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的新开拓

合集下载

外国语院校古代汉语课程改革刍议——以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

外国语院校古代汉语课程改革刍议——以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
— —
以浙江外 国语学 院为例
马 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李 倩
3 2 1 0 0 1 )
( 浙 江 外 国语 学 院 中 文 系 , 浙江 杭 州

要: 古代 汉语 是外 国语 院校课 程设置 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 如何进行课 程 的建设 , 培养 出真 正适合 当今 社会发
展 需要的复合型汉语人 才 , 成 为 时 下 最 应 思考 的 问题 。 从 近 些 年课 堂 实 践 的 实 际 情 况 来 看 , 存 在 学 生学 习 兴趣 不足 、
记 。古 代 汉 语 课 程教 学 同样 也难 逃 窠 臼 。 因为古 代
汉 语 课程 内容 的特殊 性 , 教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更 易 采 用 “ 满 堂灌 ” 和“ 独 角戏 ” 的方式 进 行知 识 的传授 , 教 学 方
古 代汉 语课 程 改革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6 — 2 4
复合 型 涉外 应用 人 才为 主 要特 色 ” , 并 确立 了“ 把 学校
“ 淡化 ” 情 绪 带到 大 学 , 表 现 为 大部 分 学 生 重 文学 、 轻
语言 , 喜文 学 、 厌语 言 , 以 致 影 响 了 语 言 课 的 学 习 。 另
外 , 古 代 汉 语 由 于 其 自身 的 专 业 性 质 , 相 对 于 文 学 而 言 , 比较 艰 涩 、 枯燥 , 这 也使 学 生 产 生 了畏 难 情 绪 , 学

2 . 教 学 方 法单 一 。在众 多 课 程上 , 通常 只 是教 师
个 人在滔滔不绝 , 而 全 部 学 生 静 悄 悄 地 在 抄 着 笔
个 办 学 思 想 在外 语 类 院校 中 比较具 有 代 表 意 义 。本

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

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

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通过对传统古代汉语教学模式的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革的必要性和具体路径与措施,不断实施并进行效果评估,最终为高校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可行的方案和启示。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术水平,也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传统。

1.2 问题阐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高校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学生具备更多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传统的古代汉语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这些要求,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如何改变传统模式下古代汉语教学的局限性,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成为当前高校古代汉语教学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1.3 研究意义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意义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古代汉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历史以及思想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高校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传统的古代汉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对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的改革,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对于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可以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高校教育的持续发展和提高。

2. 正文2.1 传统古代汉语教学模式分析传统古代汉语教学模式是以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材为基础,主要是通过背诵古文,注释文言文,传授古代汉语文法和语法等方式进行教学。

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言知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古代汉语教学模式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过分强调记忆和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缺乏对古代汉语背后文化内涵的理解,难以将其运用于实际交流和研究中。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摘要:一、引言1.介绍古代汉语课程的背景与意义2.阐述古代汉语课程的主要内容与目标二、古代汉语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法1.课程设置的原则2.教学方法的选择三、古代汉语课程的重要模块1.汉字与词汇2.语法与句式3.古代文化常识4.阅读与写作实践四、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意义1.对学生汉语水平的提升2.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3.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五、古代汉语课程的挑战与展望1.课程设置与教材的完善2.教学方法的创新3.古代汉语课程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正文:古代汉语课程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对于传承中华文化、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汉语课程的主要内容涵盖汉字与词汇、语法与句式、古代文化常识以及阅读与写作实践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进行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课程设置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例如根据学生的年龄、汉语水平以及兴趣来安排合适的课程内容。

同时,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关键,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运用生动有趣的事例,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知识。

汉字与词汇是古代汉语课程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与演变。

语法与句式则是学生掌握古代汉语表达规律的关键,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与句式结构。

古代文化常识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背景与内涵,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此外,阅读与写作实践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古代汉语课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汉语水平,还能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

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

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

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为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探索和更新教育方式。

古代汉语课程作为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也在不断探索和改革中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方式。

下面简单谈一下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主要有哪些方面。

一、教学理念要跟上时代发展
古代汉语作为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学习内容的重心也在不断转移,传统的注重形态学和音韵学的教学方式,逐渐向语义学习和信息化教学方式的转化。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科背景和实际应用环境,注重帮助学生将古代汉语语法、文化知识、语言特点和古籍阅读等联系起来,使其在实践中发现和理解语言规律和文化内涵。

二、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更是一种交流传递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并通过鼓励学生及时处理课堂疑难问题,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渠道,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和语言能力。

三、多使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
在互联网时代,发展、青年学生们已经习惯了通过在线文本、视屏等方式获取信息。

教师可以将这些资源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结合,增加对古代汉语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效果,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所学。

四、强化古籍文化的学习
古代汉语作为语言学专业重要门类之一,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也在改革和进步中不断完善和优化,涉及各个方面的知识和理念点,在切实摸索和践行中提升和提高教学质量。

