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建构主义科学教育观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知者与认知对象是不可分离 的。所 以, 没有认
知者 就没有 知 识 。
传递知识 , 他所传递的概念、 思想 、 课文等等 , 也 必须经过接受者从他们 的自己的经验予以解释
( 在此 意义上 亦 即转 换 )才 可 以变 成接 受 者 自 , 己的新知识 。
第三 , 建构主义对知识本质的看法 与传统 的认识论不 同。传统的认识论既然把科学知识 看作是对客观实在 的精确反映, 是通过严格的
说 :我从 未否认 有一个 ‘ 对 实在 ’asler— “ 绝 (bo t e u
一
、
建构主 义 的科学教 育观
科学教育观主要包括科 学知识观、 科学学 习观和科学教师观( 以及相应的学生观) 。建构 主义在这些方面与传统的科学教育观都有本质
的区别 。
( ) 一 建构主 义的科 学知识观
2 9
一
做知识论。0 ”
味着我们所建构的实在的图像与“ 真实” 的外在
世界一致吗?格氏的回答是 , 不管我们是物理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索 法、情景 法 、协 商 法等教 学活 动 ,促使 学生主动 、积极 地参 与 意义建 构 ,最终培 养 学生的创 新 能力。
[ 键 词 J建 构 主 义 ; 主 动 性 ; 创 新 能 力 关
一
、
引 言
以 让 学 生 就 某 些 问题 进 行 小 题 大 做 ,启 发 求 异 思 维 ,
效方 法 之一 。 这 种 反 思 性 教 学 有 利 于 鼓 励 学 生 多 想 、 多 问 , 激 活 思 维 ,推 动 求 知 欲 , 诱 发 创 新 意 识 , 建 立 以 学 生 为
过 他 人 的 表 现 看 到 自己 的 长 处 和 不 足 ,从 而 更 有 效
地 指 导 今 后 的学 习 。
四 、 运 用 建 构 主 义 理 论 ,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能 力
教 师 为 主 导 ,采 用启 发式 、讨 论 式 的教 学 方 法 ,促 使 学 生 进 行 反思 ,能培 养 他 们 发 现 问题 、分 析 问题 和 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
二 、 建 构 主 义 理 论
( ) 反 思 性 教 学 :创 设 联 系 新 旧 知 识 的 环 境 二
Hale Waihona Puke 技 能 间 的 内 在 联 系 及 其 对 外 语 教 学 的 启 发 ?” 或 “阅读 和 写 作 的 关 系 ? 怎 样 进 行 有 效 的 写 作 ? 等 。 ” 通 过 合 作 学 习 ,学 生 在 共 享 集 体 思 维 成 果 的 基 础 上 ,完 成 对 当 前 所 学 知 识 比 较 全 面 、正 确 的 意 义 建
造 新 知 识 、 新 事 物 的 能 力 , 是 发 现 问 题 和 解 决 问 题 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无法充分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崭露头角,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这一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旨在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而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简单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主动地对新知识进行解读和建构。
教学不应只是知识的传递,而应是知识的创新和生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学不再是一种单向的灌输过程,而是一种双向的交流和合作过程。
教师应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学生也应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以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教学环境创设、教学策略设计等方面的分析和阐述,我们将揭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同时,我们也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1.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
它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
建构主义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21 0 1年 8月
建 构 主 义 在 创 新 能 力 培 养 中 的 应 用 研 究
张 荣
( 阳理 工 学 院 数 理 部 ,河 南 洛 阳 4 12 ) 洛 7 0 3
摘
要 :从 建构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 高等教 育改革 中的创 新教 育问题 。提 高 学生创新素质 的基础 是培 养学生的
2 创 新能 力 的 培 养 以 人格 建 构 为基 础
主义视角讨论了创新能力培养的几个方面 ,而这些 2 1 创造性人格是 创新能力的基础和保证 . 在高等 教育 的改 革 中往 往被忽 视或误 读 。 有 人认 为 ,创 新 教 育要 培 养学 生 的创 新 能 力 ,
1 建构 主义理论
如勇 于反思 、质疑 、发 现 问题 的探 索精 神 ,敢 冒风
力 因素 ,而在 于是 否具 有 良好 的人格 。从 目前 常用
险 的勇气 等 ,则 需要 着重 培 养 。值得 一 提 的是 ,在 的谦逊 的品德 ,对 自己能力 估计 过 于保 守 ,也 是调
创 造性人格 ,这 个过程会贯穿于学生的知识创新过程 中,最终表 现为学生元认 知能 力的提 高。
关 键 词 :建 构 主 义 ;创 新 能 力 ; 高等 教 育改 革
D I1.9 9ji n 17 5 3 .0 10 .2 O :0 3 6/.s .64— 0 5 2 1 .4 0 2 s
引 的知识 体 系 ,我 们 才 有 可 能 在 此 基 础 上 进 行 创
新。这也是传统高等教育 的观点。然而 ,在具体
实施 的过 程 中 ,有人 将 其 理 解 为 ,如果 我 们 获 得
大 量 的知 识 ,我 们 就 会 在 此 基 础 上 进 行 创 新 。知
学习建构主义理论,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建构主义主张“ 过问题解决来学 习” 通 就 是 使 学 生 不 再 盲 目接 受和 被 动记 忆 课 本 或 教 师 传 授 的 知 识 , 是 主 动 地 进 行 自我 而 探 索 , 学 习 过 程 变 成 学 生 积 极 参 与 的 建 将 构 知 识 的 过 程 。 此 , 师 要 创设 与 教 材 内 为 教 容 相 关 的 情 境 , 学 生 在 情 境 中产 生 各 种 让 疑 问 和 设 想 , 导 学 生 在 亲 身 体 验 中 探 求 引 新知 , 发潜 能。 开 物 理 规 律 的 发 现 与 完 善 过 程 , 人 们 是 运 用 创 造 思 维 不 断 创 新 的 过 程 , 发 现 规 在 律 的 过 程 中所 创 造 出 的新 方 法 是 人 类 极 其 宝 贵 的财 富 。 此 , 教 学 中 , 视 物 理 规 因 在 重 律 的 发 展 , 拟 物 理 规 律 探 索 过 程 , 助 于 模 有 培 养 学 生 创 新 精 神 , 学 生 掌 握 创 新 的 基 使 本方法。 在牛 顿 第 一 定 律 的 教 学 中 , 静 止 以 的 车 为 例 , 力推 它 就 运 动 起 来 , 用 力又 用 不 会 停 下 来 的 事 例 引发 学 生 脑海 中的 错 误 概 念, “ 即 力是 物 体 运动 的原 因” 然 后组 织 学 , 生 进 行 思 维 和讨 论 。 学 生 讨论 的基 础 上 , 在 再分 别引出亚里士多德 、 俐 略、 卡儿 、 伽 笛 牛 顿 等 科 学 家 的观 点 , 现 牛 顿 第 一 定 律 再 发 现 的 历 史 过程 。 过 以 上 的 教 学 , 使 学 通 能 生 掌 握 创 新 的 基 本 方 法 , 创 新 精 神 得 到 使
