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养生学期末论文
食疗养生论文(精选8篇)
食疗养生论文(精选8篇)健康与长寿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之一;健康是人类的最大的财富;健康是最大的本钱;特别是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繁荣与进步,精神活动的丰富多彩,物质生活的极大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渴望越来越迫切,因此也越来越重视学习并遵循养生之道。
下面是食疗养生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食疗养生论文第一篇:中医理论支持下养生餐厅膳方设计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养生意识越来越强,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养生餐厅,但大多数在“养生”内功上还存在着较大欠缺,本文倡导基于中医理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科学的现代养生餐厅经营模式。
关键词:中医理论;养生餐厅;体质;智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意识不断增强,市场上应运而生出现了许多“养生”餐厅,但大多仅是在菜单内设置了部分或系列“保健养生”菜品,供客人自主选择,由于客人养生知识参差不齐,许多客人选取菜品仅凭感觉,与个体生理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不仅起不到“养生”效果,有的甚至背道而驰,如何科学食养成为现代养生餐厅的重要课题。
一、中医相关食疗理论中医理论是我国各族人民几千年来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晶,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对于提高当代居民体质健康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中医理论强调“药食同源”,认为食物与药物同出一源,二者皆属于天然之品,食物与药物的性能相通,食物很多就用作入药。
《黄帝内经》中记载的13个方剂中,就有一半以上是食物成分,这也是最早的“药膳”方。
而且强调“药补不如食补”“上工治未病”,通过食补“未病先治”是中医的最高境界,体现了中医食疗养生的思想。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在中医治疗时,通过“望”“闻”“问”“切”,针对不同个体“因人制宜”,开具不同药方;食养也同样,根据个体差异,所采取的食养措施、方法也不同,应综合考量不同个体的体质状况、是否存在生理疾患以及个体所处的年龄阶段等开具膳方,这样才更具有针对性,食养效果更佳。
二、基于中医理论的养生餐厅膳方设计(一)体质养生,因人施膳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提出了体质学说,如《灵枢·五变》、《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等。
中医养生食疗论文
中医养生食疗论文中医养生食疗论文一、引言介绍中医养生食疗的背景和意义。
二、中医养生食疗的基本理论1.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2.食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中医养生食疗的分类和方法三、中医养生食疗的主要食材及功效1.谷类●糯米的养生功效●小麦的养生功效●玉米的养生功效2.蔬菜●西红柿的养生功效●黄瓜的养生功效●胡萝卜的养生功效3.水果●苹果的养生功效●香蕉的养生功效●葡萄的养生功效4.茶饮●绿茶的养生功效●黄茶的养生功效●红茶的养生功效四、中医养生食疗针对常见疾病的应用1.养心安神食疗法●失眠的食疗法●抑郁症的食疗法●焦虑症的食疗法2.调理脾胃食疗法●食欲不振的食疗法●胃胀气的食疗法●慢性胃炎的食疗法3.强壮益肾食疗法●肾虚的食疗法●前列腺炎的食疗法●失眠的食疗法五、中医养生食疗的养生原则和注意事项1.饮食调节的时间2.饮食调节的烹饪方法3.饮食调节与生活习惯的结合六、中医养生食疗的实践案例分析1.案例一:中医养生食疗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分析2.案例二:中医养生食疗在肥胖症患者中的应用实例七、结论本文总结了中医养生食疗的基本理论、主要食材及功效、针对常见疾病的应用、养生原则和注意事项,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验证了其治疗效果。
附件:本文档附带的相关资料和数据。
注释:1.养心安神食疗法:指通过特定的食物来调理心神,具有安抚和平复作用。
2.强壮益肾食疗法:指通过特定的食物来补益肾气,增强肌体的功能。
3.调理脾胃食疗法:指通过特定的食物来调节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
中医养生论文之食疗篇
中医养生学——食疗之我见【摘要】民以食为天,饮食在维持生命、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古人在丰富的饮食实践的基础上,在不断的理论探索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饮食养生理论和文化,这些理论和文化对我们今天的饮食生活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祖国传统养生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的因素,集中华民族数千年养生文化于一身,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为基础,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特点,在世界传统养生文化中举世无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中医饮食养生【正文】饮食,是人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赖以生存的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表现,是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
