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构成-色彩构成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刷墙;为了使景物背景退远些,可选择冷色;为了使 近处景物突出些,可用暖色,这就是色彩的透视。即近 暖远冷,近艳远灰,近实远虚。
第一章 关于色彩
六、色彩的易见度
在自然界中,老虎的毛色、黄蜂的颜色、箭毒蛙的 艳丽色彩都起到了警告敌人的作用。我们称其为“警戒 色”。
第一章 关于色彩
对比强的色有:黄/黑、白/黑、黄/紫、蓝/白、绿/白、黄 /蓝……
第二章 了解色彩
环境色:某一物体反射出一种色光又反射到其它物 体上的颜色。一般来说,物体受环境色影响,在背光部 分以及两种不同物体相接近或相接触部分最为明显。环 境色的反光量与环境物体的材质肌理有关,表面光滑明 亮的玻璃、陶瓷、金属器皿类物体,反光量大,其对周 围物体色彩的影响也大,反之,表面粗糙的物体,其反 光量小,对周围物体的影响也小。
例:在黑暗的舞厅中心旋转的玻璃反射球反射出 红、黄、蓝、紫四色光点好像是在太空中运行的星际, 我们可以发现,在这四色光点中,红、黄光点似乎近些, 而蓝、紫光点似乎远些。
第一章 关于色彩
第一章 关于色彩
色彩的前进感与后退感、膨胀感与收缩感的规律: 色彩在生理上、心理上的前进感与后退感,膨胀感
与收缩感,对于使用色彩有很大影响。 要使狭小的房间显得宽敞,可以用后退色——浅蓝
第二章 了解色彩
人们习惯于把白色阳光 下物体呈现的色彩效果总和 称之为物体的“固有色”。 许多人误认为“固有色”是 物体固定不变的颜色,这种 提法固然是不科学的,但是 物体固有的物理属性却不会 因光源色的改变而改变 。
总之,光的作用与物体 的特性是构成物体色的两个 不可缺少的条件,他们相互 影响,相互制约。
对比弱的色有:黄/白、绿/青、黑/紫、灰/绿……
第一章 关于色彩
日本左藤亘宏认为: 黑色底可见度的强弱次序:白→黄→黄橙→黄绿→橙
白色底可见度的强弱次序:黑→红→紫→紫红→蓝
蓝色底可见度的强弱次序:白→黄→黄橙→橙
第一章 关于色彩
黄色底可见度的强弱次序:黑→红→蓝→蓝紫→绿 绿色底可见度的强弱次序:白→黄→红→黑→黄橙
第二章来自百度文库了解色彩
在实际应用中,仅用三原色调配一切颜色往往很难 办到,因为目前生产的颜料三原色纯度有时很低,导致 混色的范围就缩小了。
第二章 了解色彩
从减法混色图中可以得出: 品红+黄=红 青+黄=绿 青+品红=蓝 品红+青+黄=黑
减法混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透明色重叠,如水彩 颜料、印染的染料、印刷的油墨等;一种是颜料、涂料 等的混合。
第二章 了解色彩
3、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与加色混合的原理是一致的,但颜料毕竟 不是发光体,在混合的过程中,色彩的明度和纯度都会 降低,明度只能达到被混合色的中间明度。 它有两种方式:一是时间混合(旋转混合),如果 将两种颜色涂在圆盘上,运用马克斯威尔(Maxwell) 混合板混合(见图),不同的颜色快速而连续地刺激人 眼,眼睛来不及反映就会出现混色效果。
第二章 了解色彩
二、混色理论 1、加色法混合 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 红、绿、蓝三原色的标准波长为: 700nm,546.1nm,435.8nm。 从加色法混色图中可以得出: 红光+绿光=黄光 红光+蓝光=品红光 蓝光+绿光=青光 红光+绿光+蓝光=白光
第二章 了解色彩
一切色光都可以由三原色光按一定比例进行加法混 合得到。
第一章 关于色彩
一、色彩的产生
光色是一种物理现象。英国科学家牛顿用三棱镜把 光分离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光谱,并 把阳光分解成光谱的现象称之为光的色散。
色彩世界的本质是一种光波运动,缤纷的色彩是光 线辐射的结果,而不同物体对吸收和反射光波的情况是 各有差异的。
在可见的光谱中,红色光的波长最长,它的穿透性 也最强。
在色彩科学理论的科学研究过程中发现,同一种色 彩,(除了单一光谱外)可以用不同波长的光混合产生, 所有的颜色都可以由几个基本的色混合而成,从而奠定 了三原色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了解色彩
一、原色理论 三原色(三基色) 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
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 他色可有这三种色按一定的比例配合出来,色彩学上称 这三个独立的色为三原色。
