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文论精选全套课件254
中国古代文论课件
《 论 语 阳 货 》
迩 之《 事诗 父》 ,可 远以 之兴 事, 君可 ,以 多观 识, 于可 鸟以 兽群 草, 木可 之以 名怨 ”。
—— ·
“
(四)论文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从美与善的关系来分析文学艺术,尽美又尽善,形式 与内容的统一。 必须注意,孔子更加注重善,即文学的内容,也即文 学的伦理道德属性、社会教化功能。 中和之美的美学标准 孔子论述了文与质的关系:‚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断章取义,引申为文论。 (五)论美及其美感的社会性与实用性
儒家思想中的‚守中‛思想,伦理意识中的‚中正‛思想 与道家思想中的阴阳和合,天人合一思想,杂糅生成了中 国古典社会的‚中和‛美学观念和美学精神。
中国古典文学中缺少那种蕴藉着伟大精神力量的崇高感,也缺少 那种充满毁灭性精神力量的悲剧意识,这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 生发中找到原因。 比如:通变观 《系辞》:‚生生之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刘勰《文心雕龙》:‚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文律运周,日 新其业‛,‚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 乎时序‛ 叶燮《原诗》:‚时有变而诗因之‛ 赵翼:‚诗文随时运,无日不趋新‛
(三)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 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有确定性, 也有多义性。 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只可意会不 可言传,得意忘言,不立文字,直 指人心;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羚 羊挂角,无迹可求;诗家之景如蓝 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及与 眉睫之前。虚实相生,神与物游, 情景交融· · · · · ·
古代文论课件
第五节
老子庄子的文艺观
3、文艺创作客体的审美形象:“得意”、“忘言” 文艺创作客体的审美形象: 得意” 忘言”
庄子在《天道》 庄子在《天道》篇中详细地论述了文艺创作 的相互关系: 中“言”与“意”的相互关系: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 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 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 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 我犹不足贵也, 其贵也(郭象注:其贵恒在意言之表) 故视而可见者, 其贵也(郭象注:其贵恒在意言之表)。故视而可见者, 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 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 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 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 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 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
第一章
绪论
一 、课程的性质、意义及内容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向大家简要 介绍中国的文学批评及其特色和成就。 介绍中国的文学批评及其特色和成就。本课 程涉及中国古代各历史时期的主体文学思潮 及其发生发展线索、 及其发生发展线索、重要文学理论范畴及其 演变发展、重要文论家及其主要文论思想, 演变发展、重要文论家及其主要文论思想, 重要文论著作及其理论意义等
第五节
一、老子的道论
老子庄子的文艺观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论。“道”是万物自身运作的规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论。 是客观性的、实有的道。 律,是客观性的、实有的道。
二、庄子的文艺观
化老子客观之道为主观心灵之道。 化老子客观之道为主观心灵之道。 文艺创作主体的审美态度: 心斋、 坐忘” 1、文艺创作主体的审美态度:“心斋、 “坐忘”。 人间世》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人间世》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 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 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 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大宗师》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 《大宗师》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 此谓坐忘。 此谓坐忘。”
中国历代文论辅导讲座
齐梁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弊端,击中了要害。
a
5
2.陈子昂的“兴寄”说的内涵是什么?
•
陈子昂的兴寄说是说诗歌要有充实的内容,
言之有物,寄怀深远,因物喻志,托物寄情。他
自己的《感遇诗》三十八首就借咏物叙事抒发自
己壮志情怀和以物喻人,托物喻志,寄托自己对
社会政治的主张和见解,是他对自己的“兴寄”
主张的最好的实践和最明确的注解。
a
18
3.什么是韩愈的“不平则鸣”论?
