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 文言传
易经的智慧之孔子《文言传》
![易经的智慧之孔子《文言传》](https://img.taocdn.com/s3/m/7579731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f.png)
易经的智慧之孔子《文言传》(2)易经的智慧之孔子《文言传》见利忘义、见钱眼开的,都是经不起考验的人。
钱财是工具,不是目的,目的要看正不正,正不正就是能不能摆平,摆不平,问题就出来了,所以中国人很喜欢说“你摆平了没有”。
摆平不是用强制的手段,强制的更摆不平。
每个人立场、身份、需求不一样,要摆平就必须要求圆满,所以我们一直讲做人要正直,而且要持久,正直一分钟,正直一天,有什么用?正直三年也没有用。
很多人就是一段时间很正直,然后吃了亏以后就觉得是因为自己正直才吃亏,所以要比谁都狠,那就完了。
很多在学校操行很好的人反而经不起社会的考验,于是我们就制造很多名词,说“社会是染缸,我们被它污染掉了”,这是很奇怪的说法。
一个人行得正,染缸能把你怎么样?人要出污泥而不染,靠自己,不能靠环境,如果完全靠环境,就只能接受环境的摆布,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
我们现在都很清楚,正不正在自己,别人不知道,可哪个人不说自己正?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不了解什么叫做正。
正不是说一个人很正直、一丝不苟、样样都守规矩,但是两千年来我们都是这样解释的,所以才会满口仁义道德,而表现却是龌龊卑鄙。
我们曲解了圣人的意思,《中庸》说“曲则全”,就是告诉我们要走出那条太极线,走出那个弯弯曲曲的路,否则就没有办法正直。
我们以为二分法是对的,直就是直,曲就是曲。
其实不然,曲才能直,越是直的公路,出车祸几率越大,越是山路崎岖,九弯十八拐的,越是安全得很。
因为人一看到歪歪斜斜的路,就不敢睡觉,很认真地把稳角度,大家都小心,自然安全了。
而一看到路很直,自以为没问题,就说话了,就开始打电话了,结果“砰”一下就出去了。
这种现实告诉我们,越直越容易出问题。
全世界没有哪个地方高速公路的交流道敢用直道,都是弯弯曲曲的,这样大家才会乖乖减速、认真地开车,下了高速才能适应平地的交通。
人类的智慧就表现在交流道永远是弯曲的,曲是直的必要过程。
上卦跟下卦当中有一个交界处,这个交界处是曲线的,不是直线的。
《易传·说卦传》原文及注解
![《易传·说卦传》原文及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db470fa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6.png)
《易传·说卦传》原文及注解《易传·说卦传》原文及注解说卦传(1)《周易正义》“正义曰:《说卦》者,陈说八卦之德业变化及法象所为也。
孔子以伏牺画八卦,后重为六十四卦,八卦为六十四卦之本。
前《系辞》中略明八卦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又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又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然引而伸之,重三成六之意,犹自未明;仰观俯察,近身远物之象,亦为未见。
故孔子於此,更备说重卦之由,及八卦所为之象,故谓之《说卦》焉。
”(一)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著,(2)参天两地而倚数,(3)观变于阴阳而立卦,(4)发挥于刚柔而生爻,(5)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6)这一段提醒人们注意《易经》里蓍、数、卦、爻、命六个方面的内容。
注释:(1)案马王堆出土帛书《系辞》杂有今本《说卦》前三章,《隋书·经藉志》载:“及秦焚书,……唯失《说卦》三篇。
”可以断定《说卦》在流传过程中有错简、误论现象。
因材料的限制,无法证实错讹的具体情形,故此还按传统对《说卦》章节划分注泽。
(2)幽:隐,深。
赞:又作“讚”,其义训为“助”、“求”。
幽赞,即深深祈求。
神明:本指天神地明。
庄子曰:“天尊地卑,神明之位。
”(《庄子·天道》)荀爽:“神者在天,明者在地。
”(李氏《周易集解》)此指天地变化神妙莫测。
生蓍:创立揲蓍之法。
(3)参天两地:先儒众说纷纭,兹列几说如下:(一)天地之数相合,天得三合(一、三、五),地得两合(二、四)。
(二)分天象为三才,以地两之,立六画数。
(三)天地之数为十,以天三乘之为三十,以地二乘之为二十。
其数积之和正为大衍之数五十。
(四)天圆地方,圆是用一围成三,方是用一围成四,三为三个奇数,四是两个偶数,故三天两地。
易经文言传全文及译文
![易经文言传全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01f1f34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5.png)
易经文言传全文及译文
《易经》的文言传全文及译文如下: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雷。
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
译文如下:
天尊贵(于上),地卑贱(于下),乾坤(由此)确定。
卑下高上已经陈列,贵贱之位确立。
(天地)动静有其常规,(阳)刚(阴)柔即可断定。
万事以其类相聚,万物以其群相分,(这样)吉凶便产生了。
在天形成象,在地生成形,(因而)变化就显现了,所以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雷。
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周易》大传象大传文言传系辞传
![《周易》大传象大传文言传系辞传](https://img.taocdn.com/s3/m/ca4ed6e6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d.png)
《周易》大传象大传文言传系辞传《周易》大传象大传文言传系辞传象上01.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02. 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之动,直以方也。
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含章可贞,以时发也。
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03.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虽磐桓,志行正也。
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六二之难,乘刚也。
十年乃字,反常也。
即鹿无虞,以从禽也。
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求而往,明也。
