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让语文课在歌声中启航——例谈运用流行歌曲导入初中语文课
![让语文课在歌声中启航——例谈运用流行歌曲导入初中语文课](https://img.taocdn.com/s3/m/8b044de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9.png)
创新课堂新教师教学我国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基础。
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因此,语文课堂上精心的导入能够起到激趣、凝神、启智的作用,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流行歌曲通俗易懂、广为传唱,是人们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的集中表达,是人间悲欢离合阴晴圆缺的缩影,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生活、人与梦想的对话,一首歌就是一个情感世界。
在百花齐放的导入花园里,恰当地运用流行歌曲导入新课,会因其或深情或活泼或悲壮或婉约的风格,为语文课堂营造出或感动或愉悦或轻松或肃穆的氛围和情境,带给师生美的享受、美的震撼,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先生。
这篇写于1925年的纪实性散文,通过回忆父亲在失业丧母的悲痛之时到车站送别儿子,一路上无微不至地体贴,而且不顾肥胖年迈的身体艰难攀上月台买橘子的情景,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刻画出一位深爱儿子的父亲形象。
1933年,商务印书馆就将其选入选入初级中学用基本教科书《国文》第三册。
时光荏苒,弹指八十年,虽然世事变迁如沧海桑田,但父子真情却如日月之光熠熠生辉。
学习这篇文章,我希望学生能够感受到父子亲情 ——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
因此,本课的导入要为课堂营造一种深情与感恩的氛围,这就需要选择一首由男声演唱,传唱度高,歌颂父爱而且旋律深沉婉转的歌曲。
父爱如山,厚重而坚韧。
歌颂父亲的流行歌曲也有许多。
经过初选,有三首歌比较符合。
第一首是朝鲜族歌手崔京浩演唱的《父亲》,这是1995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咱爸咱妈》的片尾曲,伴着小提琴缠绵悠长和钢琴坚实刚脆的节奏,歌手娓娓唱道:“那是我小时侯/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乘着音乐的翅膀——浅谈语文教学中音乐的运用
![乘着音乐的翅膀——浅谈语文教学中音乐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83da0fd250e2524de5187ec8.png)
音 乐 虽 然 可 以 融 入 语 文 教 学 , 辅 助 语 文 教 学 ,但 语 文
语 文 教 学 中 , 朗读 课 文 时 恰 当 地 配 以美 妙 的 音 乐 能 激 课 不 是 音 乐 课 , 语 言 文 字 、 对 文 章 的 理 解 是 主 角 , 音 乐 只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热 情 ,提 高 学 生 的 审 美 能 力 。课 文 内容 与 音 能充 当伴 舞 、配角 ,不 能喧宾夺 主 。因此 ,我们始 终要 明
情 景 , 使 学 生 进 入 课 堂 内容 。 如 : 学 习 《 提 辖 拳 打 镇 关 鲁
运 用 音 乐 辅 助 中学 语 文 教 学 , 应 注 意选 择 , 不 能 认 为
西 》 时 播 放 《 汉 歌 》 ,学 生 不 由 自主 地 会 精 神 振 作 , 意 只 要 是 音 乐 , 就 能 运 用 于 语 文 教 学 之 中 。 课 堂 教 学 中 的 音 好 气 奋 发 ;讲 余 光 中 的 《 愁 》 时 ,配 上 学 生 耳 熟 能 详 的 歌 乐 不 能 违 背 学 科 本 身 的 规 律 和 要 求 ,忽 视 常 规 的 教 学 ,忽 乡
乘 着音 乐的翅 膀
一 一
浅谈语 文教 学 中音 乐的运 用
。张
菁
王 振敏
摘 要 :语文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特点。因此,语文 学科既是语言学科 ,又是文化 学科。语文课 堂教 学,要突出
教 学和学科的艺术性 ,而音 乐无论从形 式、方法的角度 ,还是从教育 目 的和教 育内容 的方面都能使语文课堂教 学
《 壕 吏 》 可 选 《 蹄 下 的 歌 女 》 ,增 强 诗 的凄 切 感 。在 课 堂 气 氛 可 以使 学 生 准 确 地 捕 捉 信 息 ,更 全 面 地 理 解 文 章 石 铁
流行音乐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整合
![流行音乐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df7ee8cd2cc58bd63186bd25.png)
的生命空 间, 以增加现代人的生活情趣 , 予 “ 可 故事” 新的情 感诠 释 , 或将传统文化意 初的审美记忆 ,也相 当程度成为了我们民
从 而 使人 的生命 更 为 充实 与 富 有意 义 。 从 象借用 、 ” 整合与重组 , 构建新的意境 , 而 族情感和审美共鸣的基本诱因。在解读古 从 感应新课改精神而诞生的各类高 中语文新 传达现代人 的情感。在古诗词教学 中引入 诗词意象及意境时 ,引人现当代歌词 中承
炼 出敏锐 的文 化批 判 眼 光 , 升 文化 品味 , 成 , 提 颇具现代感的曲式 、 器乐 、 演唱, 现代文 伤,通过景物营构 的幽寂意境来烘托人事
凝 聚 人格 魅 力 。
化语境下的学生更容易接受 ,旋律启动心 无常 的概 叹和别后无依的孤寂。 灵、 酝酿情感 , 发想 象和联想 , 催 从而解读 语言符号, 重构感性形象 , 学生突破千年 使 2 意象比对, . 明情境营构异 同
二 、 词入 理 . 因 比 明 因 理
3 手法比对, . 明传情手段 多样 通过精选流行歌曲歌词与相关古典诗
在形象感受 的基础上 ,阅读 主体要对 词的对 比,评点其传 隋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
并 不 矛 盾 ,语 文课 堂教 学 与社 会 文 化 场也 作品品味体验 , 进而领悟判断。 如果曲的旋 在古今相通或相异的表现手法 中感 受中华
教材中的古诗词的编写情况 可见选文数量 这些歌曲 ,让学 生在现代旋律中透过古典 接 了我们古典记忆 中久 已浓 化的情绪 , 又 增加 , 选文风格丰富 , 单元模块更重人文精 意象的新组合 ,对世人相通的情感和古人 渗透着 当代个体生命体验 的意象群 ,在意 神 ,而且很多大学语文 中的古诗词篇 目都 今人不同的情愫有更 真的体验。比如张若 象的内涵和组构方式的比对中感受积淀 了 下放到高中新教材 中。这为当前的高中学 虚的《 春江花月夜 》在教学 中可 引入蔡琴 中华传统人文精神的古典意象之美 。如方 , 生 的阅读鉴赏提供 了更为鲜活丽广阔的阅 的《 明月千里寄相思》 的低婉忧伤以衬托游 文山作词的《 菊花 台》 中的“ 菊花残满地 伤, 读视野 ,但现实中古诗词课 堂教学依然春 子思妇缠绵纠结的相思情 , 曲应和 , 词 撩动 你的笑容 已泛 黄,花落人 断肠”与李清照 风难度 ,有的听着名家声情并茂 的朗诵或 人 心 。 可引 入 梅艳 芳 的 《 亦 床前 明月 光》 在 《 , 声声慢 》 中的 “ 满地 黄花堆积 , 憔悴损 , 如
关于“将流行歌曲引入中学语文课程”的思考
![关于“将流行歌曲引入中学语文课程”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66aa7eb524de518964b7dbf.png)
关于 “ 将流行歌 曲引入 中学语文课程”的思考
毛 芳 都 ( 江 师 大人 文 学 院 3 5 0 ) 浙 24 1
摘 要 : 学校教 育 中的精 英文化 正遭遇 大众 文化的 强烈冲击和挑 战 ,流行歌 曲作为 中学校 园里最强 势的 大众文化 。对语 文课程影响越 来越广泛而深刻。流行歌 曲是 当下 中学生课余 生活的 重要组成部分 。 正成为 隐性的语文课程资 源。流行歌 曲是有待 开掘 的语 文课程 资源富 矿 ,在新课程背景下 ,将之 引入 中学语文课程 ,是必要 的,而且是 可
