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五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自身难以产生满足 自身发展的积累。
• 农业生产与供应受自然条件影响,供应不规则 • 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生产率,方法之一是 增加农业的投入,资金?
2.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 农村人口增长过快,剩余劳动力转移有难度,收入增长慢,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 第一,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基础设 施存量每增长1%,GDP就会增长1%
– 第二,减轻贫困,促进公平。
–第三,在经济收缩时期,增加基础设施支出,可以带 动投资,增加就业、收入和消费,抑制或减缓经济的 下滑势头。
(一)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
基础 设施 交通运输、机场、港口、 桥梁、通信、水利、城 市供排水、供气、供电 等
我国“三农”仍存在的问题
•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
构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明显,土地大量被征用。 • 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自身难以产生满足自身发展的
积累,而且由于农村人口增长过快,在城乡之间实行不同
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各种社会福利制度,形成劳 动力转移的樊篱,加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度。 • 农村的基础设施、道路交通、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 等方面的发展严重滞后等。
2、特点(与非政府投资对比)
非政府投资
目的不同 追求赢利性
政府投资
整体社会效益
规模不同
效应不同
短期性投资
投资结构失衡
投资大型项目
投资基础产业
3、影响政府投资在各国社会投资中的比重的因素
(1)经济体制的不同 (2)经济发展阶段不同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政府部门在资源配置中应 起基础性作用,政府投资主要在基础设施、基础 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产业领域发挥作用。
22.58
37.43
3141.21
6641.71
1533.49
2486.96
38.47
68.1
225.75
383.11
/
/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
第四节
财政投融资制度
一、财政投融资的概念、意义和特征 二、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一、财政投融资的概念、意义和特征
(一)财政投融资概念 • 20世纪40年代后期形成于日本。 • 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 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 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 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 的一种资金活动。 也称“政策性金融”。 • 它不同于一般的财政投资,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投资, 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新型的政府投资方式。
1、政府财政“拾遗补缺”,提供农村公共物品。 2、原则是:凡是具有“外部效应”以及牵涉面广、规模巨大
的农业投资,原则上都应由政府承担。
3、范围和重点是:主要提供以农田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 施和农民急需的生活设施建设、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环 境保护、义务教育、技能培训、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等。
(二)政府介入“三农” 的特殊性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各项支出及其比例
年份
合计
占总财 政支出 的比重 (%) 13.13
支援农村生 产支出和农 林水利气象 等部门事业 费(亿元) 345.87
农业基本 建设支出 (亿元) 238.03
农业科技 三项费用 (亿元) 5.60
农村救 济费 (亿元) 42.82
其他 (亿元)
61.23
“五五”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投资的宏观调控 功能主要体现的两个方面:
(1)总量调节——直接调节自身投资的规模,间接调节非政 府投资规模,使两者加起来的总量与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所 要求的投资总量相吻合; (2)结构调节——调节自身投资的结构,纠正非政府投资 结构的偏差,使全社会的投资结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 求。
–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它的私
人部门往往不够强大,无力进行投资,所以,发展中国 家的基础设施更应由政府投资。
(二)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适用范围: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三峡、青藏铁路 等);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宇航事业、核电站等); 反垄断的需要。 以三峡水利工程为例,多元化集资 – 三峡工程建设基金 – 自有资金 – 国内外贷款、发行债券及股份化集资等
来自百度文库
二、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
1、政府(财政)投资的范围
1)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的纯公共品。如国防、司法、 邮政、防灾救灾、卫生防疫、大江大河治理、重大科研计 划、消防等; 2)带有显著外部收益、能够创造社会公平的物品和服务。 如城市道路、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 3)自然垄断产品。如电力、铁路、电信、地铁、供水、污 水处理、垃圾处理、广播电视等。