第二章 了解色彩
1667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剑桥大学做了一个非 常著名的实验,即将太阳光引入暗室,并透过三棱镜分 解出红、橙、黄、绿、蓝、紫色彩带。由三棱镜分解出 来的色光,如果用光度计测定,就能取得各个色光的波 长。在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光,,刺激人眼所产生的是同 一种色调感觉,如640-780nm波长范围的光是红色, 600-640nm波长范围的光是橙色。550-600nm为黄色, 480-550nm为绿色,450-480nm为蓝色,380-450nm为紫 色。
第二章 了解色彩
第二章 了解色彩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透过的色光决定的,红色 的玻璃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只透过红光而吸收其 他色光的缘故。
物体表面色的饱和度(纯度)取决于表面反射的光 亮和选择性吸收的光亮,实际上与物体表面的性质有关。 如果表面平滑,有光泽,那么入射光基本上被全部反射 出来(镜面反射),那么物体表面色彩纯度接近于入射 光的纯度,物体表面的颜色就很鲜艳;反之,如果物体 表面粗糙,入射光产生漫反射,光能量在漫反射过程中 不断被消耗,因此,物体表面的色彩纯度就降低了。
第一章 关于色彩
二、色彩的感觉
色彩本身并不与感觉有直接关系,只有色感才与感 觉有直接关系。同一色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觉。
构思色彩时,要让色彩表现出作品的特质。
陈绍华——《绿卫兵》 环保招贴
第一章 关于色彩
三、色彩的感知度
错觉 物体是客观存在的,但视觉现象并非完全是客观存 在的,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东西在起作用。当知觉 与过去的经验发生矛盾时,或者思维推理出现错误时就 会引起幻觉。色彩的错觉与幻觉会出现一种难以想象的 奇妙变化。
第二章 了解色彩
光源色:所有物体的色彩都是在光源照射下产生的。 相同的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呈现不同的色彩,白纸能 反射各种光线,在白光的照耀下,白纸呈白色,在红光 的照耀下,白纸呈红色,在绿光的照耀下呈绿色,可见 不同的光源必然对物体产生影响。(见图)
除了光源色本身的性质外,其光亮强度也会对照射 物体产生影响,强光下物体显得明亮浅淡;弱光下问题 会变得模糊灰暗;只有在中等光线强度下,物体的本来 面目才清晰可见。
第二章 了解色彩
(二)色的特性与分类
人们对色料(颜料、染料)的混合比较容易认识, 黄色与红色混合可得到橙色,黄色与青色混合可得到绿 色。但是对于色光的混合句比较难理解,特别是初学者, 往往将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混淆起来,其实,色料 的混合与色光的混合以及色彩远距离空间混合的效果各 自不同,混合规律也不一样。
二、物体色、环境色、光源色与固有色 物体色具有最基本的两种表现形式:物体表面反射
光所呈现的颜色叫表面色;透过透明物体的光所呈现的 颜色叫透明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 决定的。
当白光照射到物体上时,它的一部分被物体表面反 射,另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剩下的透过物体穿过来。对 于不透明物体,即不透光的物体,它们的颜色取决于不 同波长的色光的反射和吸收情况。如果物体几乎能反射 所有色光,那么这个物体看上去是白色的,如果这个物 体能吸收几乎所有的色光,那么这个物体看上去是黑的。
牛顿的光学实验说明,色的概念实际上是不同波长 的光刺激人的眼睛的视觉反映。光是发生色彩感觉的刺 激物,色彩是视觉器官感觉的结果。
第二章 了解色彩
色的物理性质由光波的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决定,光波 的长度决定色相的差别,波长相同,而振幅不同,则决 定相同色相的不同明暗的差别。(图)
第二章 了解色彩
光学三原色分别为红色(Red)、绿色(Green)、 蓝色(Blue)。将这三种色光混合,便可以得出白色光。
第二章 了解色彩
在我们心目中三原色即为红、黄、蓝,而实际上经 过长期的科学实验,直到十九世纪,人们才开始认识到 色光的原色和颜料的原色机器混合规律是不同的。国际 照明委员会(CIE)将色彩标准化,正式确认色光的三 原色为红、绿、蓝(蓝紫色),颜料的三原色为红(品 红)、黄(柠檬黄)、蓝(湖蓝),色光混合变亮最后 产生白光,称为加色法混合;颜料混合后变暗最后产生 黑色,称为减色法混合。
