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芯描述汇总
岩芯编录
![岩芯编录](https://img.taocdn.com/s3/m/a37f536348d7c1c708a14524.png)
0比较全面岩芯描述(编录模版)种植土:灰褐色,松散,含大量植物根系及腐殖物。
填筑土:杂色,松散,主要由砖块、混凝土及垃圾组成。
为修建洲边化肥厂而堆积。
素填土:灰黄(褐)色,松散,主要由粉质黏土及少量碎石腐殖物组成。
粉质黏土:黄褐色,流塑/软塑/硬塑/坚硬,含约10%角砾,粒径为10~20mm,棱角状,成分主要为灰岩及砂岩,分布不均匀,中下部角砾含量约为30%,其中在0.5~0.6m夹粉砂。
黏土:褐黄色,5.3m以下为灰黄色,流塑/软塑/硬塑/坚硬,含约10%角砾,成分主要为灰岩及砂岩,粒径为12~25mm,棱角状,分布不均匀,其中4.2~4.6m角砾含量较多,粒径最大为40mm,黏性较好,可搓细条。
粉土:灰黄色,6.2~6.7m为灰白色,潮湿,稍密,手捏有砂感,不能搓条,含约5%细砂,局部夹黏土。
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灰白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砂粒成分为长石,石英,粒径为5~8mm,偶见卵石,粒径为10~50mm,其中7.0~7.3m夹粉质黏土。
细/粗角砾土:灰褐色夹褐黄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尖棱状,成分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填约20%粉质黏土。
细/粗圆砾土:黄褐色夹紫红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浑圆状和圆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充填约15%粉质黏土,中下部达30%。
(初见水位以下)碎石土:灰褐色夹灰红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60~120mm,尖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填约10%粉质黏土,下部可达25%。
卵石土:青灰夹黄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卵石含量约65%,粒径一般60-120mm,最大为180mm,主要组成成分为砂岩及石英砂岩,充填约35%细粗砂及黏性土。
岩心描述
![岩心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34a42b49852458fb770b5672.png)
筒次:1,分段编号:1,岩芯描述:色均,性硬,质不纯,吸水、造浆性差。
分段编号:2,岩芯描述:泥质含量较重,泥质胶结,疏松。
,分段编号:3-6,岩芯描述:色均,性硬,质不纯,粉砂分布较均,吸水、造浆性差。
分段编号:7-8,岩芯描述:(浅灰色泥质砾状不等粒砂岩)砾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砾径最大4×3mm,一般2×1-1×1mm,次圆状;砂质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分选差,次圆状,泥质含量较多,分布较均。
分段编号:9-11,岩芯描述:色均,性硬,质不纯,粉砂分布不均,吸水、造浆性差。
筒次:1,分段编号:1-4,岩芯描述:粉砂分布均,成岩性中等。
分段编号:5-6,岩芯描述:见零星白云母碎片,泥质胶结,疏松。
油味较淡,不染手,滴水缓渗,直照浅黄色荧光发光全面,强度中等,含油呈条带状,溶剂浸泡溶液浅黄色,荧光乳白色,系列对比10级。
分段编号:7,岩芯描述:含泥质重,分布较均匀,见零星白云母碎片,泥质胶结,疏松。
油味较淡,不染手,滴水缓渗,直照浅黄色荧光发光全面,强度中等,含油呈条带状,溶剂浸泡溶液浅黄色,荧光乳白色,系列对比10级。
分段编号:8-23,岩芯描述:砂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见少量白云母片及暗色矿物,次圆状-次棱角状,砾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砾径最大4×5mm,最小1×1mm,一般2×3mm,含泥不均匀,泥质胶结,疏松。
距顶3.56m及4.00m。
分别见0.02m、0.03m炭质条带。
油味较浓,微染手,滴水半珠状,直照浅黄色荧光,发光全面,强度较强,含油呈条带状,溶剂浸泡溶液黄色,荧光黄白色,系列对比11级。
筒次:2,分段编号:1-2,岩芯描述:粉砂分布不均,呈团块状,成岩性较差,局部含油斑,薄砂条。
油味较淡,不染手,滴水缓渗,直照浅黄色荧光,发光全面,含油呈斑块状,溶剂浸泡溶液浅黄色,系列对比10级,溶液荧光乳白色。
分段编号:11-17,岩芯描述:砂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见少量白云母碎片,次圆状-次棱角状,砾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见少量白云母碎片,次圆状-次棱角状,砾径最大3×4mm,最小1×1mm,一般2-3mm,泥质胶结,疏松,含泥不均,呈条带状分布。
岩芯描述(专业术语)
![岩芯描述(专业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412a9a380912a21614792950.png)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岩芯描述内容.doc1
![岩芯描述内容.doc1](https://img.taocdn.com/s3/m/c91331d058f5f61fb6366614.png)
岩芯描述的内容及方法地质常识1、侵入岩:深成岩和浅成岩合称为侵入岩。
浅成岩不是喷出岩而是侵入岩,现在看到的露岩是风化剥蚀出来的浅成岩。
2、喷出岩:岩浆喷出地面冷凝成岩,为喷出岩。
说明:浅成和深成本来的概念是岩浆侵入到地壳中未暴露出来。
3、花岗岩:石英含量20%以上,晶体形成时呈粒状结构岩石叫花岗岩。
4、结构:指颗粒、结晶、形态等,我理解是微观的。
5、构造:指集合体排列与充填方式。
我理解是宏观的。
6、全晶质结构:如花岗岩,是颗粒状的。
7、玻璃质结构:像玻璃状的火山喷出岩,看不出颗粒了。
8、半晶质结构: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等火山喷出岩。
9、火山岩有中心式和裂隙式之分。
(火山喷发的两种方式)10、野外观察识别火成岩的三大指标:颜色、石英含量、铁镁矿物含量。
