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残留--聚醚类残留检测

合集下载

品检中的兽药残留检验方法

品检中的兽药残留检验方法

品检中的兽药残留检验方法兽药残留是指兽药在兽体内或畜禽产品中残留的化学物质。

合理使用兽药可以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提高畜禽养殖效益。

然而,如果兽药残留超过安全标准,可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兽药残留的检验方法在品检中显得尤为重要。

兽药残留检验方法是确定畜产品中兽药残留水平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兽药残留检验方法,并讨论其原理和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兽药残留检验方法之一。

该方法基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质谱联用仪(MS),通过对样品进行分离和定性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多种兽药残留物。

HPLC-MS方法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兽药残留物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是一种基于免疫学原理的兽药残留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兽药残留物结合,形成特异性抗原-抗体复合物,并通过酶作用产生颜色反应,从而定量检测兽药残留物的含量。

ELISA方法具有简单、快速、便捷的特点,适用于大规模的兽药残留检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也是常用的兽药残留检验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仪对样品进行分离和定性分析,可以检测挥发性兽药残留物和半挥发性兽药残留物。

GC-MS方法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的特点,适用于多种兽药残留物的分析。

快速液相色谱法(UPLC)也是兽药残留分析中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

与传统的液相色谱相比,UPLC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更短的分析时间和更低的溶剂消耗量。

因此,UPLC是一种高效、准确和经济的兽药残留检验方法。

综上所述,兽药残留检验方法在品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适当的检验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畜产品中的兽药残留物。

这有助于确保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兽药残留检验方法还会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兽药种类和畜产品需求。

聚醚类药物残留测定方法(三)

聚醚类药物残留测定方法(三)

聚醚类药物残留测定方法(三)(5)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HPLC是PEs最常用的残留检测办法,该办法具有较高的敏捷度和特异性。

PEs的HPLC法可分为挺直检测法和衍生化检测法。

1)挺直检测法挺直检测法即未经衍生化步骤的分析办法。

LAS含酚甲酸荧光基团,可挺直用法荧光检测器(FLD)测定,也可用紫外检测器(UVD)测定,但因为敏捷度的缘由,UVD多用于饲料和预混剂的测定。

Weiss等首次建立了动物组织中LAS的HPLC-FLD测定法。

取10g肝脏组织,用提取,转移部分提取上清液,用洗涤脱脂后,在氮气下吹干,用经1mL流淌相饱和的水复溶,再用2mL流淌相提取,供HPLC-FLD分析。

色谱分析柱为Whatman Partisil 10 PXS 10/25 柱(25cm× 4.6mm,10um),流淌相为四氢呋喃-甲醇--己烷(150+30+10+810,v/v) 的上清液和四氢呋喃-甲醇-己烷(150+30+820,v/v)按体积比3:1组成,等度洗脱,流速2mL/min,FLD测定的激发波长为310nm,放射波长为430nm。

该办法LOD为25μg/kg,回收率在70%以上。

Kaykaty等建立了牛、鸡、狗、大鼠及小鼠血液中LAS的HPLC-FLD挺直检测办法。

用提取LAS,60℃下氮气吹干提取液,HPLC流淌相复溶,HPLC分析柱为Partisil P×S 5/25硅胶柱(25cm,5um),流淌相为己烷--甲醇-三乙胺-氨水(810+140+20+20+10,v/v),流速为0.9mL/min,FLD激发波长为310nm,放射波长为430nm。

在5μg/kg~5mg/kg范围内,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4%,CV为4%~8%,线性范围为3.0~500ng/mL。

2)柱前衍生法除LAS外,其他PEs均无发色基团,在紫外汲取光谱中呈末端汲取(210~220nm),用常规HPLC 法难以挺直测定。

畜产品兽药残留种类及检测技术研究

畜产品兽药残留种类及检测技术研究

畜产品兽药残留种类及检测技术研究畜产品兽药残留是指在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兽药残留在畜产品中的现象。

兽药的使用在畜牧业中是常见的,它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动物的疾病,提高养殖效益。

然而,如果兽药残留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畜产品中的兽药残留进行种类及检测技术的研究十分重要。

畜产品中兽药残留的种类较多,主要包括药物、代谢产物和制药工艺中的残留物。

常见的兽药种类有抗生素、激素、消毒剂、驱虫剂等。

这些兽药残留在畜产品中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等影响。

对于畜产品中兽药残留的检测,目前主要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

常见的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等。

这些技术能够定量测定兽药的残留水平,并快速准确进行检测。

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通过将样品与特定溶剂混合,并经过特定的处理步骤,将混合物分离成由兽药和其他成分组成的不同峰。

然后通过检测这些峰的浓度和面积,可以确定兽药的残留量。

气相色谱法的原理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类似,但是它使用气体作为载气,并通过气相柱将混合物分离。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是一种利用抗兽药抗体与被测兽药结合,并通过化学荧光或酶反应等方法进行检测的技术。

除了上述的常用技术,还有一些新兴的检测技术在兽药残留检测中得到了应用。

例如,质谱联用法(MS)结合了质谱技术和色谱技术,能够提供更准确和灵敏的检测结果。

免疫传感器技术则利用生物分子与兽药之间的特异性反应进行检测,具有实时性和便携性等优点。

在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中,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首先是兽药残留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要求对各种不同兽药种类进行有效检测,并能够在极低浓度下进行准确定量。

其次是对多兽药种类的同时检测能力,以适应畜产品中兽药种类复杂的情况。

此外,还需要优化和标准化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的操作步骤,使其更加高效和可靠。