加色法混合的基本规律: (1)混合色光的亮度等于个色光亮度的总和。 (2)两个相邻的单色光混合可以得出中间色光,如红光与
黄光混合可得出红橙色光。 (3)在色相环(说明)上间距较远的两个色光混合,也能
得出中间色光,色光亮度提高,但其纯度(颜色的饱和 度)降低。 (4)在色相环上,相对的两个补色光相混,如红光与青绿 色光相混,其结果为白光。
正后像
视觉后像
负后像
关于色彩
红—绿 黄—紫 橙—蓝 黑—白
第一章 关于色彩
四、色彩的膨胀感与收缩感
暖色光如红橙色有迫近感与扩张感;冷色光如蓝紫 色有远逝感与收缩感。
第一章 关于色彩
五、色彩的前进感与后退感
从生理学上讲,人眼的晶状体的调节,对于距离 的变化是非常灵敏的。但它总是有限度的,对于长波微 小的差异无法正确调节,这就造成波长长的暖色,如红、 橙等色在视网膜上形成内侧映像。波长短的冷色,如蓝、 紫等色在视网膜上形成外侧映像,从而使人产生暖色好 像前进,冷色好像后退的感觉。
什么是光呢?从广义上讲,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客 观存在的物质,它属于电磁波的一部分,电磁波包括宇 宙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 等,他们有着不同的波长和震动频率。在整个电磁波的 范围内,不是所有的光都有色彩感觉,只有波长在380780nm(纳米)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视觉,这段波 长的光在物理学上常叫做可见光谱或光谱色。
第二章 了解色彩
电视屏幕的色光混合(电脑)
第二章 了解色彩
胜井三雄电脑绘画:宇宙之光
第二章 了解色彩
第二章 了解色彩
2、减色法混合 印染的染料、绘画的颜料、印刷的油墨等色料的混
合或透明色的重叠都属于减色混合,因为物体表面具有 吸收和反射光的作用,而吸收既是减色的过程。
从理论上讲,品红、黄、青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得到 所有色彩。品红、黄、青三原色在色彩学上称第一次色; 把两种不同的原色相混称为第二次色,也称间色;将间 色与原色相混或间色与间色相混称为第三次色,也称复 色。(原色与黑或灰相混合也得到复色)
第二章 了解色彩
减色法混合的规律: (1)色环上两个相邻色混合,得出两色的中间色。 (2)非相邻两色混合,仍能得出两个色的中间色, 但其明度降低,为两色的中间明度。两色的间距越近, 混合色的明度就较高,两色的间隔越远,混合色的明度 越低。 (3)互为补色(在色相环上成180度角的两色)的 两个色等比例相混得出黑浊色。(理论纯度为0)在实 际中,要作到等比例是不容易的,往往产生灰色。
红色底可见度的强弱次序:白→黄→黄绿→橙→黄橙 灰色底可见度的强弱次序:黄→黄绿→橙→紫→蓝紫
第一章 关于色彩
第二章 了解色彩
(一)色的特性与分类
一、 光与色
没有光便没有色彩感觉,人们凭借光才能看见物体 的形状和色彩,从而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没有光 线的情况下,就没有视觉活动,也就无所谓色彩了。
3、艺术门类对色彩的艺术性表现。如造型艺术、 电影戏剧艺术等,对色彩进行艺术形式美的、融入艺术 家个人情感和艺术造诣的个性化表现。
概述
定义:在色彩方面,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 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 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的要素,利用色彩在空 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色彩 规律去组合各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创造 出新的、理想的色彩效果,这种对色彩的创 造过程,称为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
---09工业设计
主讲人:闫敬波
概述
色彩作为视觉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类的正
常生活。美妙的自然色彩,刺激和感染着人的视觉和情
感,陶冶着人的情操,提供给人们丰富的视觉空间。
我们认识色彩基本上有以下途径:
