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 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医学心理学之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之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之名词解释第一章1、医学模式:是指医学的指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并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使之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果。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

第二章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实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实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3、记忆: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4、思维:是人脑间接地概括地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5、想象:是对大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合。

7、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8、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形成标志:自我意识的确立+社会化的完善)9、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的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第三章1、心理健康:指在身体、智力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2、亚健康: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表现为身心疲惫状态。

第四章1、意识:是指那些在任何时刻都被知觉到的心理要素。

2、潜意识:是指人的心理结构的深层,那些我们意识不到的,但却激发我们大多数言语、情感和行为的原始冲动或本能欲望。

3、前意识:介于潜意识与意识之间。

包括所有当时意识不到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意识到的那些心理要素。

第五章1、心理评估:通过有计划地系统地收集资料,运用多种手段从各方面获得信息,对其心理现象做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以了解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

2、心理测验(1)根据客观的标准化的程序对个体的行为标本进行测量,从而分析个体差异和心理特质;(2)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即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解:1.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并研究如何预防、控制心理危险因素导致的疾病及利用心理保护因素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心理现象:是个体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切身体会到的一种最熟悉的现象。

7. 注意缺陷拌多动性障碍(ADHD):是一种学龄儿童多见的心理障碍,是以注意集中困难、多动、冲动和学习困难为特征的一类综合征,属于破坏性行为障碍,男多于女。

8.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应,是借助语言和言语来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活动。

15.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是通过一定策略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变化。

16.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心理所具有的正常、积极的状态和与环境保持良好心理适应的能力。

17.社会适应:人与社会的互动中,个体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期望,或改变环境达到人与环境之间平衡的过程。

18:应激:通常是指机体所感受到的周围的压力。

医学心理学将其定义为:个体在事件或环境刺激下,察觉自身的平衡状态和负荷能力受到威胁时,出现的心理和生理的应对过程。

19:心理障碍:是指个体无法按社会规范或适宜的方式来适应日常生活要求,而表现出的心理异常或行为偏离。

20.神经症:为一组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所致的疾病,表现为精神性/躯体性或性格缺陷的症状。

21.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患,是介于躯体疾病和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其发病、发展、转归与防治都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22.患者角色:是指与医疗卫生系统发生关系的那些有疾病行为、求医行为和治疗行为的社会人群。

23.医患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医疗情境中的一种具体化形式,是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际作用过程。

24.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功能是保护居民心理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2.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3.记忆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4.想象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5.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15、会谈法可以分为________和结构式会谈。
16、 气质可以分为多血质、________胆汁质及_______。
17、意志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
18、心理健康的研究角度有,病理学、_________与“文化学”。
19、与意志自觉性相反的特点是_______与___________。
6.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7.意志
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8.人格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9.动机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作为现代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0、根据测验方法,心理测验可以分为:________、操作法和________。
在整个记忆活动中,无论是对事物的记忆、保持和回忆,都是凭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的。
11、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包括:调查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行为学习理论
强调人的正常的和病态的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及其伴随的心身反应,都可通过学习过程而形成。学习是支配人的行为和影响心身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对行为学习各环节进行干预,就可以矫正问题行为,进而治疗和预防疾病。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生理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在医学实践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医学心理学常见名词的解释:1. 疾病行为学(behavioral medicine):疾病行为学是研究人类行为与健康以及疾病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通过行为干预的方法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以及提高治疗效果。

2. 应激(stress):应激是一个个体对心理或生理上的压力刺激做出的反应。

适度的应激可以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但过度的应激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3. 压力应对(stress management):压力应对是指个体通过采取一系列的行为和心理策略来应对应激。

这些策略通常包括放松技巧、认知重构、问题解决等,旨在减轻压力对身体和心理的负面影响。

4. 心理疾病(mental disorder):心理疾病是一类精神异常的疾病,包括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等。

它们可能导致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出现明显的异常。

5. 回应型抑郁(reactive depression):回应型抑郁是由于个体面对生活事件的困扰、压力或失去导致的抑郁反应。

一旦触发因素消失或改善,抑郁状态则会逐渐消退。

6. 适应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适应障碍是个体对生活中重大变化或压力所做出的异常反应。