“民以食为天”是众所公认的常理,“安谷则仓,绝谷则危”,饮食活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人们饮食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气足、精充、神旺、健康长寿。
围绕着这个目的,逐渐形成了中国式的传统饮食养生理论。
自有烹饪以来,饮食与养生就紧密的联系起来,饮食养生理论是伴随中国烹饪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烹饪的发展而发展,并逐步丰富与深化。
饮食与养生也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饮食的目的在于达到养生的需求,养生最主要的依赖在于饮食。
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中国烹饪饮食的变化和发展也始终是在哲学思想、养生思想指导下进行的。
如儒家的崇尚礼乐,饮食时宜;道家的崇尚自然,饮食养生;阴阳家和医家的阴阳五行,四气五味;释家的禁欲修行,创导素食等等,这些有关饮食的哲理,对中国烹饪的影响是很深的,故中国有“医食同源”之说。
但饮食养生不同于饮食疗疾,饮食养生是通过饮食调理达到长寿健康的目的,不是治“已病”,而是治“未病”。
这种治“未病”之法就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养生之道。
中国饮食养生文化在几千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以下主要观点:1.饮食对人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说:“饮食者,人之命脉也”。
中医饮食营养与养生保健论文
中医饮食营养与养生保健论文第一篇:中医饮食营养与养生保健论文论中医艾灸养生与保健【摘要】中医养生和保健实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和养生保健方法,以自我调节为主要手段,以推迟衰老,延年益寿为目的的多种保健方法的综合。
本文结合课堂所学与资料查询,对中医在艾灸养生方面做了一定研究,并得出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养生方法。
【关键词】中医养生;艾灸;健康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宋代《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由于灸能益气温阳,而人身的阳气有“卫外而为固”的作用,若能使阳气保持常盛,正气充足,则病邪不易侵犯,身体就会健康。
可见针灸既是一种自古历代相传的古老医术,又是一种可以经常使用的调节人体阴阳的保健手段。
一、艾灸疗法的起源艾灸疗法起源于——艾灸疗法的下限也不会晚于西周,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春秋时代的《诗经·采葛》载:“彼采艾兮”,西汉毛亨和毛茛传释:“艾所以疗疾”。
从远古时代实际临床运用早于文字记载的特点来看,艾灸疗法的下限也不会晚于西周。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18载西戎的卜法:“以艾灼羊髀骨,视其兆,谓之死跋焦”。
以此印证,我国殷商以前的甲骨卜法,也可以用艾作燃料。
《孟子·离娄篇》载:“今之欲王音,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可见艾灸疗法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因此,用艾灸治病的起源也当在西周之前。
二、艾灸的作用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宦游吴蜀,体上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疬瘟疟之气不能着人。
”他经常自灸,加上其他保健措施,结果活了一百零一岁。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说“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
阳气逐渐衰弱,所以三里下气也。
”这是说三十岁以上的人阳气逐渐衰弱,灸三里可补气壮阳,不然会出现气短两眼昏花等衰弱现象。
中医饮食养生原则及学术特点论文[5篇]
中医饮食养生原则及学术特点论文[5篇]第一篇:中医饮食养生原则及学术特点论文第1篇:浅谈中医饮食养生的原则养生,又称摄生,是保养身体的各种方法的总称,包括精神、运动、功法、饮食等方面。
所谓“自古名医多长寿”历代名医们在养生保健方面,都有自身独特的经验。
其中,饮食养生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最为息息相关的养生方法。
因为饮食是人体补充营养、维持生命的一个基本手段,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源泉,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也就是提倡在日常饮食中进行饮食养生,对身体进行调养。
因此在中医理论中,饮食养生是早已有之。
1饮食养生渊薮中医的饮食养生与中华文明的饮食文化是共生共存的。
在夏朝时期,就已开始有了酿酒工艺,而商王汤的宰相伊尹所制作的具有治疗功效的汤液,成为了中医汤剂的鼻袓。
春秋战国时期,饮食在养生保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五十二病方》中,应用的近250种药物中就包括了谷、菜、果、禽、兽、鱼、虫等食物。
《内经?藏气法时论》记载:“毒药攻邪,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以补益精气。
”明确对药物(毒药)和食物的功用做出了区分,对于日常饮食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进行了分类,形成了类似于今天营养金字塔的饮食养生指导方案。