•
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还提出了“不平
则鸣”论。他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
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所谓“不平则鸣”
从文学理论批评上看,就是认为作家、诗人在
不得志时,就会用创作的方法抒写自己的思想
感,情表达自己的内心情志。这与司马迁的“
•
陈子昂对齐梁文风提出了两点批评:一是“
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二是“汉魏风骨,晋宋
莫传”。前者是说齐梁文学只讲究华丽的辞藻,
而缺少深微的情志寄托,缺少诗人真实情感的抒
发。后者是说晋宋之后的诗歌缺少汉魏诗歌有充
实内容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缺少那种“骨气
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风骨
强劲的作品。这两点批评,概括了六朝,特别是
格。他在《调张籍》诗里,说他与李、杜二公神
交,“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头脑里充满
了各种怪怪奇奇的意象,他评孟郊诗说他“横空
盘硬语,妥贴力排奡”,其实这些都说明他自己
提倡和追求的是矫健怪奇的诗歌风格。他的一些
诗,的确怪怪奇奇,如《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
韵诗》用同一偏傍的字(中有“水龙
中国古代文学 名篇选讲最全版演示课件.ppt
【注释】 ①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缦
胡缨,指少数民族所戴的的没有花纹的带子。 ②吴钩,宝刀名。 ③信陵,即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 客三千余人。 ④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门客。 ⑤素霓, 白虹。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 象出现,如“白虹贯日”。 ⑥救赵两句说的是朱亥锤击晋鄙的 故事。 ⑦太玄经,东汉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禄阁任校书工作, 《太玄经》是他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
精选课件
三、李白作品选讲 1.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①洛城:即洛阳城。 ②玉笛:华美的笛,玉制或 锻玉的笛子。③折柳:即《折杨柳》曲子,乐府 “鼓角横吹曲”。
精选课件
2.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精选课件
3.《拟挽歌辞三首》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
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马为仰天鸣。风 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 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共家。亲戚或馀 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注释】 ①嶕峣:很高的样子。 ②幽室:指坟穴。 ③向来: 刚才。 ④或余悲:也许有人还略带悲伤。⑤山阿: 山陵。
中国古代文学
名篇选讲
精选课件
《诗经》选讲 1.《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中国古代文论·绪论PPT
◇一些文论范畴是言说主体某种学术观念的反应; 如“文以载道”说、“自得”说、“童心”说等。 ◇一些文论范畴与观念是言说主体某种生活情趣的升 华。 如“滋味”、“神韵”、“兴趣”、“清丽”、“疏 放”等。 3.通过对古代文论话语的阐释,可以进而把握古人的 生存方式与人生智慧。 4.古代文论话语揭示了两个中国古人恒久的人生价值 追求——权力(事业)、幸福感(家庭)
宋代大量诗话类著作的出现,标志文论中的诗文 评话语已超过了工具主义和审美主义文论话语。 ■关于诗文发展源流的观点 这类文论著作具有文学史论的性质。
●“中学”的价值原则与“西学”的“效用原则”的两 难选择 ●探索发展之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七、中国古代文论概观
中国古代文论的话语体系有三:
◆与古代士人“社会导师”的文化认同直接相关,形 成以儒家为代表的工具主义文论话语系统; ◆与古代士人维护个体精神自由与超越意识直接相关, 形成以道家、佛释之学为思想依托的审美主义文论 话语系统; ◆与士大夫诗文酬唱的文人情趣直接相关,形成以文 本分析为核心的诗文评话语系统。
自己的工具主义文论观,而更为关注诗文如何创 新的问题,直接提出诗文要为现实政治服务的观 点。
