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大气课件12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大气的保温作用由大气逆辐射来实现,常用其强弱解释夜晚 的自然现象
wenku.baidu.com
→ 夜阴温暖
夜晚
大气逆辐 地表温
晴(阴)

射弱(强)

度低(高)

夜晴寒冷、多 雾、霜、露
2.巧妙解释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1)夏季园林绿化中对新栽花木上覆黑色遮阳网,目的是削弱太 阳辐射。 (2)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3)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 (4)干旱半干旱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 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低纬与中纬:中纬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原因是中纬地区四 季变化明显,低纬地区终年高温。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区出现在赤 道附近的海洋上。
[学以致用] 1.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的空气 层随之降温,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 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会有水汽的凝结。 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 0 ℃以上,在地面 或地物上会出现微小的水滴,称为露。如 果露点温度在 0 ℃以下,则水汽直接在地 面或地物上凝华成白色的冰晶,称为霜。 据此完成(1)~(2)题。
1.大气垂直分层 (1)自地面向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 高层大气 。 (2)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 多变。 (3)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升高 ,以 水平 运动为主,利于 高空飞行。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两地冷 热不均
―产―生→
垂直
运动
―导―致→
同一水平面 上的气__压__差异
A.藏南
B.青海
C.川西
D.滇东
(2)据图推测,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甲行政区此时段( )
A.积雪量大,大气反射量多
B.积雪量大,地面吸收量多
C.积雪量少,大气吸收量少
D.积雪量少,地面反射量少
(1)D (2)D [第(1)题,图中反映滇东地区气温距平值小,且为 负数,说明该地气温最低,可推断其所受的低温凝冻灾害最大。第(2) 题,甲行政区为西藏自治区,根据等值线的变化规律推测,该地区 气温比往年偏高,将导致积雪量少,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量少。]
[解题流程]
考查 着眼于生产实际,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大气的热力状况及其
定位 与气温变化的关系
信息(1):图中曲线为寒冷期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
信息 提取
及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信息(2):四条曲线中,①的平均气温高且日变化较小 信息(3):曲线①②所示温度明显高于③④
信息(4):曲线③④的温度较低,变化与②一致
3.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的判断及原因分析 (1)陆地与海洋: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上大。 原因是陆地热容量小,白天和夏季增温快,夜晚和冬季降温快,海 洋则相反。 (2)阴天与晴天: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原因是白天多云,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大气逆 辐射强,气温较晴天高。
吹向海洋。
(×)
6.农民所建的温室蔬菜大棚与大气逆辐射的作用相似。 (√ )
7.当年郑和下西洋出发时选择在冬季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冬季
风。
(√ )
8.“黄梅时节家家雨”指的是冷锋天气。
(×)
9.北方地区的秋高气爽、艳阳高照的天气是暖锋活动带来的。
(×)
10.我国南北方的降水差异明显,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地形分
信息①:常见的积云的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 信息 信息②:空气的对流上升运动,使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 提取 冷却、凝结成云
信息③: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
(1)由信息②可知,积云是由空气对流上升冷却使水汽发生凝结而形成的。因 此,积云的外形特征与空气对流运动的特点紧密相关。由于大气对流过程中 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相间分布,气流上升地方的高空形成积云,气流下沉地 方的水汽不易凝结,高空无积云,故积云常出现间隔团块状 综合 (2)由信息①、②可知,积云是下垫面受热使空气产生对流运动形成的,热带 判断 雨林地带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空气对流运动最显著,因而积云出现频率最高 (3)由信息①③可知,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而下垫面的 气温高低,则直接影响了上升气流中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一天中日出前后 地面温度最低,近地面气温最低,导致空气对流运动最弱,上升气流到达的 高度最低,因此积云的云底高度最低
常呈( )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2)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3)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
值多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解题流程] 考查 结合对自然现象——积云的形成研究运用“综合思维”考 定位 查大气运动及气温对降水的影响
第一部分 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二 大气
核心 主干自检
1.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主要过程
(2)图中由太阳辐射到 a 的过程,反映了大气的 削弱 作用;环节 d 反映了大气的 保温 作用。
2.热力环流示意图
(1)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压高低状况是 甲>乙>丙>丁 。 (2)在同一高度上,气压高,等压面向_高__处___凸;气压低,等压面 向_低__处___凸。 (3)若图示区域甲为陆地,乙为海洋,此图显示为 黑夜 (白天、黑 夜)或 冬季 (冬季、夏季)的盛行风向。 (4)若该图为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其中表示城区的是乙地。 (5)若甲、乙同为北半球,甲地在东,乙地在西,则甲、乙之间的 风向为 东南风 。
3.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北半球)
(1)三圈环流:a 低纬环流 ,b 中纬环流 ,c 高纬环流 。 (2)气压带、风带 A 赤道低气压带 ;B 东北信风带 ;C 副热带高气压带 ;D 西 风带;E 副极地低气压带 ;F 极地东风带 ;G 极地高气压带 。 (3)气候:全年受 A 控制:热带雨林 气候;全年受 D 控制: __温__带__海__洋__性____气候;C、D 交替控制: 地中海 气候;A、B 交替控 制:_热__带__草__原__气候。