2 0 NO 0 9 17
幼儿园建构主义课程设计:培养幼儿创造力思维
幼儿园建构主义课程设计:培养幼儿创造力思维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孩子创造力思维的关键时期。
作为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如何设计一套具有建构主义理念的课程,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思维,是我们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结合建构主义理论,深入探讨幼儿园建构主义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此课程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思维。
二、建构主义理论在幼儿园课程设计中的重要性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通过建构知识的过程来理解世界。
在幼儿园阶段,幼儿正处于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尤为重要。
通过建构主义理论的课程设计,幼儿可以在学习中建构新的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思维。
三、幼儿园建构主义课程设计的特点和原则1. 环境创设建构主义课程设计强调环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中,我们可以通过布置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包括角色扮演区、建构区、自然探索区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建构知识。
2. 项目学习以项目学习为主要方式,让幼儿在实际活动中进行探索和学习。
项目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主动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建构知识。
3. 教师角色教师在建构主义课程设计中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
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发展和需求,根据他们的兴趣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引导,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思维。
四、幼儿园建构主义课程设计的实践案例以“动物世界”为主题的项目学习。
在这个项目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搜集动物的资料,还可以邀请专家来讲解动物的故事。
通过搭建动物栖息地的模型、制作动物玩具等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动手实践中建构对动物的认识。
在这个项目学习中,幼儿不仅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还培养了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创造力思维。
五、小结幼儿园建构主义课程设计是培养幼儿创造力思维的有效途径。
通过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以项目学习为主要方式,教师在幼儿的学习中发挥引导作用,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思维,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等教育中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高等教育中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摘要: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论,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英语教学效率以及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会极大的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创新能力同样也会获得极大的突破。
因此,现阶段加强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意义重大。
该文旨在研究建构主义理论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为高校在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提高学生英语创新学习能力方面的开展提供可行性思路。
关键词:高等教育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我国处于社会转型与变革时期,社会需要多元化和创新型英语人才,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创新能力显得日益紧迫。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学生实际出发,强调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应提高自身英语学习创新能力,在本质上是发挥学生的英语学习主体性,这与现代教育中所弘扬的创新精神是一致的。
该文主要介绍建构主义理论及其教学观,分析建构主义理论与英语创新学习关系,探讨建构主义理论下学生创新学习的策略,为高校在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提高学生英语创新学习能力方面的开展提供借鉴。
1 建构主义理论及其教学观分析建构主义理论最早起源于18世纪的西方,刚开始这种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哲学理论,后来经过西方众多教育家的拓展,最终形成一种新型的基础教育理论。
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维特洛克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对学习提出了其它具有深刻性的见解,掀起了建构主义理论学习的应用新潮流。
首先,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积极的主动接受的过程,通过积极主动的对知识进行汲取与吸收,可以使得人们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不仅仅是简单的对知识进行传递,学生也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
学生通过对于教师传递知识的吸收,与外界环境进行接触,通过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与学习互动,提高学生对于原有知识的巩固与提升。
其次,建构主义理论同时对学生所接触的知识提出了新的解释。
借鉴“建构主义”理论 促进小学科学教学
