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案

合集下载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举例解释:
-在解读《二十四孝图》时,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鲁迅如何通过批判封建孝道,揭示人性的复杂性。
-学习《狗·猫·鼠》时,难点在于使学生领会鲁迅运用寓言手法,对人性进行深刻剖析的技巧。
-在探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鲁迅如何在描绘童年记忆的同时,反映出对教育现状的批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练习等,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语文素养。
-文化背景: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增进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举例解释:
-在学习《狗·猫·鼠》时,重点讲解作者如何通过对三种动物的描述,隐喻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性特点。
-通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强调鲁迅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描绘童年世界的纯真与成人世界的虚伪。
-在分析《阿长与<山海经>》时,着重讲解鲁迅如何通过阿长这个角色,表达对民间文化传承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中运用动物形象的基本概念。散文中的动物形象是作者用来隐喻和讽刺人性的手法。它能够生动地描绘出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狗·猫·鼠》这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鲁迅如何通过对比狗、猫、鼠的行为和性格,来揭示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鲁迅运用的比喻和讽刺手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分析狗的忠诚与猫的狡猾如何映射现实人物。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动物形象相关的社会现象。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模仿鲁迅的手法,创作一个小故事,运用动物形象来表达某种社会观点。

《朝花夕拾》的导课教案

《朝花夕拾》的导课教案

《朝花夕拾》的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的基本情况。

2.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朝花夕拾》的欲望。

3.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分析散文作品。

二、教学重点1.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的基本情况。

2.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分析散文作品。

2.如何激发学生对《朝花夕拾》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论鲁迅师:同学们,提到鲁迅,大家会想到什么?生:课文中的鲁迅作品,如《呐喊》、《彷徨》等。

师:很好,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那么,大家听说过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吗?2.介绍《朝花夕拾》师:《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他在1926年至1927年间所写的十篇散文。

这些散文以鲁迅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他对社会、家庭、教育的深刻思考。

二、课文概述1.分析目录师:请大家翻到目录,看看《朝花夕拾》中都收录了哪些文章?生:《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等。

师:这些文章都有各自的主题和特点,我们将逐一学习。

2.梳理文章结构师:我们先来学习《狗·猫·鼠》这篇文章。

请大家快速阅读,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生:阅读并分享阅读心得。

师:文章主要讲述了鲁迅童年时期与动物相处的趣事,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性、社会的思考。

下面,我们来分析文章的结构。

三、散文特点分析1.语言风格生:找出并分享语句。

2.内容与形式师:散文的特点之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请大家从文章的结构、内容、语言等方面,分析《朝花夕拾》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生:分析并分享心得。

四、阅读感悟1.个人感悟师:阅读《朝花夕拾》,大家有哪些感悟?生:分享阅读感悟。

2.讨论与交流师:我们分组讨论,分享一下自己对于《朝花夕拾》的理解和感悟。

生:分组讨论并分享。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朝花夕拾》这部作品。

2024年最全《朝花夕拾》教案完整版

2024年最全《朝花夕拾》教案完整版

2024年最全《朝花夕拾》教案完整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理解《朝花夕拾》的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3.分析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观察、思考、表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分析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简要介绍《朝花夕拾》的篇章结构。

二、课文阅读与讨论1.让学生自主阅读《狗·猫·鼠》一篇,感受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

2.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第二课时一、课文阅读与讨论1.让学生自主阅读《阿长与<三字经>》一篇,感受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

2.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第三课时一、课文阅读与讨论1.让学生自主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篇,感受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

2.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第四课时一、课文阅读与讨论1.让学生自主阅读《社戏》一篇,感受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

2.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第五课时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关注现实生活,提高文学素养?二、作业布置2.选择一篇课文,进行仿写,展现自己的写作才能。

三、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和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思考、主动表达?3.作业布置是否合理?能否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四、教学评价1.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讨论、思考等方面。

2.评价学生在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写作质量、仿写水平等方面。

3.综合评价学生对《朝花夕拾》的理解程度及其文学素养的提升。

五、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开展《朝花夕拾》主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讲解。