屯其膏,施未光也。
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04. 蒙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子克家,刚柔接也。
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05. 需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需于郊,不犯难行也。
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需于沙,衍在中也。
虽小有言,以终吉也。
需于泥,灾在外也。
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需于血,顺以听也。
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
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06. 讼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
虽小有言,其辩明也。
不克讼,归逋窜也。
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食旧德,从上吉也。
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讼元吉,以中正也。
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07. 师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长子帅师,以中行也。
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大君有命,以正功也。
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08. 比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比之匪人,不亦伤乎?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易经全文及译文注解
![易经全文及译文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3622d65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1c.png)
易经全文及译文注解《易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书包括了卦辞、爻辞和系辞三部分内容,其中卦辞为每一卦的简短说明,爻辞是对六十四卦中的每一爻的阐释,而系辞则对易经的整体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阐述。
下面是易经全文及译文注解:易经全文《易经》的全文共分为卦序、系辞、卦辞、彖、象、文言六部分,具体如下:一、卦序部分:天地初开,万物始生。
天地有以示人者,语则出声,文则载志。
二、系辞部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以太阳、太阴、风、雨,与日、月、星辰相应而运行;所生者,与其相守而不相悖。
亲则爱之,不亲则远之,不亲则厌之,故以见善也。
三、卦辞部分:以天地之道,顺时而行,因顺时而变。
不得已而言,故毋自大焉。
四、彖部分:观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应,施之乃成。
五、象部分:天高地下,雷电交加,雷电众,震动天地。
六、文言部分:目视其援纳之象,守常任法,乘时候便欤,虽神圣之领袖,亦不能逾常行事。
易经译文注解一、卦序部分:天地初开,万物始生。
天地有以示人者,语则出声,文则载志。
注解:这部分内容为《易经》的简介以及对易经的功用的介绍。
天地所示人者,是指天地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可以作为人们行事的依据和参考。
语言和文字是人类交流和传承知识的工具,也可以表达人们的志向和志愿。
二、系辞部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以太阳、太阴、风、雨,与日、月、星辰相应而运行;所生者,与其相守而不相悖。
亲则爱之,不亲则远之,不亲则厌之,故以见善也。
注解:这部分内容强调了天地与人的密切关系,万物与人的共同体。
天地和万物都是与人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有相应的关系。
这也告诉人们,要去亲近、爱护自然界的万物,才能与它们和谐相处,得到善的结果。
三、卦辞部分:以天地之道,顺时而行,因顺时而变。
不得已而言,故毋自大焉。
注解:这部分内容是对易经核心思想的阐述。
以天地之道,就是按照自然界的规律来处理事物。
顺时而行是指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易经文言传全文及译文
![易经文言传全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b79702c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0.png)
易经文言传全文及译文
抱经世遗宝,三字石经。
苍龙授之,黄图留照。
不知仓卒来袭,阅者欲说时。
端心天理鉴,理亚逻犁非。
亦有《大义》,《抱诚》涉神仙,是一护民之经。
研之日夕念,学者无怠墈。
然亦谐成人性之程,吾非圣师类。
主副心知转,谨守四时康。
恐怕去本心,失守人伦常。
仰望孙子旨,佑我南岳皇。
鹿守普世宝,大资修炼肩。
迥若持大义,如卓茂松光。
夫若江湖鼠,何可及肩膀。
太庚百八星,甲子九月望。
周而复始,来岁又天朗。
浩浩嵩夫陈,四联昭应王。
嵩岳契阴功,拟于山水长。
天皇开仓讲,不书后藏葬。
望西坛,文略出。
蓄思穷寺康。
疏斜日诵经,题书圣后房。
传述太和宝,谨惠蓄大堂。
效之乾坤德,延福隐才良。
求之日日清,天福哲明堂。
南广神后庙,有章有成章。
庄重玉堂前,瑶台是宴房。
易传全文及译文
![易传全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2e84b35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4.png)
易传全文及译文《易传》是一部对《易经》进行解释和阐述的著作,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以下是《易传》的全文及通俗易懂的译文。
《彖传》乾卦: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译文:伟大啊,乾元!万物依赖它开始产生,它统御着整个天道。
云朵飘行,雨水施降,各类事物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太阳光明的运行有始有终,六个爻位按时序形成,就像按时乘着六条巨龙驾驭天空。
天道变化,万物各自端正其本性和命运,保持协调和谐,这就是有利而正直。
