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中华民族文化符号》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福州市质检题)
2024学年福建省新3月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学年福建省新3月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7e66e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4.png)
2024学年福建省新3月高三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的楼兰古城,是人类向大自然过度索取留下的深刻教训;润泽一方的都江堰,记录下中国人利用自然的朴素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代塞罕坝人接力传承,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人类与生态环境互动的诸多事例,一遍遍警示和昭示我们:、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已走到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已是必然选择。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
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如今,绿色生活方式已经是中国社会的新时尚,生态环保思想日益成为主流文化。
垃圾分类制度逐步推进,绿色出行为“最后一公里”难题找到了答案,“地球一小时”等环保公益活动……( ):保护环境的自觉,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黄沙漫天妥善杀鸡取卵如火如荼B.黄沙漫天妥当以卵击石如日中天C.过眼云烟妥善杀鸡取卵如日中天D.过眼云烟妥当以卵击石如火如荼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B.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C.工业化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疮痍。
D.工业化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的生态创伤。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热爱自然的情怀,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B.对自然的热爱,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C.热爱自然的情怀,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D.对自然的热爱,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21高三语文限时训练之语言文字运用新题型(原卷版+解析版)
![2021高三语文限时训练之语言文字运用新题型(原卷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efcd9f74b73f242326c5f64.png)
2021高三语文限时训练之语言文字运用新题型(原卷版+解析版)高三语文限时训练之语言文字运用新题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1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一模)作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承办地,福州立足古厝特色,以“世遗大会”为契机,将文化遗产影响力与城市发展机遇紧密结合起来。
三坊七巷、上下杭、宏琳厝等诸多著名的古厝使得福州着相对完整和原生态的古城格局。
游客们往往会沉醉于这些历史古建筑的,惊叹于林则徐、严复等历史名人饱含家国情怀的人文底蕴。
()这些古厝虽饱经沧桑,依然屹立,但。
之所以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这些古厝主人多为已定居海外多年的华人、华侨。
这些古厝的类型和内涵都有相似之处,所蕴含的建筑、宗族等元素应该引起重视,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但开发和利用力度仍普遍不够,一些历史记忆有的危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保存巧夺天工不为人知湮灭B.保存鬼斧神工不为人知泯灭C.保留鬼斧神工无人问津湮灭D.保留巧夺天工无人问津泯灭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大量的古厝还散落在周边附县区和偏远的村镇里,与那些已经为游人熟知的标志性建筑和古厝互为映村。
B.周边的县区和偏远的村镇里还存在着大量的古厝,与那些已经为游人熟知的标志性建筑和古厝互为映衬。
C.除了那些已经为游人熟知的标志性建筑和古厝,大量的古厝还散落在周边的县区和偏远的村镇里。
D.除了那些已经为游人熟知的标志性建筑和古厝外,古厝还大量散落在周边的县区和偏远的村镇里。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1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一模)砚台是用来研墨的器具,是伴随着笔和墨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砚的历史悠久,古人对它的称谓可谓多矣。
唐朝韩愈作《毛颖传》,称砚为“陶泓”;唐朝文嵩作《即墨侯石虚中传》,从此人们便称砚为即墨侯,如王迈诗云:“多谢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
2024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ac2998a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5.png)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福州市九年级质量抽测语文(本卷共8页,三大题,21小题;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20分钟)(在此卷上答题无效)友情提示: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一、积累与运用(23分)1. 根据语境,补写出以下句子的空缺部分。
诗文之美,美在画面。
那是“锦帽貂裘,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豪迈壮阔,是“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清新明丽。
诗文之美,美在情感。
那是“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济世情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的远大理想。
诗文之美,美在哲思。
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新旧更迭的自然理趣,是“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论语》)中学思结合的辩证关系。