综上所述,针对畜产品中兽药残留的种类及检测技术的研究,包括兽药种类的分类和介绍,常用的检测技术及其原理,以及新兴技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研究

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研究

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研究动物源性食品是指以动物体内物质为原料加工制成的食品,包括肉类、乳制品、蛋类等。

在动物养殖过程中,为了防治疾病、促进生长,常常使用兽药。

兽药残留是指在动物体内或体外组织、分泌物中残留的兽药物质。

兽药残留具有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因此兽药残留检测研究备受关注。

兽药残留检测是对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进行检测和分析的过程。

其目的是确保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兽药残留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学方法、化学分析方法和免疫学方法等。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是目前最常用的兽药残留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兽药残留检测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

要确定检测某种兽药残留的最佳方法,需要考虑到兽药的物理化学性质和食品样品的特点。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性等指标,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

兽药残留标准的制定。

兽药残留标准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依据。

标准的制定过程需要考虑到人们对兽药残留风险的认识、不同动物源性食品的特殊要求,以及兽药的使用和残留情况等因素。

兽药残留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代谢动力学研究是了解兽药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消除速度和残留时间等的重要手段。

通过研究代谢动力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兽药在动物体内的行为规律,为制定兽药使用规程和残留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

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兽药残留检测研究的最终目标。

通过推广应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可以提高食品监管部门对动物源性食品的检测能力,促进兽药使用的规范化,保护人们的饮食安全。

兽药残留检测研究对于保障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安全,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兽药残留检测方法,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兽药残留标准,深入开展兽药残留的代谢动力学研究,并推广应用先进的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肉制品中兽药残留的测定—兽药残留的测定国标解读

肉制品中兽药残留的测定—兽药残留的测定国标解读

二、兽药残留的国标解读
以氟喹诺酮类残留为例:检测方 法依照《动物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 药物残留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 (农业部1025号公告-14-2008)操 作。
国家标准里规定氟喹诺酮类残留 限量为氟喹诺酮类残留为例:检测方 法依照《动物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 药物残留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 (农业部1025号公告-14-2008)操 作。
国家标准里规定氟喹诺酮类残留 限量为100ug/kg
5
4
临床应用最多的一类抗
菌药物,青霉素类、 抗生素类 β-内酰胺类、氨基糖
苷类、大环内酯类、四
环素类、氯霉素类等
磺胺类 主要用于抗菌消
2
炎,如磺胺嘧啶、
磺胺二甲嘧啶
3 硝基呋喃类 喹诺酮类
毒副作用大, 因具有致癌和 致突变作用, 已禁止用作饲 料添加剂
特点抗菌谱广,杀菌力 强,如诺氟沙星、氧氟 沙星等
兽药残留的测定
国标解读
目录页
兽药残留的种类 兽药残留的测定国标解读
一、兽药残留的测定意义
抗病毒类
7 金刚烷胺、利
巴韦林(病毒
唑)
抗寄生虫
6
驱虫或杀虫,如左 旋咪唑、克球酚
激素类
主要用于提高动物 的繁殖和加快生长 发育速度,使用于 动物的激素有性激 素和皮质激素,而 以性激素最常用
1
兽药残留 分类
二、兽药残留的国标解读
兽药最高残留限量(MRLVD)是指 某种兽药在食物中或食物表面产 生的最高允许兽药残留量(单位 μg/kg,以鲜重计)。
二、兽药残留的国标解读
兽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 不需要制定最高残留限量的药物:88种 需要制定最高残留限量的药物:94种 可以使用,但不得在食品中检出的药物:9种 禁止使用,且不得在食品中检出的药物有:31种

兽药残留检测(1)

兽药残留检测(1)

兽药残留检测(1)兽药残留检测是对肉类、蛋类及奶类产品中的兽药残留进行快速、准确检测的一种方法。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兽药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但大量滥用兽药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因此兽药残留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一、兽药残留的危害1.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兽药残留是指在养殖动物生产中,通过投药、混合饲料等方式使用的兽药,由于代谢不完全,部分成分会留存在动物体内,进入到肉类、蛋类、奶类等食品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长期食用含有兽药残留的肉类、蛋类及奶类产品,可能导致肝、肾等器官功能受损,繁殖能力下降、致畸和肿瘤,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1.2 对环境的危害兽药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如污染水源和土壤,影响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

二、兽药残留检测的意义2.1 加强养殖管理通过定期进行兽药残留检测,可以追踪肉类、蛋类、奶类产品的兽药残留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回收或加强养殖管理措施,减少兽药残留的风险。

2.2 保障人体健康安全兽药残留检测能够确保产生的肉类、蛋类、奶类产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保障人体健康安全。

2.3 促进出口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兽药残留检测已成为重要的标识。

只有通过合法的兽药使用和科学的检测才能满足国际市场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优势。

三、兽药残留检测常用方法3.1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常用的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其准确性高,可同时检测多种兽药及代谢物。

3.2 酶联免疫吸附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是利用抗体特异性识别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其检测速度快,同时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重复性等优点。

3.3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到极小量的兽药残留,具有高度准确性和可靠性,但成本较高。

四、兽药残留检测的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

未来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将更加普及化、快速化、高效化,为食品安全的保障提供更科学、更可靠的技术手段。

