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大学物理B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上下册全)武汉大学出版社 第12章 习题解答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上下册全)武汉大学出版社 第12章 习题解答

第12章 习题与答案12-1 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路径传播到B ,若A 、B 两点相位差为3π,则此路径AB 的光程为[ ]A. 1.5λ.B. 1.5λ/n .C. 1.5n .D. 3λ. [答案:A ]12-2 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的厚度为e ,并且n 1<n 2>n 3,λ1为入射光在折射率为n 1的媒质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 ]A. 2πn 2e / ( n 1λ1).B. 4πn 1e / ( n 2λ1)] +π.C. 4πn 2e / ( n 1λ1) ]+π.D. 4πn 2e / ( n 1λ1).[答案: C ]12-3 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形膜,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若上面的平玻璃以棱边为轴,沿逆时针方向作微小转动,则干涉条纹的[ ]A. 间隔变小,并向棱边方向平移.B. 间隔变大,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C. 间隔不变,向棱边方向平移.D.间隔变小,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答案: A ]12-4 用劈尖干涉法可检测工件表面缺陷,当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时,若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题12-4图所示,每一条纹弯曲部分的顶点恰好与其左边条纹的直线部分的连线相切,则工件表面与条纹弯曲处对应的部分[ ]A. 凸起,且高度为4λ.B. 凸起,且高度为2λ.C. 凹陷,且深度为2λ.D. 凹陷,且深度为4λ.[答案: C ]12-5 若把牛顿环装置(都是用折射率为1.52的玻璃制成的)由空气搬入折射率为1.33的水中,则干涉条纹[ ]A .中心暗斑变成亮斑. B. 间距变大. C. 间距变小. D. 间距不变. [答案: C ]题12-4图12-6 在光栅光谱中,假如所有偶数级次的主极大都恰好在单缝衍射的暗纹方向上,因而实际上不出现,那么此光栅每个透光缝宽度a 和相邻两缝间不透光部分宽度b 的关系为[ ] A. =3a b . B. =2a b . C. =a b . D. =0.5a b [答案: C ]12-7 对某一定波长的垂直入射光 衍射光栅的屏幕上只能出现零级和一级主极大,欲使屏幕上出现更高级次的主极大,应该[ ]A. 换一个光栅常数较小的光栅.B. 换一个光栅常数较大的光栅.C. 将光栅向靠近屏幕的方向移动.D. 将光栅向远离屏幕的方向移动.[答案: B ]12-8如果两个偏振片堆叠在一起,且偏振化方向之间夹角为60°,光强为I 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在偏振片上,则出射光强为[ ]A. I 0 / 8.B. I 0 / 4.C. 3 I 0 / 8.D. 3 I 0 / 4.[答案: A ]12-9一束自然光自空气射向一块平板玻璃(如题12-9图),设入射角等于布儒斯特角i 0,则在上表面的出射光2是[ ]A. 自然光.B. 线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平行于入射面.C. 线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面.D. 部分偏振光.[答案: C ]12-10相干光的必要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汉大学物理学院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物理学院培养方案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基地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代码:070201、080402专业名称:物理学基地班 Physics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材料物理Materials Physics二、专业培养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创造、创新、创业”(“三创”)教育理念,贯彻“加强基础、分类培养、通专融合、个性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学校人文底蕴深厚、学科门类齐全,多学科交叉培养人才的办学优势,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具有“三创”精神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

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系统的较宽的物理学、化学和材料科学的理论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获得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具有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能在物理学或材料等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除要求学生具有扎实、宽厚的物理学、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必需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对物理学的新发展、近代物理学在高新技术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物理学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和新技术的发展有所了解。

本基地班实行导师全程指导制。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的特点和自学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运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应用研究、教学和相应管理工作的能力。

(2)掌握系统的数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4)了解相近专业以及应用领域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5)了解物理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最新参考文献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上下册全)武汉大学出版社 习题3详解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上下册全)武汉大学出版社 习题3详解

3-1 有一半径为R 的水平圆转台,可绕通过其中心的竖直固定光滑轴转动,转动惯量为J ,开始时转台以匀角速度ω0转动,此时有一质量为m 的人站在转台中心,随后人沿半径向外跑去,当人到达转台边缘时,转台的角速度为 [ ] A.2ωmR J J + B. 02)(ωR m J J+ C.02ωmR JD. 0ω 答案:A3-2 如题3-2图所示,圆盘绕O 轴转动。

若同时射来两颗质量相同,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并在一直线上运动的子弹,子弹射入圆盘后均留在盘内,则子弹射入后圆盘的角速度ω将:[ ]A. 增大.B. 不变.C. 减小.D. 无法判断. 题3-2 图 答案: C3-3 芭蕾舞演员可绕过脚尖的铅直轴旋转,当她伸长两手时的转动惯量为J 0,角速度为ω0,当她突然收臂使转动惯量减小为J 0 / 2时,其角速度应为:[ ] A. 2ω0 . B. ω0 . C. 4ω0 . D. ω 0/2. 答案:A3-4 如题3-4图所示,一个小物体,位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与一绳的一端相连结,绳的另一端穿过桌面中心的小孔O . 该物体原以角速度ω 在半径为R 的圆周上绕O 旋转,今将绳从小孔缓慢往下拉.则物体:[ ]A. 动量不变,动能改变; 题3-4图B. 角动量不变,动量不变;C. 角动量改变,动量改变;D. 角动量不变,动能、动量都改变。

答案:D3-5 在XOY 平面内的三个质点,质量分别为m 1 = 1kg, m 2 = 2kg,和 m 3 = 3kg,位置坐标(以米为单位)分别为m 1 (-3,-2)、m 2 (-2,1)和m 3 (1,2),则这三个质点构成的质点组对Z 轴的转动惯量J z = .答案: 38kg ·m 23-6 如题3-6图所示,一匀质木球固结在一细棒下端,且可绕水平光滑固定轴O 转动,今有一子弹沿着与水平面成一角度的方向击中木球并嵌于其中,则在此击中过程中,木球、子弹、细棒系统对o 轴的 守恒。

大学物理电子教案

大学物理电子教案

教案标题:大学物理——电磁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理解电磁现象的本质。

2. 培养学生运用电磁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静电场(1)静电荷、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电容等基本概念。

(2)高斯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等基本定律。

(3)静电场的能量、静电平衡、电场线等知识点。

2. 稳恒磁场(1)磁场、磁感应强度、磁场方向、磁通量等基本概念。

(2)安培环路定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基本定律。

(3)磁场的能量、磁通量守恒、磁介质等知识点。

3. 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等基本概念。

(2)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基本定律。

(3)电磁感应的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4. 交流电(1)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如周期、频率、角频率等。

(2)交流电的合成与分解、有效值、瞬时值、相位等知识点。

(3)交流电路的基本定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4)电阻、电感、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5. 麦克斯韦方程组(1)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基本内容。

