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演示实验的教与学
初中生物课中如何进行演示教学共4页
![初中生物课中如何进行演示教学共4页](https://img.taocdn.com/s3/m/8ea26ef5284ac850ad0242bc.png)
初中生物课中如何进行演示教学演示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具或教学仪器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利用样品、标本、模型等实物和各种挂图、音像资料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归纳以获得知识的行为方式。
本文介绍几种生物课中的演示教学方法。
一、演示实验生物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难度较大,有的需要使用复杂的仪器设备,有的受教学时间的限制,不能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只能由教师做演示实验。
做演示实验时,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演示物品应放在具有一定高度的演示桌上。
演示实验是做给学生看的,所以,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必须使全班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
(2)演示材料应有足够的大小,以保证学生看得清楚。
如过小,例如水螅的运动,就应使用投影器放大或分组演示。
(3)复杂的实验应先画好图解。
比如演示“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素”时,可在投影片上画上演示的过程,投影在屏幕上:遮光→光照→几小时→取叶→酒精脱去叶绿素→加碘→遮光部分不变蓝,这样学生能更清楚地看到实验的过程,理解实验的实质,增强演示的直观效果。
(4)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详细过程、实验现象,学会正确观察。
演示时,教师首先要注意消除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演示桌上只能放与演示有关的材料和用具,不必要的东西应收起来。
第二,教师应不断地利用讲解和谈话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例如,演示前要向学生阐明实验的目的;演示中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怎样解释看到的现象?演示结束后启发学生做出结论等。
第三,教师要注意实验操作的精确性。
为使学生观察好演示实验,教师必须正确的操作,把关键的地方交待清楚,消除学生不必要的疑问。
例如,演示种子含有水分的实验时,教师应事先交待种子和试管是干的,以免实验完毕,试管内壁上出现水珠时,学生怀疑是不是教师在实验前把种子泡湿了,是不是试管本身带有水。
二、演示实物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有些实物材料(包括活的生物体、标本、切片等)难以获得,不能一一分发给学生观察;另外为使学生具体感知所讲授对象的有关构造和习性,以便获得知识和巩固知识,可以演示实物。
《中学生物教学论》实验教学初探
![《中学生物教学论》实验教学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afae402cccbff121dd368314.png)
据具体情况让对仪器使用较为熟练的学生 分组来 协助
教师一起完成 , 以避免 在实验实 际操作过 程 中出现问
题。
. . 址 ‘
jI Ljt
说明科学技术的进 步在科 学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
3 教 学反 思
进一步在此基础 上总结 归纳、 积极 思考 、 解决 问题 。整 个教学过程使 学生 既体验 科学 探究 的方法 、 路及研 思
本节教学以细胞 学说 的建立 和显微 镜 的发展史为 主线 , 导学 生 阅读、 析 、 引 分 比较 ; 助 学生 的 生 活经 借 验 , 学生参 与科学发展进程 中每一 个发现 、 让 每一个结
合教育教学实践 , 教学 内容设 置和课 堂类 型设 计方 从 面作了初步规划。
1 课 程 设置 的 理论 基础
课组织 、 引导 、 管理能力 的获得 ; 教学实际情况 , 结合 提
倡采用多媒体模 拟及 其他 的各 种实 验 、 教学手 段 的综 合应用 。
3 教学 内容设置
生物学教学论是研究生物学教 学中教与学 的相互
生塑堂 堂 ! 箍 鲞2 塑 筮!
