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题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题

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一、填空1.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绕地球转,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在模拟昼夜交替实验中应该(自西向东),即从(北极)看,逆时针旋转(地球仪)。

3.在地球上,被(阳光)照射到的地区是(白天),没有被(阳光)照射到的地区是(夜晚);由夜晚逐渐过度到白天的那段时间是(清晨),由白天逐渐过度到夜晚的那段时间是(傍晚)。

4.穿过地球南北极的轴叫做(地轴)。

(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一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从北极看,地球像陀螺一样绕着(地轴)逆时针自转,约( 24 )小时转一圈.也是( 1 )天。

5.在自然界中,有些花和叶子(白天)张开,(夜晚)收拢;有些花和叶子(夜晚)张开,(白天)收拢。

6.当中国处于清晨时,(美国纽约)、(墨西哥)、(巴拿马)等地处于傍晚。

7.当澳大利亚、菲律宾、日本和(中国)处于白天,(美国)、(英国)。

(法国)、(德国)国家处于夜晚。

8.开花植物不仅有一定的花期,有的花还会在一天中的(固定时间)开放或(闭合),瑞典生物学家(林奈)根据这一现象编排出了一个富有情趣的(花钟)。

9.有些动物(白天)活动,(夜晚)休息,如狗、公鸡、蜜蜂等,有些动物(白天)休息,(夜晚)活动,如猫头鹰、蛾子、蝙蝠、刺猬等。

10.猫头鹰适应夜间活动的特殊本领:(视觉)敏锐,能够察觉极敏锐的光亮;(听觉)灵敏、能准确分辨声源的(方位);飞行时几乎没有(声音),不容易被发觉。

11.像郁金香这样会随着昼夜的交替而变化的植物还有(牵牛花)、(睡莲)、(昙花)、(夜来香)等。

12.生物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生命活动,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就是人物体的(生物钟)。

13.由于(地轴倾斜),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各地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各不相同。

太阳高度角大时,单位面积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就(少),因而形成了(四季)。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背诵+练习)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背诵+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1.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会根据观测的数据或假设,制作出初步的(模型),并根据新的数据,不断地加以(修正)。

不同的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知识。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

2.地球的结构从外到里,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球的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构成。

3.昼夜交替现象可以有多种假设,这些假设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但事实只有一个,需要我们进一步确定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

4.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主要有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

5.托勒密的“地心说”主要观点:①地球是(球)形的。

②(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相对于宇宙而言,只是一个(点),而且(静止不动)。

③日月星辰等所有天体随着(地球)运动,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因此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都有规律地(东升西落)。

6.哥白尼的“日心说”主要观点:①宇宙是(球)形的,地球是(球)形的。

②天体运动是(圆周)运动。

③地球是在(运动)的,绕轴(自转),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④(太阳)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及其它行星都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7.“日心说”发表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一系列支持“日心说”的证据。

比如,(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星)为中心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否定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的(自转)。

8.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9.因为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越(东)边的城市,越先迎来黎明,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所以(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10.我们可以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推断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11.我们可以根据(昼夜交替)一次是24小时,推断出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

12.正午日影四季变化规律:从夏到冬,逐渐变(长);从冬到夏,逐渐变(短)。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1.地球的结构与鸡蛋相似,从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2.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

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约占29%。

3.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地球上被阳光照亮的地方处于白昼,没有被照亮的地方处于黑夜。

4.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有多种,这些假设的不同之处在于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不同。

5.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6.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在巴黎先贤祠悬挂了一枚摆锤,证实了地球的自转,称为傅科摆。

7.地球的自转方向与日月星辰等天体东升西落的运动的方向相反,是自西向东。

这是相对运动的结果。

在地球上,东方比西方先迎来黎明。

所以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8.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叫做圭表。

圭表能通过正午日影长度确定节气。

9.同一地点,正午时分日影长度在夏至最短,冬至最长,春分和秋分时适中。

10.同一地点,正午日影长度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夏至到秋分到冬至:日影逐渐变长;冬至到春分再回到夏至:日影逐渐变短。

11.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位置不同,夏至时太阳位置最高,冬至时太阳位置最低。