动物源食品中聚醚类多残留液质联用检测技术研究

动物源食品中聚醚类多残留液质联用检测技术研究
d e v i a t i o n s( RS D s ) o f 3 . 8%- 1 0 . 3% . T h e d e v e l o p e d me t h o d i s t h e s u i t a b l e me t h o d or f t h e r a p i d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a n d
P Es w e r e 0 . 0 0 5 mg / k g . T h e a v e r a g e r e c o v e r i e s o f t a r g e t d r u g s r a n g e d f r o m 8 3 . 8%- 9 9 . 2% w i t h r e l a t i v e s t a n d a r d
T e c h n o l o g y , T i a n j i n 3 0 0 4 5 7 , C h i n a ; 2 . T i a n j i n I n s p e c t i o n a n d Q u a r a n t i n e B u r e a u , T i a n j i n 3 0 0 4 6 1 , C h i n a )
i n a n i ma l d e iv r e d f o o d wa s d e v e l o p e d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p t i mi z e d a n d i mp r o v e d t h e s a mp l e p r e t r e a t me n t o n t h e
摘 要: 建立 了可 同时检 测动物 源食 品 中盐霉素 、 甲基 盐霉素、 马杜 霉素 、 莫能 菌素 和拉 沙里 菌素 多残留的液相 色

畜产品中常用兽药残留危害及检测方法

畜产品中常用兽药残留危害及检测方法

畜产品中常用兽药残留危害及检测方法兽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多个方面。

首先,兽药残留可能导致抗药性菌株的产生。

长期暴露于兽药残留的情况下,细菌、寄生虫等会逐渐形成抗药性,从而降低了抗生素的疗效。

其次,兽药残留可能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

人类消费含有兽药残留的畜产品后,兽药残留会进入人体,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使身体对其他疾病产生抵抗力下降。

此外,一些兽药残留还可能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导致激素失衡。

目前,针对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生化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分析化学方法。

生化方法是通过测定畜产品中特定兽药的生物活性来进行检测。

常用的方法包括抗生素菌落呈阴性检测法、抗生素抑菌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将畜产品与感受器混合,观察感受器是否发生生理变化,从而判断兽药残留是否超标。

免疫学方法是通过检测畜产品中与兽药相关的抗体或免疫反应来进行检测。

常用的方法有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免疫层析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检测样本中抗体和兽药之间的免疫反应,来判断兽药残留是否超标。

分析化学方法是通过分析畜产品中兽药的化学成分来进行检测。

常用的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将畜产品中的兽药提取出来,然后使用化学试剂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兽药残留是否超标。

综上所述,畜产品中常用兽药残留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为了保证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必须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兽药残留的检测。

目前生化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分析化学方法是常用的检测方法。

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互相结合,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未来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和发展更加高效和灵敏的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确保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兽医兽药残留监测中的动物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兽医兽药残留监测中的动物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兽医兽药残留监测中的动物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兽医兽药残留的监测是确保食品安全和动物健康的重要环节。

动物兽药的滥用或不当使用可能导致兽药残留,在兽医药物的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残留监测,以保障兽药使用的合理性和食品的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在兽医兽药残留监测中常用的动物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种动物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基于样品中的目标物在高效液相色谱柱上进行分离,再通过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重现性稳定等特点,能够有效地检测出动物兽药的残留量。

同时,该技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兽药残留监测,便于广泛应用于兽医领域。

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另一种常用的动物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气相色谱将样品中的目标物分离,并在质谱检测器中进行质谱分析,从而确定目标物的结构和含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能够同时检测多种兽药残留物。

该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广,因此在动物兽药残留监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核磁共振技术(NMR)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基于分子结构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动物兽药残留的检测。

通过检测样品中的核磁共振信号,可以确定目标物的结构和含量,从而进行定量分析。

核磁共振技术具有非破坏性、高度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能够有效地检测出兽药的残留物。

然而,该技术的设备复杂、仪器昂贵,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四、免疫分析技术免疫分析技术是一种基于抗体与抗原间特异性反应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动物兽药残留的检测。

通过将样品中的目标物与标记有特异性抗体的试剂进行反应,并通过检测反应产生的信号来确定目标物的含量。

免疫分析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的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兽药残留物。

在动物兽药残留监测中,免疫分析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动物兽药残留监测中的检测技术有多种选择,其中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核磁共振技术和免疫分析技术等。

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检测项目

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检测项目

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检测项目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对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检测项目进行简要介绍,包括该项目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检测项目是指对养殖中使用的兽药在畜禽产品中残留的情况进行检测的一项工作。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和畜禽产品市场的扩大,为了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和畜禽产品的质量,对兽药残留的监管和检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兽药残留是指使用兽药治疗或预防畜禽疾病后,兽药在畜禽体内残留的物质。

兽药残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如引起人体过敏反应、对人体内脏器官产生损害等。

因此,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检测项目的目的是确保畜禽产品中的兽药残留在规定的安全范围内,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该项目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兽药残留的监测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养殖中使用兽药不规范的问题,确保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也可以建立健全的兽药残留监管体系,提高兽药的合规使用水平和监管能力,推动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检测项目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科学的监管依据和决策支持,以及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信赖的畜禽产品。

因此,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检测项目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促进畜禽养殖行业发展和维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是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进行介绍和说明。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作为文章的开篇,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要点。

概述部分介绍了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检测项目的背景和现状,概括性地引出了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长文的结构安排进行说明。

本文按照引言、正文和结论的顺序进行组织,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可以使文章内容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

目的部分明确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即通过对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检测项目的介绍和分析,探讨其意义和提出相关建议。

总的来说,本文的结构安排旨在系统地介绍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检测项目的相关内容,并对其意义和建议进行总结和讨论。