唐代工具主义文论的典型口号: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 易《与元九书》) ◆宋代的工具主义文论观 宋代的工具主义文论观,其根本之处是宋儒不仅 仅要诗文服务于社会政治,而且更要服务于具有 形而上色彩的“道”。诗文应该成为载道的工具。 2.以老庄、佛释为依托的审美主义文论系统 从本质上而言,对古代文论的建设之功莫大于以 老庄、佛释为依托的审美主义文学价值观。即消 除一切内在和外在的约束,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 使得文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精神活动,它也
一、作为课程名称的“古代文论”及相关问题阐释
一章古代文论选读导论ppt课件-PPT课件
(二)本於心——儒家
2 、“文本於心”。書畫理論也極其重視心的作用, 如唐柳公權說:“心正則筆正”,宋郭若虛說:畫 是心印。
宋歐陽修在《童心說》一文中說:“夫童心者, 真心也。……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 心也。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 卻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復有初矣。”“天下之至 文,未有不出於童心焉者也。”李贄以“真心”釋 “童心”,“真心”不僅是指真實不妄之心,而且 具有本體的意義了。
二、關於文學創作的構思 3、儒家吸收和改造道家在認識論上的虛靜學說,荀 子論虛靜就不排斥知識學問,他所提出的“虛一而 靜”是和他的“勸學”相統一的。陸機、劉勰繼承 老莊玄學虛靜想像說,將其移植運用于文學創作領 域,在中國文論史上首次揭示了藝術想像、心理活 動的奧秘。 陸機《文賦》開篇第一句話“佇中區以玄鑒, 頤情志於典墳”,強調了文學創作的根本條件: 一是必須具備虛靜的精神狀態,並以此保證藝術想 像的充分展開; 一是必須具備相當的文學辭章素養,以便能達意傳 情。陸機談由虛靜而想像說“其始也,皆收視反聽, 耽思傍訊,精鶩八極,心游萬仞”。
二、關於文學創作的構思
1、老子認為世界萬物的變化發展是循環往復
的:“反者,道之動”、“歸根曰靜,是曰 複命”;他貴柔守靜,提出“致虛極,守靜 篤”的主張。此後,守虛靜,抱元一,便成 為老莊玄學思想的一個根本特徵。
2 、莊子則發展了老子的虛靜學說,認為它是進入道 的境界時所必須具備的一種精神狀態。虛靜必須在 “絕學去智”的基礎上方可達到,然而也只有達到 虛靜,才能對客觀世界有最全面最深刻的認識,進 入“大明”境界。
劉禹錫提出創造意境的關鍵是要做到“境生於 象外” ,司空圖要求詩歌具有“象外之象,景外之 景” ,即是就其意在言外的特色而說的。這正是受 道家和佛家對言意關係認識影響之結果。
古代文论 经典课件
(二)宋代诗话
《龟山先生语录》 作者:杨时 《洪驹父诗话》 作者:洪刍 《侯鲭诗话》 作者:赵令畤 《后山诗话》 作者:陈师道 《黄山谷诗话》 作者:黄庭坚 《遁斋闲览》 作者:陈正敏 《二老堂诗话》 作者:周必大 《庚溪诗话》 作者:陈岩肖 《冷斋夜话》 作者:惠洪 《李希声诗话》 作者:李錞 《林泉高致》 作者:郭煕 《临汉隐居诗话》 作者:魏泰 《六一诗话》 作者:欧阳修
严羽生平
南宋诗论家、诗人。字丹丘,一字仪卿, 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人。生卒年 不详,据其诗可推知他主要生活于理宗在位 期间,至度宗即位时仍在世。他与同宗严仁、 严参齐名,号"三严";又与严肃、严参等8人, 均有诗名,号"九严"。
严羽人生经历
严羽生活在南宋末年,一生未曾出仕,大半隐 居在家乡。但在元军入侵、国势垂危之际,仍很关心 时事,爱国思想在诗中时有流露,对朝政弊端也颇多 不满之词,如《北伐行》、《四方行》、《有感六首 》等。所以戴复古说他"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 时陈子昂"(引自朱雯《严羽传》)。他的七言歌 行仿效李白,五律除学李外,还学杜甫、韦应物。 但主要倾向仍为王(维)、孟(浩然)冲淡空灵一 路。他最重要的成就在于诗歌理论,着有《沧浪诗 话》。创作成就远逊于理论贡献,历来诗论家多指 出这两方面的差距。《四库全书总目》说他的创作 "志在天宝以前,而格实不能超大历之上","止能摹 王孟之余响,不能追李杜之巨观也"。
《沧浪诗话》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中国古最重要的 一部诗话着作,它有系统的理论主张,特别 是提倡以禅喻诗、强调“别材”“别趣”、 以“妙悟”和“兴趣”为中心、师法盛唐的 诗学思想,涉及到诗歌美学中的一些重大理 论问题,曾对元明清三代的文学理论批评, 乃至绘画等艺术理论批评,产生了极为深远 的影响。
中国古代重要文论课件
先秦主要文论思想
一、诗言志
《尚书·尧典》载: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
直而温(正直而温良),宽而栗(坚毅),刚而无虐(暴虐),
简而无傲(傲慢无礼)。诗言志,歌永(延长)言,声依永(配
合延长声音的需要),律和(调和)声。八音克(能够)谐,无
▲ 知言养气说:孟子的重要哲学观点和文学观点。所
谓养气,指人的一种道德修养功夫。在儒家看来,气“集义所
生”,与“道”和“义”相配,而“道义”的具体内涵,就是 儒家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伦理规范,人们只有遵循这些
礼教伦理规范的要求,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才能培养至大至刚
