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考文言文汇编
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五(文言文、古诗阅读)
![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五(文言文、古诗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556cd473e518964bcf847cc9.png)
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一、文言文阅读部分(2019杭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甲)少述足下:某①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
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
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
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诸不一一,千万自爱!(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乙)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
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③。
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
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④,两公皆自忘其穷达⑤。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
荆公曰:“退即解舟⑦,无由再见。
”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⑧矣。
”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
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注释】①某:我,谦称。
这里是王安石自称。
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
②燔:焚烧。
③睽:背离,不合。
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
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
⑥剧:流畅,痛快。
⑦解舟:退居江湖。
⑧奉谢:奉,敬辞。
奉谢,表示谢意。
17.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远离家乡B.谋官不顺C.财物受损D.身体不适1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19.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分)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20.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
21.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7.D18.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各区一模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各区一模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679715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c.png)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各区一模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1浙江杭州市各区一模文言文阅读汇编一、课外阅读(2021??浙江杭州市??九年级一模)有评论说,古人面对苦难时旷达、脱俗的态度也是一种自强。
比如苏轼一生,既有高居朝堂、志得意满的风光;也有九死一生、屡受打击的遭遇。
然而无论面对多少磨难,他始终拥有着乐观豁达的情怀,杭西都同学翻阅到了几篇古诗文,请你和他一起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游兰溪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①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1)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
有王逸少②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是日剧饮③而归。
(注)①相:察看。
②王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③剧饮:开怀畅饮。
(乙)田家乐某①启:(2)仆②居东坡,作陂③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
曰:“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用其言而效。
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④也。
言此,发公千里一笑。
(注)①某:与后文的“公”都是指章惇,当时在京为官。
②仆:对自己的谦称。
③陂(bēi):山坡,斜坡。
④黑牡丹:牛的戏称。
1.下面是杭西都同学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往相田得疾——回忆“余因得遍观群书”,推知“因”意思为“于是,就”。
B.而颖悟绝人——联系上下文庞安常虽然耳朵聋,但是能根据几个字就懂得“我”的意思,因此推测其义为“超过”。
C.聊以卒岁——查词典,从“终于”“尽,终”“死”等义项中判断“卒”为“尽,终”。
D.用其言而效——联想到“无效”“成效”中的“效”,推断其义为“效果,功用”。
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236075af45b307e871979a.png)
2019浙江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版,含答案)【2019·湖州卷】【甲】楚王绝缨①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
乃有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
趣②火来上,视绝缨者。
”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
”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
(节选自《说苑·复恩》)【乙】醉吐相茵③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
为人深厚,不伐善。
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
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
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
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
”遂不去也。
(节选自《汉书·丙吉传》)【注释】①缨:系在领下的帽带。
②趣:cù通“促”。
③茵:垫子。
1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乃有引美人之衣者属引凄异(《三峡》)B.不绝缨者不欢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C.不伐善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D.西曹主吏白欲斥之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2分)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15.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2分)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
16.阅读【甲】【乙】两端文字,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分析楚庄王和丙吉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