《<朝花夕拾>导读》 教案公开课

《<朝花夕拾>导读》 教案公开课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的背景和意义。

1.2 引导学生关注《朝花夕拾》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章:《狗·猫·鼠》章节导读2.1 教师讲解章节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狗、猫、鼠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2 学生分享对文中狗、猫、鼠角色的看法,讨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对应现象。

第三章:《阿长与<山海经>》章节导读3.1 教师分析阿长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关注长妈妈对“我”的影响。

3.2 学生讨论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阿长的人物,以及他们对我们的影响。

第四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章节导读4.1 教师讲解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4.2 学生分享自己对童年的回忆,讨论童年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第五章:《二十四孝图》章节导读5.1 教师讲解孝道在文中的批判意义,引导学生关注封建社会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5.2 学生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理解和践行孝道。

公开课总结:教师总结本次公开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朝花夕拾》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六章:《五猖会》章节导读6.1 教师解读《五猖会》中反映的民间风俗和封建束缚,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对个体的影响。

6.2 学生讨论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看待和处理传统文化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第七章:《无常》章节导读7.1 教师分析文中无常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生死观念和道德价值观。

7.2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死的看法,讨论如何在面对生死时保持正确的道德观念。

第八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续篇章节导读8.1 教师讲解文中对教育问题的反思,引导学生关注现代教育中的问题。

8.2 学生讨论如何改进现代教育,使之更符合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

第九章:《父亲的病》章节导读9.1 教师解读文中对封建医德的批判,引导学生关注医疗道德和人文关怀。

《<朝花夕拾>导读》 教案公开课

《<朝花夕拾>导读》 教案公开课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鲁迅生平介绍《朝花夕拾》作品概述主要人物介绍重点情节分析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鲁迅生平、作品背景和情节分析。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观点和感受。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2.2 教学手段教材:《朝花夕拾》原著、教学指导书、相关论文和评论。

多媒体辅助教学:PPT、视频、音频等资料。

网络资源:鲁迅作品集、相关网站和论坛。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步骤3.1 教学安排课时:共计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课程结构:介绍鲁迅生平与作品背景(2课时)、分析主要人物和情节(4课时)、小组讨论与分享(2课时)、总结与反思(2课时)。

3.2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PPT展示鲁迅生平照片和简介,引起学生兴趣。

讲解:详细介绍《朝花夕拾》的作品背景和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讨论:引导学生对重点情节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情节进行深入分析,并准备分享。

分享与讨论: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分析和观点,全班进行讨论和评价。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程要点,反思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过程。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评价4.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调和分析能力。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2 评价标准课堂参与:积极发言、主动参与讨论。

小组合作:团队合作、有效沟通、分析深入。

作业完成:内容充实、观点明确、表达流畅。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教材:《朝花夕拾》原著、教学指导书。

多媒体辅助教学:PPT、视频、音频等资料。

2024年最全《朝花夕拾》教案

2024年最全《朝花夕拾》教案

2024年最全《朝花夕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理解《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3.通过阅读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2.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三、教学准备1.课文《朝花夕拾》2.鲁迅先生生平介绍3.课文解析资料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朝花夕拾》这部作品,简要介绍创作背景。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感知作品内容。

2.教师简要讲解课文结构,帮助学生梳理故事脉络。

(三)课堂讨论1.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四)课后作业1.深入阅读课文,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2.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二)课文解析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分析作品中的具体表现。

(三)课堂讨论1.针对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四)课后作业2.结合课文,思考鲁迅先生作品中的现实意义。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艺术特色。

(二)课文分析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的艺术特色,如语言风格、叙事手法等。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分析作品中的具体表现。

(三)课堂讨论1.针对课文的艺术特色,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四)课后作业2.结合课文,探讨鲁迅先生作品中的时代价值。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现实意义。

(二)作品研讨1.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出发,探讨其现实意义。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通用5篇)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通用5篇)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通用5篇)朝花夕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共鸣、知人论世、探究疑问,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引导学生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引领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丰富人生感受和体验、思考人生问题、增强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1、逐层深入阅读名著,结合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理解作品思想。