1、日常生活的接触(各类色彩环境、场所、物品、 人物、自然景色等)。
2、对色彩的科学研究,色彩设计的研究,色彩体 系理论研究及色彩资料的收集、研制和创新。
第一章 关于色彩
六、色彩的易见度
在自然界中,老虎的毛色、黄蜂的颜色、箭毒蛙的 艳丽色彩都起到了警告敌人的作用。我们称其为“警戒 色”。
第一章 关于色彩
对比强的色有:黄/黑、白/黑、黄/紫、蓝/白、绿/白、黄 /蓝……
第二章 了解色彩
环境色:某一物体反射出一种色光又反射到其它物 体上的颜色。一般来说,物体受环境色影响,在背光部 分以及两种不同物体相接近或相接触部分最为明显。环 境色的反光量与环境物体的材质肌理有关,表面光滑明 亮的玻璃、陶瓷、金属器皿类物体,反光量大,其对周 围物体色彩的影响也大,反之,表面粗糙的物体,其反 光量小,对周围物体的影响也小。
例:在黑暗的舞厅中心旋转的玻璃反射球反射出 红、黄、蓝、紫四色光点好像是在太空中运行的星际, 我们可以发现,在这四色光点中,红、黄光点似乎近些, 而蓝、紫光点似乎远些。
第一章 关于色彩
第一章 关于色彩
色彩的前进感与后退感、膨胀感与收缩感的规律: 色彩在生理上、心理上的前进感与后退感,膨胀感
与收缩感,对于使用色彩有很大影响。 要使狭小的房间显得宽敞,可以用后退色——浅蓝
第二章 了解色彩
人们习惯于把白色阳光 下物体呈现的色彩效果总和 称之为物体的“固有色”。 许多人误认为“固有色”是 物体固定不变的颜色,这种 提法固然是不科学的,但是 物体固有的物理属性却不会 因光源色的改变而改变 。
总之,光的作用与物体 的特性是构成物体色的两个 不可缺少的条件,他们相互 影响,相互制约。
对比弱的色有:黄/白、绿/青、黑/紫、灰/绿……
第一章 关于色彩
日本左藤亘宏认为: 黑色底可见度的强弱次序:白→黄→黄橙→黄绿→橙
白色底可见度的强弱次序:黑→红→紫→紫红→蓝
蓝色底可见度的强弱次序:白→黄→黄橙→橙
第一章 关于色彩
黄色底可见度的强弱次序:黑→红→蓝→蓝紫→绿 绿色底可见度的强弱次序:白→黄→红→黑→黄橙
第二章来自百度文库了解色彩
在实际应用中,仅用三原色调配一切颜色往往很难 办到,因为目前生产的颜料三原色纯度有时很低,导致 混色的范围就缩小了。
第二章 了解色彩
从减法混色图中可以得出: 品红+黄=红 青+黄=绿 青+品红=蓝 品红+青+黄=黑
减法混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透明色重叠,如水彩 颜料、印染的染料、印刷的油墨等;一种是颜料、涂料 等的混合。
第二章 了解色彩
3、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与加色混合的原理是一致的,但颜料毕竟 不是发光体,在混合的过程中,色彩的明度和纯度都会 降低,明度只能达到被混合色的中间明度。 它有两种方式:一是时间混合(旋转混合),如果 将两种颜色涂在圆盘上,运用马克斯威尔(Maxwell) 混合板混合(见图),不同的颜色快速而连续地刺激人 眼,眼睛来不及反映就会出现混色效果。
第二章 了解色彩
二、混色理论 1、加色法混合 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 红、绿、蓝三原色的标准波长为: 700nm,546.1nm,435.8nm。 从加色法混色图中可以得出: 红光+绿光=黄光 红光+蓝光=品红光 蓝光+绿光=青光 红光+绿光+蓝光=白光
第二章 了解色彩
一切色光都可以由三原色光按一定比例进行加法混 合得到。
第一章 关于色彩
一、色彩的产生
光色是一种物理现象。英国科学家牛顿用三棱镜把 光分离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光谱,并 把阳光分解成光谱的现象称之为光的色散。
色彩世界的本质是一种光波运动,缤纷的色彩是光 线辐射的结果,而不同物体对吸收和反射光波的情况是 各有差异的。
在可见的光谱中,红色光的波长最长,它的穿透性 也最强。
在色彩科学理论的科学研究过程中发现,同一种色 彩,(除了单一光谱外)可以用不同波长的光混合产生, 所有的颜色都可以由几个基本的色混合而成,从而奠定 了三原色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了解色彩
一、原色理论 三原色(三基色) 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
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 他色可有这三种色按一定的比例配合出来,色彩学上称 这三个独立的色为三原色。
第二章 了解色彩