汉代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饮食学专著《神农食经》,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神农黄帝食禁》共七卷,可惜早已失传。
在其他医学著作中也有很多关于饮食养生的记载《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50余种药用食物。
随着饮食养生的逐渐发展,到了晋隋时期,葛洪的〈(肘后方》、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都出现了用动物内脏辅助治疗相关疾病的“以脏补脏”的篇章。
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有“养老食方”其弟子孟说在其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著有《补养方》,收入食药治法138条。
宋元时期,随着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在医药卫生、养生保健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宋代官方出版的方剂专书《太平圣惠方》中也收载了许多摄生保健的内容,尤其注意药物与食物相结合的方法,如记述了各种药粥、药酒等。
《中医食养食疗论文》
目录1 前言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桑葚的食养食疗作用 (2)2.1桑葚的历史 (2)2.2桑葚的功能 (3)2.3桑葚的成分 (3)3桑葚的食养食疗应用 (4)3.1桑葚酒的做法 (4)3.2桑葚食物的做法 (5)3.3桑葚的禁忌 (5)4 结论与建议 (6)前言每年的3-5月是桑葚上市的好季节,酸甜多汁的桑葚确实惹人喜爱。
同时,桑葚中的抗氧化物质特别多,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我们在市场上看到卖桑葚的人的手、垫着桑葚的叶子全部都被染成了紫色,是因为桑葚里面含有一种叫花青素的东西。
花青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而颜色越深,所含的花青素就越多。
不仅如此,桑葚还有另外一种抗氧化成分——桑葚多糖。
所以现代研究认为,桑葚具有调节免疫、抗疲劳、抗衰老等作用。
中医认为,具有补肝益肾、养血生津、滋阴补血、润肠通便、生津止渴等功效。
所以,市民可以趁着桑葚上市的好时节,好好品尝一番。
1.1研究背景桑椹,又名桑椹子、桑蔗、桑枣、桑果、乌椹等,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
桑椹嫩时色青,味酸,老熟时色紫黑,多汁,味甜。
成熟的桑椹果营养丰富,每100克桑椹含水分81.8克,蛋白质1.8克,脂肪0.3克。
纤维素4.9克,碳水化合物10克,灰分1.2克,胡萝卜素30微克,硫胺素0.02毫克、核黄素0.06毫克,维生素 E6.95毫克,钾33毫克,锌0.27毫克,铜0.08毫克,硒4.8微克。
此外,还含有鞣酸,苹果酸,维生素C和脂肪酸等。
其脂肪主要为亚油酸、油酸、软脂酸、硬脂酸和少量辛酸、壬酸、癸酸、肉豆蔻酸、亚麻酸等。
中医学认为桑椹补益肝肾,滋阴养血,息风,具有主治心悸失眠、头晕目眩、耳鸣、便秘盗汗、瘰疬、关节不利等病症。
桑葚有改善皮肤(包括头皮)血液供应,营养肌肤,使皮肤白嫩及乌发等作用,并能延缓衰老。
桑葚是中老年人健体美颜、抗衰老的佳果与良药。
常食桑椹可以明目,缓解眼睛疲劳干涩的症状。
桑葚具有免疫促进作用。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范文参考【5篇】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范文参考【5篇】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一:论文题目:中医饮食养生摘要:饮食养生文化源远流长,经过长期反复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独特的理论体系。
文章主要从三因制宜,五味调和、营养均衡,饮食有节、适寒温,顾护脾胃、清淡饮食,把握饮食宜忌及疾病禁忌等6个方面进行论述,并着重强调了疾病饮食禁忌属于中医饮食养生的一部分,应提高人们对其的认知度,以便让食养适应不同的群体,同时使人们对饮食养生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并以此来指导自己进行饮食保健。
关键词:中医;饮食养生;基本原则;疾病禁忌;"安身之本,必资于食。
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如何科学、合理的饮食,达到保养形体、延年益寿的目的,也是古往今来各医家不断探索的问题之一,经过反复的实践总结,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饮食养生,即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食物的性能,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及其功能作用,合理地调配膳食,从而保健强身、防老抗衰.中医饮食养生针对的不仅仅是健康人,其对亚将康及患病之人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论述。
三因制宜1 因时制宜《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是因为随着季节的交替,日月更迭,人的体质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养生保健时要顺应时气的变化特点,做到毋逆天时,勿失气宜【2】.饮食养生也应因遵循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选取适当性味的食物,如《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述: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夏"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长夏"省甘增咸,以养肾气";, 秋"省辛增酸,以养肝气";, 冬"省咸增苦,以养心气。