2、指导学生并引领学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敢于质疑、学会简单赏析评价文学作品。

教学策略本课设计为读后交流课,因此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结合作品特点进行读书方法指导。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导语:罗大佑的《童年》虽然是一首老歌,却经久不衰,我们津津乐道地不仅是歌曲轻快的节奏,更是贴近我们童年生活的歌词,使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难忘的学生时代。

播放歌曲《童年》,并出示歌词,学生谈从歌词中联想到的自己的经历。

一首歌之所以受到听众的喜爱,在于我们能够在歌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一部文学名著能够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往往也是因为书中有我们曾经或现在、拥有或渴望的生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朝花夕拾》,去书中寻找我们的童年。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体会共鸣。

二、了解内容,寻找共鸣1、教师出示《朝花夕拾》篇目目录,引导学生回顾作品内容:(1)教师简要介绍《朝花夕拾》,提问:《朝花夕拾》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其中哪个故事让你印象最深,你从中读出了鲁迅怎样的童年?(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阅读的内容,并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并适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2、你有没有和作者相似的经历或故事?讲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在阅读中去寻找自己与作品的相同或相似点,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

)【设计意图】用讲故事的方式回顾作品内容,并初步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寻找共鸣,换位思考三、知人论世,探究疑问1、教师引导:《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出版于1928年,当时鲁迅先生已经47岁,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不仅仅是怀念自己的过去,因此,很多同学在阅读作品时,有很多疑问,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尝试着解决疑问。

七年级语文上册:《朝花夕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朝花夕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朝花夕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分析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同情心和正义感。

(3)懂得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

(2)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3)课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鲁迅先生作品中深刻的思想内涵。

(2)如何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变化。

(3)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思考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先生及其作品《朝花夕拾》。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写作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

(2)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时光的观念。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朝花夕拾》,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举例说明。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主题的思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学习用浏览、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书籍。

3、熟读《朝花夕拾》中的精彩片段,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了解鲁迅,掌握全书内容,提高理解水平。

2、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高尔基说:“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古往今来,有很多读书的至理名言。

你知道吗?师生交流读书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二、合作交流(一)教师介绍《新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名著。

冰心《繁星》《春水》施耐庵《水浒传》鲁迅《朝花夕拾》老舍《骆驼祥子》吴承恩《西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童年》罗曼罗兰《名人传》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二)介绍叶圣陶谈读书。

1、靠自己的力量阅读2、阅读要讲究方法(三)读书要讲究一定方法,老师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1、浏览: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

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

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

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2、《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集?共多少篇?1926年间。

回忆性散文集。

共10篇。

3、这十篇分别包含:《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藤野先生》小结:浏览之后,要做进一步阅读,介绍第二种读书方法。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 掌握《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4. 学习《朝花夕拾》中的文学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鲁迅及《朝花夕拾》的文学地位教学重点: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认识《朝花夕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第二课时:概述《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教学重点:掌握小说的人物关系和故事脉络。

3. 第三课时: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件,体会作品主题教学重点: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4. 第四课时:学习《朝花夕拾》中的文学技巧教学重点:欣赏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和语言风格。

5. 第五课时:交流阅读感受,分享学习心得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概述小说情节和人物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 讨论法: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分享学习心得。

4. 读书笔记法:鼓励学生做阅读笔记,提高阅读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鲁迅及《朝花夕拾》的了解程度。

2. 阅读测试:检测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

3. 读书笔记:评估学生的阅读效果和心得体会。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朝花夕拾》原著或改编教材。

2. 参考书目:有关鲁迅及《朝花夕拾》的研究资料。

3. 网络资源:鲁迅纪念馆、文学作品集等。

4.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六、教学进程设计第六课时:深入了解鲁迅生平及文学成就1. 教师通过PPT展示鲁迅的生平简介,重点介绍鲁迅的主要文学成就和思想贡献。