古代汉语课程内容体系与教材改革刍议

古代汉语课程内容体系与教材改革刍议

古 代汉语 课程 “ 培 养学 生 阅读 古 书 的能 力 ” 的教 学
目的 , 提 出了“ 既有 感性 知 识 , 又有 理 性 知识 ”, “ 把
之 适应 的 内容 体 系所决定 的。 解 放初期 , 我 国师范 院校及 综 合性 大 学 的相关 专 业相 继开设 了古 代汉语 课程 , 但 其教 学 内容 五 花 八 门, “ 有 的是 当作 历代 文选来 教 , 有 的是 当作 文 言
和文 选 的纵 的方 面 的系统 性 ” _ 7 ] 。可见 该体 系 特别
后 有为 之服务 、 与之 相 适 应 的 内 容体 系 , 而教 材 则
是 实现 教学 目的 、 构 建 内容 体 系 , 进 行 教学 的最 重 要 的载 体 。“ 学 习古 代 汉语 , 不 同 的时 期 有 不 同 的 内容和 方法 ” ¨ 2 j , 这 是 由不 同时 期 的教 学 目的 和 与
的教 材 。
二、 基于不 同 目的建 立的课 程 内容体 系和 与之
配套 的教 材

教学 目的 、 内容体 系与教 材 的关 系

门课 程 的开设 , 须先 有 明确 的教 学 目的 , 然
( 一) 以文选 为 纲 的 文选 、 常用词、 通论 “ 三 结 合” 体 系 2 0世 纪 5 0年 代末 , 以北 大 为首 的高 校 明确 了
文选 的阅读 与文言语 法 、 文字 、 音韵 、 训 诂等 理性 知 识 密切 结合起 来 ” 的课程 要求 。 Ⅲ 3 在该 目的导 向下 ,
王力先生主编了《 古代汉语》 ( 以下简称“ 王本” ) 教
材, 首 创文选 、 常用 词 、 通论“ 三结合 ” 的 内容 体 系 。

古代汉语系列课程的建设.doc

古代汉语系列课程的建设.doc

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成果总结报告成果名称:古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的新开拓——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和前沿创新的专业课程训练为核心成果完成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古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的新开拓——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和前沿创新的专业课程训练为核心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蒋绍愚、张联荣、张双棣、宋绍年、耿振生、朱庆之杨荣祥、孙玉文、邵永海、胡敕瑞、张渭毅、刘子瑜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专业课程建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年前。

1954年,魏建功和杨伯峻首开“古代汉语”课,同时,王力首开“汉语史”课,并先后出版了三卷本《汉语史稿》和四卷本《古代汉语》教材;60年代初,王力又开设“中国语言学史”课,初步形成了共时的“古代汉语”课、历时的“汉语史”课和汉语语言学学术史课相结合的古代汉语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同时也形成了一支以科研为主导的,全能型的古代汉语教师队伍,他们当中的王力、魏建功、杨伯峻和周祖谟等在20世纪中国语言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北京大学逐步建立起了十年制的,包括“本、硕、博”三个阶段的高级人才培养体系,同时确定了北大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建设造就大批顶尖的学术人才,这样的人才,原则上要经过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才能完成。

因此,人才培养工作的重心也从原先单一的本科生,向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倾斜。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我们古代汉语专业从课程设置到人员的配备,不论是指导思想还是实际操作,都做了重大的调整。

在课程设置上,明确提出,要培养一流的中文专业基础人才和古代汉语专业人才,必须要给学生全面系统和前沿创新的课程训练——全面和系统是指要给学生以从共时到历时的全面的和系统的训练,重点打好学生的古代汉语知识基础;前沿创新是指要通过教师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性课程,重点实现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逐步形成了一个由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课程子体系构成的古代汉语的专业课程系统;相应地,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我们强调学科布局的均匀,无论在语音、语法和词汇,还是在上古、中古和近代,都有教师在贯通的基础上从事相对专门的研究和教学,同时充分利用外部的学术资源,为课程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初探CATALOGUE目录•引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课程现状•古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古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古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研究背景与意义背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汉语教师,古代汉语课程是该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在当前形势下,将古代汉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对于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意义通过古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视野,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教学水平。

研究目的与方法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课程中,以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

具体包括:分析古代汉语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内容和特点,探讨古代汉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方式,提出古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古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出思政教育在古代汉语课程中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和专家意见,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字、音韵、语法、词汇、修辞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经典文献的阅读与理解。

教学内容古代汉语课程具有较高的难度和深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古文基础和语言分析能力。

同时,古代汉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以适应汉语国际教育的需求。

课程特点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现状在当前的古代汉语课程中,思政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和不足。

一些教师过于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中,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中华文化、历史和价值观的深入了解。