(4分)(1)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2)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
【答案】13.B14.今者烛灭有 / 引妾衣者 / 妾援得其冠缨持之(每处1分)15.丙吉的车夫非常喜欢喝酒,曾经跟随丙吉外出,(有一次)喝醉吐在了丞相的车上。
16.“乎”加强反问语气,表明楚庄王不想让“士”受辱的坚决态度。
“耳”是“罢了”的意思,表明丞相丙吉对车夫吐脏车垫的事情不以为意。
浙江省12市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浙江省12市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efe1bc77232f60dccca176.png)
文言文阅读专题杭州10.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以下各题。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
大德间,江南大饥。
道殣①者相望。
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
等死,何若用吾强健,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②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
不数年,使返乡土。
生道遇一女子,丫鬟③尾行。
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亲母亲弃我,转徙数家。
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亲母亲,皆涕零,起相抱持。
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
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血,归见乡里,免罹④霜露响马,君力也。
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可以自存活。
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
君必无归。
”生则断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念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⑥,度尚可活。
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
(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修改)【注】①殣(jìn:)饿死。
②钱塘:地名,今杭州。
③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
④罹(lí):遭到。
⑤箕帚妾: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
⑥衰耄(mào):年迈体衰。
(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自度无所得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约A..B.即以母属两弟神态与苏、黄不属..C.即具.酒炙乐这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生则断然谢曰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D..(2)对文中画波涛线的部分断句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BA.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可以自存活。
B.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可以自存活。
C.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可以自存活。
D.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可以自存活。
浙江省2021年中考试题真题语文分项汇编-专题06 文言文阅读(Word版,含答案解析)
![浙江省2021年中考试题真题语文分项汇编-专题06 文言文阅读(Word版,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f1dbc7bd64783e08122b44.png)
专题06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浙江省杭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对比阅读甲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乙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丙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
承少而修德雅正,确然①不群,征聘不就.。
闻德而至者如林。
魏武②弱冠,屡造其门。
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
承拒而不纳。
后为司空③辅汉朝,乃谓承曰:“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承曰:“松柏之志犹存。
”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
命其子④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太守。
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宾客之右。
(《楚国先贤传》)(注释)①确然:刚强的样子。
②魏武:曹操。
③司空:官名,分掌宰相职能。
④其子:指曹丕。
16.阅读甲乙诗文,用诗中词语填空。
《赠从弟》中寒风“________”、冰霜“________”,可看作是对甲文“岁寒”的具体描写。
17.“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富有气势,请作赏析。
18.为下列句中“就”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征聘不就.(_____)(2)就.家拜汉中太守(_____)(3)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_____)A.从事 B.就职、赴任 C.完成 D.前往19.对丙文中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闻德而至者如林。
魏武弱冠,屡造其门。
理解:听闻宗世林德行而到他家(拜访)的人很多。
曹操成年后,多次到他家拜访。
这样写,从侧面表现了宗世林品德高尚,受人敬重。
B.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
理解:曹操不高兴,但因为自己有贤德的美名,所以对宗世林还是非常尊敬。
“犹”字富有意味,表现了曹操复杂的心理。
20.揣摩曹操与宗世林的对话,完成小题。
“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松柏之志犹存。
”(1)朗读曹操问话,你觉得适合用怎样的语气?为什么?(2)借助甲乙诗文,谈谈宗世林以“松柏之志犹存”回答的妙处。
浙江各地市中考题汇编——课外文言文
![浙江各地市中考题汇编——课外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45d6e73d87c24028915fc35f.png)
浙江各地市中考题汇编——课外文言文2012杭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
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
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
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
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
孔子日:“欲速则不达。
”孟子日:“其进锐者其退速。
”此之谓也。
有种树者,树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
或问其术,则日:“吾无他巧,但识物性,辨土宜,培壅①有道,灌溉以.时耳。
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
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宋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②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
