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证的护理常规1

合集下载

喘证护理常规

喘证护理常规

喘证护理常规因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不舒及久病体虚所致.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胸中胀满、痰涎壅盛、喘咳上气、动后尤显,甚者面色、唇舌发绀,心慌浮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1。

咳嗽,咳痰,喘息及痰量、性质、颜色和气味.2.生活自理能力.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寒饮束肺证、痰浊壅肺证、痰热郁肺证、痰蒙心窍证、肺肾气虚证。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患者卧床休息.胸闷喘息取半卧位。

病情缓解或轻症可适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不宜过劳。

(3)重症患者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浮肿者记录出人量。

(4)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体位引流。

(5)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喘息、浮肿、咳嗽、咳痰等变化。

②出现神志恍惚、面色青紫、痰声漉漉、四肢发凉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③出现面赤谵语、胸中闷胀、烦躁不安、舌强难言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④出现神志不清、气促、冷汗、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2.用药护理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服药后观察效果和反应,并做好记录。

3.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可口、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辛辣、煎炸、过甜,过咸之品。

(2)寒饮束肺者,忌食生冷水果。

(3)痰热郁肺者,可食清热化痰之品。

(4)有心衰和水肿者,给予低盐或者无盐饮食。

(5)多汗者,注意补液,给予含钾食物,防止脱水,电解质紊乱。

(6)纳呆者,可少食多餐,并注意饮食的色香味.4.情志护理本病缠绵难愈,患者精神负担较重,指导患者自我排解的方法,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5.临症护理(1)痰黏稠难咳出时,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呼多吸少、动则喘甚、紫绀时,立即给予低流量氧气持续吸入,观察吸氧效果,并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工作,随时准备协助医师进行抢救。

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

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

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
1、执行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监测血气分析。

3、呼吸困难者遵医嘱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4、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予雾化吸入、胸部叩击痰液黏稠时多饮水,每天饮
水2500~3000ml。

5、遵医嘱用药,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吸入剂,吸药后
10分钟内用清水含漱口咽部。

6、取坐位或半坐位,鼓励患者缓慢深呼吸。

7、哮喘发作时,指导患者勿多讲话及进食,缓解时给予足够热量、营养丰富、
高维生素的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避免食用易诱发哮喘食物。

8、做好心理护理,缓解紧张情绪,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禁用吗啡和大量
镇静剂,以免抑制呼吸。

9、保持病房舒适安静,温、湿度适宜,定时开窗通风,室内禁放花草。

10、指导患者避免接触过敏源。

11、告知患者如出现胸部发紧、呼吸不畅、喉部发痒、打喷嚏、咳嗽等症状,及
时告诉医护人员。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第一版拟定:消化呼吸内科审核:护理部修订时间:2020年9月。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常规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常规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常规喘病,是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证。

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慢性支气管炎、肺疾病史及有无吸烟嗜好;了解患者生活和职业环境情况。

(2)评估患者有无在原有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的基础上,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

(3)了解患者肺功能检查情况。

(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5)中医证型:①外寒内饮证。

证候:受凉后出现头痛、身痛,发热畏寒,咳嗽,气急,喉中痰声辘辘,痰液色白清稀,胸闷气憋。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脉浮紧或弦紧。

②风热犯肺证。

证候:发热,恶风或恶热,头痛,肢体酸痛,咳嗽咽痛,气急,痰黄质稠。

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脉浮数。

③痰浊壅肺证。

证候:咳嗽喘息,咯吐痰涎,量多色灰白,胸肋膨满,气短,不得平卧,心胸憋闷。

苔白腻,脉弦滑。

④肺气郁闭证。

证候:常因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甚,或无痰声。

平素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

苔薄,脉弦。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

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3)根据喘息气短的程度及伴随症状,取适宜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坐卧位或端坐位,必要时安置床上桌,以利患者休息;鼓励患者缓慢深呼吸,以减缓呼吸困难。

(4)指导患者低浓度、低流量持续吸氧,每日吸氧时间15小时以上。

(5)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鼓励其咳嗽排痰。

(6)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卫生,避免细菌感染,增进食欲。

(7)指导患者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劝导患者戒烟酒。

(8)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密切观察患者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及痰液的颜色、性状、量、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