这种反应可能会导致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的问题。

7. 社交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社交认知理论是关于人们如何从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中学习和形成认知结构的一套理论。

它强调个体的行为是通过模仿他人来学习的,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8. 自卑感(inferiority complex):自卑感是个体在自我评价中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觉得自己不如他人,缺乏自信。

自卑感可能导致心理和社交问题。

9. 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心身医学是研究心理和生理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强调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法。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1.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 ):是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科学。

是心理学和医学的交叉学科。

属于自然科学也属于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心理行为、健康和疾病三者间的关系。

2.感觉(sensation):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3.知觉(perception)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4.恒常性(perceptual constancy):对象一旦形成知觉,尽管产生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但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

知觉恒常性与过去经验有关。

5.性格(character ):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人格心理特征。

6.人格特征(Personality):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7.心理障碍(Psychological Disorder):也称心理变态,是指心理和行为的异常表现。

8.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是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常影响其社会功能,甚至与社会发生冲突,给自己或社会造成恶果。

9.医患关系(Doctor-Client Relationship):是指医护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与患者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

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医学关系。

10.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心理应激是个体面临或觉察到环境变化对自身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心理适应和应对的过程a)心理应激是一种刺激(stimulus)b)心理应激是一种反应(reaction)c)心理应激是一个过程(course)11.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 ):指一些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上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的躯体疾病的总称,主要表现为躯体症状,多有病理生理和病理形态学等器质性改变。

医学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的名词解释医学心理学是一门综合了医学和心理学知识的学科,它关注人类身体和心理的相互关系,研究如何通过心理因素来促进和维护健康。

在医学心理学领域,有许多术语和概念,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和阐述。

1. 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生理和心理的相互作用。

生理心理学通过探索人类神经和生物学系统的运作,揭示身体状况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例如,通过研究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生理心理学可了解针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方法和干预方法。

2. 疼痛管理疼痛管理是医学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关注如何通过心理干预技术来减轻和管理疼痛。

研究表明,人类对疼痛的感知受到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因此,通过正面的认知观念和情绪调节技巧,可以减轻或改变对疼痛的感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临床实践相关,旨在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来评估、诊断和治疗心理和行为问题。

临床心理学的专业人员通常通过与患者的访谈和心理测试来评估其心理状态,并提供个体或群体治疗。

他们在协助患者克服焦虑、抑郁、恐惧等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4. 心理生理疗法心理生理疗法是医学心理学中的一种治疗方法,旨在通过调整身体和心理之间的联系来促进身心健康。

心理生理疗法通常包括深度呼吸、放松练习、冥想等技术,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紧张和焦虑感,改善睡眠质量,并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5. 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心理、行为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健康心理学强调个体的积极心理状态和行为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培养积极的心态、鼓励健康行为和社会支持,健康心理学可以增强个体的抵抗力,降低疾病风险。

6. 应激应激是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当个体面对外界压力和挑战时,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应激反应。

长期以来,我们通常将应激看作是负面影响,但在医学心理学中,应激也可以有积极的一面,促使个体适应和成长。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1.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指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作用规律,从而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的一门科学。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这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诸方面来考虑影响健康与疾病的各种因素以及解释健康与疾病的各种问题。

3.感觉(sensation):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4.知觉(perception):是指在感觉基础上形成的,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5.感受性(receptivity):指对一个刺激物的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其大小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恒量。

感受性越强,感觉阈限越小;感受性越弱,感觉阈限越大。

6.感知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

7.知觉的恒常性: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不变。

8.记忆:人脑通过对经历过的事物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的方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它兼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特点。

9.遗忘曲线: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快,随着时间推移和记忆材料的数量减少,遗忘便渐渐缓慢,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上。

10.遗忘:识记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称为遗忘,因为保持在头脑中的材料会发生变化导致的。

导致遗忘的因素有:学习材料,学习程度,记忆任务的长久性等。

11.思维(thinking):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过程,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在感知基础上实现的理性认识形式,具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基本特征。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研究医学领域中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讲,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并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的科学。