问题古代汉语课程的思政教育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内容中缺乏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深入挖掘;二是教师缺乏思政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学生对于思政内容的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文科”理念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新文科”理念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收稿日期:2020-9-14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2019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新文科理念下汉语言文学专业 全写作 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成果(项目编号:湘教通(2019)291号)㊂作者简介:张勇(1975 ),湖南湘乡人,湖南理工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㊁写作学的教学与研究㊂新文科 理念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初探张㊀勇(湖南理工学院,湖南岳阳㊀414000)㊀㊀[摘㊀要] 新文科 理念对作为传统人文专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㊂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迎接这一新的要求和挑战㊂通过对学科基础课程㊁专业特色课程㊁选修课程以及实践类课程体系的建设支撑学生写作能力尤其是创意写作能力的培养,这一思路和途径是富有成效的㊂[关键词]新文科;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写作能力[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11X (2021)06-0119-02doi :10.3969/j.issn.2096-711X.2021.06.052[本刊网址]http :// ㊀㊀ 新文科 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高等教育新理念㊂2017年美国希拉姆学院提出了 新文科 的理念,其具体做法是将新技术融入哲学㊁文学㊁语言等传统文科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㊂2019年5月,我国教育部㊁科技部等13个部门正式联合启动 六卓越一拔尖 计划2.0,要求全面推进新工科㊁新医科㊁新农科㊁新文科建设,全面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㊂新文科建设由此开始启动㊂在新文科建设启动之际,首先需要厘清的概念内涵就是 新文科 到底新在哪里,对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要求?只有在厘清这个概念的前提下,才能找准新文科建设的方向和路径㊂一㊁新文科与传统文科的不同特征第一是战略性,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第二是创新性,实现文科发展的理论㊁机制和模式创新;第三是融合性,既要在人文社科领域内进行学科交叉,也要实现文科与理工等学科的融合;第四是发展性,要解决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㊂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毫无疑问要追上 新文科 建设与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思路,要以自身的创新和发展对接社会的发展和需求㊂在笔者看来,按照 新文科 的教育新理念,汉语言文学专业首先要确定自身的专业核心能力内涵,专业知识㊁文化㊁积淀都要转化为从事各种实践活动中的创新能力㊂二㊁汉语言文学专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相对是比较稳定的,有变化的主要是专业特色课程㊁专业选修课程以及某些专业实践课程㊂学科基础课程如中国古代文学㊁语言学概论㊁文学概论㊁古代汉语㊁现代汉语㊁中国现当代文学㊁外国文学等㊂(一)传统基础学科课程如何实现自我创新这类传统基础学科课程实现自我创新,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的途径在于要努力挖掘这些传统基础学科课程的 写作因素 ,也就是说在设置和实施这些课程的时候,要有一个目标导向,就是这些课程能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提供何种支撑?着力点应该还是在 语言 和 文学 两个方面㊂语言类的课程,如语言学概论㊁古代汉语㊁现代汉语㊁形式逻辑等,对语言的要求的是完整㊁准确㊁清晰㊁逻辑性强㊁具有实证性㊂汉语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会产生模糊㊁含混㊁歧义甚至谬误的现象,但语言类课程本身的目标就是要认识多种语言问题和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和运用能力㊂通过这种类型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能够正确㊁完整㊁清晰地运用语言进行书面和口头表达㊂而写作能力本身就是一种书面表达能力㊂学生掌握了汉语言文字的性质㊁特征㊁功能㊁内涵以及具体的运用实例,通过多种途径的训练和实践,就可以很好地使用汉语言文字进行各种形式的表达㊂如果学生在这方面仍然有更深的兴趣和钻研的愿望,还可以开设口径相对窄一点的选修课程,如语言学经典著作精读㊁中国汉字与文化㊁社会语言学㊁音韵学和训诂学等,作为对这些基础语言类课程的一种补充和加强㊂学生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能够更加深入了解汉语言文字的精深和奥妙,也能够更加自如地运用汉语言文字,体现出鲜明的专业性和语言表达能力㊂因此,语言类课程要在稳固学科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增加特色课程,选修课程来增强学生对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撑㊂(二)文学类学科基础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培养文学类学科基础课程包括文学概论㊁中国古代文学㊁中国现当代文学㊁外国文学等㊂这类课程主要内容是关于文学的本质㊁性质㊁规律和特征以及古今中外文学的发展历程的㊂这类课程还涉及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的评价和赏析,其文学文体包括诗词歌赋㊁小说㊁散文㊁戏剧(包括现代的话剧)等㊂文学是人学,具体的文学作品具有想象性㊁情感性㊁形象性特征㊂文学类课程的设置,既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对文学的理性认识,更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各种文学文体的写作能力㊂在这类课程的实施中,学生既对文学的本质㊁性质㊁特征和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把握,还能够通过对文学思潮㊁文学运动㊁文学历史以及具体文学作品的赏析和评价获得写作能力的提升㊂这类基础性的文学课程侧重于对某些文学现象和文学发展历程中的问题的阐释和理解,知识性和思想性比较强,看似和写作能力提升的关系不大,但实际上,知识性㊁人文性㊁审美性㊁理论性和思想性都是文学创作能力的积淀和底蕴,对写作能力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甚至是不可或缺的㊂在这里,哲学㊁历史和文学以及社会学㊁经济学㊁艺术和文学之间,可以实现交叉和融合,体现出新文科的鲜明特征㊂基础类文学课程是宽泛的,注重了广度,但深度可能还不够,因此,还可以通过专业特色课和选修课程的设置来增强学生的学习911第34卷第6期㊀总第292期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Vol.34.No.6(Gen.No.292)2021年3月(下)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Mar.