(2)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反射、折射等知识点。

(3)电磁波的能量、动量、辐射压等特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阐述电磁学的基本原理。

2. 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电磁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电磁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练习法:布置课后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电磁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电磁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的电磁学教材。

2. 实验设备:具备电磁学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科普文章、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工科类专业用)课程编号: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experiment of college适用专业:工学部:水利类、电力类、土建类、动力机械类、医学部(五年制)各专业信息学部:测绘类、遥感信息类、计算机类、资源与环境类各专业开课学期:本课程进行两个学期(一下、二上)计划学时:54学时学分:1.5考试方式:实验课考核成绩以平时成绩和期末实验技能操作考试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70%(含报告和实验操作)考试占30%(含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

开课院、教研室: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实验中心物理实验室(一)、(二)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大学物理实验是对高等学校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受系统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工科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重要基础。

是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培养学生用实验手段去观察、发现、分析和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也为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使用仪器设备以及提出新的实验课题;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实验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具体任务如下: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

要求学生从事科学实验应有办事认真、严谨细致、严格要求的工作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以及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遵守纪律、团结协作和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德。

2、学习和掌握运用实验原理、方法研究某些物理现象,进行具体测试,得出结论,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包括:(1)能够阅读教材与资料,从测量目的要求、正确理解所依据的科学原理,做好实验前的准备;(2)能够借助教材和仪器说明书,正确地选用和使用常用仪器、确定合理的实验程序进行测试;(3)进行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熟悉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调整操作、观察分析和排除故障等;(4)善于运用物理学理论,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一般、正常、个别、反常)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初步分析判断;(5)学习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按要求绘制曲线、正确表达实验结果,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以及分析实验方法、测量仪器、周围环境、测量次数和操作技能对测量结果的影响;(6)能查阅实验资料,独立完成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测绘学院01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测绘学院01

测绘学院School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测绘学院是我国测绘教育事业的著名学府,源于1956年的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她以当时的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等几所高校测绘专业的师资和设备为基础组建,隶属国家教育部,并于1958年划归国家测绘局管理,易名为武汉测绘学院;1978年,武汉测绘学院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1980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1985年10月,学校更名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1993年12月,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原大地测量系与工程测量系合并组建了地学测量工程学院,2000年8月,在国家教育部的支持下,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与当时的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成立了新的武汉大学.在新的武汉大学建制下,在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学测量工程学院的基础上组建了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学院下设测量工程系、卫星应用工程系、地球物理系,是全国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现有测绘工程和地球物理两个本科专业,具有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地球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现有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硕士及博士授权点、固体地球物理学(省重点学科)硕士及博士授权点。

学院拥有三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密工程测量与测量机器人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以及武汉大学灾害监测与防治研究中心、国际全球导航卫星服务系统(IGS)永久性卫星跟踪站、GPS 差分基准站等,学院教学、科研设备齐全,有充足的高端GPS接收机、各种类型的全站仪、三维激光扫描仪、数字水准仪、影像处理软硬件、地球物理实验仪器等。

学院内设五个研究所:航天航空测绘研究所、空间信息工程研究所、测量工程研究所、地球物理大地测量研究所、卫星应用工程研究所,设有为本科教学服务的测绘实验中心、地球物理实验室和多个为科研服务的专业实验室。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类培养方案(2018版)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类培养方案(2018版)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在1928年成立的原国立武汉大学物理系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其历史可追溯到1893年自强学堂的格致门。

我国老一辈著名物理学家查谦、桂质廷、张承修、李国鼎、周如松等先后在这里研究执教多年。

经过八十多年、几代人的努力,学院现已发展成为涵盖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物理五个学科门类,有多个突出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我国最有影响的物理院系之一。

学院现设有物理学系、材料物理系、微电子系、基础物理教学与实验中心。

武汉大学电子显微镜中心、武汉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挂靠在本院。

凝聚态物理和无线电物理是国家重点学科,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是湖北省重点学科。

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国家级示范中心,物理学是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和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拥有人工微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核固体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学院现有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设置的本科专业有物理学基地班(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含物理学拔尖人才培养弘毅班,中法理学、工学本硕连读试验班,彭桓武班,天眷班)、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湖北省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班。

学院有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人员年龄、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现有教师97人,其中教授58人,副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65人。

有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1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位中组部青年千人,5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

承百廿年武大辉煌,展九十载物院风华。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正以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指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新大楼、新平台为契机,汇聚人才、交叉融合、凝练方向,团结、务实、和谐、奋进,不断增强学院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力争早日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物理学院。

经典力学-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经典力学-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07002542、课程名称经典力学(上)Mechanics3、授课对象物理学基地班、物理学类4、学分35、修读期第二学期6、课程组负责人主讲教师:易凡、副教授、硕士7、课程简介《力学》是物理学基础课程之一,也是进入物理学科其它学科学习的先导课程。

本课程内容包括、运动学、动力学、振动与波动和相对论简介几个部分。

运动学包括:质点运动学、刚体运动学和相对运动。

动力学内容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及应用、运动定理及导恒律、质点系的运动定理、刚体动力学。

振动与波动包括、简谐振动、阻尼与受迫振动、简谐波、波的传播、多普勒效应。

相对论简介内容包括: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洛仑兹变换、狭义相对论的动力学。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力学的概念和运动定理,还对运用高等数学的手段来解决物理学中具体问题的方法有所了解,为学习物理学其它课程打下基础。

8、实践环节学时与内容或辅助学习活动习题课18学时9、课程考核平时作业、期中测验、期末考试三者结合综合评定10、指定教材《经典力学》(上册)许定安等人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11、参考书目《力学》赵凯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力学——《伯克利物理学教程》第一卷,[美] C. 基特尔等编12、网上资源07002542. 课程名称(中经典力学(下)Classical Mechanics3.课对象物理学基地班、物理学类4.学分35.修读期第三学期6.课程组负责人主讲教师:王波教授7.课程简介经典力学(下)主要讲授理论力学部分,它是物理学院本科生必修的四大基础理论课程(四大力学)之一。

主要内容包括:刚体定点转动、分析力学、有心力场、经典散射、微振动、变换理论及哈密顿雅可比方程等。

本课程的特色是注重与现代物理的联系及物理概念的升华,融入了时空对称性、守恒定律及不可观测量,不变性原理等内容。

将基本内容讲授与前沿介绍相结合,不但开阔学生视野。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提高抽象物理的思维能力、及应用数学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物理方法-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数学物理方法-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1.课程代码
0700136
0700340
2.课程名称
数学物理方法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Physics
3. 授课对象
物理学基地班、物理学类、材料物理、电子科技和材料化学专业。