借鉴“建构主义”理论促进小学科学教学一、引言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知识的构建,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借鉴建构主义理论,探讨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建构主义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德国教育家弗洛伊贝尔共同提出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动的、个体的和社会的过程,强调学生是知识构建的主体。
基于此理论,小学科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1.学习是一种积极的知识建构过程。
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通过探索和发现知识,逐渐构建自己的概念和观点。
2.学习是个体和社会的互动过程。
学生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交流和合作,参与讨论和辩论,进行知识的共享和构建。
3.学习是基于现实情境的。
学生学习的内容应与实际生活相连接,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探索和发现的欲望。
4.学习是持续的、演变的过程。
学生的知识结构是不断发展和改变的,教师应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提供适宜的学习任务和支持。
三、建构主义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1.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小学科学教室应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提供各种实物、实验器材和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例如,可以设置多个实验台,让学生在观察和实验中探究科学知识;可以设置图书角和多媒体角,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社区资源,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释,帮助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进行验证。
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本文将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分析其优势和实施策略。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优势1.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和情境性,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促进教师角色转变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4.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实践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
2. 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完成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项目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例如,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组研究历史事件,共同完成研究报告。
4. 注重知识建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知识的动态性和情境性,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反思等方式,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等方式,构建物理知识。
建构主义理论在信息技术课程上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在信息技术课程上的应用建构主义理论是指个体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性和探究性。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建构主义理论可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可以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
学生可以合作开展一个虚拟实验,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在项目中,学生需要主动思考问题、动手实践,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合作性,课堂上可以开展团队合作的学习活动。
信息技术课程往往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工具和编程语言,通过在小组内互帮互助,学生可以共同解决技术问题、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程序设计竞赛、项目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培养创造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探究性,课堂上可以开展问题驱动的学习。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或者给学生一个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分析,探究某一现象的规律,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解释和归纳。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各种资源,积极主动地寻求答案,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还强调学习的反思性,课堂上可以开展学习成果的分享和评价。
学生可以将自己在项目中的学习和成果进行展示,并接受其他同学和教师的评价和建议。
通过分享和评价,学生可以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发现问题和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建构主义教学观与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个 目 的 — — 准 确 地 商 业 信 息 传 递 , 而 这 点 是 这 门 课 程
开 设 的 意 义 所 在 。 ② 立 足 于 市 场 经 济 活 动 的 创 意 构 思 环 节 是 这 门 课 程 极 其 重 要 的 切 入 点 , 而 通 过 这 一 平 台 , 合
理 的建 立 连 接 不 同学 科 的知 识链 ,展 开创 意 设 想 ,研 究 技 能 表现 则 是 我 们 的 方法 论 。
境
,
导 入构 建击 识 的 学 习情 n
稿 发 学 生 从 新 的 角 度 来 认 课 程 意 义 , 从 各 自拥 有
习 址 构 内 在 心 表 征 的 过 。 学 习 耆 并 不 足 把 知 识 从 外 搬 剑 忆 ¨ , f j 足 以 已 仃 的 验 为 摹 础 通 过 外 界