的浩然之气,即拥有高尚人格境界,从而很好地知言赏文。 此观点把主体道德修养与知言赏文紧密结合,朦胧意识 到主体修养与著书立说之关系,对后世曹丕文气说、刘勰养 气理论、韩愈气盛言宜理论、苏辙文气理论、刘大櫆神气音 节说等均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古代重要文论
先秦两汉文论
先秦两汉文论的基本特点
先秦两汉是中国古代文论的萌芽期和渐进期,此时没有专 门的文论家,也没有完整系统的文论专著或专论,文学批评思 想主要散见于哲学著作、历史著作或一些序、跋类文章中,显 得零星琐碎。人们在探讨文学问题时,对文学的内涵也没有清
醒认识,往往把文学与广义的学术等而视之。
相夺伦(不要互相扰乱秩序),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 拊石,百兽率舞。
▲ 诗言志观:出自《尚书· 尧典》,是中国历代诗论 的开山纲领和中国古代文论的奠基石。“志”指诗人的志向、
理想、抱负等庄重严肃的情感,诗言志观充分强调了诗歌的
表现功能及表现内容。
中国古代文论课件上新ppt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淮南子》“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悦;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威: 君形者亡焉。”为西施写真,如果只画得如广告美女般的漂亮, 而不能令人感到可爱和动人,即富有无限的魅力;为孟贲(之目) 写真,画得牛眼般大,但不能让人感到他的威严和可怕:这就丧 失了形象的精神主宰,这样的艺术追求,即“谨毛而失貌”,只 追求外表的真实,丧失了对更高的精神本质的追求,这是受到鄙 夷的。
(3)“知言养气”说: “我知言(善于把握他人的言论),我善养吾浩然之 气。”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这一思想并不是直接的文论,但他所谓的“知言”,应该包括书面语言即文章作 品,而这种“知言”的前提是“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一思想引发了后世文论 中重要的“文气”说。
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庄子文论
庄子文论 道家文论包括老子的文艺思想和庄子的文艺思想,以庄
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四)无法之法—“绘事后素” 的自然美
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所追求的自然美,实际上是一 种如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绘事后素”的 自然美,即不是一种纯天然,毫无人工的原始 美,或者所谓的古朴美,而是一种建立在巧夺 天工的人工基础上的自然美;即一种“绚烂之 极归于平淡”的自然美;即如白色或“清水出 芙蓉,天然去雕饰”般的自然美;即是“出污 泥而不染”,“可与日月争光”般的“芙蓉出 水”式的自然美,也即有着无限丰富内涵却又 仿佛是有如人工痕迹的自然美。就仿佛人体美。
最新中国古代文论选读PPT课件
2.如何理解司空图“思与境偕”的诗歌创作思想? 答题要点: (1)“思与境偕”说是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中提 出的。这是讲意境的基本性质,“思”,可理解为创作中 的神思,即艺术思维活动,但侧重于创作主体的情志意趣 活动;“境”,则是激发诗情意趣并且表现之的创作客体 境象。“思与境偕”说的是诗人在审美创造中主体和客体、 理性与感性、思想与形象的融合,达到了天衣无缝的最高 水平。“境”与“思” 偕往,相互融会,因而产生了作品 的意境世界。 “思与境偕”是诗人们理想的,但又难以企 及的高境界。 (2)这种思想在可以追溯到刘勰的“神思”理论,是刘 勰“神与物游”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与皎然所说的“假象 见意”和“诗缘情境发”的情境论在理论上也有相承之处。 (3)用“思与境偕”来概括诗歌创作的意境理论,表述 更为明确简洁,是对前人诗歌意境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 对唐代诗歌创作,特别是对陶渊明以来的山水田园诗创作 实践的总结,对后代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批评的发展,都 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大的影响。
3.李贽的“童心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李贽是明代后期重要的思想家,也是一位重要 的文学批评家。他的思想对文学批评领域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李贽主张文学要表现“童心”。他所谓 的“童心”即真心,是不受道理闻见即儒家正统教 条熏染之心。童心不仅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评价 一切作品成功与否的首要的价值标准。只要有童心, “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天下之至文, 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2.上面这段文字提出了什么样的文学理论观点?