・
2 ・ 9
《中学 生物 教 学 论 》 验教 学 初 探 实
陈利云 ( 肃 天 师 学 科 与 学 院 7 0 ) 甘 省 水 范 院 命 学 化 学 4 0 10
摘 要 在生物学教学理论 的指导下 , 可将《中学生物教学 论》课程 实验 内容 没置为基 础实验 部分 、 做实验部 分和探究 选做部 必 实验教学 课堂类型
初中生物实验教案说课稿
![初中生物实验教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373094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8.png)
初中生物实验教案说课稿
一、实验目的:
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了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
二、实验材料:
1. 鲜叶片
2. 盐水
3. 显微镜
4. 盖玻片
5. 称量瓶
6. 镊子
7. 切片刀
三、实验步骤:
1. 取一片鲜叶片,用盐水洗净。
2. 用镊子将叶片放在盖玻片上,用切片刀在叶片上切下一个小块,并轻轻压扁。
3. 加一滴盐水,将盖玻片盖好。
4. 将制作好的叶片准备好的载玻片下放在显微镜上,用低倍镜先观察叶片的整体结构,然后换成高倍镜观察细胞结构。
四、实验注意事项:
1. 在实验中要小心操作显微镜,防止镜片受损。
2. 切片时要小心使用切片刀,避免伤到手指。
3. 实验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工具。
五、实验评价:
1. 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是否能准确观察细胞结构。
2.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六、结语: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同时也能对比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不同之处。
希望大家能在实验中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
谢谢大家!。
初中生物演示实验的教学
![初中生物演示实验的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412f3cc59ec3d5bbfd0a742b.png)
初中生物学课堂演示实验的教学摘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是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生物学实验,是一种直观教学手段。
通过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教师可以更为形象地讲解生物学概念、现象和规律等;学生可以培养自身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等。
关键词:生物学课堂演示实验实验教学演示实验正文:生物学科主要研究是生物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几乎每节课都穿插了实验内容,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生物学知识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并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一直观教学手段。
一方面,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学,在实验室的设备配置和规范管理方面都比较落后,因此,在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限制,使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对这一极为有效的教学手段认识不够,从而忽略了演示实验的优越性。
一、课堂演示实验的意义课堂演示实验在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巩固知识,加速新知识的掌握生物学演示实验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获得新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另一类是以验证巩固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直观性,它将学生不易理解的抽象知识具体化,使学生首先获得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经过积极的思考,很快形成正确的概念并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点。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象,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中学习,很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例如:"呼吸作用"演示实验,将点燃的蜡烛在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甲瓶)和煮熟的种子(乙瓶)里,观察蜡烛在两瓶内的燃烧情况。
随着蜡烛的燃烧情况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会不断被激发。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6篇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e961c5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10.png)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6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1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从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生物实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生物实验对于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新的课程理念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落实和实施,都离不开生物实验。
为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小组的协作精神。
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实验目的1.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2.使学生有“亲身经历和体验“,同时能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要求1.演示实验必须按大纲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