的。” j , 0二 教 学 的 过 卜, 它 强 调 “学 习 肯 不 足 足 知 识 的 。 动 建 构 者 , 外 施 加 |
物 化 形 态 的 组 合
的被动接受荷,
的 心 只 仃 通 过 习 的 卜功 建 构 才 能 变 成 自 身 的 探 索 法 、 发现 法 上
在 教 学 伊 始 , 我 f 通 过 介 绍 商 , 摄 影 的 成 功 案 例 以 『 j l k
此 础 之 I的 教 学 观 点 j以 } 传 统 教 学 模 式 仃 靛 久 的 差 } |
圳: 先, 能 _ 的 形 成 【, 建 构 丰 义 认 为 “ 『 J : 学
及所 涉 及 知 识整 合 关 系 , 将
美 术史 论
ltt 。 Aiy H
建构主 义教 学观与 创新能 力培 养初 探
何 辉 孔 凡 智
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路径——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视角
( 二 )学科 竞 赛 与 建 构 主 义 学 习观 的耦 合 性
、
学 科 竞 赛 的 功 能 及 特 点
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基础上 ,以竞赛 的方法
激发学生 理论 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通过完成竞赛任务来发现 问题 、解决 问题来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的系列化活动 。不仅对
措 大力 推动课 程建 设 与大学 生创新 能力 培养 。其 中 ,以学 科 竞赛 为依 托 ,将 学科竞 赛 与常规 教学 相结合 ,在促 进大 学 生创新 能力 培养 方 面开辟 了新 的思路 ,在创新 人才 培养
途径 上做 了有 益的尝试 。
一
建构 主义认 为 ,知 识不 是通 过教师 传授 习得 ,而 是学
习者 在一 定 的情 境 即社会 文化背 景下 ,通 过获 取知识 的过
程 和其他 人 ( 包 括教 师和学 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 要 的 学 习资料 ,通过 意义建 构 的方式 而获得 。它强 调学生 要在 个体 与环 境或 与他人 相互 作用过 程 中建 构知识 。这种 理想 的学 习环 境 ( 情 景 )应 当包 括情 景 、协作 、交 流和意 义建
实际问题 的能力 。而最近高校把构建主义 的学 习观和教学观
有 以下一些 明显特征 : 在竞赛 内容方面 ,各类型的学科竞赛题 目要么是按 照参 赛标准 和准则 自 行设计 作品 ,要么是对现 已存在 的问题提供
一
作为教育心理学 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过程 的 目的也是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提高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 问题 的能 力。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 ,两者可 以说是追溯本源 ,殊路
百折不挠 的精神 ,长时间面临困难 的勇气 和决心 ,有超强的 忍耐力和抗压能力 。具有心理准 备要求 充分 、抗压能力强等 特点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的启示及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的启示及应用【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应用。
通过深入探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课程和教学活动。
在中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也是建构主义教学的关键。
这些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性,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将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中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教学、启示、应用、基本原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知识建构过程、重要性、未来发展、总结、展望1. 引言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的启示及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的启示及应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通过自身的经验和思考来建构新知识,从而更有效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在中学教学中,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探究空间,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未来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和研究来不断完善和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有望推动中学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果。
2. 正文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体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来构建新的理解。
这与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有着明显的区别,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建构主义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构建主义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它帮助学生理解自己学习科目和文化趋势。
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不断思考和探究,而不仅仅死板地机械记忆、模仿。
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发展个人思考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各方面能力,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
在历史教学中,构建主义的运用有助于学生根据既有知识,建立起可新可老的历史思维关系,形成有声有色的历史画面,系统学习历史。
构建主义可以帮助学生在历史探究中形成个体的认知和主观观点,并探究自身在历史系统中的位置,使学生对历史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有更强的素养和文化底蕴。
另外,构建性教学还有助于促进历史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认识历史的视野,从而使学生从多重历史角度、从史的多样性角度探究历史趋向,加深学生对客观历史的认识。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的创新性和问题解决能力培训方案评析
再 是 以教 授 知 识 为 主 , 成 为 学 生 建 构 意 义 的 帮 助 者 、 导 者 。 而 指