余生 活 的主要 内容 。 流行 歌 曲作 为 中学 校 园里最 强 势 的流行 文 化 ,与语 文课 程 相 遇 自然不 可避 免 。
流 行 歌 曲 的 歌 词 作 为 学 生课 余 频 繁 接 触 的文 本 ,对 学 生 的 语文 学 习起 着潜 移默 化 的作 用 , 已成 为中 学生 耳 熟能详 的 主要 话 语符 号 。一 些优 秀 的歌 词所 蕴含 的人文 资源 和 语言 珍 品是 语文 学 习 的宝 贵资 源 。如2 0 年 高考 满分 作文 《 00 问世 间情 为何 物 》 ,作 者大 胆 引用 台湾 歌星 姜 育恒 演 唱 的 《 花三 弄 》主 题 曲的精 美 歌 梅 词 ,塑 造 了新型 四大美 女形 象 ,诠 释 了 “ ”字 的丰 富含 义 ,使 情 文 章 既有 时代 气 息 ,又 有 古 典 韵律 之 美 。2 0 年 高考 优 秀 作 文 01 《 句 话 ,一 辈子 》 ,题 目引 自周 华健 《 友 》 的歌 词 ,赞美 了 一 朋 朋友 之 间的 “ 一诺 千金 ”式 的诚 信 的可贵 。 作 为一 名高 中语 文 教师 ,本 人 在批 阅 学生 的作 文 时 ,常 常能 在字 里 行 间发现 流 行歌 曲的影 子 。 比如一 次 以亲情 话题 的作文 , 不 少 学 生 就 引用 了周 杰 伦 的歌 曲 《 爷 泡 的 茶 》和 《 爷 听妈 妈 的 话 》 。流行 歌词 中的倒 装 、移用 、省 略等 语法 修 辞现 象也 深深 地 影 响着 中学 生的书 面表 达 。 流 行歌 曲的娱乐 性 和商 业性 也 深深 影 响着 青 少年 的情 感 、态 度和 价 值观 。流 行 歌 曲被 喻为 “ 当代青 少 年 的心 理魔 杖 ”, 它所 表达 的思想 情感 ,所渗 透 的人 生观 、 价值 观 、爱情 观 等等 , 必然 会 影 响中学 生 的思 想 ,改造 着 他们 的精 神 世 界 。这必 将在 更深 更 高 的层 次上 影响语 文课 程 。 不 可否 认 ,流行 歌 曲正 日益扩 充着 语 文学 习 的外 延 ,流 行歌 曲正深 深地渗 入 中学语 文课 程 的方方 面面 。 作 为一 名 中学语 文 教师 ,面对 流 行歌 曲,我 想用 孙燕 姿 的歌 词 说 , “ 见你 是最美 丽 的意外 ”。 遇
浅谈现代流行歌曲中语文比兴手法的妙用
![浅谈现代流行歌曲中语文比兴手法的妙用](https://img.taocdn.com/s3/m/e16ba8d28762caaedc33d43d.png)
浅谈现代流行歌曲中语文比兴手法的妙用作者:叶小燕来源:《教师·下》2015年第06期摘要:大凡诗之所歌者即词,歌词是文学中的一种特别的体裁。
现代流行歌曲能够脍炙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既能体现作者心情,又能烘托气氛,更便于传唱。
关键词:流行歌曲;比兴手法;应用研究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在语文教学中,诗歌中的比兴手法往往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因为诗这一材料与我们的生活距离太大,不过我们可以借助流行歌曲(多为民歌和艺术歌词)让学生深入理解比兴手法。
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
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简而言之,“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比兴手法最早出现于《诗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里,《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的是起兴,以河洲上和鸣的鸟兴起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而二者之间多少有一些意义、气氛上的关联处,又接近于比。
从《老鼠爱大米》里“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开始,现代歌曲的比兴之风大兴,《两只蝴蝶》《狼爱上羊》《你是我的玫瑰花》等一大批歌曲先后流行大江南北,比兴手法自此在流行乐坛大放异彩。
一、比兴手法在流行歌曲中用于渲染气氛、创造意境恰当地使用比兴,会给歌词歌曲带来别样的奇妙韵味。
儿歌《虫儿飞》里的歌词这样写道:“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就是由虫儿飞起兴到人的心思。
台湾“音乐教父”罗大佑也深得诗经中“兴”的表现手法之妙,他在《光阴的故事》开头就这样写:“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地这么想。
让流行歌曲为语文教学插上翅膀
![让流行歌曲为语文教学插上翅膀](https://img.taocdn.com/s3/m/2c3da73a52d380eb62946d85.png)
让流行歌曲为语文教学插上翅膀作者:覃志敏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1年第08期从古至今,无论是远古的民谣、隋唐的诗歌,还是宋元的词曲,大多都可以用歌曲的形式演唱出来,只是年代过于久远乐谱失传,许多已无法将“乐”得以展现了。
不过文学与音乐是对孪生双子却是不争的事实。
流行歌曲能代表学生一时的心境,唱出他们的心声,为他们分担着成长的烦恼,缓解、稀释了青少年的内心矛盾冲突,在很多地方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可以满足学生强烈的情感需求,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体性活动。
将流行音乐运用于语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素养。
一、每周一歌,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的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音乐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
很多语文教师都争分抢秒,利用课前3分钟背诵古诗或者文言文。
我决定让学生在上我的语文课前,先从其他科目紧张的情绪中缓解释放出来。
所以,尽管语文复习的课时很紧张,我还是大胆地在每节语文课中抽出5分钟来唱歌,每周学唱一首新歌。
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能够保持愉快的心情。
比如,学习《八荣八耻》时,我们就唱《八荣八耻——正气歌》;母亲节前夕我们唱《烛光里的妈妈》、《世上最是母亲亲》,唱屠洪刚的《感谢》(后来写“感谢”的话题作文时,很多学生写得很有真情实感);毕业前夕,离别的气氛正浓,我们就唱水木年华的《中学时代》,唱张艾嘉的《光阴的故事》,唱老狼的《同桌的你》,唱吴奇隆的《祝你一路顺风》……不用讲怎样感恩、怎样珍惜、怎样文明离校,学生们的精神状态好极了,同学之间的关系是那么的友好与和谐,达到了以美育促进德育的效果。
二、音乐佐料,增强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1.歌曲导入新课,让学生兴趣陡增例如,教朱自清的《背影》时,可先播放江涛演唱的《父亲》(从网上下载FLASH,有优美的画面效果更好),让学生谈谈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然后导入新课:父爱如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去感受一下那深沉的父爱吧。
如何将流行音乐与古典诗词教学相结合
![如何将流行音乐与古典诗词教学相结合](https://img.taocdn.com/s3/m/181add1ab0717fd5370cdca5.png)
如何将流行音乐与古典诗词教学相结合一、当今流行音乐与语文诗词教学结合的现状这是一个文化多元和流行元素泛滥的时代,各种文化相互交织。
“流行文化和流行文化的传播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背景之一,并日益成为学校教育所无法忽略的重要资源。
”这体现了流行文化对如今学校教育的影响。