首先创生出万物,使得万国都安宁。
坤卦: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
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
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
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译文:极美啊,坤元!万物依赖它而生长,它顺承着天道。
大地深厚能承载万物,其德性配合没有疆界。
蕴含广大,发扬光大,万物都能亨通。
母马属于大地之类,在大地上奔跑没有边界,柔顺而利于守正。
君子有所行动,率先行动会迷失道路,随后顺行就能保持正常。
往西南会得到朋友,是与同类前行;往东北会丧失朋友,但最终会有喜庆。
安于守正吉祥,适应大地没有疆界。
《象传》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天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因此要自我奋发图强,永不停息。
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大地的形势柔顺宽厚,君子因此要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屯卦:云雷,屯。
君子以经纶。
译文:乌云雷声交加,是屯卦的象征。
君子因此要治理筹划。
蒙卦:山下出泉,蒙。
君子以果行育德。
译文:山下流出泉水,是蒙卦的象征。
君子因此要果断行动来培育美德。
需卦:云上于天,需。
君子以饮食宴乐。
译文:云气上升到天空,是需卦的象征。
君子因此要饮食宴乐。
讼卦:天与水违行,讼。
君子以作事谋始。
译文:天空与水流背道而驰,是讼卦的象征。
易经·系辞传「上传+下传」
![易经·系辞传「上传+下传」](https://img.taocdn.com/s3/m/09eb4e2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a.png)
易经·系辞传「上传+下传」(2)易经·系辞传「上传+下传」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何以守位曰仁。
何以聚人曰财。
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第二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包羲氏没,神农氏作,遤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重门击輮,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蓏。
第三章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
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第四章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
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
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第五章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孔子易传全文及译文
![孔子易传全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30437e2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1.png)
孔子易传全文及译文《易传》是《易经》的一部分,是对《易经》卦辞的注解和解释。
下面是《易传》的全文及译文:《易传》全文:《易传》共有十章,分别是《序卦传》、《彖传》、《象传》、《文言传》、《序卦传》、《彖传》、《象传》、《文言传》、《序卦传》、《彖传》、《象传》、《文言传》、《序卦传》、《彖传》、《象传》、《文言传》、《序卦传》、《彖传》、《象传》、《文言传》、《序卦传》、《彖传》、《象传》、《文言传》、《序卦传》、《彖传》、《象传》、《文言传》、《序卦传》、《彖传》、《象传》、《文言传》、《序卦传》、《彖传》、《象传》、《文言传》、《序卦传》、《彖传》、《象传》、《文言传》、《序卦传》、《彖传》、《象传》、《文言传》、《序卦传》、《彖传》、《象传》、《文言传》、《序卦传》、《彖传》、《象传》、《文言传》、《序卦传》、《彖传》、《象传》、《文言传》。
《易传》译文:1. 《序卦传》,这一章主要是对《易经》的起源、目的和使用方法进行了说明。
2. 《彖传》,这一章解释了八卦的象征意义和属性,以及八卦之间的相互关系。
3. 《象传》,这一章通过对各个卦象的解释,揭示了卦象所代表的意义和象征。
4. 《文言传》,这一章是对《易经》卦辞的详细注解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卦辞的含义。
5. 《序卦传》,这一章继续对《易经》的起源和用途进行了补充和阐述。
6. 《彖传》,这一章进一步解释了八卦的象征意义和属性,以及八卦之间的相互关系。
7. 《象传》,这一章通过对各个卦象的解释,揭示了卦象所代表的意义和象征。
8. 《文言传》,这一章继续对《易经》卦辞进行了详细注解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卦辞的含义。
9. 《序卦传》,这一章再次对《易经》的起源和用途进行了补充和阐述。
10. 《彖传》,这一章进一步解释了八卦的象征意义和属性,以及八卦之间的相互关系。
11. 《象传》,这一章通过对各个卦象的解释,揭示了卦象所代表的意义和象征。
《易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易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552f739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e.png)
《易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易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易传》是一部古代哲学伦理著作,是诠释《易经》的经典著作。
属于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易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欢迎大家分享。
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
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译文大有,阴柔得尊位而居(九四爻与上九爻与两阳爻之)中,而上下诸阳皆相应它,故曰“大有”。
其德性刚健而又文明,顺应于天并因时而行,所以“开始即亨通”。
注释此释《大有》卦名与卦辞之义。