1667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剑桥大学做了一个非 常著名的实验,即将太阳光引入暗室,并透过三棱镜分 解出红、橙、黄、绿、蓝、紫色彩带。由三棱镜分解出 来的色光,如果用光度计测定,就能取得各个色光的波 长。在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光,,刺激人眼所产生的是同 一种色调感觉,如640-780nm波长范围的光是红色, 600-640nm波长范围的光是橙色。550-600nm为黄色, 480-550nm为绿色,450-480nm为蓝色,380-450nm为紫 色。
第二章 了解色彩
第二章 了解色彩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透过的色光决定的,红色 的玻璃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只透过红光而吸收其 他色光的缘故。
物体表面色的饱和度(纯度)取决于表面反射的光 亮和选择性吸收的光亮,实际上与物体表面的性质有关。 如果表面平滑,有光泽,那么入射光基本上被全部反射 出来(镜面反射),那么物体表面色彩纯度接近于入射 光的纯度,物体表面的颜色就很鲜艳;反之,如果物体 表面粗糙,入射光产生漫反射,光能量在漫反射过程中 不断被消耗,因此,物体表面的色彩纯度就降低了。
第一章 关于色彩
二、色彩的感觉
色彩本身并不与感觉有直接关系,只有色感才与感 觉有直接关系。同一色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觉。
构思色彩时,要让色彩表现出作品的特质。
陈绍华——《绿卫兵》 环保招贴
第一章 关于色彩
三、色彩的感知度
错觉 物体是客观存在的,但视觉现象并非完全是客观存 在的,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东西在起作用。当知觉 与过去的经验发生矛盾时,或者思维推理出现错误时就 会引起幻觉。色彩的错觉与幻觉会出现一种难以想象的 奇妙变化。
第二章 了解色彩
光源色:所有物体的色彩都是在光源照射下产生的。 相同的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呈现不同的色彩,白纸能 反射各种光线,在白光的照耀下,白纸呈白色,在红光 的照耀下,白纸呈红色,在绿光的照耀下呈绿色,可见 不同的光源必然对物体产生影响。(见图)
除了光源色本身的性质外,其光亮强度也会对照射 物体产生影响,强光下物体显得明亮浅淡;弱光下问题 会变得模糊灰暗;只有在中等光线强度下,物体的本来 面目才清晰可见。
第二章 了解色彩
(二)色的特性与分类
人们对色料(颜料、染料)的混合比较容易认识, 黄色与红色混合可得到橙色,黄色与青色混合可得到绿 色。但是对于色光的混合句比较难理解,特别是初学者, 往往将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混淆起来,其实,色料 的混合与色光的混合以及色彩远距离空间混合的效果各 自不同,混合规律也不一样。
二、物体色、环境色、光源色与固有色 物体色具有最基本的两种表现形式:物体表面反射
光所呈现的颜色叫表面色;透过透明物体的光所呈现的 颜色叫透明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 决定的。
当白光照射到物体上时,它的一部分被物体表面反 射,另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剩下的透过物体穿过来。对 于不透明物体,即不透光的物体,它们的颜色取决于不 同波长的色光的反射和吸收情况。如果物体几乎能反射 所有色光,那么这个物体看上去是白色的,如果这个物 体能吸收几乎所有的色光,那么这个物体看上去是黑的。
牛顿的光学实验说明,色的概念实际上是不同波长 的光刺激人的眼睛的视觉反映。光是发生色彩感觉的刺 激物,色彩是视觉器官感觉的结果。
第二章 了解色彩
色的物理性质由光波的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决定,光波 的长度决定色相的差别,波长相同,而振幅不同,则决 定相同色相的不同明暗的差别。(图)
第二章 了解色彩
光学三原色分别为红色(Red)、绿色(Green)、 蓝色(Blue)。将这三种色光混合,便可以得出白色光。
第二章 了解色彩
在我们心目中三原色即为红、黄、蓝,而实际上经 过长期的科学实验,直到十九世纪,人们才开始认识到 色光的原色和颜料的原色机器混合规律是不同的。国际 照明委员会(CIE)将色彩标准化,正式确认色光的三 原色为红、绿、蓝(蓝紫色),颜料的三原色为红(品 红)、黄(柠檬黄)、蓝(湖蓝),色光混合变亮最后 产生白光,称为加色法混合;颜料混合后变暗最后产生 黑色,称为减色法混合。