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1.制定出本学期实验教学进度计划,并写明实验目录,写明实验的日期、班级、节次、名称,教学中按计划安排实验。
2.任课教师须将实验通知单提前送交实验室,实验教师必须将每个实验用到的仪器、药品以及其他有关事宜提前准备好,做到有备无患。
五、将德育工作渗透于教学中1、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确相互协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团结合作的精神。
2.要教育学生遵守实验规则,爱护财务,节约用水、电、药品,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3.要求学生严格认真的按照实验要求来操作,细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高中生物演示技能课程教案
![高中生物演示技能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479d5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4.png)
高中生物演示技能课程教案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实验演示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实验演示器材的准备和使用方法。
2. 常见生物实验演示技能的讲解和示范。
3. 学生自主设计和进行生物实验演示。
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实验器材和实验指导书,学生做好相关预习。
2. 实验演示技能讲解:教师介绍实验演示的重要性和常见技能,如溶液制备、显微镜操作等。
3. 实验演示示范:教师示范一些常见的生物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学生自主实验:学生分组进行自主设计和进行生物实验演示,展示出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5. 实验反思和讨论:学生展示完实验后,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和总结,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评价方式:1. 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巧和准确性。
2. 解决问题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时的解决能力。
3. 团队合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分组合作中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课后作业:1. 总结实验演示技能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2. 团队合作心得体会。
3. 对自己的实验演示技能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扩展活动:学生可以组织实验演示展示活动,展示他们所学到的实验演示技能,并邀请其他同学参与观摩和互动。
这个高中生物演示技能课程主要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演示技能,提升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个课程,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应用生物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并展示自己的实验能力。
初中生物教师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教师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c1e6e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8.png)
初中生物教师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叶片的形态和结构,让学生了解植物叶片的功能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实验材料:各种形态和结构的植物叶片样本、显微镜、刀具、手镜、白色纸张、显微镜玻片、几片透明胶带。
实验步骤:
1.将几种不同种类的植物叶片样本准备好,并在白色纸张上标注好植物的名称。
2.分发显微镜、刀具、手镜、显微镜玻片等实验材料给学生。
3.让学生选择一种植物叶片样本进行观察,首先用手镜观察叶片的形态和颜色。
4.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表面细胞的结构,并用刀具小心地将叶片切片,再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内部的细胞结构。
5.学生用手镜和显微镜观察完毕后,用透明胶带将观察过程中记录下的结构特点贴在白色纸张上。
6.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其他几种植物叶片的形态和结构,并总结不同植物叶片的特点。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了植物叶片的形态和结构,并明白了叶片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初中生物实验讲课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讲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9f675c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12.png)
初中生物实验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
2. 学会使用酒精脱色、漂洗、滴加碘液等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原料、产物、条件。
2. 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颜色。
3. 实验现象的解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光合作用的概念、原料、产物、条件。
2. 讲解实验步骤、实验原理以及实验现象的解析。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实验结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5. 总结光合作用的特点,强调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原料、产物、条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的解析。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如酒精脱色、漂洗、滴加碘液等。
五、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绿叶、酒精、碘液、清水、刀片、黑笔、透明胶带。
2. 实验仪器:显微镜、酒精灯、烧杯、试管、滴管。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光合作用的概念、原料、产物、条件。
