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幸福与人格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30
总体相关(r) 0、17 0、17 0、21 -0、22 0、11
研究项目数 82 59 115 74 41
Baidu Nhomakorabea
人格心理学
34
五、自尊与幸福感
许多研究表明自尊同幸福感相关,维霍 温发现这一相关系数达到0·5或更高。
不少学者都强调自尊与幸福感的关系。 沙利文 认为,当自尊下降时,幸福感会 消失。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28
二、幸福感的稳定性
同卵双生 异卵双生
一起抚养 0、44
0、08
分开抚养 0、32
0、02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29
快乐与幸福
A.快乐 含义:需要,esp.欲望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状态 特点:在强烈欲望得到满足时产生
可以由物质性的或生理性的需要或欲望引起 B.快乐与幸福的关系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22
3、对幸福感的研究不仅仅是对幸福感的 人口学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研究,而且出 现了对幸福感产生心理机制的理论假设 与实验检验相结合的系统性研究。
4,在理论研究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出现了不少说明幸福感产生机制的理论, 如气质论、社会比较论、期望理论、目 标理论、适应与应对理论等等。
17
(一)孕育阶段
这个阶段大致从心理学诞生之初至20世纪50年代初。 缺乏专门的和系统的幸福心理研究。在心理学诞生 不久,出现了学派林立的局面。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18
(二)开创阶段
这个阶段大致是20世纪的50年代至60年 代。幸福心理学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五、 六十年代生活质量研究运动和积极心理 学运动的推动。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26
幸福心理的结构
幸福 心理
情感 需要 认知 行为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27
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1)主观性,以评价者自定的标准而非他 人标准来评估;
(2)稳定性,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 反应和生活满意度,它是一个相对稳定 的值;
(3)整体性,是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 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16
二、幸福心理的科学研究
中西方古代和近代幸福进行研究的方法基本是采 用哲学思辨的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以心理科 学的研究方法对幸福进行研究,还是在科学心理 学诞生之后。这种的研究的兴起与发展大致经历 了三个阶段,
即孕育阶段
开创阶段
成长阶段。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11
边沁提出了计算和评价人幸福的7种量度。
(1)强度,即感受苦与乐的强度大小。 (2)持续性,即感受苦与乐的时间长短。 (3)确实程度,即感受到的苦与乐是否确实及确实的
程度。
(4)远近程度,即感受到苦与乐是在过去将来,还是 在现在。
(5)继生性,即感受苦与乐之后随之产生同类感受的 机会有多大。
个发展阶段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5
一、幸福心理的哲学探讨
(一)中国三大幸福观 (二)西方三大幸福观
1、儒家 2、道家 3、佛家
1、感性主义 2、理性主义 3、基督教神学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6
1、儒家幸福观
儒家提倡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人生, 向内修身养性,形成仁、义、礼、智良 好的道德品质。向外要齐家、治国、平 天下,求取功名,行中庸之道,不走极 端,处理好人际关系等,这样的人生才 是幸福的人生。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19
积极心理学运动
幸福心理学的形成还与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密切 联系。长期以来,心理学家们更多地关注人心理 和行为的消极面,极少有研究关注人心理和行为 的积极方面,如健康心理、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 等等。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20
(三)发展阶段
上世纪70年代至今,幸福心理研究处于迅速发 展阶段。 1984年迪勒尔发现不到20年,主观幸福感的研 究就超过了700项。早期的研究重点在于证明外部 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但更多研究发现外在的和 客观的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相当小。
第十章幸福与人格
幸福与人格
叔本华说:人的幸福来自于三个方面, 其一是身体健康带来的幸福,其二是名 利带来的幸福,其三是人格带来的幸福。 这个分析极为精辟。但他认为,只有来 自人格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2
第一节 幸福心理研究的产生与发展
• 一、幸福心理的哲学探讨 • 二、幸福心理的科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三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35
六、自我控制点与幸福感
大量研究表明,自我控制感是心理状态 的一个重要预测变量。
格罗伯 (1996)等对14个国家的3844名青 少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控制期望”与 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之间的相关系数 达到0·35。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36
塞里格曼的习得无助理论
二、环境强化理论
三、需要层次理论
四、适应理论
五、个体人格与情景一致性理论
六、认知模式论
七、社会比较论
八、目标模式
九、社交技能与社会支持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39
一、精神分析论
为什么人们对幽默会发笑和快乐? 人们不会知道幸福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也
意识不到寻求幸福行为的真正原因。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44
五、人格情景一致性理论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独自看书思考, 有的人喜欢活动和交友?
