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与时间关系导学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时间与速度的认识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时间与速度的认识教案第一节:引言时间与速度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们初步接触的知识点。
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和活动,帮助他们理解时间与速度的关系,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第二节:目标1. 认识时间与速度的概念。
2. 掌握简单的计时和测量速度的方法。
3. 发现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前期准备1. 准备一个平坦的赛道。
2. 制作几个不同长度的小车(纸板材料即可)。
3. 准备一个秒表或手表。
第四节:活动一1. 将几个小车放在赛道的起点线上。
2. 让学生分别进行一次实验,记录每个小车从起点到终点所需的时间。
3. 学生可以使用秒表或手表来计时,记下每个小车的用时。
第五节:活动二1. 让学生按照不同速度进行实验。
2. 将车子放在赛道上的不同位置,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车子从起点到终点的用时。
3. 学生可以使用秒表或手表来计时,记下每个车子的用时。
第六节:讨论与总结1. 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a) 为什么不同速度的车子用时不同?b) 速度快和用时短的车子之间有什么关系?2. 引导学生发现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速度快的车子用时短,速度慢的车子用时长。
3. 结合实验结果帮助学生理解时间与速度的概念。
4.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第七节:拓展与延伸1.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尝试用时间与速度的概念来解释。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车子的速度不变,时间会有什么变化?3.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第八节:巩固与评价1. 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a) 如何用时间来描述速度快和速度慢的车子?b) 时间和速度之间有什么关系?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3.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第九节:延伸活动1. 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观察和测量家用电器的使用时间。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电器使用时间不同?3. 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第十节:课堂反思1. 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a)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b) 你觉得哪个实验最有趣?为什么?2. 让学生提出对本节课的改进建议。
三年级数学教案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三年级数学教案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速度与时间的概念。
2.掌握速度和时间的计算方法。
3.掌握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速度与时间的概念和关系。
三、教学难点
速度和时间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1)向学生提出问题:“小明骑自行车到学校,需要多少时间?速度多少?”请学生思考。
(2)学生思考几分钟后,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小明骑自行车到学校,需要用多长时间?这和小明的速度有关吗?”
2.表现
(1)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速度与时间的概念。
(2)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模仿在操场上跑步的动作,分别让学生跑步慢、慢慢地跑步、快、快快地跑步,让学生自己感受不同速度下用的时间。
3.分组活动
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小实验,如:气球比赛、跳绳比赛、抢球比赛等。
小组内成员分别用不同的速度和时间进行比赛,报告比赛结果。
4.教学总结
(1)老师请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1)速度和时间的概念是什么?
2)速度和时间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3)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是什么?
(2)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重视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合理规划时间,提高效率。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引导讨论、表演、分组活动等,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探究。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速度和时间的概念和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导学案 (1)
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学习目标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的特点,会根据图像分析解决问题;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能进行有关的运算。
自主预习1.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作;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大,这种运动叫作;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种运动叫作。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的直线。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公式是v=v0+at,其中at表示整个过程中的,v0表示物体的。
课堂探究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不变指的是加速度的和都不变,即速度是变化的。
因此,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可以表述为。
2.如图所示,如果物体运动的v-t图线是一条倾斜直线,表示物体所做的运动是。
由图像可以看出,对于相等的时间Δt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Δv总是,即物体的加速度。
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1.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用图像和公式两种形式表达。
由v-t图像可以看出,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由于其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故无论Δt取值如何,对应的速度变化量Δv与时间变化量Δt之比都是一个。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公式v=v0+at的适用条件是,所以应用公式时必须首先对运动性质和运动过程进行判断和分析。
3.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是一个矢量式,使用时一定要先规定正方向,一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于a与v方向,a取;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由于a与v方向,a取。
三、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应用1.求解运动学问题的一般思路:(1)审题,弄清题意,画草图,明确已知量,未知量,待求量。
(2)明确研究对象,选择参考系、坐标系。
(3)分析有关的时间、位移、初末速度、加速度等。
(4)应用运动规律、几何关系等建立解题方程。
(5)解方程。
2.对于可往复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要灵活运用其速率对称性和时间对称性,还应注意答案是否存在多解等;对不可往复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应注意其运动时间是有限制的,超过此范围,物体已停止运动。
导学案:路程时间与速度
路程、时间与速度
学习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学习重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一、复习回顾
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了180千米,这辆汽车一小时行驶了多少千米?(独立完成)
二、设问导学
1.在上面这个题目中分别找出时间、速度与路程。
2.根据上面的计算并回忆:速度等于什么?关系式是什么?