12.地球的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椭圆形的,有近日点和远日点。

13.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地轴倾斜的方向始终不变。

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

14. 地球在公转时,由于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和斜射某一区域。

因此,气温会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季。

15.同一时间,地球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

16.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方向逆时针(自西向东)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24小时一年方式绕地轴旋转绕太阳旋转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四季变化17.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都会对生物产生影响。

白昼和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

18. 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称为昼行性动物(如蝴蝶、猴子);有些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称为夜行性动物(如猫头鹰、蝙蝠)。

地球的运动(复习)

地球的运动(复习)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
地球的运动 (复习课)
学习目标
1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对地理现象进行 分析,学会分析、推理的方法。 2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现象:春夏秋冬四 季的更替和气温的差异、昼夜长短的变化 等,能运用地球公转的知识对地理现象进 行分析。
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特点
定义 方向 周期
地球绕着 地轴 的旋转运动 自 西 向_东___
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
秋季
9、10、11月
夏、冬两季的过渡季节 获得的太阳辐射居中
冬季
12、1、2月
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少
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 太阳直射点是指太阳光线在地表的垂直照射 的点;
• 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同一时刻地球表 面只能有一点被太阳直射;
• 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同一时刻地球表 面只能有一点被太阳直射;
• 由于地球始终倾斜着自转和公转,所以太阳 直射点总是有规律地在23.5°N~23.5°S之间 移动。
2 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为例)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冬至
12月22日
3 四季的变化(北半球为例)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
A.①
B.②
C.③
D.④
练310月2日一早,丽丽一家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感受国旗与太阳一同升起时的庄严。 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更接近图中的 __D__处(填字母);这一天,北京市的昼
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昼__短,夜此长后一个月内,天安门升旗时间将会越来越______。 晚
• 由于地球始终倾斜着自转和公转,所以太阳 直射点总是有规律地在23.5°N~23.5°S之间 移动。

【五下】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刘约翰

【五下】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刘约翰

• 12、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造成的,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 )。 •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一年四季的变化 • C、昼夜长短的变化
13、“地心说”理论认为( B A.太阳 B.地球
)是宇宙的中心。 C.月球
14、0度经线在下列哪个国家?( C )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中国
地球的运动
填空
由西向东),即 ( 逆 ) 1、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方向都是( 时针。
2、地球的公转就是地球围绕( 太阳 )运动,地球公转一周 是( 365天 )。 3、地球的自转就是地球围绕( 地轴 )运动,地球自转一周 是( 24小时 )。
4、昼夜交替是由地球( 自转 )引起的,四季更替是由地球 ( 公转 )引起的。
判断
( × )7、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 )8、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 顺时针旋转。 ( × )9、世界各地新年的钟声都是同时敲响的。 ( √ )10、 北极星就在我们地轴北极的上空,所以在我们看 来是一直不动的,永远在北方。 ( × )11、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出现四季更替的现象。 (
• 4、下面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B )。 • A.重庆 B.杭州 C.乌鲁木齐
• • • • •
5、地球上的一年四季形成原因是: ( B ) A、太阳离我们的远近。 B、地球的公转使太阳光线照射在我们地球上的角度不同。 C、星星的位置在不断地移动。 D、极昼极夜的影响。
• 6、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 C )。 • A、春季 B、夏季 C、冬季 • 7、秋分时,太阳直射在( B ) • A、南极 B、赤道 C、北极
15、在星星旋转的照片中,圆环中心的亮点就是( A、月亮 B、北斗星 C、北极星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第一章地球的运动-核心知识全归纳》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第一章地球的运动-核心知识全归纳》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1、恒星日:23h56m4s太阳日:24小时2、假如地球自转方向相反,自转周期如何变化?恒星日不变,恒星日比太阳日长3、除极点为0外,角速度都为15°/h,线速度=1670*cosα(α为当地纬度);在纬度相同情况下,海拔越高的地方自转线速度越大。

4、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5、近日点、远日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近的点叫近日点1月初;速度(包括线速度和角速度)最快;距离太阳最远的点叫远日点7月初,远日点时最慢。