柔得尊位大中:六五以柔居阳位而处卦之上中。
柔,六五。
尊位,五位。
大中,五为阳而居上中故为“大中”。
上下应之,指上下五阳应之。
刚健而文明:《大有》下乾上离,乾为刚健,离为文明。
应乎天而时行:指日顺应天而随四时运行。
《大有》离为日,乾为天。
拓展内容:易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关注天人关系是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的显著特点。
从先秦时代到明清时期,我国大多数思想家、哲学家都有自己的“天人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现象。
纵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观,一是老子的“见素抱朴”、“回归自然”的“顺天说”,二是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制天说”,三是《易传》提出的天人和谐说。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虽观点各有差异,但在他们看来,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是可以统一的。
《易传》在天人关系上提出了一系列朴素而精辟的思想,主要包括: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有普遍规律,人也要服从普遍规律;人生的理想是天人和谐。
在今天,这些思想,特别是“人生的理想是天人和谐”的思想依然对我们为人处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易传》主张天人和谐。
要达到天人和谐,首先要解决“穷神知化”的问题。
《系辞上》说:“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深,指万物变化之神妙;几,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苗头。
极深研几,即“穷神知化”。
周易多传文言文翻译
![周易多传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1d2f197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9.png)
一、《系辞上传》原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天地运行不息,君子应效法天地,自强不息。
原文:“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翻译:大地承载万物,君子应效法大地,以厚德承载万物。
二、《系辞下传》原文:“《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翻译:《易经》的道理在于: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发生变化,发生变化就能通达,通达就能持久。
原文:“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翻译:刚柔相辅相成,变化就在其中。
三、《文言传》原文:“天地设位,圣人成能。
”翻译:天地设立了自己的位置,圣人因此而成就了才能。
原文:“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翻译:《易经》与天地相符合,因此能够全面地阐述天地之道。
四、《序卦传》原文:“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翻译:有了天地之后才有万物,有了万物之后才有男女,有了男女之后才有夫妇,有了夫妇之后才有父子,有了父子之后才有君臣,有了君臣之后才有上下,有了上下之后礼义才能得以施行。
五、《说卦传》原文:“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翻译:乾卦象征着马,坤卦象征着牛,震卦象征着龙,巽卦象征着鸡,坎卦象征着猪,离卦象征着鸡,艮卦象征着狗,兑卦象征着羊。
通过以上翻译,我们可以看到,《周易多传》中的文言文充满了哲学思想和智慧,不仅揭示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还为我们提供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学习《周易多传》,对于我们领悟人生真谛、提高自身修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易经的文言文翻译
![易经的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a72fad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0b.png)
《易经》者,易也,变易也。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易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包括《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恒》、《遁》、《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等六十卦。
《乾》卦,为易之始,乃天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乾,元亨利贞。
《坤》卦,为地也。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坤,元亨利贞。
《屯》卦,屯难之卦,乃初生之卦,君子以刚健而不陷于难。
《蒙》卦,蒙昧之卦,乃启蒙之卦,君子以智慧开悟。
《需》卦,需待之卦,乃等待时机之卦,君子以耐心等待。
《讼》卦,争讼之卦,乃争端之卦,君子以和为贵。
《师》卦,军队之卦,乃用兵之卦,君子以仁义用兵。
《比》卦,亲比之卦,乃团结之卦,君子以诚信相待。
《小畜》卦,小畜之卦,乃积累之卦,君子以积德累功。
《履》卦,履险之卦,乃谨慎行事之卦,君子以谨慎行事。
《泰》卦,泰和之卦,乃安泰之卦,君子以泰然处之。
《否》卦,否塞之卦,乃困顿之卦,君子以逆境自强。
《同人》卦,同人团结之卦,乃和睦相处之卦,君子以和衷共济。
《大有》卦,大有之卦,乃富有之卦,君子以谦逊待人。
《谦》卦,谦逊之卦,乃谦卑之卦,君子以谦逊行事。
《豫》卦,豫乐之卦,乃欢乐之卦,君子以欢乐为乐。
《随》卦,随顺之卦,乃随和之卦,君子以随和处世。
《蛊》卦,蛊惑之卦,乃劝诱之卦,君子以正道自守。
学业易经文言文翻译
![学业易经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b44822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16.png)
《易经》曰:“天地设位,圣人成能。
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夫学业之事,亦犹是也。