此则论诗歌创作要有真情实感,这本是袁枚“性灵”说 的主张.袁氏把“性情”与“真”联系起来.只有有了“性 情”,才能有诗之“真”,否则只能是敷衍成文。同时,本则 还论述了诗之“雅”与“学问”的关系.认为有“学问”才能 做到“雅”。但即使是李白与苏轼这样的大诗人要做到既“真”
中国古代文学史(全套课件1029P)
中国古代文学史(全套课件1029P)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述从上古到秦统一以前即是所谓的“先秦时期”。
中国文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先秦文学为其源头,是中国文学上古期的第一段。
首先,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同时在诗歌和散文方面,还出现了蓬勃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其次,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也是孕育于这一时期。
特别是儒、道两家的思想影响着此后几千年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中国的文学思潮以儒、道两家为主,儒家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道家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也已经在上古期形成。
影响着整个中国文学的一些观念,如“诗言志”、“法自然”、“思无邪”、“温柔敦厚”等等,都是在这个时期提出来的。
第一节先秦文学的形态及其特征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出现的先秦文学,以诗歌和散文为主。
由于先秦时期,文学尚未独立为科,即尚未从混沌一体的文化形态中分离出来,因而先秦文学的特征与这时特殊的文化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诗、乐、舞相结合《吕氏春秋?古乐》云: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礼记?乐记》云: “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二、文、史、哲不分所谓文史哲不分,是就散文这个领域而言的。
先秦散文并非后世那种纯文学性的散文,基本上是一些史学和哲学著作,同时,这些史学和哲学著作又富有较强的文学性。
三、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先秦有些文学作品,并非一时一人所作。
它们或由集体创作,或经过后人加工修改,原始作者和创作年代大都难以指实。
2、散文《尚书》所录《禹贡》和《甘誓》两篇,据说是夏代的遗文; 《商书》中的《盘庚》是可信的殷人作品。
二、西周春秋文学礼乐文化自周公“制礼作乐”到孔子“克己复礼”,旧的巫术宗教文化逐渐被取代,礼乐文化成了主流。
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
古代文论名篇选读课件
《孟子》中提到“浩然之气”,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刘勰提 出“才、气、学、习”的 “气”。请问:文章中的“气”到底是什 么?