6、公转平均角速度:1°/d;30km/s1、地轴与赤道面夹角:90°;地轴与黄道面夹角:66°34′;黄赤交角:23°26′2、黄赤交角的直接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决定回归线度数、极圈度数。

3、太阳直射点:太阳光线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

地心和日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4、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6.22-9.23,地球公转速度怎么变化?(先慢后快)近日点-远日点,速度越来越慢。

远日点-近日点,速度越来越快。

5、太阳直射点直射次数:①回归线之间2次;①回归线上1次;①回归线之外0次6、7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什么纬度?(23.5-(30/90)*23.5)(提示:本题中地球绕日公转可近似看作匀速运动)7、黄赤交角度数与地轴倾角互余;黄赤交角度数与极圈度数互余;黄赤交角度数=回归线度数①1-黄赤交角;①2-地轴倾角;①4-北极圈纬度①1=①3= 23°26′;①1 + ①2 = 90°;①3 + ①4 = 90°;①2=①4= 66°34′;①1 + ①4 = 90°;①3 + ①2 = 90°;8、存在黄赤交角时:①使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①决定回归线、极圈线的度数;①决定五带的范围;①产生四季;①使昼夜长短发生变化;①使正午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9、黄赤交角变大时:(1)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变大。

地球的运动(高三第一轮总复习)

地球的运动(高三第一轮总复习)

(6)确定昼夜长短 (7)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8)确定极昼极夜范围
一、地方时和区时:
概念:
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1、特征:经度相差1° ,地方时相差 4分钟。 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 相同 地
方 时
①、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地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经度差 (求东 “+”,求西 “- 计 ”) 算 ②、已知某地经度,求另一地经度 : 某地经度=已知经度+两地地方时差×15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太阳高度变化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正 午 太 阳 高 度 的 变 化
活动:
任一纬度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有什么 关系?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如何?
夏 至 日 正 午 太 阳 高 度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春分日和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同一地点,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正午太 阳高度角越大
国际日期变更线(理论上的180度经线)
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不偏。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北半球向右偏
1. 偏移规律
南半球向左偏
A
B
C
D
2. 对环境的影响: 主要改变气流和水流的方向
北半球河流一般是右岸冲刷,左岸堆积。
实际观察:漓江解放桥、雉山桥、虞山桥附近河段的情况?
N
60 30 0
晨线
晨线
Hale Waihona Puke 晨昏线图类型面面观极点俯视图

《地球的运动》复习

《地球的运动》复习

1-8 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1、极昼极夜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答形且球地地:成南是球球在极北倾在自地昼两斜公转球极的转时半的正,过一年南好太程直时北相阳中能间两反能倾被是极。照斜太晚,主亮于阳上半要地太光形年的球阳照成时原的的亮极间因一一。夜是是半端,白地,在而天
1-8 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2、球我地是国球冬去有天南两时极极,考分南察别半应在球该南正冬北好天半是去球夏。,天当。北所半以 3、夜极轴范地发昼倾围轴生极斜也倾的夜角将斜地发度增角区生增大度范的大。的围地,大。区极小范昼地可围极轴以也夜倾影将发斜响缩生角极小的度昼。地缩极区小地, 4、被北另极一星颗不星是星永顶远替不。到的。几千年后将
1-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 3、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著作《天体运行 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太 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 4、“日心说”和“地心说”的区别和联系: • 相同点:地球是球形。 • 不同点: • 地心说,地球不动,其他星体绕地球转。 • 日心说,太阳不动,其他星体绕太阳转。
1-3 证明地球在自转
• 1将摆摆转、摆摆摆动法和动动,国它起的而物的来方是理支并向基学架且并本家放慢没不傅在慢有变科一地随。研个转着究圆动圆摆形圆盘时盘底的发上盘转现,时动:将,而
1-3 证明地球在自转
• 2高刻向并能旋、的度与且保转傅圆盘摆是持。科顶,摆沿摆将大人动顺动一棚们的时方个,发方针向摆并现向方不长在:悄向变6刻0摆悄发。米度下发生所的盘的生偏以摆所地着转证吊指“面。明挂示偏画由地在的转一于球高方”个摆在,
1-3 证明地球在自转
• 3傅、科摆利具用有傅摆科动摆方证向明保了持地不球变在的自特转点。。 • 4现、已傅为科世摆界作所为公地认球。自转的有力证据, • 5接、观现测在到我地们球已确经实能在通自过转人。造卫星等直