4.学分
4
5.修读期
第三学期
6.课程组负责人
责任教授:姚端正教授
主讲教师:姚端正教授;周国全副教授(在职博士生)
7.课程简介
数学物理方法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具有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其内容包括复变函数、数学物理方程、特殊函数、非线性方程四篇。

其中复变函数篇包括解析函数、科西积分理论、无穷级数、Taylor及Lauren 展开、留数理论等内容;数学物理方程篇包括定解问题、行波法、分离变量法、积分变换法、格林函数法等内容;特殊函数篇包括勒让德多项式、缔合勒让德函数、贝塞尔函数等内容;非线性方程篇包括非线性方程的一些初等解法和孤子等内容。

该课程采用课堂讲授、CAI和课外练习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并特别注重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日后开展科研和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8.实践环节学时与内容或辅助学习活动
上机4学时,辅以上习题课
9.课程考核
平时课堂小练习、课外作业,与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考试
10.指定教材
姚端正著《数学物理方法》(第二版)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7。

11.参考教材
姚端正著《数学物理方法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 2001。

12. 网上资源
有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教学专题网站(见武汉大学校园网)。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总览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总览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工程课程总览分讲教师大一上高等数学A1** 6 专业必修桂晓风王文祥胡捷本课程主要内容有:极限理论基础,连续函数,一元函数微分学,积分学,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无穷级数,付里叶级数,常微分方程等。

是工科各专业的基础课,硕士研究生必考的公共基础课,占考研试卷内容的60%。

微积分学研究的对象是函数,极限是微积分学的主要思想,贯穿于该课程的始终。

微积分的基本理论,方法在经典物理、经济学、社会学、工程技术等各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泛函分析、拓扑学、近世代数等的先导课程。

线性代数B 3 专业必修杜光宝湛少锋周小方线性代数是代数学的一个分支,许多纯粹数学和应用问题,常化为线性代数知识解决。

因此该课程不仅是近代数学的基础,而且在物理、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学中有着极为广泛应用。

该数学分支主要研究向量空间的结构以及线性映射的标准形式与不变量。

其主要内容为行列式,矩阵,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解n元线性代数方程组,二次型,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等。

C语言程序设计 3 专业必修王先兵张华蔡磊本课程是理工类非计算机专业公共基础必修课。

目的旨在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础知识,内容包括:计算机语言与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知识、数据结构与算法描述、程序基本结构与句法功能、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指针概念与文件操作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编程语言,并能利用所学知识编写求解实际专业问题程序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编程打下良好基础。

*********************************************************************************************大一下高等数学A2 6 专业必修见大一上相关介绍见大一上相关介绍大学物理B(上) 3 专业必修徐斌富邹勇章可钦潘传芳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现代的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等方面,都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最新武汉大学本科课程大学物理c2(理工类)教学大纲

最新武汉大学本科课程大学物理c2(理工类)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C2》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负责人:沈黄晋艾志伟课程中文名称:大学物理C2 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C2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程学分数:4课程学时数:72 授课对象:计划学时数较少的理工类本科专业学生本课程的前导课程:高等数学一、教学目的这是根据全国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物理学》教学指导委会提出的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我校部分物理课计划学时数较少的理、工类本科生制定的教学大纲。

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教学要求《大学物理C2》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1) 掌握:要求学生对基本的物理定律、原理、定理及其物理意义和适用条件透彻理解、牢固掌握,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计算相应的有关问题。

(2) 理解: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都应明了,并能用这些知识分析、计算有关简单问题,但对定理的推导过程不作要求。

(3) 了解:只要求知道这些内容所涉及的问题的现象和有关实验,并能对有关现象作出定性解释,一般不要求进行相关计算,期末考试不考。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注1:下表中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了对该内容的要求,(1)掌握、(2)理解、(3)了解。

注2:若为 * 则表示该内容为选讲内容,当实际学时比较紧张时,要求了解的内容可以要求学生自学,不在课堂讲授。

注3:要求了解和选讲,即标(3)和标(*)的内容,期末考试不考注:表中右上角标注(1) (2) (3) 分别为教学要求中掌握、理解和了解的内容,标*号的为选讲内容。

要求了解和选讲的内容期末考试不考。

教材与参考书1.教材:《大学基础物理》(第3版) 徐斌富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年6月2.参考书:(1).《物理学基础》[美]哈里德等著张三慧李椿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原书第6版)(2).《大学物理通用教程》钟锡华陈熙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3).《大学物理学》张三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4).《物理学》(第五版)马文蔚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普通物理学》(第六版)程守洙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大学基础物理学习指导》(第二版)徐斌富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年五、考核方式1.本课程安排在笫2学期讲授,学分分配为4。

武汉大学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专业(物理、应用物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代码:070201专业名称:物理学 Physics二、专业培养目标坚持正确的人才培养方向,培养学生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理论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获得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除要求学生具有扎实、宽厚的物理学、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必需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对物理学的新发展、近代物理学在高新技术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物理学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和新技术的发展有所了解。

本专业对基地班采取滚动式管理、实行导师全程指导制,理论物理课程实行双语或讨论式教学。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的特点和自学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运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应用研究、教学和相应管理工作的能力。

(2)掌握系统的数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4)了解相近专业以及应用领域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5)了解物理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最新参考文献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7)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上下册全)武汉大学出版社 第7章 热力学基础习题解答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上下册全)武汉大学出版社 第7章 热力学基础习题解答

第7章 热力学基础7-1在下列准静态过程中,系统放热且内能减少的过程是[ D ] A .等温膨胀. B .绝热压缩. C .等容升温. D .等压压缩.7-2 如题7-2图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体积V 1膨胀到体积V 2分别经历的过程是:A →B 等压过程; A →C 等温过程; A →D 绝热过程 . 其中吸热最多的过程是[ A ] A .A →B 等压过程 B .A →C 等温过程.C .A →D 绝热过程. 题7-2图 D .A →B 和A → C 两过程吸热一样多.7-3 一定量某理想气体所经历的循环过程是:从初态(V 0 ,T 0)开始,先经绝热膨胀使其体积增大1倍,再经等容升温回复到初态温度T 0, 最后经等温过程使其体积回复为V 0 , 则气体在此循环过程中[ B ]A .对外作的净功为正值.B .对外作的净功为负值.C .内能增加了.D .从外界净吸收的热量为正值. 7-4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 .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量,但热量不能全部转化为功.B .热量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C .不可逆过程就是不能向相反方向进行的过程.D .一切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的.7-5 关于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有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可逆过程一定是准静态过程. B .准静态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 C .无摩擦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D .不可逆过程就是不能向相反方向进行的过程.7-6 理想气体卡诺循环过程的两条绝热线下的面积大小(题7-6图中阴影部分)分别为S 1和S 2 , 则二者的大小关系是[ B ] A .S 1 > S 2 . B .S 1 = S 2 .C .S 1 < S 2 .D .无法确定. 题7-6图 7-7 理想气体进行的下列各种过程,哪些过程可能发生[ D ] A .等容加热时,内能减少,同时压强升高 B . 等温压缩时,压强升高,同时吸热 C .等压压缩时,内能增加,同时吸热 D .绝热压缩时,压强升高,同时内能增加7-8 在题7-8图所示的三个过程中,a →c 为等温过程,则有[ B ] A .a →b 过程 ∆E <0,a →d 过程 ∆E <0. B .a →b 过程 ∆E >0,a →d 过程 ∆E <0. C .a →b 过程 ∆E <0,a →d 过程 ∆E >0.D .a →b 过程 ∆E >0,a →d 过程 ∆E >0. 题7-8图7-9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分别进行如题7-9图所示的两个卡诺循环,若在p V -图上这两个循环过程曲线所围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循环的[ D ] A .效率相等.B .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相等.C .向低温热源放出的热量相等.D .对外做的净功相等. 题7-9图7-10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等压过程中对外作功为 200 J .若此种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气体,则该过程中需吸热__500__ J ;若为双原子分子气体,则需吸热__700___ J 。

