪器①试管②蒸发皿③坩埚④圆底烧瓶⑤平底烧瓶⑥烧杯⑦蒸馏烧瓶⑧锥形瓶⑨集气瓶⑩广口瓶⑪燃烧匙坩埚和蒸发皿均可以直接加热,前者主要用于固体物质的灼烧,后者主要用于溶液的蒸发、浓缩和结晶。
(2)用于提纯、分离和干燥的仪器①普通漏斗②分液漏斗③球形干燥管(3)常用计量仪器①量筒②容量瓶③滴定管④温度计⑤托盘天平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面。
酸式滴定管(具有玻璃活塞)盛装酸液和强氧化性溶液,而不能盛装碱液;碱式滴定管盛装碱液,而不能盛装酸液和强氧化性溶液。
(4)其他仪器①球形冷凝管或直形冷凝管②表面皿③滴瓶④胶头滴管2.常见仪器正确使用的九个注意事项(1)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更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可加热,瓶塞不可互用。
(2)烧瓶、烧杯、锥形瓶不可直接加热。
(3)pH试纸不能直接蘸取待测液。
(4)药品不能入口和用手直接接触,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处(K、Na等除外),不能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容器中。
(5)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新教材】高考化学备考专题12 综合探究性实验 含解析
新教材适用·高考化学1.【2016年北京卷】以Na2SO3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
实验试剂现象滴管试管2mL0.2mol·L−1Na2SO3溶液饱和Ag2SO4溶液Ⅰ.产生白色沉淀0.2mol·L−1CuSO4Ⅱ.溶液变绿,继续滴加产生棕黄色沉淀0.1mol·L−1Al2(SO4)3溶液Ⅲ.开始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产生白色沉淀(1)经检验,现象Ⅰ中的白色沉淀是Ag2SO3。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Ⅰ:____________。
(2)经检验,现象Ⅱ的棕黄色沉淀中不含SO42−,含有Cu+、Cu2+和SO32−。
已知:Cu+−−−→稀硫酸Cu +Cu2+,Cu2+I-−−→CuI↓(白色)+I2。
①用稀硫酸证实沉淀中含有Cu+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②通过下列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Cu2+和SO32−。
a.白色沉淀A是BaSO4,试剂1是____________。
b.证实沉淀中含有Cu+和SO32−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已知:Al2(SO3)3在水溶液中不存在。
经检验,现象Ⅲ的白色沉淀中无SO42−,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①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________。
②对于沉淀中亚硫酸根的存在形式提出两种假设:i.被Al(OH)3所吸附;ii.存在于铝的碱式盐中。
对假设ii设计了对比实验,证实了假设ii成立。
a.将对比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步骤二:_____________(按上图形式呈现)。
(4)根据实验,亚硫酸盐的性质有___________。
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__________有关。
【答案】(1)2Ag++SO32—=Ag2SO4↓。
(2)①加入稀硫酸后,有红色固体生成;②a. HCl和BaCl2溶液。
b.在I-的作用下,Cu2+转化为白色沉淀CuI,SO32-转化为SO42-。
高中化学综合实验探究专题
综合实验探究[考纲要求]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3.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4)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装置图。
4.各部分实验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考点一评价型实验题评价型实验题包括的题型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物质性质探究型、组成成分探究型、物质制备和应用探究型等,该类试题一般以实验装置图的形式给出实验的流程,其实验流程与考查内容一般为1.气体制备装置的选择及注意事项装置选择注意事项固体与固体加热装置①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防止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后倒流而引起试管炸裂;②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约错误!处;③胶塞中的导管伸入试管里面不能太长,否则会阻碍气体的导出固体与液体不加热装置①块状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时可用启普发生器,如图甲,当制取气体的量不多时,也可采用简易装置,如图乙;②装置乙、丁、戊、己中长颈漏斗的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否则起不到液封的作用;③加入的液体反应物(如酸)要适当;④粉末状固体与液体反应或产物为糊状物时常采用装置丙固体与液体(液体与液体)加热装置①先把固体药品加入烧瓶中,然后滴加液体药品,要注意液体滴加的速度,保证产气速率平稳,易于收集;②若使用分液漏斗,则需要在滴液的过程中,打开漏斗活塞,以保证液体能够顺利滴下;③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滴完后,要关闭漏斗活塞,防止气体经漏斗逸出;④装置乙中的温度计必须插在反应液中;⑤烧瓶加热需要垫石棉网2.气体的干燥方法与干燥装置气体的干燥方法气体干燥选择干燥剂的原则①不减原则:即通过干燥操作之后,目标气体的量不能减少;②不反应原则:干燥剂不能与目标气体反应酸性干燥剂浓H2SO4可以干燥H2、O2、N2、CO2、CO、Cl2、HCl、SO2、CH4和C2H4等气体碱性干燥剂碱石灰主要用于干燥NH3,但也可干燥H2、O2、N2、CO和CH4等中性干燥剂CaCl2可以干燥H2、O2、N2、CO2、Cl2、HCl和H2S等,但不能干燥NH3气体的干燥装置盛装液态干燥剂,用于干燥气体;也可以盛装其他液体试剂,用来对酸性或中性气体进行除杂盛装碱石灰和CaCl2等固体干燥剂甲装置可以盛装液体干燥剂或固体干燥剂,乙和丙装置只能盛装固体干燥剂3.