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总论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传染病学(总论)幻灯片ppt

传染病学(总论)幻灯片ppt

06
传染病防治的未来展望
1
新发传染病的挑战与应对
2
3
由于生态环境、社会因素等变化,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如埃博拉出血热、新冠肺炎等。
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
新发传染病出现给防控和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需要加强监测和预警。
挑战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新发传染病,提高防控和治疗水平。
应对
03
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
传染病学(总论)幻灯片ppt
汇报人:
2023.08.20
引言传染病学基本概念与分类传染病学研究内容与方法常见传染病及防控措施传染病疫情的监测与控制传染病防治的未来展望
contents
目录
01
引言
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传播、预防和诊治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药理学等多个学科,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分支。
01
钩端螺旋体病
防鼠灭鼠、清理积水、避免接触患者排泄物。
02
阿米巴病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滥用抗生素。
寄生虫感染性疾病及防控措施
血吸虫病
避免接触疫水、加强粪便管理、预防和治疗。
弓形虫病
避免饲养宠物、注意食品卫生、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蛔虫病
注意个人卫生习惯、避免食用生食和不洁食品。
05
传染病疫情的监测与控制
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提高全球传染病防治水平。
传染病防治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01
全球疫情的联防联控
传染病疫情的联防联控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信息分享、技术支持和经验交流。
02
国际会议和合作框架
通过国际会议和合作框架,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传染病学总论幻灯片ppt课件

传染病学总论幻灯片ppt课件

传染病特征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与其它感染性疾病最主要区别 有流行病学特征
– 流行性: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 – 季节性 – 地方性 – 周期性 有感染后免疫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传染性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反应
1.非特异性免疫 :(1)免疫屏障(2) 吞噬作用 (3)体液作用
2.特异性免疫 :(1)细胞免疫(2)体 液免疫
特异性免疫(1)
细胞免疫:T细胞被某种病原体抗原刺激 后能对该抗原产生致敏,当再次与该抗 原相遇时,则通过细胞毒性和淋巴因子 杀伤病原体及其所寄生的细胞。细胞免 疫在对抗病毒、真菌、原虫和部分在细 胞内寄生的细菌(如伤寒杆菌、布氏杆 菌、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的感染中起 重要的作用。T细胞还有调节体液免疫的 功能。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病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
在人体有效的防御作用下,如皮肤粘膜 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杀菌作用、多种体 液成份的溶菌、杀菌作用、血脑屏障和 组织细胞的吞噬作用等均能使病原体在 体内被消灭或通过鼻咽、气管、肠或肾 排出体外,人体不出现任何病状。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2024年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

2024年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

2024/2/29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29
33
缓解症状
促进康复
中医药在缓解传染病症状方面具有一定优 势,如改善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
中医药在促进患者康复方面也有一定作用, 如调节免疫功能、改善体质等。
2024/2/29
21
患者康复期管理与注意事项
定期随访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康复情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或并发症。
心理干预
2024/2/29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包括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应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应急演练和培训
定期开展公共卫生应急演练和培训活动,提高应急队伍的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 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2024/2/29
27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 未来
和给药途径等。
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降 低耐药菌的产生和药物不良反应
的风险。
2024/2/29
19
对症支持治疗措施
退热治疗
对发热患者,可选用适 当的退热药物,同时注 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避免脱水。
2024/2/29
呼吸支持
对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 患者,及时给予氧疗、 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措
免疫预防等。
29
新型传染病挑战应对
01
新冠病毒等新型传染病的应对策略
针对新冠病毒等新型传染病的传播特点和防控难点,制定相应的应对策
略和措施。
02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传染病防控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传染病学总论.ppt