医学模式:从整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以及相互转化的哲学观点。

心理: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应。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感受性提高降低)的现象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遗忘: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或是错误地再认或回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注意: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表象动作或语言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复杂的形式。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需要: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在头脑中的反映,人行为活动的内部原因,人的需要是人性的基本方面,是人心里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直接推动行为的动力,与具体的活动相联系,是激励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动并导向目标的心理活动情绪: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它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意志:人自觉的确定活动的目的并根据其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力求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经常地心理特征的总和。

一般也等同于个性,个性着重强调了人的独特性,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

人格则强调的是人的整体性能力: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那些心理特征,是影响活动效率和水平的直接因素。

气质:指人的高级精神活动类型特征在后天行为方式上的表现,是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气质比性格、能力更具有稳定性)性格: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心理应激: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被引发出来的具有较高激动水平或持续紧张的情绪状态。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注:标※的表示出到的几率小;老师保证“心理学基本理论”章节仅考蓝色字体的名解1.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健康(health):人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

※心理生理学(psychological physiology):研究心理活动和各种行为引起某些生理变化的机制的学科。

其自变量是心理行为活动,因变量是生理变化过程。

※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 psychology):研究生理活动尤其是脑神经活动导致心理功能变化及其机制的学科。

其自变量是生理活动,因变量是心理功能的变化。

2.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指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其既能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行为方式,使之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也能影响医学工作的结果。

※生物医学模式(biological medical model):在一定时期内,医学界采用自然科学的“实证加推理”的认识论、方法论认识疾病和健康,故医疗活动带有明显的生物科学属性,称之为生物医学模式。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完整的连续体,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心理行为及社会各因素的综合作用。

4.心理现象(psychological phenomenon):个体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两类。

5.感觉(sensation):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受性(sensitivity):又称感觉的敏锐程度,是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能力,可用感觉阈限衡量,两者间成反比。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1、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的新兴学科。

2、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人们对健康和疾病总体的认识和本质的概括,体现了一定时期内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

3、经典条件反射:是通过在有机体大脑皮层上建立暂时的神经联系来实验的,是有机体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后天习得的反射。

4、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特征,前者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后者包括气质、性格与能力。

5、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个体运用知识和经验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

是最基本的心里过程,包括感觉,直觉,记忆,思维,想象和注意。

思维为核心。

6、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个体最简单最初级的心理活动,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

7、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8、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9、注意: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0、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现实间接、概括的反映。

11、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形成的。

有预见、对认识的补充、对情绪的调节、代替、对机体生理活动过程的调节作用。

12、情绪和情感emotion and affection: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13、意志:指人们自觉确定目标并据以自觉分配与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14、人格personality: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而这个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里品质。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实用整理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实用整理

一、名词解释1.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2.通情:又叫换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主要体现在情绪失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3.病人角色:又称病人身份,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是处于患病状态中同时有求医的要求和医疗行为的社会角色。

4.人格障碍:之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5.心身疾病:或称心理生理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P122)6.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做的鉴定。

心理品质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特征等内容。

7.心理应激:是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作用刺激下由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

8.心理治疗: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在一定的程序中通过与患者的不断交流,在构成密切的治疗关系基础上,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使其产生心理、行为甚至生理的变化,促进人格的发展和成熟,消除或缓解其心身症状的心理干预过程。

9.医患关系:是指医生和患者在健康与疾病问题上建立起来的真诚、信任、彼此尊重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10.行为治疗:是依据条件反射学说和社会学习理论,以减轻或改善来访者的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技术总称。

11.心理评估:同T6题12.心理评估:同T6题13.药物成瘾:是滥用药物的后果,指习惯于摄入某种药物而产生的一种依赖状态,撤去药物后可引起一些特殊的症状即戒断症状。

又称药物依赖性。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交叉学科,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有关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以及心理因素的作用规律。

医学模式:指医学的主导思想,是某个时代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包括疾病健康观等。

感/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个别/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变化规律:适应、对比、积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错觉:常见的不真实知觉。

是对知觉对象的失真或错误的感知。

人的知觉不能正确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

幻觉:是虚假的,缺乏客观刺激物的知觉体验,对患者却是真实逼真的,是一种病态症状。

记忆:是人脑通过对经历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等方式,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人经验的心理过程。