当春之季,万物复苏,应减酸益甘以养脾气;夏令之时,气候炎热,机体阳气最为旺盛,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长夏主湿,气候闷热,应减甘增咸以养肾气;当秋之际,万物生长平缓主收,气候干燥,应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冬令之时,万物收藏,气候寒冷,应减咸增苦以养心气。
中医饮食养生论文
中医养生论文——饮食养生一.饮食养生的定义饮食养生是我国中医一个重要的传统理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
本书是在中医饮食养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原理加以综合分析,分门别类地阐述了各种寻常食物的功效。
读者只要了解本书内容,日常饮食稍加留意,就能达到滋补养生的目的。
二.饮食养生的作用饮食为的是补充营养,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
但具体说来还有许多讲究。
首先,人体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精、气、神,统称“三宝”。
机体营养充盛,则精、气充足,神自健旺。
《寿亲养老新书》说:“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
食者生民之大,活人之本也”,明确指出了饮食是“精、气、神”的营养基础。
此外,食物对人体的营养作用,还表现在其对人体脏腑、经络、部位的选择性上,即通常所说的“归经”问题。
如:茶入肝经,梨入肺经,粳米入脾、胃经,黑豆入肾经等等,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饮食,对人的营养作用更为明显。
饮食养生的作用大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强身、防病食物对人体的滋养作用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合理地安排饮食,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供给,可以使气血充足,五脏六腑功能旺盛。
因而,新陈代谢功能活跃,生命力强,适应自然界变化的应变能力大,抵御致病因素的力量就强。
饮食又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根据食物的气、味特点,及人体阴阳盛衰的情况,予以适宜的饮食营养或以养精,或以补形,既是补充营养,又可调整阴阳平衡。
不但保证机体健康,也是防止发生疾病的重要措施。
例如:食用动物肝脏,既可养肝,又能预防夜盲症;食用海带,既可补充碘及维生素,又可预防甲状腺肿;食用水果和新鲜蔬菜,既可补充营养又可预防坏血病等等,均属此类。
此外,发挥某些食物的特异作用,可直接用于某些疾病的预防,例如:用大蒜预防外感和腹泻;用绿豆汤预防中暑;用葱白生美预防伤风感冒等等,都是利用饮食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药饮食养生学》论文
广西科技大学《饮食文化概论》题目:中医与饮食院别: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专业班级:环艺121班学生学号:201201902023 学生姓名:隋沅芳指导老师:郭源源内容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重视寻找益寿延年等养生之道。
世界各民族,因其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制度、生活习俗不同,其养生之道也不相同。
关键词:养生、四时、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顺应、饮食什么是养生?什么是中医养生之道?养生,就是保养生命。
养生之道就是保养生命的道理与方法。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理以及益寿延年的原则与理论的一门学科,其学说科学实用,是中国医药文化之精粹。
一、中医养生之道的特点1、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保生等。
摄生即摄纳生命,是说自己的寿命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注意养生,便可长寿,“度百岁而去,终其天年”。
如果不注意养生,就会“半百而衰,夭折而去”。
人的寿命是有极限的,这是自然规律。
中医养生顺应规律,追求长寿但不追求长生不老。
2、强调精神方面的养生中医认为,人的情志即精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精神的调养是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
避免不良精神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是中医养生遵循的原则之一。
《黄帝内经》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志意和”与人群中个体的气质、性别、年龄、经历、文化思想修养等密切相关。
人们应善于自我心理调摄,消除不良刺激,保持良好心态二、中医养生之道的措施顺时养生即顺应四时气候,阴阳变化规律,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综合调养的养生方法。
其宗旨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顺四时而适寒暑”,这是中医养生学里的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也可以说是长寿的法宝。
四时养生,就是指按照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调养,从而达到养生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养生论文-食疗
