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 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他研究心理学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2.认知过程:是心理过程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它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3.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4.感受性:也叫感觉的敏锐程度,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5.感觉阀限:是衡量感觉能力的客观指标。

6.绝对感觉阀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程度即为~。

7.差别感觉阀限: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

8.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9.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10.注意: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与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11.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12.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3.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14.气质:是一个人来与生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15.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16.意识:是指与语言(即信号系统)密切相关,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

17.潜意识:是指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

18.前意识:是指当时意识不到但随时可以意识到的那些心理要素,即意识的边界以外的某些心理内容。

19.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为了对抗来自本能的冲动及其所诱发的焦虑,保护自身不受潜意识冲突困扰,而形成的一些无意识的、自动起作用的心理手段。

20.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做出的鉴定。

21.心理测量:就是依据一定法则,用数量化手段对心理现象或行为加以确定和测定。

22.信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在对同一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23.常模:是指某种测验在某种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可比较的标准。

24.智商:是智力的量化单位,即通过智力测验将智力水平数量化,用数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以便于人们的理解与比较。

25.心理应激的现代化概念:应激:是个体面临或察觉(认识评价)到环境变化(应激源)对机体有成助或挑战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的过程。应激就是一个过程。

26.评价:是指个体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

27.社会角色:是与个体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模式、心理状态以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28.角色希望:是指社会、他人或自我对某一社会角色所应具有的一组心理与行为特征的期望,担任某一角色的人用应该符合他人和社会对该角色的要求,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不恰当的。

29.角色扮演:是指行为者根据自我对各种社会角色观念的理解,按照他人或社会的期望采取的实际行为。

30.社会转换: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扮演多种角色,其行为应随时间和环境的不同而进行调整。

31.角色冲突:是指当个体的角色行为与角色期待产生不协调状态时的内心体验。

32.病人角色:又称病人身份,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是处于患病状态中同时有求医的要求和医疗行为的社会角色。

33.角色适应:是指病人与病人角色的期望基本符合。

34.求医行为:是指在人们感到某种躯体不适或产生病感时寻求医疗帮助的行为。

35.遵医行为:是指病人遵从医务人员开列的处方和遵照医嘱进行检查、治疗和预防疾病复发的行为。

36.行为退化:是指病人的行为表现与年龄、社会角色不相称,显得幼稚,退回到婴幼儿时期的模式。

37.手术前焦虑:手术前病人的心理反应最常见的是手术焦虑与相应的躯体反应。

38.人际关系: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所建立起来的关系。

39.医患关系:是指医务人员在给病人提供服务过程中与病人建立的相互关系。

40.身心疾病:或称心理生理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41.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第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

42.心理治疗:以心理学的各种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各种心理学技术,包括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语、表情、行为或通过某些仪器以及一定的训练程序,改善病人的心理条件、增强抗病能力,从而消除心身症状,重新保证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