(两者含量是反比的)11、火山碎屑岩是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碎屑物质沉降堆积后,再经固结或沉结(熔岩流参与胶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12、变质岩:随着年代的变迁和地壳的运动,岩石的化学成份和晶体结构均发生了变化的岩石,沉结岩和岩浆岩都有可能产生变质岩,如板岩、千枚岩、片岩、大理岩、片麻岩都是变质岩(泰山和五台山变质岩分布很广)。
13、石英:的化学分子式sio2。
(二氧化硅)14、基性岩含镁锰如玄武岩,酸性岩含sio2如花岗岩.15、RQD值:大于10CM的岩心总长度占总进尺的百分比。
常用来表示岩心的完整程度。
16、目前能识别的岩石名称有一千多种,肉眼只能识别几个大类,准确的岩石名称要从专门机构的实验室里通过有关实验才能确定。
李佳诚 2009-4-18。
岩芯鉴定描述
![岩芯鉴定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d2ad5dbd960590c69ec37684.png)
铁路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次圆)或块石(棱角、次棱角)粒径(mm)大d > 800 中400< d ≤800 小200< d ≤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次圆)或碎石(棱角、次棱角)粒径(mm)大60<d ≤200 中40<d≤60 小20<d≤40;3、圆砾(角砾)圆砾(浑圆、次圆)或角砾(棱角、次棱角)粒径(mm)大10<d≤20 中5<d≤10 小2<d≤54、砂粒砂粒粒径(mm) 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5、粉粒粒径(mm)0.005<d≤0.0756、粘土粒粒径(mm)d <0.005(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角砾):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0、粉质粘土:粉粒小于粘粒,塑性指数10-1711、粘土:主要由粘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粘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粘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粘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
2、粉质粘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粘结,能搓成比粘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1、粘性土——含粉质粘土、粘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粉质粘土:<0[坚硬]:扰动后一般不能捏成团,用锤击和手压土块易碎开,IL[硬塑]:不能捏成饼,手捏压不易见手指印,易成碎块和粉末,I=0-0.5L[软塑]:能捏成饼,手指轻压可见手印,手捏稍有出水I=0.5-1.0L[流塑]:手捏表层出水,手上有明显湿印,土体坍流成扁圆形I>1.0L粘土:<0[坚硬]:不能捏成饼,IL=0-0.5[硬塑]:能捏成饼,边上多裂口,IL=0.5-1.0[软塑]:两手相压成饼状,粘于手掌,掌中有湿印,IL[流塑]:手捏粘于手上,I>1.0L塑性状态标准贯入锤击数N(击/30cm)坚硬 N>32硬塑 8<N≤32软塑 2<N≤8流塑 N≤22、砂性土——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天然含水率w>30%3、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粘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坚硬——稍湿硬塑、软塑 | 潮湿流塑 X 饱和(五)、土的密实程度的划分及在钻孔中的反映密实程度标准贯入锤击数N(击/30cm)密实 N>30中密 15<N≤30稍密 10<N≤15松散 N≤10(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岩芯描述
![岩芯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9f44c97a27284b73f2425070.png)
钻孔描述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比较全面岩芯描述
![比较全面岩芯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4784cc21bb68a98271fefaa1.png)
比较全面岩芯描述(编录模版)种植土:灰褐色,松散,含大量植物根系及腐殖物。
填筑土:杂色,松散,主要由砖块、混凝土及垃圾组成。
为修建洲边化肥厂而堆积。
素填土:灰黄(褐)色,松散,主要由粉质黏土及少量碎石腐殖物组成。
粉质黏土:黄褐色,流塑/软塑/硬塑/坚硬,含约10%角砾,粒径为10~20mm,棱角状,成分主要为灰岩及砂岩,分布不均匀,中下部角砾含量约为30%,其中在0.5~0.6m夹粉砂。
黏土:褐黄色,5.3m以下为灰黄色,流塑/软塑/硬塑/坚硬,含约10%角砾,成分主要为灰岩及砂岩,粒径为12~25mm,棱角状,分布不均匀,其中4.2~4.6m角砾含量较多,粒径最大为40mm,黏性较好,可搓细条。
粉土:灰黄色,6.2~6.7m为灰白色,潮湿,稍密,手捏有砂感,不能搓条,含约5%细砂,局部夹黏土。
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灰白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砂粒成分为长石,石英,粒径为5~8mm,偶见卵石,粒径为10~50mm,其中7.0~7.3m夹粉质黏土。
细/粗角砾土:灰褐色夹褐黄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尖棱状,成分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填约20%粉质黏土。
细/粗圆砾土:黄褐色夹紫红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浑圆状和圆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充填约15%粉质黏土,中下部达30%。