中医养生之食疗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医作为一颗有效的治病疗疾的璀璨明珠,历经数千年而魅力四射,这充分说明了她的生命力是通过可靠的疗效作为坚强后盾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矗立于世界东方的民族医药巨人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走向世界,影响全球,必将为人类卫生保健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医养生,就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历来强调“药疗不如食疗”,以食物为药物具有以下几大突出的优点:一、食疗不会产生任何毒副作用,而药物治病则不然,长期使用往往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和依赖性,而且还可能对人体的某些健康造成影响;二、这些食物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之物,价格低廉,有的甚至不花分文,让我们在日常用餐中便可达到治病的目的,这又是昂贵的医药费所无法比拟的;三、食物为药还具有无痛苦的优点,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祛除病痛,避免了打针、吃药,甚至手术之苦。
有此几大药物无法可比的优点,我们又怎能不以食物为药、以食疗治病呢?当然,食疗是最好的偏方,食疗确实时防病治病有很好的功效,有不同于药物治疗的优点,但不等于食疗能包治百病、也不能因此代替药物治疗。
如果病情急重.或者应用食疗后疾病不减轻,应该请医生指导。
《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即“五谷”是饮食与养生的根本,中医有五谷养五脏的说法,由于地区的差异,五谷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但小米、小麦、大米、大豆、高粱这五谷在老百姓的餐桌上最为常见。
小米养脾小米为五谷之首,对补益脾胃有很好的作用。
要想把五脏养好,首先要把脾胃养好,所以小米是身体虚弱者进补的上品,可以补中益气、延年益寿。
滋补吃法:熬一锅小米粥,取上层的米油吃,这是小米粥的精华所在。
大米润肺大米包括稻米、薏米等,具有滋阴润肺的作用,也兼有养胃的功效。
滋补吃法:有肺热、咳嗽等症状时,可以喝一些大米熬煮的米汤。
中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优秀5篇
中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优秀5篇五篇关于中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范文这里山草香为大家分享了5篇中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希望在中医食疗论文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论文篇一题目:浅析《滇南本草》与现代食疗养生关键词:《滇南本草》;食疗养生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有些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
500多年前的兰茂先生,经长期实践总结了应用药物和食物对身体进行治病和调理的经验,撰写了《滇南本草》,它不仅是一部价值很高的药物学专着,为现代云南医药的研究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且十分注重食疗的作用,对现代食疗养生具有指导意义。
书中收载了药物近500种,涉及当今生活中常见九个类别近百种的食物。
通过学习,浅析兰茂先生对食物的药用价值和运用方法。
现分类举例浅述如下。
1蔬菜类。
《滇南本草》收载的蔬菜类有“藕、金针菜、苤蓝、白菜、青菜、芥菜、萝卜、黄芽白菜、甜菜、菠菜、莴笋、茄子、慈姑、芋头、葱白、韭菜、大蒜(青蒜)、茭瓜、茼蒿”等。
以藕为例,“藕,味甘、平,多服润肠肺,生津液…生食令人冷中,熟食补五脏”[1]。
其中藕节是具有止血功能传统的中药,现代研究认为,莲藕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鞣质、多酚化合物、钙、磷、铁等,具有补血、抗氧化、抗癌等多种食疗效果[2]。
2水果类。
《滇南本草》收载的水果有“石榴、山楂、枇杷、花红果、苹果、杏、桃、樱桃、李子、梨、菠萝蜜、桑葚子、拐枣、葡萄、橙子、龙眼、荔枝、甘蔗、荸荠、无花果”。
以苹果为例,“苹果,气味甘、微酸,无毒。
主治脾虚火盛,补中益气。
同酒食治筋骨疼痛,用蜜酿,久服延年之品也…”现代研究认为,苹果含多酚、三铁、果胶、膳食纤维,具有抗癌、降血压、增强记忆力、促进发育、减肥、促进睡眠的作用。
3瓜类。
《滇南本草》收载的瓜类有“冬瓜、西瓜、黄瓜、南瓜、甜瓜、葫芦、丝瓜、苦瓜”等。
其中记载的丝瓜“味甘,性凉,无毒。
主治解热、凉血、通经、下乳汁、利肠胃,并治痰火及痈疽疮、胎毒”。
中医食疗学论文
中医食疗学论文篇一:中医养生食疗论文对于亚健康人群有效的常见食疗方剂研究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中,有无数珍贵的物质和文化值得我们继承、研究和学习。
而作为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食养食疗就是其中之一,给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很多好处,需要我们去深入的探索和运用。
食疗,是利用食物进行防病治病,或促进病体康复,是以食品的形式来具体应用。
它既不同于药物疗法,也与普通的膳食有很大的差别。
食物治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作用。
也就是说,利用食物(谷肉果菜)性味方面的偏颇特性,能够有针对性地用于某些病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调整阴阳,使之趋于平衡,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的康复。
其次食物疗法寓治于食,不仅能达到保健强身、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且还能给人感官上、精神上的享受,使人在享受食物的美味之中,不知不觉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