武汉大学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大纲

武汉大学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大纲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负责人:沈黄晋课程中文名称:大学物理演示实验课程英文名称:University Physics课程类别:选修课程学分数:2课程学时数:54授课对象:全校各专业本科生(文、理、工、医)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一、教学目的物理演示实验课程以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定性或半定量分析为主,不深究严格的物理理论,不要求对实验结果做出准确的定量分析,以便充分展示演示实验的趣味性和在描述物理概念上的直观性、易接受性,使理工科的学生能够加深和巩固对已学物理概念的理解,对尚未学到的物理知识能建立一个直观的、定性的物理概念,以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文科的学生,通过观察神奇的物理演示现象,聆听老师对相应物理知识的介绍,能够使他们更容易地理解物理、了解自然科学,了解科技进步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二、授课方法本课程采用启发式、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根据实验室提供的资料、仪器、设备,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所具备的物理知识,选择要做的演示实验(一学期至少要做5大类、20个演示实验,多做不限,一次课可完成2-3个演示实验)。

上课时,老师首先对相关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和演示仪器作简单介绍和初步演示(主要针对文科学生,理工科学生可完全独立操作),然后让同学们自已操作演示仪器,包括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和优化实验步骤,并写出实验报告。

三、授课地点武汉大学文理学部物理大楼一楼东侧物理演示实验室。

四、授课时间授课时间也就是实验室对外开放时间,即第3周至第16周的周一至周五下午2:00 ~5:00,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课表安排上课时间,并在实验室备案。

五、选课方法每学期开学第1、2周,在教务部公共选修课网站上报名选修。

六、考核方式本演示实验课程多为定性实验,故不进行期末考试。

仅根据做实验的次数、完成实验(包括实验报告)的数量和质量来综合给分。

七、教材与参考书教材:《物理演示实验讲义》自编,2007年参考书:《物理演示实验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路峻岭主编,2005年《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湖南大学出版社,张智主编,2005年附演示实验题目一﹑力学类机械能及机械能守恒系列1. 1 锥体上滚轮演示装置视频1.2 滚摆〔麦克斯韦滚〕视频1.3 七联球碰撞演示1.4 过山车角动量及角动量守恒系列1.5茹可夫斯基转椅演示角动量守恒视频1.6 悬挂式角动量守恒仪视频1.7 大型回转定向仪(角动量守恒的应用)视频1.8 陀螺的进动视频1.9 车轮的进动视频1.10 角动量综合演示仪刚体的平面运动和定轴转动系列1.11 角速度矢量合成演示1.12 刚体的平面平行运动(斜面圆柱式)视频1.13 转动定理演示仪1.2 滚摆〔麦克斯韦滚〕视频机械振动系列1.14 单摆的共振演示视频1.15 弹簧的受迫振动与共振演示视频1.16 弹簧片的受迫振动与共振演示视频1.17振动合成演示视频1.18 傅科摆1.19 音叉的共鸣波动系列1.20 几种驻波现象的演示(弦驻波、纵驻波、环驻波)视频1.21 水波盘演示仪1.20 鱼洗视频1.21 横波与纵波演示仪气体分子运动论和流体力学系列1.22 速率分布演示视频1. 23 伯努利旋浮器视频1. 24 伯努利定律演示仪1.25 气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演示视频1.26 空气内摩擦1.27 气体动理论的模拟演示(仪器已坏)1.28 飞机升力(仪器已坏)其它1.29 离心力演示视频1. 30 混沌摆二﹑电磁学静电学类2.1 点电荷和电偶极子的电场分布演示实验视频2.2 静电跳球视频2.3 静电摆球视频2.4 静电除尘视频2.5 静电滚筒演示尖端放电视频2.6 电风轮演示尖端放电视频2.6 电风吹蜡烛演示尖端放电视频2.7 避雷针原理视频2.8 异型导体表面的电荷分布视频2.9 鸟笼演示静电屏蔽2. 10 有极分子电介质的极化模型演示2.11 神奇的辉光球视频2.12 雅各布天梯视频2.13 高压带电作业电学综合2.14 手触电池2.15 RC时间常数实验演示2.16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演示2.17 温差电磁铁2.18 温差热电偶实验2.19 电光调制2.20 示波器应用磁场2. 21 巴比轮演示仪演示磁力矩视频2.22 安培力演示实验视频2.23 巴克毫森效应演示铁磁质磁化过程中磁畴壁的移动2. 24 热磁轮演示铁磁质的居里点视频2. 25 磁力演示仪电磁感应2.26 大线圈中插拔磁铁或磁场变化演示电磁感应现象视频2.27 磁悬浮及涡电流阻力现象演示仪(磁体在铝管和铜管内的运动)视频2.28 电磁驱动演示视频2.29 单向旋转磁场演示异步电动机原理2.30 涡流热效应演示2.31 两种跳环式愣次定律实验演示视频2,32 涡流阻尼摆演示实验视频2.33 趋肤效应2.34 超导磁悬浮列车视频2.35 光点反射磁致伸缩演示仪2.36 傅立叶分解合成三﹑光学几何光学系列3.1 透镜成像及薄透镜焦距的测定3.2 透镜像差3.3 弯曲的激光束(反射﹑折射)3. 4 光学幻影3. 5 视觉错觉3. 6 反射多像簇的动态变换演示仪视频3.7 折射率梯度记录及测量光的干涉系列3.8 杨氏双缝干涉演示实验3.9 双面镜干涉演示实验3.10 双棱镜干涉演示实验3.11 洛埃镜干涉实验演示实验3.12 等厚干涉(牛顿环﹑劈尖)3.13 麦克耳逊干涉仪视频3.14 细玻璃管的干涉实验3. 15 用读数显微镜观察劈尖干涉3.16 薄云母片的等倾干涉光的衍射系列3.17 菲涅耳衍射(圆孔、圆屏、直边、矩孔、叉丝、十字孔……)3. 18 夫琅和费衍射(圆孔、单缝、双缝、圆屏、一维光栅、二维正交光栅、……)3. 19 用分光计做光栅衍射实验3.20 波带片3.21 菲涅耳衍射与夫琅和费衍射的区别光的偏振系列3.22 偏振光演示仪(用偏振片获得和检验偏振光)视频3. 23 用反射和折射获得偏振光(验证布儒斯特定律)视频3.24 双折射现象及双折射引起的偏振视频3.25 显色偏振视频3.26 会聚偏振光的干涉视频3.27 旋光效应与旋光色散3. 28 人为双折射现象(应力双折射、磁致双折射、电致双折射)3. 29 1/4波片,1/2波片;圆偏振光、椭圆偏振光的产生与检验光学信息处理系列3.30 全息照相的再现3. 31 调制3.32 阿贝成像原理和空间滤波3.33 模拟光通讯四﹑近代物理4.1 超导磁悬浮演示视频4.2 记忆合金演示。