“文气”问题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但其 具体所指很难一概而论,不同的文论家所提的“气”有不同 的内涵。举例说,《孟子·公孙丑上》篇说:“(孟子)曰: ‘我知言,我善养我浩然之气。’”这里的“气”是指一种 作者具有的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形成于文章中就有一种 “浩然之气”的正气和美而正的言辞。而曹丕《典论·论文》 中所说的“文以气为主”的“气”则是指作家在禀性、气度、 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 因此,不同的作者的文章就会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曹丕在文 章中还提到了“徐干时有齐气”,则是指徐干文章中常表现 出来的齐鲁人的地方特征和风格。“孔融体气高妙”的“体 气”又是指孔融文章所表现出来的孔融人格上的高雅超俗的 风度气韵。至于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提到“才、 气、学、习”,他的原话是“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 深,习有雅正”。“气有刚柔”的“气”,主要是指作者的 气质性格。后人对“气”也有与上面不完全相同的解释。我 们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如果有可能,将来会就这一问题 作一专门辅导。
载他为妻子之死而鼓盆而歌。崇尚自然、崇 尚自由的精神是他的审美的追求。
墨法两家与儒家一样从社会功利出发而论文艺,却 提出了与道家相似的否定性结论。墨子主要的文论 观是“非乐”论和“三表”法。他认为文艺对政治 只能起消极的破坏作用,主张先质后文,强调文学 的功利目的和实用价值。
三表法:在《墨子·非命上》提出“有本之者,有原 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 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 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 有三表也。”在“三表法”中,墨子强调判断一种 言论或知识的真假,必须参证历史的经验、百姓的 见闻和实际的效用。认为要以对国家人民是否有利 为标准来衡量言谈文学,要参考历史的经验和具有 现实根据,要注重在实践中检验效果。
古代文论先秦古代文学史教学课件
孔子曰:“ 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礼记•经解?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 觉,那么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周与?周与蝴蝶 那么必有分也,此之为物化。
——?庄子•齐物论?
古代文论
一、 儒家文论
〔一〕儒家文化的主要内容
古代文论
二、 道家文论
〔二〕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老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根源是“道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 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 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 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司马迁概括为“无 为自化,清静自正。〞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真正的美不在声色、形态等外在的东西,而只能是自然本身。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就是说,最完美的音乐是从没有声 音处听到的,最美好的形象是从没有形象处显现的。
具体的声音、形象,只是声音美、形象美的一局部,不可能是大 音、大象,反而破坏了自然的完美。而希声、无形,那么可以抛 开具体形式的制约,不受有声、有形的局限,以自由想象获得最 美的声音和形象。这就是符合“道〞、符合自然的美。
老子强调尊重自然规律,否认人的智慧和创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古代文论
二、 道家文论
〔二〕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妙——微妙——要妙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 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 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一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第十五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知人论世
文学批评除了以意逆志外,还要联 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及其所处的环境 和时代背景加以考察。 王国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 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诗虽有不能 解者,寡矣。”
第二节 总结·孟子的继承与新创
孟子的“仁政”更为空想和理想化, 把它建立在“不忍”之心的心理原 则上
孟子的“性善论” “人皆可以为尧舜”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第四章《庄子》选录
庄子其人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
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 也。”
妻死,鼓盆而歌
第一节逍遥游——庄子哲学的核 心
《大宗师》“安时而处顺,哀乐不 能入也。”
《齐物论》 与天地“并生”,与万 物“为一”
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在任自 然而无为的精神遨游中实现个体身 心存在对现实的超越。
第二节《庄子》对古代文艺 思想的影响
浪漫·奇崛 “以谬悠之说,荒唐之
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傥,不 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沉浊,不可 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 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 来。”