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
立志苟坚,执事苟专,必不在一日增进,自矜.功效也。
百里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
事求有济,功贵其成,修业者其念之哉。
[注]①壅(yōng):用土壤或肥料培在植物根部。
②芒芒:疲倦。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驽马徐.行弗间(缓慢) B.他人莫及.也(比得上)C.其子趋.往视之(催促) D.自矜.功效也(夸耀)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而.力疲气竭思而.不学则殆B.灌溉以.时耳策之不以.其道C.凡人于.初植者胡不见我于.王D.苗则.槁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②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
22.作者为什么说“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4分)2012绍兴卷(14分)(明)何景明猿善援犭婴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
山之奥①有洞,洞有货物,犭婴弗得自致.也,谓猿曰:“尔援上探出之,吾下守之,当共利也。
”猿攀木蔓上,取而致之犭婴,犭婴悉.移至窟中。
猿既下,犭婴无有也。
迹.之至窟旁,曰:“货安在?”犭婴据.窟啸曰:“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呼其群相殴躏②猿,猿曳臂去。
浙江省各市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
![浙江省各市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https://img.taocdn.com/s3/m/00df2ef2a300a6c30d229fa0.png)
2011 年浙江各市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二 )(14分)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认为号焉。
_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念书,囫囵吞枣;每有会心,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可以常得。
亲旧知其这样,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惜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却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荣华。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17.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1)每有会意.?(4分 ).(2) 性嗜酒.(3)期在必醉.(4) 既醉而退.18.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一样于其余的一项为哪一项( ▲) 。
(3分)A .亦不详其姓字.B.其如土石何.C .亲旧知其.这样D.食之不可以尽其.材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边句子的意思。
(3 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荣华。
20.五柳先生“好念书”,为何“囫囵吞枣”?(4 分 )( 三 )(10分)李世民畏魏征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想法,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情不移,上亦为霁威③。
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可以,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敌中辍耳。
”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看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
( 选自《资治通鉴》)【说明】①回:展转,扭转。
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
③霁威:消怒。
④谒告:告假。
⑤鹞:猛禽。
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
⑦固:成心21.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1)善回人想法(2)故中辍耳...(3)外皆严装已毕(4)上尝得佳鹞..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边句子的意思。
(3 分)或逢上怒甚,征神情不移,上亦为霁威。
23.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何成心久久不断止?请作简要剖析。
2021年浙江中考各市文言文汇编
![2021年浙江中考各市文言文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b10c8914910ef12d2bf9e77c.png)
2021年浙江中考各市文言文汇编2021年浙江中考文言文汇编一.试题(共15小题)1.(2021•杭州)【感受英雄风范】(一)吟诵古诗文名篇,感受历代志士仁人的风范。
“生,亦我所欲也;(1)将上面所引名句填写完整。
(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张桂梅,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
自然击你以风雪,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
你是崖畔的桂2.(2021•宁波)[甲]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西湖念语①[宋]欧阳修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
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士。
况西湖之胜概,固多于高会②。
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
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
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
至欢然而会意③若于无人。
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
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
因翻旧阕之辞,聊佐清欢。
[注释]①此文写于欧阳修辞官退休流连颍州西湖山水之时。
②高会:盛大的宴会。
③傍,同“旁”。
(1)下面是“胜”字的文言词义积累卡。
请你结合所学,推测词义演进脉络,填写义项。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
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
(4)[甲][乙]两文中的“闲人”有多重内涵。
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3.(2021•衢州)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衢州的烂柯山,是《道书》上所说的“青霞第八洞天”,亦名“景华洞天”的所在,走了十六七里路后就可以到石桥的洞下。
洞高二十多丈,宽三十看得出天来的,就系指这一条小缝而言。
石桥下南洞口,有一块圆形岩石蹲伏在那里,就是所谓迟日亭。
浙江杭州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4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浙江杭州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4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https://img.taocdn.com/s3/m/258eb1d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03.png)
浙江杭州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范式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