②密切观察患者喘息气短的程度、持续时间及有无短期内加重的征象,评价缺氧的程度,准确记录患者24小时出入量。

哮喘的中医护理常规

哮喘的中医护理常规

哮喘的中医内科护理常规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使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所致。

以发作性喉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脾、肾。

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 护理评估1、既往史、家族病史、发病的诱因及是否接触过敏原。

2、哮喘发作的症状及伴随症状。

3、生活自理能力。

4、心理社会状况。

5、辨证:寒哮证、热哮证、虚哮证(发作期),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缓解期)。

二. 护理要点1. 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哮喘发作时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端坐位,立即给予氧气吸入。

(3)哮喘缓解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密切观察哮喘发作的时间、特点、咯痰难易、痰色、痰量、神志、面色、汗出、体温、舌脉及哮喘发作与季节、气候、饮食和精神等因素的关系,以及伴随症状。

(2)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张口抬肩,胸部满闷,不能平卧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哮喘持续发作、汗出肢冷、面青唇紫、烦躁不安、神昏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夜间喘甚、咯稀泡沫痰、心悸尿少、浮肿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5)服用含麻黄的汤药后,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升高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6)患者主诉鼻、咽、眼部发痒、咳嗽、流鼻涕等,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7)出现痰热闭阻、喘息不止、咯痰不利、神志恍惚、烦躁不安、嗜睡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 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寒哮宜热服。

(2)哮喘发作有规律者,可在发作前1~2小时服药以缓解症状,服药后观察其效果和反应。

(3)对喘证患者慎用镇静剂。

4. 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富营养,不宜过饱、过甜、过咸,忌生冷、辛辣、鱼腥发物、烟酒等食物。

(2)喘憋多汗者,嘱多饮水。

(3)注意饮食调护,保持大便通畅。

5. 情志护理(1)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消除紧张心理。

(2)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喘证的护理常规1

喘证的护理常规1

喘证的护理常规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

一、护理评估(一)呼吸困难的程度。

(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三)心量社会状况。

1、心肺气虚证:神疲乏力,短气自汗,动则加剧,食少纳呆,咳嗽喘促,心悸怔忡,面色表灰。

舌淡或青紫,苔薄白,脉沉弱或结代。

2、心肾阳虚证:心悸气短,精神不振,畏寒肢冷,尿少浮肿,面色表紫,唇青舌黯。

苔白,脉沉细,或弱或结代。

3、气阴两虚证:心悸怔忡,头晕目眩,气短乏力,口干舌燥,失眠盗汗。

舌红苔少,脉细数或结代。

4、气虚血瘀证:心悸怔忡,胸胁作痛,腹胀痞满,咳嗽气短,两颧暗红,口唇紫绀,浮肿尿少。

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弦或结代。

5、痰饮阻肺证:心悸气短,咳嗽气喘,不能平卧,咯出白痰或泡沫样痰,尿少浮肿,腹胀纳呆。

苔白腻,脉弦滑。

6、痰热壅肺证:发热口渴,咳嗽喘促,不能平卧,痰多粘稠色黄或痰白粘稠难咳,心悸尿黄量少,浮肿。

舌红苔黄,脉滑数。

7、水凌心肺证:喘咳气逆,倚息难以平卧,咯痰稀白,心悸,面目肢体浮肿,小便量少,怯寒肢冷,面青唇紫,舌胖暗,苔白滑,脉沉细。

8、阳气虚脱证:呼吸喘急,呼多吸少,尿少浮肿,烦躁不安,不得平卧,面色苍白或灰喑,张口抬脚,汗出如油,昏迷不醒,四肢厥逆或昏厥谵妄。

舌质紫暗,苔少,脉微细欲绝或沉迟不续。

二、护理要点(一)一般护理1、绝对卧床休息,给予半卧或坐位。

2、保持病房安静,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保证病人休息与睡眠。

(二)病情观察及并发病护理1、观察患者心律、心率、血压、呼吸、神色的变化。

2、表情淡漠、疲乏无力、腹胀、呼吸深长、胸满气急、恶心呕吐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出现吐粉红色泡沫痰、面白唇紫、表情淡漠、泠汗肢厥、脉微欲绝、烦躁心悸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用力,病情允许可用缓泻剂或遵医嘱低压灌肠。