(last half)2021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㊂如现代诗歌精品研读㊁现代小说精品研读㊁中国现当代经典作品研读㊁非虚构文学创作等课程的设置就具有这样的效果㊂三㊁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作为 新中文 应该具备重人文㊁重原典㊁重融通㊁重创新的特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具有人文性,语言类和文学类课程都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㊂要回归经典,注重原典阅读,重视文学和其他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汇通,更要注重 新中文 的创新性㊂而新文科理念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创新性,笔者认为主要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㊂而这种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主要就是指学生的原创性的写作能力,除了传统的基础写作能力,在新文科背景下,更应该注写作能力的培养㊂有研究者认为: 面对新形势,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有以下四个方向:第一,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中文类基础学科高端学术研究人才和拔尖人才;第二,具有扎实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第三,内化理解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责任感与使命担当的创作人才;第四,具有较高人文底蕴㊁文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文化行业工作者和其他行业的创新人才㊂ 这四类人才的核心专业能力其实外在都体现为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才最能彰显本专业人才优势,也是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㊂当然,这种写作能力体现在不同文体的写作上,如学术论文,政务公文,文化产业作品,文学创作等㊂(二)传统的写作类课程结构调整和改造所谓创意型写作,即追求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写作,要求感知角度独特,想象大胆新奇,立意出人意表,构思不拘一格,表达生动㊂由此看来,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的写作类课程显然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对传统的写作类课程进行结构调整和改造㊂目前看来,多所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类课程,可以说是仍然相当保守,主要是一门基础写作课㊂授课主要侧重于理论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脱离写作实际㊂学生对这种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可以说是兴味索然,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文章的积极性和兴趣㊂可以将这种笼统含混的写作课程设置进行区分,划分为基础写作,规范型写作和创意型写作等㊂基础写作仍然注重理论的讲授,但要扩大具体的文本范例的讲解和具体环节的训练的比例㊂规范型写作主要是指文章规范和体式已经定型或者有严格要求的写作,对创新性要求不高,一般按照要求和体式来写就可以了,如政务公文等应用文就是如此㊂四㊁湖南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培养湖南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上,除了强调原来的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写作能力培养的支撑之外,在专业特色课程的设置上,专门设置了创意写作方向课程,以对接社会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㊂这些课程包括新文学创作㊁非虚构文学创作㊁创意写作理论与实践㊁新媒体理论与实践㊁文化产业理论与实务㊁文化传播学与新韵文创作等㊂通过课程体系建设㊁授课内容的调整以及授课方式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投入写作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创意写作课程密切关注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对接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本专业和经济学㊁社会学㊁大众文化㊁网络新媒体技术等学科和技术的融合,体现了新文科的教育理念㊂当然,课程体系建设中,实践类课程以及与之相关的实践平台是必不可少的㊂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湖南理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设置了专业实训㊁学科竞赛㊁专业见习和实习等实践环节类课程,与岳阳市文联㊁作协㊁‘岳阳日报“‘岳阳文学“等单位和媒体建立合作育人关系,为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培养提供坚实平台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校办刊物㊁院办刊物㊁网络平台㊁校内公众号㊁语言文化节等形式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实践机会,切实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㊂五㊁结语新文科教育理念提出来还不久,其内涵㊁性质和规律仍然在不断探索中,湖南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办学和课程体系建设紧跟时代步伐,意在探索新时代文科办学和发展的一条路径㊂只要我们继续更新观念,开拓视野,勇于改革,汉语言文学这一传统人文专业一定会焕发出更为强劲的生机㊂参考文献:[1]新文科:一场学科融合的盛宴[N].中国科学报, 2019-5-8.[2]马世年.新文科视野下中文学科的重构与革新[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9):18-21. [3]赵莹.新文科背景下中文学科革新与发展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4):25-26.[4]潘连根,王静义,李佩仑.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0(5):1-4.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under the Concept of New Liberal ArtsZHANG Yong(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Yueyang Hunan414000,China)Abstract:The concept of new liberal arts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s a traditional humanity major.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 take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as the core to meet this new requirement and challenge.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subject basic courses,specialty characteristic courses,elective courses and practical courses to support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especially creative writing ability,this thinking and approach is fruitful.Key words:new liberal arts;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writing ability(责任编辑:范新菊) 021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第34卷第6期㊀总第292期。