天地设位,犹言学业之道,圣人成能,犹言圣贤之才德。
人谋鬼谋,百姓与能,言学业之成就,非一人之力,亦非一时之功,乃众志成城,集思广益之所致。
《系辞上传》云:“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夫学业之途,亦如天地之数,变化无穷。
天地之数,五位相得,各有合,故学业之成就,亦需五者相合:仁、义、礼、智、信。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合而为一,五十五者,乃天地之数,亦学业之数。
夫学业之成,必得天地之数,方能变化无穷,行鬼神之事。
《系辞下传》云:“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夫学业之事,亦需观象玩辞,动观变占。
观象者,察学业之道,玩辞者,领悟圣贤之语。
动观变占者,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随机应变,以成学业。
《文言》云:“乾,元亨利贞。
”夫乾,天也,元亨利贞,乃乾之德。
夫学业之事,亦如乾之德,需具备元亨利贞之品质。
元者,始也,学之初,需立志高远,立志成就一番事业。
亨者,通也,学之中,需通达无阻,博览群书,博学多才。
利者,利也,学之终,需利国利民,成就一番事业。
贞者,正也,学之始,学之中,学之终,皆需正道直行,不失其本。
《文言》又云:“坤,元亨利马之。
”夫坤,地也,元亨利马之,乃坤之德。
夫学业之事,亦如坤之德,需具备元亨利马之品质。
元者,始也,学之初,需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亨者,通也,学之中,需通达无阻,博学多才。
利者,利也,学之终,需利国利民,成就一番事业。
马者,行也,学之始,学之中,学之终,皆需勇往直前,不断进取。
《文言》再云:“泰,小往大来;否,大往小来。
”夫泰,和也,否,不和也。
夫学业之事,亦如泰否之理,需把握时机,因势利导。
泰之时,宜大往小来,虚心求教,博采众长。
否之时,宜小往大来,奋发图强,不断进取。
《易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原文与译文)
![《易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原文与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996f09c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1c.png)
《易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原文与译文)易传·说卦传第一章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神明而生蓍。
从前圣人的创作《易经》,是穷极幽深,参赞于神明的境域,所以上天产生了很多的蓍草.观变於阴阳,而立卦;发挥於刚柔,而生爻;和顺於道德,而理於义;穷理尽性,以至於命。
天为阳,地为阴,将天一天三天五,合起来为九,用以代表《易经》阳的数目及符号,地二地四,合起来为六,用以代表阴的数目和符号.阳数阴数既立,又观察阴阳的变化,而设立卦;发挥于阳刚阴柔的道理,而设置爻;和顺于道德,调理于合谊的事理,创造了《易经》,以穷尽事物的道理,竭尽天地的善性,以至于探讨天命的事理【注释】①蓍:古代的一种灵草.②参天:指天一,天三及天五,相加为九,故阳数用九,天为阳,阳数奇.③两地:指地二及地四,相加为六,故阴数用六,地为阴,阴数偶.④倚数:就是计算数字.参天为九,所以《易经》阳爻都用九,两地为六,所以《易经》阴爻都用六.第二章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
从前圣人的创作《易经》,是将用以和顺于性命的道理的,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所以立天的道理,分为阴与阳,在《易经》六爻的位置属第五爻和最上一爻,五为阳位,最上一爻为阴位.分地的道理,为柔和刚,柔属于阴,刚属于阳,在六爻的位置,是在最初一爻和第二爻,初爻为阳为刚,第二爻为阴为柔.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又立人世间的道理,分为仁和义,仁属于阴,义属于阳,在六爻的位置,是属于第三爻和第四爻,第三爻为阳为义,第四爻为阴为仁,六爻都是兼备天地人三才的道理,而两两相合的,所以《易经》以六个爻画,而成卦。
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阴位在二四上的三个位置,阳位在初三五的三个位置,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都是阳刚和阴柔的爻画,所以《易经》六十四个卦,皆是有六爻的位置,迭有柔刚,而有章法,一点都不乱的.第三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易传》文言文译文及注释
![《易传》文言文译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8e11897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3.png)
《易传》文言文译文及注释
《易传》文言文译文及注释
《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
《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角、《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
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
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译文
离,为附着。
日月依附于天(而光明),百谷草木依附于地(而生长),(日月)重明而依附于正道,才化育生成天下(万物)。
阴柔依附于中正(之道),所以“亨通”。
因而“畜养母牛,吉祥”。
注释
此释《离》卦卦名及卦辞之义。
丽:依附。
土:一本作“地”,案《易传》多以天地相称,故作“地”为胜。
重明以丽乎正:《离》卦上下皆为离,离为明,故曰“重明”,内卦三爻皆得正位,故曰正。
此是说外卦重明依附于内卦之正。
柔丽乎中正:《离》卦六二、六五居中,六二得正。
畜牝牛吉:畜养母牛得吉。
牝,母。
清李光地《周易》“文言传”
![清李光地《周易》“文言传”](https://img.taocdn.com/s3/m/1c355a3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63.png)
清李光地《周易》“文言传”《易经》之“文言传”《周易折中》的作者李光地(清代),遍采诸家大儒之说,考订古今,洋洋凡百万言。
虽阐幽发微,却通俗易懂,不可多得。
今人读易,多因少古文功底,望文生义,难解义趣。
读此书,恰似与古之学者同习易经,事半而功倍。
诚为学易者必读,研易者案头必备之典籍。
详研之,易道之精微尽在其中矣。
