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诊负责制度

合集下载

首诊负责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
1、首诊负责制指首次接诊的科室和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和抢救承担责任,首诊医师应对所接诊患者详问病史、认真体检、严密观察、及时处理,及时规范书写病历,根据规定履行相应报告制度。

2、检诊如属本科疾病,首诊医师应负责处理;诊治有困难者,及时会诊或请上级医师指导;如不属本科疾病或同时存在其他专科疾病时,应及会诊;与交接班医师做好床头交清病情,共同检诊并做好记录。

3、首诊医师对急、危、重患者立即实施抢救,如不属本科疾病,应边抢救边请会诊。

被邀请的医师,应立即赶到现场,明确为本科疾病后,应按首诊医师的责任进行抢救。

4、经检诊或抢救后,需要住院治疗的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负责与病房联系,病房不得拒绝收治。

如收治有困难时,应向医院总值班报告,协调处理。

5、凡决定入院或转院的急、危、重患者,应该根据病情及相关规定,由家属及医护人员护送患者入病房。

1。

一、首诊负责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1. 什么是首诊负责制度?首诊负责制度,简称首诊制度,是指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由基层医疗机构承担首诊工作,即患者首先就诊的医疗机构对其进行初步诊疗和治疗,并对患者的后续治疗进行负责和协调的制度。

2. 首诊负责制度的背景和意义首诊负责制度的实施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旨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整个医疗卫生体系的效率和质量。

首诊负责制度的实施能够分流大医院的压力,减轻患者排队等待就诊的时间,提高就医效率。

同时,它也能够保证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的收入和地位,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 首诊负责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首诊负责制度的核心是基层医疗机构的首诊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初步诊疗基层医疗机构作为首诊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诊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的判断和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和医嘱。

初步诊疗的目的是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处理,并确定是否需要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3.2 患者跟踪和协调对于那些需要进一步治疗或转诊的患者,基层医疗机构会跟踪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与上级医疗机构进行协商和沟通,确保患者能够顺利进行后续治疗。

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着对患者的负责和协调工作,确保患者的治疗过程顺利进行,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3.3 培训和能力提升为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质量,实施首诊负责制度还需要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培训和能力提升。

医疗卫生部门需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和学习资源,使基层医生具备较为全面的医疗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首诊工作。

4. 首诊负责制度的挑战和解决方法实施首诊负责制度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包括基层医疗机构人员配备不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信任度低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4.1 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政策支持和投入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和投入,提高其人员配置和设备设施水平,以提高其服务能力和质量。

首诊负责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
改进方向
关注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如首诊医生的专业能力、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提出改进措施。
改进目标
提高首诊医生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促进医院整体 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不断完善首诊负责制度,推动医疗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 化。
06
CATALOGUE
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提高患者满意度
促进医疗机构内部管理
首诊负责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内部各部 门之间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完 成患者的诊疗任务,有利于促进医疗 机构内部管理和团队协作。
通过明确责任主体和提供连续性的诊 疗服务,能够增强患者对医疗机构的 信任感和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
02
CATALOGUE
首诊流程与规范
接诊流程
挑战三
首诊负责制与分级诊疗制度的衔接不畅。在实际操作中,首诊负责与分级诊疗之间的衔接 存在不畅现象,如转诊标准不明确、上下级医疗机构沟通不足等,影响了患者的连续治疗 和服务体验。
经验教训总结
经验一
加强首诊医生的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通过定期组织专业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开展病例讨论等方式,提高 首诊医生的临床技能和诊疗水平,确保患者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和开具处方。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 者正确用药和注意事项。
负责患者病历书写和医疗文书 的整理。
护士职责
01
协助医生接待患者,测 量生命体征和记录病情 。
02
执行医嘱,协助患者进 行各项检查和治疗。
03
对患者进行护理和照顾 ,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
04
负责医疗器械的清洗、 消毒和保管。
THANKS