第三节《庄子》的主要内容
1·探寻规律
庖丁解牛 轮扁斫轮 开辟了与儒家的功能论不同的本体 论研究的新角度,对文艺创作内部 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对“政”与“刑”
2 .文艺思想
2·1文艺与政治 《季氏》“不学诗,无以言”
2·2文学的社会作用 《阳货》:“小子何莫学夫诗?诗,
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怨。”
接上
2·3文艺批评标准——中和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
之,曰:思无邪。”(《为政》)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 而不伤。”( 《八佾》 )(孔安国释 为“乐不至淫,哀不至伤,言其和 也。”)
《关雎》“后妃之德” 诗歌自上而下的教化作用,反映了
汉代封建统治者对文艺的要求。
第三节 六义说
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的 写作方法。(后人观点)
“六义”说作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 表现的特点规律之概括,作为古代 诗歌密切系现实的优良传统பைடு நூலகம்总结, 广泛影响着后世的诗歌创作和批评。
第四节 诗歌创作标准
中国历代文论 精选
第一讲 先秦两汉文论
第一章 先秦文论概述
先秦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学思想和理 论的萌生期。
文艺思想处于萌生状态,和哲学、 历史、道德、宗教等意识形态混合 在一起。
第二章 《论语》选录
孔子 “知其不可而为之” 毕
生致力于自己“仁政”的政治理想, 奔走诸侯各国十四年,风餐露宿却 “累累如丧家 之犬”(司马迁语), 未果,回归故里讲学继续传播自己 的思想 。
礼崩乐坏
诸侯争霸——战争不断、杀人越货、 民不聊生、争权夺利
享乐风气——声色犬马、违背传统 孔子提倡“礼”对抗“礼崩乐坏”
第一节 后世对孔子的定位和 评价
在当时,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只是百 家争鸣中的一家。当时最显耀的是 以老庄为首的道家。
后世,统治者逐渐认识到,孔子的 思想主张正好适应了治理国家管理 人民的需要。
“发乎情,止乎礼义” 文学创作不 能违背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统治 者的根本利益。
接上
2·3 “和”即是适中、恰如其分。 孔子以“中庸”为最高道德标准: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 即折中、调和。
3·道德修养
君子——文质彬彬 “质”指人的内在品质;“文”
指人表现于外的礼仪风采。 孔子主张文质并重,即内容与形
式的和谐统一,这一原则无疑相通 于他中和的文学理论。
总结
孔子的思想特别是文艺思想基本上 都是着眼于“用”,孔子密切联系 政治教化的文艺理论对后世的影响, 一是提倡关怀现实、反映民生疾苦, 具有充实的社会内容;一是偏重于 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功用,忽视审 美创造的特殊性。
第二节《论语》的主要内容
《论语》一书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 弟子根据他的言论结集而成的。孔 子的言论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面,尤以“仁政”、“爱民”的政 治主张、中和的文学批评标准、 “文质彬彬”的道德修养最为后界 推重。
1 .政治
孔子主张施行“仁政”。 《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
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主张维护“礼”的统治秩序,反
第三章 《孟子》选录
孟子其人其事
孟母三迁 断机教子
第一节《孟子》的主要思想
孟子继承孔子关于“仁”与“礼” 的思想,在“仁”即“爱人”的基 础上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的民本思想。
在文学理论方面,影响较大的是他 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 批评方法论和“知言养气”说。
1·知言养气
第六章《史记》
司马迁 太史令 李陵之祸
《史记》 发愤之作
腐刑
第一节 司马迁文艺思想
1·“发愤著书”
强调作家对社会现实须有深刻 的认识和体验,为文应有感而发, 有为而作;唐代韩愈的“不平则 鸣”,宋代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 等等,都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
接上
2·实录·春秋笔法
《春秋》“寓义于事(史)” “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 “是非颇谬于圣人” 进步的历史观和批判现实文学精 神的结合。
孔子:“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孟子的“养气”,即对自己本性中
的善端,循乎自然地加以扩充,不 断地进行道义的积累。这样就可以 成为思想清明品格伟大的人。
2·以意逆志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孟子首次提 出分析理解诗义的方法论,即是 “以意逆志”。解诗说诗,必须领 会全篇的精神实质,加上自己的切 身体会,去探索作者的志趣倾向。
第七章 《毛诗大序》
“四家诗” 齐,鲁,韩,毛 后 仅存毛家
诗大序 小序
第一节 情志说
“志” 先秦:志意 胸怀 侧重于思想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言志与抒情 情感与思想并重
情志说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很大, 特别是魏晋以后的主情说。
第二节 讽喻教化
“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 诗歌自上而下的教化
第四节 意境说的源头
1·超越语言 言不尽意得意忘言
意境的虚实结合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味外 之旨、韵外之致的审美特征,其实质即是对 语言的超越。言不尽意、得意忘言即是其根 源之一。
2·虚实结合
庄周梦蝶
第五章 两汉文论概述
文史哲开始分家,以诗歌辞赋散文 为主的文学创作日趋繁荣,并出现 了对文学规律探索的文学理论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