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校本教材
小学六年级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前言、目录(范文)
小学六年级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前言、目录(范文)第一篇:小学六年级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前言、目录(范文)长春市九台区卡伦中心小学校本教材CHANG CHUN SHI JIU TAI QU KA LUN ZHONG XIN XIAO XUE 前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国学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包含诸如天文、地理、历史、治国、修身、道德、伦理等丰富内容。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华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国学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古往今来,无数少年儿童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为了使孩子们能够从小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我们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国学积累的要求,精心选编了这套《国学校本教材》,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经典诗词篇目、《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经典国学著作的部分内容、歇后语、成语积累等,编入本套校本教材。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课内外阅读量的要求,每个月还推荐学生阅读一本优秀书目。
希望通过这套校本教材的学习,让传统美德根植于学生幼小的心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用经典智慧的钥匙开启各学科知识的宝库。
朱建国目录第一课声声慢—————————————————————————1推荐书目《孟子》—————————————————————第二课钗头凤——————————————————————————3 第三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5 第四课山坡羊·潼关怀古—————————————————————7名人名言—————————————————————————6 第五课再别康桥————————————————————————9 演讲稿: 《中国,我爱你》推荐书目《毛泽东诗词》————————10 第六课行路难—————————————————————————11第七课望月怀远————————————————————————13读书汇报—————————————————————————14 第八课滕王阁诗————————————————————————15 第九课过故人庄————————————————————————17读书汇报推荐书目《孙子兵法》——————————————读书汇报—————————————————————————16 18 第十课鹊踏枝—————————————————————————19 第十一课虞美人————————————————————————21读书汇报名人名言————————————————————20 第十二课鹊踏枝————————————————————————23 第十三课蝶恋花———————————————————————25精彩句段推荐书目《鲁迅散文集》———————————精彩句段————————————————————————24 —26 第十四课蝶恋花—————————————————————————27 第十五课沁园春·长沙————————————————————29 名人名言——————————————————————28长春市九台区卡伦中心小学校本教材CHANG CHUN SHI JIU TAI QU KA LUN ZHONG XIN XIAO XUE 第十六课蝶恋花·答李淑一———————————————————31趣味语文推荐书目《水浒传》———————————————3第二篇:感恩校本课程教材目录前言校本课程-------感恩校本课程教材双柳树学校前言感恩是对生命恩赐的领略,感恩是对生存状态的释然,感恩是对现在拥有的在意,感恩是对有限生命的珍惜。
初中国学经典校本教材
初中国学经典校本教材篇一:中学生国学经典教育校本课程教材中学生国学经典教育校本课程教材《水浒英豪正义考》第 29 章天罪星短寿二郎阮小五第一节人物简介阮小五,绰号“短寿二郎”,梁山排行中第二十九位,梁山八大水军首领第五位。
阮小五在阮氏三兄弟中排行第二。
他从小生长在石碣村,打渔糊口,在黄泥冈劫了生辰纲,因官军追捕逃回梁山泊,与兄弟一起战胜何涛。
高俅率大军围断梁山,阮小五水中奋勇杀敌。
他与童威一起驻守梁山东北水寨。
后随宋江征讨方腊时做细作,却被娄丞相所杀。
是梁山战死的最后一条豪杰。
第二节人物故事在黄泥冈劫了生辰纲,当八人上梁山后,当时山寨主王伦却怕晁盖权力和能力太大,要他们下山投奔别处,阮小五便同大家杀了王伦,助晁盖坐上山寨主地点,自己坐上第八把交椅。
上山后官兵再来追大家,阮小五便和两兄弟于梁山川道把济州官兵引到一艘船,烧了敌船,帮助梁山豪杰战胜官兵。
上山平定以后阮小五立功亦许多,此中就在青州官兵攻梁山时亦帮助一众水军将领捉了敌军的凌振,最后在聚义时成为第二十九首领。
招安后阮小五随梁隐士征方腊,一路战功甚多,最后一战他与李俊等水军首领扮做梢公带梁山豪杰入城,与宋军内外夹攻,在城内放火,帮助宋军破了清溪,活捉方腊。
阮小五与童威一起驻守梁山东北水寨。
后随宋江征讨方腊时随李俊去诈降,但阮小五却在混战之中被方军的娄丞相所杀。
第三节出色片段且说晁盖,公孙胜,自从把火烧了庄阮,带同十数个庄客到达石碣村,半路上撞见三阮弟兄各执器材,却来策应到家。
七个人都在阮小五庄上。
那时阮小二已把老少搬入湖泊里,七人商讨要去投梁山泊一事。
吴用道 :"见今李家道口有那旱地忽律朱贵在那边开酒店,招接四方豪杰。
但要入伙的,须是先投奔他。
我们此刻安排了船支,把一应的物品装在船里,将些人情送与他引进。
" 大家正在那边商讨投奔梁山泊,只见几个打渔的来报导 :"官军人马飞驰村里来也 !" 晁盖便起身叫道 :"这厮们赶来,我等休走 !" 阮小二道 :"不如 !我自应付他 !叫那厮大部分下水里 *** ,小半都搠杀他 !" 公孙胜道 :" 休慌 !且看贫道的本领 !" 晁盖道 :"刘唐兄弟,你和学究先生且把财赋老少装载船里迳撑去李家道口左边相等 ;我们看些头势,随后便到 !" 阮小二选两支棹船,把娘和老少,家中财赋,都装下船里。
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六年级)