【答案】①. 千骑卷平冈②. 乱花渐欲迷人眼③.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④. 不畏浮云遮望眼⑤. 自缘身在最高层⑥. 海日生残夜⑦. 江春入旧年⑧. 思而不学则殆【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卷、冈、渐、庇、俱、颜、畏、遮、自缘、生、残、殆”等字词容易写错。
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中国汉字是形、音、意三者完美的结合体,有着无限丰富深邃的文化内涵,承载①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无与②(lún)比的文化奇观。
汉字只有在意蕴上,抑或在形态上,才涌现独特的文化魅力。
它的独特不仅在于它绵延千年,悠长厚重,更在于它独一无二的汉字之美。
汉字形美如画,书写起落有致,形态万千,篆书(),楷书(),草书(),行书潇洒飘逸;汉字音美如歌,四声抑扬,讲究平仄,极具韵律,仿若跳动的音符,和谐悦耳;汉字意美如诗,从形神到意会,意蕴丰富,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连缀成文,散发着诗意的清香。
福建省福州市2024届高三4月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2024届高三4月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19895b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2.png)
福建省福州市2024届高三4月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生态位”是近年来开始流行的一个生态学术语,其意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空间上的位置以及这个种群与自然及其他种群之间的功能和价值关系。
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类显然有属于自己的生态位,但人类的生态位不是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某一固定区域,而是指人类的活动有其特定的边界并受特定规则的约束人类的生态位责任包括补偿性责任与前瞻性责任。
德国学者约纳斯将责任区分为追溯性责任与前瞻性责任。
这为人类履行生态位责任提供了有益启迪。
追溯性责任也就是补偿性责任,它要求人类必须对人类活动已经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负责,竭尽全力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而前瞻性责任则是指人类必须对自己的经济政治决策、科学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科学评估与预测,从而择优弃劣而行。
无论是履行补偿性责任还是前瞻性责任,都要求人类通过生态环境立法、政府的制度设计、公民的生态道德践行乃至国际社会的协同合作,一方面弥补、修复我们已造成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另一方面有效预防人类对生命共同体造成更进一步的伤害。
人类履行生态位责任的根本途径是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因为这是既符合自然规律、也符合人类需要的社会实践。
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不是人类既可以享有、又可以放弃的权利,而是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
履行这一责任包含着“肯定性”与“否定性”两方面的现实要求。
就肯定性要求而言,就是人类要将符合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要求的理念、技术、政策、法律、方案等运用于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之中;从否定性要求看,就是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和其他物种的生命来换取人类的利益和发展,彻底摒弃那些非绿色、非生态与反绿色、反生态的理念、技术、政策、法律、方案,实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科技创新方式的绿色化变革,从源头上防范生态环境危机的再次发生,以造福生命共同体。
福建省福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acd81a3b3567ec112d8a29.png)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福州市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在此卷上答题无效)(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0页,共1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美好生活”这一人类共同的追求,不同伦理学流派有不同的表达,尤其体现在古典时代哲学家的研究理论中。
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生命的自然目的,也是最高的善;伊壁鸠鲁认为快乐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审慎的生活才能获得宁静、才能获得最高的善;斯多亚学派认为“按照自然生活”、按照理性生活,才能达到幸福。
其共同特征是认为,幸福是与理性相一致的,理性内在于美好生活的普遍理想。
中国文化同样传递着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
《尚书·洪范》中有“五福”的记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表达了一种整体性的幸福观。
与上述古希腊哲学家对理性强调、对求真求知的强调不同,中国文化受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生命现影响,对美好生活的描述更强调求善求美,强调幸福的整体性和完备性。
比如,强调天人一体。
在中国哲学里,天是万物的生命本源,也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
对此,儒家道家文献都多有论述,比如《易经》中提出天、地、人三才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之道的作用在于“成万物”,将人与自然、人与最高道德本体的关系清楚展现出来。
比如,强调德福一致。
2023届福建省福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二模)语文含答案
![2023届福建省福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二模)语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be656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8.png)
