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合集下载

[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3篇

[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3篇

[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3篇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3篇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1唐朝的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

他当官以后,身份高贵,妻子和儿女仍免不了经常挨饿受冻,但是他对待亲戚朋友却非常大方。

他在东都(洛阳)担当负责选拔官吏的重要公务,可是随身的行李只是一只布口袋。

他担任黄门监兼吏部尚书期间,病了很长时间。

宋璟和卢从愿经常去探望他。

卢怀慎躺在一张薄薄的破竹席上,门上连个门帘也没有,遇到刮风下雨,只好用席子遮挡。

卢怀慎平素很器重宋璟和卢从愿,看到他们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留他们呆了很长时间,并叫家里人准备饭菜,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

卢怀慎握着宋璟和卢从愿两个人的手说:“你们两个人一定会当官治理国家,皇帝寻求人才和治理国家的策略很急迫。

但是统治的时间长了,皇帝身边的大臣就会有所懈怠,这时就会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

”过了没几天,卢怀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时候,曾经写了一个报告,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李杰和李朝隐。

皇帝看了报告,对他更加惋惜。

安葬卢怀慎的时候,因为他平时没有积蓄,所以只好叫一个老仆人做了一锅粥给帮助办理丧事的人吃。

玄宗皇帝到城南打猎,来到一片破旧的房舍之间,有一户人家简陋的院子里,似乎正在举行什么仪式,便派人骑马去询问,那人回来报告说:“那里在举行卢怀慎死亡两周年的祭礼,正在吃斋饭。

”玄宗于是赏赐细绢帛,并因此停止了打猎。

另外人们传说:卢怀慎去世时,他的夫人崔氏不让女儿哭喊,对他说:“你们的父亲没死,我知道。

你父亲清正廉洁,不争名利,谦虚退让,各地赠送的东西,他一点也不肯接受。

他与张说同时当宰相,如今张说收受的钱物堆积如山,人还活着,而奢侈和勤俭的报应怎么会是虚假的呢”到了夜间,卢怀慎又活了,左右的人将夫人的话告诉了他,卢怀慎说:“道理不一样,阴间冥司有三十座火炉,日夜用烧烤的酷刑来惩罚发不义横财的人,而没有一座是为我准备的,我在阴间的罪过已经免除了。

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清正廉洁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以下是几个关于清正廉洁的小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清正廉洁的意义和重要性。

故事一:陶渊明拒受贿赂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曾任县令一职。

有一天,一个富商为了获得陶渊明的关照,送给他一份厚礼。

陶渊明拒绝了这份礼物,并说道:“我为官清廉,绝不贪赃枉法,请您拿回去。

”富商听了之后十分感动,于是放弃了行贿的念头。

故事二:杨震拒收礼金
杨震是汉朝的一位名臣,他为官清正,深受百姓爱戴。

有一天,他的一个下属为了表示感谢,送给他一份礼金。

杨震拒绝了这份礼金,并说道:“我为官清廉,绝不收受贿赂,这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下属听了之后十分惭愧,于是收回了礼金。

故事三:包拯拒收贿赂
包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法官,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权,被誉为“包青天”。

有一天,一个贪官为了获得包拯的关照,送给他一份
厚礼。

包拯拒绝了这份礼物,并说道:“我为官清廉,绝不贪赃枉法,绝不会因为收受贿赂而偏袒任何人。

”贪官听了之后十分害怕,于是
放弃了行贿的念头。

通过这些小故事可以看出,清正廉洁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更是一个社会的共同价值。

如果每个人都能坚守清正廉洁的底线,那
么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健康。

关于清正廉明的故事

关于清正廉明的故事

关于清正廉明的故事
1. 羊续悬鱼:羊续是东汉时期的官员,他在担任南阳太守期间,为人廉洁正直,拒绝接受下属的贿赂。

有一次,下属给他送来一条鲜鱼,羊续把鱼挂在门前,让送鱼的人看到,表示自己不会接受贿赂。

2. 海瑞罢官:海瑞是明朝时期的官员,他在担任淳安知县期间,严格执法,打击贪污腐败。

有一次,海瑞发现上司胡宗宪的儿子横行霸道,于是将其逮捕并依法惩处。

后来,胡宗宪为了报复海瑞,将他罢官。

3. 刘墉断案:刘墉是清朝时期的官员,他在担任江宁知府期间,处理了一起冤案。

当时,有两个人因为争夺一块土地而发生争执,其中一人被打死。

刘墉经过调查,发现死者是被另一人冤枉
的,于是将真正的凶手绳之以法。

这些故事都反映了清正廉明的价值观,强调了官员应该廉洁正直、执法公正,为人民服务。

古人廉洁小故事

古人廉洁小故事

古人廉洁小故事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着丰富的廉政文化,许多古人都以廉洁自律、清正廉洁为人生的信条。

这些古人的廉洁小故事,既为我们树立了道德榜样,也为我们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一些关于古人廉洁的小故事。