首诊负责制定义

首诊负责制定义

首诊负责制定义首诊负责制是指医疗机构在一线门诊、急诊中,由具备相应医师资质的医生担当患者的首诊责任,并负责协调、引导、监督患者的整个就医过程。

该制度的目的是提高就医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医患沟通和保障患者权益。

一、首诊负责制的背景和意义首诊负责制的出现是因为我国医疗资源不平衡、分级诊疗制推行不力等问题,导致患者就医难、就医贵的现象普遍存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开始推行首诊负责制,以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合理引导患者就医,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首诊负责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通过首诊负责制,可以将患者就医途径引导到合适的医疗机构,避免盲目就医和不必要的医疗消耗,达到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的目的。

2. 提高就医效率:在首诊负责制下,医生负责协调患者的整个就医过程,可以避免患者反复奔波、多次就医的情况发生,提高就医效率,减轻患者的负担。

3. 优化诊疗流程:首诊负责制要求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就医需求,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诊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和经济负担。

4. 保障患者权益:首诊负责制强调医生对患者的责任,要求医生提供全程的医疗服务和咨询,并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二、首诊负责制的实施方式和要求首诊负责制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首诊负责制是分级诊疗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分级转诊机制,将患者有序引导到适合的医疗机构就诊。

2. 规范医生行为和责任:首诊医生要具备相应的医师资质和专业知识,能够进行初步病情判断和诊断,并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建议。

同时,医生还要负责协调患者的整个就医过程,与其他专科医生进行沟通和转诊。

3. 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各级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实现电子病历共享和医疗信息互通,方便医生及时获取患者的病史和检查结果,提高诊疗效果和减少患者的重复检查。

医院首诊负责制度

医院首诊负责制度
医院应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如心理咨询、心理疏 导等,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3
家属参与
医院应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诊疗过程,提供必要 的支持和帮助,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
05
监督管理与持续改进
定期自查与评估机制建立
制定定期自查计划
医院应制定首诊负责制度的定期自查计划,明确自查 的时间、内容、方法和责任人。
整改落实
按照整改方案要求,认真组织 整改落实工作,确保问题得到
有效解决。
跟踪验证
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验证 ,确保问题不反弹、不复发。
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制度
总结经验教训
医院应对首诊负责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 ,提炼经验教训,为制度的不断完善提供借 鉴。
完善制度
根据总结的经验教训和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首诊负 责制度,提高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认真对待监督检查结果
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医院应认真对待 ,及时整改落实。
加强与上级卫生行政部况。
针对问题整改落实并跟踪验证
制定整改方案
针对自查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 问题,医院应制定具体的整改 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措施、
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开展自查工作
按照计划开展自查工作,对首诊负责制度的执行情况 进行全面梳理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
自查结果分析与评估
对自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总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接受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检查
积极配合监督检查
医院应积极配合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 查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和信息。
医院应严格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 人信息,未经患者同意,不得向 第三方透露相关信息。
隐私设施
医院应提供私密的诊疗环境和设 施,确保患者在接受诊疗过程中 的隐私权得到保障。

首诊负责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什么是首诊负责制度首诊负责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中,由一名医生或一组医疗团队对病人进行首次诊断,负责协调治疗、转诊和跟踪服务的制度。

在首诊负责制度下,患者享有全面、连续、协调、贴近、个性化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医生则要负责患者的全面治疗并与其他医疗专家合作,确保患者得到最佳治疗结果。

为什么需要首诊负责制度在传统医疗体系中,患者可以自由选择就诊医院和医生,但由于基础医疗服务相对混乱和医疗知识水平的不均衡,部分患者难以获取适当的医疗服务。

另外,患者在就诊过程中需要与不同的医生和医疗机构沟通并寻求诊断和治疗建议。

对于患者来说,这种不协调的医疗服务可能导致治疗忽略某些重要的医疗问题,甚至导致医疗失误和医疗纠纷。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诊负责制度被引入到现代医疗体系中,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效率和协调性。

首诊负责制度的实施意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首诊负责制度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误诊和医疗纠纷。

在该制度下,医生对患者的病情了解更全面,可以更好地预测患者病情发展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首诊负责制度可以增加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患者就医时间和医疗费用。

通过高效的医疗协调和信息共享,患者可以更快地得到适当的医疗服务和诊断。

协调医疗资源首诊负责制度可以协调医疗资源,让患者得到更全面、更连续的医疗服务,同时避免了医疗资源分散和信息不同步的问题,提高了医疗工作者的协调效率。

促进医疗服务的个性化首诊负责制度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为其提供更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和预防措施。