2. 学生能熟练操作实验,正确观察实验现象。
3. 学生能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回顾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验操作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充分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的原理。
在实验结束后,要引导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特点,加深对光合作用的认识。
探析演示教学法在初中生物学科中的应用
![探析演示教学法在初中生物学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d2946e3a32d7375a41780db.png)
探析演示教学法在初中生物学科中的应用从挂图演示教学法、实物演示教学法、模型演示教学法、实验演示教学法等多个层面,阐述了演示教学法在初中生物学科中的应用,以为诸多同仁提供参考。
标签:演示教学法;初中生物;应用就初中生物学而言,它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使用更加直观的教学方法。
演示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合理使用教具和教学设备合理操作、基于模型、标本显示,结合挂图和音频数据,给予学生感性素材。
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对这些教材进行了观察、分析和总结,最终获得了一种知识的教学方法。
一、挂图演示教学法在初中生物学科中的应用在生物课堂中,挂图法应该是最为基本的演示模式,基于挂图,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生物体的内外部形态,同时,也可以较好的理解生物和环境、生物以及诸多非生物的关系,但教师在采用此演示法的时候,要注意如下几点:第一,要选择合理的挂图时间,不能在上课前就展示出来,这样学生注意力会被分散,当真正讲解挂图的时候,效果将难以充分发挥。
比如,在讲解淡水鱼的时候,教师可以说,我国有着丰富的淡水鱼类,而都有哪些魚类呢?这张挂图将告诉我们……第二,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当给予学生进行挂图的展示时,要先对学生就挂图做一综合介绍,让学生了解其和实物的比例情况,告诉挂图描述的是物体纵向切片的还是横向切片的。
在进行挂图演示的时候,最好一边讲解一边配合图示给予学生进行展示。
比如,教师在讲解到草履虫的核时,要指着核边缘尽量不要移动。
第三,在讲解主图的时候,要配合辅助图进行相应讲解。
比如,就根尖而言,虽然其纵切面有着相对较大的挂图,但具体分析其生长点细胞的时候,坐在后面位置的学生将很难看清,这时候,教师可以一边讲解,一般在黑板上做一个辅助图,也可以拿出来在课下就准备好的图配合着进行讲解,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更好地了解生长点细胞的相关特征。
初中生物演示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演示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b01eac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2.png)
初中生物演示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
1. 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2. 观察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现象。
3. 探究光对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
1. 植物(如水稻、豌豆等)
2. 高碳酸钠溶液
3. 酚甲蓝溶液
4. 滤纸
5. 玻璃棒
6. 手电筒或日光灯
实验步骤:
1. 取一片植物叶片,将其放入高碳酸钠溶液中浸泡几分钟,使其脱色。
2. 将脱色后的叶片取出,放入含有酚甲蓝溶液的玻璃器皿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整片叶片上均匀沾满酚甲蓝。
3. 将处理过的叶片在阳光底下或用手电筒照射下观察。
4. 观察到叶片中有紫蓝色色块出现,代表叶片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5. 可以继续让同学们进行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实验,探究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实验原理: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光能来促使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在光合作用进行过程中,植物会释放氧气。
酚甲蓝是一种指示剂,可以在光合作用进行时变为紫蓝色,从而观察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1. 处理叶片时要轻柔,以免造成伤害。
2.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化学试剂,避免溅出。
3. 实验完成后要及时清洗器皿和工具。
4. 在光照下使用酚甲蓝时要避免接触眼睛和皮肤。
实验延伸:
可以让学生进行不同条件下的实验,如不同光照强度、不同植物叶片的实验等,进一步探究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也可以请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
初中生物实验室教学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室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101c40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eb.png)
初中生物实验室教学教案
实验目的:
1. 观察细胞在显微镜下的结构;
2. 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实验材料:
1. 显微镜;
2. 盖玻片;
3. 几种已染色的细胞标本;
4. 实验记录表。
实验步骤:
1. 将一张盖玻片放在显微镜准备好的载玻片上;
2. 取出一个已染色的细胞标本,将其放在盖玻片上;
3. 用显微镜调整好倍数,观察细胞结构;
4. 用实验记录表记录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器等;
5. 打开显微镜放大镜头,取出细胞标本,清洁显微镜。
实验注意事项:
1. 使用显微镜时要小心轻放,避免摔碎;
2. 调整倍数时要轻点微动,避免损坏;
3. 观察时要注意调整光亮度和焦距,以获得清晰的像;
4. 实验结束后要注意清洁工作台和显微镜。
实验后讨论:
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哪些特性?
2. 细胞结构的不同部分各有何功能?
3. 为什么要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实验延伸:
1. 自己制作染色的细胞标本,观察不同的细胞结构;
2. 观察原生动物的细胞结构,与植物细胞有何不同之处?