1.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岳阳楼记》是中国古典散文的名篇之一。

范仲淹在任职岳阳知州期间,为了解决洞庭湖水利问题,他亲自到岳阳楼观察水情,并发动民众修筑堤坝。

在他离任时,岳阳百姓为了感谢他的恩德,纷纷送上礼物,但范仲淹却一一拒绝,他说:“我是为了解决民生疾苦而来,不是为收受贿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廉洁自律是做人的根本,无论身处何种地位,都要坚守道德底线。

2. 陆羽的“茶经”陆羽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他的《茶经》是中国茶文化的瑰宝。

陆羽在撰写《茶经》时,坚持自己的观点,不为权势所动。

有一次,皇帝要求他在书中为某位权臣捧场,陆羽坚决拒绝,他说:“我写书是为了传播茶文化,不应该为权势所左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学问要坚守原则,不受外界干扰。

3. 匡衡的“凿壁偷光”匡衡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学者,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灯油读书。

为了学习,他决定在墙壁上凿一个小洞,借用邻居家的灯光读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奋好学是廉洁自律的基石,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4. 杨震的“暮夜却金”杨震是东汉时期的一位清廉官员,他在担任荆州刺史时,有一位朋友来找他借钱。

杨震问他有什么用途,朋友说是要送给别人。

杨震听后坚决不肯借钱,他说:“你我相识多年,我了解你的为人。

你这是行贿赂之事,我不能答应。

”最后,这位朋友只好空手而归。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廉洁自律不仅是个人品德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

5. 王祥的“卧冰求鲤”王祥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孝子,他的父亲生病时,他为了让父亲吃到新鲜的鲤鱼治病,不惜在寒冷的冬天卧在冰上捕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廉洁自律的重要体现。

古代廉洁人物的小故事

古代廉洁人物的小故事

古代廉洁人物的小故事导语:廉洁,自古以来就是做好官的标志。

廉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是洁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清楚一点的说,廉洁就是说我们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行为,光明磊落的态度。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古代廉洁人物的小故事,欢迎阅读!篇一:古代廉洁人物的小故事一、以廉为宝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

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

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二、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三、一钱太守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

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

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四、陶母退鱼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五、一贫如此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六、两袖清风的于谦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古代清正廉洁、为民造福的循吏的故事

古代清正廉洁、为民造福的循吏的故事

古代有很多关于清正廉洁、为民造福的循吏的故事,其中一些著名的故事如下:1. 贾岛助民贾岛是唐代诗人,他曾任官时非常廉洁正直,行事公正无私。

有一次,他在负责巡视时发现了一些官员私自侵占了民田,他拒绝了贿赂,将这些官员告发,最终恢复了乡民的权益。

2. 赵裕救灾赵裕是宋代官员,他任职时非常注重廉洁和为民服务。

在一次灾害面前,他积极组织救灾工作,全力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他不仅动用公家的资源和资金,还自己倾力助人,赢得了民众的赞誉。

3. 施琅辟贪施琅是明代将领,他在担任巡抚时,经常巡视各地,秉公行事,严厉打击贪污腐败现象。

他把自己的家产都用于救灾和修筑水利工程,改善生活条件,严厉追究贪官污吏的责任,重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4. 李广救民李广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忠诚勇猛的将军。

据说,在秦朝时期,陕西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民众饥荒万分。

当时的官员贪污腐败,置民生于不顾。

而李广作为一位廉洁公正的将领,深感百姓的苦难。

他毅然决定放弃个人私利,动用自己的军费,资助百姓购买粮食,救济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

5. 杜甫抗谏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曾经在官场上做过数次官员,但因为他忠于良心,善于表达民众的苦难和不满,经常直言谏言,不惧权贵。

有一次,他为了维护百姓的权益而与当时的皇帝李隆基直言进谏,告发贪污腐败的官员,表达了他对民众纷繁困顿的担忧和愤怒。

尽管他的谏言并没有得到完全采纳,但他坚守正义的精神使人们铭记于心。

这些古代循吏的故事中展现了他们的操守和良知,他们不贪污、不徇私,为民众着想,并尽力为民造福。

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后来的官员,让人们认识到什么是一个优秀的公务员应该有的道德和职责。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精选22篇)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精选22篇)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精选22篇)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精选22篇)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篇1诸葛亮虽身为蜀国丞相和三军统帅,军政大权在握,却是廉洁奉公的表率。

他教育儿子要进行品行高尚的养成,即要用俭朴的生活来养德,用淡泊富贵来树立大志,用静心学习增长才干,用振奋精神来革除享乐怠惰,等等。

诸葛亮正是这样做而实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言的。

他在生命垂危之际写给刘禅的信中说:“我在成都的家只有桑树800棵,薄田15顷,子孙靠它生活还是挺富裕的。

我在外面(老家以外的地方)再没有别的财产,随时的衣食,全部仗给于官家,不另外谋取生财之道来增加点滴私产。

我死的时候,不使家属内有多余的布帛,外有多余的财产。

”诸葛亮在临终前不但劝谏后主,规划国事,而且有针对性地陈述家事,预先谢绝赏赐,以免后代因钱财而不成大器。

高风亮节,这太难能可贵了!诸葛亮的这种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篇2岳飞是中国古代将帅中廉洁奉公,为人师表的楷模。