2023年2月福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强国是其中应有之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我们必须走属于自己的文化发展之路,这就是说,不能跟在其他国家后边亦步亦趋,而是应该自信自强地举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心聚力,以富有活力的现代文化展示当代中国形象;同时,也不能故步自封,而是应该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要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只有这样,才能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激发我国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引领文化发展的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文化发展的导向,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巩固壮大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通过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进行持续深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入人心。
福建省福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0f2726ad02de80d4d840b9.png)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1.(3 分)D 2.(3 分)A 3.(3 分)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4.(3 分)D 5.(3 分)B 6.(6 分)①从垃圾特性上看,应依据我国的湿垃圾/厨余垃圾的内涵与国际标准不同的特点; ②从产生量上看,应依据我国单位面积垃圾产生量非常大的现状;③从技术条件看,应根据垃圾 处理后端的技术条件制定分类标准;④从国情来看,还应考虑我国的历史原因、国民素质、家庭 模式等因素。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三点给 6 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7. (3 分)B 8. (6 分)①侧面烘托,使谷三爷这个人物形象更丰富饱满鲜明;②推进情节,赵司令每一 次出现,都推动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使小说曲折起伏,更具可读性;③深化主题,赵司令最后 的祭奠,表达了作者对谷三爷民族气节的颂扬,以及对各种力量众志成城、共担民族命运的赞美。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三点给 6 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 (6 分)① “土地庙”既是一个空间场所,也是一种精神力量象征:战争前,它是谷三 爷和村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战争中,它是村民们抵抗外敌的庇护;战争后,它是村民纪念谷 三爷的精神寄托。②“土地庙”对情节发展必不可少,它的每一次出现,都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做 铺垫、准备。③使小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充满神秘感,增加传奇色彩。④“土地庙”这个“空 间场所”完成了人物从安逸到被动参战的谨慎再到战争前沿的果敢的形象蜕变,使人物形象更加 饱满、丰富,富有感染力。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三点给 6 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福建省福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ba82e0f5335a8103d2201e.png)
福建省福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0页,共1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美好生活”这一人类共同的追求,不同伦理学流派有不同的表达,尤其体现在古典时代哲学家的研究理论中。
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生命的自然目的,也是最高的善;伊壁鸠鲁认为快乐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审慎的生活才能获得宁静、才能获得最高的善;斯多亚学派认为“按照自然生活”、按照理性生活,才能达到幸福。
其共同特征是认为,幸福是与理性相一致的,理性内在于美好生活的普遍理想。
中国文化同样传递着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
《尚书·洪范》中有“五福”的记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表达了一种整体性的幸福观。
与上述古希腊哲学家对理性强调、对求真求知的强调不同,中国文化受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生命现影响,对美好生活的描述更强调求善求美,强调幸福的整体性和完备性。
比如,强调天人一体。
在中国哲学里,天是万物的生命本源,也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
对此,儒家道家文献都多有论述,比如《易经》中提出天、地、人三才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之道的作用在于“成万物”,将人与自然、人与最高道德本体的关系清楚展现出来。
比如,强调德福一致。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重视德福一致,认为道德内在于幸福之中,美好生活同时也是道德的生活,因此即便“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圣人也能“不改其乐”。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练习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b44c52e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f.png)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练习(附答案解析)题组一(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厚重、悠久的文化内涵,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是我们国家和民族①的历史记忆,是全国各族人民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因此让非遗好好“活”下来,真正“火”起来,是当代的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让一项项非遗进行创造性、现实性的转化,实现和当下的生活“美好相遇”,更是对增进民众的历史文化认同,对筑牢文化自信②。
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物背后都蕴藏着文明的密码,肩上都扛着让非遗代代相传的沉甸甸的责任。
毋庸置疑,尽管在非遗项目传承与弘扬上,从国家到地方做了许多工作,推出了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举措,也让非遗走到了我们生活之中,但由于我国非遗项目③,在发掘、保护、传承和弘扬上也存在不平衡等现象。