这 种帮 助 、 指导作 用体 现在 : 激发 学生 兴趣 , 助学 生形 成持 ① 帮
久 的学 习动机 ; 通过 创设 符合 教学 内容要 求 的情景 和提 示新 ②
旧知 识 之 间 联 系 的 线 索 .帮 助 学 生 建 构 当 前 所 学 知 识 的 意 义 ;
社 .oo . 2 6
[ ] 史丰 堂. 于教 育技 术 学科 定位 的思 考 [ ] 台教 育 学 院 学报 , 3 关 J. 烟
20 ( . 0 3 9)
学科 , 种定 位 是没 搞 清楚 教 育技 术 学 定位 的概念 , 是要 确 这 它
定 教育 技术 ( ) 整 个学 科 ( 括 自然 和社 会 学科 ) 系 中 的 学 在 包 体
在 此 基 础 上 提 出 问题 解 决 方 案 并 付 诸 实施 的 能 力 。 根 据 培 训 目标 , 过 对 培 训 方 案 及 教 学评 价 的 分 析 , 讨 了 解 决 通 探
问题 的 设 计 过 程 。
关 键 词 : 题 解 决 能 力 ; 构 主 义 ; 训 设 计 问 建 培
③ 为 了使 意 义建构 更有 效 , 教师 应在 可能 的条件 下组 织协 作学
习 . 对协 作学 习过程 进行 引导 。 并
目前 学 术 界 的 一 种 观 点 认 为 : 构 主 义 对 一 些 复 杂 学 习 领 建 域 、 级 学 习 目标 的教 学 设 计 是 比较 适 合 的 , 可 以 以一 种 “ 高 它 新 的心理 集 ” 方 式 引进 教学 设 计领 域 , 补 传统 教 学设 计 过分 的 弥 分 离 与 简 化 教 学 内 容 的 局 限 ( eglt, lo , nso ) 为 R i uh Wi n J asn 。 e s o 此 .他 们 纷 纷 提 出 了 一 些 建 构 主 义 教 学 设 计 原 则 ,归 纳 如 下 : 以 问 题 为 核 心 驱 动 学 习 , 题 可 以 是 项 目 、 例 或 实 际 生 活 中 问 案 的 矛 盾 : 调 以 学 生 为 中 心 , 种 教 学 因 素 , 括 教 师 只 是 作 为 强 各 包
信息课中的建构主义和创新
信息课中的建构主义和创新建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80-90年代,基础认为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而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中非常容易实现建构主义的硬件搭建,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中使用建构主义,一定会让学生耳目一新,使其摆脱说教的繁琐,让孩子们自由的成长。
新世纪以来,“创新”就是主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实践“创新教育”也就成为广大教师研究与运用的主题。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建构主义做创新教育。
1、信息技术课有它宽阔的思维空间信息技术课程有它独有的特点——不断更新的资讯、实践性强、意想不到的挑战、丰富的多媒体感官刺激等,这一系列极富魅力的因素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计算机中有太多奇妙的东西,在这个领域中,信息以惊人的速度更新,能够极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计算机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充满幻想的空间里,学生可以尽情放飞想象的翅膀。
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程更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动手操作往往是创新的必要条件。
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其他学科无法比拟,信息技术课程与创新教育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互相促进的影响力。
2、空间坐标的确定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宽阔的思维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如何确定一个标志呢?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小学阶段尤其是中低年级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把重点集中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至于学生要掌握多少技术层面的东西,应该放在次要的位置,要训练学生用儿童的思维方式来操作计算机。
教学的重心应该落在“学有所用”上,即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出自己的作品来。
客观说,现在我们选择好的坐标点的余地很小,适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要求的优秀软件少之又少,还有待于广大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去创造、去开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相关推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精选7篇)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篇1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为教育学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合作性。
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学营造了另一种氛围: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学生也不是单纯的学;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更好的建构新的知识经验而创造有利的教学情景,促进其交流与合作。
这样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很好的发挥,也是教育教学所一直向往的境界。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20世纪8O年代建构主义兴起,并对当前的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哲学上,建构主义受到后现代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知识社会以及科学史的影响。
因此正如斯拉文所说:“在教养心理学中正发生着一场革命,人们对他叫法不一,但更多的称他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体学派学习理论在当今的进一步发展,其奠基人皮亚杰明确指出,人不是发端于主客体,而是发端于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其核心主旨是知识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建构而来的。
杜威的经验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以及认知心理中的图式理论等均对建构主义理论产生了影响。