传染病学总论.ppt
和吞噬细胞
非 特 异
( 先

免天
疫)
• 第三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特异性免疫(后天)
2020/4/7
20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皮肤有角质层,可以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皮肤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2020/4/7
呼吸道上黏膜上有纤毛,可以清扫21异物
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作用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中含有溶菌酶,破坏病菌 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将病原体吞噬消化
• 疟疾 40年代每年至少有3,000万以上疟疾患者,病 死率约为1%。
• 麻疹 建国前,仅城市麻疹年发病数已在200万左 右,死亡数每年约为10万人。
• 肺结核 建国前,城市15岁以下青少年的结核感染 率高达85%,全国死亡率高达200-300/10万,居 死因首位。
• 性病 解放前,我国有性病病人1000万人以上。
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 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 免疫应答作用分为两种 保护性免疫反应:有利于抵御病原体入侵和消灭病原体 变态反应:促进病理生理过程及组织损害。
• 保护性免疫反应分为: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T细胞) 体液免疫(B细胞)
2020/4/7
17
2020/4/7
传染病学
communicable diseaes
第一章总论
2020/4/7
1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本单元的有关定义、常用术语及传染
的五种表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临床特 点、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2、熟悉传染源、传播途径的种类 3、了解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4、熟悉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 5、熟悉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8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
• 根据病情分类:轻型、中型、重型、极重 型资料 • 临床资料 • 实验室资料和其他资料
传染病的治疗
• 一般性治疗:隔离、休息、饮食、护理、 对症和支持治疗;
• 病原治疗:化学药物、抗生素、血清疗法、 菌苗疗法;
• 免疫调节治疗 • 中医治疗 • 并发症和后遗症的治疗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 病原体的入侵(血液、淋巴、胎盘;皮肤、 粘膜等)
• 病原体在体内蔓延繁殖(直接蔓延、血液 或淋巴扩散;特异性定位)
• 组织损伤机制(病原体及其毒素的作用、 炎症反应、变态反应的作用)
传染病三要素
• 传染源(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受病原体 感染的动物)
• 传播途径(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 传播、接触传播、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其他)
• 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 病程经过: 1、潜伏期 2、前驱期 3、症状明显期 4、恢复期
• 临床表现: 1、发热 2、发疹(皮疹的种类和鉴别) 3、中毒症状(毒血症、菌血症、
败血症)
以上症状可同时出现,也可单独出现
临床类型
• 根据发病性质和病程经过分类:急性、亚 急性、慢性;
• 根据临床表现分类:典型、不典型(非典 型);
总论
• 什么是传染 •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 传染病的特征 • 传染病的诊断 • 传染病的治疗 • 传染病的预防
什么是传染
• 定义: 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等)侵袭
人体,人体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互相斗争 的过程称为传染过程,简称传; • 传染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
传染过程中的五种情况
• 病原体被人体消灭或被排除体外 • 隐形感染 • 潜在性或潜伏性感染 • 病原体携带状态 • 显性感染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

力,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
04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预防措施制定原则及实施方法
制定原则
科学性、可行性、针对性、时效性
实施方法
加强宣传教育、改善卫生条件、提高人群免疫力、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控制策略选择依据及效果评价
选择依据
疫情严重程度、病原体特性、人群免疫状况、社会经济条件
效果评价
发病率下降、死亡率降低、病原体消除或控制、社会经济负担减轻
传染病分类
根据病原体不同,可分为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真菌性 传染病等。
传染病历史与现状
传染病历史
自古以来,传染病一直是人类面临的 重要威胁,历史上多次爆发大规模传 染病,如黑死病、天花等。
传染病现状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许多传染病得 到了有效控制,但仍有一些传染病在 全球范围内流行,如艾滋病、结核病 等。
案例分析:成功控制某次重大疫情
案例介绍
某次重大疫情爆发,经过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最终成功控制了疫情。
控制措施
政府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组织协调和宣传教育;医疗机构积极开展病例救治和流 行病学调查;社区和单位加强人员管理,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个人注意个人卫生和 防护,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和聚集。
影像学检查
利用X光、CT、MRI等技术观 察患者体内病变情况。优点是 无创、可视化,缺点是对设备 要求高,费用较贵。
治疗原则制定依据及实施过程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实施过程包括评估患者状况、选择合适药物和剂量等。
综合治疗
采用多种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实施过程需多学科协作,确保治疗 方案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传染病学总论ppt

传染病学总论ppt

2
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严重威胁, 因此传染病学在医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3
传染病学的研究与发展对于保障公众健康、促 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染病学发展史及现状
01
传染病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细菌学和病毒学到现在的基因组学 和免疫学,不断深入和完善。
02
现今,传染病的形式依然严峻,新发和再现传染病不断出现,如新冠病毒感染 等,对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
促进多学科交叉与合作
传染病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多学科交叉与合作, 推动传染病防治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各国在传染病防治领域的经济和技术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各国 的卫生水平和国际形象,对全球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02
传染病学基础知识
传染病的定义及分类
传染病定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 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分类
根据传播途径和病原体类型,传染病主要分为呼吸道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接触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等。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病原体
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定的病原体,如细 菌、病毒、寄生虫等。
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
通过收集和整理传染病在人群中 的分布、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等 方面的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分析性研究
通过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分析 不同因素对传染病发病、死亡和 传播的影响。
实验性研究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评价 不同干预措施对传染病控制的效 果和影响因素。