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
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①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
”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
时诸生长沙陈平子亦同在学,与式未相见,而平子被病将亡,式仕为郡功曾②。
后元伯寝疾笃,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寻而卒。
式忽梦见元伯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象。
子未我忘,岂③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旁丧。
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
式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
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④,将窆⑤,而柩⑥不肯进。
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
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
”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
”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
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
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释】①审:确实。
②功曹:官名。
③岂:大概,或许。
④扩kuàng:墓穴。
⑤空biǎn:落葬下棺。
③柩jiù:棺材。
16.下面是某同学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乃共克.期日——查词典,从“能够”“约定”等义项中判断“克”为“约定”B.具以白.母——联想到“表白”“告白”中的“白”,推断其义为“告诉”。
C.必不乖违.——联系上下文“巨卿信土”和母亲的话语,推测其义为“违背”。
D.恨.不见吾死友——回忆“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推知“恨”义为“悔恨”。
1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元伯坚守两年之期,范式千里赴约,二人均是信义之人。
文言文对比阅读-备战2020中考语文(浙江省)三年真题汇编 含解析
![文言文对比阅读-备战2020中考语文(浙江省)三年真题汇编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ca8591b14e852458fb575b.png)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2019·浙江杭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少述足下:某①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
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
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
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诸不一一,千万自爱!(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乙)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
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③。
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
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④,两公皆自忘其穷达⑤。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
荆公曰:“退即解舟⑦,无由再见。
”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⑧矣。
”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
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注释)①某:我,谦称。
这里是王安石自称。
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
②燔:焚烧。
③睽:背离,不合。
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
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
⑥剧:流畅,痛快。
⑦解舟:退居江湖。
⑧奉谢:奉,敬辞。
奉谢,表示谢意。
20.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远离家乡B.谋官不顺C.财物受损D.身体不适【答案】 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过“到京师已数月”可以看出他远离家乡,“求一官以出。
既未得所欲”,可见他谋官不顺;“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可以看出他财产受损。
故理解有误的是D。
2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答案】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断句。
解答此类试题时,结合意思进行断句。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浙江省各地市中考真题汇编及解析(二)文言文阅读 (附答案)
![浙江省各地市中考真题汇编及解析(二)文言文阅读 (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40a373ee06eff9aef807cf.png)
2019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真题汇编(二)文言文阅读1.浙江省杭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少述足下:某①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
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
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
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诸不一一,千万自爱!(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乙】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
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③。
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
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④,两公皆自忘其穷达⑤。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
荆公曰:“退即解舟⑦,无由再见。
”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⑧矣。
”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
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注释】①某:我,谦称。
这里是王安石自称。
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
②燔:焚烧。
③睽:背离,不合。
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
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
⑥剧:流畅,痛快。
⑦解舟:退居江湖。
⑧奉谢:奉,敬辞。
奉谢,表示谢意。