再认和再现是记忆的两种表现形式,以识记为前提,检验保持的指标,是提取信息的过程。

区别:过去接触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未在面前;在感知中/外进行;简单/复杂不一定一定记忆三阶段:瞬时、短时、长时贮存时间容量编码形式向下转换条件物理特性言语听觉形式言语-意义形式受到注意复述和编码长久保存遗忘规律:遗忘速度先快后慢,最初时间遗忘最快随时间推移趋于恒定;遗忘数量随时间增加;最后所剩内容趋于稳定情绪:与机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是人动物共有,带有情境性外部表现为冲动性心境:一种比较平静、持久、有弥漫性特点的情绪状态(持续时间由个性特征和主客观因素)激情:一种迅速、短暂、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应激:机体受巨大精神或躯体压力作出的适应性情绪反应。

情绪认知理论:情绪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环境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理因素对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生理唤起的作用;同样生理背景下认知因素起重要的作用情绪状态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在大脑皮层中的整合作用,人对生理反应的认知和了解决定最后的情绪状态。

情绪功能:调节适应;信号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意志行为特征:具有明确目的;可调节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以随意动作为基础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力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特征:独特性、社会性、稳定性、整体性需要:个体生存和社会生活中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反映,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本动力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动机:激励人行动的主观原因,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并使行动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心理倾向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分实际和潜在能力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能力发展水平差异;能力表现早晚差异;能力类型差异气质:人典型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表现在人心理活动过程速度稳定性强度和指向性的特征多血质:注意力易转移,志趣易变化,灵活好动,有生动的面部表情和语言表达能力,感染力强,直爽热情容易适应环境变化,活动中行动敏捷,精力充沛胆汁质:动作迅速,情绪易于冲动,自控能力差,心境变化大活动中缺乏耐心,可塑性差粘液质:安静稳重,注意力稳定难以转移,喜怒不形于色;动作反应慢不灵活,对工作有条理趋于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精神抑郁质:对事物体验深刻善于观察细小环节,对事物和他人羞怯孤僻内向动作迟钝多愁善感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区别1.起源2.可塑性3.价值评判4.对行为的作用联系气质是性格形成的基础影响性格形成的速度和方向;气质影响性格的表现形式。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交叉的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医学模式: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并影响医学工作的思想及行为方式,使之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局。

感觉: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错觉:错觉是在客观事物的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管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识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注意:注意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与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性。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想象: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并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情绪和情感: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心境:指微弱而持久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意志: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地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客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动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三个功能。

挫折: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都称为挫气质:典型的,稳定的心里活动的动力特性。

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⑴需要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基础;⑵情绪和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智力:属于一般能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心理健康:一般认为心理健康就是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1。

医学心理学( medical psychology ),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并研究如何防制心理危险因素导致疾病及利用心理保护因素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

潜意识( Subconscious ),亦称无意识,特指哪些被压抑而摒弃于意识领域之外的,不能为人意识到也不被社会规范所容的原始冲动、本能、欲望等,尤以性本能为主,但它可以在不自觉中支配和影响人的某些行为。

7。

心理现象( mental phenomena ),个体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切身体会到的一种最熟习的现象。

8. 心理过程( mental process ),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9. 感觉( sensation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0. 知觉( perception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11. 感受性( sensitivity ),各种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13.定势( set ):是指主体对一定活动的预先作特殊准备状态。

定势具有双向性,积极时可使知觉过程变得迅速有效;消极时定势可妨碍知觉和引起知觉的误导14 错觉( illusion ):是对客观事物错误的知觉。

依据错觉发生的原因可把错觉分为感受性错觉、情绪性错觉、想象性错觉。

15.记忆(memory,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和再认等方式在人脑中积累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17. 思维( thinking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加工形式, 它以内隐的或外显的动作或言语形式表现出来。

思维的间接性表现在它是借助其它事物为媒介间接地认识事物。

19. 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该模式包括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20. 需求(need),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是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本动力。

医学心理学之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之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之名词解释第一章1、医学模式:是指医学的指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并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使之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果。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