3.你会解决下面这两个问题吗?相信你能行!
(1)一辆汽车每时行驶60千米,3时行了多少千米?
这个题目里面60和3分别表示什么?求的是什么?你能写出它们的关系式吗?自己试一试写出来。
(2)一辆汽车每时行驶60千米,几时能形式180千米?
求的是什么?它的关系式呢?独立写出来。
三、疑难处理
1.上节课你有哪方面的疑难问题,请提出来,大家一起帮助你!
2.整理一下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四、巩固练习
1.完成81页的第3题,说一说你的想法,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完成80页的试一试第1题填表。
3.完成80页的第2题。
仔细读题,你一定行!
五、拓展延伸
试着完成第81页的第5题,相信自己!
六、反思小结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方面表现很好,在()方面不足,以后要注意的是(),本节课我为小组加分()。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总复习 路程时间速度|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总复习路程时间速度|北师大版一、概述路程、时间和速度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三个概念,本次总复习主要针对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此部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重点介绍路程、时间、速度的定义、运算、应用及解题方法等相关知识点。
二、知识点解析1. 路程的定义路程指的是一个物体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距离。
它是由速度和时间所共同决定的,其计量单位是长度单位,如:米(m)、千米(km)等。
2. 时间的定义时间是指一段运动过程中所使用的时间,它的计量单位是时间单位,如:秒(s)、分(min)等。
3.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指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它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其计量单位是长度单位/时间单位,如:米/秒(m/s)、千米/小时(km/h)等。
4. 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运算关系道路交通和物体的运动等领域中,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运算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其关系如下:•路程 = 速度×时间•时间 = 路程/速度•速度 = 路程/时间5. 应用及解题方法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 - 解题步骤: 1)根据公式速度 = 路程/时间,将已知的路程和时间代入公式,求得速度。
2.已知路程和速度求时间 - 解题步骤:1)根据公式时间 = 路程/速度,将已知的路程和速度代入公式,求得时间。
3.已知时间和速度求路程 - 解题步骤: 1)根据公式路程 = 速度×时间,将已知的时间和速度代入公式,求得路程。
三、习题演练1. 选择题1.鲸鱼每秒钟游10米,2分钟后游了多远? A. 200米 B. 600米 C. 1200米D. 2400米答案:C2.一辆汽车以时速50千米,行驶60分钟,它行驶的路程为: A. 10千米 B. 25千米 C. 30千米 D. 50千米答案:C2. 计算题1.小明从A点出发,以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向B点行驶,花费3小时到达B 点。
如果他和父亲一起回来,以每小时30公里的高速行驶,他们花费多少时间到达点A?解:小明从A点到B点的距离为:路程 = 速度×时间= 10×3 = 30公里回来的路程为:路程 = 30公里,速度 = 30公里/小时时间 = 路程/速度 =30/30 = 1(小时)2.一列列车以时速72千米行驶,经过2小时行驶的总路程为多少千米?解:路程 = 速度×时间= 72×2 = 144千米四、总结本篇文档主要介绍了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与路程、时间、速度相关的知识点,包括它们的定义、运算关系和应用及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速度与时间教案
高中物理速度与时间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掌握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 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难点: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及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物理教材相关章节;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等;3. 教辅材料:速度与时间的相关例题;4. 实验材料:运动物体、计时器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通过展示视频或图片引入速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速度的基本含义;2. 提出问题:什么是速度?速度和时间有什么关系?二、讲解与讨论(15分钟)1. 讲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讲解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3. 通过具体例子讲解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
三、练习与实验(20分钟)1. 让学生完成速度与时间的相关练习题,巩固知识点;2. 进行速度与时间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计时器等设备,体会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速度与时间的重要性;2. 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讨论速度与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复习速度与时间的知识,并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通过实验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速度与时间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速度与时间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力。
高中物理速度时间公式教案
高中物理速度时间公式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速度时间公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熟练运用速度时间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速度时间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熟练掌握速度时间公式的灵活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教案和教学PPT;
2. 教学示意图和实例练习题;
3. 白板、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讲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提出问题:如果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2小时,那么它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二、讲解(15分钟)
1. 解释速度时间公式:v=s/t,其中v为速度,s为行驶的距离,t为行驶的时间;
2. 讲解如何通过速度时间公式求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3. 列举实际案例演示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
三、练习(15分钟)
1.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检查答案;
2. 随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速度时间公式的掌握情况。
四、拓展(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速度时间问题;
2. 提供拓展阅读和习题,加深学生对速度时间公式的理解。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速度时间公式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总结速度时间公式的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反馈:
1. 收集学生对速度时间公式的疑问和困惑;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做习题,加强对速度时间公式的掌握。