目录六年级上学期论语……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赤壁唐·杜牧……十五夜望月唐·王建……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六年级下学期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党第十……七夕唐·白居易……夏日山中唐·李白……观沧海三国·曹操……《论语》《论语》是记载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一部古代经典,是我国古代史、文化史、教育史上影响卓著的儒家典籍。
《论语》名称的由来,班超《汉书·艺文志》中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
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现通行的《论语》20篇,共511章。
其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伦理、美学、文学、音乐、教育、道德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与方法等等,对中华民族的人生观、价值观、气质、性格、思维等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认为,半部《论语》治天下;著名国学大师钱穆指出:“《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孔子学说和《论语》本书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
著名学者李南也指出:“认识中国文化传统要从儒家开始,认识儒家要从孔子开始,认识孔子则需从《论语》开始。
《论语》是中国绝无仅有的一部奇书,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著名学者李家秀提出:“《论语》是中国文化中最早成功的传记书,是中国经籍中最好的一部。
”中华孔子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汤一介提出:“《论语》是一部两千多年来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面貌的伟大的书。
初中七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七年级上册第一部分:古诗词诵读篇目要求:26首古诗词熟练背诵。
1.采薇(节选)《诗经•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2.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3.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4.十五从军行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5.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①,人生几何②?譬如朝露,去日苦多③。
慨当以慷④,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⑤。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⑥。
但为君故,沉吟⑦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⑧。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⑨?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⑩,枉用相存⑪。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⑫,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⑬。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⑴,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⑵,一去三十年⑶。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⑷。
开荒南野际⑸,守拙⑹归园田。
方⑺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⑻后檐,桃李罗⑼堂前。
暧暧⑽远人村,依依⑾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⑿,虚室有余闲⒀。
久在樊笼⒁里,复得返自然⒂。
7.杂诗(其五) 陶渊明人生无根蒂①,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②已非常身。
落地③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④酒聚比邻。
盛年⑤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⑥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8.赠范晔陆凯折花逢驿使①,寄与陇头②人。
江南无所有,聊③赠一枝春④。
9.与诸子登岘首孟浩然人事①有代谢②,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③,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④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0.书事王维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教材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国学·《弟子规》·低年级段)第一课zǒng xù总叙dìzǐguī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cìjǐn xìn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弟,次谨信。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lìzéxuéwén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zǒng xù总叙dìzǐguī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cìjǐn xìn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弟,次谨信。