(初见水位以下)碎石土:灰褐色夹灰红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60~120mm,尖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填约10%粉质黏土,下部可达25%。
卵石土:青灰夹黄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卵石含量约65%,粒径一般60-120mm,最大为180mm,主要组成成分为砂岩及石英砂岩,充填约35%细粗砂及黏性土。
岩屑、岩芯描述
![岩屑、岩芯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a84b073fbcd126fff7050be4.png)
岩屑、岩芯描述其主要意义是建立本井所在部位的地层岩性剖面和油气水显示层剖面,并且为油气田开采及油气储量计算提供可靠的各类参数,因为通过岩屑、岩芯描述可以初步了解本井乃至本区块地层岩性、油气水显示层特征、生储盖组合关系及岩相古地理沉积相特征,故岩屑、岩芯描述的好差衡量标准也就显而易见了。
本文就岩屑、岩芯描述要点依据规范进行探讨,仅供广大描述者参考,谬误之处,敬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1、岩屑描述1.1 砂质岩(1)细粒岩屑长石砂岩:浅灰色。
成分石英60%、长石25%、岩屑15%。
具细粒结构:其中细砂75%,粉砂20%,中砂5%。
次棱角状,分选中等。
胶结物泥质为主,灰质次之,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2)泥质粉砂岩:浅灰色,色因含泥质不均略显深浅不均。
泥质30%,粉砂70%。
成份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岩屑少量。
具泥质粉砂结构:粉砂90%,细砂10%。
普含泥,局部富集,且成条带状、团块状分布。
次棱角状,分选好。
泥质胶结,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3)含砾中粒岩屑石英砂岩:浅灰色。
砾石8%,砂质92%。
砾石成份以硅质岩砺为主,少量变质岩砾,粒径一般1—3mm,最大可达9mm。
砂岩成份石英80%、长石5%、岩屑15%。
具含砾中砂岩结构:其中中砂52%,细砂40%,砾石8%。
砾石次圆状,砂岩次棱角状,分选中等。
泥质胶结,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4)砾质中粒长石岩屑砂岩:浅灰色。
砾石30%,砂质70%。
砾石成份以硅质岩砾为主,少量变质岩砾,粒径一般2—4mm,最大可达10mm。
砂岩成份石英65%、长石15%、岩屑20%。
具砂粒结构:其中砾石40%,砂质60%。
砾石次圆状,砂岩次棱角状,分选差。
泥质胶结,疏松。
油气显示:无1.2 泥质岩(1)泥岩:深灰色,色深且均。
性硬、脆,平坦状断口。
局部可见少量植物茎化石,滴酸不起泡。
(2)粉砂质泥岩:浅灰色,色因含粉砂不均略显浅不均。
粉砂30%,泥质70%。
普含粉砂,局部富集,且成条带状、团块状分布。
钻孔岩芯描述
![钻孔岩芯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beb44a272f60ddccda38a0ec.png)
青灰夹黄色,稍密,稍湿,母岩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粒径一般55~80(70~100)mm,含量约占60%(55~75%),次圆状,磨圆度较好,粘土细沙充填。
泥岩
褐红色(紫红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局部含有灰绿色砂质斑团和条带,泥质胶结,裂隙不发育。
其中:2.60~4.40m为强风化带,岩质较软,手捏易碎,岩芯破碎,多呈块状、碎块状,少量短柱状;
低液限粘土
红褐色(灰黄色),可塑~硬塑状,土质较均匀,含强风化基岩碎块,含量约20%(15~25%),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手可搓条。
淤泥质低液限粘土
灰褐色(黑褐色),软塑~可塑状,含有较多腐殖质,微具腥臭味。
含砾粘性土
红褐色(灰黄色),可塑~硬塑状,土质不均匀,局部含碎石(圆砾、卵石、碎石)成分,粒径约2~50(30~60)mm,含量约33%(28~40%)。
4.40m以下为中风化带,岩质稍硬,锤击易碎,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节长一般为8~22(15~25)㎝,最长为26(23~30)cm,少量块状,块径为5~8cm。
全风化,结构构造基本被破坏,岩芯呈源自状。砂岩浅黄色(灰白色、紫红色),砂质结构,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及云母等,钙质胶结,裂隙不发育。
其中:2.60~4.40m为强风化带,岩质较软,手捏即碎,岩芯较破碎,呈砂状及圆砾状;
4.40m以下为中等风化带,岩质较硬,锤击难碎,岩芯较完整,多呈短、长柱状,节长约8~17(12~22)cm,最长约23(15~25)cm。
素填土
黄褐色(灰褐色)。成分主要由人工回填粘性土、卵石、泥、砂岩碎块组成,其粒径一般为10-150(70~160)mm,最大可达200(180~250)mm,含量约占全重的30%(25-50%),松散~稍密(密实),稍湿,为随意性堆填,回填年限:3年以上。
岩芯描述标准
![岩芯描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60e2b0102020740be1e9b28.png)
地层岩性描述(描述无针对性,仅供参考)1、人工填土:素填土,灰黄色,为粘土,硬塑状,欠压密,稍松,含约20%的角砾,粒径2-50mm,棱角状,石质成份为强风化的砂、泥岩。
2、淤泥:黑灰色,流塑,滑腻粘手,含贝壳碎片及腐植质,夹杂少量粉砂,略具臭味,岩芯流变呈扁平形,其中0-0.50m为种植土。
3、淤泥质土:黑灰色,流塑为主,局部软塑状,含贝壳碎片,粘性较强,质较纯,略具臭味,钻进中缩孔,其中0-0.50m为种植土。
4、黏土(粉质黏土):褐黄色,16.00-18.00m软塑,其余呈硬塑状,质地较均匀,局部夹灰白色条带及黄色斑点,含少量粉细砂,粘性一般,其中19.00-20.10m含砂较重,手捻有砂感,岩芯呈土柱状。
5、泥炭:灰黑、黑色,软塑~流塑状,内含大量腐植物及草煤,可作肥料,局部夹砂团及泥炭质土、淤泥质土,具压缩性高,孔隙比大,含水量高等特点。
6、泥炭质土:灰黑、黑色,软塑~流塑状,内含大量腐植物,质轻,污手,偶呈絮状,夹砂团及黏性土,局部夹薄层状泥炭、淤泥质土。
7、有机质土(Q4l):灰黑、黑色,软塑,土质疏密不均,内含大量腐植物,偶呈絮状,夹砂团及黏性土,局部为淤泥。
8、粉土:深灰色,饱和,松散,含贝壳碎片,其中12.00-14.50m粘粒含量较差,砂感强,0-0.50m 为种植土。
9、粉砂:灰色,松散,饱和,单粒结构,分散构造,质地均匀,分选性好,含少量粘粒,砂质成分以石英为主,含少量云母。