大学物理-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大学物理-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07000022、课程名称大学物理ACollege Physics A3、授课对象理科非物理类、电子信息类、医科类(8年制)及工科强物理类本科各专业学生4、学分8 (144学时)5、修读期:第2、3学期6、课程负责人:徐斌富邹勇章可钦潘传芳7、课程简介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现代的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等方面,都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1)力学---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非惯性系和惯性力;刚体力学基础、刚体的平面运动、进动; 理想液体的性质、伯努利方程;简谐振动、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波动学基础、超声波和次声波;相对论基础、迈克耳孙-莫雷实验; (2)热学--热力学基本定律、典型的热力学过程、多方过程;统计规律、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输运现象。

(3)电磁学---库仑定律;毕奥—萨伐尔定律;电、磁场叠加原理、静电场和恒定磁场的高斯定理、环路定理;安培定律、电介质、磁介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波的产生及基本性质;直流电与交流电; (4)光学---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迈克耳孙干涉仪; 全息照相; 光的双折射现象、偏振光干涉;(5)量子物理基础---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物质波、薛定谔方程;电子隧道显微镜;一维谐振子; 原子的壳层结构、元素周期表等通过大学物理A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方法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运用、科学思维能力、技术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明显的提高, 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努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8. 实践环节与内容或辅助学习活动另开设大学物理实验。

9、课程考核成绩1(15%):期中考试, 成绩2(15%):平时作业, 成绩3(10%):任课教师自主考核项目, 成绩4(60%):期末考试10、指定教材《大学基础物理》(第一、二、三册)主编徐斌富等科学出版社2007年11、参考书目《物理学基础》[美]哈里德等著张三慧李椿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原书第6版)《新概念物理教程》赵凯华罗尉茵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物理学》张三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大学基础物理学习指导》主编徐斌富等科学出版社2007年07000022、课程名称大学物理 BCollege Physics B3、授课对象工科类本科各专业学生4、学分 6 (108学时)5、修读期第2、3学期6、课程负责人: 徐斌富邹勇章可钦潘传芳7、课程简介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现代的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等方面,都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学物理网课推荐

大学物理网课推荐

大学物理网课推荐一、大学物理网课1、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院:《统计物理学》该课程主要讨论如何利用统计物理描述宏观系统,涵盖热力学、电学、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等,帮助学生掌握统计物理的基本理论,深入了解许多关键概念,树立整体物理学知识结构。

2、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物理学II学习视频》该模块设置有大学物理学的基础知识点介绍,以及物理学的有关课题的实验,操作视频,是一个全面性的物理学教育网课程,对学生的物理学知识有很大的作用。

3、武汉大学:《物理学教学视频》该课程包括了量子力学、量子场论、电磁场、多物质流动等物理学课题的解释和实验教学,学生们可以观看实际的操作视频,加深对物理学的理解,并能从中汲取到灵感。

4、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辅导视频》该课程着重讲授物理学原理及应用,涵盖有电力学,机械学,光学,电磁学,曲率和张量理论等,并且有专业老师提供辅导视频,非常适合物理学科初学者学习。

5、北京大学:《大学物理学实验指导视频》该课程涵盖了物理学的所有实验内容,如电力学,机械学,交流电,半导体电路等,并配以专业老师的视频解说,可以让学生提升实验能力,加深对物理学的理解。

6、中国石油大学:《大学物理学复习》该课主要帮助学生们复习前所学的物理学知识,涵盖了物理学的所有基础理论和技术,如坐标系统,流体力学,动量守恒,电学等,适合学生一些复习检验物理知识使用,具有很大的帮助。

7、复旦大学:《大学物理模拟实验》这门课程结合3D虚拟实验,教授物理学相关知识,涵盖宏观到微观物理学,从电势场到质点实验,从晶体结构到比较实验,可以能够简洁的领略物理学的综合性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8、中国地质大学:《物理学概论》这门课程涉及物理学发展史、物理定律定义、电学特性等概论,可以让学生理解物理学最基础的概念及其发展,有助于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的发展。