中学生作为流行文化的主要接受人群,流行元素对其的影响是巨大的。
流行音乐以饱含情感的语句、通俗易学的唱腔,很容易走进学生的世界为学生所接受。
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流行音乐的歌词完全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将之运用于古典诗词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是极为有利的。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我国的古典诗词,并更易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情感。
在2005年的“教研在线”中,大多数教师也对此持肯定态度,并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表明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流行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并开始将其运用于教学。
在2009年8月,国家语委发出一则“古诗词尝试流行音乐包装”的消息,使古典与现代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这则消息的颁布正是受到了周杰伦《青花瓷》广受好评的影响,使得他们作出了要在古典诗词中融入现代时尚元素的决定。
二、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的结合(一)运用流行歌曲中鲜活的语法现象在流行音乐中不乏一些鲜活的语法现象和生动的情景构造,像是“快乐着你的快乐,悲伤着你的悲伤”“你那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这些歌词中包含着活用、倒装、比拟等语法。
利用流行歌曲中的语句来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虽然古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有着优美的语句,但是由于年代和写作手法上的差异,使得学生在对诗句进行语言分析时往往无从下手,而利用流行歌曲便可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例如我们在讲解杜甫《望岳》的时候,便可以借助流行歌曲来帮助学生去理解。
《望岳》开篇便用了问句“岱宗夫如何?”这样开篇点题,写出了作者初望泰山时高兴得无法形容和那种对泰山姿态的惊叹、仰慕之情,以问句的形式充分地表达出了作者的情感,然后经过一番揣摩和思索后,得出答案“齐鲁青未了”。
流行音乐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流行音乐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3c110b47b52acfc788ebc91b.png)
流行音乐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作者:彭显时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2019年第04期流行歌曲作为一种大众文化资源受到了学生的热捧,学生说着教师闻所未闻的歌手名,拿着厚厚的歌词簿,几乎是走到哪哼到哪。
很多教师视流行歌曲为洪水猛兽,担心它们会过多占用孩子的时间,一些庸俗的歌词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殊不知目前的现状:教师你管还是不管,学生都在学歌。
如果教师不教,学生就是乱学,精华糟粕全盘接受。
因此,语文教师有必要因势利导,用心遴选流行歌曲中的精髓部分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让歌声伴随学生的成长,让流行音乐飞动在课堂内外,那语文学习将是一片新的天地。
本文从两个方面浅析流行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含英咀华,夯实语文基础1.特色修辞教学传统的修辞教学只讲究教学程序,过分强调修辞的基本知识,所用例子基本为课内句子,学生逐渐失去学习、运用修辞的热情。
而流行歌曲中有许多学生喜闻乐“唱”的句子,可以精挑细选拿来作为修辞教学。
比喻的作用多为生动形象,但学生总是记不住,笔者在教学中就引用了周杰伦的《花恋蝶》中的“落款中署名悔,你伤过谁,不忍看宣纸内,晕开的泪”由于学生经常唱,理解得很深刻,不用解释,学生就能明白此句是将宣纸上晕开的墨汁比喻成泪,生动形象又极准确地写出了主人公内心的悲伤,仿佛笔管流淌的不是墨而是泪一样,一片片,散开了,斑驳着。
歌词中的修辞几乎俯拾皆是而且易为学生掌握。
如“夜里有风,风里有我,我拥有什么?”就运用了顶真的手法;“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就运用了对偶的手法。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及时在课堂上予以讲解,学生会积极接受。
2.个性语法教学好的歌词就是诗歌,歌词创作者往往受新诗等文学体裁影响,主张散文化,自由化,即兴性等,使流行歌曲的歌词愈发自由与灵活,特别适合我们在教学中运用。
“祭司、神殿、征战、弓箭,是谁的从前?就在人潮中你只属于我的那画面”方文山的《爱在公元前》开头只用了四个名词:祭司、神殿、征战、弓箭:这是在诗中才会出现的独特用法,不多说废话,就铺设了一个场景让人思索,彷佛回到神秘古埃及,见证了遥远的过去。
论流行音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论流行音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d2056e3172ded630b1cb6f5.png)
了 更 好 地 使 学 生 与 文 章 所 表 现 的 情 感 达 成 共 鸣 , 播 放 我
了崔 京浩 的《 亲 》 “ 是 我 小 时 候/ 坐在 父 亲肩 头/ 父 :那 常 父 亲 是 那 登 天 的 梯 / 亲 是 那 拉 车 的 牛 / 不 了 粗 茶 淡 饭 将 父 忘 我 养 4 / 不 了 一 声 长 叹 半 壶 老 酒 / 我 长 大 后 /I 孩 <忘 等 L里 j 子 往 外 走 / 儿 时 一 封 家 书 千 里 循 叮 嘱 / 儿 归 一 袋 闷 烟 想 盼
至 深 、 人 泪 下 的 著 名 散 文 , 其 是 父 亲 翻 越 栅 栏 为 儿 催 尤 子 买 橘 子 的 画 面 , 今 已 定 格 为 一 个 经 典 。 在 教 学 中 为 至
初 中语 文 课 程 标 准 总 目标 提 出 :学 生 要 关 心 当 代 文 化 生 活 , 重 多 样 文 化 , 取 人 类 优 秀 文 化 的 营 养 。 中 华 尊 吸
五 千 年 的 文 化 积 淀 为 我 们 留 下 了 璀 璨 的 传 统 文 化 ,在 要 求 学 生 了 解 传 统 文 化 的 同 时 .也 需 要 引 导 学 生 对 多 样 文
化 有 正 确 的 认 识 。 行 音 乐 作 为 多 样 文 化 的 一 种 , 得 我 流 值
们关注。 流 行 音 乐 是 指 某 一 时 期 或 是 很 长 时 期 内 被 人 们 广 泛 传 唱 , 至流 传后 世 的音 乐 。 内容 通俗 , 近生 活 , 映 甚 它 贴 反 时代 热 点 , 随 时代 潮 流 , 式 自由活泼 , 感 真挚 。 其 跟 形 情 尤
211 号 旬' 0年1 中 -夫敖资 1 月 7 J
-
i " , 行 音 乐 在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中 的 作 用 e流
浅谈音乐在语文教学课堂中的作用
![浅谈音乐在语文教学课堂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34865da89eb172ded63b785.png)
浅谈音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音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这与语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语文有效地结合起来,将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使语文课更具魅力。