2. 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原著,了解鲁迅的生平如何影响了他的创作。

第七课时:探究《朝花夕拾》中的主题思想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主题思想。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朝花夕拾》这部作品的背景、作者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朝花夕拾》的文学地位及创作背景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作品的主题与艺术特色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章:鲁迅生平与创作风格2.1 鲁迅生平简介介绍鲁迅的生平和重要经历,使学生了解鲁迅的生活背景,为理解其作品奠定基础。

2.2 鲁迅的创作风格分析鲁迅作品的独特风格,如尖锐的讽刺、深沉的反思、平实的语言等,帮助学生认识鲁迅文学艺术的特点。

2.3 作品欣赏选取鲁迅的代表作品进行欣赏,使学生感受鲁迅作品的魅力。

第三章:《朝花夕拾》的故事梗概3.1 作品简介概述《朝花夕拾》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2 人物分析详细介绍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

3.3 故事情节分析对作品中的重要情节进行详细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四章:《朝花夕拾》的主题探讨4.1 作品主题探讨《朝花夕拾》所反映的主题,如对童年的怀念、对人性的剖析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2 主题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3 主题写作第五章:阅读与欣赏5.1 自主阅读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朝花夕拾》全文,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5.2 作品欣赏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欣赏,感受作品的文学价值。

5.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六章:作品解析6.1 篇章结构分析分析《朝花夕拾》的篇章结构,包括引子、和尾声等部分,帮助学生了解鲁迅的布局技巧。

6.2 写作技巧解析探讨鲁迅在《朝花夕拾》中的写作技巧,如对比、讽刺、抒情等,引导学生欣赏鲁迅的艺术表现力。

6.3 语言特色解析分析《朝花夕拾》的语言特色,如简洁明了、生动形象等,使学生感受鲁迅的文学风格。

《<朝花夕拾>导读》 教案公开课

《<朝花夕拾>导读》 教案公开课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的背景和意义。

1.2 引导学生关注《朝花夕拾》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1.3 宣布本节课的目标和教学内容。

第二章:《朝花夕拾》的文学特色2.1 分析《朝花夕拾》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2.2 探讨鲁迅在作品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

2.3 学生分享对文学特色的观察和感受。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朝花夕拾》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3.2 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3.3 小组讨论人物形象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故事情节解读4.1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朝花夕拾》的故事情节。

4.2 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高潮。

4.3 小组讨论故事情节对主题的揭示和表达。

第五章:主题探讨与反思5.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朝花夕拾》所探讨的主题。

5.2 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社会背景和个人情感。

5.3 小组讨论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六章:文学技巧分析6.1 教师介绍《朝花夕拾》中的文学技巧,如象征、讽刺、对比等。

6.2 学生找出文中的文学技巧实例,并进行分析。

6.3 小组讨论文学技巧对主题表达的作用。

七章:作品中的情感表达7.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7.2 学生分析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情感冲突。

7.3 小组讨论作品情感表达对读者的感染力。

八章:作品与现实的联系8.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与现实的联系。

8.2 学生分析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8.3 小组讨论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九章:阅读理解训练9.1 教师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朝花夕拾》的理解。

9.2 学生完成阅读理解题目,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9.3 小组讨论阅读理解过程中的难点和解决方法。

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0.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10.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10.3 教师提出对学生的阅读建议和拓展阅读材料。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4(合集五篇)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4(合集五篇)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4(合集五篇)第一篇:《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4阅读《朝花夕拾》教案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欣赏精彩片段;2、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产生的时代背景,鲁迅的写作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

教学重点:1、了解全书内容,提高学生理解水平;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预习要求: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搜集有关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鲁迅其人与时代背景1、指名学生介绍鲁迅,教师视情况补充。

2、指名学生介绍《朝花夕拾》,教师视情况补充。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典型的江南水乡——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

1881——1936,先后在南京、日本、北京、厦门等地学习、教书;1927年10月到上海,直到逝世。

肺病,55岁。

几十万人自发为其送葬。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朝花夕拾》是鲁迅惟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