中考地理复习热点难点02地球的运动(解析版)

中考地理复习热点难点02地球的运动(解析版)

地球的运动核心热点一、地球自转的特征1. 旋转中心:地轴2.自转周期:24小时,一天3.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二、自转的地理意义1.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2. 昼夜更替3. 时间差异三、地球公转的特征1. 绕转中心:太阳2. 公转周期:一年3. 公转轨道:轨道形状为椭圆四、公转的地理意义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移动2. 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3. 四季的变化: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4. 五带的划分:南纬23°26’和北纬23°26’之间为热带南纬66°34’和南纬23°26’之间为南温带北纬66°34’和北纬23°26’之间为北温带南纬66°34’和南纬90°之间为南寒带北纬66°34’和北纬90°之间为北寒带热点演练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1•盘锦)读我国设在广西的北回归线标志的照片,顶部有一个直径6米、象征地球的大球体,球体中央有一个直径16厘米的窥阳孔。

下列有关太阳光能否经此孔直射到正下方的说法,正确的是()A.冬至日经此孔能直射到正下方B.夏至日经此孔能直射到正下方C.春分日、秋分日经此孔能直射到正下方D.不可能有阳光经此孔直射到正下方2.(2021•襄阳)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现象,是由下列哪种运动产生的()A.地球公转B.地球自转C.月球公转D.太阳公转3.(2021•绥化)下列现象中,不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A.昼夜交替B.时间差异C.五带的划分D.太阳东升西落4.(2021•遂宁)遂宁某中学小明同学从智能手机天气预报APP中了解到某日遂宁、北京、哈尔滨三个城市的日出日落时间,截图如图。

据此可判断()A.当天位置越偏北,白昼时间越长B.该日三城市昼夜长短情况均为昼短夜长C.该日遂宁正值冬半年中某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D.当天三城市正午太阳高度(H)的关系为:H遂宁<H北京<H哈尔滨5.(2021•聊城)在地理课堂上,亮亮同学利用地球仪和光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他应该()A.让赤道所在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B.以光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移动地球仪C.在演示地球公转的同时,保持地球仪自西向东自转D.让地轴北端指向光6.(2021•黑龙江)下列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运动有关的是()A.太阳东升西落B.武汉的小明要在早上收看美国晚间体育直播C.冬去春来,四季更替D.地球昼夜交替7.(2021•吉林模拟)下列地理现象与地球自转运动有关的是()A.昼夜交替B.五带划分C.寒来暑往D.天气变化8.(2021•防城区模拟)国庆节当天,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以及我国的昼夜长短状况是()A.北半球昼短夜长B.南半球昼短夜长C.北半球昼长夜短D.南半球昼长夜短9.(2021•吉林)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

专题3 地球的运动(专项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考点+微专题集成讲练辑

专题3 地球的运动(专项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考点+微专题集成讲练辑

专题3 地球的运动(专项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考点+微专题集成讲练辑因受地物影响,不同位置的太阳辐射存在差异。

家住某城市(118°E,30°N) 的王先生为减少汽车夏季暴晒的时间,会在小区内选择合适的停车位。

下图为王先生小区地上停车位简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王先生在夏季12:00~14:00选择停车位合理的是()A.甲B.乙C.丙D.丁2.楼房日影年内最短时,北京时间约为()A.6月22日11:52 B.6月22日12:08C.12月22日11:52 D.12月22日12:08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

图1示意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

图2示意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

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当日()A.甲地昼短夜长B.乙地昼长大于甲地C.乙地日出东北D.甲地位于乙地西南4.一周后的相同时刻,再次测量标杆日影发现影长变长,则第二次测量日期可能是()A.3月28日前后B.6月29日前后C.9月30日前后D.12月29日前后下图示意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一年中的变化情况。