针对不同的患者,医生可以根据其不同的需求和生活方式,为其设计最佳的治疗计划。

首诊负责制度的问题尽管首诊负责制度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下,会导致一些患者无法获得到适当的医疗服务和治疗。

另外,首诊负责制度的实施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尤其对于一些较为落后的医疗机构,在短期内可能难以承担起这样的责任。

医疗核心制度之首诊负责制度详解

医疗核心制度之首诊负责制度详解

医疗核心制度之首诊负责制度详解
首诊负责制是指患者首次就诊时,由基层医疗机构承担首诊责任,负责对患者的初步医疗诊断、治疗和转诊。

其目的在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1. 患者就诊的首选医疗机构:实行首诊负责制后,患者应选择就近的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诊所等。

只有在基层医疗机构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才能转诊到更高级的医疗机构就诊。

2. 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为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需要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更新。

还需要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诊断检查设备,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

3. 诊断治疗规范化:基层医疗机构应按照标准诊疗流程,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初步诊断和治疗。

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基层医
生应具备一定的诊断和治疗能力,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诊治经验和技术。

4. 转诊制度:如果基层医疗机构无法解决患者的问题,需要及时将患者转诊到更高级的医疗机构就诊。

在转诊时,基层医疗机构应提供完整的病史资料和诊疗方案,方便高级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诊治。

5. 基层与高级医疗机构的合作机制:为了实现首诊负责制的顺利运行,基层医疗机构需要与高级医疗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包括医疗资源共享、专业技术指导、病例讨论等。

高级医疗机构也应对基层医生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其诊疗水平。

通过实行首诊负责制,可以有效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减轻了高级医疗机构的压力。

这在改善医疗服务格局和提高医疗质量上具有重要意义。

首诊负责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文档模板】首诊负责制度【一、制度背景】首诊负责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在病人首次就诊时,由首诊医生负责全面诊疗,协调专科诊治,并对病人的全程健康管理负责的一种医疗服务模式。

本制度旨在提高医疗效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质量。

【二、制度目的】1. 提高就医效率和医患沟通:通过首诊医生在病人首次就诊时全面了解病情,提供及时的专科转诊和诊断治疗建议,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医患沟通效果。

2.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通过首诊负责制度,合理安排医疗资源的利用,减少病人对多个医生的重复就诊,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3. 提供个体化的全程健康管理:首诊医生负责病人的全程健康管理,建立个体化的健康档案,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

【三、制度内容】1. 首诊医生的职责:(1) 对病人首次就诊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问诊,完整记录病历。

(2) 根据病情进行初步诊断,在必要时进行化验、影像学及其他辅助检查。

(3) 根据病情,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并给予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4) 如病情复杂需要进一步专科诊治,进行及时的专科转诊。

(5) 进行病情的动态观察,根据需要进行复诊和随访。

(6) 建立病人个体化的健康档案。

2. 专科医生的职责:(1) 针对首诊医生转诊的病人,根据初步诊断和病人病历,进行进一步专科诊治。

(2) 根据病情,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并进行治疗和随访。

(3) 结合首诊医生提供的病人健康档案,进行个体化的健康管理。

3. 管理要求:(1) 在医疗机构内建立完善的首诊负责制度工作流程,确保制度的顺利实施。

(2) 首诊医生和专科医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协作机制,共同提高病人的医疗服务质量。

(3) 医疗机构要对首诊医生和专科医生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核,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4) 建立健全的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确保病人个体化的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

【四、附件】所涉及附件如下:1. 首诊负责制度工作流程图。

2. 个体化健康档案模板。

首诊负责制度(最新版)

首诊负责制度(最新版)

《首诊负责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患关系的沟通与信任,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连续、综合、高效的医疗服务,特制定本《首诊负责制度》。

第二条:首诊负责制度是指在医疗服务中,由首诊医生对患者的全程医疗服务负起责任,并在需要时进行转诊和协调其他医疗资源。

第三条:首诊医生应当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并且应当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医患关系维护能力。