期待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本着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为目的,在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做出更多的努力。
让更多非遗从田野巷陌中走出来,让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文明活化石再次在当下的生活中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3.文中斜体加粗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高考考场上紧张,或许在所难免,①。
在心理学中,压力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倒U型曲线来解释。
如果以完全放松的状态作为零点,那么随着压力的逐步提升,紧张感来袭,人体反而能够逐渐激发出潜在能力,思考和行动的效率也会随之提升。
所以适度的紧张对考生来说是好事。
面对压力,紧张是正常现象,刻意追求过于放松的心态反而违背常理,会适得其反,进一步加剧紧张焦虑的心态。
②,都要允许一定程度的紧张存在,不要对放松心态过于执着。
尤其是对家长来说,切忌一味地反复劝诫考生不要紧张。
福建省泉州市2020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福建省泉州市2020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d1679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9.png)
福建省泉州市2020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到技术的起源时,人们往往会强调技术是人类肢体能力的延伸。
时至今日,在看到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们作为一种力量,介入到人类社会之后所带来的秩序改变甚至重组。
正是在此意义上,恩格斯在强调劳动在人诞生过程中的重要性时,实际上也就是强调了技术对人自身以及人所存在于其中的社会关系的重要性。
这种重要性在当下更是体现为人类本身的技术化趋势,这种趋势一方面表现为人类身体的技术化;另一方面,在更广泛的层面上也表现为人类生存的技术化,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都被技术深刻影响。
正是看到了技术对人类身体乃至人类社会的这种重大影响,自古以来思想家们就非常强调人类伦理秩序与技术的和谐发展。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之中,还是在前沿的科技领域,科学技术都参与到了伦理秩序的维持或建构之中。
为了做到这一点,人们通常会将某种伦理秩序内嵌到科学技术特别是以人工制品形式呈现的技术物之中,于是,技术物就成了伦理秩序的一种制度化呈现方式。
相较于传统强调以道德约束作为主要手段维持伦理秩序,这种制度化的优势在于其强制性程度更刚性、执行效率更高,就如同与纯粹的道德呼吁相比,红绿灯和交通监控设施更能维持交通秩序一样。
然而,科学技术对伦理秩序的建构方式并不是决定论式的,具有偶然性。
偶然性是指科学技术及其人工制品具有多样实现性的特征,例如核技术既可以用于制造武器,亦可用于增加能源。
这种偶然性给科技管控带来了很大困难,进而也就给伦理秩序的维持带来了较大风险。
议论文阅读《保护好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练习及答案
![议论文阅读《保护好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910f2b168884868762d6de.png)
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
(12分)保护好中华民族文化符号范周①民族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或地域社会群体历经漫长历史发展阶段而形成的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代表性符号,是其思维方式、信仰风俗、审美情趣和民族情感等的凝练表达。
保护好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就是保护好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②在当前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语境下,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首先需要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知。
截至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项目达40个,均位居世界第一。
如此巨量的文化符号,只有在为人认识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唤醒人们对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
③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更需要做好转化和传播。
民族文化符号不仅是历史的,也是当下与未来的,其背后不仅具有可融入时代发展的精神价值,还可以通过创新性转化发挥出一定的经济价值,近年来大受市场欢迎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就是明证。
另外,相对于文化遗产本体的不可移动性,符号化的文化不仅易于为人理解,更易于传播,有助于民族文化形象的塑造和与域外文明的交流。
④古人往往将“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相提并论,这是对文化和旅游融合最为朴素贴切的注解。
人们常常在旅途中与民族文化符号不期而遇,但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符号,使其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仍是需要思考的命题。
⑤保护好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首先要守住安全红线,强化保护为先的理念。
所谓“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并不是要厚古薄今,而是强调要尊重史实,加强保护。
就文化遗产地旅游而言,必须杜绝生态环境过载,制造伪文物、假遗址,“重开发、轻保护”等错误行为。
我们不仅要严格保存和维护空间维度上的文化遗迹,更要保证民族文化符号的原真性,避免一切以商业效益为出发点的误读、曲解和盲目的旅游开发行为。
⑥加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保护,还要积极寻求其与文化旅游市场的链接点,将其打造成城市、区域旅游发展的新名片。
这需要在保持原真性的基础上挖掘、甄别适用于文旅市场利用的符号元素,进而借助创意思维和科技手段提炼、强化符号特征,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厚重文化的轻松表达。
2024年2月福州市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2024年2月福州市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a5799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f.png)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2023~2024学年福州市高三年级2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完卷时间 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 小题,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古人普遍重视札记在读书治学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撰写札记可以督策学人勤读深思、力学进业。