10、细砂:灰色,松散,饱和,单粒结构,分散构造,质地均匀,分选性好,含少量粘粒,砂质成分以石英为主,含少量云母。
11、中砂:灰色,稍密,饱和,单粒结构,分散构造,成份较均一,分选较好,局部夹细砂及砾砂,砂质成分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含少量云母。
底部0.7m为细砂。
12、粗砂:灰白色,9.5m以下为灰黄色,中密,饱和,单粒结构,分散构造,成份较均一,分选较好,砂质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较多云母片。
岩心、岩屑描述模版
![岩心、岩屑描述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1a0f277df242336c1eb95e30.png)
岩心、岩屑、描述内容模式泥岩类:紫红色砂质泥岩:砂质分布较均匀,较硬,加HCl—。
紫红色泥岩:质纯,较硬,加HCl—。
灰质泥岩:灰质分布较均匀(不均匀,局部较重,呈条带状(或团块状)分布),较硬(软),加HCl++。
黑色炭质泥岩:炭质分布较均匀,较硬,加HCl-。
点火不燃,具煤烟味。
灰褐色油页岩:页理发育,可剥成薄片,页片厚0.5~1mm,具挠性,页理间夹灰质薄膜,加HCl+。
点火可燃,具沥青味。
灰质油泥岩:褐灰色,灰质分布均匀,较硬,加HCl++。
点火不燃,具沥青味。
灰色含砾泥岩:砾石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砾径最大8mm,一般2~5mm,次棱角状,较软,加HCl—。
黑色炭质页岩:页理较发育,页片厚约0.1mm~0.2mm,可剥成薄片,炭质分布较均匀,较硬,加HCl-。
点火不燃,具煤烟味。
浅灰色(紫红、灰黄色)铝土质泥岩:质纯,断口较光滑,舌舔有涩感,较硬,加HCl-。
无色盐岩:质纯,透明,脆,味咸,易溶于水,加HCl-。
无色含膏盐岩:石膏质分布不均匀,呈团块状分布,味咸,易溶于水,较硬,加HCl-。
深灰色含膏泥岩:石膏质分布不均匀,呈条带状分布,吸水较强,手捻易碎,较软,加HCl¯。
砂岩类:(砾石井壁取心、岩心描述加砾石球度,岩屑描述中不描。
岩屑描述中只有特殊岩性及含油岩性描述滴水试验。
)灰白色含砾砂岩:砂、砾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砾径最大3~4mm,一般1~2mm,次圆状,砂以细砂为主,含少量中砂,次棱角状,泥质胶结,松散,加HCl—。
荧光试验无显示。
灰色含砾泥质砂岩:砾石为片麻岩岩块和石英,砾径最大3mm,一般1~2mm,次棱角状,椭球体,砂粒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砂以细砂为主,少量粉砂,棱角状,泥质分布不均匀,呈条带状分布,较疏松,加HCl-,滴水渗入,荧光试验无显示,含气试验无显示。
灰色粉砂岩:泥质胶结,含灰质,较疏松,加HC l+。
荧光试验无显示。
灰色泥质粉砂岩:泥质分布较均匀,较疏松,加HCl—。
岩心编录模版
![岩心编录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1f024858ad02de80d4d84055.png)
比较全面岩芯描述(编录模版)种植土:灰褐色,松散,含大量植物根系及腐殖物。
填筑土:杂色,松散,主要由砖块、混凝土及垃圾组成。
为修建洲边化肥厂而堆积。
素填土:灰黄(褐)色,松散,主要由粉质黏土及少量碎石腐殖物组成。
粉质黏土:黄褐色,流塑/软塑/硬塑/坚硬,含约10%角砾,粒径为10~20mm,棱角状,成分主要为灰岩及砂岩,分布不均匀,中下部角砾含量约为30%,其中在0.5~0.6m夹粉砂。
黏土:褐黄色,5.3m以下为灰黄色,流塑/软塑/硬塑/坚硬,含约10%角砾,成分主要为灰岩及砂岩,粒径为12~25mm,棱角状,分布不均匀,其中4.2~4.6m 角砾含量较多,粒径最大为40mm,黏性较好,可搓细条。
粉土:灰黄色,6.2~6.7m为灰白色,潮湿,稍密,手捏有砂感,不能搓条,含约5%细砂,局部夹黏土。
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灰白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砂粒成分为长石,石英,粒径为5~8mm,偶见卵石,粒径为10~50mm,其中7.0~7.3m夹粉质黏土。
细/粗角砾土:灰褐色夹褐黄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尖棱状,成分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填约20%粉质黏土。
细/粗圆砾土:黄褐色夹紫红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浑圆状和圆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充填约15%粉质黏土,中下部达30%。
(初见水位以下)碎石土:灰褐色夹灰红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60~120mm,尖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填约10%粉质黏土,下部可达25%。
卵石土:青灰夹黄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卵石含量约65%,粒径一般60-120mm,最大为180mm,主要组成成分为砂岩及石英砂岩,充填约35%细粗砂及黏性土。
岩芯描述
![岩芯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d2edd4d6240c844769eaee8b.png)
杂填土:颜色,潮湿状态(湿、很湿),密实度(N≤10松散,10<N≤15稍密,15<N≤30中密,N>30密实),主要成份为(如:粘土、碎石、碎砖、瓦片、生活垃圾等),堆填年限。
素填土:颜色,潮湿状态(湿、很湿),状态(N≤10松散,10<N≤15稍密,15<N≤30中密,N>30密实),主要成份为(粘土),堆填年限。
粉质粘土:颜色,潮湿状态(湿、很湿),状态(N≤2流塑,2<N≤8软塑,8<N≤32硬塑,N>32坚硬),稍面光滑(断面粗糙),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手摸砂感强烈,闻有异味)细砂:颜色,潮湿状态(饱和),密实度(N≤10松散,10<N≤15稍密,15<N ≤30中密,N>30密实),粒径>0.075mm的颗粒含量大于85%,泥质充填。
中砂:颜色,潮湿状态(饱和),密实度(N≤10松散,10<N≤15稍密,15<N ≤30中密,N>30密实),粒径>0.25mm的颗粒含量大于50%,泥质充填。