气体的收集装置及方法排水法①难溶或微溶于水,且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都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②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不伸入试管(或集气瓶)底部向上排空气法①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②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一定要伸入集气瓶(或试管)底部,目的是把集气瓶(或试管)中的空气尽量排出;③为防止外界空气向集气瓶内扩散,集气瓶口可盖上毛玻璃片,若用试管收集时,可在试管口塞上一小团疏松的棉花向下排空气法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如H2、NH3和CH4等气体排特殊溶液法①氯气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②二氧化碳可用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方法收集4.常见尾气处理装置及方法处理方法液体吸收法点燃法收集法处理装置适用气体装置A适用于吸收溶解度小的气体,如Cl2、CO2等;装置B、C可吸收溶解度大的气体,如HCl、HBr、NH3等CH4、CH2===CH2、H2、CO等CO、NH3、H2S等题组一物质制备探究型1.[2013·山东理综,30(1)]TiO2既是制备其他含钛化合物的原料,又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白色颜料。
《化学实验基础与实验探究》教学案.doc
《化学实验基础与实验探究》教学案广州市47中陈曼升【教学目标】2008年5月11 U星期廿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4.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和要求配制溶液。
【教学重点】阅读表格数据、图表,对化学实验的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阅读、讨论、交流、讲解、归纳【教学流程】二、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1、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具体方法⑴加热法:混合物中混有热稳定性差的物质时,可直接加热使热稳定性差的物质分解而分离出去,有时受热后能变为被提纯的物质。
例如:氯化钾中含有氯酸钾,纯碱中混有小苏打等。
(2)沉淀法:在混合物中加入某种试剂,使其中一种以沉淀的形式分离出去的方法。
使用该种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能引入新物质。
(3)转化法:不能通过一次反应达到分离的目的,而要经过转化为其他物质才能分离,然后要将转化物质恢复为原物质,例如苯酚中混有硝基苯时。
(4)酸碱法:被提纯物不与酸反应,而杂质与酸可反应,用酸作除杂试剂;而被提纯物不与碱反应,而杂质与碱易反应,用碱作除杂试剂例如:用盐酸除去Si。
? 中的石灰石,用氢氧化钠除去铁粉中的铝粉。
(5)氧化还原法:对混合物中杂质,加入适当氧化剂或还原剂将其转化为被提纯物质。
2、用化学方法提纯物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被提纯物质的应尽量不要减少,即不可“玉石俱焚”。
(2)不得引入新的杂质,即不可“前门驱虎,后门进狼(3)为使杂质尽可能除去需要加入过量的试剂。
(4)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能把前面所加过量的试剂除去。
主题二:实验探充[例二]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后,同学们对第四周期过渡元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是否只有MnO2能催化KCIO3受热分解?CuO、Fe2O3x Cr2O3等对氯酸钾的受热分解有没有催化作用?若有催化作用效率怎样?清你与他们一起进行实验探究:I课题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二化学实验基础与综合探究1.(2012·高考福建卷)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B.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C.在50 mL量筒中配制0.1000 mol·L-1碳酸钠溶液D.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2.(2012·高考天津卷)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A.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B.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D.NaCl溶液蒸发结晶时,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即停止加热4.(2012·高考课标全国卷)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5.(2012·高考广东卷)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溴水鉴别苯和正己烷B.用BaCl2溶液鉴别SO2-4和SO2-3C.用浓HNO3与Cu反应制备NO2D.将混有HCl的Cl2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除去HCl6.(2012·高考江苏卷)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B.用图2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D.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7.(2012·高考安徽卷)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酸乙酯的制取,叙述正确的是()A.①④必须加热B.②③必须隔热C.①②必须用指示剂D.③④必须用催化剂9.(2012·高考浙江卷)水溶液X中只可能溶有K+、Mg2+、Al3+、AlO-2、SiO2-3、SO2-3、CO2-3、SO2-4中的若干种离子.