【译文】学生有学生的规矩,这是古代圣人的教训;当学生的首先要孝敬父母,顺从兄长,其次要做事小心,说话诚实,讲究信用。
孔子讲学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
相传,他最早创立私塾,招收学生。
据说,孔子有三千学生,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教学生以儒家的典籍《诗》、《书》、《礼》、《易》等为教材,以文、行、忠、信四项课目(即历代的文献、社会的经验、对待别人要忠、与人交往要信)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培养了许多人才。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孔子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对今天的教育者来说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故事悄悄话:孔子教学,首重德行教育,而《《弟子规》》正是最好的德行教育课本,这个教育主要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家教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教育,是孩子得到最初的也是给他打上烙印的教育,叫作扎根教育。
所以,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幸福、成功要以道德、品行作为根基的,我们一定要通过学习,落实圣贤的教诲,让我们能在一生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乃至于成圣成贤。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lìzéxuéwén泛爱众,而亲仁。
初中语文《国学经典》校本教材
初中语文《国学经典》校本教材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返首诗兯分三章,每章八行。
采用重叓选迕廽癿咏唱,表现了十分强烈癿抒情怅。
第一章,首事取是对“硕鼠”癿希求,希求孟“斸食我黍”。
再下两取,挃责“硕鼠”癿刻薄。
三岁,挃夗年。
夗年来我用粮食养活佝,佝即变管自巪不顼我癿死活。
下四取,表示不能再忇叐下去了,我収誓要离廹佝,到那安乐癿地斱去,寺找自巪癿安身乀处。
感情有三次发化,一次比一次强烈!各节乀间,由“硕鼠硕鼠,斸食我黍!”到“硕鼠硕鼠,斸食我麦!”再到“硕鼠硕鼠,斸食我苗!”象彾奴隶主癿硕鼠,由食黍、食麦到食苗,一局比一局残酷,因老,奴隶们反抗奴隶主癿怃想感情也一局比一局选迕,一章比一章更为强烈!各章均重叓“硕鼠”,对剥削阶级贪婪、残酷癿朓怅揓露斸余,也强烈地抒収了被剥削耀切齿痛恨癿仇规情绪不反抗行动。
令后世读耀为乀叹息捧泥。
孟癿怃想怅、戓斗怅都是十分强烈癿。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返首诗意在表达亰寿几何,及斿行乐,圣耀寂寞,饮耀留名癿虚斸消沉怃想,愿在长醉中了即一切。
诗癿廹头六取,写亰生寿命奷黄河乀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迒,奷此,应及斿行乐,莫负光阴。
“夛生”十六取,写亰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老“千釐散尽”“且为乐”。
六年级校本教材-国学经典(完整版)
目录一、国学经典1.古今贤文(志向篇)...... ........... (3)2.古今贤文(劝学篇)................. (3)3.古今贤文(真理篇)................. (4)4.古今贤文(合作篇)................. ....... .. (5)5.古今贤文(读书篇)................. ........ . (6)6.苏幕遮·怀旧 ....................... 宋·范仲淹6 7.相见欢 ........................ ......宋·李煜7 8.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8 9.江南春....................... ........宋·寇准810.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911. 蝶恋花·春景............... ..... ...宋·苏轼912.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1013.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1114. 陋室铭.................. .........唐·刘禹锡1115.爱莲说................ ............宋·周敦颐12 16.买椟还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3 17.狐假虎威................... ...《战国策·楚策》14 18.螳臂挡车.................... 《淮南子·人间训》15 19.囫囵吞枣....................... ...《湛渊静语》15 20.望梅止渴.....................《世说新语·假谲》16二、经典美文1.《海燕》.......................... .. ..... ............... ........ ....... .高尔基172.《春》.......................... ....... ..................... . .... ... .... .朱自清173.《匆匆》.......................... ........ ............... .... .... ... ....朱自清184. 《桂林山水甲天下》....... ......... ..................... .... . 陈淼195.《乡愁》................... ............... .... .... ... ..... ....... ... 余光中206.《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217.《少年中国说》.................................. ........... .... .... 梁启超228.《爬山虎的脚》.................................. ............ .........叶圣陶229. 《趵突泉》......................................... ....... ........... .老舍2310.《燕子》......................................... ... .................. ..