(三)给药护理中药汤剂一般温服。

(四)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肥腻之品。

哮喘的护理常规

哮喘的护理常规
禁放花草、毛毯 等,以防诱发哮喘发作。
3、饮食指导:给予清淡、易消化、无刺激 性的食物。避免食用易诱发哮喘发作的食 物。鼓励病人多饮水。
4、心理护理:安慰病人,消除顾虑,减少 探视。给半卧位或坐位。
5、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无 胸闷、呼吸不畅、喉痒、发绀、大汗等, 应视为哮喘发作,立即按医嘱迅速给药, 尽快减轻病人的痛苦。
哮喘的护理常规
陈栎吉 2014.3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 的慢性气道炎症,此种炎症常伴随引起气 道反应性增高,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 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 和(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 而多变的气流阻塞,可以自行或通过治疗 而逆转。
1、按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6、哮喘急性发作时,病人烦躁不安,护理 人员应安慰病人,避免紧张,给予氧气吸 入,遵医嘱给支气管舒张剂、免疫抑制剂 或激素治疗。教会病人正确使用雾化吸入 的方法。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及副作用。 慎用或禁用镇痛剂(因能抑制呼吸中枢和 咳嗽发射)。
7、注意观察发病规律及因素,做好记录, 以便尽快寻找过敏原,并采取积极的预防 措施。 【健康宣教】 加强机体锻炼,预防感冒,避免过度劳累, 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御寒能力。

喘症护理常规

喘症护理常规

喘症护理常规西医呼吸衰竭参照本病护理。

是指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

(一)护理评估1.家族史,既往病史,病程长短。

2.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皮肤色泽等。

3.尿量及粪便颜色,有无上消化道出血。

4.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

5. 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生活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6.辨证分型:风寒束肺证, 风热犯肺证,痰湿蕴肺,肺肾两虚证。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按ICU一般护理常规和呼吸困难护理常规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2)正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及每小时尿量。

(3)注意痰液的色、质、量变化。

(4)观察精神症状,是否有神志模糊、昏睡和烦躁等。

3.给药护理(1)严格按医嘱用药,选择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2) 遵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慎用镇静剂。

(3) 中药汤剂宜温服。

4.饮食护理(1)饮食宜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

(2) 肠内营养患者,应按肠内营养护理常规护理。

5.情志护理调畅情志,保持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6.临证(症)施护(1)四肢不温,可予四肢放置热水袋等保暖,遵医嘱给予参附汤或艾灸。

(2)燥结便秘者,遵医嘱给予大黄、枳实、厚朴通腑治疗或耳穴压豆。

(3)便溏、失眠患者可给予耳穴压豆。

(4)高热,遵医嘱给予降温处理。

(5)喘促痰厥者,及时吸痰,遵医嘱吸氧。

7. 气道管理(1) 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协助翻身拍背,促进排痰。

必要时机械吸痰。

(2) 神志清醒者可做雾化吸入。

(3)合理用氧:对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25%一29%),流量(1~2L/min)鼻导管持续吸氧。

(4)使用鼻罩或口鼻面罩加压辅助机械通气者,做好该项护理有关事项。

(5) 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按人工气道护理常规护理。

喘证护理方案范文

喘证护理方案范文

喘证护理方案范文喘证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也被称为哮喘。

它是由于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过敏引起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

喘证的护理方案旨在控制炎症、减轻症状和预防发作。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喘证的护理方案。

1.教育患者和家属:教育对控制喘证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有关喘证的详细信息,包括病因、症状、治疗和管理方法等。

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呼吸器具,如吸入器和雾化器。

此外,还应教育患者和家属认识喘证触发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监测病情变化: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监测包括测量肺活量和峰流速、观察呼吸频率和呼吸困难程度、询问患者的症状变化等。

这有助于及早发现病情恶化,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3.合理用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合理选择药物治疗。

常用的喘证药物包括吸入式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式类固醇和抗过敏药物等。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器具,如正确的吸入时间和用药剂量。

此外,还应监测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如副作用和疗效。

4.控制触发因素:喘证发作的触发因素有很多,如气候变化、气体污染、过敏原、感染等。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识别和避免这些触发因素。

