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论语十则(一):原文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论语十则(二):翻译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
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论语十则作者:孔子出处:《论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注: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论语十则
(八)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
如果,表假设。
求得,追求。
这里意为低微的官职。
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说:“做官如果能够通过修养仁 德而求得,即使是低微的官职,我也尽力 而为。如果不能获得,我就从事所爱好的 事业。”
“富而可……为之”中的“富”指做
官,“而”表假设,是“如果”的意思, “求”是指要通过修养仁德来得到的官职。 这句话用“虽……也……”这对关联词,表 达了做事要尽职尽责;用“求”强调了要 通过修养仁德来获得官职。前面说“可求” 时该怎样做,后面说“不可求”时怎样做, 全面地展示了自己的思想。
古:背离、抛弃。 今:到某一地方
古:即使。 2、虽执鞭之士 今:虽然。
古:赞赏。 3、吾与点也 今:和。
(三)成语溯源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成人之美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吾与点也
(一)文言现象汇总
莫春者 “莫”通“暮”
。
解释下列句中的“道”:
1、任重而道远。 道路 2、不以其道得。 仁道
解释下列句中的“与”:
1、吾与点也。
赞赏
2、与吾父居者。
和
解释下列句中的“去”:
1、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蓬山此去无多路。
论语十则全文
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孔子说:“子路啊,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与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翻译】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肩负重任,路途又很遥远。
以仁为自己的责任,不也是很重的担当吗?直做到死才罢休,不也是路途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看得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课文原文
论语十则课文原文1、《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的把它练习,这不是很好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这不是非常让人高兴吗?别人对你不知情而不怨恨你,这不是最崇高的礼貌了吗?”2、《论语·为政》【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以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辰,它站在那里,众多的星星就都在它周围。
”3、《论语·克己》【原文】子曰:“其事好也,必先难之;其事不善也,必先易之。
”【译文】孔子说:“做件好事,必须先做一些困难的事;作坏事,就应该先做些容易的事。
”4、《论语·里仁》【原文】子曰:“里仁为美,不拘于形。
”【译文】孔子说:“里仁美义的美丽不需要外表的美丽。
”5、《论语·析言》【原文】子曰:“析乎其言,省乎其行。
”【译文】孔子说:“要审视自己的言行,要仔细分析自己所说的话。
”6、《论语·行有义》【原文】子曰:“行有义则无怨。
”【译文】孔子说:“行正义一定不会被有怨言。
”7、《论语·报任》【原文】子曰:“君子报任尽矣,不报任非其身也。
”【译文】孔子说:“一个君子,他要尽自己的职责——他不能推卸给别人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8、《论语·不欲》【原文】子曰:“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译文】孔子说:“不要把自己装扮得像美玉似的,也不要把自己装扮得像粗粝似的。
”9、《论语·礼过》【原文】子曰:“礼过则和,过礼则滥。
”【译文】孔子说:“遵守礼仪,就可以实现和谐;违犯礼仪,就会产生滥用。
”10、《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不思考,就是空虚;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出现危险。
”。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完整版)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
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第一则:学习方法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
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
“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重点字词解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论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为政》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论语十则原文与译文
论语十则原文与译文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为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孔子说:“仲由,教导你对待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见到品德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发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不能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的吗死了就停止了,不也很遥远吗”9.孔子说:“在严寒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谢的。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等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等第一则: 为人处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习老师传授过的知识并时常复习,不也非常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这里与你探讨学问,不也非常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称得上是君子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6)乐(lè):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道德上很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而:连词亦(yì):同样、也是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自:从知:了解而:连词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重点字词解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鲁国人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论语十则原文以及翻译详细
论语十则原文以及翻译详细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8、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
(7)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 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 (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凡事 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 实行仁的方法了。” (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 惧。”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 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论语》 十则
(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 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 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 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 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 谐,也是不可行的。” (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 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 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 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 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 且也就守规矩了。”
(5)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 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 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 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6)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 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 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樊迟还不明白。 孔子说:“举直材压于枉材之上,能使枉材变直。 (可翻译为把贤明的人选拔出来,不贤明的人自然就
论语十则原文
论语十则:1、《论语》——学而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2、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③,鲜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⑤。
君子务本⑥,本立而道生⑦。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⑧?”3、子曰:巧言令色①,鲜②仁矣。
”4、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②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③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④乎?传不习乎?”5、子曰:“道①千乘之国②,敬事③而信,节用而爱人④,使民以时⑤。
”6、子曰:“弟子①入②则孝,出③则弟,谨④而信,汎⑤爱众,而亲仁⑥,行有余力⑦,则以学文⑧。
”7、子夏①曰:“贤贤②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④;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①,不重②则不威;学则不固③。
主忠信④。
无⑤友不如己者⑥;过⑦则勿惮⑧改。
”9、曾子曰:“慎终①追远②,民德归厚矣。
”10、子禽①问于子贡②曰:夫子③至于是邦④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⑤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⑥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⑦异乎人之求之与?”11、子曰:“父在,观其①志;父没,观其行②;三年③无改于父之道④,可谓孝矣。
”12、有子曰:“礼①之用,和②为贵。
先王之道③,斯④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⑤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①于义②,言可复③也;恭近于礼,远④耻辱也;因⑤不失其亲,亦可宗⑥也。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①有道②而正③焉,可谓好学也已。
”15、子贡曰:“贫而无谄①,富而无骄,何如②?”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③,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④’,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⑤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⑥。
”16、子曰:“不患①人②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论语》——为政1、子曰:“为政以德①,譬如北辰②,居其所③而众星共④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认读字词; .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4.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先进的学习 . 方法和态度, 方法和态度,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优 秀的传统文化和辉煌成就。 秀的传统文化和辉煌成就。
孔子(公元前 公元前551--公元前 公元前479), 公元前 公元前 ,
7、我们对美国向中国大量输出工业垃圾提出 、 严正警告: 严正警告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越是艰苦的时候,越要坚强,要像松柏那 、越是艰苦的时候,越要坚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样: 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9、一个人要经常反思, 、一个人要经常反思, 孔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是: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曾子是每天三省: 曾子是每天三省:吾日三省吾身 10、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 、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 朋友,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 朋友,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
4、难句翻译类 、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是知也。
学以致用
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温故而知新 来表达 、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 、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 、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学习上不应不懂装懂,而应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 、学习上不应不懂装懂, 5、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 、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 人不知而不愠 . 6、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可谓 任重而道远 . 、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
意志坚定 读书人 使命 当作 把 胸怀宽广使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路程
曾子曰: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不可以不弘
重大 停止
仁以为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远乎? 远乎?”