第四条:首诊医生应当遵循医学伦理和法律法规,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不得违背职业道德开展医疗服务。

第二章:实施范围第五条:本《首诊负责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医院、诊所等。

第六条:患者在需要医疗服务时,应当首先就近就医,并由首诊医生负责提供医疗服务。

第七条:在特殊情况下,患者可选择直接前往特定医疗科室就诊,但仍需遵循首诊医生的转诊建议。

第三章:首诊医生的职责第八条:首诊医生应当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确保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健康状况。

第九条:首诊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第十条:首诊医生应当向患者详细解释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第十一条:首诊医生应当对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治疗效果。

第十二条:如患者病情复杂或需要进一步诊疗的,首诊医生应当及时进行转诊,并向接诊医生提供必要的病历和检查资料。

第十三条:首诊医生应当与其他医疗科室的医生保持密切的联系,进行病情交流和医疗资源协调。

第四章:患者的权利和义务第十四条:患者有权选择合适的首诊医生,并在医疗过程中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第十五条:患者有权拒绝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并在明确了解后做出知情同意。

第十六条:患者有义务如实提供自己的病史和健康状况,并积极配合首诊医生的治疗。

第十七条:患者有义务按照首诊医生的要求进行转诊,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五章:医疗机构的责任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首诊负责制度,并为首诊医生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

医院首诊负责制度

医院首诊负责制度

医院首诊负责制度首诊医师是指患者在我院就医期间第一位接诊的医师。

首诊负责制度是指首诊医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诊治患者,做到热情接待、仔细检查、认真书写病历,提出诊断和处理意见。

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一、门诊首诊负责制度1.首诊医师接诊后详细询问病史,完成病历记录、体格检查和诊治。

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如经检查后判断患者属他科疾病,医师应向患者提出下一步就诊建议并在病历中记录。

2.如遇到诊疗有困难或涉及多学科的患者,首诊医师先完成病历记录和体检,及时请上级医师指导,必要时可收治住院进一步诊治或转诊至其他科室。

3.对于需要检查但本次门诊时间难以获得检查结果需下午继续诊疗时,普通门诊由本科医师处理,患者不再挂号;如遇特殊情况,确实无法完成检查后的复诊,首诊医师可推荐本科同级别及以上的医师负责复诊。

4.在门诊期间,如遇危重病例需现场抢救时,首诊医师应首先实行必要的抢救,并与急诊科联系,急诊科立即准备抢救设备并组织急诊医师到门诊现场救治,急诊科医师作为第一负责人。

5.如遇危重病例需转送至急诊科抢救时,首诊医师应立即通知门诊护士台准备轮椅、同时通知急诊科准备抢救设备,负责护送患者至急诊抢救室,向急诊抢救医师介绍病史和诊疗经过,并写好门诊病历,注明转科申请和时间,交接完成后急诊科医师作为第一负责人。

6.所有检查或治疗应得到患者或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必要时完成书面知情告知和诊疗选择并签字。

二、急诊首诊负责制度1.患者经分诊到相关科室就诊(危重患者先诊疗后付费),各科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拖延病人诊治。

2.首诊医师检查患者后,若判定为他科疾病时也应书写病历,并作必要的检查处理,尤其对危重抢救患者,首诊医师应及时实施抢救,同时提请有关科室会诊。

做好当面交接方能离开,在尚未交接前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

3.凡遇诊断治疗有困难的患者,首诊医师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

什么叫首诊负责制度内容

什么叫首诊负责制度内容

什么叫首诊负责制度内容
首诊负责制度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

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要注意的是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1、首诊医师须按照要求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做好必要的辅助检查及病历记录等,对诊断已明确的患者应及时治疗。

若病情需要应收住观察室或收住入院进一步治疗。

特别是危、急、重病人,必须收住入院治疗。

2、对已接诊的非本科疾病患者,首诊医师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认真书写门诊病历后,耐心向患者介绍其病种及应去的就诊科室。

3、对已接诊的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首诊医师应在写好病历、做好检查后,请上级医师会诊或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诊断明确后及时转有关科室治疗。