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P点的月份可能是()A.3月B.6月C.9月D.11月6.若该地位于北半球,在O~P时段内淮安()A.昼短夜长且昼先变长后变短B.昼夜差值先变小后变大C.日落时刻先推迟后提早D.日出太阳方位不断北移2022年6月5日7时54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1°N,100°E)举行,三名航天员开启了为期6个月的天和空间站驻留飞行任务。

左图为“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图”,右图为“天和空间站绕地轨道及方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出征仪式上,航天员所观测到的太阳方位是()A.B.C.D.8.在天和空间站24小时内大致可看到16次日出、日落,其原因是()A.空间站公转速度慢于地球公转速度B.空间站公转速度快于地球自转速度C.空间站对太阳升、落的折射现象D.空间站公转方向与地球自转相反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9.根据上图中的左图,判断正确的是()A.该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B.C点的线速度最大C.此时D点地方时为15:00 D.A点日出东北10.能在上右图中反映左图B点昼夜长短的是()A.甲B.乙C.丙D.丁西乡(33°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图)设计: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可以自由升降。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专题复习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专题复习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选择题1.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自然现象是()A.昼夜现象B.季节变化现象C.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D.昼夜更替现象2.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A.先看到日出B.后看到日出C.时刻晚D.时刻相同3.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A.15小时B.15分钟C.1小时D.1分钟4.下列四幅地球光照图与北半球春分日相符的是(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5.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这是因为()A太阳和星星围绕着地球转 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C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D.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转6.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B.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C.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不变D.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个月7.下面的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8.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是()A.3月20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9.当北京昼长大于夜长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A赤道以南地区B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C.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D.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10.当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的季节是()A.冬季B.春季C.夏季D.秋季11.有关昼夜长短的叙述,正确的是()A.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在温带B.太阳直射在哪条纬线上,该纬线上的地区就昼长夜短C.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D.太阳直射在南北哪个半球,该半球就昼短夜长12.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全年昼夜相等的地区是()A.南北回归线之间B.赤道上C.南回归线上D.北回归线上13.当我国东部某地(30°N,120°E)6月的一天正午,阿根廷某地(30°S,60°W)的农民正在()A.骑着马在牧牛B.吹着风扇吃午饭C.盖着被子进梦乡D.围着火炉吃晚饭14.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时刻与日出同时,下列升旗最早的节日是()A.“五一”劳动节B.“六一”儿童节C.“八一”建军节D.“十一”国庆节15.12月22日前后()A.北半球地面获得太阳光热最多B.南半球地面获得太阳光热最少C.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D.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16.当太阳直射在赤道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一定是春暖花开B.南半球一定是秋雨绵绵C.全球昼夜平分D.全球气温相同17.如下图,当地球公转到B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B.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C.这一天称为春分日D.长江出现汛期18.我国60周年国庆大典时,地球位于下图中的哪个位置()19.如果在B点直立了一根杆子,以观测正午杆影一年长短的变化规律,四个节气中,正午杆影最长的是____________。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复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复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1、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变化。

2、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的理论;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他相信研究天文学只有两件法宝:数学和观测,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史著《天体运行论》。

3、法国一位物理学家名叫傅科,他用实验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现已被世界所公认。

恒星的周年视差是贝塞尔观察到的,证明了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4、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着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5、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1 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6、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7、人们在夜间观星时,发现一个特殊现象:北极星的位置好像始终没有变化,而其他的星星每天都围绕北极星在顺时针旋转。

8、北极星的位置并不在头顶正上方,而是在人们视线往上倾斜的北方的天空中。

9、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

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因此,地球仪也就是做成倾斜的样子。

10、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

公转一周是一年。

1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地球总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方向、角度不变。

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2、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东向西移动,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这可以说明地球在公转。

13、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复习: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复习: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0
800千米
0
40千米
0 180米
1、去北京游览,想知道北京的位置,应参考比例 尺较 小 的 中国 地图。 2、到了北京,想了解北京更多的情况,就要选择 北京市城市 地图。 比例尺较 大 的 3、想要去北京动物园游览,要选择比例尺 更大 的 . 北京动物园 地图。
阅读P21“地图家族一览”,回答以下问题:
逆时针
顺时针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 透明的球体,在任 何时刻太阳光只能 照射地球的一半。 因此,被太阳照亮 的半球是白昼,未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 是黑夜。