二、网课对大学生的好处1、更加便捷的学习方式:利用网络平台,大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物理学知识,不受时间和地域的束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B》(上) 教学内容(54学时) 教材:《大学基础物理》(第二版)科学出版社(教学范围从第1章至第12章,有下划线部分为教学内容) 《大学物理B》(下) 教学内容(54学时) 教材:《大学基础物理》(第二版)科学出版社(教学范围从第13章至第26章,有下划线部分为教学内容)第1章质点运动学1.1质点运动的描述1.1.1 参考系坐标系质点 1.1.2 位置矢量运动表达式 1.1.3 位移速度1.1.4加速度 1.1.5两类基本问题1.2 圆周运动的角量表示角量与线量的关系1.2.1 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1.2.2 圆周运动的角量表示1.2.3 角量与线量的关系1.3 相对运动(不单独命题,掌握简单应用)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第2章牛顿运动定律2.1 牛顿运动定律2.1.1 牛顿第一定律 2.1.2牛顿第二定律 2.1.3牛顿第三定律2.2 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建议自学)2.2.1国际单位制 2.2.2量纲2.3 常见力与基本力2.3.1 基本力 2.3.2 常见力2.4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2.4.1第一类典型问题 (积分类型) 2.4.2第二类典型问题 (求导类型)2.5 非惯性系惯性力2.5.1非惯性系 2.5.2平动惯性力和离心惯性力**2.5.3科里奥利力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第3章运动的守恒定律3.1 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3.1.1冲量动量质点动量定理 3.1.2 质点系动量定理 3.1.3 动量守恒定律3.2质心质心运动定理(只讲不考)3.2.1质心 3.2.2质心运动定理3.3 角动量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3.3.1 质点的角动量 3.3.2 质点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3.3.3 质点系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3.4 功质点动能定理3.4.1 功 3.4.2 功率 3.4.3质点动能定理3.5 保守力势能3.5.1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 3.5.2常见保守力的功及其势能形式 3.5.3 势能曲线3.6 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3.6.1质点系动能定理 3.6.2 功能原理 3.6.3机械能守恒定律3.7碰撞3.7.1 恢复系数 3.7.2 完全弹性碰撞 3.7.3完全非弹性碰撞3.8 能量守恒定律*对称性与守恒定律3.8.1能量守恒定律*3.8.2对称性与守恒定律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第4章刚体力学4.1 刚体的基本运动4.1.1 平动 4.1.2 转动4.2 刚体定轴转动的描述4.2.1 刚体转动的角速度及角加速度 4.2.2 匀变速转动的公式4.3 力矩转动定律转动惯量4.3.1 力矩 4.3.2 转动定律 4.3.3 转动惯量**4.3.4平行轴定理正交轴定理4.4刚体的角动量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4.4.1 刚体的角动量 4.4.2 刚体定轴转动角动量定理4.4.3刚体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定律4.5 刚体定轴转动动能定理4.5.1力矩的功 4.5.2 转动动能 4.5.3刚体定轴转动动能定理**4.6 刚体的平面平行运动4.6.1 刚体平面平行运动的描述 4.6.2 转动瞬心纯滚动4.6.3 刚体平面平行运动的动力学方程*4.7 进动4.7.1 回转现象 4.7.2 进动角速度 4.7.3回转效应的应用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第5章流体力学基础5.1流体静力学5.1.1 流体的压强 5.1.2 重力场中静止流体内的压强分布5.2理想流体的稳定流动5.2.1理想流体 5.2.2稳定流动 5.2.3连续性方程5.3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5.2.1 伯努利方程 5.3.2 伯努利方程的应用**5.4实际流体的流动规律5.4.1层流的流动规律 5.4.2 湍流与雷诺数 5.4.3 流体对固体的作用力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第6章机械振动6.1简谐振动6.1.1简谐振动表达式 6.1.2 描述简谐振动的物理量6.1.3 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表示法 6.1.4 单摆和复摆6.2简谐振动的合成6.2.1 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6.2.2 两个同方向不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拍6.2.4 两个相互垂直的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6.2.5 两个相互垂直的不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6.3.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掌握概念)6.3.1 阻尼振动 6.432 受迫振动 6.3.3 共振*6.4 非线性振动6.4.1非线性振动方程 6.4.2非线性振动方程的求解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第7章机械波7.1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7.1.1 机械波的基本概念7.1.2 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7.2 平面简谐波表达式7.2.1平面简谐波表达式7.2.2平面简谐波表达式的物理意义7.2.3 波动方程7.3 平面简谐波的能量7.3.1 波的能量7.3.2 波的能量密度 7.3.3 波的能流密度**7.3.4 波的吸收7.4 惠更斯原理波的衍射、反射和折射7.4.1 惠更斯原理7.4.2 惠更斯原理的应用7.5 波的叠加7.5.1 波的叠加原理7.5.2 波的干涉**7.5.3 驻波 7.5.4 波包群速度7.6 多普勒效应7.6.1 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7.6.2 冲击波*7.7声波7.7.1 声波的一般性质 7.7.2 声强级 7.7.3 次声、超声和噪声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第8章气体动理论8.1热力学系统的平衡态8.1.1 平衡态8.1.2 状态参量8.1.3 温度8.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8.3物质的微观模型8.3.1物质的微观模型8.3.2大量粒子系统的统计规律性及统计方法8.4 理想气体的压强8.4.1 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8.4.2 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8.5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速率及能量的统计分布律8.5.1 速率分布函数 8.5.2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8.5.3 玻尔兹曼能量分布律8.6 理想气体的温度8.6.1 理想气体温度公式 8.6.2 温度的微观统计意义8.6.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推导8.7 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内能8.7.1分子的自由度8.7.2分子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8.7.3 理想气体的内能8.8气体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8.8.1 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 8.8.2 影响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的因素*8.9 气体的输运现象8.9.1粘滞现象 8.9.2 热传导现象 8.9.3 扩散现象*8.10 真实气体范德瓦尔斯方程8.10.1真实气体的等温线 8.10.2 由分子体积引起的修正8.10.3由分子力引起的修正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第9章热力学基本定律9.1 热力学第一定律9.1.1 热力学中的基本概念9.1.2热力学第一定律9.2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9.2.1 等容过程定容摩尔热容9.2.2 等压过程定压摩尔热容9.2.3 等温过程9.2.4 绝热过程*9.2.5 多方过程9.2.6 循环过程卡诺循环9.3 热力学第二定律9.3.