…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阐述和理解来探思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一)知识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且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需要针对于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的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
而且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虽然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相同的理解。
教学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教学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领域也在不断追求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
教学创新不仅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本文将对教学创新的理论进行探讨,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教学创新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动建构新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
这一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来构建知识体系。
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促进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情境,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知识的建构。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由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他认为人类具有多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和内省智能等。
这一理论启示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优势和学习风格,教学应该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3、情境认知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强调知识是在具体的情境中产生和应用的,学习应该与真实的情境相结合。
通过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同时,情境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创新的实践策略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网络、虚拟现实等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教学、远程教育,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虚拟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情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开展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张运红
作者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教科院,西安710062
出版物刊名: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
页码: 73-75页
主题词: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建构主义知识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注入式教学;课堂教学;重要因素;主动学习;学习环境;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教育;学习观;教学观;新思路
摘要: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能否主动学习是其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不能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为此,本文从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和学习环境四个方面出发,结合创新的内涵和机制,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创新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为了更有效地主动构建所学知识的意义,外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式、反思性和研究性教学,采用探索法、情景法、协商法等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意义建构,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建构主义;主动性;创新能力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学校教学工作更加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
在外语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进行反思,能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构主义理论
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理论以心理学家Barlett在1932年提出的“图式理论”为基础。
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外语教学应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
这一理论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
者。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为了更有效地主动构建所学知识的意义,外语教学中可以采用探索法、情景法、协商法等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意义建构中。
三、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能力是人类突破旧知识、旧事物,认识和创造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某一个教学环节的任务,而应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教学评价等),贯穿教学始终,贯穿于各个课型中,以便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前提。
创新思维是以灵活变换、新颖奇特的方式和多维多向的角度透视现象、探索事物内在运动规律的思维活动。
外语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小题大做,启发求异思维,促进创新思维。