诊断仍不明确者,收住主要临床表现相关科室。

首诊负责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首诊负责制度是指患者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

为保证来医院就诊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医院和科室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科室。

第二章管理要求第三条病人首先就诊的科室为首诊科室,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第四条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第五条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第六条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报告科主任及医院主管部门及时组织会诊。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第七条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被邀会诊的科室医师须按时会诊,执行医院会诊制度。

会诊意见必须向邀请科室医师书面交待。

第八条首诊医师请其它科室会诊必须先经本科上级医师查看病人并同意。

被邀科室须有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参加会诊。

第九条两个科室的医师会诊意见不一致时,须分别请示本科室上级医师,直至本科主任。

若双方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可请示医务处处长,在尚未制定由哪一科室主管之前,首诊医生科室负责诊治,不得推诿。

第十条复合伤或涉及多科室的危重病人抢救,在未明确由哪一科室主管之前,除首诊科室负责诊治外,所有的有关科室须执行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协同抢救,不得推诿,不得擅自离去。

首诊负责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什么是首诊负责制度首诊负责制度是指患者在就医的医疗机构的第一次就诊中,由医生负责对患者的诊疗及后续跟踪管理。

该制度以患者为中心,突出了医生在医疗服务的关键地位,推动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

首诊负责制度的作用提高医疗质量首诊负责制度可把医生往患者的需求、利益、整体状况上考虑,改变以往医生单纯为了疾病而诊治的习惯;从而有效提高医疗质量,减轻医疗卫生系统的负担,遏制显性和隐性的医疗损失。

强化医生责任感首诊负责制度强调每次患者就医都必须由同一个医生负责,降低了医生的诊疗误差,使医生对自己诊疗质量负责,被动参与患者管理,逐渐实现从医学诊断到医患关系的升级。

建立患者信任感首诊负责制度使患者知晓自己的身体健康,并对符合自身实际的治疗及诊断方式建立信任感。

医生的负责任和贴心服务会让患者觉得获得了满意的专业医疗服务,增加对医院的信赖感和对就医医生的信任。

首诊负责制度的推行政策保障首诊负责制度的推行在政策层面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意见》,其中规定明确提出,要落实首诊负责制度。

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是推行首诊负责制度的重要保障。

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分级诊疗制度下设“基层医疗机构”、“综合医院或区域医疗中心”和“综合及超大型医疗中心”,每个层级对患者提供不同的医疗服务。

建立健全评价和监督机制为确保首诊负责制度得到全面有序的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科学的医疗卫生服务监管机制,开展日常检查监督,规范医疗行为,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规范的医疗行为。

首诊负责制度存在的问题基层医疗机构能力不足基层医疗机构的实施首诊负责制后,由于人才、设备、资金等方面的不足,只能起到初步诊查、拟定治疗方案等简单工作,难以及时解决较为复杂的疑难杂症。

医生经验及诊断能力不足随着患者数量的增加,医生在诊断材料不充分的情况下,难以达到准确判断的目的,甚至有些医生也不愿推荐先进的诊断技术来帮助自己。

一、首诊负责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一)定义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東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二)基本要求1.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2.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

3.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4.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释义】1.首诊负责制度的核心理念是什么?答:医疗机构在患者就诊时,为强化医疗质量和安全,应对该患者实施明确、连续的全流程诊疗管理,覆盖医疗机构内所有医务人员的行为,并在患者医疗记录上可追溯.首诊负责制明确了医疗活动的责任主体.2.何谓首诊责任主体?答:是指医疗活动中承担相应诊疗义务和法律责任的医师、科室或医疗机构.3.何谓诊疗活动的连续性?答: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涉及医学的各个学科,是以专业化的团队来完成各种诊疗服务流程,医疗机构应遵照首诊负责制的要求确保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各个诊疗服务流程连贯、清晰.诊疗活动的连续性具体体现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一、首诊负责制度(1)对于急危重症需抢救的患者,应有医务人员的全程陪同(含监护)或/及陪同转运,并积极抢救,必要时呼叫专科人员.(2)对于普通患者,应当有医疗记录来体现所有的医疗行为是连续的,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自主放弃的除外。