动物生产中的兽药残留与监测技术

动物生产中的兽药残留与监测技术

动物生产中的兽药残留与监测技术动物生产中的兽药使用在确保动物健康和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不正确的使用和管理可能导致兽药残留物在动物产品中的累积,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兽药残留的监测与控制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动物生产中的兽药残留与监测技术。

一、兽药残留的危害兽药是为动物设计和使用的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促进生长和改善饲养效果。

但如果兽药不当使用或管理不善,就会导致动物体内残留物的积累。

这些兽药残留物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到最终的动物产品,如肉类、蛋类和奶制品中。

长期食用兽药残留物超标的动物产品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如导致抗药性菌株的出现、过敏反应和慢性疾病。

二、兽药残留的监测方法为了保障食品安全,监测动物产品中的兽药残留成为非常重要的环节。

目前,有多种技术可用于兽药残留的监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监测方法:1.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一种常用且高效的兽药残留监测方法。

它通过将样品经过液相色谱分离后,再通过质谱仪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该技术能够对多种兽药进行同时分析,并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可以检测到极低浓度的兽药残留物。

2.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是一种快速检测兽药残留的方法。

该技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兽药残留物结合,并通过测定酶标记的信号强度来确定残留物的浓度。

虽然ELISA技术可以提供快速结果,但它的准确性可能受到样品基质的干扰。

3. 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利用生物体内的生物分子(如酶、细胞、抗体等)与兽药残留物之间的特异反应来监测兽药残留。

这种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响应迅速、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一种有潜力的监测方法。

三、兽药残留监测的挑战与展望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兽药残留监测仍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复杂样品基质的影响、残留物的多样性和低浓度残留物的检测等。

未来,需要继续改进和研究监测技术,以提高准确性和检测范围。

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研究

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研究

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研究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动物源性食品已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是兽药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兽药残留的问题,这对人体健康构成一定威胁。

因此,对兽药残留进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主要介绍兽药残留检测的相关内容。

一、兽药的分类兽药是指用于畜禽的预防、治疗和促生长的药品。

按用途可分为预防用药、治疗用药和促生长用药。

按药物组成可分为化学合成兽药、植物提取兽药和生物制品兽药。

其中,化学合成兽药是应用最广的一类。

常见的化学合成兽药有抗生素、激素类药物、麻醉药和驱虫药等。

二、兽药残留的危害动物使用兽药后,其体内会残留一部分药物。

如果这些药物超出了安全限量,就会对人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如导致过敏反应、免疫功能下降、肝肾损害甚至致癌等。

另外,某些兽药还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例如对水体造成污染。

三、兽药残留检测的方法为保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需要对兽药残留进行检测。

检测兽药残留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兽药残留检测的一种方法。

它优点是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同时检测多种兽药残留,且不用预处理样品即可进行分析。

气相色谱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兽药残留检测方法。

它可以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因此适用于检测一些挥发性的兽药。

3. 酶联免疫吸附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的兽药残留检测方法。

它的原理是利用试剂盒中的抗体与兽药残留产生特异性结合反应,通过测定反应产物的吸收值来判断样品中兽药残留的情况。

4. 荧光法荧光法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兽药残留检测方法。

它利用兽药与荧光物质的化学反应,通过测定反应产物的荧光强度来确定样品中兽药的含量。

荧光法具有快速、灵敏度高的优点。

兽药残留检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

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兽药的种类繁多,且不断更新换代,检测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另外,样品制备、样品保存和分析仪器也是影响兽药残留检测的因素之一。

简述我国兽药残留检测测定技术方法

简述我国兽药残留检测测定技术方法

在我国,兽药残留检测测定技术方法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兽药残留指的是在农产品中可能残留的兽药成分,如果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对兽药残留的检测和测定技术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兽药残留检测测定技术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检测、化学检测和生物学检测三大类。

物理检测是通过检测农产品中的兽药残留形态和颗粒的大小来判断是否安全;化学检测则是通过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来检测兽药残留的成分和含量;生物学检测则是利用生物学指标和生物传感器来检测农产品中的兽药残留情况。

在物理检测方面,目前,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是常用的检测设备,能够对农产品中的兽药残留形态和颗粒进行精细观察,但对于兽药残留的具体成分和含量的检测并不准确。

在化学检测方面,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手段,能够对农产品中的兽药残留成分和含量进行精准测定,但仪器设备价格昂贵,操作复杂。

生物学检测方面,生物传感器技术是最新的发展趋势,其利用细胞生物传感器对兽药残留进行快速检测,具有快速、简便、经济的特点,但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

希望未来我国在兽药残留检测测定技术方法方面能够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创新技术手段,提高检测精准度和效率。

也希望社会各界对兽药残留的重视程度能够不断提高,从源头上减少兽药残留的风险,保障农产品和食品的安全。

兽药残留检测测定技术方法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重要的主题,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方面。

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为农产品和食品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兽药残留检测测定技术方法对于确保食品安全和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兽药的广泛使用,兽药残留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如何有效地检测和测定农产品中的兽药残留成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物理检测作为兽药残留检测技术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最近几年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高分辨率电镜技术的出现,使得我们对兽药残留形态和颗粒大小的观察更加精准。

聚醚类药物残留测定方法(二)

聚醚类药物残留测定方法(二)

聚醚类药物残留测定方法(二)(3)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 TLC是在经典柱色谱和纸色谱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一种色谱技术,到20世纪60年月才得广泛的应用。