独立学院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新探

独立学院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新探

独立学院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新探摘要:一方面,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生动活泼的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深入课堂教学领域;另一方面,作为传统学科的古代汉语受到了外语热,计算机热的强烈冲击。

根据独立学院的生源特点和古代汉语的学科特点适时调整教学目标,革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才是明智之举。

关键词:独立学院古代汉语改革创新就像汉语狂潮席卷文化交流领域一样,独立学院作为近年来现代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凭借其自身鲜明的办学特点和办学形式在高等教育领域异军突起。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教育经济市场中,独立学院的发展状况倍受世人关注。

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为了提升这种竞争力就要建设特色学科,培育符合社会需要的特色人才。

[1]可喜的是,目前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把眼光投放在为世界培养优秀的汉语教师上,于是古代汉语课程就成为独立学院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如何让独立学院的“准对外汉语教师们”接受并且学好古代汉语课程已经成为摆在古代汉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世界性的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生动活泼的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深入课堂教学领域,许多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思想以及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几年来,为了讲授好独立学院“古代汉语”课程,我们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改革,积累了一些经验,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

我们认为新时期的独立学院古代汉语教学应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几方面入手。

1 结合独立学院教学实际,革新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直接体现,革新的教学目标必有革新的教学内容与之相适应。

在教学内容的的设定上应该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传统教学内容与新颖教学内容的关系。

传统的古代汉语教p(2)古代汉语与后续学科的交叉关系。

在公办高校中文系,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一般作为独立的课程(有时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各自有其自身的学科体系和教学内容,而以提高古书阅读能力为目的的古代汉语教学不能不运用文字,音韵,训诂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因此,古代汉语与后续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交叉。

大学《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大学《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成果 而 产生 着变 化 的 。
教 材 优 化 首 先 要 做 到 基 础 知 识 的 优 化 。 就 是 要
《 代 汉 语 》 可 学 、 学 的 信 念 , 要 努 力 学 习 , 古 是 能 只 学
习 方 法 得 当 , 定 能 够 学 习好 这 门课 程 。第 一 , 师 一 教
走 改 革与创 新 的路 子 , 得更 加 重要 。 显

汉 语 》 程 的精 髓 。教 材基 础 知识 和理 论 认 知 的提 课
升 , 立 了一 本教 材应 该具 有 的基础 水 平 , 定 了教 确 界

教 改 的主 要 内 容
材 应 有 的 基 本 内容 , 样 的 教 材 有 创 新 性 , 有 可 能 这 才 适 应新 时 代 的要 求 , 有 可 能发 挥 教 材 建 设 对 教 学 才
习 这 门课 程 很 困 难 。这 就 要 求 教 师 找 准 课 堂 教 学 的
需要 改 革 , 是 不对 的 。时 代 在发 展 , 会 在 不 断进 这 社
契机 , 循 善诱 , 教学 中不 断 总结 教 学 经 验 , 发 循 在 开
学 生 学 习 《 代 汉 语 》 热 情 潜 力 。 引 导 学 生 在 乐 中 古 的
内容改 革 的牵动 力 。教 材 改 革 是 教 学 的 内动 力 , 是
能 力 是 大 学 教 育 的 核 心 问 题 , 《古 代 汉 语 》 对 教
改 进行 能力 化 尝试 , 要创 建 一 个 以教 师为 主 导 、 是 以 学 生 为 主 体 的 教 学 新 模 式 , 应 该 从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它
的 先 进 的 思 维 平 台 , 盖 了 《古 代 汉 语 》 程 的 最 基 涵 课

古代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其改革思考

古代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其改革思考

浅谈古代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其改革思考摘要现如今,关于古代汉语教学的整体质量处于一个徘徊不前甚至是大幅度下滑的趋势,本文通过分析古代汉语教学的现状,联系当前的教学改革,从任课教师加强自身素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三个方面对古代汉语教学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现状分析改革作为汉语言文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古代汉语素有“第二外语”、“文科中的理科”、“老古董”等称谓。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古文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律,并借助相关的工具书可以直接阅读古代的文献,从而批判性地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这需要相关部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去解决。

一、关于古代汉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古代汉语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源远流长的三千年历史文化中一直作为权威的文化记载体而存在,但是从上个世纪开始,现代白话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了现在通用的传播媒介,并且随着当时特殊年代背景下对文字简化方案的实施,文化传播方式的改革和数字化时代的冲击,以及受外来语种的影响,古代汉语在现代社会文化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无足轻重。

作为学生,大家都觉得古汉语知识掌握起来相当困难。

由于古代汉语的专业性教强,内容上相对较枯燥,而且有一定的难度,使得学生们对其望而生畏,一谈及其便紧皱眉头,认为它很难懂,很难学,因而它被学生们形容为“面目可憎,枯燥无味”。

作为老师,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详尽的把古代汉语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精髓讲解一遍,而学生对古代汉语提不起兴趣来,其教学也陷入一个难教的尴尬境地。

这无疑是古代汉语教学的悲哀,同时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教育的悲哀。

二、关于古代汉语教学的改革思考(一)任课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

古汉语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包括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方面的知识,专业性强,趣味性低,加之学生平时对其的接触较少,使用频率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使其上缺乏一定的吸引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行业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进行汉语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的OBE 教育理念,古代汉语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也得到了深入研究。

首先,在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中需要注重内容本质。

以学生为中心的OBE教育理念强调,古代汉语教学应强调对古代汉语更加深入的认识,要让学生理解古代汉语的结构、文法和言语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的历史、地理、文化、哲学、宗教和其他方面的文化底蕴。

其次,针对古代汉语的教学实践应借助多种传播技术。

为了更好地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OBE教育,可以采用多媒体方式开展教学,例如让学生通过网络游戏、在线练习和模拟,以及采用互动式教材等方式加深对古代汉语的理解。

最后,还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推进古代汉语的教学实践,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主线,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模拟古代法律文书的起草、古典文学的诠释、论说文的陈述等,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阐释性表达能力。

总之,根据OBE教育理念,古代汉语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应该专注于深入理解古代汉语,采取多种传播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只有实施这些,才能使学生更充分地发挥汉语的文化传统,并充分发掘自身潜能成为有知识、有能力的持久者。