传染病学:传染病学总论ppt

传染病学:传染病学总论pp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感染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导致感染发生。
发病机制
病原微生物的毒力、数量和侵入门户与机体的免疫应答等因素共同决定了感染的发展趋势和临床表现。
传染病的发生机制
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流行过程
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人群健康状况等,这些因素可以促进或阻碍疾病传播。
发展趋势
未来传染病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THANKS
感谢观看
寄生虫感染的传染病及其防治
传染病的全球化背景及应对策略
04
1
全球化的传染病传播特点与挑战
2
3
全球化进程中,人员、物资和资本的流动加速,传染病传播范围扩大,速度加快。
传染病跨国传播
全球气候、环境、生态等变化导致病原体多样性增加,新发和再现传染病威胁加大。
传染病多样性
传染病传播途径日趋复杂,多种传播方式并存且难以发现和控制。
05
定义
新发传染病是指新发现或者新出现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特点
具有高传染性、易感性、高病死率、高致病性等特点。
新发传染病的定义与特点
监测
对新发传染病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掌握疫情动态。
早期发现
通过对疫情的早期发现,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控制疫情的扩散。
新发传染病的监测与早期发现
通过对疫情数据的分析,掌握疫情的流行趋势和传播规律。
我国传染病防治面临多种挑战,如慢性病增多、新发传染病出现等。同时,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医疗水平较低。
现状分析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传染病防治政策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传染病发现、报告和管理水平;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

传染病学传染病总论ppt

传染病学传染病总论ppt
健康行为养成
鼓励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
加强传染病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传染病预防控制水平。
05
几种常见的传染病介绍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 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
毒素释放
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释放出一些毒素,如内毒素、外毒素等,对机体造成损伤。
免疫应答损伤
针对细菌感染的免疫应答反应也可能对机体造成损伤,如细胞因子风暴等。
其他微生物感染的发病机制
01
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侵入机体后,会寄生在肠道、肝脏等部位,吸收机体营养物质
并释放体侵入机体后,会在细胞内进行生长繁殖,引起细胞损伤和炎
3
传播方式包括空气、饮水、食物、接触等。
传染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传染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包括
死亡:许多传染病都会导致患 者的死亡,如艾滋病、结核病 等。
经济损失:由于传染病的大规 模传播,许多患者需要隔离和 治疗,导致大量人力和物力的 消耗,给社会经济带来损失。
社会不安定:某些传染病的爆 发和传播会引起社会恐慌和不 安定。
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
病毒复制
01
病毒感染机体后,会在细胞内进行大量复制,释放出更多病毒
,进一步侵袭其他细胞。
细胞损伤
02
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会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导致细胞损伤和死
亡。
免疫病理损伤
03
针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反应也可能对机体造成损伤,如细胞
因子风暴等。
细菌感染的发病机制
菌血症
细菌进入血液后,会在全身循环中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发热、寒战等。

(精品课件)传染病学总论

(精品课件)传染病学总论

隔离治疗
对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减少 病毒传播。
消毒和防护
对环境和物品进行定期消毒,医 务人员和密切接触者做好个人防
护。
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免疫水平
接种疫苗
根据疫情形势和疫苗供应情况,为易感人群接种 疫苗,提高群体免疫水平。
加强个人防护
教育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 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作用和耐药性等问题。
03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抗病毒药物研发将更加注重针对性和安
全性;同时,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兴技术也将为传染病治疗提供更
多可能性。
06 预防策略与措施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疫情报告和监测
建立完善的疫情报告和监测制度 ,及时发现并控制传染源,防止
疫情扩散。
主要研究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流行规律、预防措施 等方面。
传染病学研究意义
有助于深入了解传染病的本质和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预 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保障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同 时,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02 传染病流行病学
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流行过程
描述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 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历史与现状
传染病历史
自古以来,传染病一直是人类面临的 重要威胁。历史上多次爆发大规模传 染病,如鼠疫、天花、霍乱等。
传染病现状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许多传染病得 到了有效控制。然而,新的传染病不 断出现,如艾滋病、SARS、新冠肺炎 等,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传染病学研究内容与意义
传染病学研究内容
改善营养状况