曾子说: 士不能不刚强勇毅,(因为他) 曾子说:“士不能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 ,(因为他 重大的使命,路途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 重大的使命,路途又遥远。把实现“ 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的吗? 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的吗?死了就停止 不也很遥远吗? 了,不也很遥远吗?”
《论语为政》 为政》 就
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 孔子说: 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 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 孔子说: 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 字仲尼, 市东南)人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 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市东南 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思想家、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创始人。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 传有弟子三千 贤弟子七十二 三千, 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 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 理家,曾修《 理家,曾修《诗》、《书》, 定《礼》、《乐》,序《周 春秋》 他正直、 易》,作《春秋》。他正直、 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 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在追求真、 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 追求理想的社会。 追求理想的社会。
奉行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 恕乎!己所不欲
大概, 大概, 也许 想要 施加
给
子贡问孔子: 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 那大概就是‘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 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讨 论
1.你喜欢哪一则 你喜欢哪一则? 你喜欢哪一则 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同“汝”, 你 教导
语气助 词“吧”
子曰: 知之为知之, 子曰:“由,诲女知 之乎!知之为知之,
代词,指教诲 代词, 的,内容 通“智”, 聪明, 聪明,智慧 是
不知为不知,是 知 也。” 不知为不知,
这
孔子说: 仲由(子路),教导你对待事物的道 孔子说:“仲由(子路),教导你对待事物的道 ), 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 是聪明智慧。 是聪明智慧。”
也、也是 时常的复习 yuè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君子乎?”
(《学而》) 学而》
孔子说: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 ),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 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 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 ),不也是君子的行径 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 吗?
年
这样
无义 凋谢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一年中最冷 的时候
孔子说:“在严寒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 孔子说: 在严寒的冬天, 后才凋谢的。 后才凋谢的。”
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 可以用来
代词, 代词,代这 句话 一句话 用来 不要
子贡问曰: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而可以终身
贤人 想 相同 内心
自我反省
子曰: 见贤思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 三人行, 有我师焉 善者而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走 一定 从 在其中 那 好的 学 其不善者而改之。 之,那 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 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他学习, 孔子说:“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他学习, 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品德不好的人, 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品德不好的人,就要 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 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发现自己也有) ,(发现自己也有 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发现自己也有)他们那 些缺点就要改正。 些缺点就要改正。
可以摇头晃脑地读——读出滋味 读出滋味 可以摇头晃脑地读 可以得心应手地背——背出韵味 背出韵味 可以得心应手地背
译读要求
可以顺畅流利地诵读 可以流畅自然地翻译 可以准确无误地阐述
先生, 先生,指孔子
时习之 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有 的古字, “悦”的古字,愉 朋
代指学习的内容 快 生气, 生气 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 ,发怒 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 人家不了解( 人家不了解(我)
论语
《论语》是孔子与其 论语》 弟子的语录结集, 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 重要经典之一。 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 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 弟子完成的。 弟子完成的。 现在通行的《论语》 现在通行的《论语》 20篇 内容以伦理、 20篇,内容以伦理、教 育为主。 育为主。 论语》名称的来由, 《论语》名称的来由, 班固《汉书艺文志 艺文志》 班固《汉书 艺文志》 说:“《论语》者,孔子应 《论语》 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 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 子既卒, 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 故谓之《论语》 纂,故谓之《论语》。”
2、成语类 、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己所不欲,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名言警句类 、
①用于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 用于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用于学习方法: 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 用于思想修养: 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 ④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 ⑤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zēng
每天
我
反省 wèi
曾子曰: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
泛指多次 自己 忠心, 忠心,尽心 老师传授的知识 复习
真诚, 真诚,诚实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 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 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是不是复习过呢?” 是不是复习过呢?
作
业
背诵《论语》十则,并准备 背诵《论语》十则, 默写。 默写。 选一则自己最喜欢,最有体 选一则自己最喜欢, 会的,写一篇读后感。 会的,写一篇读后感。
理读课文
请同学们在摘记本上整理这一课的 重点内容。 重点内容。要求按分类的方法来整 比如可分成作家作品类 作家作品类、 理,比如可分成作家作品类、成语 名言警句类、难句翻译类等 类、名言警句类、难句翻译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