一共10篇。

后来又加了“小引”和“后记”。

基本写于1926年。

当时鲁迅在北京工作,北洋军阀政府镇压进步学生,发生三·一八惨案,鲁迅支持学生,受到通缉,四处躲藏,后来到厦门大学任教,备受保守势力的排挤。

苦闷,愤懑,正如《小引》中所说:“浪迹天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

”于是便想起了往事。

)二、《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1、童年的温馨,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①《小引》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无限的趣味……”③《狗·猫·鼠》(喜欢小动物)④《无常》对民间艺术、地方习俗充满兴趣。

对连环画、花纸、民间故事、迎神赛会和目连戏等,都有着浓烈的兴趣与爱好。

2、童年的压抑与伤害①《五猖会》中“背书”一段(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自以为教育得法,却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3、青年时代冲破家庭束缚,探求、抉择人生道路①《琐记》学地学、矿物学(金石学)、赫胥黎《天演论》②《藤野先生》到东京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

从此走上文学道路,毕身以唤醒国民精神为己任,同反动落后作斗争。

语文名著阅读《朝花夕拾》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语文名著阅读《朝花夕拾》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语文名著阅读《朝花夕拾》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语文名著阅读《朝花夕拾》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1语文名著阅读《朝花夕拾》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一、教材背景《朝花夕拾》是一部由鲁迅先生所编的散文集,它是一部具有浓厚时代色彩和社会现实意义的名著。

本教库采用《语文》九年级下册中的《朝花夕拾》作为教学资料,旨在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增强对语言文字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注重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会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朝花夕拾》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深入理解鲁迅的思想和艺术追求。

2.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创造精神。

3.塑造学生成长健康的心理和审美取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1)分析鲁迅的文学思想和艺术追求,解释他在时代变革中的自觉性和文学态度。

2)阅读选取的《朝花夕拾》中部分文章,例如《故乡》、《阿Q正传》、《显示品位的东西》、《华盖集》等。

3)讲解一些经典的语言技巧,如比喻、联想、排比等,解析它们在鲁迅散文中的具体运用。

4)讨论鲁迅的文学艺术和思想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2. 课时安排1)第一节课: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思想,对鲁迅的人生价值和历史地位进行简单概括和分析。

2)第二节课:阅读《故乡》一文,解析文本中所用的一些语言技巧和修辞方法,讨论对象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特色。

3)第三节课:阅读《阿Q正传》一文,分析文本中所用的比喻和联想等语言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学讨论和思考。

4)第四节课:阅读《华盖集》一文,学习文本中的排比和反问等语言技巧,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敏感度。

5)第五节课:阅读《显示品位的东西》一文,了解鲁迅的文学寓意和思想内涵,让学生对文化名流的价值观有更深入的认识。

6)第六节课:进行课堂小结和文学评价,回顾所有已学内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和总结。

最新最全《朝花夕拾》精品教案(完整版

最新最全《朝花夕拾》精品教案(完整版

最新最全《朝花夕拾》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朝花夕拾》这本名著。

具体内容包括:1. 教材章节:《朝花夕拾》全书共十个章节,本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前三个章节,分别是《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详细内容:(1)《狗·猫·鼠》:鲁迅先生以狗、猫、鼠三种动物为载体,讽刺和批判了旧社会的丑恶现象。

(2)《阿长与<山海经>》:讲述了鲁迅童年时期与长妈妈的故事,表达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关爱。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童年时期的读书生活,展现了鲁迅对知识的渴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朝花夕拾》前三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3. 学会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鲁迅先生运用讽刺、批判的手法表达的思想内涵。

2. 教学重点:掌握《朝花夕拾》前三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学会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名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主阅读《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个章节,了解主要内容。

3. 例题讲解:(1)分析《狗·猫·鼠》中鲁迅先生是如何运用讽刺、批判的手法表达思想的。

(2)从《阿长与<山海经>》中,体会鲁迅先生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关爱。

(3)通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析鲁迅先生对知识的渴望。

4. 随堂练习:针对三个章节的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狗·猫·鼠》中鲁迅先生所讽刺的社会现象。