这种自然疗法与服用苦口的药物相比迥然不同,它不像药物那样易于使人厌服而难以坚持,人们容易接受,可长期运用,对于慢性疾病的调理治疗尤为适宜。
因此,食物疗法适应范围较广泛,主要针对亚健康人群,其次才是患者,是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的辅助手段。
通过学习《中医食疗学》,我对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所以,我将以自身为例,来谈谈对亚健康人群而言常见的有效食疗方剂问题。
一、亚健康状态:1.定义:在现代医学中,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
在传统医学中,我们通常说的疾病是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
“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病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为“病”。
这种患疾的状态,就是“亚健康状态”或“第三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的不过占人群总数的15%左右。
中医饮食养生论文
养生是一个永远都不会过时的话题,我们会受到外界的误导,常常以为养生考的是特殊的药物或食物。其实养生不是短期内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可以通过普通食物就可以做得到疗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养生的关键。那么接下来就来浅谈生活中饮食与养生的关系。
我个人认为,在中医饮食养生中,要注意一下几点。
最后,饮食不可过速。吃的太快,大的食物团块没有嚼碎就被吞下,一方面会降低口腔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间接地加重了脾胃的负担,同时,大的食物团块有可能会卡在消化道中生理性狭窄的地方造成急性梗阻,同时也会直接加重脾胃负担,而且因为食物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大大减少,从而严重降低了食物的消化吸收率,这不是百害而无一利玛?当然,有人会说,有利,那就是可以赶时间啊。如果这样想,那就另当别论了啊。《养病庸言》中说:“不论粥饭点心,皆宜嚼得极细咽下。”《医说》中又说:“食不欲急,急则损脾,法当熟嚼令细。”
饮食养生中,纵观古今中外养生家门的经验,我认为其实关键都是在于养脾胃,脾胃功能健全,则五谷精气的运化就会顺畅自然,且能很好的营养五脏六腑,使机体各方面都能够有条不紊地运行。中医养生博大精深,奥秘无穷,很多的观点和方法都是新颖独特、效果显著并领先西方且被现代研究所证实无误的,当然,养生在生活多变的今天,仍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也有很多挑战需要我们做好各方努力去迎接,但我相信,中医饮食养生必然以它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的理论而始终屹立!希望人们都能通过饮食来达到养生的效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首先,饮食三餐要有规律,少吃零食。有规律,才能使脾胃更好的消化吸收食物,如果饮食无规律,想吃就吃,一方面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同时会引起脾胃消化液的分泌紊乱,长久下去,消化液的分泌必然会出现失调,食物的消化吸收效率肯定会大打折扣。
食疗养生论文 (2)
食疗养生论文引言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食疗养生在养生领域中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食疗养生是指通过合理的膳食搭配和食用特定的食物来预防和治疗疾病,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本论文将从食物的选择、膳食搭配和食疗原理等方面探讨食疗养生的重要性。
食物的选择食物是食疗养生的基础,正确选择食物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食物及其养生功效的介绍:1. 粗粮类食物粗粮类食物包括大米、玉米、小米、高粱等。
它们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促进消化、缓解便秘、降低血糖和血脂等作用。
2. 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是膳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具有促进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例如,菠菜富含铁元素,可以预防贫血;苹果含有丰富的纤维和维生素C,有助于降低胆固醇。
3. 海产品海产品如鱼、虾、蟹等富含高质量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矿物质。
它们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
膳食搭配膳食搭配是食疗养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膳食搭配原则:1. 合理平衡膳食合理平衡膳食是指在每餐中搭配主食、蔬菜、肉类和豆类等食物。
主食提供能量,蔬菜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肉类和豆类提供蛋白质。
2. 适量控制盐和油的摄入过多的盐和油摄入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应尽量减少加盐和炸煮食品的摄入,选择少油烹调方法。
3. 多样化食物种类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多样化食物种类可以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
应尽量保证每天食用不同的食物种类,避免单一膳食导致营养不均衡。