一、利用音乐,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
”时下的学生,学习生活更加多元化,兴趣更加广泛,早已经脱离了的“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习状态。
而音乐几乎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的,学生们对音乐的喜爱甚至已经超过了对语文知识的渴求。
将音乐与语文结合,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对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对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都是有益的。
二、利用音乐,能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伟大的德国作家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在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同一个时间段教的语文知识,过一段时间进行复习时会发现,对其他知识的记忆或许已经模糊,但是联系课文所教的歌曲以及与歌曲有关的语文知识却记得很清晰。
例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时,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本文内容的记忆,还能帮助学生更快地进行背诵。
三、利用音乐,导入新课,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好的课堂导入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相机导入或轻快,或喜庆,或抒情,或悲伤的音乐,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文本情绪中,渲染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学《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时,可在导入新课时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教师再配乐简介阿炳的生平,一定能使学生更快的进入课堂。
在教学《天安门广场》这一课时,可以在导入时播放音乐《我爱北京天安门》,既可以抒发爱国的思想感情,还可以根据这首歌曲进行提问:我为什么爱北京天安门?使学生更快的进入课堂学习的氛围,理解天安门为什么是全国人民最向往的地方,是我国的象征?四、,利用音乐,可以进行有效朗读音乐,有着优美的旋律与美好的意境。
让流行歌曲为语文教学插上翅膀
![让流行歌曲为语文教学插上翅膀](https://img.taocdn.com/s3/m/3cee3647fe4733687e21aaff.png)
每 周 一 歌 , 进 了学 生 的和 谐 发 展 促
音乐家冼 星 海 说 过 : 乐 , 人 生 的最 大 快 乐 ; 音 是 音 乐, 是生活 中的一股清泉 ; 乐 , 陶冶性情 的熔炉 。音 音 是 乐以它强烈 的艺 术感染 力 发挥 着独 特 的育人 功能 。很 多语 文教师都争分抢秒 , 利用课 前 3 钟背诵 古诗或者 分 文言文 。我决定让学生在上我 的语文课 前 , 先从 其他科
七 七 七 女 女 女
目紧张的情绪中缓解释放 出来 。所 以, 管语文 复 习的 尽
七 电 七 七 女 女 电
倡导 自主学 习、 合作学 习和探究 学 习, 基 于对学 是 生的尊重 。从 学 生成 长 的过程来 说 , 这是 潜 能 的开发 、
践 中有所感悟 , 不一 定有 多深 刻 的体 会 。在教 学过程 但 中, 要注 意鼓励 学生 的求 异思 维 , 鼓励 那些 与众不 同的
正气歌 》母亲节 前夕 我们 唱《 ; 烛光 里 的妈妈 》《 、 世上 最 是母亲亲 》唱屠洪 刚的《 , 感谢 》 后来 写“ ( 感谢 ” 的话题 作 文时 , 很多学 生写 得很 有真 情实 感) 毕业前 夕 , ; 离别 的
元 的词 曲, 大多都 可 以用歌 曲 的形 式演 唱 出来 , 只是 年 代过于久远乐 谱失 传 , 多 已无法 将 “ 得 以展现 了。 许 乐”
[] 1于
漪. 于漪语 文教 育 论集 [ . M] 北京 : 民教 人
要 注意突 出学 生 的语 文 实践 活 动 , 师决 不 能 越俎 代 教 庖, 把教学参 考书的观点以及教师 自己的认 识强 加给学 生, 要让学 生 扎 扎 实实 地 读 书 , 好 教 材 , 入 到课 文 读 深 中。在教学 中, 给 学生 充 裕 的读 书 时 间 , 读 书 、 要 把 体
让心灵轻舞飞扬——浅谈音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让心灵轻舞飞扬——浅谈音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ad07772f4b35eefdc8d333e4.png)
一
、
生 活中离 不开音 乐 , 没有 音 乐 的世界 是枯 躁 的 , 凝滞 的。学校教 育中也离不 开音 乐 , 现代社会培养的学生 , 德 要 智体 美等各 方面全面发 展。新 的时 代 , 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 要求提高学生 的艺 术素 养 , 音乐课 白不用说 , 语文课也与音 乐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 。新 的时代 , 求语文 课要丰 富多 要 归纳 和演绎的 方法去分析 、 解决问题 。 利用不同字体理解教材 内容 。初中思想政治的各册教 材的重要概念 和原理 、 结论 性的论 断都 用黑体 字来予 以提 示 : 概念 、 阐释 分析典型事例等教材的主干部分都用宋体字 来表达 ;辅助文” “ 等都用楷体字 或小号 字来 标示 。教学 中 可 以指导学生利用这些 字体提 示来有重 有轻 、 有精有粗 地 学习教材。 利用教材中设置的栏 目帮助 学 习。教 材中 的“ 习中 学
一
涛
彩 , 声光色一起行 动 , 建多姿 多彩的语 文课 堂。音乐 , 要 构
就成 了语文教学的很好的助手。
( 江县金 山中学 , 罗 四川 德阳 6 80 ) 14 0
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主体 , 语言文字是让人看的 , 诉 诸于人的视觉 。语言文字 也是需要 人来读 来说 的, 以它 所 也是一种诉诸听觉的声音的艺术。汉民族的文字是汉 民族 的语言的外化 , 、 有形 有声 、 , 而又具体 。音乐 也是 有义 实在 种语言 , 一种抽象 的语 言。它一般不实打实地诉说什 么, 却传递 出某一种情感 , 或欢快 或忧伤 ; 传达 出一种情 绪 , 或
●中学 文科教 学研 究
让音乐飞进语文课堂
![让音乐飞进语文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c89d1712964bcf84b9d57bde.png)
力。借助音乐的节奏、旋律 , 学生可以 展开丰富的想象。例如在学习苏轼的词
《 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 , 时 我让学生 听邓丽君演唱的 《 但愿人长久 》一歌 。 以歌曲来触发学生对词 的意境 的联想。 学生随着音乐一次又一次地品味词的内
威请愿。国民党政府屈从于帝国主义的
副兴奋剂 , 它让学生心情愉快。心理
学家巴甫洛夫说: “ 愉快可以 促进人体
的健康发展。 ”学生身心健康,当然对其 智力发展有促进作用。 二、音乐可以 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 【 ) 一 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运用音 响、节奏和旋律塑造艺术形象 . 表达人
选场。歌剧是以歌唱为主的戏剧形式 ,
从以上的分析 , 我们可以知道:音 乐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确实有很大的帮 助。从教改的角度看,只要有利于发展