《朝花夕拾》的导课教案

《朝花夕拾》的导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作品背景,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崇敬、怀念之情,认识鲁迅先生坚定的信念和追求真理的决心。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作品背景。

2.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 理解鲁迅先生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鲁迅生平介绍、作品背景等。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鲁迅生平及其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介绍《朝花夕拾》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打下基础。

3. 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思考作品主题和艺术特色。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6. 案例分析: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7.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对鲁迅先生怀念之情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9.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作品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 采用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5. 运用自主学习法,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教案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教案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教案【核心素养】◎文化自信:激发阅读中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培养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语言运用:掌握精读、略读、浏览的名著阅读方法。

以给鲁迅写信的方式表达阅读收获。

◎思维能力:了解作品的内容,梳理鲁迅的成长经历,分析其笔下人物的性格特点,探究鲁迅的思想。

(重点)◎审美创造:感受鲁迅平淡质朴的笔墨中蕴藏的深厚情感。

(难点)【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朝花夕拾》的内容。

2.精读部分篇章、段落,梳理书中鲁迅的成长经历。

3.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联系课文,导入专题师:在本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了解了《朝花夕拾》和鲁迅,知道了《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少年、青年时期生活的散文集。

那么,这本书到底记载了鲁迅先生怎样的人生历程,回忆了哪些人与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先生走进那些难以忘怀的记忆吧。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此环节也是对学生课外阅读《朝花夕拾》的基础情况的了解。

二、初读名著,整体感知1.名著题解师:你是怎样理解书名“朝花夕拾”的?预设“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晨的花傍晚拾起”。

“朝”表示早年时期,“夕”指40多岁时。

据鲁迅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

《朝花夕拾》是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原名《旧事重提》,写的是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2.内容概述师: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我们就已经开始阅读《朝花夕拾》了。

说说这本书中有哪些文章,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教师指名回答)预设课件出示:(1)《狗·猫·鼠》:记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形象,刻画出其主要特征,讽刺了生活中“猫”一类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3)《〈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作者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产生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教案(六)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教案(六)
2.《朝花夕拾》中常常出现鲁迅先生对儿时生活中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主要在《无常》、《五猖会》两篇文章中有记述。
3.选文一: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选文二: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4)三味书屋是我的启蒙学唐,儿童天性让这所“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充满别样情趣。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几个有趣的场景?
(5)你怎样看待寿镜吾老师?
2.学生组内交流,班内发言,师生明确:
(1)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和无限情趣,突出百草园是乐园。
(2)三个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留恋和怀念的心情,以及去对三味书屋无奈、和有所畏惧的感情。
(2)先写小时候对无常的害怕,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心。
3.作品鉴赏之主题思想,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姓名__________ 七上语文名著阅读教案 总课时数__________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教案(六)
备课时间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上课时间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掌握《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

(3)学会与他人合作,开展小组讨论,提高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名著的热爱,激发阅读兴趣。

(2)感受作者关爱弱势群体、倡导民主平等的思想情怀。

二、教学内容:1. 《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 《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掌握《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深入剖析《朝花夕拾》中的复杂人物关系。

(2)理解作者通过作品所传达的社会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主掌握《朝花夕拾》的内容。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亮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人物形象,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怀。

五、教学安排:1. 第1课时:介绍《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 第2课时:梳理《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第3课时: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4. 第4课时:探讨《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5. 第5课时:总结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朝花夕拾》中的相关章节,注意理解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阅读中的疑问,教师进行讲解,梳理作品脉络。

《朝花夕拾》的导课教案

《朝花夕拾》的导课教案

《朝花夕拾》的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作品背景。

2. 通过阅读选段,感悟作品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二、教学内容1. 作者简介:介绍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作品概述:概括《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 选段阅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品读。

4.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5. 读后感悟: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鲁迅及其作品背景,感悟作品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 难点:分析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概括作品特点。

2. 阅读法:引导学生品读选段,体会作品语言魅力。

3. 分析法: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4. 谈话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