《周易折中》本义:此篇申《彖传》、《象传》之意,以尽乾坤二卦之蕴,而余卦之说,因可以例推云。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本义:“元”者,生物之始,天地之德,莫先于此,故于时为春,于人则为仁,而众善之长也。
“亨”者,生物之通,物至于此,莫不嘉美,故于时为夏,于人则为礼,而众美之会也。
“利”者,生物之遂,物各得宜,不相妨害,故于时为秋,于人则为义,而得其分之和。
“贞”者,生物之成,实理具备,随在各足,故于时为冬,于人则为智,而为众事之干,于,木之身,而枝叶所依以立者也。
程传:它卦,《彖》、《象》而已,独乾坤更设《文言》以发明其义,推乾之道施于人事,“元亨利贞”,乾之四德,在人则“元”者,众善之首也;“亨”者,嘉美之会也;“利”者,和合于义也,“贞”者,干事之用也。
集说:《朱子语类》:问:“元者善之长。
”曰:“元亨利贞”皆善也,而“元”乃为四者之长,是善端初发见处也。
问“亨者嘉之会”。
曰:且以草木言之,发生到夏时,好处都来凑会。
嘉,只是好处。
会,是期会也。
又云:“利者义之和”,“义”。
疑于不和矣,然处之而各得其所,则和,“义之和处便是利。
问程子曰:义安,处便为利,只是当然便安否。
曰:是。
正好去解利者义之和句,义截然而不可犯,似不和,分别后万物各止其所,却是和,不和生于不义,义则无不和,和则无不利矣。
义云:“贞者事之干”,知是那默运事变底一件物事,所以为“事之干”。
又云:正字不能尽贞之义,须用连正固说,其义方全,正如孟子所谓“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知斯”是正意,“弗去”是固意。
易经的智慧之孔子《文言传》
![易经的智慧之孔子《文言传》](https://img.taocdn.com/s3/m/4e2cf23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09.png)
易经的智慧之孔子《文言传》易经的智慧之孔子《文言传》《易经》是谁创造的?它又是什么时候完成的?易经的智慧:孔子《文言传》孔子批阅《易经》韦编三绝,绑竹简的牛皮都被翻断了很多次。
他对乾坤两卦的卦辞进行了详细的注解,留下了旁通四达的《文言传》。
《文言传》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深邃哲理,何以被后世学者奉为“千古文章之祖”?包含着宇宙人生奥秘的“元、亨、利、贞”与儒家所讲的仁、义、礼、智、信,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呢?《易经》是谁创造的?它又是什么时候完成的?我们有两句话可以概括: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人更三圣是指:伏羲、周文王、孔子。
但是真的是他们三个人完成了这么伟大的创作吗?我想不太可能。
三圣只是一个代号,是一群人的代表,所以“人更三圣”告诉我们,《易经》是集体创作的,不是个人的创见。
每个时代有很多人做《易经》的研究,然后把所有的功劳都集中在伏羲氏、周文王、孔子身上,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作风。
伏羲在上古,文王在中古,孔子在近古,所以叫做“世历三古” ,告诉我们,《易经》是经过很漫长的时间,慢慢孕育而成的,最要紧的是它经得起长时间的考验。
《易经》分成“经”跟“传”两大部分:“经”比较简单,就是卦象、卦名,还有周文王写的卦辞、爻辞。
“传”比较丰富,我们把它叫做《十翼》。
翼就是翅膀,就是给《易经》加上了十只翅膀,让它更加有价值,更加有内涵。
《十翼》实际上只有七种,不过其中有三种分上、下两部分,所以称为《十翼》。
首先是《系辞传》,系就是把《易经》联系起来的,孔子写的《系辞传》,是《易经》全盘的大要,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概要或者导论,因为“经”分上经、下经,所以《系辞传》就配合“经”分上、下,即《系辞上传》和《系辞下传》。
然后有《彖传》,彖辞是解释卦辞的,解释全卦的大要,上、下经各有彖,所以也分成上、下。
接下来是《象传》,分成大象跟小象,解释全卦卦象的叫做大象,解释每一个爻的爻象的叫做小象。
以上三种各分上下,就成为《十翼》的六个部分。
易经文言文翻译
![易经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70f4d7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7.png)
《乾》卦文言文翻译: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德。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保合大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伟大啊,乾元之始,万物由此而开始生长,统摄于天。
云行雨施,万物因之而生长变化。
光明照耀始终,六位各得其所,时乘六龙,以御天德。
乾道的变化,使万物各得正命。
保持大和,乃有利于正道。
万物之首,万国因此而安宁。
《坤》卦文言文翻译: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
先天地而生,终而复始,天行也。
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伟大啊,坤元之始,万物由此而生长,顺应于天。
坤地厚载万物,德合无疆。
包容广大,光明照耀,万物因此而亨通。
雌马属地类,行于地而无所不至。
先于天地而生,终而复始,这是天的运行。
坤道顺应,承天而行。
《屯》卦文言文翻译:屯,刚柔始交而难生。
动乎险中,大亨贞。
勿用有攸往,利见大人。
初九,盘桓,利居贞,利建侯。
六二,屯如,邕如,乘马班如,匪祥,利见大人。
六三,既入于屯,以中正,利居贞。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六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无咎。
屯卦,刚柔开始相交而难生。
动于险中,大亨正道。
不宜有所往,有利于见大人。
初九,犹豫不决,利于居正,利于建立侯国。
六二,屯难重重,犹豫不决,乘坐马匹徘徊,非吉祥之兆,有利于见大人。
六三,既入于屯难,以中正之道,利于居正。
六四,乘坐马匹徘徊,求婚嫁,往则吉利,无不利。
六五,屯难之中,有膏泽之利,小正则吉利,大正则凶。
上六,乘坐马匹徘徊,泪如血滴,无咎。
《蒙》卦文言文翻译:蒙,山下有艮。
君子以果行,遂事。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桔。
九二,包蒙,利用刑人,不利为咎。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六四,困蒙,吝。
六五,童蒙,吉。
上九,困蒙之吉,利居贞。
蒙卦,山下有艮。
君子因此果敢行事,顺利完成。
初六,启发蒙昧,利用刑罚,用解脱桔。
易经_系辞上文言文翻译
![易经_系辞上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d0c312a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11.png)
孔子曰:天地设位,圣人则之。