4.如何界定首位接诊医师?答:(1)患者完成门急诊挂号并到达诊室后,首先接诊的科室为首诊科室,首位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不包括医师接诊未挂号患者、患者所挂就诊号与所接触的医师不符或与科室(专科)不符的情况.(2)急危重症需抢救的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即为首诊医师,不受其是否挂号,挂号与医师、科室或专科不符的限制。

(3)复合伤或涉及多科室的急、危重患者抢救,在未明确由哪一科室主管之前,除首诊科室主持诊治外,所有的有关科室须执行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协同抢救,不得推诿,不得擅自离开.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5.何谓门、急诊一次就诊过程结束?答:就诊过程结東的标志有4种情形。

首诊负责制制度

首诊负责制制度

首诊负责制制度均应详细记录处理经过。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应有主治医师、住院医、护士长等有关人员参加。

住院期间,对普通病情的新入院患者,首次查房应在其入院1 周内完成。

对危重患者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应即时查房。

(二)主治医师查房对普通病情的新入院患者,首次查房应在其入院24 小时内完成,每周至少2 次,应有住院医师及有关人员参加,由住院医师负责记录和落实诊疗计划。

对危重患者应随时查房,但至少不少于2 次。

(三)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要全面负责,对普通患者每日至少查房 1 次,危重患者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检查处理,执行上级医师指示,书写整理病历,及时完成病程记录,汇总、归纳、整理、分析各种检查化验结果,浮现情况及时报告上级医师,负责检查医嘱执行情况。

(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应及时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审查对新入院、危重患者的诊断、诊疗计划和重大手术的适应证及术前准备情况;决定患者出院及转院等;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包括对各级医师的指导,重点帮助主治医师解决在诊疗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抽查医嘱和护理执行情况及病历书写质量。

(二)主治医师查房要求对新入院、危重、诊断未明、分型不清、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听取医生、护士的反映、倾听患者陈述,对出、转院标准进行判断并及时上报上级医师或者科主任。

对下级医师的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赋予具体匡助和指导,检查医嘱执行情况。

(三)住院医师查房要求重点巡视危重、疑难、新入院、诊断不清者及手术患者,同时有计划地巡视普通患者。

审查各种检查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意见。

听取患者对治疗和生活方面的意见并提出建议。

负责修改实习医师书写的病历,匡助实习医师做好新入院患者的体格检查及病历书写工作。

住院医师要详细记录上级医师的诊疗意见,认真执行上级医师的指示,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

负责书写病历相关内容,要求对危重患者随时检查并记录。

首诊负责制(医院管理制度)

首诊负责制(医院管理制度)

首诊负责制(医院管理制度)
首诊负责制是指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在这种制度下,医师不能相互推诿,必须做到“谁首诊,谁负责”。

首诊医师必须仔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于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

对于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对于急、危、重患者,首诊医生难以诊治,应当请自己的上级医生把关。

如果涉及多科诊治,应当请其他科室医生会诊。

如果需要转院诊治,应在确保病人安全的前提下,按照程序转诊。

特别是对于急诊和病危患者的转诊,必须进行病情评估,方能转诊。

必要时,还应有医生陪同,才能进行转诊。

在首诊医师下班之前,应将患者移交给接班医师,并清楚地交代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这样能够确保患者的连续性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有源中医院首诊负责制度首诊负责制度应包括首诊医院、首诊科室、首诊医师负责制度三项内容。

一、首诊医院负责制患者到我院就诊,必须及时得到最妥善的处理,即:仔细全面的检查,准确无误的诊断,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

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拒绝病人于院外。

二、首诊科室负责制1、凡患者在某科就诊,即应由就诊科室负责进行问诊、查体、进行必要的各项检查,并予以初步诊断;2、凡考虑不属于本科疾病,需他科室会诊或需转往他科或他院者,均需首诊科室负责联系、安排会诊及协助转院。

首诊科室的会诊资料必须齐全,转诊手续必须完备。

参与会议的科室应详细填写会诊意见;73、凡因诊断不明或属临界性疾病(即两个临床科室均可处理者,如:尿路感染、溺水、电击等),原则上由首诊科室收治或观察患者,他科予以协助。