2. 阅读选段:让学生自主阅读选段,体会作品语言特色。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4.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内涵。

5. 读后感悟: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背景的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阅读选段过程中对作品语言特色的感悟。

3. 评价学生对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4. 评价学生在读后感悟中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

2. 《朝花夕拾》全文文本。

3. 与作品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4. 读书笔记、读后感等评价工具。

八、教学课时1. 课时安排: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课时。

2. 每节课时:建议每节课时为45分钟。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鲁迅及其作品背景,概括《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 第二课时:阅读选段,感悟作品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学习用浏览、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书籍。

3、熟读《朝花夕拾》中的精彩片段,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了解鲁迅,掌握全书内容,提高理解水平。

2、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高尔基说:“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古往今来,有很多读书的至理名言。

你知道吗?
师生交流读书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二、合作交流
(一)、教师介绍《新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名著。

冰心《繁星》《春水》施耐庵《水浒传》
鲁迅《朝花夕拾》老舍《骆驼祥子》
吴承恩《西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高尔基《童年》罗曼·罗兰《名人传》
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二)、介绍叶圣陶谈读书。

1、靠自己的力量阅读2、阅读要讲究方法(三)、读书要讲究一定方法,老师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1、浏览: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

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

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

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1、《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集?共多少篇?
1926年间。

回忆性散文集。

共10篇。

2、这十篇分别包含: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范爱农》
《藤野先生》
小结:浏览之后,要做进一步阅读,介绍第二种读书方法。

2、略读:略读法就是用尽快的速度,抓住几个要点把书读一遍,对全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他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阅读方法。

(不是逐字逐句的读,而是快速的观其概貌)
(默读是略读的一种方法。

默读时,要做到: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还要边读边思考。


你最喜欢哪篇文章?略读课文,概括内容。

《狗•猫•鼠》——作者追忆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

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记述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

《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作者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揭露了封建教育扼杀儿童天性的本质。

《无常》——记述了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嘲讽。

揭露了“鬼有情,而人无情”的社会现实。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的无限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抒发了作者对儿时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以及对封建私塾教育的批判。

《父亲的病》——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范爱农》——回忆了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好友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略读,我们对《朝花夕拾》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当然,要挖掘作品的内涵,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还需精读。

3、精读:就是正常的较慢的阅读速度,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深入钻研全书内容,尤其是重点内容,集中精力精细地读。

精读的方法:
勾画圈点式:阅读时利用一套自己能够理解的,能代表某方面意义的符号,在文章的字词句段上,在书页上划出文章的重要词句,标出文章的段落层次,点出疑难之处等等
赏析式:可从字词、修辞、结构、语言等角度欣赏
比较式:一篇文章的不同段落或不同文章异同的比较
摘录式:摘抄喜欢的句子、段落等
精读你最喜欢的文字?写出喜欢的理由。

小结:以上我们用浏览、略读与精度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了《朝花夕拾》,你对文章中哪一人物印象最深?
三、布置作业:完成读书卡片。

(要求:书写清楚,内容准确。


结束语: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苦思的刹那;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谈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

让我们与书为伴,畅游在多姿多彩的书海中,让阅读成为我们一生的承诺。

板书设计:
课外阅读
浏览
略读
精读初中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初探摘要:中华文化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而古代诗词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可以说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艺术的最高境界。

现如今,我国更是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古诗词,在初中教材中古诗词更是占有了非常大的比例,对诗词的教学能够引发学生对中国文学的热爱之情,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发
展。

在本文中,笔者将基于实际的教学经验,尝试性提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方式与途径。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而古诗词是古代文化的代表,是古代文化传播的载体。

但是由于古诗词的出世距离现今比较久远,很多时候学生们理解不了其中的内涵,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而一般的古诗词教材内容都要求学生必须背诵,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以及诗词创造背景。

现今在新课改的不断进行下,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师该如何更好的落实古诗词的教学呢?笔者以下做简要的陈述。

一、初中语文中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一)古诗词的创作手法为学生写作提供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