郑振铎2411.《麻雀》.......................... ....... ................ ......... 屠格涅夫2412. 《眼睛》.................................................. .......... ...姜华2513.《雷锋日记》..................... ................. ...... ...........雷锋2614. 《猫》.............................................................. .... 老舍2615.《珍珠鸟》......................................... ........ ...........冯骥才27三、爱我中华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282. 我爱这土地.............................艾青303.炉中煤 .................. ...............郭沫若30四、对联集锦第一部分国学经典——古今贤文1. 志向篇山立在地上,人立在志上。
小学国学经典校本教材
小学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走近作者】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注释】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4.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译一译】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背一背】家长评价:优秀()良好()一般()学生评价:优秀()良好()一般()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走近作者】杜牧(803—约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属县)人。
晚唐诗人。
入仕后累官至迁膳部员外郎。
朋党之争时,被李德裕排挤,而后复为用。
入朝,官至中书舍人。
《全唐诗》编其诗入卷。
由于国势已如江河日下,故这些诗常流露感伤情调。
其《阿房宫赋》也为人称道且标志着文赋体之形成。
生平详见《新唐书》卷一六六。
有《樊川文集》。
【注释】1.诗题一作《赤壁怀古》。
赤壁:赤壁山,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赤壁公社,地处长江南岸,耸立江边,山岩呈赭红色,所以称“赤壁”。
2.戟:古代兵器,上杆顶端有锐利枪尖,旁有月形利刃,能直刺横击。
3.销:毁坏。
4.将:拿起。
5.认前朝:辩认出是前朝的遗物。
6.铜雀:即铜雀台,建安十五年(210)曹操建于邺(今河北省临漳县),因楼顶有一大铜雀而得名,为曹操晚年享锭之处。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教材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国学·《弟子规》·低年级段)第一课zǒng xù总叙dìzǐguī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cìjǐn xìn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弟,次谨信。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lìzéxuéwén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zǒng xù总叙dìzǐguī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cìjǐn xìn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弟,次谨信。
【译文】学生有学生的规矩,这是古代圣人的教训;当学生的首先要孝敬父母,顺从兄长,其次要做事小心,说话诚实,讲究信用。
孔子讲学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
相传,他最早创立私塾,招收学生。
据说,孔子有三千学生,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教学生以儒家的典籍《诗》、《书》、《礼》、《易》等为教材,以文、行、忠、信四项课目(即历代的文献、社会的经验、对待别人要忠、与人交往要信)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培养了许多人才。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孔子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对今天的教育者来说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故事悄悄话:孔子教学,首重德行教育,而《《弟子规》》正是最好的德行教育课本,这个教育主要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家教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教育,是孩子得到最初的也是给他打上烙印的教育,叫作扎根教育。
所以,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幸福、成功要以道德、品行作为根基的,我们一定要通过学习,落实圣贤的教诲,让我们能在一生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乃至于成圣成贤。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lìzéxuéwén泛爱众,而亲仁。
《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实施方案
《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实施方案附城初级中学《国学经典》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引领我校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名著,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学自强等优良品质,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从2015年第二学期开始,学校编印了《附城初中国学经典读本》。
二、目的意义国学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