不得以任何借口互相推诿、拖延。

三、首诊医师负责制1、凡接诊医师应负责实施患者诊断、治疗的全过程,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就诊过程中互相推诿病人。

2、需请上级医师及他科会诊时,由首诊医师全部负责实施,并认真执行上级医师及他科会诊医师医嘱。

3、在坚持首诊医师负责制的同时,同科医护人员必须突出协作精神,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拖延诊治。

郑州有源中医院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由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

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每周1-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1次,查房一般在上午进行;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每日至少查房2次-3次。

二、对危重病员,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科主任、主任医师临时检查病员。

三、查房前医护人员要做好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用的检查器材等。

查房时要自上而下逐级严格要求,认真负责。

经治的住院医师要报告简要病历、当前病情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主任或主治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做出肯定性的指示。

四、查房的内容:1、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要解决疑难病历;审查对新入院、重危病员的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

2、主治医师查房,要求对所管病人分组进行系统查房。

尤其对新入院、危重、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好的病员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医师和护士的反映;倾听病员的陈述;检查病历并纠正其中错误的记录;了解病员病情变化并征求对饮食、生活的意见;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决定出、转科问题。

如认为需请外院会诊或转院治疗,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由科主任决定再报医务部。

3、住院医师查房,要求重点巡视重危、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病员,同时巡视一般病员;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意见;检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并开出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检查病员饮食情况;主动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

五、院领导以及职能科室各科负责人,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按医院规定参加各科的查房,检查了解对病员治疗情况和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郑州有源中医院疑难病历讨论制度一、对确诊困难或疗效不确切的病例必须进行讨论。

尽早明确诊断、提出诊治方案。

二、讨论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科室有关人员参加。

三、如病情十分复杂或牵扯其它科室的,由医务部组织全院有关人员参加讨论。

必要时可请外院会诊。

四、每次病例讨论会时,应事先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由经主治医师及主治医师作发言准备。

五、讨论必须认真,并做好记录。

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意见等,并归入病例。

郑州有源中医院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一、凡病情危重、短期内可能危及生命者均应进行积极抢救。

二、在抢救过程中,各级医护人员应本着高度认真负责的精神,做到观察细致、诊断准确、处理及时、记录完整。

对疑难及诊断不清、治疗效果欠佳的病例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或组织会诊。

三、一般性抢救工作由科室主治医师负责组织。

主管主治医师不在时,由值班主治医师或住院医师组织,并立即上报医务科指定专人床旁记录,详细交接班。

四、特别重大的抢救工作,应立即向科主任汇报,由全科统一组织力量并及时向医务部汇报,医务部应立即上报给院长组织抢救。

五、抢救时间应做好记录(包括时间、药品、经过及其它抢救措施),如确属来不及记录的,抢救结束后应随即补充记录,并即时归入病历。

六、各辅助科室及其它有关科室应积极配合,全力抢救,不得以任何借口耽误抢救工作。

七、各科室的抢救药品及器材应固定位置,有明显标记,不得任意挪用、外借。

每班交接清楚,指派专人负责,定期做好清洁、消毒清理、补充工作。

八、临床各科室应建立抢救工作台帐,由主管医师填写,扼要记录抢救病人姓名、性别、诊断、抢救经过、抢救结果,以便年终统计。

九、所有参与者必须坚持请示报告制度。

郑州有源中医院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一、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一周内进行讨论。

二、已进行尸解的病例待病理报告后进行,原则上时间不超过两周。

三、意外死亡的病例不论有无医疗事故,均应单独讨论,并有医务部人员参加。

四、讨论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住院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参加。

五、讨论必须认真,对入院诊断、诊疗经过(重点是病情演变抢救经过)、死亡原因、死亡诊断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六、做好讨论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意见等,并如实记入病历。

郑州有源中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为保证手术人的医疗安全,对手术进行分级管理,各级医师按照不同的级别进行不同范围的手术,特制定如下制度:一、手术分类(按手术难易程度、大小、是否曾经手术等情况分)1、一类手术:简单小型手术;2、二类手术:小型手术及简单的中型手术;3、三类手术:中型手术及一般大手术;4、四类手术:疑难重症大手术、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多科联合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及各级医师手术范围1、手术医师分级:低年资住院医师、高年资住院医师、主治、副主任医师。