某同学对该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气体甲一定是纯净物B.沉淀甲是硅酸和硅酸镁的混合物C.K+、AlO-2和SiO2-3一定存在于溶液X中D.CO2-3和SO2-4一定不存在于溶液X中10.(2012·高考课标全国卷)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实验室合成溴苯的装置示意图及有关数据如下:(1)在a中加入15 mL无水苯和少量铁屑.在b中小心加入4.0 mL液态溴.向a中滴入几滴溴,有白色烟雾产生,是因为生成了______气体.继续滴加至液溴滴完.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2)液溴滴完后,经过下列步骤分离提纯:①向a中加入10 mL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②滤液依次用10 mL水、8 mL 10%的NaOH溶液、10 mL水洗涤.NaOH溶液洗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加入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3)经以上分离操作后,粗溴苯中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________,要进一步提纯,下列操作中必须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重结晶B.过滤C.蒸馏D.萃取(4)在该实验中,a的容积最适合的是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25 mL B.50 mLC.250 mL D.500 mL11.(2012·高考山东卷)实验室采用MgCl2、AlCl3的混合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制备MgAl2O4,主要流程如下:(1)为使Mg2+、Al3+同时生成沉淀,应先向沉淀反应器中加入________(填“A”或“B”),再滴加另一反应物.(2)如右图所示,过滤操作中的一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判断流程中沉淀是否洗净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高温焙烧时,用于盛放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4)无水AlCl3(183 ℃升华)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实验室可用下列装置制备.装置B中盛放饱和NaCl溶液,该装置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F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用一件仪器装填适当试剂后也可起到F和G的作用,所装填的试剂为________.12.(2012·高考广东卷)苯甲酸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化工行业.某同学尝试用甲苯的氧化反应制备苯甲酸.反应原理:实验方法: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在100 ℃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按如下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已知:苯甲酸分子量122,熔点122.4 ℃,在25 ℃和95 ℃时溶解度分别为0.3 g和6.9 g;纯净固体有机物一般都有固定熔点.(1)操作Ⅰ为______,操作Ⅱ为______.(2)无色液体A是______,定性检验A的试剂是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3)测定白色固体B的熔点,发现其在115 ℃开始熔化,达到130 ℃时仍有少量不熔.该同学推测白色固体B是苯甲酸与KCl的混合物,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提纯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推测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完成表中内容.(4)纯度测定:称取1.220 g产品,配成100 mL甲醇溶液,移取25.00 mL溶液,滴定,消耗KOH的物质的量为2.40×10-3mol.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的计算表达式为______,计算结果为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3.(2012·高考大纲全国卷)现拟用下图所示装置(尾气处理部分略)来制取一氧化碳,并用以测定某铜粉样品(混有CuO粉末)中金属铜的含量.(1)制备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观察到反应管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尾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完成后,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a.关闭漏斗开关b.熄灭酒精灯1c.熄灭酒精灯2(4)若实验中称取铜粉样品5.0 g,充分反应后,反应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8 g,则原样品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5)从浓硫酸、浓硝酸、蒸馏水、双氧水中选用合适的试剂,设计一个测定样品中金属铜质量分数的方案;①设计方案的主要步骤是(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题十二化学实验基础与综合探究1.【解析】选C.A项中因易燃物易与强氧化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应将二者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A项正确;氨气可使石蕊显蓝色,可用石蕊检验氨气的存在,B项正确;C项中量筒不能用于配制溶液,错误;D项中钠易与水反应,故钠着火时一般用沙土盖灭,正确.2.【解析】选A.用分液漏斗等仪器可通过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A项正确;乙醇与苯酚互溶,过滤不能将其分离,B项错;I2易升华,敞口加热,无法回收I2,C项错;量筒不能精确配制浓度为0.1000 mol·L-1的溶液,D项错.3.