比如,建议患者避免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过度劳累等。

此外,应建议患者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感染。

5.应对发作:如果患者发生喘证发作,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

首先,让患者保持镇静、坐位,并给予充足的氧气。

然后,根据患者的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吸入式β2受体激动剂。

同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尽快报告医生。

6.健康宣传: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宣传。

教育患者如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合理饮食、均衡作息等。

此外,还可以提供相关的健康指导和支持,如如何应对焦虑、压力等情绪问题。

总之,喘证的护理方案包括教育、监测、用药、控制触发因素、应对发作和健康宣传等方面。

通过综合管理和个性化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预防发作的发生。

喘证护理常规

喘证护理常规

健康生活方式教育
戒烟:戒烟是预防和治疗喘证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有效改善肺功能和减少症状。
饮食: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过咸、过甜、过油腻 的食物。
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增强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
饮食护理
喘证患者应避免食 用辛辣、刺激性食 物,以免加重病情。
多食用清淡、易 消化、营养丰富 的食物,如蔬菜、 水果、瘦肉等。
保持充足的水分 摄入,有助于稀 释痰液,保持呼 吸道通畅。
避免食用过冷、过 热、过硬的食物, 以免刺激呼吸道, 引起咳嗽、气喘等 症状。
心理护理
评估患者心理状况,了解其焦虑、抑郁等情绪 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其树立信心 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缓解紧张情绪 与患者家属沟通,共同关注患者心理状况
寒喘:呼吸急促,喉中哮鸣 有声,痰白清稀
热喘:呼吸急促,喉中痰声 漉漉,痰黄稠难咳
喘证的病因
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侵袭人体 内伤饮食:过食生冷、油腻食物,导致脾胃功能失调 情志失调:长期情绪压抑、精神紧张等导致气机不畅 劳欲过度:长期劳累或纵欲过度,耗伤气血,导致喘证发生
喘证的症状
呼吸困难:喘 息气促,呼气 延长,严重时 张口抬肩,鼻
翼煽动
咳嗽咳痰:痰 液多为白色粘 液或泡沫状, 有时为黄脓痰
胸闷胸痛:胸 部憋闷,疼痛, 严重时可放射
至肩背
口唇发绀:因 缺氧导致口唇 发紫,严重时
可有紫绀
喘证护理原则
章节副标题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确保呼吸道畅通。 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练习,以促进排痰。 提供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或坐位,以利于呼吸。 对于严重喘息的患者,应及时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内。

喘症的护理常规

喘症的护理常规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 护理目标:避免压疮的出现 • 予卧气垫床、背部垫三角枕,骨隆突出予软枕保护,避免皮肤受压。 • 发现皮肤问题及时处理,并注意观察。 • 翻身时避免拖、拉、拽,防止皮肤擦伤。 • 保持皮肤清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无渣、无屑。 •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 护理评价:患者未出现压疮
患者火便23日一次。
自理能力缺陷
• 护理目标:病人住院期间生活要得到满足 • 加强巡视,从生活上关心体贴病人,了解生活所需,尽量 • 满足病人需求 • 协助病人床上大小便、进餐等,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 为病人做好口腔、皮肤清洁护理,使病人身心舒畅,保持 • 乐观情绪。 • 安慰病人不要急于活动,动作宜缓慢,要循序渐进。
焦虑
• 护理目标:患者焦虑情绪减轻 • 评估患者焦虑的原因、程度 • 向患者做好疾病相关知识宣教、配合治疗及护理的重要性 • 多与患者沟通、做好心理护理、鼓励家属多与患者沟通减轻就焦虑情绪 • 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活动无耐力
• 护理措施: • 评估和记录病人活动耐受水平 • 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病人锻炼时若出现呼吸脉搏加快、出汗增多等症状应适当限制活
病因
劳欲久 病
劳欲久病所致。
1、外邪侵袭
• 以风寒风热最为常见。因重感风寒,邪袭于肺,内遏肺气, 外闭皮毛,肺卫为邪所伤肺气不得宣畅,上逆作喘;或因风 热犯肺,肺气壅实,甚则热蒸液聚成痰,痰热壅阻,肺失 清肃,气逆致喘;或表寒未解,郁久化热,或肺热素盛,寒 邪外束,热为寒郁而不得泄,均可致肺失宣降,气逆而喘。
清理呼吸道无效
• 护理目标: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能及时排出 •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并注 • 意保暖。 • 保持室温在18-22、湿度50%-70%。 • 如果病人有痰鸣音,鼓励病人咳嗽,指导病人有效排痰的方法,排痰前协助病人翻身拍背、拍背