联系:快乐属于幸福的范畴,幸福包含快乐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30
区别
具体需 有是否正 其追求和 盲目性有 即时性、 不完全取决
要或欲 常和健康 获得具有 是否合法、间断性; 于生活的外
望得到 的问题
快乐满产足生而的
自发性, 体现趋乐 避苦的自
合德的问 题
生活的调 剂
部条件和生 存环境
愉悦感
习得无助理论最初是由动物习性学家 M.Seligman提出的,并由阿布拉姆森 (L.Y.Abramson)加以发展的。(19671975)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是指因 一系列失败经验而造成的无能为力的绝 望心境。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37
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的幸福公式:
(6)纯粹性,即苦或乐的感受是否引起相反的感受。 (7)范围,受苦乐影响的人数有多少。
边沁认为,根据这七条标准,人们可以计算出最持久、 最确实、最切近、最广泛、最纯粹和最合算的快乐, 从而去追求这种最高的快乐、最大的幸福。功利主义 的基本原则就是最大幸福的原则。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12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10
感性主义的幸福观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只停留于肯定此时此地肉体的快 乐,把人的自然欲望的满足、肉体的快 乐看作是最高的善。
一种是在肯定感性幸福的同时,强调精 神幸福的价值高于自然欲望满足的价值, 强调长远的快乐,为了长远的幸福有时 可以放弃暂时的快乐。
2020/12/30
2、西方理性主义的幸福观
理性主义强调理性作用,贬低感性与情感 的作用,主张抑制欲望,而追求道德的完 善或精神上的幸福。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13
理性主义的幸福观有两种:
一种是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和 谐说
一种是以犬儒学派和斯多葛学派为代表的 禁欲主义。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41
三、需要层次论
幸福是有吃有穿,爱情,还是成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就是人生幸福的层次论。
它揭示了人对幸福的需要是各不相同的。在连 温饱也无法满足的人看来,安全、爱情、自尊 和荣誉等等都是次要的,他的快乐与幸福首先 就在于解决温饱问题。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14
柏拉图的幸福公式
幸福=蜜泉+清凉剂 柏拉图认为单纯的感性生活不能获得幸
福,而单纯的理性生活也不能得到幸福。 因此,善的生活应该是一种混合的生活, 是一种理性与感性、快乐与智慧混合的 生活,是“蜜泉”加“清凉剂”的生活。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15
3、基督教神学的幸福观
只有对上帝的沉思、崇拜,才能返归天国, 获得真正的幸福。因而,在神学家看来, 尘世生活不过趋向上帝天国的旅途,德行 是达到幸福的手段。因此,只有在修道院 中摆脱尘世的诱惑和纷扰,达到圣洁状态, 才最能获得幸福。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43
英国心理学家推算出的“幸福” 组成公式
Felicidad(幸福指数)=P+(5 ×E)+ (3×N)
P代表人的性格﹑人生观以及他的适应能 力和耐力;
E则指人的健康及他的财富和友谊的稳定 程度;
N的含义就是人的自我评价﹑ 对生活抱 有的期望值﹑性情和他的欲望。
幸福不是物质欲望得到满足的自然性、 即时性的快感。幸福是人之为人意义实 现所给予主体的精神性愉悦。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25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 SWB)主要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 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因而SWB是一种主 观的、整体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 值,它是评估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情感反应和生 活满意度。
H=S+C+V (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
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 如果你希望自己更加幸福,应该做到: 1.生活富有一些。 2.拥有美满婚姻。 3.丰富你的社交生活,多与朋友在一起。 4.具有信仰。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38
第三节 幸福心理的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40
二、环境强化论
有钱就有幸福吗?