食疗原理食疗原理是指通过食物的热性、味道和功效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疗原理:1. 阳性食物和阴性食物根据中医理论,食物可以分为阳性食物和阴性食物。
阳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能够温热身体,适合在寒冷的季节食用;阴性食物如绿豆、黄瓜等能够清凉身体,适合在夏季食用。
2. 五味调理五味调理是指根据食物的五味(酸、甘、苦、辣、咸)来平衡身体的能量。
论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期末论文
论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告诉我们食物与我们密切相关,而食物又影响着我们的健康,这就让怎么吃好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健康,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
并且现在疾病的增多,以及药物产生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使人们更加注重通过日常饮食来减少疾病的发生。
我感觉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吃货不能只看他有多能吃,而要看他会不会吃,能不能吃的合理,吃的健康。
想起前几年自称神医的骗子说一吃治百病,虽然太夸张,但还是有点道理的。
下面就让我们谈谈食疗与养生保健,或者通俗的说是吃与健康。
食食物分为很多种,每类食物为机体提供的营养又是不同的。
比如谷类及薯类,主要提供碳水化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维生素等。
谷类和薯类是人们的主食,显然他是不能提供人体需要的所有营养的,这就需要和其它的食物搭配。
此外动物性食物,豆类,蔬菜水果等其他的食物又为人体提供了其他的营养物质。
可见丰富的食物可以为人体提供需要的营养,重要的是如何合理搭配,吃的健康。
通过对食疗学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食物含有什么营养,哪些食物含有的营养更全面,吃哪些食物更健康。
比如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蔬菜中绿色的最好,比黄色蔬菜和无色蔬菜含有更多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不起眼的西瓜果汁与西瓜皮均有利尿、降压作用,而且对肾炎有特殊功效。
消利湿热黄疸,适用于治疗肝炎、胆囊炎、胆石症等病疗中国古医学经典《皇帝内经》中就提出与食疗有关的食物。
很多药物也都是在食物中提取出来的。
所以我们可以用食物来进行治疗。
如老师讲过茄子可以治乳房龟裂,以秋茄阴干,烧存性,研末水调敷。
蜈蚣或蜂咬伤,取茄子适量捣烂,敷患部。
还可以治老烂脚,皮肤溃烂,乳腺炎等。
以前就听说茄子是一味药,通过学习使我们了解了更多的药用方法。
食疗比起药疗有很多优点,如无副作用,价格低廉,无痛苦等。
常见的萝卜的药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慢性气管炎,咳嗽,咳痰,气喘,用生萝卜捣汁,加白糖少量,调服。
中医饮食养生论文
中医饮食养生法饮食养生在中医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饮食能滋养人的气血,现代医学也认为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条件。
本文以《黄帝内经》为基础,探讨了中医饮食养生法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以及现代应用。
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
饮食养生在中医文化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它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方式来达到保健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饮食养生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并结合现代应用进行分析。
二、中医饮食养生法的理论基础1. 《黄帝内经》对饮食养生的论述《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其中关于饮食养生的论述非常丰富。
它认为饮食与人体的气血、筋骨密切相关,合理搭配食物可以滋养人体精气,促进气血旺盛,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2. 饮食与气血、筋骨的关系中医理论认为,饮食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精气,精气充足则气血旺盛,筋骨强壮。
因此,饮食的结构、种类和质量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3. 现代医学对饮食养生的认识现代医学也认识到饮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则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或肥胖等健康问题。
三、中医饮食养生法的实践方法1. 五谷杂粮的重要性中医饮食养生法强调五谷杂粮的重要性,因为它们富含各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合理摄入五谷杂粮可以满足人体的基本营养需求。
2. 食物搭配的原则中医饮食养生法注重食物的搭配原则,即根据食物的性质和功效进行合理搭配。
例如,将荤食与素食搭配食用,可以使两者互相补充,达到平衡的效果。
3. 饮食时间的安排中医饮食养生法还强调饮食时间的安排。
早餐应该吃得丰盛,午餐应该吃饱,晚餐应该吃得少。
此外,定时定量地进食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
4. 饮食口味的选择中医饮食养生法认为,不同的口味对应着不同的脏腑器官,合理选择口味可以达到调理脏腑的作用。