他从严治军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严以律己。

岳飞提出过国泰民安的两个著名口号:“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他身体力行,严守一不贪财,二不爱色,三不娶妾,四是山河未复滴酒不进的“四不”规定。

他个人的日常生活极其清苦。

他平常的饭菜大多是主食加一个菜。

有一次,岳飞吃到一种名叫“酸馅”的食品,他觉得味道不错,尝了几个以后,就叫随从收起来留到下顿再吃,以免浪费。

岳飞在16岁时娶的一位刘姓夫人,因他从军远离,家乡沦陷后,生活无着,被迫转嫁。

南渡以后,岳飞另娶了一位李姓夫人,夫妻之间的感情甚笃。

他的部属同事们曾出于对岳飞这位主帅的尊敬,出钱买了一个年轻美貌的土族女子,送给他做姬妻。

岳飞未曾见面就婉言谢绝了。

在当时的南宋士大夫社会官吏多是三妻六妾和“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临安作汴京”的环境中,岳飞能如此洁身自好,真是清淡如水,廉洁为镜,高风亮节,实在难得!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篇3宋时,刘温臾在朝中身居要职,一个自称他门生的人送给他一车粮草,刘温臾推辞不掉,当即答谢回赠他一套华丽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去。

清正廉洁历史小故事60则

清正廉洁历史小故事60则

清正廉洁历史小故事60则引言概述:清正廉洁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石。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令人敬佩的清正廉洁的人物和故事。

本文将为您介绍60则清正廉洁的历史小故事,希望能够启发人们对清廉正直的追求。

正文内容:一、政治家的清正廉洁1.1 诚信为本- 中国古代政治家孔子在担任官职时,始终秉持诚信为本的原则,以身作则,深受人民敬仰。

- 孔子的学生曾子在担任官职时,坚守原则,清正廉洁,为人民树立了榜样。

1.2 勤政为民- 古代政治家杨度在担任地方官员时,勤勉工作,关心民生,为百姓办实事,赢得了人民的赞誉。

- 清代政治家纪晓岚在担任官职时,勤勉公正,为民众排忧解难,维护社会稳定。

1.3 廉洁奉公- 古代政治家贾谊在担任官职时,坚决抵制贪污腐败,以廉洁奉公的态度处理政务,赢得了人民的信任。

- 清代政治家杨度在担任官职时,清廉自持,不受贿赂,为政务清明,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军事将领的清正廉洁2.1 忠诚国家- 古代将领岳飞在抵御外敌入侵时,忠诚于国家,不畏强敌,坚决保卫国家利益。

- 近代将领黄继光在战场上表现出的英勇和忠诚,为国家争取了胜利,成为英雄的代表。

2.2 公正无私- 古代将领李广在军队中以公正无私的作风治军,严明纪律,赢得了士兵的尊敬和信任。

- 近代将领赵云在战场上以其公正无私的品质和军事才能,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2.3 勇敢无畏- 古代将领关羽在战场上展现出的勇敢无畏的精神,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后人称为“武圣”。

- 近代将领叶挺在革命战争中英勇无畏,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文化名人的清正廉洁3.1 崇尚道德- 古代文化名人杨雄崇尚道德,以清正廉洁的品质影响后世,被尊称为“清高先生”。

- 近代文化名人鲁迅以其清正廉洁的品质和对社会不公的声讨,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先驱。

3.2 坚守原则- 古代文化名人王安石在官场中坚守原则,不为权势所动摇,以清正廉洁的品质影响后世。

名人廉洁故事大全

名人廉洁故事大全

名人廉洁故事大全廉洁是一种美德,尤其对于名人而言,更需要以身作则,成为社会的榜样。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名人以他们的廉洁事迹闻名于世。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人们向他们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著名名人的廉洁故事。

故事一:孔子敕仁修身孔子,作为古代中国的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言行一直被后世推崇和学习。

在他的言论和行为中,廉洁的价值观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孔子一生以修身为本,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自律,他从不接受贪污受贿的财物,坚持做到清正廉洁。

他在任教时,对自己和学生都要求严格遵守规则,慎用权力,公正待人,为后世名人立下了良好的榜样。

故事二:戚继光弃职捐财戚继光,明朝时期的名将,他的忠诚和廉洁事迹深受人们敬仰。

当时,明朝内外有许多腐败现象,贪官污吏层出不穷。

而戚继光却始终保持廉洁之心,他曾多次辞官,捐赠家产,力图为国家去除腐败现象,保护百姓利益。

他的高尚品质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故事三:巴金坚守初心巴金,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一生都坚持着一个信念,那就是为平民百姓写作。

在他的作品中,经常揭示社会中的不正之风,为人民呐喊,宣传社会的正义。

巴金一直坚持不接受来自权力的贿赂,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着自己的廉洁原则,成为名副其实的好作家。