实验评估:
1. 实验记录表是否填写完整;
2. 是否能正确观察和识别细胞结构;
3. 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否清晰。
备注:
本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细胞结构,加深对细胞基本概念的理解。
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并能独立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高中生物展示课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展示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a0177d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2.png)
高中生物展示课教案设计
主题:植物生长和发育
目标:
1. 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的基本过程。
2. 掌握植物生长的调节因素和机制。
3. 能够描述植物激素对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花开结果。
2. 植物生长的调节因素:光、水、温度和营养。
3. 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功能:赤霉素、生长素、脱落酸等。
教学方法:
1. 探究式学习: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调节因素。
2. 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植物激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3. 多媒体展示:展示植物生长的视频和图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2. 学习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调节因素。
3. 讨论植物激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4. 实验: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提出问题和思考。
评估方法:
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分析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分析和思考能力。
扩展活动:
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植物园或田野调查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
2. DIY实验:让学生设计自己的植物生长实验,提高实验设计和执行能力。
这是一个简单的高中生物展示课教案设计范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希望对您有帮助!。
初中生物讲授演示教案
![初中生物讲授演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e754e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1.png)
初中生物讲授演示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2. 掌握细胞内各部分的功能。
3. 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教学内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 细胞器的功能: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3. 细胞的生命活动:新陈代谢、分裂、蛋白质合成。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细胞,引导学生猜测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作用。
3. 演示细胞器的功能:通过实物模型或视频展示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4. 进行问答环节,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加深理解。
5. 结束:简要总结细胞的结构及功能,强调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表现,是否积极参与提问和讨论。
2. 布置练习题或作业,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
1. 组织实验观察细胞的结构或功能。
2. 组织参观生物实验室,了解细胞研究的现状。
这是一个初中生物讲授演示教案的范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中学生物教与学
![中学生物教与学](https://img.taocdn.com/s3/m/7bd8b383cc22bcd126ff0c3b.png)
浅谈中学生物的教与学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主渠道还要靠学生自己去开掘:从学海里自由汲取,从实践中获得。
这样,教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也许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
在生物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一、教师指导预习,学生学会“记疑”生物现在是高考科目,但升中考不用考了,学生往往不够重视。
但是生物课内容新颖,形象具体,生动实际,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其特点,发挥其优势,指导学生读书、预习,学会看书、提问。
划出概念和名词术语,不使模糊或混淆。
如“关节的结构”中关节头、关节窝、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虽然从字面上看比较相近,但各有位置,也各有作用。
记下疑点难点,注意老师在课堂上的解释分析。
如在预习“排泄”一章时,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学生大多难以理解,应在书上作一记号,上课时注意老师的演示、解释和分析,从而深刻地理解肾脏的功能。
设想相关问题,草拟预习笔记。
通过预习就能知道老师讲的内容哪些是课本里有的,记笔记时可只写一个标题,课后去补充;哪些是老师分析、归纳或补充的,书上没有原话,必须及时记下。
这样可以尽可能将时间花在听课思考上,以免因记笔记而耽误听课。
预习时可边看边把书上的内容归纳成一个个问题,记在笔记本上或书上相关文字的空白处,预习的效果就比较好。
二、教师指导听课,学生学会思辨(一)专注教学目标要让学生领悟每堂生物课的教学目标,神情专注地沿着老师的教学思路从知识、能力、思想认识三方面接受信息和感受诱导。
例如在学习“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这节时,教学目标是:(1)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
(2)掌握肺泡内的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基本知识。
(3)了解煤气中毒及其预防。
(4)学会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通过实验和实习,培养动手能力。
教师力图通过教学让学生一步步实现这些目标,作为学生,上课时应该集中注意力体会这些目标,并且尽力使自己一项项达到这些要求。
初中教与学的生物教案
![初中教与学的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2cada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1.png)
初中教与学的生物教案
年级:初中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各个器官的名称和功能。
3. 能够描述细胞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教学内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2. 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代谢、合成物质、排泄废物、生长和繁殖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呈现一幅细胞的结构图,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是什么,引出细胞的主题。