行为主义者认为幸福是环境刺激的产物,快乐是 由环境的奖励(或强化)刺激产生的,而痛苦是 来自环境的威胁和惩罚所导致的。在社会中一般 人之所以为了幸福去努力工作或不偷盗,是由于 人们社会环境的作用而成。社会环境不断对人们 的行为进行奖励和惩罚,这样就诱导人们去做可 以获得奖励的行为,而避免做会受到惩罚的行为。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21
幸福感研究进展
迪勒尔(1999)发现幸福心理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 进展。
1、出现了有关幸福感的大量实证研究,取得了丰硕 成果。
2、幸福感的研究方法与工具有了很大的改进,不仅 编制了不少信度和效度较高的幸福感测量量表,而 且研究方法也日益多样化,不仅有相关研究,也有 实验研究,不仅有个案研究,而且有大样本的研究。
人格心理学
31
柏拉图的幸福公式
幸福=蜜泉+清凉剂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32
三、大三人格特质与幸福感
外倾 神经质 精神质
OHI 0、61 -0、67 -0、27
OHI
ā
-0、63 -0、28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33
四、大五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
外倾性 宜人性 严谨性 神经质 开放性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23
第二节 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一、幸福感的结构 二、幸福感的稳定性 三、大三人格特质与幸福感的关系 四、大五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五、自尊与幸福感 六、乐观认知倾向与幸福感 七、自我控制点与幸福感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24
一、幸福感的结构
然倾向
根本的 总是正常 理性思考 本身是善 持久、连 很大程度上
总体的 和健康的,和选择的 的,追求 续、深沉;取决于生存
幸福需到产要满生得足的
与社会发 展根本要 求一致
结果,是 社会本性 的客观要
幸福的过 一种生活 程是合德、状态,生 合法、合 活过程
环境和条件
愉悦感
求
理的过程
2020/12/30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7
2、道家的幸福观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崇尚返 归自然,逃避尘世,过原始质朴和自由 自在的田园生活。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8
3、佛家幸福观
苦、集、灭、道四圣谛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9
1、西方感性主义的幸福观
强调幸福的主要源泉是感性而不是理性, 认为人的幸福就在于人的感性生活,在 于感性欲望的满足与快乐,而这些满足 与快乐本身就是道德的。
42
四、适应理论
为什么通常我们不会因呼吸到空气而快乐?
积极的或消极的生活事件会导致人们不同的感受,但 是,适应过程使人趋于平静。
每个人都有一个稳定的幸福感的基线水平。 ①个体人格特质(内外向)不同,其生活事件不同; ②情绪易感性理论(1981),认为个体差异主要是由两个
基本的脑动力系统的差异造成的:行为激活系统对奖 励信号敏感;行为抑制系统对惩罚信号敏感。
总体相关(r) 0、17 0、17 0、21 -0、22 0、11
研究项目数 82 59 115 74 41
Baidu Nhomakorabea
人格心理学
34
五、自尊与幸福感
许多研究表明自尊同幸福感相关,维霍 温发现这一相关系数达到0·5或更高。
不少学者都强调自尊与幸福感的关系。 沙利文 认为,当自尊下降时,幸福感会 消失。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28
二、幸福感的稳定性
同卵双生 异卵双生
一起抚养 0、44
0、08
分开抚养 0、32
0、02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29
快乐与幸福
A.快乐 含义:需要,esp.欲望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状态 特点:在强烈欲望得到满足时产生
可以由物质性的或生理性的需要或欲望引起 B.快乐与幸福的关系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22
3、对幸福感的研究不仅仅是对幸福感的 人口学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研究,而且出 现了对幸福感产生心理机制的理论假设 与实验检验相结合的系统性研究。
4,在理论研究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出现了不少说明幸福感产生机制的理论, 如气质论、社会比较论、期望理论、目 标理论、适应与应对理论等等。
17
(一)孕育阶段
这个阶段大致从心理学诞生之初至20世纪50年代初。 缺乏专门的和系统的幸福心理研究。在心理学诞生 不久,出现了学派林立的局面。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18
(二)开创阶段
这个阶段大致是20世纪的50年代至60年 代。幸福心理学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五、 六十年代生活质量研究运动和积极心理 学运动的推动。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26
幸福心理的结构
幸福 心理
情感 需要 认知 行为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27
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1)主观性,以评价者自定的标准而非他 人标准来评估;
(2)稳定性,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 反应和生活满意度,它是一个相对稳定 的值;
(3)整体性,是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 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16
二、幸福心理的科学研究