故事四:戴尔·卡耐基的清廉心态戴尔·卡耐基是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家和作家,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书写,帮助了无数人提升自己的人际关系技巧。

在他的人际关系学经典著作《如何赢友与影响人》中,卡耐基强调诚实和廉洁的重要性。

他一生中从未接受过不正当的利益,他的诚实和正直给他带来了无数荣誉,并且成为他人生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故事五:曼德拉的廉洁风范纳尔逊·曼德拉,南非前总统和反种族隔离斗士,他以其坚定不移的廉洁风范而闻名于世。

在曼德拉长达27年的监禁期间,他始终保持着清廉的心态,从未屈服于种族主义的压力。

他坚信人人平等,抵制腐败行为,最终带领南非走上了民主和平的道路。

中国 古代廉洁故事

中国 古代廉洁故事

5篇中国古代廉洁故事1.羊续悬鱼:东汉时期,羊续任南阳太守。

当时,朝中权贵贪污腐败成风,一些地方的豪绅地主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欺压百姓。

羊续对此十分愤恨,决心大力整治。

一天,郡丞登门拜访,他揣着一条名贵的鲜鱼来献给羊续。

羊续不便当面谢绝,只好收下。

郡丞走后,羊续将那条鱼高高挂在屋外,让过往的百姓都看清楚。

不久,郡丞又来拜访,他刚要说明来意,羊续就指着一堆枯骨和皮鞭说:“你上次送的鱼,我已经用这些骨头和皮做成标本了。

我家君常说,我们应当打击奸邪势力,奖赏清廉正直的人。

你身为朝廷命官,应该做出表率。

”郡丞听后十分惭愧,默默地离开了。

从此,再也没有人敢登门送礼了。

2.司马迁写《史记》:司马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出生于一个史学世家。

他的父亲司马谈是一个著名的史学家,曾担任过太史令。

司马迁从小就跟父亲学习历史,而且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立志要写一部史书,把过去的历史完整地记录下来。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写成了《史记》。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包拯铁面无私:包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他以清廉、正直、刚毅的形象著称。

他担任过许多要职,如开封府尹、御史中丞、三司使等。

由于他执法严明,铁面无私,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因此被誉为“包青天”。

他的故事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中国古代廉洁官员的代表之一。

4.于谦清廉如水:于谦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和文学家。

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

据说他外出视察时,路上的小吏们经常向他索要贿赂。

于谦便写了一首诗送给那些小吏们:“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意思是说,绢帕、麻菇、线香这些物品本该为民所用,却成了祸害。

我要两袖清风地上朝去见皇上,以免百姓说三道四。

5.郑板桥罢官:郑板桥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书画家和诗人。

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

他在担任潍县县令时,因为得罪了当地的豪绅而被迫罢官。

清正廉洁的名人故事

清正廉洁的名人故事

清正廉洁的名人故事1. 羊续悬鱼东汉时,南阳太守羊续,他憎恶当时官僚权贵的贪污腐败,奢侈铺张。

他为人谦洁、生活朴素,尤其难以容忍贪污的行为,他处政从不搞特殊化,正直廉洁,他以自己的行动,刻苦克俭,为人民办了许多好事,深得人民的爱戴。

他常常穿着破旧的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

办公桌上只有几升麦粉,一壶墨水,破旧的竹床和几件破衣。

有一天,当他看见卖鱼者时,不禁皱起了眉头,脸上出现了忧虑。

人家问他原因,他说:“食欲之念,人是无法断绝的。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像羊续这样居高位、食厚禄的人,能时时刻刻注意生活小节,其精神何等难能可贵!对今人也是一面镜子。

2. 包拯:公正廉明的“包青天”包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他一生刚正不阿,廉洁公正,深得百姓拥戴。

他的故事被后人广为传颂,被誉为“包青天”。

3. 诸葛亮:清廉谨慎的宰相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以清廉、谨慎、勤勉著称。

他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不接受贿赂,不谋取私利。

他的清廉形象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狄仁杰:刚正不阿的宰相狄仁杰是唐代的名臣,以刚正不阿、廉洁公正著称。

他任宰相期间,不畏权贵,直言敢谏,致力于国家建设和民生改善。

他的清廉形象在历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

5. 海瑞:刚直不阿的海青天海瑞是明朝时期的名臣,以刚直不阿、廉洁公正著称。

他任地方官员期间,清廉正直,不畏权贵,打击贪污腐败。

他的事迹被后人广为传颂,被誉为“海青天”。

6. 于成龙:清廉爱民的“于青菜”于成龙是清朝时期的名臣,以清廉爱民著称。

他任地方官员期间,生活简朴,清廉自持,深得百姓的爱戴。

他被百姓称为“于青菜”,以示对他的尊重和爱戴。

7. 况钟:克己奉公的清官况钟是明朝一位著名的地方官吏,他克己奉公,两袖清风,爱护百姓,政绩卓著,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尊敬。

他在苏州任知府时,对百姓和孤苦无靠者极富同情心,自己每天只吃两顿薄粥,但拿出薪俸的一部分资助百姓搞生产,因此苏州地区家给人足,百姓安居乐业,人们称颂他是“况青天”。