粗砂:颜色,潮湿状态(饱和),密实度(N≤10松散,10<N≤15稍密,15<N ≤30中密,N>30密实),粒径>0.5mm的颗粒含量大于50%,泥质充填。
细圆砾、细角砾:颜色,潮湿状态(饱和),密实度(N≤10松散,10<N≤15稍密,15<N≤30中密,N>30密实),粒径>2mm的颗粒含量大于50%,泥质充填。
粗圆砾、粗角砾:颜色,潮湿状态(饱和),密实度(N≤10松散,10<N≤15稍密,15<N≤30中密,N>30密实),粒径>20mm的颗粒含量大于50%,泥质充填。
卵石、碎石:颜色,潮湿状态(饱和),密实度(N≤10松散,10<N≤15稍密,15<N≤30中密,N>30密实),粒径>60mm的颗粒含量大于50%,成圆~次圆状(棱角状),泥质及中粗砂(圆砾)充填。
(粉砂岩、砂砾岩、晶屑凝灰熔岩、泥质粉砂岩、硅质灰岩、花岗岩):颜色,全风化,风化剧烈,原岩结构完全风化,风化裂隙极发育,岩芯呈砂土状(夹有少量碎块,碎块锤击易碎),(泡水易软化)(粉砂岩、砂砾岩、晶屑凝灰熔岩、泥质粉砂岩、硅质灰岩、花岗岩):颜色,强风化,风化强烈,原岩结构基本已风化,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碎块锤击易碎,(粉砂岩、砂砾岩、晶屑凝灰熔岩、泥质粉砂岩、硅质灰岩、花岗岩):颜色,弱风化,。
岩芯描述范例
![岩芯描述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8e0f12f750e2524de5187e3a.png)
岩芯描述范例土的描述1.有机质土的描述颜色、状态、气味、有机质含量及其分解情况、夹杂物质量等特征。
★描述范例:淤泥:灰黑色,流塑,饱和。
含贝壳及有机质,手捻具滑腻感,略具腥臭味。
淤泥质土:深灰色,软塑,主要由河流环境沉积而成的软土,大多数为粉质粘土和粘质粉土,含各种有机质和贝壳。
泥炭质土:深灰色或黑色,主要由炭质有机质及粘土组成,有腥臭味,能看到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渣。
浸水体胀,易崩解,干缩现象明显。
泥炭:深灰色或黑色,主要由炭质有机质组成,结构松散,土质很轻,暗无光泽,浸水体胀,易崩解,干缩现象极为明显。
2.土类的描述1.碎石类土的描述:颜色、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颗粒的母岩成份及其大小(一般和最大粒径)、含量、硬度(风化程度)、湿度、密实度,充填物的性质、物质成份、充填程度等。
★描述范例:碎石土:黄褐色,饱和中密,主要成分为弱风化页岩、砂岩等,呈尖棱状及少量岩夹土状。
充填物为杂粒砂和粘性土,其中7-7.2m为粘性土,灰褐色,软塑。
岩芯采取率=75%。
细圆砾土:褐黄色,母岩为花岗岩、闪长岩、片麻岩,粒径2-20mm约占60﹪、20-40mm约占20﹪,余为砂类土充填,多呈圆棱状,大小混杂,分选性差,稍密-中密,1.70-2.40m潮湿,2.40m以下饱和。
或:2-20mm的占55﹪、20-60mm的占10﹪、大于60mm的占5﹪,余为杂砂充填…岩芯呈散状。
粗圆砾土:褐黄色,母岩为片麻岩、花岗岩,砾径20-40mm约占10﹪、40-60mm约占20﹪、60-100mm约占60﹪,间隙充填物为石英砂和粘性土,岩石多呈圆棱状,稍密,潮湿,饱和。
或:20-60mm的占55﹪,60-100mm的占5﹪,100-200mm的10﹪,余为土砂充填…。
卵石土:灰褐色,密实,饱和母岩以砂岩为主,少量花岗岩,呈圆棱状,质硬,粒径60-80mm,最大120mm,含量约60%,间隙充填石英砂及粘性土...。
粗角砾土:灰褐色,中密,稍湿。
比较全面岩芯描述(编录模版)之欧阳数创编
![比较全面岩芯描述(编录模版)之欧阳数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a2c98cddcc1755270622080b.png)
比较全面岩芯描述(编录模版)1种植土:灰褐色,松散,含大量植物根系及腐殖物。
2填筑土:杂色,松散,主要由砖块、混凝土及垃圾组成。
为修建洲边化肥厂而堆积。
3素填土:灰黄(褐)色,松散,主要由粉质黏土及少量碎石腐殖物组成。
4粉质黏土:黄褐色,流塑/软塑/硬塑/坚硬,含约10%角砾,粒径为10~20mm,棱角状,成分主要为灰岩及砂岩,分布不均匀,中下部角砾含量约为30%,其中在0.5~0.6m 夹粉砂。
5黏土:褐黄色,5.3m以下为灰黄色,流塑/软塑/硬塑/坚硬,含约10%角砾,成分主要为灰岩及砂岩,粒径为12~25mm,棱角状,分布不均匀,其中4.2~4.6m角砾含量较多,粒径最大为40mm,黏性较好,可搓细条。
6粉土:灰黄色,6.2~6.7m为灰白色,潮湿,稍密,手捏有砂感,不能搓条,含约5%细砂,局部夹黏土。
7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灰白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砂粒成分为长石,石英,粒径为5~8mm,偶见卵石,粒径为10~50mm,其中7.0~7.3m夹粉质黏土。
8细/粗角砾土:灰褐色夹褐黄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尖棱状,成分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填约20%粉质黏土。
9细/粗圆砾土:黄褐色夹紫红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浑圆状和圆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充填约15%粉质黏土,中下部达30%。
(初见水位以下)碎石土:灰褐色夹灰红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60~120mm,尖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填约10%粉质黏土,下部可达25%。
卵石土:青灰夹黄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卵石含量约65%,粒径一般60-120mm,最大为180mm,主要组成成分为砂岩及石英砂岩,充填约35%细粗砂及黏性土。
岩芯描述范例
![岩芯描述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8e0f12f750e2524de5187e3a.png)
岩芯描述范例土的描述1.有机质土的描述颜色、状态、气味、有机质含量及其分解情况、夹杂物质量等特征。
★描述范例:淤泥:灰黑色,流塑,饱和。
含贝壳及有机质,手捻具滑腻感,略具腥臭味。
淤泥质土:深灰色,软塑,主要由河流环境沉积而成的软土,大多数为粉质粘土和粘质粉土,含各种有机质和贝壳。
泥炭质土:深灰色或黑色,主要由炭质有机质及粘土组成,有腥臭味,能看到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渣。
浸水体胀,易崩解,干缩现象明显。