中西方古代和近代幸福进行研究的方法基本是采 用哲学思辨的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以心理科 学的研究方法对幸福进行研究,还是在科学心理 学诞生之后。这种的研究的兴起与发展大致经历 了三个阶段,
即孕育阶段
开创阶段
成长阶段。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11
边沁提出了计算和评价人幸福的7种量度。
(1)强度,即感受苦与乐的强度大小。 (2)持续性,即感受苦与乐的时间长短。 (3)确实程度,即感受到的苦与乐是否确实及确实的
程度。
(4)远近程度,即感受到苦与乐是在过去将来,还是 在现在。
(5)继生性,即感受苦与乐之后随之产生同类感受的 机会有多大。
个发展阶段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5
一、幸福心理的哲学探讨
(一)中国三大幸福观 (二)西方三大幸福观
1、儒家 2、道家 3、佛家
1、感性主义 2、理性主义 3、基督教神学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6
1、儒家幸福观
儒家提倡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人生, 向内修身养性,形成仁、义、礼、智良 好的道德品质。向外要齐家、治国、平 天下,求取功名,行中庸之道,不走极 端,处理好人际关系等,这样的人生才 是幸福的人生。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19
积极心理学运动
幸福心理学的形成还与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密切 联系。长期以来,心理学家们更多地关注人心理 和行为的消极面,极少有研究关注人心理和行为 的积极方面,如健康心理、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 等等。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20
(三)发展阶段
上世纪70年代至今,幸福心理研究处于迅速发 展阶段。 1984年迪勒尔发现不到20年,主观幸福感的研 究就超过了700项。早期的研究重点在于证明外部 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但更多研究发现外在的和 客观的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相当小。
第十章幸福与人格
幸福与人格
叔本华说:人的幸福来自于三个方面, 其一是身体健康带来的幸福,其二是名 利带来的幸福,其三是人格带来的幸福。 这个分析极为精辟。但他认为,只有来 自人格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2
第一节 幸福心理研究的产生与发展
• 一、幸福心理的哲学探讨 • 二、幸福心理的科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三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35
六、自我控制点与幸福感
大量研究表明,自我控制感是心理状态 的一个重要预测变量。
格罗伯 (1996)等对14个国家的3844名青 少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控制期望”与 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之间的相关系数 达到0·35。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36
塞里格曼的习得无助理论
二、环境强化理论
三、需要层次理论
四、适应理论
五、个体人格与情景一致性理论
六、认知模式论
七、社会比较论
八、目标模式
九、社交技能与社会支持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39
一、精神分析论
为什么人们对幽默会发笑和快乐? 人们不会知道幸福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也
意识不到寻求幸福行为的真正原因。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44
五、人格情景一致性理论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独自看书思考, 有的人喜欢活动和交友?
联系:快乐属于幸福的范畴,幸福包含快乐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30
区别
具体需 有是否正 其追求和 盲目性有 即时性、 不完全取决
要或欲 常和健康 获得具有 是否合法、间断性; 于生活的外
望得到 的问题
快乐满产足生而的
自发性, 体现趋乐 避苦的自
合德的问 题
生活的调 剂
部条件和生 存环境
愉悦感
习得无助理论最初是由动物习性学家 M.Seligman提出的,并由阿布拉姆森 (L.Y.Abramson)加以发展的。(19671975)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是指因 一系列失败经验而造成的无能为力的绝 望心境。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37
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的幸福公式:
(6)纯粹性,即苦或乐的感受是否引起相反的感受。 (7)范围,受苦乐影响的人数有多少。
边沁认为,根据这七条标准,人们可以计算出最持久、 最确实、最切近、最广泛、最纯粹和最合算的快乐, 从而去追求这种最高的快乐、最大的幸福。功利主义 的基本原则就是最大幸福的原则。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12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10
感性主义的幸福观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只停留于肯定此时此地肉体的快 乐,把人的自然欲望的满足、肉体的快 乐看作是最高的善。
一种是在肯定感性幸福的同时,强调精 神幸福的价值高于自然欲望满足的价值, 强调长远的快乐,为了长远的幸福有时 可以放弃暂时的快乐。
2020/12/30
2、西方理性主义的幸福观
理性主义强调理性作用,贬低感性与情感 的作用,主张抑制欲望,而追求道德的完 善或精神上的幸福。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13
理性主义的幸福观有两种:
一种是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和 谐说