天地变动,圣人效之。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
有八卦,所以藏也。
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争焉,则夫《易》广大矣哉!《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子以居其室,出其言善,千里之外应之,何也?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天应之;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天应之,何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
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居易也。
天地设位,而民有财;前后相随,而民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民宜之。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何以守位?曰仁。
何以聚人?曰财。
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君子以德行修正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是故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为者,其唯《易》乎?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经文言传》【乾文言】【原文】《文言》曰①:元者,善之长也。
亨者,嘉之会也②。
利者,义之和也。
贞者,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此四德者,故日。
“乾。
垂、亨、犁、客。
”【译文】《文言》说:元,是众善的首领。
亨,是众美的集合。
利,是义理的统一。
贞,是事业的主干主。
君子履行仁义就足够可以号令大众,众美的结合就足够可以符合礼义,利人利物就足够可以和同义理,坚持正道就足够可以成就事业。
君子身体力行这四种美德,所以说:“《乾》卦具有这四种品德:元、亨、利、贞。
”【注释】①《文言》,十翼之一,专释乾、坤两卦的义理。
②嘉,《说文》:“嘉,美也。
”【原文】初九曰:“潜龙勿用。
”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
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①,不见是而无闷。
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何谓也?子曰:“龙,德而中正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②,闲邪存其诚③,善世而不伐④,德博而化。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
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知至至之⑤,可与言几也⑥。
知终终之⑦,可与存义也。
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
”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
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君子进德惰业,欲及时也。
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水流湿,火就燥。
云从龙,风从虎。
圣人作而万物睹。
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
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
”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译文】初九爻辞说:“潜藏的龙,无法施展。
”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龙是比喻有才德而隐居的君子。
操行坚定不为世风所转移,不求虚名,隐居避世而没有苦闷,言行不为世人所赏识而没有烦恼。
乐意的事就施行它,忧患的事就避开它,坚定而不可动摇,这是潜龙的品德。
”九二爻辞说:“龙出现在大地上,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
”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龙是比喻有德行而秉性中正的君子。
日常言论讲究诚信,日常行为讲究谨慎,防止邪恶的侵蚀,保持忠诚的秉性,引导世人向善而不夸耀,德行博大而能感化人民。
《易经》上说:‘龙出现在大地上,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
’就是说民间出现了有才德的君子。
”九三爻辞说:“君子始终是白天勤奋努力,夜晚戒惧反省,虽然处境艰难,终究没有灾难。
”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君子致力于培育品德,增进学业。
以忠信来培养品德,以修饰言辞来建立诚信,这是操持自己事业的立足点。
知道事业可以发展就发展它,从而努力去捕捉一瞬即逝的事机;知道事业应该终止就终止它,从而保持行为的道义。
所以处于尊贵的地位而不骄傲,处于卑微的地位而不忧愁。
所以君子勤奋努力,随时提高警惕,虽然处境危险也没有灾害。
”九四爻辞说:“也许跳进深潭,没有灾难。
”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有时处在上位,有时处在下位,本来就是变动无常的,不是什么行为邪恶的缘故。
有时奋进,有时退隐,本来就是应时变化的,不是什么喜爱离群索居的缘故。
君子致力于培养品德增进学业,随时准备着抓住时机全力以赴,所以没有灾难。
”九五爻辞说:“龙飞腾在天,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
”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声息相同就互相应和,气味相投就互相求助。
水向低湿的地方流动,火向干燥的地方漫延。
云萦绕着龙,风追随着虎。
圣人兴起,万物景仰。
根基在天上的附丽于天空,根基在地上的依附着大地,万物都归属于各自的类别当中。
”上九爻辞说:“升腾到极限的龙,将有灾祸之困。
”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身份显贵而没有根基,地位崇高而没有人民,有才德的压抑在下层,不能获得他们的辅助,因此有所行动必招祸殃。
”【注释】①遯,本作遁,逃遁。
闷,烦闷。
遯世无闷,犹言甘心隐居,无所烦闷。
②两庸字,李鼎祚说:“庸,常也。
”庸言、庸行,犹言日常的言行。
③闲,《集解》引宋衷曰:“闲,防也.”④善世而不伐,善,这里用如动词。