2.财政投融资的特点(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又
• 投资规模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又要受当前生
产和收入水平的制约。储蓄是投资的源泉。随 着收入的增长,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边际储蓄 倾向递增的规律,使投资增长快于收入的增长。 加速原理说的是收入变化如何引起投资的变化。
加速系数: • 加速系数表示的是收入或消费增加会引起投资增 加到什么程度的系数。 • 我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投资推动的, 投资波动与经济波动具有密切的关系
很强的连锁效应,会引起整个产业成本的波动。
(二)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
• 基础设施:上游产业部门、社会先行资本
– 基础设施的感应度系数比较高。
– 感应度系数:各个部门平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 某一个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即需要该产业 部门为其他产业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而应提供的产 出是多少 。
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
一是社会保障资金的闲置、结余部分;
二是政府部门掌握的有偿性资金; 三是邮政储蓄; 四是国企上缴利润; 五是债务性收入(包括以政府信用为基础在国内外市场上
发行的各种债券收入和国际性机构提供的优惠贷款等)
其特点是来源比较稳定,筹资成本较低。
(二)财政投融资的意义
• 财政投融资是发挥政府在基础产业部门投资中的作用的最 佳途径。 1.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
(二)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适用范围: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三峡、青藏铁路等);维护 国家安全的需要(宇航事业、核电站等);反垄断的需要。 以三峡水利工程为例,多元化集资
– 三峡工程建设基金
– 自有资金 – 国内外贷款、发行债券及股份化集资等
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 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地方性公路、桥梁)。
第三节
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
一、财政对“三农”投入的重要意义 二、政府(财政)必须介入“三农”投入的理由 三、财政加大“三农”措施和力度
一、财政对“三农”投入的重要意义
• “三农”支出是指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投入的总和。 • 近年来,各级财政不断加大财政对“三农”投入力度,建 立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体 系,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事 业全面发展。 • 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 投资可以刺激需求的增长(投资过程),同时又
可以增加供给(投资完成后)。凯恩斯的乘数理 论是从投资可以刺激需求出发。
投资乘数:
• 指每增加1元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长的倍数,
投资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化,边际消 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同边际储蓄倾向呈反 方向变化,边际储蓄倾向越大,乘数越小。
凯恩斯的加速原理:
是7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兴起的,政府吸引私人资本进入 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投融资方式。 基本运作过程是:由政府与私人资本签订项目特许经营协 议,授权签约方的私人企业承担该基础设施的融资、建设 和经营,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内,项目公司向设施的使用 者收取费用,用于收回投资成本,并取得合理的收益。特 许期结束后,签约方的私人企业将这项基础设施无偿转让 给政府。 整个过程即建设-经营-转让
产业投资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配比关系,且按一定 的比例递增。 –欧美国家:增加一般产业投资--增加基础设施投 资
–日韩: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增加一般产业投资
二、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 基础设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 而且建设周期一般比较长,投资回收慢,私人部门往往 不愿意也没有能力介入,因此只能依靠财政提供资金。
广 义 基 础 产 业
狭义基 础产业
基础 工业
能源电力工业、基本原 材料工业(建筑材料、 钢材、石油化工材料)
还包括
农林部门、提供无形产品和服 务的部门(科学、文化、教育、 卫生)所需的固定资产。
基础设施的特征
(1)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共同生产条件”。它具有公 用性、非独占性和不可分性(准公共物品)。 (2)大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且 建设周期长,回收投资慢。 (3)是处在“上游”的生产部门。它们的价格变动具有
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政府采用投资 参股、优惠贷款、提供借款担保、低价提供土地使 用权、部分补贴和减免税收等方式与民间混合提供 (高速公路、集装箱码头)。 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道路、港口、中
小型机场)。
5.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发电站、高速公路)。
BOT方式(build-operate-transfer)
• 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的意义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为我们提供了基
本的生存条件,为其他生产活动提供了基础 (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改善农村面貌