课程思政理念下《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研究

课程思政理念下《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研究

课程思政理念下《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研究古代汉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其中蕴含诸多思政元素,是语言类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连民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新文科背景下,着眼变局,主动求变,按照人才培养规律,构建多元融合的课程思政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全程融入专业知识教学,在授业传道中提升各族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课程教学为基础,提高知识积累度古代汉语课程遵循“以人为本”理念,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深入挖掘古代汉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对涉及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释,提炼出爱国、处世及修身方面的思想、理念,强化责任、使命与担当意识,针对民族高校特点进行课程思政规划,将课程思政写入人才培养方案,并融入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内容整合等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实验实训和作业考核等环节。

教师发挥主力军作用,心怀“国之大者”,精心组织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古代汉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融入专业学习,发挥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文化教育功能,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这种“专业+思政”的教学模式,凸显了课程的知识性和人文性,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层面培养学生,使学生在学习古代汉语知识的同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掌握其古今嬗变关系,提升文化自信,主动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专业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充分体现了古代汉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同时也活化了教学,促进了专业知识的积累与拓展。

以创新实践为依托,提高能力提升度古代汉语课程构建了实践体系与体验体系,并将其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补充与实现路径。

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坚持OBE(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理念,运用导学式、平台式、体验式和过程化“三式一化”教学方法,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运用网上课程平台等现代技术手段,设计多元化课程。

浅析高校《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改革建议

浅析高校《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改革建议

教改教研新教师教学古代汉语是用于读懂中国文化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工具,就其课程性质而言,它既是一门语言工具课也是一门基础理论课。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时代,在当前“国学热”、传统文化被高度重视的社会大背景下,高等院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已经是势在必行。

一、《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现状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主干课。

它是培养学生古书阅读能力和古代诗文鉴赏能力的重要工具,同时又是语言类专业必选和限选课程的基础课程。

可以说,古代汉语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古代汉语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加上课程涉及的内容多数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普遍认为它抽象、枯燥、难懂,甚至有些人觉得古代汉语学而无用,在现代社会没有必要学习古代汉语。

而在古代汉语教学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如教学观念陈旧,内容单调,方法刻板,教学效率低下等弊端。

学生学习兴趣薄弱和教师教学观念陈旧等原因致使目前高校古代汉语教学普遍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古代汉语教学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只有从根本上创新和改革古代汉语的教学模式,才能使之走上健康良性发展的道路。

二、《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树立个性化教育的思想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个性鲜明,避免了千人一面的版块式教育模式。

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高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显现高校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

2、重新明确教育主体观树立起学生是一个能动体,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

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展开,我们必须做到关心学生和体会学生,知道他们的需要和所思所想,这样才能加强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机率,体现教学的本质是以学生为基准进行的实践活动。

3、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学生毕业都能做到为社会服务。

对于其它的学科,也能融会贯通加以利用,成为具备多方面才能的综合人才。

2024年应用型本科院校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2024年应用型本科院校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2024年应用型本科院校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探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古代汉语教学上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古代汉语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更涉及到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培育。

因此,对古代汉语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成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古代汉语教学的现状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古代汉语教学上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

首先,教学内容上,许多教材仍然沿用传统的篇章结构和知识点,缺乏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学方法上,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最后,教学资源上,许多学校缺乏专业的古代汉语教师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华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掌握古代汉语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古代汉语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

对古代汉语教学进行改革,可以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路径更新教学内容。

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古代汉语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

可以增加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古代汉语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对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新教学方法。

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互动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便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

基于 OBE 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与实践.docx

基于 OBE 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与实践.docx

基于 OBE 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与实践一、问题提出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全称成果导向教育,1981 年由美国斯派蒂(William G.Spady)率先提出。

[1]它最初实践于美国的工程教育领域,很快被其他国家接受并广泛运用,现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

OBE 教育理念在课程建设上遵循确定学习成果——导向学习成果——评价学习成果的“反向设计”原则,在能力培养上注重创新思维、实践、综合协调等应用能力的提升,在学习评价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评价和过程评价。

[2]当前有学者国正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强调建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OBE 教育理念契合了这一培养思路,将其运用于课程建设会极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古代汉语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是学习古代文学、语言学、文字学等相关课程的基础,是研读古代典籍的重要工具,更是传承中国古代思想与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课程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转变XX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为时代隔膜较深的古代汉语带来巨大挑战。

学者们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教改思路从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模式转变,到新媒体手段的应用等多有论及。

以上教改成果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提供了参考,但在教育理念上并未脱离从课程出发考虑教学的窠臼。

为此有学者们提出借鉴OBE 教育理念,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从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评价三个维度构建古代汉语课程体系,并以此为指导进行个案实践。

二、基于OBE 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课程体系的构建OBE 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学习成果”,要求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理性预设,推动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这为构建基于OBE 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课程体系指明了方向。

(一)明确课程目标,确定学习成果,学习成果是课程要求学习者在课程结束后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1]在课程建设中,学习成果是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取决于课程定位,以及对毕业生就业去向及职业发展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新建本科院校古代汉语课程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考——以钦州学院为例