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常规

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常规

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及紫绀情况。

2.观察动脉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3.观察患者神志、血压、脉搏、呼吸、尿量。

4.观察哮喘发作的规律及诱发因素。

5.观察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6.观察哮喘发作的先兆,胸闷、鼻咽痒、咳嗽、打喷嚏等,以便尽早采取相应措施。

二、护理措施
1.为患者调整舒适的坐位或半卧位,鼓励患者缓慢的深呼吸;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遵医嘱给予鼻导管持续吸氧,注意湿化后给氧。

2.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

3.给予营养丰富,清淡饮食,多饮水,多吃瓜果蔬菜。

忌食诱发哮喘的食物,如鱼、蛋、虾等。

避免刺激性气体、烟雾、灰尘和油烟等。

4.给予精神安慰,消除紧张情绪,指导放松技术。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5.根据医嘱正确使用支气管解痉剂及糖皮质激素。

6.协助患者排痰,指导有效咳嗽,促进痰液引流,给予充足的水、电解质摄入。

7. 正确选择使用雾化吸入器。

8.劝导戒烟。

寻找过敏原,并避免与有关的过敏原接触。

9.避免精神紧张和剧烈运动。

10.防止呼吸道病毒感染,以免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诱发和加重哮喘。

喘证护理常规范文

喘证护理常规范文

喘证护理常规范文喘证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又称为哮喘。

它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气道痉挛、黏液分泌增多和气道壁水肿。

喘证的基本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咳嗽、胸闷、气促和喘鸣音等。

为了有效控制喘证的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下是喘证护理的常规内容。

1.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病情:护理人员在接待患者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病情及以往治疗情况。

了解患者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患者对不同刺激物的敏感性,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2.避免过敏原接触:喘证患者的发作与过敏原接触密切相关。

护理人员应尽量避免患者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如花粉、尘螨、霉菌等。

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做好室内清洁卫生,降低致敏物质的浓度。

3.保持室内环境湿润:干燥的室内环境容易刺激呼吸道,引发喘证的发作。

护理人员应通过加湿器、植物、室内水源等手段保持室内空气的湿度,防止呼吸道黏膜干燥。

4.必要时使用辅助呼吸设备:对于呼吸困难明显的患者,可以使用辅助呼吸设备,如吸入式雾化器、氧气瓶等。

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使用这些设备的方法和时机,及时地帮助患者进行操作。

5.让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对于喘证发作的患者,抬头俯卧或坐起可以减轻呼吸困难和胸闷感。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缓解症状。

6.注重心理护理:喘证是一种慢性疾病,容易引起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焦虑。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温暖和支持。

可以通过鼓励患者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学习呼吸训练和放松技巧来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减轻症状。

7.定期复查和监测:喘证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和监测,以了解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建立治疗日记,记录用药情况、症状发作的频率及持续时间,帮助医生判断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8.积极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提供喘证的相关知识,如喘证的病因、诱发因素、病理改变和常见的症状等。

教育患者认识喘证的自然诱因,如感冒、气候变化、过敏原等。

并教授患者正确使用吸入器和掌握紧急情况下的自我救治方法。

喘证护理

喘证护理

喘证护理喘证是以呼吸困难。

喘急气促,严重时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多出现于许多慢性疾病中,常为某些疾病的主要症状。

喘证一般分虚实两类:实喘多由风寒或痰浊、痰热等壅阻于肺,使肺气郁闭不宣、肃降失常所引起;虚喘多由肺弱肾虚,由于肺不降气、肾部纳气、精气内虚所形成。

喘证病位主要在肺、肾,但与肝、脾关系密切。

辨证施护一、实喘(一)寒喘1.症状:喘息气促,胸闷咳嗽,咯痰色白而清稀,鼻流清涕;初起多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2.护理:(1)寒喘病人要注意保暖,室温宜适当偏高,避免外感风寒之邪。

如有外感,应首先治疗外感。

(2)饮食上忌食生冷、瓜果,以及肥甘厚味。

(3)科配合针灸天突、列缺、膻中等穴,多灸或用温针。

(二)热喘1.症状:喘促气粗,甚至鼻翼煽动,痰黄稠粘,身热烦躁,口渴,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2.护理:(1)热喘病人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保持一定温度,多通风换气,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或灰尘,严禁吸烟。