晨 白 昏
夜 线 天
产生现象: 昼夜更替 和 时间的差异 。
地球上位置偏东比偏西的地点早看到日出,时间早。
90o N
几 条 重 要 的 纬 线
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
概 念 方向 周期 围绕 产生现象 中心 昼夜交替 时间差异
自 地球绕着地 自西向东 一天 地轴 转 轴旋转
公 地球绕着太 自西向东 一年 太阳 四季变化 转 阳旋转
北半球地球公转示意图 南、北半球季节正好相反
春分
3月20或21日 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3、4、5月为春季

山顶
等高线闭 合,中间 高四周低
山脊
等高线向 低处凸出
山谷
等高线向 高处凸出
鞍部
两个山顶 之间的低 下部分
陡崖
等高线重 叠的地方
读图完成下题:
1.甲处地形部位是 陡崖 。 2.A点的海拔是 300 米。 3.CD一段是 山脊 (山谷或山脊), 4.沿AB线路和沿CD线路爬到山项,坡度较陡是 AB线路 。
无 极 昼 极 夜
有 太 阳 直 射

2020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地球的运动)

2020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地球的运动)

2020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地球的运动一、选择题1.读3月21日(春分)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影长示意图,回答小题。

(1)根据春分日的正午影长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 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B. 离直射点越远,影子越长C. 太阳光线与地面形成的角度越小,气温越低D. 此时北极点附近全天都是白天(2)这一节气全球白天与黑夜长短情况是()A. 昼夜等长B. 昼短夜长C. 昼长夜短D. 不能定,纬度不同,昼夜长短不同【答案】(1)D(2)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

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太阳光线与地面形成的角度(太阳高度角)越小,气温越低;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离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故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2)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点都是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故A正确。

故答案为:(1)D;(2)A 。

【点评】本题考查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及影子长短、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理解解答即可。

2.(2019•临沂)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能加深对地球运用规律的理解。

结合图3,图4完成以下问题。

(1)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用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

小明同学拿着地球仪围绕电灯转一周演示地球的公转(图3,箭头代表公转的方向)。

正确的演示图是()A. A B. B C. C D. D(2)图4中,四个地点的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无关的是()A. ①地产生极昼或极夜现B. ②地四季变化明显C. ③地昼夜更替的周期为24小时D. ④地季节与②地相反【答案】(1)B(2)C【解析】【分析】(1)由于地球在公转时,黄赤交角不变,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春、秋分日;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据图可知:正确的演示图是B,故本题选B。

(2)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所以太阳同一时间里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

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复习提要: 一、 地球的自转1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①方向:自 _____ 向 _______ 。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______ 时针方向旋转。

②地球自转的周期:约 __________ 。

2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①日月星辰 升 落。

②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_ 的球体。

(2)昼夜交替:地球不停地 _____ 。

3 .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 _____ 线和 4、 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时,正确的日期是(T7—A .夏至日B .冬至日 5、 .右图中表示昏线的是(A . ABCB . ADC C .二、 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1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东边的地方时总比西边的 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时制:①时区:把全球划分成 个 0经度宽的地区,每个地区就叫做一个时区。

(1)中时区(零时区):以 _____0经线作为中央经线的 。

经度宽的地区。

(2)东、西十二区:都以 _____ 0经线作为中央经线,向东向西各 跨 _______ 0。

②区时:以 ________ 的 ____ 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叫区时或标准时。

例如:北京在东八区,东八区的区时就是该区的中央经线即东经 ______ 0的地方时。

东经145°属 _____ 时区,西经750是 _____ 时区的中央经线。

知地点的西边时,则所求地时间应 ___________ 时区差。

② 时区差的计算:同区相 _____ ,异区相 _____ :所求地点均为东 时区或西时区时,时区差为两地所在时区的区号之差;所求地点一个为东时区,另一个为西时区时,时差为两地所在时区 的区号之和(中时区为零时区)。

4 .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①北京的时间:北京位于东经1160,北京的时间是指东经1160处的地方时。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地球的运动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地球的运动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特点2.近日点和远日点地球公转的轨迹叫作公转轨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每年的1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每年的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