为,既要做到传授知识 , 叉要做到发展
学生的智力。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们还 要借助一些手段 , 如图片、实物 、电 教 设备等, 音乐则是其中最易触动学生心
语文教学中,音乐对于训练学生的听 、
兴趣
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 , 是学习
积极性 和 自觉性 的起 点 ,杨振宁说 :
“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在语文教学
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有必要性 ,
乐作品往往真实地记录了历史 , 记录了
又有可行性。而音乐则可以作为一种新 颖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择。
维普资讯
澡堂教学
◆ 方创基
本人是一个音乐爱好者,在师范学 校学习 期间, 接受了 较系统的音乐教育 ,
也接触了大量的民族歌曲与流行歌曲。
激发学生的 兴趣. 例如。 《 学 七根火柴 》 时。 我播放 j 《 , 长征组歌- 过雪山草地》 ,
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de0836d7fd5360cba1adb5b.png)
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作者:乔永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6年第10期音乐是人类的宝贵的财富,如果能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地使用音乐,就能够让高中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音乐的陶冶。
所以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适时适当地选择一些音乐,强化语文课堂教学,从而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音乐与文学的联系音乐和文学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如果以艺术的本质来考虑,无论是音乐还是文学都是为了将生活中体验到的各种情感艺术地表现出来,让周围的人理解。
所以如果能将音乐和文学充分地结合起来就能促进两者的发展。
因此,可以说音乐和文学的功用在某些方面来说是一样的,只不过在表达情感的时候会使用不同的材料、手段和方法。
比如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诗经》,不仅描述了许多中国古代人们的思想、情感,还把音乐和文学非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因此无论是从哪个国家的艺术演变历史来看,音乐和文学之间都有一种默契存在,也随着历史的潮流不断地发展变化。
因此文学的昌盛和音乐的繁荣也有很大的关系。
从语文的角度来说,语文知识都是文学的表现,所以音乐对于语文也非常重要。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怎样更好地将音乐融合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因为文学和音乐的交流和互相借鉴能够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让语文教学更加的生动形象。
所以说,音乐和语文教学也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选取什么样的音乐也值得研究,如果能恰当地将语文和音乐进行结合,就能为语文课堂增添色彩。
二、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中国传统音乐在语文课堂教学内容里,有一些古诗词的教学能够和音乐结合起来。
比如在《赤壁赋》一文中,有形容吹箫的语句,在讲解的时候就可以使用一些传统的吹箫的曲目,将箫的美妙音乐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会到“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的具体情景。
又比如在高中语文小说部分的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和小说内容相关的传统音乐做为背景音乐或者内容介绍的音乐,因为小说具有非常强的叙事性,所以在选用音乐上需要进行一些筛选。
歌曲引入课堂 提高教学效果
![歌曲引入课堂 提高教学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f5ae2670482fb4daa48d4b42.png)
歌曲引入课堂提高教学效果作者:唐梅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5年第01期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094-01歌曲是由歌词和乐曲组成的。
它具有较强的文学性、音乐性和易传播性等特点。
一首好的歌曲能在社会上广泛而又持久地流行,并能影响某个时代的人们的意识形态。
好的歌曲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
唱歌或听乐曲能愉悦人们的心情,激发灵感和志趣,陶冶情操。
因此,合理利用歌曲,把歌曲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1.用歌曲导入新课,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新课导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新课导入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大多数歌曲有着美好的意境、优美的旋律和歌词。
课前播放乐曲、吟唱歌曲、引用歌词导入,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教学的氛围之中。
例如学习古诗《望芦山瀑布》,为了达到以读感知,诵读传情的教学目标,我课选取了古筝曲"高山流水",教学中先向学生介绍了古诗的写作意境,描写的环境等之后,在学生诵读过程中播放此乐曲,便能让学生伴随行云流水、跌宕起伏的美妙乐曲,想象、感受大瀑布直泻而下、飞溅四溢、声振千里之雄壮声势。
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觉。
如在导人课文《艰苦岁月》时,我特意播放了名曲《过雪山草地》,在深沉雄壮的旋律中,同时我用严肃沉缓的语调介绍红军艰苦的革命历史。
有了这样形象的音乐泻染气氛,加上教师激昂沉缓的语调,学生的注意力被紧紧的抓住了,情感也投进来了。
当然,这时的挂图也不要忽略,在三者的有机结合起来,学生不但感知了课文的历史背景,也理解了红军的伟大精神,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也融入课文之中,好像自己也变成了红军战士和大队人马一起跋涉于革命战争年代那凄风苦雨之中,从而很自觉地投入学习状态。
又如我在讲授《飞夺泸定桥》和《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两篇课文时,授课前我就分别播放了《飞跃大渡桥》和《突破封锁线》这两首乐曲,音乐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势不可挡的气魄,表现一种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精神,在这样的音乐气氛中,教师因势利导,适当给学生提出一些悬念,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很快就集中精神投入学习课文中来。
将流行歌曲引入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