廉洁教育古代小故事10个

廉洁教育古代小故事10个

廉洁教育古代小故事10个1.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2.陶母退鱼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3.一贫如此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4.两袖清风的于谦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5.不私一钱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

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

”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

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6.手好不要钱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

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敢得罪他。

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

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7.父清子廉留美名三国及西晋初期,胡质、胡威父子俩皆以清廉著称于世。

胡威受父亲胡质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志继承和发扬其父的清廉美德。

从古至今的清廉故事

从古至今的清廉故事

从古至今的清廉故事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刚正不阿、廉洁自律的仁人志士,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清廉故事,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是兴国安邦之源,是社会道德规范,是人人应当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学习自古流传下来的廉洁小故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做人做事的道理,时刻保持廉洁自律。

【廉洁小故事一】一钱太守刘宠是东汉贤臣,清廉朴素,他任会稽太守时,人民生活贫苦、饱受欺压,不少山民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

刘宠上任后扫除了烦琐的规章制度,禁止部属扰民,使得整个社会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

后来,刘宠升职入京,多位乡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特意给他送行,并捧着百钱要送给他。

刘宠深受感动,但坚决不接受,盛情难却之下,只好从中挑了一个留作纪念。

因此,被后人称为“一钱太守”。

【廉洁小故事二】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廉洁小故事三】悬鱼太守羊续长期担任南阳太守,但是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因为官清正廉洁,倍受当时人们的尊敬。

一次,其下属南阳府丞以生鱼作礼,献予羊续,希望能够讨好羊续,羊续把生鱼悬挂在住所的前庭处,让鱼风干以警示,其后府丞再次向羊续晋献生鱼,羊续便出示之前那条风干的生鱼,表示以后不会再收受他作为礼物所献的鱼,明确拒绝收受贿赂。

【廉洁小故事四】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姚崇是唐朝名相,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姚崇心系百姓、为官清廉,他不允许家属干涉政事,更不允许子女依仗自己的权势胡作非为,终其一生,可谓“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

他为劝诫满朝文武兼对子孙晚辈,写下了“五诫”,告诫为官处世之道,也作为家训流传后世,强调为人处世要公道正派、以身作则,要知止知足、不可贪图富贵。

古今清正廉洁名人故事

古今清正廉洁名人故事

古今清正廉洁名人故事1.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

他在担任徐州知府时,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著称,受到徐州百姓的称道和传颂。

至今徐州城乡还流传着他不少的佳话。

苏东坡五十岁的时候,家人要为其祝寿,苏东坡一再制止,并嘱咐家人不准宣扬。

谁料,寿辰这一天,来了一个送礼人,双手抱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家人便问:“请问尊姓大名,有何事?”来者说:“我叫赵钱孙李,来祝寿的。

”家人听罢,奇怪地笑道:“那有这样的名字呢?”来者说:“我本姓赵,右邻姓钱,左邻姓孙,对门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寿,大家推荐我送一盆月月红,给知府大人做寿礼。

”家人听后,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从不收礼,只好叫来者说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开花落无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

但愿大人常康健,勤为百姓除赃官。

”家人把诗写在纸上,叫仆人把诗送给苏东坡看,让他来处理此事。

不一会苏东坡出来,亲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着咏诗道:“赵钱孙李张王陈,好花一盆黎民情。

一日三餐抚心问,丹心要学月月红。

”后苏东坡虽赋闲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惩贪除恶的好名声却在民间永远流传。

2. 公仪休是战国初期鲁国宰相,他坚持奉职循理,以德治国,始终不变,使朝廷大小官员自守清正,既不与百姓争利,也不妄取小惠。

公仪休有一嗜好,就是特别喜欢吃鱼。

宰相爱吃鱼,自然就有人主动给他送鱼。

一天,有一送鱼者带着一筐上等新鲜鱼,给公仪休送来。

但他坚辞不受。

送鱼者大为不解地问:“听说宰相喜欢吃鱼,特意给您送来,不知为什么您又不收呢?”公仪休笑了笑,对送鱼者说:“正是因为我特别爱吃鱼,所以我才坚决拒绝接受任何人馈送的鱼。

道理很简单,我身为宰相,而宰相的俸禄足够我自己买鱼的开销,假如今天我因接受别人的鱼而被罢免官职,那谁还给我送鱼呢?这就是我不受鱼的原由啊!”。

古今名人清廉故事

古今名人清廉故事

古今名人清廉故事以下是 6 条关于古今名人清廉故事:1. 包青天包拯啊,那可是清廉的代表人物。

他为官公正廉明,大家都知道他铁面无私吧!就好比那明亮的灯塔,在黑暗中为人们指引方向。

有一次,一个大财主为了免罪,给他送去好多金银财宝,包拯直接给回绝了,还把那财主狠狠教训了一顿,难道这还不算清廉至极吗?2. 明代的海瑞,也是个了不得的清廉之士呀!他就像那坚韧不拔的青松,不管多大的风雨都屹立不倒。