泥炭:深灰色或黑色,主要由炭质有机质组成,结构松散,土质很轻,暗无光泽,浸水体胀,易崩解,干缩现象极为明显。
2.土类的描述1.碎石类土的描述:颜色、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颗粒的母岩成份及其大小(一般和最大粒径)、含量、硬度(风化程度)、湿度、密实度,充填物的性质、物质成份、充填程度等。
★描述范例:碎石土:黄褐色,饱和中密,主要成分为弱风化页岩、砂岩等,呈尖棱状及少量岩夹土状。
充填物为杂粒砂和粘性土,其中7-7.2m为粘性土,灰褐色,软塑。
岩芯采取率=75%。
细圆砾土:褐黄色,母岩为花岗岩、闪长岩、片麻岩,粒径2-20mm约占60﹪、20-40mm约占20﹪,余为砂类土充填,多呈圆棱状,大小混杂,分选性差,稍密-中密,1.70-2.40m潮湿,2.40m以下饱和。
或:2-20mm的占55﹪、20-60mm的占10﹪、大于60mm的占5﹪,余为杂砂充填…岩芯呈散状。
粗圆砾土:褐黄色,母岩为片麻岩、花岗岩,砾径20-40mm约占10﹪、40-60mm约占20﹪、60-100mm约占60﹪,间隙充填物为石英砂和粘性土,岩石多呈圆棱状,稍密,潮湿,饱和。
或:20-60mm的占55﹪,60-100mm的占5﹪,100-200mm的10﹪,余为土砂充填…。
卵石土:灰褐色,密实,饱和母岩以砂岩为主,少量花岗岩,呈圆棱状,质硬,粒径60-80mm,最大120mm,含量约60%,间隙充填石英砂及粘性土...。
粗角砾土:灰褐色,中密,稍湿。
岩芯描述
![岩芯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a3e16e1ab7360b4c2e3f641f.png)
岩芯描述模板黏性土(黏土、粉质黏土):颜色、塑性状态(坚硬、硬塑、软塑、流塑,应分段描述)根据标贯判断,土质均匀(均匀、较均匀、不均匀),刀切面(光滑为粘土,不光滑为粉粘),手搓是否成条,包含物(砂、砾石、钙质结合,一般为少量)。
粉土:颜色、密实度(分段描述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判断,湿度(分段描述稍湿、潮湿、饱和),手搓砂感明显,不易搓条,土质均匀(较均匀、不均匀),含(砂、砾、碎石)%。
砂类土:颜色,密实度(分段描述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判断,湿度(分段描述稍湿、潮湿、饱和),颗粒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砂岩(或其它岩石)碎屑,砂质均匀(较均匀、不均匀),含(土、砾、碎石)%。
碎石类土(圆砾土、卵石土):颜色(与母岩颜色既本一致)、密实度(分段描述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动探判断,湿度(分段描述稍湿、潮湿、饱和),颗粒成分以砂岩、灰岩(或其它岩石)为主,板岩(或其它岩石)次之,浑圆状(圆棱状),级配(差,一般,较好),粒径组成:一般粒径….,含量约为%(需根据定名大于50%),最大…,余为砂粒、粘粒充填。
(注: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为卵石,2-20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为圆砾)碎石类土(角砾土、碎石土):颜色(与母岩颜色既本一致)、密实度(分段描述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动探判断,湿度(分段描述稍湿、潮湿、饱和),颗粒成分以砂岩、灰岩(或其它岩石)为主,板岩(或其它岩石)次之,尖棱状,粒径组成:一般粒径….,含量约为%(需根据定名确定其大于50%),最大…,余为砂粒、粘粒充填。
(注: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为碎石,2-20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为角砾)人工填筑土:主要以(按标准岩土名称命名,如粉质黏土、碎石土、卵石土、粗砂等)为主,颜色、土质均匀(较均匀、不均匀),含(土、砂、砾)%,碎石类土需描述颗粒成分及粒径组成,硬塑(黏性土描述坚硬、硬塑、软塑、流塑);稍湿(粉土、砂类土、碎石类土描述稍湿、潮湿、饱和)、中密(粉土、砂类土、碎石类土描述松散、稍密、中密、密实)。
岩芯鉴定和描述
![岩芯鉴定和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e9928f477fd5360cba1adb6f.png)
铁路工程地质钻探现场岩芯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d>800 中400<d≤800 小200<d≤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100<d≤200 小60<d≤100;3. 粗圆砾(粗角砾)粗圆砾(浑圆、圆棱)或粗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40<d≤60 小20<d≤40;4.细圆砾(细角砾)细圆砾(浑圆、圆棱)或细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10<d≤20 中5<d≤10 小2<d≤5;5. 砂粒砂粒粒径(mm)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6. 粉粒粒径(mm)0.005≤d≤0.0757. 黏土粒粒径(mm)d<0.005(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6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粗圆砾(粗角砾)土: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4.细圆砾(细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5.砾砂: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8.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9.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10.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 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1、黏性土——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2、砂性土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 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天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黏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坚硬稍湿硬塑、软塑潮湿流塑饱和(五)、砂类土的密实程度的划分及在钻孔中的反映标准贯入试验动探试验(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花岗岩1、花岗岩的残积土我们叫残积砂(砾)质粘性土:[AN= G!r ?为中粗粒花岗岩原地风化残留产物,以褐黄色为主,湿~饱和,可塑状。