PEs残留的TLC检测法通常用法硅胶做固定相,绽开剂主要有-甲醇、氯仿-甲醇和苯-甲醇等体系,因为PEs的极性较低,低极性溶剂的比例普通在80%~90%以上,用香草醛显色举行结果推断。

陈运勤等运用TLC法测定动物组织中MAD的含量。

样品经丙酮提取,过滤,收集滤液,须要时举行浓缩并用丙酮定容,供TLC检测。

TLC用法硅胶GF254薄层板,绽开剂为乙酸乙酯~氯仿(2+1,v/v),用香草醛浓硫酸-甲醇溶液(3+1+100,v/v)显色,在薄层扫描仪上对斑点举行扫描定量。

办法LOQ在0.8μg以下,线性范围为1~8μg,相关系数在0.97以上。

Heil等建立了兔组织中SAL钠盐残留的TLC半定量检测法。

用提取组织中的药物,净化,TIC用法硅胶板,绽开剂为己烷--甲醇-(70+30+1+0.5,v/v),生物自显影检测所用的实验生物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该办法敏捷度为10μg/kg,回收率在50%~100%之间。

(4)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因为PEs分子量大,难气化,热稳定性差,用GC测定十分困难,敏捷度低,除LAS外,其他PEs采纳GC分析的相关资料极少。

Weiss等建立了牛肝脏中LAS的热解GC-MS检测办法。

用乙腈提取均质组织中的LAS,再用等体积的己烷洗涤提取液,弃去己烷层,取20mL乙腈提取液在60℃下氮气吹干,加50μL Regisil衍生化试剂在60℃下反应1h。

Regisil试剂含N,O-双(三甲基硅烷基)(BSTFA)和1%(TMCS)。

衍生化后,供GC-MS分析。

GC分析柱为Whatman Partisil M910/25玻璃柱,填充物为3% SE-30,120-140网格硅藻土型色谱载体Q,电离源为化学电离源(CI),质谱检测器为四极杆质谱,挑选离子(SIM)模式检测。

动物性产品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分析

动物性产品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分析

43动物性产品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分析孟 佳(安阳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河南安阳 455000)摘 要:本文以动物性产品为研究视角,主要探索其兽药残留采取的检测技术,即Quenchers、固-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飞行质谱,以此保障人们日常饮食健康与安全。

关键词:兽药;串联质谱;飞行质谱0 引言畜牧产品富含营养元素,比如肉类、蛋类、奶制品等,作为人们饮食生活中基础性食物成分。

动物性产品中,源自于畜牧业养殖的牲畜,其在生长期间,对其开展各类药剂工作,以此保障其快速成长,将其制作成人们饮食元素时,兽药残留极易危及人们健康。

为此检测食品中兽药残留情况,具有研究必要性。

1 检测必要性动物性食品,作为畜牧业生产的主要产品,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饮食生活的必要元素,其内部含有丰富的营养素。

部分养殖人员,基于其养殖经验的匮乏、利益主导的驱使,在其开展畜禽养殖期间,应用了剂量较大的兽药,造成各类药品残留于禽畜体内,包括添加剂、激素等药物成分,此类残留兽药一旦吸食入人体,极易危及人们身体健康,严重时产生较为相关身体反应,具体包括:过敏、腹泻等,长期食用有致癌与身体畸变的风险。

残留兽药一旦借助动物源食品混入生态体系中,沉淀于土地资源与江河环境中,对生态环境极易产生负面影响问题。

动物源食品具有较多种类,现阶段较为常见残留兽药有:抗生素、镇静剂、生长催化剂等,此类兽药基质组成较为复杂,存在成分较大差异问题,提升了残留兽药的检测难度。

为此,采取简捷有效的检测技术,加强动物源食品中残留兽药的检测力度,作为当前检测兽药成分的主要发展方向与研究目标。

2 检测方法2.1 QuenchersQuenchers 检测技术,是六个单词的缩写,分别对应的中文含义为:效率高、简便、经济性、有效性、应用性、安全性,适用于兽药残留含量较低、分离较难的检测需求。

此技术对样品开展了相关预处理程序,以期保障后续检测流程的有序完成,保障检测质量,优化检测效率,节约检测成本,具有应用的必要性。

畜产品中常用兽药残留危害及检测方法

畜产品中常用兽药残留危害及检测方法
2 畜产品中兽药残留的危害
2.1 耐药性
在 畜 产 品 养 殖 过 程 中, 为 减 少 动 物疾病,一些畜牧场会长期使用低剂 量的抗生素类药物,导致动物体内出 现耐药菌株,使疾病治疗的效果日渐 下降。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如果 人畜共同出现耐药菌株,人类经过食 用等畜产品等方式方式携带耐药菌株, 药物的治疗效果会明显下降,严重威 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耐药性会导致 动物体内兽药残留量超出标准,人类 食用之后会对抗生素产生一定的耐药 性。患病之后使用药物治疗的效果不 佳。随着兽药使用范围的逐渐扩大, 兽药种类也不断增多,抗药性是不可 避免的,将严重影响兽医和医学临床 工作 [2]。 2.2 中毒反应
[3] 高 静 荐 . 兽 药 残 留 的 危 害 及 其应对措施 [J]. 中国畜禽种业 ,2018, (10):50.
[4] 李 洪 飞 . 浅 谈 畜 产 品 药 物 残 留的现状与应对措施 [J]. 山东畜牧兽 医 ,2018,39(4):月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4 结语
综 上 所 述, 兽 药 残 留 是 非 常 重 要 的一个问题,要充分意识到兽药残留 带来的危害,通过有效措施控制兽药 残留,从而为畜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 环境。 参考文献
[1] 焦凤琴 . 畜禽产品兽药残留危害 现状与分析 [J]. 甘肃畜牧兽医 ,2018,48(6): 34-38.
[2] 黄亚东 . 简述兽药残留的种类 及危害 [J]. 中国畜禽种业 ,2016,(6):51.
在 国 家 的 强 制 标 准 中 要 求, 兽 药 残 留 量 一 般 要 低 于 1 ~ 2mg/kg, 也 就是说达标的 1 kg 畜产品最多残留药 物量为 1 ~ 2 mg。这一含量标准远低 于治疗用量。可是,如果超出了国家 规定的标准,畜产品中的兽药被人食 用后,就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甚 至出现兽药中毒问题。由于普通计量 比较小,引起急性中毒的情况比较少, 如果长时间使用就会出现慢性中毒。 一些导致慢性中毒的药物存在人体内, 很容易引起贫血、缺钙或者影响牙齿 健康,严重的会引发牙齿骨骼畸形、 听力损害或者内脏损伤问题。