(1)远日点日地距离:1.521亿km;角速度:57'/d;线速度:29.3km/s(2)近日点:日地距离:1.471亿km;角速度:61'/d;线速度:30.3km/s1.黄赤交角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

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作黄赤交角。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不同,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

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到达北纬23°26′,最南到达南纬23°26′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26′之间的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北纬23°26′称为北回归线,南纬23°26′为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就是一个回归年。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一、昼夜交替和时差1.昼夜交替及其意义(1)昼半球和夜半球: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昼,称为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称为夜半球。

如下图所示。

(2)意义: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

这样的周期长短适宜,使得地面白昼不会过于炎热,黑夜不会过于寒冷,有利于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昼夜交替影响人类的作息,因此,自古以来太阳日就被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3.时差(1)地方时①定义: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地球的运动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地球的运动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地球的运动一.选择题(共19小题)1.某同学于9月20日晚9点观测到织女星正好位于上中天,如果第二天(9月21日)想观测到织女星再次位于上中天时,应该在何时观测()A.21点整B.21点8分C.20点56分D.20点52分2.下表为珲春1月和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均值,珲春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约()气象台名经度纬度1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珲春130.35°E42.86°N约14时00分约14时40分A.1小时40分钟B.2小时00分钟C.2小时40分钟D.3小时20分钟3.下列节日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A.元旦B.建军节C.国庆节D.教师节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7小时后途经a地(165°W,67°N)上空,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4﹣4题。

4.结合图文信息判断,与该客机飞行过程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客机的飞行路线比H路线长B.客机航向与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同C.飞经a点时,乘客能看到太阳位于正北方D.飞经a点时,客机受到向北的地转偏向力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途经a地(165°W,67°N)上空,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

回答下面5﹣5题。

5.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A.B.C.D.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7小时后途经a地(165°W,67°N)上空,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复习专题:地球运动
【考纲要求】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知识详解】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与天体系统
(1)天体类型:自然天体(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和人造天体(如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注意】判断人造天体的关键:该物体是否脱离了地面。

(2)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各种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而形成各种天体系统。

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太阳系模式图【思考】①八大行星运行的特点有哪些?
②从哪些角度可以看出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存在生命的行星──特殊性
存在生命体的条件:
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合生命体呼吸的大气(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液态的水。

外部条件──安全(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和稳定的宇宙环境。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辐射
①形式:电磁波;②主要成分:H、He;③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
④作用:a.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是地球上生物生长和发育
的源泉。

b.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c.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如煤、石油、太阳能等;(2)我国年太阳能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

①我国年太阳能地区分布(见下图)
★②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
(提示: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加以理解)
一般来讲,主要从太阳高度角、海拔高度、大气透明度等角度分析。

A.太阳能最丰富地区:青藏高原。

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气少,尘埃少,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B.太阳能贫乏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

原因:阴雨天多,云雾大,较多地削弱了太阳辐射。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类型(如图所示)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

②对电离层的影响:扰动无线电短波通信。

③对磁场的影响:磁针不能正确指向,即“磁暴”现象。

④对大气的影响:作用于两极大气,产生极光。

⑤对自然现象的影响:产生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

【总结】(用歌诀记忆太阳活动及其影响)太阳不稳定,时常有活动;光球有黑子,色球耀斑强;活动剧烈时,地球受影响;先是气候变,还能扰磁场;干扰电离层,短波受影响;太阳风一吹,极区现极光。

【思考】黑子活动周期____年;黑子多少是太阳活动____的标志;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____的显示。

三、地球的运动
1.公转与自转的比较(填下表)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
(思考:自转与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分别有哪些?)自转与公转的几幅基本图形。

【注意】上图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是:1°/4天。

【巩固练习】
●乘船自西向东从上海至旧金山,船上乘客观察的现象正确的是()
A.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
B.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大于24时
C.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小于24时
D.恒星
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
答案:选C(提示:一定要弄清楚为什么
哦?)
●读图1,回答问题。