第二章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实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实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3、记忆: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4、思维:是人脑间接地概括地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5、想象:是对大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合。

7、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8、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形成标志:自我意识的确立+社会化的完善)9、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的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第三章1、心理健康:指在身体、智力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2、亚健康: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表现为身心疲惫状态。

第四章1、意识:是指那些在任何时刻都被知觉到的心理要素。

2、潜意识:是指人的心理结构的深层,那些我们意识不到的,但却激发我们大多数言语、情感和行为的原始冲动或本能欲望。

3、前意识:介于潜意识与意识之间。

包括所有当时意识不到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意识到的那些心理要素。

第五章1、心理评估:通过有计划地系统地收集资料,运用多种手段从各方面获得信息,对其心理现象做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以了解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

2、心理测验(1)根据客观的标准化的程序对个体的行为标本进行测量,从而分析个体差异和心理特质;(2)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即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一、名词解释(句号后的数字为书中页码)1.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学科,这门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

(1)2.无意识(潜意识):是指个体对内在的身心状态或外界环境无所感、无所知的状态。

(18)3.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1)4.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3)5.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25)6.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性情、禀性和脾气.(41)7.性格:是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及与之相互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43)8.心理应激:个体在察觉到威胁或挑战、必须做出适应或应对时的心身紧张状态。

(74)9.心身疾病:是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的总称。

(92)10.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反应):是由于突然发生强烈的创伤性生活事件所引起的一过性精神障碍,多在应激事件后几分钟至几小时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

(130)11.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一种与遭遇到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有关,并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心理障碍。

表现为个体对创伤性事件的反应在非创伤性情境中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

(130)12.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和神经衰弱等症状的心理障碍.(131)13.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作出的鉴定。

(138)14.心理诊断:是要对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人作出心理方面的判断和鉴别。

(138)15.心理测量:就是依据一定法则,用数量化手段对心理现象或行为加以确定和测定。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1.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指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作用规律,从而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的一门科学。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这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诸方面来考虑影响健康与疾病的各种因素以及解释健康与疾病的各种问题。

3.感觉(sensation):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4.知觉(perception):是指在感觉基础上形成的,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5.感受性(receptivity):指对一个刺激物的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其大小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恒量。

感受性越强,感觉阈限越小;感受性越弱,感觉阈限越大。

6.感知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

7.知觉的恒常性: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不变。

8.记忆:人脑通过对经历过的事物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的方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它兼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特点。

9.遗忘曲线: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快,随着时间推移和记忆材料的数量减少,遗忘便渐渐缓慢,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上。

10.遗忘:识记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称为遗忘,因为保持在头脑中的材料会发生变化导致的。

导致遗忘的因素有:学习材料,学习程度,记忆任务的长久性等。

11.思维(thinking):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过程,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在感知基础上实现的理性认识形式,具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基本特征。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实用整理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实用整理

一、名词解释1.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2.通情:又叫换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主要体现在情绪失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3.病人角色:又称病人身份,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是处于患病状态中同时有求医的要求和医疗行为的社会角色。

4.人格障碍:之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5.心身疾病:或称心理生理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P122)6.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做的鉴定。

心理品质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特征等内容。

7.心理应激:是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作用刺激下由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

8.心理治疗: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在一定的程序中通过与患者的不断交流,在构成密切的治疗关系基础上,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使其产生心理、行为甚至生理的变化,促进人格的发展和成熟,消除或缓解其心身症状的心理干预过程。

9.医患关系:是指医生和患者在健康与疾病问题上建立起来的真诚、信任、彼此尊重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10.行为治疗:是依据条件反射学说和社会学习理论,以减轻或改善来访者的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技术总称。

11.心理评估:同T6题12.心理评估:同T6题13.药物成瘾:是滥用药物的后果,指习惯于摄入某种药物而产生的一种依赖状态,撤去药物后可引起一些特殊的症状即戒断症状。

又称药物依赖性。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医学模式: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它是某一时代的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作为主体和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认知过程:心理过程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它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它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受性:感觉的敏锐程度,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的适应:感觉性可由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发生改变的现象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恒常性:在一定的范围内,当知觉的条件或对象发生变化的时候,而知觉的映象仍保持不变错觉:对客观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感觉记忆:个体的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的记忆。