正因为认识到了札记撰写对于进学修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古代很多学者将札记作为重要的为学之具,在平时的学习、研究中常以札记来记载感悟、辑录见闻、考究原委等。
如乾隆时学者翟灏即是龚例:“苟可资多识者,靡不览。
诸子之瓌论,百家之琐语,山经地志之异闻,荒冢破壁之奇字,包孕而贯串之;意或龃龉,则旁参互巧。
穿穴以求其合。
自壮至老,手搦翰一管,撰述无倦。
”札记为古人求知修学所倚用,在其学术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故古代的学术札记十分发达,成为传统学术的重要载体,为数甚夥,精品亦多。
清梁章钜说:“子书杂家最多,而有数部不可磨灭之书,必须专读者。
如班固之《白虎通义》、颜之推之《家训》、王应麟之《困学纪闻》,皆当家有其书。
”清徐养原说,“杂家者流,自古有之,至唐宋而寝盛”,出现了苏鹗《苏氏演义》、沈括《梦溪笔谈》、洪迈《容斋随笔》等一大批学术札记名著,“足为考镜之资”。
清代是训诂学的鼎盛时期,此时学者在训诂研究上的所闻、所思、所得,有很多是以札记来承载和呈现的。
如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孙诒让《札迻》等学术札记,其中就多有训诂探究的内容,借此能窥见当时训诂学研究实绩之大略,甚至可以粗知清代学术的内涵、特点等。
所以梁启超说:“札记实为治此学者所最必要,而欲知清儒治学次第及其得力处,固当于此求之。
福建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福建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de6d9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d.png)
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化是一种社会符号,互联网背景下的媒介融合使得文化符号横跨多媒体平台的传播流动不可避免,形成一种跨媒介叙事。
跨媒介叙事的概念由英国著名传播学者亨利·詹金斯首次提出并作出详细阐释:“一个跨媒介故事横跨多种媒介平台展现出来,其中每一个新文本都对整个故事做出了独特而有价值的贡献。
”跨媒介叙事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指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媒介联合完成对事件的叙述,进而生成不同的艺术变种;另一方面指再媒介转译后的衍生产品形成媒介增生的集群效应,在跨媒介叙事中,内容从一种媒介到另一种媒介进行再现,从而形成一种以内容为中心的网状结构,进而形成跨媒介文化IP。
IP一词本意是知识产权,泛指文化产业领域的内容版权。
文化资源自身并不能自然地成为文化产品或文化商品,只有经过再创造,成为商品符号,才能进入产业循环链而成为文化商品,并在反复使用和符号生产中实现增值。
2016年初,中国中央电视台出品的《我在故宫修文物》意外走红过程,成为跨媒介叙事的典范。
纪录片以影像叙事的方式将故宫文化资源转化为视觉符号呈现在大众眼前,从普通文物工作者的平常生活视角来呈现出人文气息,这种平民化、具有可塑性和延展性的叙事模式,为大众留出大量进行文本再创作的裂隙与创作空间。
“第一次近距离地展现了文物修复专家的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节奏轻快、视角新颖,让这一大片红墙金瓦的建筑群里,透出不同寻常的意味”,用“日常”撑起宏大和厚重。
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阅读题答案
![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阅读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dba06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e.png)
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阅读题答案中国非常重视文物古籍文献的整理和保护工作。
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评选和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阅读题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史金波①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很多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有大量的文物古迹,有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典籍,还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负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传承意义。
②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道产公约》(即《世界遗产公约》),规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至2018年7月,共有53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6处,世界自然遗产13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4处。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首都北京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量最多的城市。
③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中有反映中华民族多民族文化的遗产。
如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建于两千多年前,后联成万里长城。
甘肃敦煌莫高窟,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________A________。
④有的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如西藏的布达拉官,始建于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
________B_______。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总面积约100万亩,是哈尼族人民一千三百多年来生生不息“雕刻”出的山水田园风光画,表现出哈尼族地区农田种植和管理的特点。
⑤中国非常重视文物古籍文献的整理和保护工作。
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评选和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截至2016年,已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了5批珍责古籍,其中既有大量汉文典籍,也有多种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全部共评审出国家珍贵古籍12274种,先后由国务院公布,并以图录的形式分5次出版“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