二、政府(财政)必须介入“三农”投入的理由
(一)政府介入“三农”投入的一般理由
• 马克思在谈到货币资本的作用时把货币资本的投 入看作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
因为任何一项投资或生产 活动首先要从货币资本的 投入开始。
马克思 投资理论
• 不仅认为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而且还论述 了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 乘数作用;收入和消费 凯恩斯 增加会引起投资增加 乘数理论 的加速原理。
凯恩斯的乘数理论:
(三)政府投资的标准
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稀缺要素标准)
• 单位资本投入产出最大
2)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资本密集型项目优先)
• 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
3)就业创造标准(劳动密集型项目优先)
主要取决于政府在不同时期所要实现的政策目标
第二节 基础设施投资
一、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
• 基础设施对一国的发展至关重要,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以下三方面:
(二)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
产出模型图
一 般 产 业 投 资 产出线
KG3 KG2 KG1 Q1 O KL1 C
D
Q3 Q2 A KL2 KL3 B
I3 I2 I1
基 础 设 施 投 资
欧美发达国家: Q1→C→ Q2→D→ Q3 日本、韩国 : Q1→A→ Q2→B→ Q3
–结论:要达到一定的产出量,基础设施投资和一般
693.55
“六五”
“七五” “八五”
658.48
1167.77 2271.95
8.80
9.08 9.32
437.19
836.08 1665.93
158.57
247.70 472.49
8.25
12.96 14.93
49.51
71.03 118.60
4.96
/ /
“九五”
“十五”
4938.88
9579.88
三、财政加大“三农”措施和力度
• 依据:农业法;中央一号文件;
三、财政加大“三农”措施和力度
• 全面取消农业税(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
• 财政补贴(“三补贴”政策) • 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科技进步等) • 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资金 投入农业和农村综合开发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财政投资性支出
财政投资性支出的一般分析 基础设施投资 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 财政投融资制度
第一节 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
一、投资与经济增长
• 投资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经济增长的主要 因素。
• 投资是经济主体为了获取预期效益,投入一定数量的货
币而不断转化为资产的经济活动。 • 投资的主体可以是非政府部门的企业等经济组织或个人, 也可以是政府。
• 农业生产与供应受自然条件影响,供应不规则 • 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生产率,方法之一是 增加农业的投入,资金?
2.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 农村人口增长过快,剩余劳动力转移有难度,收入增长慢,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 第一,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基础设 施存量每增长1%,GDP就会增长1%
– 第二,减轻贫困,促进公平。
–第三,在经济收缩时期,增加基础设施支出,可以带 动投资,增加就业、收入和消费,抑制或减缓经济的 下滑势头。
(一)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
基础 设施 交通运输、机场、港口、 桥梁、通信、水利、城 市供排水、供气、供电 等
我国“三农”仍存在的问题
•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
构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明显,土地大量被征用。 • 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自身难以产生满足自身发展的
积累,而且由于农村人口增长过快,在城乡之间实行不同
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各种社会福利制度,形成劳 动力转移的樊篱,加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度。 • 农村的基础设施、道路交通、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 等方面的发展严重滞后等。
2、特点(与非政府投资对比)
非政府投资
目的不同 追求赢利性
政府投资
整体社会效益
规模不同
效应不同
短期性投资
投资结构失衡
投资大型项目
投资基础产业
3、影响政府投资在各国社会投资中的比重的因素
(1)经济体制的不同 (2)经济发展阶段不同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政府部门在资源配置中应 起基础性作用,政府投资主要在基础设施、基础 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产业领域发挥作用。
22.58
37.43
3141.21
6641.71
1533.49
2486.96
38.47
68.1
225.75
383.11
/
/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
第四节
财政投融资制度
一、财政投融资的概念、意义和特征 二、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一、财政投融资的概念、意义和特征
(一)财政投融资概念 • 20世纪40年代后期形成于日本。 • 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 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 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 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 的一种资金活动。 也称“政策性金融”。 • 它不同于一般的财政投资,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投资, 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新型的政府投资方式。