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分析:黄道平面EF与地轴PO段夹角POF为70度,则黄赤交角为20度,黄赤交角变小,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范围缩小,即热带变小;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缩小,即寒带缩小;故北温带范围变大。

因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引起的晨昏圈的回归运动范围也
变小,这会导致悉尼夏季的昼长变小。

故选A
3.地方时与区时(重点知识)
(1)地方时及其计算
①地方时的概念:同纬度地区,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

②求地方时的依据: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③地方时的计算:所求地点的地方时=已知地点的地方时±两地的经度差×4分钟
【说明】①加、减原则:“东加西减”;②两地经度差计算: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已知地点与所求地点都是东经度(或西经度)时,用较大的度数减去较小的度数,其差值即为两地的经度差;若已知地点与所求地点一个为东经度,一个为西经度,则用两地的经度数相加,其和即是两地的经度差。

③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

(2)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的划分
【注】A. 世界时区的划分是每隔经度15°为一个时区,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B. 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经线,7.5°W至7.5°E,划分为中时区(零时区)。

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二为一,称为“东西十二区”。

C. 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该时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

D. 某地的时区数=该地的经度÷15°(如余数<7.5°,则时区数为商;反之,则时区数为商+1)。

②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的时间差
【说明】a.两地时间差=两地时区差(两地时区差遵循同性相减,异性相加的原则);b.东“+”西“-”即所求时区位于已知时区的东侧,取“+”;若位于西侧,取“-”。

【巩固练习】(1)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8
时起飞,经过两小时后到达日本东京(东
9区),此时东京时间是()A.6时 B.5时 C.10时 D.11时
答案:选D
【思考】如果上题中的北京时间8时改为北京的时间8时起飞,则到达时东京时间为多少?
(2)右图所示,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20时奥运会开幕时,图中A 地所在时区的区时为( )
A.7日4时 B.7日12时C.8日4时 D.9日12时
分析:由图可知,A地所在时区为西8区,与北京时间东8区相差16小时,由区时的计算公式可得:A地的区时为8日4时,故选C。

4.日界线及其日期变更
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即一天。

因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A. 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以180°经线为界。

B. 自然界线:即地方时为零时(24时)经线。

顺地球自转方向,转过零时经线即自动进入新一天。

★这两条日界线绝大多数时候把地球分成两个区域,使地球上存在着两个日期,即“昨天”和“今天”。

◆帮助分析两天问题的常用的图解:
【巩固练习】●下图以北极为中心的图形,斜线部分为4月30日,判断指出北京时间5月1日2时应是那一幅?5月1日11时是哪一幅?5月1日14时是哪一幅?
分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两天界线,解决该类型题目的关键是要确定0(或24)时所在经线和180°经线。

例如由A选项图,可知5月1日0时所在的经线为90°E,由此可知北京时间为5月1日2时。

依次类推,5月1日11时为C;5月1日11时为D。

●读右图,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若阴影表示夜晚,判断则甲地的时间为()
A.8
B.9时
C.15时
D.16时(2)若阴影部分为6日,非阴影部分为7日,判断甲地的时间为()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
5.日照图及其判读
(1)晨昏线及其判读:
①特点:
a.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零;
b.晨昏面过地球球心且与太阳光线垂直(平面图上表现为晨昏线);
c.晨昏线两个端点在极点和极圈之间移动,二分日时与极点重合;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d.过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为6点或18点;
e.相对于地球向西移动。

②判读:
A.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为昏线,反之为晨线,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

B.昏线与经线的交点的地方时为日落时间;反之,则相反。

C.同一纬线,日出日路时间相同。

【练习】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ⅰ.图中弧线CEB、弧线BDC分别为______ 线、______线;
ⅱ.此时,经线SAB的地方时为______
时;或者说出现极昼与晨昏线相切
的点所在经线,其地方时为 ______时;出现极夜与晨昏线相切的点所在经线,其地方时为______时;
ⅲ.纬度A+ B(C)=_____度;或者说直射点所在纬度与出现极昼(或极夜)的最低纬度之和为______度;或者直射点所在纬度+出现极昼(或极夜)的最低纬度和晨昏圈相切的点所在的纬度之和为______度;
ⅳ.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______时;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______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