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9.3.2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9.3.3 卡诺定理9.4 熵熵增加原理(只考熵的概念,不考熵的计算)9.4.1克劳修斯等式和不等式9.4.2 熵和熵变9.4.3 熵增加原理9.4.4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表述9.4.5 熵与热力学几率**9.5 热力学第三定律9.5.1 能斯特定理 9.5.2 热力学第三定律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第10章现代科学与高新技术物理基础(1)10.1混沌现象10.1.1混沌的概念 10.1.2 蝴蝶效应 10.1.3 貌似随机的混沌10.2 超声检测技术10.2.1超声检测的基本物理原理 10.2.2超声检测的典型应用 10.2.3超声检测仪器10.3 能源技术与热力学10.3.1 能源能量传递 10.3.2 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10.3.3 热力学定律对节能技术的指导意义第11章真空中的静电场11.1 库仑定律11.1.1电荷 11.1.2 库仑定律11.2 电场电场强度11.2.1 电场11.2.2 电场强度11.2.3 场强叠加原理11.3 高斯定理11.3.1电场线和电通量11.3.2 高斯定理11.3.3利用高斯定理求场强分布11.4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11.4.1静电场力的功 11.4.2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11.5电势电势与场强的关系11.5.1 电势能 11.5.2电势 11.5.3 电势叠加原理 11.5.4 等势面11.5.5 电势与场强的微分关系11.6 静电场中的电偶极子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第12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12.1 静电场中的导体12.1.1 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 12.1.2 实心导体静电平衡时的电荷分布特征12.1.3 空腔导体静电平衡时的特征 12.1.4 静电屏蔽※※12.1.5 镜像法的应用12.2 电容和电容器12.2.1 孤立导体的电容12.2.2 电容器及其电容12.3 电介质及其极化12.3.1 电介质极化的微观机制 12.3.2 电极化强度矢量12.4 有电介质存在时的静电场基本定理12.4.1 有电介质存在时的高斯定理12.4.2 电位移矢量D和电介质中总场强E的关系式12.4.3D、E、P三矢量的场线12.4.4 有电介质存在时的环路定理12.5 静电场的能量12.5.1 点电荷系的相互作用能12.5.2 电荷连续分布系统的静电能12.5.3 电场的能量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第13章稳恒电流(只讲电流密度及电动势)13.1 电流稳恒条件13.1.1 电流 13.1.2 电流密度矢量13.1.3 电流连续性方程电流稳恒条件13.2 欧姆定律13.2.1 欧姆定律的积分形式 13.2.2 电阻的计算 13.2.3 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13.2.4 金属导电的经典微观解释13.3 焦耳定律13.3.1 电流的功和功率 13.3.2 焦耳定律13.4 电动势13.4.1 电容器的放电 13.4.2 电源的作用 13.4.3 电动势13.5 闭合电路和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13.5.1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13.5.2 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13.6 基尔霍夫定律13.6.1 节点电流定律 13.6.2 回路电压定律 13.6.3 复杂电路的计算方法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第14章真空中的稳恒磁场14.1 磁场磁感应强度14.1.1磁场 14.1.2 磁感应强度14.2 毕奥—萨伐尔定律14.2.1 毕奥—萨伐尔定律 14.2.2 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应用14.2.3 运动电荷的磁场14.3 稳恒磁场中的基本定理14.3.1 磁感应线 14.3.2 磁通量 14.3.3 磁场的高斯定理14.3.4 磁场的安培环路定理 14.3.5 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14.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14.4.1 定培定律 14.4.2 平行无限长载流直导线间的相互作用14.4.3 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 14.4.4 磁力矩的功14.5 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14.5.1 洛仑兹力 14.5.2 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14.5.3霍尔效应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第15章磁介质15.1 磁介质的磁化及其描述15.1.1 磁介质 15.1.2 分子电流和分子磁矩 15.1.3 顺磁质的磁化15.1.4 抗磁质的磁化15.2 磁化强度磁化电流15.2.1 磁化强度 15.2.2 磁化电流磁化电流面密度15.2.3 磁化电流与磁化强度的关系15.3 有磁介质存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15.3.1 有磁介质存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 15.3.2 磁化特性15.3.3 有磁介质存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 15.3.4 有磁介质存在时的高斯定理15.4 铁磁质15.4.1 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 15.4.2 铁磁质磁化的微观机制15.4.3 铁磁质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第16章电磁感应16.1 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16.1.1 电磁感应现象 16.1.2 楞次定律 16.1.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6.2 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感生电场16.2.1动生电动势 16.2.2 动生电动势的计算 16.2.3 感生电动势感生电场16.2.4 感生电动势的计算16.3 自感互感16.3.1 自感现象及自感系数 16.3.2 自感系数的计算16.3.3 互感现象及互感系数 16.3.4 互感系数的计算16.4 磁场的能量16.4.1自感储能 16.4.2 磁场的能量和磁能密度 16.4.2磁场能量的计算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第17章电磁场与电磁波17.1 位移电流全电流安培环路定理17.1.1 位移电流17.1.2 全电流安培环路定理17.2 麦克斯韦方程组17.2.1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17.2..2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微分形式17.3 平面电磁波(了解)17.3.1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17.3.2 电磁波的主要性质17.3.3 电磁波的能量和动量*17.4 电磁振荡与电磁辐射(了解)17.4.1 LC振荡电路 17.4.2 无阻尼电磁振荡方程和电磁振荡的能量17.4.3 阻尼振荡与受迫振荡 17.4.4 电磁波的辐射17.5 电磁波谱(了解)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第18章正弦交流电路18.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18.1.1 交流电的产生 18.1.2 描写正弦交流电的特征量18.2 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18.2.1正弦量的振幅矢量图示法 18.2.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18.2.3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18.3 交流电路中的三种基本元件18.3.1 纯电阻元件交流电路 18.3.2 纯电容元件的交流电路18.3.3 纯电感元件的交流电路18.4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18.4.1 RLC串联电路18.4.2 RLC并联电路18.5 谐振电路18.5.1 串联谐振 18.5.2 并联谐振18.6 交流电的功率功率因数的提高18.6.1交流电的功率18.6.2功率因数的提高18.7 变压器原理18.7.1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18.7.2 理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18.7.3 变压器的用途18.8 三相交流电18.8.1 三相交流电概述 18.8.2 三相电路中负载的联接方式18.8.3 三相交流电的功率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第19章现代科学与高新技术物理基础(2)19.1等离子体及其应用简介19.1.1等离子体概念 19.1.2. 