福建省福州市2023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2023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97354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3.png)
福建省福州市2023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和西方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之不同,中西民族在哲学观念、文化传统、性格气质和审美心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反映到民族的艺术性格上也有许多不同。
这种不同在各种艺术中都有表现,建筑艺术也不例外。
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中国建筑艺术也散发着中华大地特有的泥土芳香,显示了与西方不同的风貌性格。
西方的建筑重在坦率地呈现人心中的激情,把内心的狂热、幻想和茫然,都化成为实在的视觉形象:超人的巨大尺度、.强烈的空间对比、神秘的光影变幻、出人意表的体形、飞扬跋扈的动势、骚动不安的气氛。
这些在埃及神庙、拜占庭尤其是哥特或巴洛克教堂以至现代教堂中,都可以找到大量例证。
中国的建筑则与此相反,并不注重表现人心中的狂热,而是重在“再现”精神的宁静与平和。
从艺术角度而言,中国建筑的美就隐蓄在“群”的内部,需要周览全局才能一一呈现。
它鄙视一目了然,不屑于急于求成,因而也更加含蓄温文,更为内在。
即就建筑单体美而言,中国建筑也颇不同于西方之注重外形的奇诡新巧、变化多端,而更多地存在于体、面、线、点的组合显示的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
中国建筑更具有一种“绘画”之美。
群中的每一座建筑单体就像是画中的一些长短粗细浓淡不同的线,如果离开全画,这些线就失掉了意义。
太和殿只有在紫禁城的庄严氛围中才有价值,祈年殿也只是在松柏浓郁的天坛环境中才有生命。
群外围绕的城墙或院墙则是画框。
城楼、角楼或院门,则是画框上的重点装饰。
“画框”里面的单体建筑内向而收敛。
西方建筑则更具有一种“雕塑”之美,本身就是完然具足的,雕塑感很强,外向而放射,几乎每座不同,争奇斗胜,突现自己。
中国的建筑重在创造一种群体的内在意境之美,比较含蓄,更多潜化之道;西方则重在创造单体建筑的外在形体之美,比较张扬,更多震撼之力。
2020年福建省南平市际会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0年福建省南平市际会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03ff7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7c.png)
2020年福建省南平市际会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是一条璀璨星河,它的精神和血脉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涵养作用,对世界众多艺术家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尤其是当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发展处于困境之时,中国传统艺术更是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启迪了一大批现代艺术家,他们从中汲取营养,摸索前行。
在很多西方艺术史论家眼里,中国传统艺术是世界艺术的高峰。
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欧洲,当时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一直流行于欧洲的上层社会中。
在法国,中国的龙凤图案常被运用于各类织物中。
在15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瓷器制作中,盛行模仿中国青花瓷器造型。
18世纪法国“罗可可”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青年时期曾研究中国的《百戏图》,他的作品《舟发西苔岛》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色。
著名的评论家雷文曾说:“凡对于中国宋代之风景画研究有素者,一见华托此作,必讶其风景之相似,其画中远山犹保持作者之生命。
青峰缥缈,用单色作烟云。
华托所惯为者,亦中国山水画最显著之特色也。
”日本学者小林太市郎认为应该将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罗可可”艺术称为“中国——法国式”。
19世纪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则因为具有浓郁东方意味的艺术语言,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误生在19 世纪雅典废墟上的中国画家”。
19世纪中叶,摄影术的发明,对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艺术家开始寻求新的出路,此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了西方艺术家以启迪,使得西方艺术在现代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
一些杰出的画家诸如凡?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克里姆特、大卫?霍克尼等,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吸取中国艺术的养分,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杰作,对世界艺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质量检查(3月)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质量检查(3月)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0dfe56a5e9856a561260a1.png)
福建省2019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查(3月)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
如果没有乡村文化,那么乡村也就成为一潭死水,无从振兴了。
如果乡村的振兴只是在乡村建设几间民宿,开上几个咖啡馆,让一些城里人到乡村来换换空气,尽管可以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但是却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
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
乡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
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
在人们庆祝这些节日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生者与亡者保持了沟通,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体。