1、政府财政“拾遗补缺”,提供农村公共物品。 2、原则是:凡是具有“外部效应”以及牵涉面广、规模巨大
的农业投资,原则上都应由政府承担。
3、范围和重点是:主要提供以农田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 施和农民急需的生活设施建设、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环 境保护、义务教育、技能培训、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等。
(二)政府介入“三农” 的特殊性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各项支出及其比例
年份
合计
占总财 政支出 的比重 (%) 13.13
支援农村生 产支出和农 林水利气象 等部门事业 费(亿元) 345.87
农业基本 建设支出 (亿元) 238.03
农业科技 三项费用 (亿元) 5.60
农村救 济费 (亿元) 42.82
其他 (亿元)
61.23
“五五”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投资的宏观调控 功能主要体现的两个方面:
(1)总量调节——直接调节自身投资的规模,间接调节非政 府投资规模,使两者加起来的总量与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所 要求的投资总量相吻合; (2)结构调节——调节自身投资的结构,纠正非政府投资 结构的偏差,使全社会的投资结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 求。
–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它的私
人部门往往不够强大,无力进行投资,所以,发展中国 家的基础设施更应由政府投资。
(二)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适用范围: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三峡、青藏铁路 等);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宇航事业、核电站等); 反垄断的需要。 以三峡水利工程为例,多元化集资 – 三峡工程建设基金 – 自有资金 – 国内外贷款、发行债券及股份化集资等
来自百度文库
二、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
1、政府(财政)投资的范围
1)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的纯公共品。如国防、司法、 邮政、防灾救灾、卫生防疫、大江大河治理、重大科研计 划、消防等; 2)带有显著外部收益、能够创造社会公平的物品和服务。 如城市道路、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 3)自然垄断产品。如电力、铁路、电信、地铁、供水、污 水处理、垃圾处理、广播电视等。
2.财政投融资的特点(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又
• 投资规模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又要受当前生
产和收入水平的制约。储蓄是投资的源泉。随 着收入的增长,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边际储蓄 倾向递增的规律,使投资增长快于收入的增长。 加速原理说的是收入变化如何引起投资的变化。
加速系数: • 加速系数表示的是收入或消费增加会引起投资增 加到什么程度的系数。 • 我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投资推动的, 投资波动与经济波动具有密切的关系
很强的连锁效应,会引起整个产业成本的波动。
(二)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
• 基础设施:上游产业部门、社会先行资本
– 基础设施的感应度系数比较高。
– 感应度系数:各个部门平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 某一个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即需要该产业 部门为其他产业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而应提供的产 出是多少 。
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
一是社会保障资金的闲置、结余部分;
二是政府部门掌握的有偿性资金; 三是邮政储蓄; 四是国企上缴利润; 五是债务性收入(包括以政府信用为基础在国内外市场上
发行的各种债券收入和国际性机构提供的优惠贷款等)
其特点是来源比较稳定,筹资成本较低。
(二)财政投融资的意义
• 财政投融资是发挥政府在基础产业部门投资中的作用的最 佳途径。 1.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
(二)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适用范围: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三峡、青藏铁路等);维护 国家安全的需要(宇航事业、核电站等);反垄断的需要。 以三峡水利工程为例,多元化集资
– 三峡工程建设基金
– 自有资金 – 国内外贷款、发行债券及股份化集资等
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 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地方性公路、桥梁)。
第三节
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
一、财政对“三农”投入的重要意义 二、政府(财政)必须介入“三农”投入的理由 三、财政加大“三农”措施和力度
一、财政对“三农”投入的重要意义
• “三农”支出是指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投入的总和。 • 近年来,各级财政不断加大财政对“三农”投入力度,建 立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体 系,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事 业全面发展。 • 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 投资可以刺激需求的增长(投资过程),同时又
可以增加供给(投资完成后)。凯恩斯的乘数理 论是从投资可以刺激需求出发。
投资乘数:
