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及其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出处】外国教育研究
【原刊地名】长春
【原刊期号】199906
【原刊页号】14~18
【分类号】G1
【分类名】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003
【标题】20世纪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及其启示
【作者】齐放
【作者简介】齐放,吉林省教育学院
【内容提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师生关系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它涉及到教育观、教育质量、学校管理以及儿童发展等多方面的问题,本文试就实用主义、新传统教育及存在主义等几个当今影响较大的教育哲学流派对师生关系的论述和观点加以介绍和描述,藉以了解和研究20世纪西方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从而可以启示和帮助我们从这广泛的领域开拓视野,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师生观,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
【关键词】教育哲学流派/师生关系/和谐/基本特征
【正文】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学业的提高、智能的培养,以及促进其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都将具有极大的裨益。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对师生关系一直都给与了极大的关注。在我国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当今国外教育家对师生关系的论述和观点,无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就师生关系这一既古老而又现实的命题,对20世纪西方几个影响比较大的教育哲学流派的有关论述进行描述和分析,以求对当前我国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一、20世纪西方几个主要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
20世纪是西方世界社会政治经济状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年代。伴随着这些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文化状况也都发生着一些程度不同的改变,从而教育领域也同样面临着许多严峻而重大的课题有待解决。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许许多多的教育家、哲学家、心理学家以及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等,先后从其各自不同的立场、观点出发,为当代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提出答案,从而形成了众多的教育哲学派别。尽管西方各国这些形形色色的教育哲学流派就其哲学基础上,大都不出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范畴,或者是主观唯心主义,或者是客观唯心主义,或者又是二者的混合体。它们从发生到发展,大约经历了六、七个世纪后逐渐成型的,是适应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但是就其对教育、教学等许多基本问题的看法和认识上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研究的,从而为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服务。
(一)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流派对师生关系的论述
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他首先向“传统教育”概念挑战。他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继承和发展的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称为“传统教育”,而把自己在实用主义哲学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一整套教育主张称为“新教育”、“进步教育”或“现代教育”。
在师生关系的看法上,杜威反对以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为标志的所谓“传统教育”,反对以教师为中心,主张发展学生的个性。他提出了“儿童中心论”,要求把一切措施围绕儿童转动,力图削弱传统教育中教师所具有的那种专断性的主导作用,主张把教育的中心由教师转到儿童。他主张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依照儿童的兴趣组织各种活动。
教师要以一个成员的身份参加到活动之中,“教师与学生两方面愈不觉得一方面是在那里教,那么所得的结果愈好。”(注:王天一等著:《外国教育史》(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61页。)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再是主导作用,而是起一种从旁协助学生活动的助手作用了。总之,“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注:吴杰主编:《外国现代主要教育流派》,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67页。)杜威反对教师忽视儿童的实际,强加给儿童的要求。他指出:“如果家长或教师提出他们…自己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正式目标,这和农民不顾环境情况提出一个农事理想,同样荒谬可笑。”(注: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转引自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大学教育系编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第42页。)
强调合作与民主的教育主张的进步主义教育流派,继承和发展了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思想,认为儿童应该按照他们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学习,所以,教师应该与其作为一个有权威的人物不如作为一个指导者或顾问来行动,而教师的职责不是依靠权威来指挥而是提供建议,因为应该由儿童的兴趣决定他们自己的东西。儿童们一起计划他们自己的发展,教师只是学习的向导。只有当儿童的学习活动出现困难时,教师才去帮助他们。教师不指挥活动的进行,而是和学生一起工作,以达到彼此同意的目的。
自称为进步主义教育的真正继承者,改造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布拉梅尔德,从教育改造社会的总目标和必须培植“社会同意”的重要任务出发,提出教师对学生所灌输的东西,是允许学生公开进行辩论的,他不能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理论,学生对这些理论是接受还是拒绝,要由学生自己来决定,但教师具有“说服”的权利。教师的职责在于说服学生,而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相互探讨、公开辩论的关系。
(二)新传统教育派对师生关系的论述
在西方教育史上,通常把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思想看作传统教育派,而“新传统教育派”是指在反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流派的进程中,先后出现的“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和“新托马斯主义”等几个教育哲学派别。他们既吸收了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的一些经验,又吸收了实用主义教育的某些合理主张。自50年代起对现代资产阶级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要素主义教育哲学流派在师生关系上重申了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权在教师而不在学生。从反对进步主义者倡导的“儿童中心主义”出发,认为必须恢复教师的“权威”地位,使教师把握教育的主动权。他们认为,只有教师才能把人类的历史遗产、民族文化的共同要素以及成年人的世界介绍给儿童,而单纯依靠儿童自身是不能理解他必须学习的一切的。另一方面,儿童的智慧、能力的发展也要靠教师的引发、教导才行。他们认为,在重视儿童的兴趣和有目的的活动方面,他们并不比进步教育要求得少。但是,儿童的兴趣与能力则必须由教师给以发展。在使儿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以及情感、道德人格的成长方面,教师都要直接负责对儿童的教育、指导和管理。
同时,要素主义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素主义把教师置于教育宇宙的中心。这位教师必须受过普通教育,有关于学习这一领域的广博知识,对儿童心理学和学习过程有深刻的了解,有向年青一代传授事实和理想的能力,了解教育的历史——哲学基础,并且对他的工作有严肃的献身精神。”(注:布里克曼:《要素主义教育的精神》,转引自黄济编著:《教育哲学初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06页。)
作为“新传统教育”派一支生力军的永恒主义教育流派也主张教师应严格管理学生,促使学生下苦功学习。法国的阿兰就提出,教师的职责在于给儿童提出较高的要求,不要心慈手软地哄儿童游戏,而要铁石无情地对儿童下命令,责令他完成各种作业。他的信条是:人,只有经过严格方法的管理才有希望,拒绝严格方法的人永远不会有所成就。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担负着造就人的责任,就必须冷漠,要变得会冷漠。至于学生则一定要服从教师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