Homework:
1. Speed-time formula exercises.。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大班数学教案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大班数学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针对大班学生学习数学中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培养学生对速度和时间的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基本数学计算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速度与时间的概念,并能运用简单数学计算方法解决与速度和时间有关的问题;2.能够掌握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能够通过计算得到速度或者时间的值;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速度与时间的概念和关系;2.难点:通过计算解决与速度和时间有关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堂电子白板;2.思维导图制作软件;3.教学活动所需的教具(如计算器、尺子、秒表等);4.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Step1 引入活动(约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的人或物体的移动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关于速度和时间的问题;2.根据学生的描述和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速度和时间的概念,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Step2 理论讲解(约15分钟)1.教师使用电子白板或者思维导图制作软件,以图例和文字的形式详细讲解速度和时间的概念;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解释速度与时间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Step3 计算实践(约20分钟)1.教师出示多个计算速度和时间的实例,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公式进行计算;2.学生进行小组或者个人练习,相互讨论和解答问题。
Step4 探究活动(约15分钟)1.教师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践,探索速度和时间的关系;2.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践观察并记录数据,通过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总结出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Step5 拓展应用(约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与速度和时间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自行计算并给出解答;2.学生个人或小组展示自己的解答过程和答案。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导学案
课题课型年级主备人审查人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新课高一王留峰王哲教学目标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概念和特点。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v0+at,并会进行计算。
(一)预习找疑自学一、导学提纲1.物体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大,这个运动叫做;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的直线。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的直线,如图所示,A表示,B表示。
4.V-t图像的倾斜程度,即,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公式v=v0+at,其中at表示整个过程中的。
二自我检测1.质点作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A.6s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2~4s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3s末物体的速度为零,且改变运动方向D.2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4m/s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2,那么()A.任意一秒内,速度都增加2m/sB.任意一秒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C.任意一秒内,速度都向正方向变化2m/sD.第ns的初速度一定比第(n-1)s的末速度大2m/s3.下图中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二)解疑互动合学1.飞机以30m/s的速度降落在跑道上,经20s停止下来,若加速度保持不变,则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m/s2。
2.质点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3m/s2,则质点第3s的初速度为_________m/s,末速度为_________m/s 。
3.如图所示均为变速运动的v-t图象,试找出下列各运动与之对应的图象,把字母填在相应的空格内.(1)汽车从静止起加速一定时间后,即做减速运动直至停止__________;(2)汽车减速停站后一段时间又加速出发________;(3)小球滚上斜面后又反向滚回________;(4)小球从高处由静止落到地面后又反向弹起_______。
高中物理速度时间关系教案
高中物理速度时间关系教案
教学内容:速度时间关系
教学目标:
1.了解速度时间关系的概念;
2.掌握速度时间图象的画法;
3.能够根据速度时间图象求解其他相关物理量。
教学重点、难点:
1.速度时间关系的概念;
2.速度时间图象的绘制;
3.速度时间图象的分析与求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好笔记本及文具。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引入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小明从学校骑自行车回家,他在不同时间段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那么他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二、讲解(15分钟)
1.简单介绍速度时间关系的概念;
2.讲解速度时间图象的画法及其含义;
3.讲解如何从速度时间图象中求解其他相关物理量。
三、示范(10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速度时间图象,并请学生一起完成,说明每个部分的含义。
四、练习(15分钟)
1.学生根据给定的速度时间图象,求解相应的物理量;
2.学生自行绘制速度时间图象并解答相关问题。
五、总结(5分钟)
对速度时间关系的概念和应用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课下的复习和巩固。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复习速度时间关系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
通过上述教学步骤,学生对速度时间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了速度时间图象的画法及其应用。
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勤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题一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导学案
课题一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057350吴社英学前感知[学习目标]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4.巧用v—t图象处理数据,观察规律.5.掌握画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简洁语言进行阐述.[课前准备]阅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一、自主学习: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压是?2、在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要用几条纸带?3、开启电源和拉动纸带的先后顺序?4、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中能直接得到的数据有哪些?通过测量或计算还能得到哪些信息?5、打点计时器是如何记录小车运动的时间?6、小车运动的位移可以通过测量什么获得?在长度测量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7、你如何根据纸带判断小车的运动情况?8、我们是如何来计算纸带上各点的瞬时速度的?二、合作探究任务:阅读课本P34“进行实验”标题下的两段文字后同组同学进行讨论实验具体方案。