听说他穿的衣服补丁摞补丁,吃的饭也是简简单单。

有个官员想贿赂他,给他送了珍贵的礼物,海瑞不仅不收,还对那官员一顿呵斥,这多让人佩服啊!3. 陶侃,东晋时期的名臣,那也是廉洁的楷模。

他呀,就如同那清澈的溪流,纯粹而干净。

他当官的时候,特别节俭,坚决不拿不该拿的东西。

有一回,手下人送给他一些特产,他立马就给退回去了,还告诫大家要严守廉洁底线,这不是很了不起吗?4. 杨震,东汉时期的太尉,那可是廉洁的典范啊!他犹如那高洁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曾经有人夜里给他送金子,说没人会知道,可杨震却掷地有声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人知!”这得需要多大的定力呀,真让人赞叹不已啊!5. 于成龙,清朝的一代廉吏。

他就像那燃烧的火焰,热烈而坚定地捍卫着廉洁。

人家连肉都吃不起,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极为简朴。

有个富商想求他办事,给他送上厚礼,于成龙不仅严词拒绝,还把那富商狠狠批评了一顿,这是不是很让人感动?6. 周恩来总理呀,那更是清廉的楷模中的楷模!他仿佛那闪耀的星辰,永远照亮我们的心。

他的一生艰苦朴素,衣服补了又补。

有国外友人送给他珍贵物品,他都上交给国家。

周总理的这种清正廉洁,难道不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吗?我觉得这些古今名人的清廉故事太震撼了,他们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让清廉之风永远传承下去!。

古今清廉小故事

古今清廉小故事

古今清廉小故事
清廉是指一个人在权力、金钱面前保持高尚的品德和操守,以下是一些古今清廉的小故事:
1. 古代宰相蔺相如: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宰相,有一次他到秦国拜访秦始皇。

秦始皇想要贿赂蔺相如,但蔺相如坚决拒绝了,并且为了表达自己的清廉,他刻意穿着简朴,没有佩戴任何珠宝和贵重物品。

他的清廉态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现代清廉检察官方廷钰:方廷钰是中国现代的一位清廉检察官,他在担任职务期间,坚持不收受一分钱的贿赂,严格要求自己按照法律办案,对贪污腐败行为零容忍。

他因为自己的清廉正直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尊重。

3. 古代诗人杜甫: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在诗中多次表达了对官场腐败和贪婪的批判。

他曾写下著名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他希望能够建造许多住所,给无家可归的贫苦人提供温暖和人道主义的援助。

这些故事都展示了个人或者群体在面对权力和金钱时保持清廉、正直和高尚品德的态度。

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传递了道德的力量,成为社会的楷模和榜样。

中国古代廉洁小故事

中国古代廉洁小故事

中国古代廉洁小故事提到廉洁,大家肯定会想到为官清廉的于成龙、公正严明的包青天、以身作则的周恩来......他们都是廉洁的模范,我们学习的榜样,那你们还自带那些古代廉洁小(故事)呢,下面为大家细心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古代廉洁小故事,欢迎查阅。

古代廉洁小故事1“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明]于谦《入京》释义两袖清风:两袖中除清风外,别无全部。

比方做官廉洁。

也比方穷得一无全部。

现多数比方为官清廉、不贪赃枉法严于律己的人。

早在元朝文学家魏初的《送杨季海》一诗中就已消失了“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魏初,字太初,号青崖,著有《青崖集》五卷,曾任元朝中书省掾吏、监察御史、南台御史中丞等官职,品性清廉,颇有政声。

此外,元朝陈基在《次韵吴江道中》一诗中也有这样的(句子):“两袖清风身欲飘,仗藜随月步长桥。

”只不过当时这一词语还没有与为官清廉这一意思联系在一起。

到了明朝吴应箕的笔下,“两袖清风”这一(成语)就已被用来表达清贫之意了:“入计时,止于两袖清风,欲送其老母归楚,至不能治装以去。

”从今以后,“两袖清风”(亦作“清风两袖”)才渐渐演化成为官清廉的意思。

如明朝另一位清官况钟(1383—1443年)在出任苏州知府任满赴京考绩时,为拒收群众送的礼物,就曾作诗云:“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绵。

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酒注如泉。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在于谦为官的时期,在外地做官或京官奉差外出,便趁机搜刮一些民财和土特产,献给皇上和朝中权贵,以便为自己的升官制造条件。

轮到于谦进京了,他把自己管区内百姓的疾苦、要求写下来,并附上自己的治理方案,便预备动身。

手下人挡住他说:“大人,您什么东西都不带,怎么行呢?”于谦装作不懂,说:“我应当带的都带齐了,还带什么呀?”手下人说:“您进京不送礼,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啊!”于谦说:“你看,我一年只有这些俸禄,家里还有父母妻儿,哪里有金银去巴结上司啊!”“没有金银,可以带些地方特产呢!”手下人焦急地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廓题目)古今清正廉洁的小故事唐朝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的故事唐朝宰相卢怀慎唐朝的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