(2)饮食上宜多食瓜果或清凉饮料。

(三)痰喘1.症状:喘咳,痰多而粘稠,喉间有痰鸣声,舌苔白腻,脉滑;或兼有恶心、呕吐痰涎、便秘等症状。

2.护理:(1)痰喘病人应尽量排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2)饮食宜清淡,忌食肥甘厚味,以防生痰、生湿。

二、虚喘(一)症状喘促气短,咳声低弱,语言声微,自汗恶风,舌质淡红,脉虚弱者,多为肺虚;若见喘促日久,气息短促,呼吸不畅,呼多吸少,动则喘息更甚,形体瘦弱,精神疲惫,汗出肢冷者,多为肾虚。

(二)护理1.虚喘病人宜注意生活起居,避免外感风寒而加重喘证。

2.喘证发展到严重阶段,出现烦躁不安、肢冷汗出、脉浮大无根等心阳衰竭、孤阳浮脱的症状时,宜急用参附汤或黑锡丹,以扶阳救脱、纳气归肾,并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抢救。

3.喘证平息后,宜加强锻炼,可做呼吸操和气功,以增强体质。

饮食上忌食辛辣、粘腻和带刺激性的食品,以清淡为宜。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第1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背景分析
喘病,即现代医学所指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逐渐加重的特点。中医在治疗喘病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本方案旨在为喘病患者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中医护理方案,以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二、护理目标
4.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心理状况,调整心理护理措施。
五、护理持续改进
1.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2.针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
3.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中医护理专业水平。
4.关注喘病中医护理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不断提升护理质量。
本方案旨在为喘病患者提供全面、人性化的中医护理,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需求,灵活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方案的合法合规性和有效性。通过实施本方案,有望帮助喘病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2)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药物,掌握正确的呼吸训练方法。
(3)教育患者戒烟,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等不良因素。
(4)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护理评估
1.定期评估患者呼吸困难、咳嗽、痰多等症状的改善情况。
2.观察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3.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了解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
1.缓解患者呼吸困难、咳嗽、痰多等症状。
2.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疾病复发率。
3.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4.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三、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烟雾、粉尘、刺激性气体等不良刺激。

喘证的护理常规

喘证的护理常规

喘证的护理常规1疾病定义:中医病名:喘证;西医: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等。

2 临床表现;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疼、身痛,发热恶寒,咳嗽,气急,痰白清稀。

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或弦紧。

风热犯肺证:发热,恶风或恶寒,头痛、肢体酸痛,咳嗽咽痛,气急,痰黄质稠,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脉浮数。

痰浊雍肺证:咳嗽喘息,痰多色灰白,心胸憋闷,气短,不得平卧,苔白腻,脉弦滑。

肺气郁闭证:常因情绪刺激而诱发,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甚或无痰声。

苔薄,脉弦。

3 喘证的护理:(1)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流通,病室安静、整洁。

(2)急性期卧床休息,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如半坐卧位,氧气吸入,一般给鼻导管、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

(3)根据医嘱正确及时给药,观察药物滴速、疗效及副作用。

(4)密切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及呼吸困难程度,监测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配合医生救治。

(5)病情稳定后鼓励病人呼吸运动,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

(6)遵医嘱耳穴埋豆,选择交感、心、肺等穴位。

(7)遵医嘱隔物灸,选择气海,关元等穴位。

4 饮食护理: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为宜,同时避免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及易产气食物。

多食绿叶蔬菜及水果,食物以蒸、煮为宜,食物宜软烂,以利消化吸收,同时忌辛辣、肥腻、过甜、过咸即煎炸之品.外寒内饮证:宜食辛温祛寒之品,如白果煲鸡、紫苏粥等。

风热犯肺证:宜食清热之品,如梨、金银花茶等。

痰浊雍肺证:宜食清肺化痰之品,如银耳白合粥等。

肺气郁闭证:宜食开郁宣肺之品,如杏仁粥,萝卜生姜汁等。

5 情志护理(1)本病病程长,患者精神负担重,多与患者沟通,及时给心理疏导。

(2)鼓励病人之间多交流,指导自我放松的方法,如听音乐、看电视等。

(3)责任护士主动讲解疾病知识,指导排痰方法和呼吸功能锻练,改善其治疗依从性。

6健康指导(1)注意保暖,随天气变化增加衣服,避免感受外邪诱发或加重病情。

(2)劳逸结合,起居有常,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病情加重时减少活动量。

喘病中医护理常规

喘病中医护理常规

喘病中医护理常规喘病是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肺系疾病。

发作时喉间哮鸣有声,呼吸急促,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证,严重者可由喘致脱出现喘脱之危重证候。