加色法混合的基本规律: (1)混合色光的亮度等于个色光亮度的总和。 (2)两个相邻的单色光混合可以得出中间色光,如红光与
黄光混合可得出红橙色光。 (3)在色相环(说明)上间距较远的两个色光混合,也能
得出中间色光,色光亮度提高,但其纯度(颜色的饱和 度)降低。 (4)在色相环上,相对的两个补色光相混,如红光与青绿 色光相混,其结果为白光。
正后像
视觉后像
负后像
关于色彩
红—绿 黄—紫 橙—蓝 黑—白
第一章 关于色彩
四、色彩的膨胀感与收缩感
暖色光如红橙色有迫近感与扩张感;冷色光如蓝紫 色有远逝感与收缩感。
第一章 关于色彩
五、色彩的前进感与后退感
从生理学上讲,人眼的晶状体的调节,对于距离 的变化是非常灵敏的。但它总是有限度的,对于长波微 小的差异无法正确调节,这就造成波长长的暖色,如红、 橙等色在视网膜上形成内侧映像。波长短的冷色,如蓝、 紫等色在视网膜上形成外侧映像,从而使人产生暖色好 像前进,冷色好像后退的感觉。
什么是光呢?从广义上讲,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客 观存在的物质,它属于电磁波的一部分,电磁波包括宇 宙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 等,他们有着不同的波长和震动频率。在整个电磁波的 范围内,不是所有的光都有色彩感觉,只有波长在380780nm(纳米)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视觉,这段波 长的光在物理学上常叫做可见光谱或光谱色。
第二章 了解色彩
电视屏幕的色光混合(电脑)
第二章 了解色彩
胜井三雄电脑绘画:宇宙之光
第二章 了解色彩
第二章 了解色彩
2、减色法混合 印染的染料、绘画的颜料、印刷的油墨等色料的混
合或透明色的重叠都属于减色混合,因为物体表面具有 吸收和反射光的作用,而吸收既是减色的过程。
从理论上讲,品红、黄、青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得到 所有色彩。品红、黄、青三原色在色彩学上称第一次色; 把两种不同的原色相混称为第二次色,也称间色;将间 色与原色相混或间色与间色相混称为第三次色,也称复 色。(原色与黑或灰相混合也得到复色)
第二章 了解色彩
减色法混合的规律: (1)色环上两个相邻色混合,得出两色的中间色。 (2)非相邻两色混合,仍能得出两个色的中间色, 但其明度降低,为两色的中间明度。两色的间距越近, 混合色的明度就较高,两色的间隔越远,混合色的明度 越低。 (3)互为补色(在色相环上成180度角的两色)的 两个色等比例相混得出黑浊色。(理论纯度为0)在实 际中,要作到等比例是不容易的,往往产生灰色。
红色底可见度的强弱次序:白→黄→黄绿→橙→黄橙 灰色底可见度的强弱次序:黄→黄绿→橙→紫→蓝紫
第一章 关于色彩
第二章 了解色彩
(一)色的特性与分类
一、 光与色
没有光便没有色彩感觉,人们凭借光才能看见物体 的形状和色彩,从而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没有光 线的情况下,就没有视觉活动,也就无所谓色彩了。
3、艺术门类对色彩的艺术性表现。如造型艺术、 电影戏剧艺术等,对色彩进行艺术形式美的、融入艺术 家个人情感和艺术造诣的个性化表现。
概述
定义:在色彩方面,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 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 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的要素,利用色彩在空 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色彩 规律去组合各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创造 出新的、理想的色彩效果,这种对色彩的创 造过程,称为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
---09工业设计
主讲人:闫敬波
概述
色彩作为视觉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类的正
常生活。美妙的自然色彩,刺激和感染着人的视觉和情
感,陶冶着人的情操,提供给人们丰富的视觉空间。
我们认识色彩基本上有以下途径:
1、日常生活的接触(各类色彩环境、场所、物品、 人物、自然景色等)。
2、对色彩的科学研究,色彩设计的研究,色彩体 系理论研究及色彩资料的收集、研制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