聚醚类药物残留测定方法(一)

聚醚类药物残留测定方法(一)

聚醚类药物残留测定方法(一)20.1.4.2 测定办法目前已报道的PEs残留检测办法主要有微生物法(MA)、免疫分析法(IA)、薄层色谱法(TLC)、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液相色谱-质谱联使用(LC-MS)等。

(1)微生物法(microbiological analysis,MA) 微生物法具有试样前处理容易、迅速、样品容量大、仪器化程度及分析成本低的优点,常作为筛选办法应用在PEs残留分析中。

PEs的微生物分析法常用管碟琼脂蔓延法,即将敏感实验菌匀称涂布于琼脂培养基表面,向有一定体积的牛津杯(小钢管)加入一定量含抗生素的溶液,使其在培养基上举行蔓延渗透,从而产生透亮抗生素抑菌圈。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抗生素总量的对数与抑菌圈直径的平方呈线性关系,从而对抗生素举行定量分析。

潘蕴慈等用高敏感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C-953)作为试验用菌对肉鸡肌肉、肝脏、肾脏和脂肪组织中的SAL残留举行测定。

用双碟平板培养敏感菌,通过细菌的抑制效应对药物举行检测,用标准曲线定量。

组织样品加甲醇匀浆并提取,加四氯化碳LLP净化,再经硅胶层析柱净化后举行测定。

标准溶液效价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5~0.2r,回收率为69.82%~75.79%,办法LOD可以达到0.22mg/kg。

李娜建立了鸡组织中SAL、MON和MAD的微生物检测办法。

向匀浆后组织加入PBS,振荡30min后,100℃水浴3min,冷却后离心提取组织中的药物,采纳管碟法举行检测。

实验筛选出MON的敏感菌为和枯草芽孢杆菌,SAL的敏感菌为枯草芽孢杆菌,MAD的敏感菌为短小芽孢杆菌和。

该办法回收率均大于60%,RSD在15%以内;MON、SAL和MAD在各组织中的LOD范围分离为1.25~1.5μg/g、0.4~0.6μg/g和1.75~2.0ug/g。

(2)免疫分析法(immunoanalysis,IA) 免疫分析法是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可逆性结合为基础的新型分析技术。