等离子体性质及分类 19.1.3 等离子体的电中性19.1.4 应用实例19.2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19.2.1 磁悬浮列车的两种形式19.2.2 磁悬浮列车的主要系统19.3 电磁波与遥感19.3.1遥感的基本概念19.3.2电磁波谱与大气窗口19.3.3 21世纪遥感的六大发展趋势第20章几何光学20.1 球面折射20.1.1 单球面折射 20.1.2 共轴球面系统20.2 透镜20.2.1 薄透镜 20.2.2 薄透镜的组合20.2.3 厚透镜 20.2.4 柱面透镜20.2.5 透镜的像差**20.3 眼睛的光学系统20.3.1 眼睛的光学结构 20.3.2 眼睛的调节 20.3.3 眼睛的屈光不正及其矫正*20.4 常用光学仪器20.4.1 放大镜 20.4.2 普通光学显微镜 20.4.3 望远镜 20.4.4 纤维光束内窥镜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第21章光的干涉21.1 光的波动学说及光的相干性21.1.1 光的波动学说21.1.2 普通光源发光的微观机制21.1.3 光波的叠加及其相干性 21.1.4 相干光的获得21.2 波阵面分割法产生的光的干涉21.2.1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21.2.2 菲涅耳双面镜和双棱镜实验21.2.3 洛埃德镜实验 21.2.4 光程光程差和相位差21.2.5 透镜不产生附加光程差21.3 振幅分割法产生的光的干涉21.3.1 薄膜干涉概述 21.3.2 等倾干涉(了解) 21.3.3 等厚干涉21.3.4 等厚干涉的应用21.4 迈克尔逊干涉仪21.4.1 仪器结构和原理 21.4.2迈克尔逊干涉仪应用*21.5 光波的空间相干性和时间相干性21.6.1 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21.6.2 光波的空间相干性 21.6.3 光波的时间相干性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第22章光的衍射22.1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22.1.1光的衍射现象 22.1.2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22.1.3 衍射的分类22.2 单缝衍射22.2.1 衍射装置与衍射图样的特点 22.2.2 单缝衍射的明暗条纹位置22.2.3 明条纹的角宽度和线宽度22.2.4 衍射图样的光强分布**22.2.5用积分法计算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22.3 圆孔衍射22.3.1 衍射装置和衍射图样特点 22.3.2 成像仪器的分辨本领**22.3.3用积分法计算圆孔衍射的光强分布22.4 光栅衍射22.4.1 光栅的结构及其衍射图样 22.4.2 光栅衍射的光强分布22.4.3 光栅方程 22.4.4 暗条纹和次极大的位置22.4.5 明条纹的半角宽度 22.4.6 缺级现象22.4.7 光栅光谱**22.4.8光栅的角色散和分辨本领.22.5 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22.5.1 X射线的发生装置 22.5.2 劳埃实验 22.5.3 布拉格公式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第23章光的偏振23.1 自然光与偏振光23.1.1 横波的偏振性 23.1.2 偏振光与自然光23.2 起偏和检偏马吕斯定律23.2.1 偏振片 23.2.2 起偏和检偏 23.2.3 马吕斯定律23.3 反射和折射光的偏振性23.3.1反射光的偏振性 23.3.2折射光的偏振性23.4 双折射(只讲不考)23.4.1 双折射现象 23.4.2 双折射晶体光轴主截面23.4.3 光在单轴晶体中的传播 23.4.4 偏振棱镜*23.5 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23.5.1 波晶片——相位推迟片23.5.2 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的获得23.5.3 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的检验*23.6 偏振光的干涉23.6.1 椭圆偏振光的干涉装置23.6.2 光矢量的分解与合成23.6.3 合振幅与光强*23.7 人为双折射和旋光现象(了解)23.7.1 光弹效应 23.7.2 电光效应 23.7.3 旋光现象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第24章狭义相对论24.1 牛顿力学的相对性原理24.1.1牛顿的绝对时空观24.1.2牛顿力学的相对性原理24.1.3电磁学与牛顿力学的相对性原理24.2 实验基础和基本假设*24.2.1 寻找以太的尝试——迈克尔逊—莫雷实验**24.2.2 修改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尝试──发射理论24.2.3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24.3洛伦兹变换24.3.1洛伦兹变换24.3.2对变换式的讨论24.4相对论时空观24.4.1 时序的相对性和因果律24.4.2 时间膨胀 24.4.3长度收缩24.4.4 洛伦兹速度变换24.5 相对论动力学24.5.1 质速关系24.5.2 质能关系24.5.3 能量与动量的三角关系*24.7 电磁场的相对性24.7.1 相对论动量和能量的变换式24.7.2 相对论力的变换式24.7.3 电磁场的相对论变换式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第25章初期量子论25.1 黑体辐射与普朗克量子假设25.1.1 热辐射黑体25.1.2 基尔霍夫热辐射定律25.1.3 黑体的辐射定律25.1.4 普朗克量子假说25.2 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光量子论25.2.1光电效应25.2.2 康普顿效应**25.2.3 电子对效应25.3 玻尔的氢原子量子论25.3.1 原子的有核模型25.3.2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25.3.3 玻尔的原子理论25.3.4 玻尔原子理论的应用25.4 佛兰克—赫兹实验(了解)25.4.1 实验装置与原理25.4.2 实验结果25.4.3 分析与讨论25.5 对玻尔原子理论的评价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第26章量子力学基础26.1 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26.1.1 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26.1.2 对玻尔轨道量子化条件的解释26.1.3 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的实验验证26.2 不确定关系26.2.1 坐标和动量 26.2.2 能量和时间26.3 波函数26.3.1波函数的引入26.3.2波函数的物理意义26.3.3波函数的标准条件26.4 薛定谔方程26.4.1薛定谔方程26.4.2定态及定态薛定谔方程26.4.3 一维无限深方势阱*26.4.4 一维谐振子 26.4.5 一维势垒扫描隧道显微镜(STM)26.5 力学量和算符26.5.1算符26.5.2算符的一般性质26.5.3 量子力学中常用的几类算符26.5.4 本征值方程和力学量的算符表示26.5.5 角动量算符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26.6 量子力学的体系和发展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第27章原子27.1 氢原子27.1.1 氢原子的定态薛定谔方程 27.1.2 电子概率密度分布27.2 电子自旋27.2.1 简单塞曼效应27.2.2 电子自旋27.2.3 史特恩—盖拉赫实验*27.3 碱金属原子27.3.1 碱金属原子的光谱实验规律 27.3.2碱金属原子束缚定态的能级27.3.3 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27.4 多电子原子的壳层结构27.4.1 独立电子近似 27.4.2 原子的壳层结构和电子组态27.4.3 电子壳层分布规则*27.5 激光27.5.1 激光器的基本结构 27.5.2受激吸收自发辐射受激辐射27.5.3粒子数布居反转 27.5.4 工作物质27.5.5 光学谐振腔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第28章分子与固体28.1双原子分子28.1.1 氢分子 28.1.2 分子转动能级 28.1.3 分子振动能级 28.1.4 分子光谱特征28.2 固体的能带28.2.1固体能带的形成28.2.2 能带中的电子行为28.3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28.3.1 导体 28.3.2 绝缘体 28.3.3 半导体28.4 -p n结、半导体器件28.4.1 杂质半导体 28.4.2 pn结 28.4.3 半导体器件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第29章核物理与粒子物理29.1 原子核的组成和一般性质29.1.1 原子核的组成29.1.2 原子核的自旋、磁矩29.1.3 原子核的结合能29.1.4 核力的主要性质29.1.5 核结构模型29.2 核的放射性衰变29.2.1 放射性的基本特征29.2.2 核衰变的类型 29.2.3 放射性衰变规律29.3原子核反应29.3.1 反应能29.3.2 核反应机制29.4 原子核的裂变与聚变29.4.1 原子核的裂变29.4.2 原子核聚变29.5 粒子物理简介29.5.1 粒子的分类29.5.2 粒子的性质29.5.3 粒子间的相互作用29.6 强子结构和夸克模型29.6.1 夸克模型 29.6.2 夸克的“色”及色相互作用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第30章天体物理与宇宙学30.1 牛顿万有引力理论的新版本——广义相对论基础30.1.1 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30.1.2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30.1.3 水星之谜30.1.4 广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30.1.5 广义相对论中的时空观30.1.6 广义相对论的实验验证30.2 天体物理简介30.2.1 天体系统的空间层次30.2.2 白矮星30.2.3 中子星30.2.4 脉冲星和超新星30.2.5 黑洞30.3 宇宙学30.3.1 宇宙的膨胀30.3.2 大爆炸宇宙模型30.3.3 宇宙的密度与暗物质30.3.4 “热寂说”的终结第31章现代科学与高新技术物理基础(3) 31.1 全息照相31.1.1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31.1.2 全息照片的拍摄要求和特点31.1.3全息照相的应用31.2. 超导宏观量子效应31.2.1超导态的重要特征 31.2.2 BCS理论 31.2.3 超导宏观量子效应31.2.4 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研究进展31.3 量子霍尔效应- 2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