1、实验室中如何获得较简单的变速运动?2、如何测量小车的速度及与之对应时刻?(如何设计实验?)3、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器材有哪些?4、实验步骤应该如何安排?(语言说明)5、如何选择一条合适的纸带?6、如何选择测量点(计数点)?7、如何来计算各测量点的瞬时速度?8、实验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1)固定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____ _____2)开始实验: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______3)实验中:接通电源和释放小车。
两步应先_ ____,后__ __。
4)纸带:分析小车运动,是不是只需打一条纸带?5)打点结束后立即关闭电源。
重点知识与方法归纳知识点一:实验操作1、如图2-1-1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上。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二章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_1
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特点,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特点.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4.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识别、分析图象和用物理语言表达相关过程的能力.2.引导学生研究图象、寻找规律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3.引导学生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并给出各符号的具体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表达物理规律的意识,激发探索与创新欲望.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甩不同方法表达同一规律的科学意识.二、教学重点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及应用.三、教学难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理解及应用.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公式的理解及计算.四、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回忆:(投影)1、匀速直线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有什么特点?3、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有什么特点?探究:(投影)1、从图可判断物体速度如何变化?2、物体的加速度如何如何变化?分析:相同时间间隔内,速度变化量相同,即加速度不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运动,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2)分类:①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的直线运动.②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的直线运动.(3)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投影)课本说一说注意:1、vt图象若是一条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若是一条曲线则表示变加速直线运动。
2、vt图象只能描述直线运动,它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思考判断(投影)(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2)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加的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3)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时,不可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4)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越来越大,但速度可能越来越小.(√ )(5)加速度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探究交流: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分别通过加速度的定义式和v-t图象推导出速度v和时间t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方法一:通过加速度的定义式推导解:设t=0时速度为v0,t时刻的速度为v则△t=t0=t,△v=vv0;由于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a不变,又得:v=v0+at方法二:通过v-t图象推导由于加速度a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所以at就是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再加上运动开始时物体的初速度v0,就得到t时刻物体的速度v。
数学三年级下册《速度、时间和路程》导学案
导学案;时间使用人:三数组:主备人路程和时间、速度:三年级下册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课型合作展示课教学流程目标1、通过学习,我能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等相关概念。
2、我会找到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3、我可以用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引入今天,老师请来两个大家熟悉的动画明星和大家一起上课,猜猜看它们是谁?(出示两个小动物喜羊羊、懒羊羊)它们的出场有什么不同?(出场的快慢不同)快慢指的是它们行走的速度。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速度”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演示情境图):大巴车3小时行了150千米;中巴车2小时行了150千米;哪辆车跑得快些?(1)哪辆车跑得快些?猜一猜(2)出示线段图,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是怎么开的。
你看到了什么?那个快?(3)你能通过列式计算,比较出两种车辆的快慢吗?请你在学案上计算之后,小组互议并展示。
2、理解速度,速度的读写无论是通过画线段图,还是通过计算,1小时(每小时)行的路程就是它们的速度,每小时行75千米是中巴车的速度,我们就说中巴的速度是每小时75千米,写作75千米\时,读作:75千米每时。
3、概括数量关系怎样求速度呢?得出:路程÷时间=速度(板书)(结合算式解释:路程是?时间是?每小时50千米是?)4、出示例2,比一比,哪种昆虫的飞行速度快?三种昆虫飞行的时间不同、路程不同还能直接比较出它们的速度吗?(是口头说数量关系,在学案上列式计算)刚才同学们都能应用这一数量关系求出速度。
那么,你能根据这一数量关系求出时间和路程吗?三、达标检测重难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建构时间、路程与速度的关系。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先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展示。
1、大巴车3小时行了150千米;中巴车2小时行了150千米,哪辆车行驶得快些?(你能说出理由吗)列式计算想:大巴车和中巴车行驶的路程一样,都是千米,用的时间不一样,大巴车用了时,中巴车用了时,行驶的快。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导学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公式,会应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3.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的物理意义和应用。