他当官以后,身份高贵,妻子和儿女仍免不了经常挨饿受冻,但是他对待亲戚朋友却非常大方。

他在东都(洛阳)担当负责选拔官吏的重要公务,可是随身的行李只是一只布口袋。

他担任黄门监兼吏部尚书期间,病了很长时间。

宋璟和卢从愿经常去探望他。

卢怀慎躺在一张薄薄的破竹席上,门上连个门帘也没有,遇到刮风下雨,只好用席子遮挡。

卢怀慎平素很器重宋璟和卢从愿,看到他们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留他们呆了很长时间,并叫家里人准备饭菜,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

卢怀慎握着宋璟和卢从愿两个人的手说:“你们两个人一定会当官治理国家,皇帝寻求人才和治理国家的策略很急迫。

但是统治的时间长了,皇帝身边的大臣就会有所懈怠,这时就会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

”过了没几天,卢怀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时候,曾经写了一个报告,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李杰和李朝隐。

皇帝看了报告,对他更加惋惜。

安葬卢怀慎的时候,因为他平时没有积蓄,所以只好叫一个老仆人做了一锅粥给帮助办理丧事的人吃。

玄宗皇帝到城南打猎,来到一片破旧的房舍之间,有一户人家简陋的院子里,似乎正在举行什么仪式,便派人骑马去询问,那人回来报告说:“那里在举行卢怀慎死亡两周年的祭礼,正在吃斋饭。

”玄宗于是赏赐细绢帛,并因此停止了打猎。

另外人们传说:卢怀慎去世时,他的夫人崔氏不让女儿哭喊,对他说:“你们的父亲没死,我知道。

你父亲清正廉洁,不争名利,谦虚退让,各地赠送的东西,他一点也不肯接受。

他与张说同时当宰相,如今张说收受的钱物堆积如山,人还活着,而奢侈和勤俭的报应怎么会是虚假的呢?”到了夜间,卢怀慎又活了,左右的人将夫人的话告诉了他,卢怀慎说:“道理不一样,阴间冥司有三十座火炉,日夜用烧烤的酷刑来惩罚发不义横财的人,而没有一座是为我准备的,我在阴间的罪过已经免除了。

”说完又死了。

注: 卢怀慎,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武则天时任监察御史,后历任侍御史、御史大夫,玄宗开元元年(713)为宰相。

卢怀慎自知才能不如另一宰相姚崇,因此凡事避让,在任期间的政绩只在于荐贤举能,任宰相三年后病故。

卢怀慎为官廉洁,家无储蓄,门无遮帘,饮食无肉,妻儿饥寒,生活得很贫穷。

他是唐代比较清廉的一位宰相。

卢怀慎的儿子卢奂在广州作太守时,不为当地的奇珍异宝所动,能保持清廉节操,也受到当时人的称赞。

玄宗嘉其美政,为其写有赞词:“专城之重,分陕之雄,亦既利物,内存匪躬,斯为国宝,不坠家风。

”周总理廉洁从政小故事“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

”周总理的廉洁从政深入人心,不是表面的,是实实在在的。

70年代初,素有“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连续20多个月没有下过一场透雨,许多群众不仅缺衣少食,连饮水都十分困难。

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来自甘肃的宋平同志汇报了定西的灾情。

周总理听完汇报,神色十分严峻。

他说,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变面貌。

后来,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全体会议,周总理在大会上心情沉重地说:“我听到了甘肃中部地区群众生活困难的情况,心里难过,很不安。

解放20多年了,那里的群众生活还这样困难,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

”会后不久,总理便派工作组到甘肃,带去粮食、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

若干年后,当人们看到定西群众仍穿着当年总理亲自布置发放的棉军衣时,无不感慨万千。

“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周总理的廉洁是无比的威严,他的影响力是当今无人能比的。

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

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1959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

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

”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

”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

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

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传达。

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将这座价值400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对被减人员一定要负责到底。

”1960年,中央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成立了精减领导小组,精减多余职工。

为了安排好被精减职工的生活,周总理绞尽了脑汁。

在一篇关于精减的文件草稿中,总理在“对被精减人员一定要负责到底”一句话前边,亲笔加上“党政领导机关”几个字,重点强调领导机关的责任。

在文件草稿中讲到精减职工的安置办法时,他又加了一段话,强调“对于一切精减下来的职工,都要采取各种补助和帮助的办法妥善安置”。

在他的关怀督促下,全国2000多万精减人员的安置和生活问题大都得到了妥善解决,没有发生大的问题。

“你们说假话当然不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压你们。

”1962年初,中央召开扩大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

大会期间,周总理参加福建省的小组讨论会。

当听到下边的同志反映强迫命令、浮夸、讲假话等坏作风给工作和党群关系造成的危害时,他心情十分沉重地说了一段切中时蔽、感人肺腑的话。

他说:“这几年来,党风不纯,产生了浮夸和说假话现象。

我们要提倡说真话。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要大家讲真话,首先要领导喜欢听真话,反对说假话。