只有在感官层面,如不注意,转瞬即逝,直接以信息材料的物理特性编码,有鲜明形象性,信息存储时间极短,仅0.25~2秒短时记忆:感觉记忆中经过注意能保持到1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记忆广度为7+2个创克,短时记忆是信息处理的中间站,来自感觉记忆的信息可在短时记忆中得到加工而进入长时记忆长时记忆:能够长期甚至永久保存的记忆,一般来源于短时记忆的加工和重复,这种记忆的容量非常大,构成了个体关于外界及自身的全部知识经验,保有时间长遗忘: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再现,或是错误地再认或再现再认: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再现(回忆):人们过去经验过和事物在头脑中重新重现的过程注意: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创造性思维:在思维过程中,在头脑中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沿着新的思路寻求产生一些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有创造想象参加的且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解决一个问题时,沿着各种不同的方法去积极思考,找出符合条件的各种答案、解决方法或结论的一种思维想象: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情绪和情感: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在内心中所产生的体验和伴随的身心变化心境:微弱而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激情:一种迅猛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应激:是一种特殊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遇到某种危险或面临某种突发事变时,身体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为应激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他研究心理学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2.认知过程:是心理过程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它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3.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4.感受性:也叫感觉的敏锐程度,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5.感觉阀限:是衡量感觉能力的客观指标。

6.绝对感觉阀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程度即为~。

7.差别感觉阀限: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

8.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9.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10.注意: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与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11.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12.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3.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14.气质:是一个人来与生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15.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16.意识:是指与语言(即信号系统)密切相关,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

17.潜意识:是指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

18.前意识:是指当时意识不到但随时可以意识到的那些心理要素,即意识的边界以外的某些心理内容。

19.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为了对抗来自本能的冲动及其所诱发的焦虑,保护自身不受潜意识冲突困扰,而形成的一些无意识的、自动起作用的心理手段。

20.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做出的鉴定。

21.心理测量:就是依据一定法则,用数量化手段对心理现象或行为加以确定和测定。

22.信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在对同一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23.常模:是指某种测验在某种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可比较的标准。

24.智商:是智力的量化单位,即通过智力测验将智力水平数量化,用数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以便于人们的理解与比较。

25.心理应激的现代化概念:应激:是个体面临或察觉(认识评价)到环境变化(应激源)对机体有成助或挑战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的过程。

应激就是一个过程。

26.评价:是指个体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

27.社会角色:是与个体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模式、心理状态以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28.角色希望:是指社会、他人或自我对某一社会角色所应具有的一组心理与行为特征的期望,担任某一角色的人用应该符合他人和社会对该角色的要求,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不恰当的。

29.角色扮演:是指行为者根据自我对各种社会角色观念的理解,按照他人或社会的期望采取的实际行为。

30.社会转换: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扮演多种角色,其行为应随时间和环境的不同而进行调整。

31.角色冲突:是指当个体的角色行为与角色期待产生不协调状态时的内心体验。

32.病人角色:又称病人身份,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是处于患病状态中同时有求医的要求和医疗行为的社会角色。

33.角色适应:是指病人与病人角色的期望基本符合。

34.求医行为:是指在人们感到某种躯体不适或产生病感时寻求医疗帮助的行为。

35.遵医行为:是指病人遵从医务人员开列的处方和遵照医嘱进行检查、治疗和预防疾病复发的行为。

36.行为退化:是指病人的行为表现与年龄、社会角色不相称,显得幼稚,退回到婴幼儿时期的模式。

37.手术前焦虑:手术前病人的心理反应最常见的是手术焦虑与相应的躯体反应。

38.人际关系: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所建立起来的关系。

39.医患关系:是指医务人员在给病人提供服务过程中与病人建立的相互关系。

40.身心疾病:或称心理生理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41.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第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

42.心理治疗:以心理学的各种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各种心理学技术,包括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语、表情、行为或通过某些仪器以及一定的训练程序,改善病人的心理条件、增强抗病能力,从而消除心身症状,重新保证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