• 指每增加1元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长的倍数,
投资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化,边际消 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同边际储蓄倾向呈反 方向变化,边际储蓄倾向越大,乘数越小。
凯恩斯的加速原理:
是7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兴起的,政府吸引私人资本进入 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投融资方式。 基本运作过程是:由政府与私人资本签订项目特许经营协 议,授权签约方的私人企业承担该基础设施的融资、建设 和经营,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内,项目公司向设施的使用 者收取费用,用于收回投资成本,并取得合理的收益。特 许期结束后,签约方的私人企业将这项基础设施无偿转让 给政府。 整个过程即建设-经营-转让
产业投资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配比关系,且按一定 的比例递增。 –欧美国家:增加一般产业投资--增加基础设施投 资
–日韩: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增加一般产业投资
二、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 基础设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 而且建设周期一般比较长,投资回收慢,私人部门往往 不愿意也没有能力介入,因此只能依靠财政提供资金。
广 义 基 础 产 业
狭义基 础产业
基础 工业
能源电力工业、基本原 材料工业(建筑材料、 钢材、石油化工材料)
还包括
农林部门、提供无形产品和服 务的部门(科学、文化、教育、 卫生)所需的固定资产。
基础设施的特征
(1)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共同生产条件”。它具有公 用性、非独占性和不可分性(准公共物品)。 (2)大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且 建设周期长,回收投资慢。 (3)是处在“上游”的生产部门。它们的价格变动具有
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政府采用投资 参股、优惠贷款、提供借款担保、低价提供土地使 用权、部分补贴和减免税收等方式与民间混合提供 (高速公路、集装箱码头)。 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道路、港口、中
小型机场)。
5.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发电站、高速公路)。
BOT方式(build-operate-transfer)
• 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的意义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为我们提供了基
本的生存条件,为其他生产活动提供了基础 (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改善农村面貌
二、政府(财政)必须介入“三农”投入的理由
(一)政府介入“三农”投入的一般理由
• 马克思在谈到货币资本的作用时把货币资本的投 入看作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
因为任何一项投资或生产 活动首先要从货币资本的 投入开始。
马克思 投资理论
• 不仅认为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而且还论述 了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 乘数作用;收入和消费 凯恩斯 增加会引起投资增加 乘数理论 的加速原理。
凯恩斯的乘数理论:
(三)政府投资的标准
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稀缺要素标准)
• 单位资本投入产出最大
2)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资本密集型项目优先)
• 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
3)就业创造标准(劳动密集型项目优先)
主要取决于政府在不同时期所要实现的政策目标
第二节 基础设施投资
一、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
• 基础设施对一国的发展至关重要,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以下三方面:
(二)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
产出模型图
一 般 产 业 投 资 产出线
KG3 KG2 KG1 Q1 O KL1 C
D
Q3 Q2 A KL2 KL3 B
I3 I2 I1
基 础 设 施 投 资
欧美发达国家: Q1→C→ Q2→D→ Q3 日本、韩国 : Q1→A→ Q2→B→ Q3
–结论:要达到一定的产出量,基础设施投资和一般
693.55
“六五”
“七五” “八五”
658.48
1167.77 2271.95
8.80
9.08 9.32
437.19
836.08 1665.93
158.57
247.70 472.49
8.25
12.96 14.93
49.51
71.03 118.60
4.96
/ /
“九五”
“十五”
4938.88
9579.88
三、财政加大“三农”措施和力度
• 依据:农业法;中央一号文件;
三、财政加大“三农”措施和力度
• 全面取消农业税(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
• 财政补贴(“三补贴”政策) • 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科技进步等) • 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资金 投入农业和农村综合开发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财政投资性支出
财政投资性支出的一般分析 基础设施投资 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 财政投融资制度
第一节 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
一、投资与经济增长
• 投资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经济增长的主要 因素。
• 投资是经济主体为了获取预期效益,投入一定数量的货
币而不断转化为资产的经济活动。 • 投资的主体可以是非政府部门的企业等经济组织或个人, 也可以是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