大家都说假话,看领导的颜色说话,那不就同旧社会的官场习气一样了吗?……你们说假话当然不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压你们。

”接着,总理又强调指出,要提倡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

”。

他说:“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

这四句归纳起来就是实是求是。

”“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周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

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

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

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

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

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

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家乡的事应由当地党政部门管。

”周总理出生在淮安,童年时代都是在淮安度过的,因此他对淮安怀有深厚的感情。

他爱淮安,但他更爱伟大的祖国,从不因为淮安是他的家乡而给予额外的照顾。

1960年,淮安县委负责同志到北京时,见到了周总理,在汇报了淮安县10万亩棉花喜获丰收的情况后,提出想办一座纱厂。

按理,这对总理来说确实不是什么大事,但当时正值困难时期,周总理一方面鼓励他们,一方面又引导他们说:你们种棉花,就要办纱厂,那上海的纱厂就吃不饱了。

最终没有同意。

1962年,总理的家乡淮安遭受了特大洪水,苏北大片农田被淹。

江苏省政府给总理写信,请求支援。

总理看完信后,心里沉甸甸的。

调拨人力物力支援灾区是完全应该的,只要总理一句话就可以了。

但总理说:我家乡的事应由当地党政部门管,该怎么办由他们拿主意。

总理对家乡怀有深厚感情,但在涉及家乡的问题上从不偏私,一概秉公办事。

朱元璋与反腐倡廉提起朱元璋,人们就会想起这位大明朝开国皇帝要饭当和尚、诛功臣、兴文字狱、豢养锦衣卫等等不光彩的事来。

其实,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且不论他自蓬蒿间起兵造反,削张士诚,除陈友谅,征方国珍,荡平群雄,励精图治,创建大明朝,把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推上顶峰,单说他察古今之吏治,以帝王之身廉洁自律,雷厉风行,铁腕肃贪就令今人感叹不已。

廉洁自律禁止奢侈铺张。

朱元璋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自小养成吃苦的习惯,虽然后来做了皇位,但他深知奢侈之风不可开,故对自己要求一直很严格。

他一生谨言慎行,很少接近娱乐歌舞,不看戏听曲,更无酣酒夜饮的习惯。

惟一的嗜好就是下棋,以此来调节过重的脑力劳动。

他不款待群臣,也不设宴席,就是设宴席也极其简朴。

1368年,朱元璋经过十七年征战,终于登上皇帝宝座后,设宴款待开国元勋,这是多么高规格的酒宴,但每人席上也只有一碟炒猪肉、一碗炖羊肉、几样蔬菜、一壶水酒而已。

他平时生活简朴,皇宫没有画梁雕栋,也不种植奇花异草,倒是在空闲之地皆种瓜豆,也有红花果绿、郁郁葱葱的。

他一日三餐十分平常,大多是一碗玉米粥,几个窝窝头或米饭,再加上点辛辣荤菜(一碟生大蒜是每餐必备的),一般没有大鱼大肉,也从不上山珍海味。

一直到老年身体不行时,这种简朴生活才稍有改变。

一次,浙江金华府向他上供一袋香米,他觉得十分好吃,但怕扰民,仅吃一顿,剩下便如数退还,申斥不得再上供。

但后来他念念不忘这顿香米饭,就叫人从金华弄来稻种,让内臣在皇家苑林开出十几亩水田,自己亲自动手春插秋收。

这样,才算解决了馋香米饭的问题。

朱元璋对嫔妃、子女要求也很严格,他说:“珠玉不是宝节俭才是宝。

”要求他们饮食要粗茶淡饭,可口即行;衣服未穿破不得丢弃;制衣剩下的布料也不准丢弃,要将其拼接成百纳被或百纳衣,施舍给老弱孤寡……。

因此,他在世时,亲属没有敢铺张浪费,骄横奢侈。

修订律条坚决惩治贪吏。

朱元璋登基不久,官场腐败之风渐起,到洪武六年(1373年)官吏贪赃枉法、官逼民反之事时有发生。

朱元璋知道,如果不严惩贪吏,大明江山就会动摇。

因此,他亲自主持修订《大明律》、制《大诰》,加大对贪官污吏的惩治力度,其手段之严酷,态度之坚决,前无古人。

如《大明律》规定,受财枉法者,一贯以下杖七十,每五贯加一等,八十贯则处以绞刑。

受财不枉法,一贯以下杖六十,每五贯加一等,至一百二十贯杖一百,流放三千里,后改为受四十贯就流放。

贪赃钞六十两以上官吏,均处以枭首示众,并剥皮食草等等。

在他的严厉打击下,一颗颗贪官人头落地,一个个污吏被流放,当时,仅发往朱元璋老家凤阳种田的官吏就达上万人。

为对付官场腐败,朱元璋可谓挖空心思,尽其想象,出新招狠招治贪,其用刑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如剥皮食草、凌迟、刷洗、枭令,还有什么“秤竿”、“抽肠”、“断舌”、“挑筋”等等酷刑,让人毛骨悚然,惨不忍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