一种是以犬儒学派和斯多葛学派为代表的 禁欲主义。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41
三、需要层次论
幸福是有吃有穿,爱情,还是成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就是人生幸福的层次论。
它揭示了人对幸福的需要是各不相同的。在连 温饱也无法满足的人看来,安全、爱情、自尊 和荣誉等等都是次要的,他的快乐与幸福首先 就在于解决温饱问题。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14
柏拉图的幸福公式
幸福=蜜泉+清凉剂 柏拉图认为单纯的感性生活不能获得幸
福,而单纯的理性生活也不能得到幸福。 因此,善的生活应该是一种混合的生活, 是一种理性与感性、快乐与智慧混合的 生活,是“蜜泉”加“清凉剂”的生活。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15
3、基督教神学的幸福观
只有对上帝的沉思、崇拜,才能返归天国, 获得真正的幸福。因而,在神学家看来, 尘世生活不过趋向上帝天国的旅途,德行 是达到幸福的手段。因此,只有在修道院 中摆脱尘世的诱惑和纷扰,达到圣洁状态, 才最能获得幸福。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43
英国心理学家推算出的“幸福” 组成公式
Felicidad(幸福指数)=P+(5 ×E)+ (3×N)
P代表人的性格﹑人生观以及他的适应能 力和耐力;
E则指人的健康及他的财富和友谊的稳定 程度;
N的含义就是人的自我评价﹑ 对生活抱 有的期望值﹑性情和他的欲望。
幸福不是物质欲望得到满足的自然性、 即时性的快感。幸福是人之为人意义实 现所给予主体的精神性愉悦。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25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 SWB)主要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 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因而SWB是一种主 观的、整体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 值,它是评估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情感反应和生 活满意度。
H=S+C+V (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
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 如果你希望自己更加幸福,应该做到: 1.生活富有一些。 2.拥有美满婚姻。 3.丰富你的社交生活,多与朋友在一起。 4.具有信仰。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38
第三节 幸福心理的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40
二、环境强化论
有钱就有幸福吗?
行为主义者认为幸福是环境刺激的产物,快乐是 由环境的奖励(或强化)刺激产生的,而痛苦是 来自环境的威胁和惩罚所导致的。在社会中一般 人之所以为了幸福去努力工作或不偷盗,是由于 人们社会环境的作用而成。社会环境不断对人们 的行为进行奖励和惩罚,这样就诱导人们去做可 以获得奖励的行为,而避免做会受到惩罚的行为。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21
幸福感研究进展
迪勒尔(1999)发现幸福心理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 进展。
1、出现了有关幸福感的大量实证研究,取得了丰硕 成果。
2、幸福感的研究方法与工具有了很大的改进,不仅 编制了不少信度和效度较高的幸福感测量量表,而 且研究方法也日益多样化,不仅有相关研究,也有 实验研究,不仅有个案研究,而且有大样本的研究。
人格心理学
31
柏拉图的幸福公式
幸福=蜜泉+清凉剂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32
三、大三人格特质与幸福感
外倾 神经质 精神质
OHI 0、61 -0、67 -0、27
OHI
ā
-0、63 -0、28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33
四、大五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
外倾性 宜人性 严谨性 神经质 开放性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23
第二节 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一、幸福感的结构 二、幸福感的稳定性 三、大三人格特质与幸福感的关系 四、大五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五、自尊与幸福感 六、乐观认知倾向与幸福感 七、自我控制点与幸福感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24
一、幸福感的结构
然倾向
根本的 总是正常 理性思考 本身是善 持久、连 很大程度上
总体的 和健康的,和选择的 的,追求 续、深沉;取决于生存
幸福需到产要满生得足的
与社会发 展根本要 求一致
结果,是 社会本性 的客观要
幸福的过 一种生活 程是合德、状态,生 合法、合 活过程
环境和条件
愉悦感
求
理的过程
2020/12/30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7
2、道家的幸福观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崇尚返 归自然,逃避尘世,过原始质朴和自由 自在的田园生活。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8
3、佛家幸福观
苦、集、灭、道四圣谛
2020/12/30
人格心理学
9
1、西方感性主义的幸福观
强调幸福的主要源泉是感性而不是理性, 认为人的幸福就在于人的感性生活,在 于感性欲望的满足与快乐,而这些满足 与快乐本身就是道德的。
42
四、适应理论
为什么通常我们不会因呼吸到空气而快乐?
积极的或消极的生活事件会导致人们不同的感受,但 是,适应过程使人趋于平静。
每个人都有一个稳定的幸福感的基线水平。 ①个体人格特质(内外向)不同,其生活事件不同; ②情绪易感性理论(1981),认为个体差异主要是由两个
基本的脑动力系统的差异造成的:行为激活系统对奖 励信号敏感;行为抑制系统对惩罚信号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