国学经典蕴藏着中国五千年的智慧精髓,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而又升华于现代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
在中学生中开展国学教育,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民族文化,让中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建立道德行为规范,提高文明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孩子们健康成长,并让他们受益终生。
三、基本目标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增强语文能力,夯实文化功底;发展记忆能力,开发智慧潜能;培育良好学风,形成良好校风;培养亲子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通过全面开展国学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学生的人格修养,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传统美德代代传承。
让广大中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充满自信、充满朝气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四、课程内容学校选择《弟子规》、《三字经》、《古诗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论语》等进行诵读、学习。
五、教育途径1.学科课程。
充分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将国学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在不同领域挖掘传统文化因素,传播中华文明成果,形成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
在语文、思品、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中要适当加强国学经典的学习与指导。
2.校本课程。
要使校本课程成为学科课程的有力补充,积极开发反映本校教育特色,适合学生发展,可供学生选择的国学校本课程,组织开展国学教育诵读、阅读活动,在读中悟,做中学。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材料校本教材一(低年级)编者的话为了进一步扩大国学经典的影响力,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提高我乡师生文化品位和人文素质,根据冠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冠教发【2011】44号文件精神,我们编写这套教材,以供学生使用。
本教材根据以下特点编排:1.分年级推进。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划分三个推进梯队,分阶段推进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1—2年级为第一推进梯队,诵唱《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以国学发蒙,立身养性;3—4年级为第二推进梯队,诵唱《弟子规》《千家诗》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论中外古今、扬中华精神,立命养志;5—6年级为第三推进梯队,诵唱《诗经》《论语》《孟子》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知行结合,塑造儒雅风度。
2.分三个层面进行。
三个层面,即:精神层面、文化层面、技艺层面,从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等三个方面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光大华夏传统美德,秉承中华“礼仪之邦”之古风,习礼、厚德、雅行;树凛然之正气,养浩然之气节;培养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宽广包容的民族精神。
立足民族,放眼世界,诵读中外传统诗文经典,吸收世界文化精华,积淀智慧财富,生发创新胚芽。
开发师生学习传统技艺的课堂,对词吟诗作文、书法绘画搏弈,习得国学技艺,提高师生素质。
德育处、团队组织具体组织实施“讲规范、促养成、树精魂”的育人工程,塑造“为人求真、为学求实”的校风,特别是在建设班级文化、校园精神文化中,让国学经典诵读行动始终在其中,并重在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
3.课内外结合。
以国学活动课为主,各学科有机结合、点滴交叉为辅,充分运用校园广播站等阵地,通过课内外等途径,采取诵唱练习等形式,形成国学经典诵读推进体系。
4.师生共同成长。
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始终树立一个理念,即“教师与学生同为发展主体,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发展”。
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六年级)
目录六年级上学期论语……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赤壁唐·杜牧……十五夜望月唐·王建……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六年级下学期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党第十……七夕唐·白居易……夏日山中唐·李白……观沧海三国·曹操……《论语》《论语》是记载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一部古代经典,是我国古代史、文化史、教育史上影响卓著的儒家典籍。
《论语》名称的由来,班超《汉书·艺文志》中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
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现通行的《论语》20篇,共511章。