2、各级医师手术范围:(1)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首先熟悉一类手术,以后逐步掌握二类手术;(2)高年资住院医师:先担任二类手术,并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逐步掌握三类手术;(3)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三类手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类手术;(4)副主任医师:指导三类手术,主持四类手术。

三、手术审批权限:指决定对病人的手术治疗方式、参加手术的人员及具体分工。

1、一类手术:主治医师审核(主治医师不在的情况下,由指定高年资住院医师审核)科室主任审批。

2、二类手术:术前由专业组内讨论后,由科室主任审批。

3、三类手术:术前经科内讨论后,由科室主任审批。

4、四类手术:致残手术、重要脏器切除手术以及本院新开展的重大手术,均应在科内讨论,由科主任签署意见,上报医务部,由业务院长或院长审批或授权医务部主任代审批。

郑州有源中医院术前讨论制度一、凡因患者病情较重或手术难度较大、新开展手术、致残手术或门诊、住院部医师,麻醉医师对诊治方案有异议的,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二、新开展手术讨论须有医务部人员参加。

致残性手术必须报业务院长或院长审批。

三、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主治医师、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及有关人员参加。

四、术前讨论的内容应包括:1、术前诊断;2、手术指征;3、手术方案(手术入路选择)4、麻醉方式,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防范措施;5、术前准备情况和术后处理;6、拟向病人和/或家属交代病情的方式、方法及主要内容。

五、术前讨论需佐作好记录,并归入病历。

但对分歧较大的问题不应记入病历,应记入科室术前讨论记录本。

记录内容除讨论的内容外,还要记明参加讨论者的姓名、技术职称、讨论日期、记录者的签名。

郑州有源中医院转院制度根据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关于加强病人转院工作管理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各科要加强对病人转院工作的管理,需转院的病人,应报经医院医务部审核,业务院长或院长审批。

严禁以转院名义推诿、遗弃病人或为个人谋利。

二、转出、转入医院要密切协作。

转院前病人所在科室或医务部要提前与转入医院联系,并积极协助转入医院做好诊疗等相关工作。

三、转院前应头认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1、加强医患沟通工作,病人转院应征得患者本人或其监护人同意。

经治医师应将转院的必要性,转院途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以及转往医院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如实告知患者或其监护人,医患沟通情况要如实记入病历,履行知情同意签字手续。

2、写好转院病情介绍,包括:转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情摘要、转院理由、转往何医院。

3、作好转院途中应急抢救设施与人员配备。

四、病人自动转院的,病人或家属应在病历上签字明确,医院应提供病情摘要,并如实记入病历。

五、科室建立专门的转院病人记录本备查。

郑州有源中医院医师会诊制度一、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二、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上级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三、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

被邀科室指派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前往,一般情况会诊时应由经治医师陪同,会诊要在两天内完成,并写会诊记录。

如需转科会诊的轻病员,可到转入科室检查。

四、急诊会诊:可直接口头通知,应邀医师应随请随到,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

五、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部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

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部人员参加。

六、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部同意并报业务院长或院长批准,再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

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必要时请业务院长或院长参加。

如需病员去院外会诊,必须携带病历等有关资料,由经治医师陪同前往;也可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七、科内、科间、院外的集体会诊;经治医师及主治医师在会诊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并详细介绍病历,做好会诊记录。

会诊中要详细检查,发扬技术民主,明确提出会诊意见。

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八、我院应邀到院外会诊,人员由医务部指定。

郑州有源中医院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一、各科室医师在下班前应将危重病员、病情有变化的病员、新入院的病员、手术后病员的病情和处理事项记入交接班本,交接班记录本应具有连续性并做好交接班工作,危重病人应进行床旁交班。

值班医师对危重病员应作好病程记录和医疗措施记录,并扼要记入交接班本。

二、我院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医师接受白班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

交接班时,应巡视病室,了解危重病员、病情有变化的病员、新入院的病人、手术后病员的病情情况,负责病员临时情况的处理,对急诊入院病员及时检查填写病历,给予必要的医疗处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