成份主要由长石风化的粘、粉粒,石英颗粒、少量云母碎屑及少量黑色风化矿物等组成,原岩残余结构仍清晰可辨,>2.00mm的颗粒约占5.90%~15.70%。
粘性一般,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切面稍光滑,无摇震反应。
该土层属特殊性土,具有遇水易软化、崩解的特点。
该土层在纵向上有随深度增加,风化程度逐渐减弱,强度逐渐增高的趋势。
kP[LS1}* ?`)n/J+g ?2、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灰黄色、褐黄色,呈散体状,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除石英外,长石、云母、角闪石等其他矿物大部分风化为土状。
土层具有泡水易软化、崩解,强度降低的特点,岩石坚硬程度属极软岩,岩石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岩石质量指标(RQD)为0,属极差的。
j`l'M g ?3、碎裂状强风化花岗岩:褐黄色,岩石风化强烈,矿物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组成,钻进时拔钻声大,岩芯呈碎块状,手折可断。
该层做点荷载试验7组(共90块),换算后抗压强度范围值为10.80~15.20MPa,平均值为13.11MPa,标准值为11.97MPa,岩石坚硬程度为软~较软岩,岩石完整程度为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岩石质量指标(RQD)为0,属极差的。
工程地质性能良好,强度由上而下逐渐增大。
Y*-dUJK-` ?4、中风化花岗岩:灰白、浅灰色,由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组成。
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完整性一般,岩芯多呈短柱状,RQD= 60~75。
该层做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6件,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范围值为36.90~54.30MPa,平均值为46.87MPa,标准值为41.43MPa。
岩石按坚硬程度属较硬岩,岩体完整程度属较完整~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Ⅲ~Ⅳ类,力学强度高。
n_eN|m?@ ?5微风化花岗岩:灰白、浅灰色,由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组成。
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好,RQD= 80~90。
该层做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6件,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范围值为66.10~95.20MPa,平均值为78.50MPa,标准值为70.09MPa。
岩石按坚硬程度属坚硬岩,岩体完整程度属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Ⅱ类,力学强度高。
二、泥质灰岩灰岩按泥质含量可以分为:k ;^$Pd?t- ?石灰岩:泥质含量0-10% 8J Y0]G6 ?含泥石灰岩:泥质含量10%-25% c]u ieig0~ ?泥灰岩:泥质含量25%-50% .aT@'a{F ?泥灰岩:即泥质灰岩。
为隐晶质或微晶结构,致密,多层薄层或中厚层,颜色多样。
三、板岩板岩:是具有板状结构,基本没有重结晶的岩石,是一种沉积岩,原岩为泥质、粉质或中性凝灰岩,沿板理方向可以剥成薄片。
板岩的颜色随其所含有的杂质不同而变化,含铁的为红色或黄色;含碳质的为黑色或灰色;含钙的遇盐酸会起泡,因此一般以其颜色命名分类,如会绿色板岩、黑色板岩、钙质板岩等。
四、泥灰岩泥灰岩:介于粘土岩与碳酸盐岩之间的过渡类型沉积岩。
由粘土和碳酸盐微粒组成。
呈微粒状或泥状结构,一般粒径小于0.01毫米。
与粘土岩的区别是滴稀盐酸后产生气泡,与石灰岩的区别是气泡处有暗色泥质物出现。
常分布在石灰岩与粘土岩之间的过渡地带,呈薄层状或透镜状夹于石灰岩或粘土岩层之间。
工业上可作为水泥原料和建筑石料。
五、叠层石灰岩叠层石灰岩:(stromatolitic limestone)是一种具叠层构造的石灰岩。
叠层在平面上是水平层状或呈波状起伏,更常见的是向上凸起;在剖面上则呈大小不一的馒头状或相互平行的掌状体,亦可出现球状体。
内部则具平行的细纹层。
它形成于蓝绿藻的群体中。
蓝绿藻丝状体能分泌出胶状黏液,捕获各种漂移的灰泥球粒,形成富屑纹层(又称暗层)。
然后藻细胞生长,分布在富屑纹层的表面,形成富藻纹层(又称亮层)。
如此一再重复便形成叠层构造。
若构成纹层的成分是白云石则称叠层白云岩。
中国震旦纪地层中有大量的叠层石。
叠层石常指示潮汐环境。
六、页岩页岩:由黏土物质硬化形成的微小颗粒易裂碎,很容易分裂成为明显的岩层。
粘土岩的一种。
成分复杂,除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等)外,还含有许多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和自生矿物(如铁、铝、锰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等)。
具页状或薄片状层理。
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
是由粘土物质经压实作用、脱水作用、重结晶作用后形成。
七、石英岩石英岩:是一种主要由石英组成的变质岩(石英岩含量大于85%),是石英砂岩及硅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