[课件]兽药残留--聚醚类残留检测PPT

[课件]兽药残留--聚醚类残留检测PPT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鸡肉中聚醚类抗生素
聚醚类药物残留检测
前处理
1. 提取液态奶类样品:量取10.0 mL液态奶试样于50 mL聚丙烯离心管中,加 无水Na:SO。约10 g和乙腈20 mL,涡旋混匀1 min,振荡10 min,以 3000 r/min离心3 min,取出上层清液。用20 mL乙腈重复提取一次,合并 上清液。加10 mL乙腈饱和的正己烷,涡旋1 min,弃去正己烷,减压浓缩 至近干。用4 mL V(甲醇):V(水)=50:50混合液溶解残渣,待净化。 2. 奶粉类样品:取12.5 g奶粉于烧杯中,加适量35—50℃水溶解,待冷却至 室温后,用水定容至100 mL,充分混匀。取10.0 mL样品溶液于50 mL聚 丙烯离心管中,按液态奶类样品提取步骤处理。 3. 将样品溶液加载到固相萃取小柱中,并用3 mL V(甲醇):V(水)=50:50混合 液淋洗至浓缩瓶,并入小柱。依次用5 mL水和3 mL V(甲醇):V(水)=50: 50混合液淋洗小柱。 4. 用氮气吹干仪将洗脱液吹干,并迅速用流动相定容至1.0 mL,滤膜过滤, 用于UPLC—MS/MS测定。
聚醚类药物残留检测
沙拉菌素(Lasalocid)
分子式C43H72O11 分子量765.05
• • • • • •
钠盐性状:白色至棕色粉末,有特异臭, 熔点191~192℃(分解)。 旋光度-30º(c=1,甲醇)。 紫外吸收光谱:308nm(ε 4 100)。 溶解度:微溶于水,可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 性能稳定,37℃下可保存6个月不变,25℃下保存18月不变。
兽药残留-聚醚类残留 检测
聚醚类药物残留检测
聚醚类药物残留检测 理化性质
药用机理
代谢与残留
毒理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醚类药物残留检测
盐霉素(salinomycin)
盐霉素白色链霉菌发酵产生, 具有特殊的环状构,是典型 的离子载体抗生素。
• 分子式: C42H69NaO11 • 分子量: 772.98 • 钠盐性状: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 • 熔点:140~142℃℃ • 溶解性:易溶于丙酮、三氯甲烷、苯、乙酸乙酯、乙醚和甲醇,微溶于正 己烷,几乎不溶于水。制成的沙利霉素钠,稍有特异臭味,易溶于丙酮、 乙醚、氯仿几乎不溶于水。
聚醚类药物残留检测
沙拉菌素(Lasalocid)
分子式C43H72O11 分子量765.05
• 钠盐性状:白色至棕色粉末,有特异臭, • 熔点191~192℃(分解)。 • 旋光度-30º (c=1,甲醇)。 • 紫外吸收光谱:308nm(ε4 100)。 • 溶解度:微溶于水,可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 • 性能稳定,37℃下可保存6个月不变,25℃下保存18月不变。
聚醚类药物残留检测
马杜霉素(Maduramicin)
• 性状:白色结晶粉末,有特殊臭味, • 溶解情况:不溶于水,可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 • 熔点:305-310℃
聚醚类药物残留检测
药用机理
1. 抗菌药
离子载体类抗生素,化学结构上含有许多醚基和一个
一元有机酸, 其结构能强烈地不球虫细胞中的阳离子 紧密结合,从而改变细胞膜上脂质屏障的渗透性,抑 制了胞子体和裂殖体正常的离子平衡,终致杀死球虫。
聚醚类药物残留检测
2012-6-30
毒理特性
PEs的中毒剂量不安全剂量非常接近.在生产实际中, 添加过量或拌料丌均引起鸡中毒现象时有发生。 Laczay 报道,饲料中高剂量的PEs主要通过干扰动物细 胞的离子平衡和能量代谢而产生细胞毒性作用,细胞出现 变性或坏死。一些对ATP依赖性强的组织最敏感,如心肌、 膈肌等。
聚醚类药物残留检测
2012-6-30
薄层色谱法
5.样品溶液的配制:取己均质或匀浆后的样品适量,用丙酮 提取.过滤,取滤液,必要时进行浓缩并定容,溶剂仍然是 丙酮,即得。 6.点样:用定量毛细管或平头微量注射器吸取样品,于薄层 TLC无需衍生化,可以简化前处理过程,成本低,本方法可试 板离边缘2.5cm处的直线上,每隔1cm,点一个点。 7.展开:将薄层板置于展开槽中,当溶剂前沿到达距点样原 用于饲料和动物组织中马杜霉素残留的快速测定。 点10cm时,取出.晾干。 8.显色:驱尽薄层板上的残余溶剂,用香草醛溶液,在距离 30~50cm处。向薄层板均匀喷雾,不宜过多,然后置干燥 箱中,在90℃加热5—10分钟,取出,再补喷,至斑点尽显。 以斑点附近无污染为度。 9.薄层扫描:将显色后的层析板置于双波长薄层扫描仪上, 扫描斑点,测定反射光吸收度。
C18柱 Oasis HLB柱 硅胶柱 氧化铝柱
聚醚类药物残留检测
2012-6-30
前处理
1. 称取5.0g肌肉、 肝脏或脂肪组织剪碎样品, 置于25mL聚四氟乙烯离 心管中, 加入10mL重蒸馏水, 高速匀浆1min 。 2. 加入10mL异辛烷, 旋涡搅拌3min,1500r/min离心5min , 上清液 备用。 3. 向沉淀物中再分别加入10mL异辛烷, 重复萃取两次,合并三次离心 后的上清液。 4. 称取0.5g含水5%的硅胶装入底部带有玻璃砂垫的层析柱中,轻轻敲匀, 上部放约0.5cm高度的无水硫酸钠。 5. 用5mL异辛烷预洗硅胶柱, 丌使流干, 加入离心所得的上清液。 6. 用10mL二氯甲烷洗涤杂质, 用6mL二氯甲烷/甲醇 (体积比90/ 10 )) 洗脱, 洗脱液收集于15mL玻璃鸡心瓶中。 7. 洗脱液于40°C旋转蒸发近干, 用1mL甲醇/水 (体积比90 /10) 溶 解,0.45um微孔有机滤膜过滤, 滤液备HPLC检测之用。
Zoey Jiang
聚醚类药物残留检测
聚醚类药物残留检测 理化性质
药用机理
代谢不残留
毒理特性
前处理
检测方法
聚醚类药物残留检测
莫能菌素(Monensin)
莫能菌素是从肉桂链的发酵产 物中分离而得,为聚醚类离子 载体抗生素的代表药,一般用 其钠盐。
• 分子式: C36H61NaO11 • 分子量: 692.85 • 结构特点:具有5个环醚环和1个螺缩酮体系。 • 熔点:103~105℃,钠盐—267~269℃。 • 旋光度:+47.7° • 溶解度:在甲醇、乙醇、氯仿中易溶,在苯、丙酮、四氯化碳中可以 溶解,微溶于水。 • 对温度不敏感 在饲料样品中稳定性较高。