重点难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预习导学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1.概念:物体做______ (直线、曲线)运动,且物体的_____________ 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这样的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_________ 恒定,其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都不变。
(2)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_____________ 都相等;(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___________ 的直线,直线的_________ 表示加速度;图像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____________ 。
3.分类: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增加还是减小可分为两种,如果速度增大则叫__________ 直线运动;如果速度减小则叫____________ 直线运动。
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1.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速度公式):V t = _______________ ;式中V t 表示_________ , V o 表示__________ ,a表示_____________ ,t表示_____________ ;若初速度为零,公式可简化为v t二 __________ 。
2.速度公式的两种形式:(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1)在匀加速运动中,加速度方向和初速度方向___________ ,取正值,此时速度公式为v t=v0at ;(2)在匀减速运动中,加速度方向和初速度方向___________ ,取负值,此时速度公式为v t=v0-at ;一定要注意:公式中a仅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3.注意:应用公式v t =v0at列方程时,一定要明确要研究的过程,式中的初、末速度和加速度一定要和这个过程相对应。
必修一人教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优秀教学导学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学习目标】1、知道位移速度公式,会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其它一些扩展公式。
3、牢牢把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灵活运用各种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自学教材】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关系是 。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有 、 。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 。
4、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__________________。
某段过程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等于________________,两者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_______。
(假设初末速度均已知为V 0 、V t )5、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1T 秒末、2T 秒末、3T 秒末……速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1T 秒、前2T 秒、前3T 秒……位移之比 _______________;第1T 秒、第2T 秒、第3T 秒……位移之比_____________;连续相等的位移所需时间之比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精炼】1、 v 2-v 02=2ax 的应用证明: 【典型例题1】某飞机起飞的速度是50m/s ,在跑道上加速时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是4m/s 2,求飞机从静止到起飞成功需要跑道最小长度为多少?【反馈练习1】某型号的舰载飞机在航空母舰的跑道上加速时,发动机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m/s 2,所需的起飞速度为50m/s ,跑道长100m 。
通过计算判断,飞机能否靠自身的发动机从舰上起飞?为了使飞机在开始滑行时就有一定的初速度,航空母舰装有弹射装置。
对于该型号的舰载飞机,弹射系统必须使它具有多大的初速度?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始末速度的平均值。
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设经初位置时的速度为v 0,经末位置时的速度为v t ,对所研究的一段时间而言 【典型例题2】一辆正在匀加速行驶的汽车在5s 内先后经过路旁两个相距50m 的电线杆。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六 除法:路程、时间与速度》 公开课导学案_0
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法中的内容。
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能根据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新知。
3、体会学习速度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请了三个小伙伴,小兔,小猴和小松鼠,他们时常为谁跑得快的问题而争论不休,有一天他们又碰在一起,各自炫耀起成绩来:白板出示:小兔:3分钟跑240米小猴:4分钟跑240米小松鼠:4分钟跑280米师: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读题一遍师:那么哪个数据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哪个数据是路程?生:时间是4分钟,路程是280米。
时间是4分钟,路程是240米。
时间是3分钟,路程是240米(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发现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1、全班交流:师:、如果他们两个人一组进行赛跑,例如小兔和小猴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生:小兔和小猴比赛,小兔快,因为都是4分钟内,小兔跑得路程比小猴跑的远师:也就是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路程,路程越远,跑得越快。
师:那要是小猴和小松鼠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生:小猴和小松鼠比赛,小松鼠跑的快,因为小猴和小松鼠跑相同的路程,小松鼠用的时间短,所以跑得快。
师:所以在路程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跑得越快。
(引导学生思考:相同时间比路程远近,相同路程比时间长短,来确定快慢。
)2,比较小猴和小松鼠。
师:比较小猴和小松鼠时,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怎样比它们的快慢呢?有什么办法?(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比较单位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
)方法一:在相同时间内(1分钟)比较谁跑得远240÷3=8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240÷4=6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60<80 小熊快师:谁能解释一下60米和80米表示什么?生:表示每分钟行60米和80米。
第六单元路程、时间、速度(导学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六单元:路程、时间、速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路程、时间、速度的概念。
2.学会计算简单的路程、时间、速度问题。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 学习重点1.路程、时间、速度的概念和关系。
2.理解速度的计算公式。
2. 学习难点1.对于速度问题的实际应用。
2.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熟练应用。
三、预习内容及方法1. 阅读教材1.仔细阅读第六单元的内容,理解路程、时间、速度的概念和定义。
2.注意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反比例关系。
2. 完成练习题1.完成第六单元课本上的练习题。
2.尝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自行车骑行速度的计算,公交车到站时间的预估等。