传染病学 总论 PPT课件

传染病学 总论 PPT课件

特异性免疫
2、体液免疫
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转化为浆细胞。在感 染过程中最早出现IgM,浆细胞合成,分泌抗 体,通过抗体发挥抗感染作用。
第三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一、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
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疾 病发展的阶段性。(分三个阶段)
第三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一、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 1.入侵部位
(二)特异性免疫
是指由于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而产生的免 疫。感染和免疫接种均能产生特异性免疫。特 异性免疫是通过细胞免疫(T细胞)和体液免疫 (B细胞)作用而产生的免疫应答。 目的:促使病原体的清除及抵抗同种病原体 的
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转化为致敏T淋巴细 胞。当抗原再次进入时,致敏T淋巴细胞释放淋 巴因子,杀伤病原体及其所寄生的细胞。
5.显性感染
感染的五种表现
1.病原体被消除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在人体有效的防 御作用下,病原体在体内被消灭或排出体 外,人体不出现任何症状。
感染的五种表现
2.病原携带状态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停留、存在于机体 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并排出体外,引起轻度 的病理损害,而人体不出现疾病的临床表现。
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4、变异性
病原体可因遗传、环境、药物等因素而发生 变异。
四、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 分为: 保护性免疫反应(抗感染免疫——炎性反应)
和变态反应两种
四、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
(一)非特异性免疫
在抵御感染过程中非特异性免疫首先发挥 作用,这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出 生时即有的较为稳定的免疫能力。
感染又称传染,是指病原体以一定的方式或途径侵入人体后 在人体内的一种寄生过程,也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斗争的过程。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完整版-2024鲜版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完整版-2024鲜版