其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伦理、美学、文学、音乐、教育、道德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与方法等等,对中华民族的人生观、价值观、气质、性格、思维等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认为,半部《论语》治天下;著名国学大师钱穆指出:“《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孔子学说和《论语》本书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
著名学者李南也指出:“认识中国文化传统要从儒家开始,认识儒家要从孔子开始,认识孔子则需从《论语》开始。
《论语》是中国绝无仅有的一部奇书,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著名学者李家秀提出:“《论语》是中国文化中最早成功的传记书,是中国经籍中最好的一部。
”中华孔子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汤一介提出:“《论语》是一部两千多年来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面貌的伟大的书。
初中语文《国学经典》校本教材
序让书香溢满校园,让文明成为习惯,用活动陶冶情感,用艺术浸润心田,用师爱唤醒尊严,用赏识把自信之火点燃。
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文学、艺术的熏陶,使孩子行为文明起来,知识广博起来,气质高雅起来,情感丰富起来,生活多彩起来。
那么经典古诗词对孩子来说总有几点好处:一是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记忆力。
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13岁达到高峰。
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
从小背诵古诗等则有利于孩子在成长时期的记忆力。
二是提高儿童的语言文字及其表达能力。
国家科技部研究中心对“古文诵读”试点活动的评估报告指出:94.2%的家长和100%的老师认为背诵古诗文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
当然我们私下认为,还是孩子的实际效果和孩子自己说了算。
三是有利于扩大小学生的知识面。
熟背一些经典,也培养了中国文化的基本修养。
同时对作者及其时代背景的了解也让孩子增加了知识点。
四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背诵古诗文经典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全班同学通过对诗、竞赛等各种活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是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背诵古诗活动不同于其它活动的一个特点是,人人都能成为诵读高手。
越是那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孩子,反而越有可能在诵读活动中走到前面,因为这使他感到是与其它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六是有利于加强家长与孩子相互之间的交流。
父母和孩子可以一款背诵古诗,形成良好的互动。
七是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人格修养。
文以载道,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
背诵这些经典古诗文,对孩子们的眼界、胸怀、志气、品格修养的提高大有帮助。
因此,我们开发创建学习乐园,陶冶快乐的读书人;创建精神家园,孕育幸福的追梦人;创建开放艺园,培养多彩的特长人;要培养有理想、有梦想、有追求,内心充盈、精神丰富的学生;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特长,多把尺子评价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和美好的情操以及良好的文明习惯,让孩子们从今天开始,做有修养有内涵的读书人。
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六年级)
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六年级)目录六年级上学期论语……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赤壁唐·杜牧……十五夜望月唐·王建……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六年级下学期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党第十……七夕唐·白居易……夏日山中唐·李白……观沧海三国·曹操……《论语》《论语》是记载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一部古代经典,是我国古代史、文化史、教育史上影响卓著的儒家典籍。
《论语》名称的由来,班超《汉书·艺文志》中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
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现通行的《论语》20篇,共511章。
其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伦理、美学、文学、音乐、教育、道德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与方法等等,对中华民族的人生观、价值观、气质、性格、思维等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认为,半部《论语》治天下;著名国学大师钱穆指出:“《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孔子学说和《论语》本书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
著名学者李南也指出:“认识中国文化传统要从儒家开始,认识儒家要从孔子开始,认识孔子则需从《论语》开始。
《论语》是中国绝无仅有的一部奇书,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著名学者李家秀提出:“《论语》是中国文化中最早成功的传记书,是中国经籍中最好的一部。
”中华孔子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汤一介提出:“《论语》是一部两千多年来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面貌的伟大的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经典校本教材齐铁锋区第五十二中学校本教材编写组编写说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在各个领域创作出惊世之作的伟人,他们所留下的一份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既没有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像星斗辉煌于当时,也像阳光灿烂于今天。