![将流行歌曲引入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eda5fd3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d.png)
将流行歌曲引入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流行音乐,或者更确切地说,流行歌曲,这种特有的日常文化形态,以传媒的手段,渗透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已经成为现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具有较强的文学性、音乐性和易传播性等特点。
一首好的流行歌曲能够愉悦人的心情,激发人的灵感,陶冶人的情操,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
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听唱流行歌曲更是他们休闲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是因为流行歌曲贴近生活,旋律轻快,情感真挚,语言鲜活,所以深得学生的喜爱。
其实流行歌曲已经成为校园的强势文化,甚至深刻地影响到初中生的成长。
近年来,流行歌曲逐步进入语文教材和中高考试题中,语文教学已经无法规避流行歌曲的影响。
追溯历史,《乐记》曾经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三者本乎心。
”由此可见,言、声、舞,都是同出一源,都是“心”的产物,不同的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罢了。
古往今来,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唐诗、宋词、元曲,大都能作为“歌曲”演唱,只是年代久远,乐谱失传,有些已经无法将“乐”再现了。
但是,文学与音乐是一对双生子却是不争的事实。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进入更高知识世界的唯一的非物质的方法。
”文学与艺术不分家。
流行歌曲满足了初中生懵懂的情感需要和简单通俗的审美需求,契合了语文学科特点和教学的基本原则,完全可以成为优质的语文教学资源。
合理地运用流行歌曲,让流行歌曲走进语文教学的课堂,既能活跃气氛,寓教于乐,又能激发兴趣,陶冶情操,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
一、导入激趣导入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音乐与教学相结合备课教案
![音乐与教学相结合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81504c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2.png)
音乐与教学相结合备课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探讨如何将音乐与教学相结合,通过音乐的引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年级水平,结合音乐元素,设计富有活力和创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本教案将分别从语文、数学和科学三个学科角度,介绍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和方法。
一、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音乐可以作为一个强有力的辅助工具,帮助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1. 音乐朗读通过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让学生在朗读时更加流畅和有节奏感。
可以选择一些富有动感和节奏感的音乐,例如古典音乐或流行音乐。
在课堂上,播放相应的音乐后,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2. 音乐故事阅读选取一些具有情感色彩的音乐,并根据音乐编写相应的故事。
在讲解文学作品时,配上对应的音乐,使学生更容易沉浸其中,提升学生对于作品情感和情节的理解。
3. 音乐歌词练习选取一些歌曲,将歌词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歌词,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中,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1. 音乐节拍计数针对年级较小的学生,可以通过音乐节拍计数,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的计数规则。
例如,在音乐的伴奏下,让学生跟随节拍进行计数,加深对数字概念和数值顺序的理解。
2. 音乐旋律与图形将乐曲的旋律转换成相应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图形概念。
通过观察图形与音乐的关系,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几何形状的特征和属性。
3. 音乐解题选取一些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音乐,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音乐伴奏下,让学生按照特定的节奏和顺序完成数学运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反应速度。
三、科学教学在科学教学中,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1. 音乐实验选取一些音乐相应的实验,通过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
浅析流行歌曲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浅析流行歌曲对语文教学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2c46868aeaad1f346933f98.png)
浅析流行歌曲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作者:黄岱森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10年第05期流行音乐随着时代的变迁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青年学生成为了流行音乐的受众主体。
因此流行音乐对学生的影响尤其是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在新课程改革这个大形势的前提下,如何去利用流行歌曲的影响力帮助学生学好语文,如何利用流行歌曲的影响来教好语文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去探索的。
在此浅析一下流行歌曲在与语文教学结合时起到的积极作用。
一、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1,流行歌曲与诗歌鉴赏优秀的流行歌曲歌词也是一首好诗。
从语、音、意层面进行感受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独特的想象力、深刻的理解力:还能够传承传统文化。
有些流行歌曲借鉴古典诗词,激活古典文化,降低了古典文化的门槛。
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比较鉴赏阅读,更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对古典诗词偶更深层次的理解。
早年较为流行的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中有几句:“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这首歌的歌词与李白的诗《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有异曲同工之妙。