16. 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远离家乡B. 谋官不顺C. 财物受损D. 身体不适17.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18. 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19. 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20. 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答案】16. D 17.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09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09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47b7b600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f.png)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09 课外文言文阅读(2024·山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公政教[明]沈德符王锐,永平府迁安县人,进士。
景泰..间,为彰德知府,锐长身修髯顾眄生威有权术尚严政。
治察郡中吏民,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
深究事情,吏民畏之.如神。
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檐外浚深沟,雨潦得泄,中道隆,立令水赴沟中。
巷口树栅门,有钥,甲夜即阖门钉板,柝竟夜鸣,奸人莫敢入郡地也。
尤留心学校,凡朔望①.谒先师庙已,坐明伦堂②.,听诸生说经。
诸生皆居学宫,筹识姓名....。
政少暇,令隶持数筹,造明伦堂。
诸生持筹来,自临试,或背诵书,或作义。
其他出及不衣冠居者,受笞。
当是时,黉序③.间读书声洋洋盈耳。
丁祭④.,陈钟鼓,鸣弦管,升降揖逊甚都。
参政姚龙行部至府,往见之,出而叹曰:“此虽国学⑤,亦无以加也。
”(选自《万历野获编》,有删节)[注]①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
②明伦堂:古代讲学、弘道、研究之所。
③黉(hóng)序:古代学校。
④丁祭:旧时每年于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先师孔子。
⑤国学:国子监。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景泰”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都是皇帝年号。
B.“吏民畏之如神”与“无丝竹之乱耳”两个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与“乃重修岳阳楼”的“修”,都是“修建”的意思。
D.“筹”的本义指小竹片,“筹识姓名”这句话意思是用小竹片标识学生的姓名。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锐防涝有法,要求百姓深挖排水沟渠,这样下大雨时可以及时泄洪。
B.王锐重视安全,在巷口处设置栅门,入夜便关门上锁,彻夜有人打更。
C.结尾使用对比,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借参政姚龙的话肯定王锐的政绩。
D.文章以叙为主,从防涝、治安、教育等方面记录王锐施政有为的事迹。
(完整版)浙江中考文言文汇编
![(完整版)浙江中考文言文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43ee49a5f90f76c661371a97.png)
课外文言文摭拾(浙江中考)班级:姓名:得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道题。
(15分)连处士,应山人也。
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
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
”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
”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
人有贫而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以牛自归。
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
”厚遗以遣之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
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
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
”【注释】粜:tiào卖出粮食。
赒zhōu:救济,接济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必以处士为法(榜样) B.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遗憾)C.以牛自归(返回) D.厚遗以遣之(送走)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以一布衣终于家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而能使人如此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C.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当为连公行丧为人谋而不忠乎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译文:。
②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译文:。
4.文章用了哪些材料刻画了“连处士”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答:。
(二)(14分)游东坡【南宋】陆游十九日早,游东坡。
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
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
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
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浙江省10市中考语文汇编: 文言诗文阅读
![浙江省10市中考语文汇编: 文言诗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91826801ee06eff9aef8077f.png)
文言诗文阅读(其中舟山和嘉兴,绍兴和义乌部分同卷)【浙江宁波】(四)(16分)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与知识连结,更懂“记”】14.初中已学的“记”有“修造记”“游览记”“器物记”,下面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岳阳楼记》《核舟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小石潭记》A.// B.//C.//D.//【与篇章连结,更懂“情”】15.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5分)(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包含了作者哪些感叹?答:【与材料连结,更懂“人”】16.阅读下面《宋史•范仲淹传》中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9分)材料一:(范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材料二: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
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材料三:延州诸砦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
【注释】夷简:人名。
延州:地名。
砦,同“寨”。
【任务一】材料一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B.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C.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D.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任务二】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