新建本科院校古代汉语课程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考——以钦州学院为例

进 行思 考并提 出应 对措 施 , 以使 这 门传 统 课 程 在
诸 如钦 州学 院一类 的新建 地方本 科 院校 中得 到更 好 的生 存和进 一步 的发展 。


钦 州 学 院古 代 汉 语 课 程 现 状 分 析
作 为汉语 言文 学专 业 的基 础课 程 , 直 以来 , 一 古 代汉 语课程 建 设 得 到 了不 断 的发 展 , 本科 院 校 成立后 , 它相 应 地 发 展成 了本 科 的 基础 课 程 。近 几年来 , 在课 程 负 责人 和课 程 组 成员 的 同心 协 力
改项 目( 20 ] 7号) [0 9 5 。 [ 作者简介]苏振 华(9 3 ) 男, 西合 浦人 , 18 一 , 广 钦州学 院 中文与传媒 学院讲 师, 士; 硕 黄宇 鸿(9 7一 , , 西钦 州 15 ) 男 广
人, 钦州学院 中文与传媒学院教授 , 士生导 师。 硕
第5期 苏振 华 , 宇鸿 , 向樱 , 昭艳 : 黄 毛 黄 新建 本 科 院校 古 代 汉语课 程现 状分 析及发 展 思考
— —
以钦 州 学 院 为 例
苏振 华 ,黄 宇鸿 ,毛 向樱 ,黄 昭艳
( 州学 院 中文与传 媒学 院 ,广 西 钦 州 5 5 0 ) 钦 300
[ 摘
要 ] 钦 州 学 院 的 古代 汉语 课 程 是 学校 的 一 门精 品课 、 牌 课 , 年 来 课 程 建 设 取 得 了较 好 的成 绩 。 品 近
领会 , 加上 古代 汉 语 的术 语 多 、 理论 抽 象 , 致 不 导 少 学 生在修 完 本 课 程 之后 , 古代 汉 语 的素 养 仍停
留在 中学水 平 。
1 .学生起 点较 低 , 古代 汉语 基础 知识 薄 弱 钦 州 学 院是 一 所 新 建 的地 方 本科 院校 , 文 中

试论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目标和实现途径

试论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目标和实现途径
词 汇语 法差异极大。或者牵 涉到古代较高深 的思想文化 、 音韵等 专 门知识 而难 以理解 。这一类 的古籍不是主流 , 也不适合本科 阶
是了解汉字古音 以便鉴赏或者模仿古人 创作讲究平仄 和押韵 的 古诗词 , 或者推测 、 解释通假等训诂 现象 。应该重 点讲 授 中古 四
声到现代汉语 普通话 的演变途径 和规律 , 以便 能从 现代倒 推到中 古, 尤其是分辨入声 。并从训诂的角度出发 , 重点讲授双声叠韵 、
记, 《 如 左传》《 、史记 》《 、汉书》《 、韩文公集》《 、 柳河东集》 等。这一
类古籍历 史长 、 数量大 、 价值高 , 是我 国古籍 的主体 , 也是古代汉 语课 的主要教学 内容 。 怎 么样才算是获得 了阅读古籍 的能力 呢?考核标准不 能仅 仅局 限于读懂教材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选 , 也不仅仅是读懂有现
《 古代汉语 》 选择 了两百 多个 常用词 , 并按训诂学 的角度进 行了分
3 结论 古代汉语课程是一 门工具语言课 , 教学 目标是培养学生 阅读 一般难度 古籍 的能力 。这种能力依赖 于学生掌握工具 书的使用
方法 , 用文字 、 汇等 理论知识 , 通过 大量 的阅读训练来 获 应 词 并
和字义。学生将来 遇到老师没有教过 的, 或者没有 现代汉语 注释
1 20 —
堕 墼
N . o
的古Nm , - 能够 自我解决问题 。 j
! 兰

Q 璺 主
上世 纪六十年代 , 王力先 生主编 的《 古代汉语 》 开创 了文选 、
常用词 、 通论 三结 合的教材 编写体例 。这种体例打破 TL N时代  ̄I 将通论与文选分隔 的弊病 , 取得 了很好 的人才培养效果 。其后至 今涌 N T- J 十种古 代汉语 教材 , 本上都 沿用 了三结合 的体 Ik : ; 基 例。但这种体 例也不是完美无 缺的 , 就文选部分 而言 , 笔者认 为 这些 教材还是有 一些缺 陷。一是 文选篇 目与 中学语文教材 或中 国古代文学作 品选教材有大量 的重复 。或者选 的篇 目过于艰深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的新开拓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集体完成的“古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的新开拓——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和前沿创新的专业课程训练为核心”荣获2005年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这是本届59项国家级一等奖获奖项目中唯一的一门人文学科的课程。