曾一度热播的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中有一首由赵薇演唱的《离别的车站》,歌词中有这么几句:“当你紧紧把着我的手,再三说着珍重珍重;当你深深看着我的眼。
再三说着别送别送”。
这种送别时的此情此景与柳永的《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相比,二者同是双手紧握,依依惜别。
但后者却更加含蓄委婉。
少了前者那种“不停的呼唤呼唤”和泪水的“泛滥泛滥”。
二者相比较之下也更见《雨霖铃》的无声胜有声,情感也更加内敛深沉。
同样在学习其他古典诗词时,流行歌曲也能派上用场。
网上《月满西楼》《虞美人》《浪淘沙》《别亦难》等配有动人画面的歌曲,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唱,比起干巴巴的死记硬背学生学得也会更投入、更专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有人曾称流行歌曲为校园“毒瘤”,因为有些流行歌曲存在格调不高、情绪乖戾、装腔作势、语言粗俗等现象,而孩子们接触流行音乐仅仅限于电视、网络,没有受到学校教师专业的培训和引导,只是一味地盲目随从,但是,学生喜欢流行歌曲,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本文通过论述流行音乐与语文教学的联系,希望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流行音乐的共鸣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流行音乐与语文教学密切结合,将其优秀的一面传给学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以及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流行音乐语文教学运用流行音乐是一种特有的日常文化形态,它以传媒的手段,渗透在社会的各个层面。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学生,在其生活中,学唱流行歌曲是他们休闲、娱乐等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与流行歌曲结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常能见到不爱学习的学生,但很少见着不爱唱歌的孩子。
这是因为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创新性歌曲(尤其是流行歌曲),以其轻快的旋律、真挚的情感、鲜活的语言,深得学生的喜爱。
古人在《乐记》中曾经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三者本乎心。
”由此可见,言、声、舞,都是同出一源──“心”的产物,不同的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罢了。
古往今来,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唐诗、宋词、元曲,大都能作为“歌曲”演唱,只是年代久远,乐谱失传,有些已经无法再现了。
但文学与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却是不争的事实。
流行音乐,更确切的说是流行歌曲,已经成为现今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不论你喜欢抑或是不喜欢,不管你接受还是不接受,它都在主动或被动地渗透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流行歌曲已经成这了一种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一个分支,它来自于生活的同时也充当着生活的代言人。
作为语文教师,如果能让语文教学贴近流行歌曲,让流行歌曲走进语文教学,那课堂将会是一片新天地。
一、流行音乐在课文讲解中的运用(一)以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语文的课堂教学更具有鲜明的艺术性,语文教师应当努力使自己成为课堂教学艺术家。
在课堂教学中,导语是老师送给学生的第一份“礼物”,第一束“鲜花”。
如何提高导语文的质量,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并闪耀出特殊的艺术魅力,是每位教师苦苦追求的目标。
尤其是语文教师.在导语设计中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创造天地。
课前导入,渲染气氛,利用音乐作为新课导入,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里,把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统一起来,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
例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由于因为时间与空间的距离,使得学生很难与作品引起共鸣,可先播放江涛演唱的《父亲》(从网上下载FLASH,有优美抒情的画面效果会更好),让学生谈谈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然后导入新课:“父爱如山。
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去感受一下那深沉的父爱。
”学生马上兴致勃勃地去阅读课文了。
又如,在讲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可以打破从介绍作者、作品、写作背景的传统导入入手,一首《好汉歌》:“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随着铿锵有力的音乐,学生感到耳目一新,情趣一下子就会被激发起来,情不自禁地跟着哼起来,课堂气氛也会渐入佳境。
再如,在上小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时,选用了《火柴天堂》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佐料。
当学生被歌词中小女孩的经历打动时,教师适当地导入课文,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转入到对文中小女孩的分析上去了。
这样合适的音乐营造氛围,为解决学生在上课的枯燥乏味,调动学习兴趣,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当然,使用音乐导入课堂教学的气氛要符合课文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心理。
气氛有宁谧、幽深、肃穆、悲壮,有幽默、轻松、凝重、哀婉,有热烈、冷峻、活泼、欢快……如《长江三峡》的雄壮、《黄河颂》的气势、《济南的冬天》的静谧、《春》的优美等。
用音乐来制造适宜的气氛,为学生创设特殊的情境,让学生带着对音乐的感悟,进入对课文的阅读理解,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进行情感审美的交流。
(二)用音乐指导学生品评古诗词古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代诗词的有关知识,提高欣赏水平,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共同责任。
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是太浓。
如果将音乐融入诗歌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受到的感染和情操的陶冶,并使诗歌潜入心扉。
古诗词有很强的意境美和音乐美,都能谱上曲唱成歌。