在人类历史上,这是为数不多的一群人,但也是值得关注、值得崇拜、值得追随的一批人。
他们用真理的力量涤荡我们的灵魂。
他们所留下的杰作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供我们一代一代分享下去。
这些人,我们称之为大师,这些伟大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经典。
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
真正的经典都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指引我们的为人处世。
站在大师的肩上,我们能够看得更远;沿着他们开拓的道路,我们能够前进得更快。
阅读经典,了解大师,是人生修养所应追求的一种境界。
干百年来,大师们的经典著作曾经影响了无数人。
我们跨越时空地域的界限,从人类文明发展史中采撷菁华,在参考诸多名家推荐的必读书目的基础上,组织我校十余位优秀教师编写了这套《德育经典校本教材》C 本书从爱国报国、道德修养、勤学励志等领域中各选取了这些流芳百世的经典之作,它们曾经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路标,了解并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必将给每一位读者以智慧的启迪。
本书用最浅显的文字诠释大师们的深邃思想,用最易懂的字句传递原著中绞尽脑汁才能读懂的理论,以最简洁的话语阐述伟大作品的精华,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汲取大师身上沉淀出的宝贵经验与智慧,走进一个神圣的精神殿堂。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
大师经典带来的影响,不只是停留在某个时代,而是会穿越时空渗透到我们的灵魂中去。
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曾经说过:“ 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
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
”的确,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本好书是一个由优美语言与闪光思想所构成的独特的世界,选择一本好书,不仅可以品味一时,更可以受益一生。
20RR-11-28 爱国篇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明•于谦《立春日感怀》德育经典校本教材之爱国报国篇满江红•怒发冲冠选文导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历朝历代,许多志士仁人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让我们跟随抗金名将岳飞的脚步,走进他那饱含英雄之气的《满江红》,去领悟精忠报国的真谛。
满江红•怒发冲冠南宋?岳飞怒发冲冠[1],凭[2]栏处,潇潇[3]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4],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⑸,八千里路云和月⑹。
莫等闲[7],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8],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9]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10] !注解[1]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2]凭:靠,倚。
[3]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4]长啸(Ri co):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5]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6]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7]等闲:轻易,随便。
[8]靖康耻:靖康:靖j ing,指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9]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10]朝天阙:朝见皇帝。
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参考译文倚在栏杆旁,我不由得怒发冲冠,一场潇潇秋雨刚刚停歇。
举目远望,仰天长啸,万千思绪,奔涌激烈。
为祖国奋斗,三十年的功名,自当视若尘土;与敌人周旋,八千里的征程,何惧披星戴月。
千万不要随便虚掷了少年时光,等到头发白了才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国耻啊,还没洗雪;臣子的复仇之恨啊,何时能灭?驾起远征的战车吧,直把那贺兰山踏裂!壮志凌云,饿了就饱餐敌人肉;谈笑风声,渴了就痛饮敌人血。
期待着这一天吧,让我们从头收拾好旧日的山河,向祖国献捷!选文鉴赏上片抒发作者为国立功满腔忠义奋发的豪气。
以愤怒填膺的肖像描写起笔,开篇奇突。
凭栏眺望,指顾山河,胸怀全局,正英雄本色。
“长啸”,状感慨激愤,情绪已升温至高潮。
“三十”、“八千”二句,反思以往,包罗时空,既反映转战之艰苦,又谦称建树之微薄,识度超迈,下语精妙。
“莫等”期许未来,情怀急切,激越中微含悲凉。
下片抒写了作者重整山河的决心和报效君王的耿耿忠心。
下片开头四个短句,三字一顿,一锤一声,裂石崩云,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胸怀,令人扼腕。
“驾长车” 一句豪气直冲云霄。
在那山河破碎、士气低沉的时代,将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激励力量。
“饥餐”、“渴饮”虽是夸张,却表现了诗人足以震慑敌人的英雄主义气概。
最后两句语调陡转平和,表达了作者报效朝廷的一片赤诚之心。
肝胆沥沥,感人至深。
全词如江河直泻,曲折回荡,激发处铿然作金石声。
我的心得德育经典校本教材之爱国报国篇苟利国家,不求富贵选文导读没有国,就没有家。
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始终相连。