(1)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 A.丰富,充足B.供给,供养(2)帝谕仲淹使释前憾( ) A.遗憾,心感不足,不满意B.怨恨【任务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坚守的信条,请联系三则材料,说说他是怎样践行的。
答:(五)如梦令(5分)【明】李梦阳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
(全)2021浙江中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精练-含答案
![(全)2021浙江中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精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e07de6cf84b9d529ea7aa3.png)
浙江中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精练-含答案(2020·浙江省金华、丽水、义乌)文言文阅读辨白檀树〔五代〕王仁裕剑门之左峭岩间有大树,生于石缝之中,大可数围,枝干纯白,皆传曰白檀树。
其下常有巨虺①,蟠而护之,民不敢采伐。
又西岩之半,有志公和尚影,路人过者,皆西向擎拳顶礼,若亲面其如来。
王仁裕癸未岁入蜀,至其岩下,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
时值睛朗,溪谷洗然,遂勒辔移时②望之。
其白檀,乃一白括树也。
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又西瞻志公影,盖岩间有圆柏一株,即其笠首也;两面有上下石缝,限③之为身形;斜其缝者,即袈裟之文也,上有苔藓斑驳,即山水之毳文④也。
方审其非白檀,志公不留影于此,明矣。
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玉堂闲话》)(注释)①虺(huǐ):一种毒蛇。
②移时:一段时间,③限:限制,限定。
文末的“限”指界限、边界。
④毳(cuì)文:像鸟兽细毛一样的花纹。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A.大可数围/果得于数里外B.又西岩之半/从流飘荡,任意东西C.路人过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溪谷洗然/吴广以为然小题2.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限断两处)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小题3.阅读第三段文字,完成下表。
志公影真相志公戴着斗笠的头①志公身体的形状圆柏两边上下走向的石缝②斜向的石缝、斑驳的苔藓小题4.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不能直接照应文题中“辨”的一项是()A.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B.遂勒辔移时望之C.又西瞻志公影D.志公不留影于此小题5.联系《穿井得一人》中的传闻,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附: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a
答 案
一、1. C. 归还 2. B D 【解析】A,第一个“于”为“在”,第二个“于”为“向”;B ,“而”为转折义,“但是”C ,第一个“以”为“因为”,第二个“以”为“凭借”;D ,“为”、“替”。
9.(3分)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
(评分细则:共3分。
断错1处扣1分。
)
10.(4分)①取号,取名号;②超出,突出;③穷,学完,深究;④模仿,效法,效仿(评分细则:共4分。
每空1分。
意思对即可。
如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
11.(3分)我们难道真正懂得下棋吗?只是姑且把它当作游戏罢了。
(评分细则:共3分。
译出重点词“聊”、“耳”各1分,语句通顺意思正确1分。
有不足酌扣。
)
12.(3分)欣赏:①不拘小节,性情中人(2分);②不为富家治病,保持节操(2分);③寄情山水,志趣高洁(2分);④嗜好下棋,但不过分执着(1分);⑤聪明非凡,涉猎广泛(1分)。
不欣赏:①为棋争论,而不为人治病,缺乏人道主义精神(2分);②欲遗弃世事,消极避世(2分);③涉猎广泛,但缺乏钻研精神(1分)。
(评分细则:共3分。
开放题。
“欣赏”“不欣赏”均可。
如果说“既欣赏又不欣赏”,只要理由合适亦可酌情给分。
以上理由的分值有所不同,但最高不得超过3分。
有其他理由,言之成理的,亦可酌情给分。
)
译文:
【甲】晋朝时魏郡大旱,农民在龙洞中祈祷,求到了雨,将要去祭祀感谢那条龙。
孙登看见了说:“这是有病之龙降下的雨,哪能使庄稼复苏呢?如果你们不相信,请闻闻这雨水。
”大家一闻,雨水果然非常腥气肮脏。
这条龙当时背上生了大毒疮,听见孙登的话后,就变成一个老头,求他为其治疗,说:“如果我的病痊愈了,一定有报答。
”没过几天,果然下了大雨。
人们还看见大石头中间裂开成一口井,井里的水十分清澈。
那条龙大概是打了这口井来作为对孙登的报答吧。
【乙】杨宝是汉代弘农郡人,九岁时,杨宝在华阴山北边,看见一只黄雀被鸱枭击伤后坠落在树下,一群蚂蚁将受伤的黄雀围困起来。
杨宝怜悯黄雀,就把它带回家,放置在一个小木箱里,每天用菊花来喂养它。
过了一百多天,黄雀的伤养好了,羽毛也长全了,它每天早上飞出去,晚上又飞回来。
有一天晚上,夜过三更,杨宝还在读书尚未睡觉。
忽然,一个穿着黄衣服的少年来向杨宝再三拜礼,他对杨宝说:“我是西天王母娘娘的使者,奉命到蓬莱仙山出使,不小心被鸱枭击伤。
承蒙您怜爱救助,非常感谢您的大恩大德。
”说完,黄衣少年送给杨宝四枚白玉环,并说:“让您的子孙像这白玉一样品行高洁,位居三公。
”
(四)(8分)
13.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
14.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出使到蓬莱去,不小心被鸱鸮击伤。
15.【答案】示例一:我更欣赏龙,龙有爱心,虽身患重病,也为农夫降雨;龙讲诚信,求治时承诺“疾痊,当有报”,后来“果大雨”;龙知恩图报,为人着想,不仅降大雨解旱灾之燃眉之急,而且穿井让人们长久受益。
示例二:我更欣赏黄雀。
黄雀知恩图报,虽事前并未许诺,事后却主动报恩;而且,用送玉环的方式来表达他的美好愿望;让杨宝的子孙像玉环一样洁白、高贵。
评分标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五)(8分)
16.(1)向来(一向)(2)逃走(3)一齐(4)带领(率领)(各1分)16.都城皆恐/和甫不以然/不数日果有旨根治。
17.D【思路点拨】D中的“罪”作动词用,可解释为“降罪”“处罚”。
18.【答案】①严谨,不轻信,重视调查;②公正,重证据,处罚严明。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六)(12分)
19.(2分)⑴刘景(景) ⑵郑絪(絪) 20.(2分)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21.(2分)从今以后让他和你们共同上学院读书,住宿吃饭的标准和你们一样。
(意对即可 22.(2分)C 23.(4分)示例:一是善于学习,刘景作为书僮能一鸣惊人,不难推测他长期以来留心学习;二是敢于展露才华,并不因为自己是仆人而妄自菲薄,而是大胆题诗,才有被赏识的机会;三是珍惜学习机会,仅三年左右时间就学有所成,这与他努力进取的态度密不可分。
(一条2分,原因、分析各1分)
(七)(10分)
24. 往观者日数百人/ 皆叹其巧/ 惊其神。
评分标准:2分,每处
1分。
多断不得分。
25. D(前一个“何”,意思是“为什么”;后一个“何”,意思是“多么”。
)评分标准:3分。
26. 谁能给我三斗粟米,我就把我的技艺传授给他。
评分标准:2分,意对即可。
要准确翻译“孰”和“以”,每错一处扣1分。
27.示例一:不赞成这种说法。
因为这种技艺创造出来的冰雕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示例二:赞成这种说法。
因为花了很大的功夫雕出
的作品,却不能保存久远,白白地浪费人力和物力。
评分标准:3分。
言之有理,得3分。
仅判断,得1分。
(八)(16分)
28.(1)通“向“,从前(2)停止(3)为什么(4)……的样子(4分)
29.(2分)C
30.(4分)(1)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得”字1分,疑问句式1
分)
(2)颜回的志趣很好呀!(注意倒装句的翻译,没有翻译出倒装句式,但表述正确和1分,“意”翻译成志向、观点、意见、想法、心意等相近的词皆可。
)31.(3分)(1)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④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辨礼义而受万钟对比。
(2)(3分)[要点与评分:写出甲文坚守的内容1分,乙文坚守的内容1分,表达1分。
参考点:甲文强调做人要坚守礼义,有羞恶之心,不为名利(高官厚禄)所动,乙文强调做人要坚守自己的志趣,不因贫穷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