如在教学时,先带学生欣赏两首流行歌曲《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蒹葭》(绿草苍苍,白雾茫茫),听完之后再告诉他们这两首歌词就是苏轼那首《水调歌头》和《诗经》中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改编的。
优美的旋律使学生对这两首诗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例如梅艳芳的《床前明月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歌词引自唐诗《静夜思》);邓丽君的《在水一方》“绿草苍苍,白露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露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是直接引用《诗经》中的词句);《月满西楼》“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纱,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是直接引用李清照的《一剪梅》);毛宁的《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借鉴唐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动力火车的《当》(借鉴汉乐府民歌《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等直接或间接引用古典诗词的流行歌歌词作品,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在教学时,教师借助这些音乐形象,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的思维,又能够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代诗词的背诵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按照要求,学生在背诵一定量的名篇,每册课文有两个单元的古诗文教学,每个单元又有五、六篇文言文,五首古诗词,学生的背诵任务可谓重矣,要想让学生轻而易举的全背可谓难矣。
在教学中引入古诗词歌曲演唱,直接用“以唱代教”、“以唱抒感”、“以唱代背”的方式进行教学,那么,歌唱熟了,诗词自然也就背熟了。
当然,音乐在融入课堂教学时,它并不是主角,语文文字仍是主调,音乐只能做配角,而且这个配角不能喧宾夺主。
我们不能把古诗词赏析课上成音乐欣赏课。
(三)利用流行音乐学习修辞手法一些音乐歌曲在化抽象为形象,化单调为生动方面花了很大的功夫。
在修辞手法上也有许多精妙之处,动人心弦。
如果把流行歌曲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分析歌词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不失为引导学生走进文学殿堂的一种有效方式。
例1 我把梦撕了一页,不懂明天怎么写。
──阿杜《撕夜》“梦”怎么可以撕下,“明天”又怎能书写,由此可知,词作者是把“梦”和“明天”都作为纸来描绘。
这是运用拟物的修辞手法,把词中人物对往事追悔莫及和对未来迷茫无知的情感传达得淋漓尽致。
例2 爱得痛了,痛得哭了,哭得累了。
──陈慧琳《记事本》上一句的句末词语被用作下一句的开头词语,这种修辞方式被称为顶真(或称顶针、联珠)。
它写出了人们因爱而带来的痛苦感受。
例3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黄河大合唱》排比句的运用给人以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如黄河之水从天而泻。
例4 故乡的月亮,你那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
──刘欢《弯弯的月亮》高亢而感人的抒情形象,如神来之笔,画龙点睛。
用“弯弯”修饰“忧伤”,让无形的思念凸现出立体的形象,再加上“穿透我的胸膛”,这忧伤就有了质感和力度。
例5 不要再这样打我妈妈,难道你手不会痛吗?──周杰伦《爸,我回来了》这是一个反问句。
儿子质问打妈妈的父亲,用否定句式来增强肯定的句意,打在亲人的身上,会痛在自己的心里,总是伤害妻子的人必将会伤到自己。
例6 轻轻的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真心的为你祝愿,祝愿你幸福平安。
──郭峰《让世界充满爱》这词让人觉得感情真挚,温馨动人,除了因有“轻轻的”、“真心”、“祝愿”、“幸福”这些字的直接效果之外,还因为采用了对偶的手法。
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从内容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便于抒情达意。
例7 听海哭的声音,叹息着谁又被伤了心,却还不清醒,一定不是我,至少我很冷静,可是泪水,就连泪水,也都不相信。
听海哭的声音,这片海未免也太多情,悲泣到天明。
──张惠妹《听海》明明是自己的伤痛,却运用拟人手法,寄托于海,潮声起伏,称之为“悲泣”,欺骗自己,却被泪水揭穿,更显内心之忧伤。
总之,流行歌曲的修辞现象极为普遍,几乎所有的流行歌曲都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修辞手法。
从70年代到现在,流行歌曲的变化充分体现着修辞功能的发展变化,同时,修辞的科学运用也能够提高流行歌曲歌词的水平。
教师可以借助歌词这一生活化的“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从而强化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意识。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二、流行音乐与作文教学大家都说“作文难,构思更难。
”学生每次写作文都叫苦连天,说是无内容可写。
布置的作文老是交不上来,但学生在一起谈起流行音乐(尤其是流行歌曲)时却滔滔不绝、妙语连珠。
静心细想,唱歌与写作文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一种表达。
不同的只是他们表达的手段。
唱歌是用合着旋律的歌词进行有声的表达,而则是用文字来说无声的话。
借助学生喜欢流行歌曲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如学生在吟唱品味《感恩的心》、《水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歌曲时,情绪高昂,心中的情感波澜被掀起,在音乐声中,学生会从表象的感悟进入到理性的思考,自觉地从更高的层次上审视歌词带给人们的启迪,去感悟歌词的情愫,心中涌动的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和写作情感。
再如《同桌的你》,歌词先回忆如烟往事:“你从前总是很小心,向我借半块橡皮,你也曾无意中说起,喜欢和我在一起……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
”然后由回忆转入现实,抒发自己对昔日同桌的思念:“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对同桌浓浓的关爱之中又蕴涵着淡淡的惆怅。
指导学生学习通过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流程的变化来表现出他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的写作方法。
有些流行歌曲的歌名很有哲理和情感,如果将这些歌名借用为文章的标题,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有美的艺术的感受。
如《常回家看看》、《懂你》、《烛光里的妈妈》可以作为“亲情”话题作文的题目;《爱拼才会赢》、《阳光总在风雨后》、《我的未来不是梦》、《敢问路在何方》可作为“拼搏”、“志向”等话题类的作文题目;《同桌的你》、《掌声响起来》、《一起走过的日子》可作为校园生活类作文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