文化也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
在乡村社会中,文化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比如要养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
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社会变化相对比较缓慢,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可以教导青年人,因此老年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
但是到了现代社会,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有很多渠道获取知识,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更容易利用这些渠道获取知识,要维持年轻人对老年尊重,就需要文化力量。
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
西方国家在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以乡村社会的消亡为代价的。
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如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在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都曾经以不同名义推动乡村的振兴,希望避免西方乡村消亡的道路。
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
(12分)
保护好中华民族文化符号
范周
①民族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或地域社会群体历经漫长历史发展阶段而形成的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代表性符号,是其思维方式、信仰风俗、审关情趣和民族情感等的凝练表达。
保护好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就是保护好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②在当前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语境下,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首先需要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知。
截至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项目达40个,均位居世界第一。
如此巨量的文化符号,只有在为人认识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唤醒人们对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
③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更需要做好转化和传播。
民族文化符号不仅是历史的,也是当下与未来的,其背后不仅具有可融入时代发展的精神价值,还可以通过创新性转化发挥出-定的经济价值,近年来大受市场欢迎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就是明证。
另外,相对于文化遗产本体的不可移动性,符号化的文化不仅易于为人理解,更易于传播,有助于民族文化形象的塑造和与域外文明的交流。
④古人往往将“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相提并论,这是对文化和旅游融合最为朴素贴切的注解。
人们常常在旅途中与民族文化符号不期而遇,但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符号,使其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仍是需要思考的命题。
⑤保护好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首先要守住安全红线,强化保护为先的理念。
所谓“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并不是要厚古薄今,而是强调要尊重史实,加强保护。
就文化遗产地旅游而言,必须杜绝生态环境过载,制造伪文物、假遗址,“重开发、轻保”等错误行为。
我们不仅要严格保存和维护空间维度上的文化遗迹,更要保证民族文化符号的原真性,避免一切以商业效益为出发点的误读、曲解和盲目的旅游开发行为。
⑥加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保护,还要积极寻求其与文化旅游市场的链接点,将其打造成城市、区城旅游发展的新名片。
这需要在保持原真性的基础上挖掘、甄别适用于文旅市场利用的符号元素,进而借助创意思维和科技手段提炼、强化符号特征,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厚重文化的轻松表达。
此外,还应重视建设现代文旅立体传播矩阵。
深入研究不同的文化语境,做好民族文化符号的国际表达,以扩大传播影响力。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首段先对民族文化符号进行解说,然后点明保护好民族文化符号的意义。
B.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和人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的项目都位列世界首位。
C.民族文化符号仅仅是历史的,要保证其原真性,因此“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
D.借助创意思维和科技手段,有助于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厚重文化的轻松表达。
16.文章第②段能否与第③段调换位置,请简要分析。
(3 分)
17.⑤⑥两段从哪三个方面论述“保护好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请简述。
(6分)
答案:
(四) (12分)
15. (3分) C
16.(3分)不能调换,第②段中“首先”二字强调“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是第一位的,“只有在为人认识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唤醒人们对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
”第③段中“做好转化和传播”必须在认知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所以不能调换。
(或:做好转化和传播的前提是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并认同,所以不能调换。
) ( 意思对即可)
17. (6分) (1) 强化保护为先的理念; (2) 积极寻求其(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符号)与文化旅游市场的链接点,将其打造成城市、区域旅游发展的新名片; (3)重视建设现代文旅立体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