起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等感染。
立克次体、螺旋体等
02
立克次体、螺旋体等是一类特殊的微生物,可引起斑疹伤寒、
梅毒等疾病。
真菌等
03
真菌是一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可引起皮肤感染、内脏感染等
。此外,还有一些未知的微生物可能引起新的传染病。
11
03 传染病流行病学 特征
2024/3/27
12
传染病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空间分布
描述传染病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包括地区性、城乡差别和 人群聚集性等。
人群分布
描述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民族 和免疫状况等。
2024/3/27
14
传染病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监测系统的建立
构建完善的传染病监测网络,包 括病例报告、实验室检测、流行 病学调查和疫情分析等。
预警机制的实施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和监测数 据,建立预警模型,及时发现并 预测疫情的发展趋势。
应对措施的制定
针对不同类型的传染病和疫情形 势,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 隔离治疗、疫苗接种、健康教育 和社会动员等。
2024/3/27
15
04 传染病临床表现 及诊断依据
2024/3/27
16
各类传染病典型临床表现概述
2024/3/27
29
疫情报告和处置流程优化
2024/3/27
疫情报告制度
建立快速、准确的疫情报告制度,确保疫情信息及时上报、不瞒 报、不漏报。
处置流程规范
制定科学合理的疫情处置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工作要求,确保 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信息化技术应用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提高疫情监测预警和处置效 率。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
直接损伤,脊髓灰质炎病毒—细胞溶解,鼠疫—炎 症致组织坏死。
毒素作用,霍乱肠毒素—腹泻。 免疫机制,麻疹病毒—抑制细胞免疫,艾滋病—破
坏免疫细胞。
三、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发热:大多数感染性疾病在发病阶段都出现体温高 于正常,即发热。
15
ppt课件.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人群易感性
16
ppt课件.
传染病流行图
患者
死亡
生长繁殖
传 病人
染 源 动物
排出
病 原 体
传播途径
易感者
获得 免疫者
17
ppt课件.
携带者
传播途径
病原体自宿主体内排出后,侵入新的宿主前,在 外环境中所经历的一切途径。
必须借助一定物体→传播因素--水、空气、食物 、节肢动物等
特异性主 动免疫; 病原体被 清除
病原携 带状态
显性感染
死死亡
携带者
亡 痊愈
12
ppt课件.
潜伏性感染
不是传染源
感染谱
病原携带状态
重要 传染源
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病原体 病原体的致病
侵袭力 毒力 数量 变异性
人体
机体免疫反应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13
ppt课件.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在许多传染病中是重要的传染源。
7
ppt课件.
(三) 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 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 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 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多散发 2. 与卫生习惯不良、卫生条件差有关 3. 流行过程缓慢,无季节性 4. 控制对策:加强管理 严格消毒 注意卫生
24
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1. 机械携带传播:苍蝇、蟑螂 2. 生物性传播:蚊子、跳蚤 流行特征:
1. 地区性、季节性 2. 病例分布与媒介昆虫分布一致 3. 有职业、年龄分布特点 4. 人与人之间不相互传播
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因素
飞沫传播:流脑、流感、百日咳 尘埃传播:TB、炭疽
19
经空气传播的流行特征
1. 传播广、发病率高,传播易于实现 2. 季节性明显 冬、春 3. 儿童多见,抵抗力低 4. 与居住条件、人口密度和易感者比例等有关
20
经水传播
经饮用水传播的流行特征:
1. 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2. 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差异 3. 停用/净化水源后,爆发/流行可平息
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主要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3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一、感染的概念
病原体侵入机体,克服机体的防御机能,在一定部位生 长繁殖,并引起病理生理变化的过程,叫做感染。
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病等感染人体而产生 的疾病。
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可由人传人? 或动物传人?以及相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4
二、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
1.隐性感染 2.病原携带状态 3.潜伏性感染 4.显性感染 5.清除病原体
5
(一)隐性感染
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 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 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 现。
隐性感染过程结束后:大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 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无症状携带者。
人体
机体免疫反应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13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一、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入侵部位,不同的病原体有其特殊的入侵部位, 适当,病源才能繁殖。
机体内定位,靶器官病变---肝炎,肠蛔虫病在 肠内定居。
排出途径,单一或多种,时间长短不一。肠道— 菌痢,呼吸道—白喉,多途径:脊髓灰质炎—粪 便、飞沫。乙肝—血液、分泌物等。
6
(二)病原携带状态
按病原体种类不同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 根据发生和持续的时间长短分为: ①潜伏期携带者(发生于显性感染临床症状出现之前) ②恢复期携带者(发生于显性感染之后) ③急性携带者 携带病原体持续时间在3个月以内 慢性携带者 携带病原体持续时间在3个月以上 携带者的共同的特点是:不显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
21
经疫水传播的流行特征:
1. 有接触疫水历史 2. 有季节性和地区性 3. 处理疫水或加强防护可控制发生
22
经食物传播
肠道、呼吸道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流行特征:
1. 有吃某污染食物历史,不吃不发病 2. 易形成爆发 3. 停止食用,即可平息 4. 持续时间短
23
接触传播
1. 直接接触传播:性病、狂犬病等 2. 间接接触传播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流行特征:
▲潜伏性感染并不是在每个传染病中都存在,常见的 有 :疟原虫(疟疾)、结核杆菌(结核)。
8
(四)显性感染
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 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 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显性感染过程结束后: ①病原体可被清除,感染者获得较稳固免疫力,不易再受 感染。 ②有些传染病(如菌痢杆菌)感染后免疫不巩固,容易再 感染发病。 ③少部分转变为慢性病原携带者HBV。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人群易感性
16
传染病流行图
患者
死亡
生长繁殖
传 病人
染 源
动物
排出
病 原 体
传播途径
易感者
获得 免疫者
携带者
17
传播途径
病原体自宿主体内排出后,侵入新的宿主前,在 外环境中所经历的一切途径。
必须借助一定物体→传播因素--水、空气、食物 、节肢动物等
18
经空气传播
在许多传染病中是重要的传染源。
7
(三) 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 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 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 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
▲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 原携带状态不同之点。
传染病学----总论
封丘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科 邵振团
2016年7月
1
学习内容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第三节传染病的流行条件
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 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 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 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2
学习目的
一、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二、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三、学以致用---“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
后者一旦出现易于识别
11
五种表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病感染
(无症状)
特异性主 动免疫; 病原体被 清除
病原携 带状态
显性感染
死死亡
携带者
亡 痊愈
12
潜伏性感染
不是传染源
感染谱
病原携带状态
重要 传染源
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病原体 病原体的致病
侵袭力 毒力 数量 变异性
14
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直接损伤,脊髓灰质炎病毒—细胞溶解,鼠疫—炎 症致组织坏死。
毒素作用,霍乱肠毒素—腹泻。 免疫机制,麻疹病毒—抑制细胞免疫,艾滋病—破
坏免疫细胞。
三、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发热:大多数感染性疾病在发病阶段都出现体温高 于正常,即发热。
15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9
(五)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非特异性免疫(如皮肤粘膜 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杀菌作用、体液的溶菌作用、 组织细胞的吞噬作用);也可以被事先存在于体内 的特异性免疫(被动免疫或主动免疫)所清除。
10
感染过程中的五种表现
病原体被清除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 潜伏性感染
一般来讲 隐性感染最常见, 病原携带状态次之, 显性感染所占比重最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