由5位全国知名专家组成的成果鉴定委员会给予本课程很高的评价: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以深厚的历史积淀为背景,积50年光阴和三代著名学者之努力,以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为己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建设精品课程为目标,同时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在我国当前传统文化教育萎缩的大环境之下,坚持守正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古代汉语课程,以它的原创性和持之以恒的改革创新,使课程始终保持了高度的学术品位,对全国高校古汉语课程的建设具有示范性、辐射性,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我们认为,要培养一流的中文专业基础人才和古代汉语专业人才,必须要给学生全面系统和前沿创新的课程训练——全面和系统是指要给学生以从共时到历时的全面的和系统的训练,重点打好学生的古代汉语知识基础;前沿创新是指要通过教师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性课程,重点实现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努力,我们逐步建立了一个由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课程子体系构成的古代汉语的专业课程系统。

近五年以来,我们面向本专业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共开出古代汉语类的基础课、选修课近50门,既有在内容上得到不断更新的传统课程,又有反映学科最新发展的创新课程,将学科的基础与前沿有机地结合起来,初步建立起了一个多层次的完整而规范的古代汉语专业课程体系,为中文专业的基础人才培养和古代汉语专业的高级专业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得到学生和学术界的普遍认可。

在具有指标意义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已有两篇论文先后获奖;另在北京大学的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每年都有古代汉语专业的论文获奖。

二、系列课程的体系和特色
这个课程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古代汉语(共时语言)课程系列。

按照古代汉语学习和研究的不同层次,提供各类以共时描写为主的基础课程。

初级课程为大学本科“古代汉语”和“古代专书研读”。

第二,汉语史课程系列。

本系列课程以“汉语史”为基础,延伸课程包括汉语断代史和汉语史专题两个分支,前者如“上古汉语研究概况”、“中古汉语研究概况”和“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后者如“上古音研究”、“中古音研究”、“近代汉语语音研究”、“语音史研究专题”、“汉语语法史研究专题”、“古汉语词汇史专题”等。

第三,学术史和方法论课程系列。

“中国古代汉语学史”、“中国现代语言学史”、“历代语言学名著选读”、“古音学研究方法论”,“(马氏文通)研读”、“佛教汉语语料学”等。

此外,像“近代汉语研究概况”,既属于断代史的范围,又具有学术史的性质。

上述体系一方面要在基础方面要给学生以从共时到历时的全面和系统的训练,体现在本科生教学上,是以“古代汉语”和“汉语史”两课为核心,教给学生“古代汉语”的基本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同时教给学生汉语古今发展的基本脉络和演变规律;体现在研究生教学上,则强调不论最终的研究方向如何,所有的学生在进校后都必须接受北大全面系统的专业学位课程训练,语音、语法和词汇缺一不可。

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方面,开设出丰富的将知识性和研究性有机结合的、能及时反映学科前沿成果和趋势的特色课程,主要体现在研究生的教学上。

三、课程建设的措施和经验
1.坚持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建设一支学科布局合理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始终坚持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

我们深知,一个高等学校的教员,如果不做深入的科学研究,不站在学科的前沿,他的教学绝不可能是高质量的。

所以,我们在认真搞好教学的同时,都努力从事科研,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从1985年到现在,先后有19位教师在古代汉语教研室工作,共获得各类科研项目65项,发表学术专著(含教材)超过70部,学术论文600多篇,其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有40多项。

以近十年的统计,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和“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张双棣“吕氏春秋词典”和“淮南子校释”,耿振生“明清等韵学通论”,朱庆之“佛典与中古汉语研究”和“试论佛经翻译对汉语词汇发展的若干影响”,胡敕瑞“《论衡》与东汉佛典词语比较研究”,以及蒋绍愚、宋绍
年参加编写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均获得省部级奖励,张渭毅“魏晋至元代重纽的南北区别和标准音的转变”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的2004年青年语言学家一等奖,孙玉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被评为199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研究”,刘子瑜“(朱子语类)动补结构研究”入选2003年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中国语言学文库青年专辑”等等。

科研带动了教学。

正因为我们的教师能站在学科的前沿,而且不断地用最新的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所以,学生反映我们的课程是“常教常新,常教常深”。

2.高度重视教学经验的积累,狠抓基础课的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对课程建设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出了几部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教材。

上世纪50年代后期王力在讲授汉语发展历史课程的基础上出版了“汉语史稿”(上中下三册),开创了“汉语史”的研究和教学这一新的领域;60年代初期,受教育部的委托,王力又主编“古代汉语”(四册),创立了文选、常用词和古汉语通论三结合的教学体系,对后来的全国的古代汉语基础课教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进入80年代以后,在教材建设方面,我们主要的工作仍然集中在基础课“古代汉语”上面,除了对王力四册本“古代汉语”进行了修订以外,又应当时的需要,由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蒋绍愚、田瑞娟共同编写了新的“古代汉语”教材,此教材获1988年国家教委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2003年,为了进一步适应多层次教学的需要和反映最新研究成果,由郭锡良任主编、蒋绍愚任副主编的新一套一册本“古代汉语”的编纂计划得到了十五国家精品教材立项,目前正在编写中。

此外,唐作藩“音韵学教程”,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和“中国现代语言学史”,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研究”、“唐诗语言研究”和“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张联荣“古汉语词义论”,张双棣“(吕氏春秋)词汇研究”、“淮南子校释”,耿振生“音韵通讲”、“二十世纪音韵学研究方法论”,宋绍年的“马氏文通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