二、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5分钟)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细胞的结构图,讲解细胞的各个器官的名称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细
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三、示范实验(20分钟)
教师准备显微镜和一些玻璃载玻片,将细胞的组织样本放在载玻片上,让学生通过显微镜
观察细胞的结构,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细胞的结构。
四、小组讨论(15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细胞的各个器官的功能,并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细胞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五、展示实验结果(10分钟)
学生进行实验并展示实验结果,分享各自的观察和结论。
六、总结与检测(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出一些练习题进行检测,巩固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组讨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生物知识,探索更多细胞的奥秘。
初中生物实验仿真方法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仿真方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9dadba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e.png)
初中生物实验仿真方法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叶片的特征,了解植物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实验材料:显微镜、玫瑰叶片、牛至叶片、杏叶片、杏叶片、刀片、载玻片、草图纸、显微镜盖玻片。
实验步骤:
1. 将玫瑰叶片、牛至叶片、杏叶片、杏叶片分别取一片,用刀片在叶片上轻轻切割一小块叶片,并放在载玻片上。
2. 把载玻片放在显微镜台上,通过调节显微镜的焦距,观察叶片的细胞结构。
3. 用草图纸记录所观察到的叶片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叶绿体等结构特征。
4. 对比不同叶片的细胞结构差异,分析其可能的功能。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显微镜时要小心轻放,避免碰撞或摔落。
2. 使用刀片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划伤皮肤。
3. 观察叶片时要注意调节显微镜的焦距,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4.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实验器材。
实验总结:通过此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植物叶片的细胞结构差异,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通过观察和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和生理特性。
初中生物实验试讲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588a53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f.png)
初中生物实验试讲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及组织构造,加深学生对细胞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观
察和实验能力。
实验材料:显微镜、枝叶完整的植物标本、玻璃片、尖头镊子、刀片、玻璃滴管、草绳。
实验步骤:
1.将标本植物的叶片取下,放在显微镜下的玻璃片上。
2.用尖头镊子夹住一片有一定透明度的叶片组织,把它放在玻璃片上,用草绳把玻璃片覆盖,使草绳产生压力,水滴从切口处流出,使叶片组织散开。
3.用刀片横切叶片组织,取一小块组织放在盖玻片上,再加一滴水,然后倒置在之前准备
好的显微镜玻璃片上。
4.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可以看到细胞核、叶绿体等细胞器。
5.让学生进行观察,并记录他们所见到的细胞结构。
注意事项:
1.操作显微镜时要小心轻放,以免损坏设备。
2.使用镊子和刀片时注意安全,避免划伤手指。
3.在观察时要注意镜头清洁,避免因镜头不清晰而影响观察效果。
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洁和消毒实验用具,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这个实验能够让学生亲身观察到植物细胞的结构,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细胞的构造和功能,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生物学演示实验教学法
![生物学演示实验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2ea60b77a98271fe910ef9c9.png)
生物学演示实验教学法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除了进行学生实验教学外,为了加深对抽象要领的理解,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演示实验。
这种类型的实验是配合讲授或课堂讨论,教师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的实验,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一、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1.有利新知识的掌握科学研究表明,人们从语言形式获得的知识大约能够记忆15%,而同时运用视觉、听觉则可接受知识的65%左右。
因此,通过演示实验讲授生物学知识,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新知识形成清晰的表象,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2.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演示实验教学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象,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中学习,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被调动,接受知识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3.有助于学生掌握生物学技能和科学实验方法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向学生介绍有关演示实验的设计方法、注意事项、实验设备的准备、实验仪器的使用等知识内容,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说明。
通过演示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和掌握生物学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和注意力,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可减少学生观察的盲目性,便于其抓住要观察的重点,从而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
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归纳,逐步形成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演示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由于演示实验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时应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的全局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生物演示实验的教与学