布。
(× )
考点 技法讲练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分析
[例1] (2017·全国卷Ⅰ·T9~10)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 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 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 月至次年 2 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 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命题点睛] 着眼于生产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是高考地理命题的 主要方向。本题以葡萄种植的双层覆膜技术为命题背景,结合图表信 息分析,重点体现考生准确提取图表信息、活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 能力。
[尝试解答] (1)C__(2)D__(3)A
[技法总结] 1.关联图示理解大气运动的内在联系
2.抓住主要因素分析区域的降水分布与差异
(1)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一般低气压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多,高气压带影响区域降水 大气环流
较少;西风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多
海陆位置 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大气运动与降水
[例2] (2019·全国卷Ⅱ)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 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 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 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1)~(3)题。
(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
气旋 阴雨 天气
反气旋 晴朗 天气
1.“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海拔高处获得的地面辐射少。(√ )
2.阴天时因得不到太阳辐射而昼夜温差大。
(×)
3.露水比较重的夜晚一定是阴天。
(× )
4.藏族同胞所穿的藏袍与其昼夜温差大的高原环境密切相关。
(√ ) 5.炎热的夏季,白天在海边沙滩上的人们常会感觉热风从陆地
综合 判断
由信息(1)可推知,无论是丰雪年还是枯雪年,膜内平均温 度总是较高,且丰雪年因降水多,云层厚而昼夜温差小, 因此曲线①②表示膜内平均日变化,结合信息(2)、(4)可推 知曲线②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①则代表丰雪 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联系信息(3)可以看出膜内温度 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洋流
暖流影响区域降水多,寒流影响区域降水少
下垫面 植被覆盖率高,地表水体面积广的区域降水较多,反之则
状况 少
(2)根据两地距离判断降水差异影响因素的方法 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的降水具体差异等 材料来命题。分析此类题目时可根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 ①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 去分析。 ②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 去分析。
―产―生→
水平 运动
3.大气水平运动——风 受 水平气压梯度力 的影响,风总是由 高压 区吹向 低压 区, 且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 向右 偏,南半球 向左 偏。
4.季风环流与季风气候 (1)
(2)
5.主要的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系统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雨雪、降温大 连续 天气
风天气 性降水
多连续 性降水
4.等压线分布图(北半球)
(1)甲、乙中属于高压中心的是 甲 ,其中心气流为 下沉 气流。
(2)图中乙处所属的天气系统,从水平气流运行的角度看属于 _气__旋__,其控制影响地区多 阴雨 天气。
(3)图中丙处为 高压脊 ,多 晴朗 天气。 (4)图中丁处为 低压槽,常形成锋面系统,多阴雨天气。 (5)图中 M 处的风向为东南风,M、N 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M。
[尝试解答] (1)B__(2)C
[技法总结] 1.巧用大气受热过程中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解释自然现象 (1)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解释白天的现象 ①气温高低:白天晴天(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少)→气温较高(低)。 ②太阳能的多寡: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 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的削弱作 用弱,太阳能丰富。
2.下图示意 2018 年 1 月 29 日~2 月 7 日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 的气温距平(气温与多年平均气温之差)等值线分布。受气温变化的影 响,图中部分地区出现低温凝冻灾害(气温剧烈下降并伴有雨雪冰 冻),给交通、电力、农业等部门造成较大的损失。据此完成(1)~(2) 题。
(1)该时段内,图示区域受低温凝冻损害最大的地区可能是( )
(1)下列环节中,与霜、露的形成关系密切的是( )
A.①弱、②强
B.①强、③弱
C.②弱、④弱
D.①弱、④弱
(2)梨树开花早,花期多在晚霜前,极易受晚霜危害。北京某地
果农可以采取减轻晚霜灾害的措施是( )
A.开花期灌水
B.花期前树干涂白
C.开花期熏烟防霜
D.花期前覆盖地膜
(1)B (2)B [第(1)题,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 逆辐射,④为大气辐射。霜、露发生在晴朗的傍晚与夜晚,且昼夜温差较 大。“晴朗”说明太阳辐射(①)较强;“昼夜温差大”意味着大气保温作用 弱,即大气逆辐射(③)弱,大气辐射(④)强。选 B。第(2)题,开花前灌水, 能降低地温,延缓根系活动,推迟花期,但是开花期灌水,对减轻晚霜危 害作用不大,A 错误;开花前树干涂白,可使树体温度上升缓慢,从而延 迟花期,避免或减轻霜冻危害,B 正确;熏烟能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发,起 到保温效果,同时烟粒能吸收湿气,使水汽凝结成液体而放出热量,提高 地温,能减轻或避免霜害,但是由于受环保政策影响,不宜采用,C 错误; 覆盖地膜能提高地温,但很难减少霜冻对梨花的不利影响,D 错误。选 B。]
③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 分析。
④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 坡)角度去分析。
[学以致用] 3.(2019·海南高考)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 系。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 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 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 2006 年 8 月 24 日该气象站记 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