善世,獬青明导世人向善。
伐,夸耀。
不伐,犹言不自称其能。
⑤知至至之,前至字,名词,发展。
后至字用如动诃。
⑥今本无“言”字。
阮元曰:“古本足利本与下有言字。
”《集解》本亦有言字。
依文意有言字是。
今据补。
几,《系辞》下曰:“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
”即今所言事机、征兆。
⑦知终终之,前终字,名词,结果。
后终字,用如动词。
【原文】“潜龙勿用”,下也①。
“见龙在田”,时舍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
“或跃在渊”,自试也。
“飞龙在天”,上治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②。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译文】“潜伏的龙,无法施展”,是说有才德的君子压抑于底层。
“龙出现在大地上”,是说君子暂时隐伏等待时机。
“终日里勤奋努力”,是讲君子刻苦修身自强不息。
“也许跳进深潭”,是讲君子投身社会自我考验。
“龙腾飞在天”,是讲君子获得地位治国治民。
“升腾到极限的龙将有灾殃”,是讲事业极盛必由盛转衰。
“天的美德”“纯阳全盛”,是讲天下政治安定。
【注释】①沙少海先生说:“‘下也’二字,意不完整;且与下文‘时舍也’、‘行事也’等句结构方式不同;‘下’字上疑脱‘处’,字。
王弼注:‘潜龙勿用何乎?必穷处于下也。
’似王本原有‘处’字。
”②穷,极限,穷极。
穷之灾,犹盲事物发展到极限,必遭穷困之灾。
【原文】“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①。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②。
“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③。
“亢龙有悔”,与时偕极④。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译文】“潜伏的龙,无法施展”,初九阳爻居下位,象征万物蛰伏,阳气潜藏。
“龙出现在大地上”,阳爻上升一位,象征万物发生,大地锦绣,风光明媚。
“终日里勤奋努力”,阳爻再进一位,象征万物蓬勃,与时俱进。
“也许跳进深潭”,阳爻又升上一位,象征阳气更盛,天道发生变化。
“龙飞腾在天空”,阳爻上升到崇高的地位,象征时值金秋,天的功德已圆满完成。
“升腾到极限的龙将有灾殃”,阳爻上升到极限,象征阳气极盛,将由盛转衰。
“天的美德”“纯阳全盛”,阳爻依位次而上升,阳气依时节面旺盛,六爻全阳,将尽变为阴爻,从而体现了天道运行的原则。
【注释】①文,纹章,此处讲草木生发,大地锦织有文采。
明,明媚。
②革,变化。
乾道,天道。
③位乎天德,九五之爻,处于上卦中位,此位又称天位。
此爻是全卦之主爻,集中体现了天的品德属性。
④偕,《说文》:“偕,俱也。
”与时偕极,犹言阳爻依次上升,阳气依时旺盛,一同达到了极限。
⑤天则,天的法则。
’【原文】乾元亨者①,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②。
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译文】《乾》卦的卦辞:元、亨,是讲天具有生成之功,和谐之美。
利、贞,是讲天具有恩惠之情,永恒之性。
乾为天,只有天才能把美满的利益施予天下,而且从不提起它的恩德,伟大呀!伟大的上天!真正是刚强、劲健、适中、均衡,达到了纯粹精妙的境地。
六个阳爻发挥舒展,广通天道、地道、人道。
阳气的结晶——太阳,驾驶着六条飞龙在空中飞行,分布着云彩,降洒着雨露,普天之下同享和平。
【注释】①王念孙说:“乾元下亦当有亨字。
”此说是,今据补。
②六爻发挥,旁通情也,犹言周流错综于六个爻位之问的阴阳之爻,发动舒展,沟通反映出天道、地道、人道的情状。
【原文】君子以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
“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①,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②,故“或”之。
或之者,疑之也。
故“无咎”。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③;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译文】君子以养成自身的品德作为行为的目的,每天应该落实在行动上。
“潜”的意义在于,隐伏而不显露,当自身修养尚未达到成熟的程度,所以君子不能有所作为。
君子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诘疑来辨明是非,以远大作为内心的目标,以仁义作为履行的责任。
《易经》说:“飞龙出现在大地上,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
”这就是说出现了有才德的君子。
九三爻辞的含义是指,九三阳爻处在重叠的阳爻之上,没有处在上、下卦的中位,既没有占据天位,也没有占据地位,还须勤奋努力,随时提高警惕,不过处境虽然险恶,还没有灾难。
九四阳爻处在重叠的阳爻之上,没有处在上、下卦的中位,既没有占据天位,又没有占据地位,也没有占据人位,所以有“也许”的说法。
“也许”这个词就是表示迟疑。
但没有灾难。
九五爻辞所讲的“大人”,他的德行与天地相配合,生成万物,他的光明与日月相配合,普照一切;他的政令与四季相配合,井然有序;他的赏罚与鬼神相配合,吉凶一致。
他的行动先天而发,但上天不会背弃他,他的行动后天而发,那是依奉天时行事。
上天尚且不背弃他,更何况人呢?更何况鬼神呢?“亢奋”这个词意思是,自以为自己的事业只会发展不会衰败,只会存在不会消亡,只会胜利不会失败。
也许只有圣人才能了解进退存亡的相互联系,恰当地把握它们互相转化的关系,做到这一点,恐怕只有圣人吧!【注释】①重刚而不中,九二阳爻为刚,九三阳爻为刚,所以说“重刚”。
九三不在上下卦的中位,所以说“不中”。
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上卦中位即第五爻为天位,下卦中位第二爻为地位,九三之爻即不处上卦中位,又不处下卦中位,所以说,“上不在天,下不在田”。
田,即指地位。
②中不在人位,下卦上位,即第三爻,为人位,九四之爻固不在人位。
③合,配合,一致。
“潜龙勿用”,下也。
“见龙在田”,时舍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
“或跃在渊”,自试也。
“飞龙在天”,上治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
“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利贞者,性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
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
“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