【解析】选D.中和滴定时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洗涤否则有误差,A项错误;NaOH溶液应该盛放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中,B项错误;苯的密度比水小,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溴的苯溶液在上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C项错误;蒸发NaCl溶液时,当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溶液,D项正确.4.【解析】选A.A项:液溴易挥发,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用水封.B项:淀粉变蓝,说明有I2生成,将I-氧化成I2需加氧化剂,Cl2、H2O2、Br2均可,B错.C项: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说明有单质I2生成而不是有I-.D项:某溶液加入BaCl2,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该溶液可能含SO2-4:Ba2++SO2-4====BaSO4↓,可能含Ag+:Ag++Cl-====AgCl ↓,D错.5.【解析】选C.A项苯和正己烷都能萃取溴且均在上层,现象相同,不能用于鉴别,A 错.B项都产生白色沉淀,无法区分,故B错误.D项Cl2与NaHCO3溶液反应,违背了除杂的原则,故D项错误.6.【解析】选D.图1装置NaOH不仅能除去HCl,还能除去Cl2,违背了除杂的基本原则;图2 NH4Cl晶体受热易分解,不合适;图3制取的CO2气体中有少量HCl气体和水蒸气,不纯净;图4中CCl4与水分层,适合用分液的方法.7.【解析】选C.A项,乙醇与乙酸乙酯混溶,不能采用分液的方法,A错.B项,用浓溶液配稀溶液缺少量筒,B错.C项,Br2+2KI====2KBr+I2,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C正确.D项,缺少试管,错误.8.【解析】选D.中和滴定不需要加热,A项错误;制备乙烯不需要隔热,B项错误;中和热测定不需要指示剂,C项错误;实验室制备乙烯,乙酸乙酯的制取都需要浓硫酸作催化剂,D项正确.9.【解析】选C.溶液X与盐酸反应得到的气体可能是SO2、CO2的混合气体,可能含有SO2-3、CO2-3;有沉淀甲生成,由离子判断,能与盐酸反应得到沉淀的只能是SiO2-3,产生H2SiO3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iO2-3,一定没有Mg2+和Al3+,因为这两种离子与SiO2-3发生双水解,根据溶液呈电中性,阳离子只能为K+了,所以一定有K+.无色溶液甲与氨水反应产生沉淀,能与氨水反应的已知离子中,只能是Mg2+、Al3+,而前面已经证明一定无Mg2+、Al3+,则一定存在AlO-,AlO-2+4H+====Al3++2H2O.则C项正确.210.【解析】(1)发生的反应为:HBr,液溴及HBr易挥发,所以白雾为HBr,装置d中的NaOH溶液用来吸收挥发出的Br2和HBr.(2)②中含有Br2和HBr,应加入NaOH溶液洗去HBr及未反应的Br2.③加入CaCl2吸收溴苯中的H2O,干燥溴苯.(3)在以上操作中苯没有除去,所以溴苯中含有苯.由图表信息可知:苯与溴苯的沸点差别大,所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苯与溴苯.(4)苯的体积为15 mL,再加4 mL液溴,忽略体积变化,液体总体积接近20 mL,故应选择50 mL容器.【答案】(1)HBr吸收HBr和Br2(2)②除去HBr和未反应的Br2③干燥(3)苯C (4)B11.【解析】(1)镁离子、铝离子同时沉淀不能选强碱,应选弱碱氨水.(2)过滤操作时漏斗的下端应紧靠在烧杯内壁上.(3)沉淀未洗净时,其表面残留液中含有氯离子,应用硝酸银溶液检验;高温焙烧需要在坩埚中进行.(4)盐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应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F中盛装有浓硫酸,防止水蒸气进入E造成无水氯化铝水解;F和G 起干燥和吸收酸性尾气的作用,故可用碱石灰代替.【答案】(1)B (2)漏斗下端尖嘴未紧贴烧杯内壁(3)AgNO 3溶液(或硝酸酸化的AgNO 3溶液) 坩埚 (4)除去HCl 吸收水蒸气 碱石灰(或NaOH 与CaO 混合物)12.【解析】(1)因有机相与水相不互溶,故应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操作Ⅰ为分液,由题目可知,在有机相中的物质主要为甲苯,操作Ⅱ为蒸馏.(2)由实验目的知,分离出的无色液体应为甲苯.甲苯是苯的同系物能被KMnO 4氧化,使KMnO 4溶液褪色,现象明显,便于观察.(3)序号①中现象是白色晶体和滤液,故应填过滤,考虑到现象与结论,可知序号②中加入的是AgNO 3溶液.题中给出苯甲酸的熔点122.4 ℃,故应用其熔点的数值设计实验.(4)苯甲酸与KOH 的反应为反应几乎完全,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即苯甲酸的物质的量就是KOH 的物质的量.【答案】(1)分液 蒸馏(2)甲苯 酸性KMnO 4溶液 溶液褪色(3)①冷却结晶 ②滴入2~3滴AgNO 3溶液 ③取适量加热,测定熔点 温度升至122.4 ℃时,白色晶体熔化为液体(4)(2.40×10-3×122×4)/1.22 96%13.【解析】(1)浓H 2SO 4使HCOOH 脱水生成CO.HCOOH ====浓H 2SO 4△CO ↑+H 2O (2)产生的CO 将CuO 还原为红色的铜.(3)先关闭酒精灯,继续通CO ,防止灼热的铜与O 2反应又生成CuO.(4)CuO +CO ====△Cu +CO 2 Δm 80 g 64 g 16 gm (CuO) 5 g -4.8 gm (CuO)=1 g则样品中m (Cu)=5 g -1 g =4 g所以铜的质量分数为45×100%=80%. (5)①将浓H 2SO 4稀释、称取一定量的样品、样品与过量的稀H 2SO 4反应,过滤、洗涤、干燥、称重、计算.②CuO +H 2SO 4====CuSO 4+H 2O.【答案】(1)HCOOH ――→浓H 2SO 4△CO ↑+H 2O (2)样品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CO 、CO 2(3)cab (4)80%(5)①将浓硫酸稀释;称取一定量的样品;样品与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称重、计算②CuO +H 2SO 4====CuSO 4+H 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