为了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外语教师应启发和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启发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以便更全面地认识事物、解决问题。
四、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外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拓展学生自学、质疑、讨论、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点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践、自我创新的能力。
(一)问题式教学:发现和探索新问题
任何教学都可以从问题开始,并以问题结束。
一方面,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设问水平。
精心设问,巧于提问,引发好奇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最终实现创造性的思考。
进行启发式和问题式教学,使问题成为联系旧知识和新知识的桥梁,让学生的旧知识和旧方法运用到新知识的构建和重组中。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善问能力。
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异议,爱护创造性思维的萌芽。
根据Ur,设计的问题要清楚且有价值,要有趣味性、广泛性、挑战性和延伸性。
教师设计的问题可以分阶段提出(学前、学中、学后),以达到不同的目的和效果。
学前问题可以包括引发式、导入式或卷入式等,例如在讲解和复习语音时,可以提出“你是怎样学习外语语音并纠正自己的发音?”问题;学中可以提出一些语境式、连环式、思辨式等问题,如“发音对听力理解能力有影响吗?有怎样的影响?”等;学后问题包括归纳式、扩展式或联想式问题,如“发音对外语学习有多大影响?怎样有效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等。
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
除了教师设计的问题外,不断鼓励学生就某一话题提出问题,组织大家讨论并解决问题。
对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点滴创造性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不拘一格、多角度思考问题,以求得出多种答案和结论,有助于开拓学生思路,突破单向性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二)反思性教学:创设联系新旧知识的环境
反思意识和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教学中可以以某些已知信息为起点,采取反思、推测、想象等方法,让思维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任意发散,重组已知信息和新信息,最终成功地建构新信息。
每堂课可以从反思学生自己的学习过程开始,激活学生的旧知识和经历,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外语教师为学生创设相关教学内容的情景,将他们引入到自己的学习经验中,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让学生把旧知识和旧方法运用到新知识的构建中,从而引发他们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提出与学生个人亲身体验相关的课前问题,使问题成为联系新旧知识的线索,这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因此便于因势利导,是实现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方法之一。
这种反思性教学有利于鼓励学生多想、多问,激活思维,推动求知欲,诱发创新意识,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认识新问题,并善于从平常事物中发现不平常的因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研究性教学:培养研究性学习方法
研究性教学是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例如讲解听力技巧时,可以提出“听力和阅读之间的异同点是什么?对英语教学有什么启发?”等问题,既是探讨听力教学的问题,更是探讨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问题。
讨论这种问题,学
生即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丰富自己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中,通过强化独立探索和合作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学习中的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
这可以由教师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资料,培养独立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并将其贯穿于整个研究性教学实践与学习全过程中。
这将有利于学生正确选择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以及主动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合作学习,即进行小组协商和讨论是进行研究性教学的有效途径。
为了实现建构主义理论所强调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既亲身实践和体验,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间互相批改作业、小组共同设计课题或小组共同发表小论文,如“四项语言技能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发?”或“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怎样进行有效的写作?”等。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意义建构。
对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即自我评价(占20%)、小组评价(占30%)以及教师评价(占50%),也是研究性教学的重要一环。
评价内容包括学习能力、对小组合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发表论文后,进行自我评估、自我反思,进行同行评估,共同寻找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激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他人的表现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学习。
五、结语
为了更有效地主动构建所学知识的意义,教师应该通过问题式、反思性和研究性教学,营造富有创新性、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互相启发的过程中完成新知识的意义建构,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