证型及临床表现1.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痛、身痛,发热畏寒,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痰色白清稀,胸闷气憋。

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或弦紧。

2.风热犯肺证:发热,恶风或恶热,头痛、肢体酸痛,咳嗽咽痛,气急,痰黄质稠。

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脉浮数。

3.痰浊雍肺证:咳嗽喘息,咯唾痰涎,量多色灰白,心胸憋闷,气短,不得平卧,脘痞纳少。

苔白腻,脉弦滑。

4.肺气郁闭证:常因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甚,或无痰声。

平素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

苔薄,脉弦。

病情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2.密切观察患者喘息气短的程度、持续时间及有无短期内突然加重的征象,评价缺氧的程度3.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咯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年老久病,痰不易咯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临证护理:咳嗽咳痰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

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以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增进食欲。

4.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

5.加强气道湿化,痰液粘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1500ml以上,必要时遵医嘱行雾化吸入,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

6.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喘证的护理常规
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

一、护理评估
(一)呼吸困难的程度。

(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三)心量社会状况。

1、心肺气虚证:神疲乏力,短气自汗,动则加剧,食少纳呆,咳嗽喘促,心悸怔忡,面色表灰。

舌淡或青紫,苔薄白,脉沉弱或结代。

2、心肾阳虚证:心悸气短,精神不振,畏寒肢冷,尿少浮肿,面色表紫,唇青舌黯。

苔白,脉沉细,或弱或结代。

3、气阴两虚证:心悸怔忡,头晕目眩,气短乏力,口干舌燥,失眠盗汗。

舌红苔少,脉细数或结代。

4、气虚血瘀证:心悸怔忡,胸胁作痛,腹胀痞满,咳嗽气短,两颧暗红,口唇紫绀,浮肿尿少。

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弦或结代。

5、痰饮阻肺证:心悸气短,咳嗽气喘,不能平卧,咯出白痰或泡沫样痰,尿少浮肿,腹胀纳呆。

苔白腻,脉弦滑。

6、痰热壅肺证:发热口渴,咳嗽喘促,不能平卧,痰多粘稠色黄或痰白粘稠难咳,心悸尿黄量少,浮肿。

舌红苔黄,脉滑数。

7、水凌心肺证:喘咳气逆,倚息难以平卧,咯痰稀白,心悸,面目肢体浮肿,小便量少,怯寒肢冷,面青唇紫,舌胖暗,苔白滑,
脉沉细。

8、阳气虚脱证:呼吸喘急,呼多吸少,尿少浮肿,烦躁不安,不得平卧,面色苍白或灰喑,张口抬脚,汗出如油,昏迷不醒,四肢厥逆或昏厥谵妄。

舌质紫暗,苔少,脉微细欲绝或沉迟不续。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绝对卧床休息,给予半卧或坐位。

2、保持病房安静,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保证病人休息与睡眠。

(二)病情观察及并发病护理
1、观察患者心律、心率、血压、呼吸、神色的变化。

2、表情淡漠、疲乏无力、腹胀、呼吸深长、胸满气急、恶心呕吐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出现吐粉红色泡沫痰、面白唇紫、表情淡漠、泠汗肢厥、脉微欲绝、烦躁心悸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用力,病情允许可用缓泻剂或遵医嘱低压灌肠。

(三)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一般温服。

(四)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肥腻之品。

2、给予少盐或无盐饮食。

(五)情志护理
消除紧张心理,保持情绪舒畅,神静心安,防止情绪波动造成病情加重或复发。

(六)临证(症)施护
1、有呕吐、发热时,宜食清热利水之品。

2胸闷、气促、口唇紫绀者,遵医嘱吸氧。

3、痰粘稠难出者,可用生理盐水或化痰清热之煎剂作雾化吸入。

三、健康指导
(一)起居有常,慎风寒。

避免各种有害气体及烟尘刺激。

要节制房事。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二)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生冷、瓜果及肥甘厚腻之品,戒烟忌酒。

食疗方:
肺虚者:1、珠玉二宝粥。

肾虚者:2、核桃炖蚕蛹。

(三)调畅情志,避免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四)中医特色技术指导
艾灸疗法:取膻中、足三里等穴,每穴艾条灸5-10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