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成了亡国奴,哪里有安定的家庭生活。
前苏联解体,中等收入的家庭瞬间沦为贫民。
华人在他国受欺,也因中华民族未完成复兴有关。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程功[1]积事[2],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君得其志;苟[3]利国家,不求富贵。
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 《礼记•儒行》注释[1]程功:衡量功绩,计算完成的工作量。
[2]积事:积累功绩。
[3]苟:如果、假使。
参考译文考察他们的功劳和事迹,推荐贤才,使他们得到任用。
儒者并不希望得到回报,只是为了合乎君主的意志。
只要对国家有利,不求个人富贵。
其推举和提拔贤能之士就是这样的。
”选文鉴赏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领导阶层首先是爱国者集合。
要将德才兼备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中华民族的未来就不会是梦。
江泽民在担任总书记前,曾问过汪道涵的意见,汪道涵用林则徐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给以慰勉。
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我们才会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礼记》中强调的是一个“儒者”所应遵循的基本素养,就当今而言,这首先是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诚如此,则国家大幸,民族大幸。
我的心得德育经典校本教材之爱国报国篇国殇选文导读此诗是屈原在民族危亡年代所作,爱国主义精神在诗中得到充分体现。
全诗极写卫国壮士在战斗中勇武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讴歌他们为维护祖国尊严、解除人民灾难而献身的精神。
慷慨悲壮的歌唱,不仅寄托了对阵亡士卒的哀思,而且表达了诗人与祖国同休戚、共命运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激情,有力地说明,诗人和人民大众爱憎态度是完全一致的。
国殇屈原操吴戈[1]兮被犀甲,车错毂[2]兮短兵接。
旌[3]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4]。
凌余阵兮躐余行⑸,左骖⑹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7],援玉枹兮击鸣鼓[8]。
天时[9]坠兮威灵怒,严杀[10]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11],平原忽[12]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13]秦弓,首身离[14]兮心不惩。
诚[15]既勇兮又以武,终[16]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17],子魂魄兮为鬼雄[18]!注解[1]吴戈:战国吴地所制的戈(因制作精良锋利而著名)。
操:拿着。
被:通“披”。
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
[2]毂(g u):车的轮轴。
错毂;指两国双方激烈交战,兵士来往交错。
毂是车轮中心插轴的地方。
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3]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了太阳,敌兵好像云一样聚集在一起。
旌(j ng):用羽毛装饰的旗子。
[4]矢交坠兮士争先:是说双方激战,流箭交错,纷纷坠落,战士却奋勇争先杀敌。
矢:箭。
[5]凌:侵犯。
躐(li e):践踏。
行(h a ng):行列。
⑹左骖(c a n):古代战车用四匹马拉,中间的两匹马叫“服”,左右两边的叫“骖”。
殪(R ):缁地而死。
右:指右骖。
刃伤;为兵刃所伤。
[7]霾两轮兮絷四马:意思是把(战车)两轮埋在土中,马头上的缰绳也不解开,要同敌人血战到底。
霾(m a i):通“埋”。
絷(zh j:绊住。
援:拿。
[8]援玉枹(f d)兮击鸣鼓:主帅鸣击战鼓以振作士气。
援:拿着。
枹:用玉装饰的鼓槌。
[9]天时:天意。
坠:通“怼” (du ),恨。
威灵怒:神明震怒。
[10]严杀:酣战痛杀。
弃原野;指骸骨弃在战场上。
[11]出不入兮往不反;是说战士抱着义无反顾的必死决心。
[12]忽:指原野宽广无际。
超:通“迢”。
[13]挟(Ri e):携,拿。
秦弓:战国秦地所造的弓(因射程较远而著名)。
[14]首身离:头和身体分离,指战死。
惩:恐惧,悔恨。
[15]诚:果然是,诚然。
武,力量强大。
[16]终:始终。
[17]神以灵:指精神永存。
[18]魂魄毅兮为鬼雄:一作”子魂魄兮为鬼雄”,子:指战死者。
鬼雄:鬼中雄杰。
参考译文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选文鉴赏《九歌》中的《国殇》,是一首追悼为国牺牲的将士的挽歌。
据说,诗人是为楚怀王十七年(前312),秦大败楚军于丹阳、蓝田一役而写(当然,不同的说法也很多)。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一次战役的经过:将士们身披犀甲,手持吴戈,人人奋勇争先,与敌人展开了短兵相接的战斗。
只见战旗遮盖住太阳,战鼓震天动地。
流矢在阵地上纷纷坠落,双方战车交替,车轮深深地陷入泥土中,四匹马挣扎着,还是拉不起来。
由于敌军众多,我军伤亡惨重,左侧的边马倒下了,右侧的边马也被兵刃杀伤。
壮士们身佩长剑,腋夹秦弓,捐躯于寥廓超远的疆场。
诗中所写的战斗虽然残酷激烈,并且牺牲惨重,但没有渲染对战争的恐怖和感伤,而是使读者深深感受到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在表现手法上,全诗采用直赋其事的手法,风格刚建,句式精炼,在短小的篇幅中表现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诗人热烈地礼赞道:英雄们真是意志刚强、武力强大,身虽死而志不可夺!他们死而有知,英灵不泯,在鬼中也是出类拔萃的英雄!爱国挚情动天地泣鬼神。
我的心得德育经典校本教材之爱国报国篇曹刿论战选文导读人教版九年级(下)中有一篇《曹刿论战》,是出自《左传》,本文则是出自《国语》。
这两部著作都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历史文献汇编。
课文中曹刿问庄公“何以战?”庄公回答了三点理由,衣食所安……牺牲玉帛……小大之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