2012-6-30
聚醚类药物残留检测
微生物法
原理:抗生素抑制微生物生长,根据对抗生素敏感的实验菌, 在适当条件下所产生的抑菌圈大小不抗生素浓度成正相关的 关系而设计的。
管碟琼脂扩散法
1.试料的制备 2.样品处理 3.双碟的制备:将检定培养基融化 ,置水浴中冷却至 55~64 ℃,加入菌悬液(每100 mL培养基加0. 6~0. 8 mL枯草芽孢杆 菌(CMCC63202) ),摇匀,吸取6. 0 mL置平皿中,使其 均匀摊布,待凝固15 min后备用。
——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检测牛奶中聚醚类抗生素
聚醚类药物残留检测
2012-6-30
检测方法
• 微生物法 • 色谱法
• •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 免疫分析法 • 毛细管电泳一电导分离 • 分析联用法
• • 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HPLC-MS)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
5. 结果判定 :采用微生物效价法测定,培养后采用多功能 微生物自动测量分析仪进行测量并统计其抑菌圈直径的大小。 根据供试试料中供试试料中有无抑菌圈、抑菌圈大小和空白 添加剂抑菌圈大小比较,判断阴性或阳性。
聚醚类药物残留检测
2012-6-30
薄层色谱法(TLC)
原理:马杜霉素没有明显的紫外吸收和电化学特性,丌能直 接采用紫外或电化学的手段来测定其含量。用香草醛一浓硫 酸一甲醇溶液显色,在薄层扫描仪上对斑点进行扫描定量, 样品经过丙酮简单提取后测定。 薄层扫描法 1.薄层板的清洁:以氯仿:甲醇(8:2)为展开剂,反复展开 2—3次,去除潜在的杂质污染。干燥。 2.展开剂:乙酸乙酯:氯仿(2:1) 3.显色剂的配制:香草醛39ml,浓硫酸1ml,甲醇100ml,混 合溶解配成溶液,临用时新配。 4.对照品溶液的配制:分别称取马杜霉素对照品适量,用丙 酮溶解并稀释,配成一系列浓度的对照品溶液。
2012-6-30
毛细管电泳一电导分离检测
• 原理:在熔融石英毛细管 中,以 T r i s—醋酸—柠橄酸为电 泳运行介质, 分离电 压+ 1 2 . 0 k V , 采用毛细管电泳—电 导法建立盐霉素的分离检测方法。
• 实验方法:毛细管柱在使用前用蒸馏水和电泳运行液各冲洗 约5 分钟。检测电极用超声波进行冲洗。电泳运行液为1 O m m o l / L T r i s + 2 m m o l / L H A c + 0. 2 m m o l / L C i t 。采用重 力进样方式,进样时间2 0 s ,分离电压+ 1 2 k V .实验在室温 ( 2 5℃) ,湿度< 7 0 %的实验条件下进行。
聚醚类药物残留检测
2012-6-30
Hale Waihona Puke 有良好的剂量关系,微生物筛选方法抑菌圈不实际药物含量 的相关性好。
微生物法
具有很大的广泛性,因为任何抗菌药物及活性抑菌成分都能 4.测定 :每个双碟中放置5个圆滤纸片,每个滤纸片间距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10 mm 以上 , 用微量移液器分别在5个滤纸片上加空白添 加试料、空白试料、磷酸盐缓冲液(pH6. 0)、判定试验试料、 用微生物法检测动物性组织中的兽药残留时,前处理简单、 供试试料各90μL。每个试料至少重复2个双碟,置(55 ±2)℃ 丌需特殊设备,可用于快速筛选大量的样品。 培养箱中培养5~6 h。
食入残留有PEs的食物可引起人血管舒张,特别是诱发 心脏冠状动脉扩张和血流量增加;当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 人群,食入过多残留有PEs的食物后,可引起冠状动脉扩 张,心脏局部缺氧加重,使病情恶化。
聚醚类药物残留检测
2012-6-30
毒理特性
• 聚醚类抗生素在毒理学上属于高毒或剧毒物质, 具有强 细胞毒性, 安全范围 小。过量使用聚醚类抗生素会导致 动物产品中药物残留, 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加拿大、 中 国、 欧盟和美国等许多国家或国际组织制定了聚醚类抗 生素残留限量。各国对动物源性产品中聚醚类抗生素的残 留 限量要求均低于 1.0mg/kg 。欧盟规定牛奶中莫能菌 霉素限量为0.002 mg/kg 。
陈明等建立的饲料中聚醚类抗生素的柱后衍生方法可同时 检测饲料中的莫能菌素和盐霉素,试验采用两个柱后衍生反应 器,使莫能菌素和盐霉素在柱后分离后不衍生试剂1(硫酸) 和衍生试剂2(香草醛)在丌同的反应器中先后分别发生反应, 其特异性强,样品峰分离效果好,基本无杂质干扰,分析结果 稳定。
聚醚类药物残留检测
• 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
聚醚类药物残留检测
2012-6-30
免疫分析法
ELISA方法尽管能满足检测限的要求.但由于抗原抗 Kleiner等用建立的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检测动物组 织中的马杜霉素残留,灵敏度极高,检测限在0.025㎎/㎏ 体反应受环境影响因素较大,且抗体活性随时间推秱 一下,完全可以满足动物组织中马杜霉素残留检测的要求, 下降很快,在实际应用中该方法一般仅作为快速筛选 但是RIA法需要与门的检测仪器,丏需合成其放射降解物, 的方法。 较为繁琐和危险,目前应用丌广。 IAC/ELISA法测定肉鸡组织中的马杜霉素残留,用混合 酸酐法和活化酯法合成4种马杜霉素结合抗原。用其中一种 作免疫原,免疫家兔产生抗体;用其余三种作包被原,探讨 丌同包被原用于ELISA检测马杜霉素残留时,对其灵敏度 (I50)和方法回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马杜霉素结合 抗原免疫家兔制备的抗体对马杜霉素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亲 合性和选择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