例如,酸味可以收敛肺气,苦味可以清泻心火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食疗养生学期末论文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中国传统医学,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中国古代医者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对症下药是中医治病的一个重要原则。
同样地,不同的体质也有着不同养生之道。
其中,最为典型的治疗手段之一就是食疗。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足见饮食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从古至今,关于饮食的话题和食材的研究一向被人所津津乐道,也因此探究出了不少由饮食入手的养生之道。
饮食搭配和调养得当,可以充分地补充我们日常活动所需的营养,提高我们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我们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把我当做患者来研究,就可以发现我的特点与症状是常常会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易紧张、焦虑不安,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容易感到害怕或容易受到惊吓,常感到乳房及两胁部胀痛,常有胸闷的感觉,经常无缘无故地叹气,容易心慌、心跳快,喉部经常有堵赛感或异物感,容易失眠。
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易生粉刺、疮疖,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
常感觉身体、脸上发热眼睛干涩,又经常口干咽燥,容易失眠。
经过测试,我最主要的体质是气郁体质,兼具湿热质和气虚质,同时又有有阴虚质的倾向。
所以,我的饮食应以清淡为原则,可多食甘寒、甘平的食物,切忌性温燥烈之品,少食甘酸滋腻之品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湿助热的食物。
尽量做到不食烟酒。
不吃辛辣油炸的食物,尽量少吃一些大热大补的食物,比如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等。
狗肉、鹿肉、牛肉、羊肉、酒等温热食物也要少吃。
宜食用清利化湿食品,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红小豆、蚕豆、绿豆、鸭肉、鲫鱼、冬瓜、丝瓜、葫芦、苦瓜、黄瓜、西瓜、白菜、芹菜、卷心菜、莲藕、空心菜等,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果蔬。
在食疗方面,考虑到正直初冬应注重的是补阴,所以莲藕是一个十分不错的选择。
藕里边白白的,因为白者入肺,冬天一般都会出现肺热、肺燥的现象,所以冬天吃一点藕,具有养阴和润燥的作用。
要想发挥藕性味寒凉的作用,一定要吃生藕,可以吃凉拌藕,也可以榨成藕汁。
生藕还有清热止渴、凉血止血的作用,可以改善阴虚生内热。
给自己开的生活药方:
1. 消暑鱼面煲
先将薷香、薄荷、佩兰加入煮出药汁。
鱼茸加入蛋清、生姜水打上劲,装入标花袋中,烧锅水,待水开后将鱼茸慢慢挤入沸水中,做成鱼面。
锅中水加入清汤、姜片、鲜菌菇、鱼面、火腿丝、料酒、盐、味精等,烧开后入药汁、小菜心即可。
2. 和中化湿汤(3~4人分量)
材料: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3.金沙玉米粥
玉米粒80克,糯米40克,红沙糖40克(玉米和糯米要用清水浸泡2个小时),加水适量,用大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煮至软熟,加入糖再煮5分钟即可。
因为玉米中含有抗氧化剂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所以,此粥对气虚体弱者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4.山药桂圆粥
山药100克,桂圆肉15克,荔枝肉3个,五味子3克,白糖适量。
把山药去皮切成薄片。
将山药片、桂圆、荔枝肉、五味子同煮,煮好后加入白糖即成。
此粥可补中益气、益肺固精、壮筋强骨、生长肌肉。
山药中含有淀粉酶等营养成分,对气虚体质者颇有益处。
5.玫瑰花茶
干玫瑰花苞20朵、水250毫升、红茶1包、蜂蜜或糖适量。
先将锅中放入250毫升水煮开,接着放入干玫瑰花苞,改小火煮2分钟后熄火。
再将红茶包放入锅中浸泡40秒,马上取出。
将茶汁过滤到杯中,加入适量的蜂蜜拌匀即可。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饮食起居的规律,积极加强体育锻炼,全方位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居住环境应安静,干燥,通风,保持有规律的睡眠,中午保持一定的午休时间。
睡前避免饮茶、咖啡和可可等具有提神醒脑作用的饮料。
应尽量增加户外活动,可坚持较大量的运动锻炼,如跑步、登山、游泳、武术等。
多参加群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如打球、跳舞、下棋等,以便更多地融入社会,解除自我封闭状态。
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
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
结交知心朋友,及时向朋友倾诉不良情绪,寻求朋友的帮助;平时宜克制情绪,遇事要冷静,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可以用练书法、下棋来怡情悦性,用旅游来寄情山水、陶冶情操。
平时多听一些曲调舒缓、轻柔、抒情的音乐。
防止恼怒。
古代王阳明追求“怡神养性以游于造物”,与中医的调理理论志同道合。
我们应注重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不要急切地想在一朝一夕之间看见中医治疗根本的效果。
坚持中医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身体正在一步步地恢复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