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课堂演示实验仍然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手段,通过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
同时通过演示实验,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注意力,还可以使学生正确、规范的使用各种实验仪器,以便在以后的实验中能够独立、高质量的完成各个实验。
在中学生物教材中,大多数所涉及到演示实验都比较简单,可塑性较强。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演示实验内容的特点不同,教学方式可做相应的改变。
1、验证式实验--先授课后实验。
例如,讲授”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时,教师可先列举一些生活实例,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食物中可能具有的某些成分。
在学生思考、讨论并获得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再通过演示实验,一一加以验证。
实验中,学生们发现加热干燥的小麦种子后在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挤压花生的一片子叶会在白纸上留下油渍,等等。
通过这些现象,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同步式实验--边授课边实验。
在”显微镜构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显微镜实物,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上至下或分光学系统和机械系统),对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和其功能一一进行讲解。
这样,可使学生直观、形象和深刻地掌握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和
作用。
3、探索式实验--先实验后讲授。
例如,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中,先让学生观察活鲫鱼在水中的运动状态,然后分别剪掉它们的胸鳍、背鳍和尾鳍,再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状态的变化。
学生们看到剪掉背鳍的鱼会失去平衡而侧翻,剪掉胸鳍的鱼只能向前游动而不会转弯,剪掉尾鳍的鱼游动速度明显减慢、身体摇摆不定。
通过这些直观现象使学生极为容易地掌握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教师在加以讲解,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演示实验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工具,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它的有效性。
课堂演示时要注意实验器具安放的位置和角度,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观察到实验的整个过程。
可以对一些可见度较差的实验进行改进,来增强演示效果:(1)用染色法来提高演示物的颜色反差,使观察目标鲜明突出,如演示“渗透作用”用的蔗糖溶液和清水的颜色都是无色透明的,不易观察,可以向蔗糖溶液中加入色素,使现象醒目;(2)尽量把水平面内学生不易观察的现象,利用投影仪转变成容易观察的竖直平面内的演示;(3)对于用材小型的演示可以采用巡回演示法进行演示;(4)必要时借助其他直观教学手段,将微观变为宏观,变复杂为简单,(5)将复杂实验先画好步骤图解,以帮助学生建立整体印象。
为确保实验效果良好,要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估计,对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要进行全面分析,并且做
好预实验。
但是,课堂演示出一点意外事故是有可能的。
对于出现的问题一定要认真地科学地对待: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尽可能找出失败的原因,重做实验把故障排除掉,并且要把排除意外的过程变为教育学生的过程,把坏事变为好事;二要认真分析原因,不要急于下结论,应当引导学生思考并找出问题的关键,不能达成共识时可转为探究实验交由兴趣小组完成。
为避免学生对实验学习的困惑,可在适当的情况下,说明科学家们在探索中也经常会出现失败,但他们不怕挫折,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最终发现了真理,以此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失败也是另一种美。
演示实验是课堂教学有机整体的一部分,选择演示实验要以突出教学重点和解决教学难点为目标。
要精心地选择演示实验的内容,使演示实验有助于讲清重点、突破难点。
比如有关光合作用内容教学的演示就相当多,有的演示实验用于说明光合作用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的参与,有的演示实验用于说明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的产生,有的演示实验是用来说明光合作用过程是需要光的。
在生物材料选择上,有的使用一片叶子,有的使用植物提取液,有的使用水生植物,还有的使用陆生植物。
可用于光合作用演示实验的生物材料种类也千差万别。
要善于根据教学的实际要求,对材料进行合理地选择。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讲授内容与演示操作恰当地配合,充分启发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在演示操作过程中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特别是要在思想上明确演示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
因此,应该及时把学生在观察中所得到的感性认识提高、概括起来,形成概念和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切不可为演示而演示。
演示实验设计要正确无误,操作步骤要合理,时间安排要得当。
为确保实验效果良好,应严密控制实验条件,并可通过设置对照组等方法来增加的演示实验说服力。
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不断地改进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使演示效果更加有效明显。
对演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充分估计,对可能影响演示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都要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各种因素对演示实验结果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严格按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正确地操作,使整个演示真实可信,并确保演示实验的顺利成功。
对于在演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一定要认真地科学地对待,要认真分析其原因,不要急于下结论,应当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找出发生这些情况的原因,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根据授课的实际情况,把握好演示时机。
在讲解演示实验时,要把关键的步骤交待清楚,注意使讲述语言与演示操作配合起来,消除学生不必要的疑问。
语言要有启发性、指导性,根据学生情况和授课内容来设置悬念,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观察内容上,减少学生在观察上的盲目性,积极引导学生去获得感性认识。
同时教师应该及时把学生在观察中所得到的感性认识总结提高,使之形成概念和理论。
总之,作为传统直观教学手段——演示实验,以其很强的真实感、可信性,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收效更多。
中学生物学教师应当认识到,演示实验在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演示实验研究,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使用好演示实验,使每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