一般是由石英砂岩或其他硅质岩石经过区域变质作用,重结晶而形成的。
也可能是在岩浆附近的硅质岩石经过热接触变质作用而形成石英岩。
石英岩的原岩可以是:单矿物石英砂岩,含泥质、钙质石英砂岩,胶体沉积的硅质岩(包括陆源碎屑溶解再沉积的硅质岩和与火山喷气有关的硅质岩)和深海放射虫硅质岩等。
不同原岩形成的石英岩,可根据结构、变晶程度、副产物、岩石共生组合及产状等加以区分。
例如,由单矿物石英砂岩形成的石英岩,粒度较粗,常具典型的平衡镶嵌结构,含有较多的锆石等副矿物;由硅质岩形成的石英岩,即使受到高级变质作用,矿物粒度也很少大于0.2毫米,而且具有齿状交生结构,一般不含副矿物。
? ?八、白云岩白云岩:一种沉积碳酸岩。
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常混入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
呈灰白色,性脆,硬度小,用铁器易划出擦痕。
遇稀盐酸缓慢起泡或不起泡,外貌与石灰岩很相似。
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白云岩、成岩白云岩和后生白云岩;按结构可分为结晶白云岩、残余异化粒子白云岩、碎屑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等。
白云岩含镁较高,风化后形成白色石粉。
较石灰岩坚韧。
在冶金工业中可作熔剂和耐火材料,在化学工业中可制造钙镁磷肥、粒状化肥等。
此外,也用作陶瓷、玻璃配料和建筑石材主要由白云石(50%以上)构成的岩石。
属碳酸盐类岩石,外形似石灰岩,以加盐酸起泡微弱区别于石灰岩。
可用作石英砂岩沉积岩中沉积碎屑岩中的砂岩,硅石(石英砂岩、石英岩、石英砂、脉石英)中一种。
属玻璃和冶金辅助原料矿产。
主要产出地层层位有三: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顶部,下侏罗统珍珠冲组和中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底部。
矿石化学成分:二氧化硅97.30一97.32%,氧化铝0.97~1.04%,氧化铁0.62~0.67%,氧化钙0.034—0.043%,五氧化二磷0.003%。
吸水率1.01~2.55%,耐火度1716—1723℃。
耐火材料及其它工业原料。
九、泥岩一种由泥巴及黏土固化而成的沉积岩,其成分与构造和页岩相似但较不易碎。
一种层理或页理不明显的粘土岩,矿物成分复杂,主要由粘土矿物(如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等)组成,其次为碎屑矿物(石英、长石、云母等)、后生矿物(如绿帘石、绿泥石等)以及铁锰质和有机质。
质地松软,固结程度较页岩弱,重结晶不明显。
常见类型有:①钙质泥岩。
含适量碳酸钙,常见于大陆红色岩系和海洋、潟湖相的沉积岩层。
②铁质泥岩。
含较多的铁矿物,如赤铁矿、褐铁矿、针铁矿等,多见于红色岩层。
③硅质泥岩。
SiO2含量较高,不含或极少含铁质和碳酸盐质物,常与铁质岩、硅质岩、锰质岩相伴生。
泥岩具吸水、粘结、耐火等性能,可用于制砖瓦、制陶等工业。
泥岩结构极细粒,肉眼无法辨认颗粒。
其许多特征与页岩相同,可能含有化石,但层理不如页岩发育土层1、填土: 灰褐、褐黄等色,松散至稍密状,由建筑垃圾、砾石和粘性土等组成。
2、种植土:灰褐色,结构疏松,含植物根系及有机质。
3、淤泥质黏土:灰黑色,软塑状,湿,具腐臭味,含有机质4、可塑粉质黏土:褐黄色,可塑,含1-2cm小砾石,砾石含量占5-10%左右,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及灰岩等,局部含大量黑色铁锰质结核。
5、硬塑粉质黏土:褐黄,灰黄夹灰白色,硬塑,具似网纹状结构,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切口稍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6、粉土:黄、灰黄色,松散至稍密状,湿,含砂砾10%左右。
7、砾砂:黄褐色、灰黄色,稍密至中密状,饱和,粒径2mm以上颗粒占55-70%,细砂约15%,其余为泥质物。
8、粗砂:灰黄,黄褐色,稍密至中密状,饱和,粗砂占55-70%,泥质含量10-20%,其余为砾石。
9、圆砾:灰黑、褐黄、灰黄等色,稍密至中密,饱和,砾石占50-60%,径一般0.2-2cm,少量达5-7cm,分选性差,砾成分主要为砂岩、灰岩,泥质或泥砂质充填。
10、泥灰岩:灰,深灰色,中风化,岩质较软,岩石较完整,岩芯多呈5-25cm柱状,岩体的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11、全风化泥质粉砂岩:褐红,紫红色,可见原岩结构,岩石已风化呈硬塑至坚硬土状,局部夹强风化岩块。
12、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紫红色,砂质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岩芯多呈块状,短柱状。
13、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紫红色,砂质结构,中后层状结构,岩石交完整,岩芯呈柱状,节长5-25cm,岩质软,岩体的基本等级Ⅳ级,岩石RQD值为82%。
14、强风化灰岩:灰,青灰,灰白色,溶蚀,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岩芯多呈块状,短柱状15、中风化灰岩:灰,浅灰,灰白色,隐晶质结构,质硬,岩石较完整,岩芯呈柱状,节长8-25cm,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
16、溶洞:全充填,充填物为软至流塑粘性土和灰岩碎块等。
17、角砾岩:灰,褐红色,角砾为灰岩,呈糜棱状,铁泥质物胶结,胶结较差,轻敲易断。
18、全风化杂砾岩:灰褐、灰黄、褐红色,原岩结构已破坏,岩石风化呈硬塑土状。
19、强风化杂砾岩:灰褐、褐红色,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岩芯多呈块状。
20、中风化杂砾岩:褐红、灰褐色,节理裂隙较发育,钙泥质胶结,属较硬岩类,岩石较完整,岩芯呈8-25cm柱状,岩体的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RQD值为75%。
21、中风化泥质砂岩:褐红、青灰粉,粉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岩,岩芯较完整,多呈8-20cm柱状,岩质较硬。
22、角砾:褐黄,饱和,稍密,含2-20mm颗粒约%50,含少量卵石,颗粒呈棱角状,成分主要为灰岩、砂岩,含粘土约15%。
可见半边灰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