3. 课前思考问题1.什么是路程?它与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是什么?2.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四、课堂学习内容及方法1. 概念讲解1.路程、时间、速度的概念和定义2.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变形2. 实例讲解1.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应用路程、时间、速度的方法。
2.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练习题解析1.收集学生的难点问题进行解答。
2.解析一些典型的习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课后拓展1.再次复习课本内容,加深对路程、时间、速度的理解。
2.尝试解答更复杂的速度问题,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实际的应用场景可以用到速度的计算。
六、学习成果评价1.能够准确使用路程、时间、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能够熟练解决简单的速度问题。
3.能够运用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4.6速度、时间和路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4.6 速度、时间和路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速度的概念,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时间、路程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使用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4.6章“速度、时间和路程”。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掌握如何计算路程、速度和时间,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 能够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路程、速度和时间,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实例图片、计算器、计时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将以一个实例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骑自行车去图书馆,他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骑行了30分钟,请问他骑行的路程有多远?”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 新课讲解:我将使用PPT来讲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来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我会让学生跟随我的讲解,一起计算实例中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以加深他们的理解。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新课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我会给予他们一些实际情境,让他们计算路程、速度和时间,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我会给他们一些问题,例如:“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行驶了2小时,请问它行驶了多远?”让学生们通过讨论和合作来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速度× 时间 = 路程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明骑自行车去图书馆,他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骑行了30分钟,请问他骑行的路程有多远?2. 小华乘坐公交车去学校,公交车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行驶了40分钟,请问公交车行驶了多远?3. 小明乘坐火车去北京,火车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行驶了8小时,请问火车行驶了多远?答案:1. 22.5公里2. 25公里3. 960公里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
编制:杨振林 审核:唐军
一.课前自学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如果物体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该物体的 不随时间变化,该物体做 运动。
(2)如课本图2.2-2所示,如果物体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表示物体所做的运动是 。
由图象可以看出,对于图象上任意一个速度v 的变化量Δv,与对
应时间Δt 的比值t v
∆∆是 ,即物体的 保持不变,所以该物体所做的运动是 。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 。
其v-t 图象应为下图中的 图,如果物体的速度v 随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
,图象应为下图中的
图。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1)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来说,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式为
,其中,若v 0=0,则公式变为 。
若a=0,则公式变为 ,表示的是 运动。
(2)v=v 0+at 的理解:由于加速度a 在数值上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at 就是整个运动过程中___________,再加上运动开始时物体的初速度v 0,就得到t 时候物体的速度v 。
二.课堂演练
1.基本公式的应用
例1.汽车以1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一定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10s 后速度能达到25m/s ,问汽车的加速度为多大?
例2. 某汽车在某路面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 m/s 2,如果必须在2.5 s 内停下来,则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最大不能超过多少?(假设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
v v v v
变式训练1.汽车以4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
(1)若汽车以0.6 m/s2的加速度加速,则10 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
(2)若汽车刹车以0.6 m/s2的加速度减速,则10 s 后速度减为多少?
(3)若汽车刹车以3 m/s2的加速度减速,则10 s后速度为多少?
2.多过程问题的分析
例3.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经5s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s的时间质点做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是多大?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是多大?
变式训练1.发射卫星一般采用多级火箭,第一级火箭点火后,使卫星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50 m/s2,燃烧30 s后第一级脱离,第二级火箭没有马上点火,所以卫星向上做加速度为10 m/s2的匀减速运动,10 s后第二级火箭启动,卫星的加速度为80 m/s2,这样经过90s 等第二级火箭脱离时,卫星的速度为多大?
三.合作探究
卡车原来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因为路口出现红灯,司机从较远的地方开始刹车,使卡车匀减速前进,当车减速到2m/s时,交通灯转为绿灯,司机当即停止刹车,并且只用了减速过程的一半时间就加速到原来的速度,从刹车开始到恢复原速过程用了12s. 求:
(1)减速和加速过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多少?
(2)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多少?
(3)开始刹车后2s末及10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分别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