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1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1光的直线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4.通过对光的传播特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和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光的传播特性。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我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情感态度,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讨论话题,如“光的传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折射现象的解释”等。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并互相交流。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提供引导和帮助,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4.邀请部分小组进行分享,让其他学生学习和借鉴。
5.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详细且有序:教师在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设计上做得非常详细且有序。从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到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结合,过渡自然。这种设计使得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课程的逻辑结构,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1.情景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光的传播现象,如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光的传播规律。这种情景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2.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为什么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阻碍?”等。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光的传播特性及其应用,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如光的传播特性、折射定律、反射定律等。
【核心素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1《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结论: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演示光在玻璃中的传播如图所示,用激光笔将一束光射到玻璃中,观察光在玻璃中的传播径迹。
结论:光在玻璃中沿直线传播实验表明,光在空气、水、玻璃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空气、水和玻璃等透明物质可以作为光传播的介质。
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light ray)。
光线是研究光现象的物理模型。
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是研究光学的工具,现实中不存在。
(三)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P70图4.1-4,同时启发学生举出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举例.生1:激光准直.生2:排直队要向前看齐.生3:打靶瞄准.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很多,可见学习物理知识是有用的,大家一定要学好这门课程.下面我们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一些简单的光现象.(1)影子的形成.演示3:用白炽灯对着墙,把皮球放在灯和墙之间.现象:墙上出现球的影子.教师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影子的形成.(学生积极发言)甲师生共同活动得: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如图甲所示)(2)日食、月食的成因.演示4:用三球仪演示日食、月食的形成.教师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日食、月食的成因.师生共同观察讨论总结得:乙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会出现不同情况的日食.(如图乙所示)丙月食的成因: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月食情况与日食类似.(如图丙所示)说明:演示时,若无三球仪可用挂图或投影片,还可播放动画教学片.(3)小孔成像.演示5: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将小孔对着烛焰.(如教材P70“想想做做”)现象: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教师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小孔成像的形成原因.丁师生共同观察讨论总结得:小孔成像的形成原因:烛焰上部的光线,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射到了下部;下部的光线,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射到了上部,就形成了小孔成像.(如图丁所示)教师总结: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条件是孔径必须很小,像的特点是成倒立的实像.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外部轮廓相似,像的大小取决于物、孔与屏三者之间的距离.(三)光速打雷和闪电在远处是同时同地发生,但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
人教版八上物理 4.1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上物理 4.1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概念;2.掌握光在同质透明介质中直线传播的原理;3.能够分析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二、教学内容1.光的直线传播概念;2.同质透明介质中光的传播原理;3.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规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出光的传播方式。
让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
2. 学习新知2.1 光的直线传播概念光的直线传播是指光在同质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这是由于光的特性所决定的。
2.2 同质透明介质中光的传播原理在同质透明介质中,光以直线传播的原理是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现象。
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到另一种介质中时,由于介质的密度不同,光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导致光线发生折射现象。
光线在折射时遵循斯涅尔定律,即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的比值。
2.3 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规律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主要包括:•光从光疏介质射入到光密介质,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到光疏介质,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 深入学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相同角度的光线在不同材料中存在折射现象。
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使用光线箱、凸透镜等实验器材,验证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4. 拓展应用让学生思考,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找出一些示例,如光的折射在眼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应用中。
5. 总结归纳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实验结果,总结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和原理。
引导学生归纳光在同质透明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并巩固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情况。
可以通过口头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评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1《光的直线传播》教案6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1《光的直线传播》教案6一. 教材分析《光的直线传播》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掌握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为后续学习光的折射和反射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光的传播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光的传播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课堂讲解和实例分析来提高认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掌握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能够运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理解。
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特点的掌握。
3.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规律。
2.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3.采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如激光笔、透明塑料尺、卡片等。
2.收集生活中的实例,如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3.准备PPT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射出光线,让学生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
提问: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吗?光在其他介质中又是如何传播的呢?2.呈现(15分钟)通过PPT课件,介绍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让学生理解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每组用激光笔射出光线,用透明塑料尺和卡片来观察光的传播路径,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4.巩固(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4.1光的直线传播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单元《光的传播》的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及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影、日食、月食等自然现象的本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学生可以结合视频资源,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实验演示,加深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理解。
(3)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解答课后拓展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学生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5)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6)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实验,如自制简易显微镜、望远镜等,亲身体验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物理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光的直线传播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2. 针对学生的疑问,及时进行解答,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设计更多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4. 在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堂进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4.1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光的直线传播条件的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本章节的基础知识,但学生对传播条件的理解可能存在误区,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加强引导。
(二)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影子、日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知识。
2.实践探究,强化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光学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分层教学,满足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实验和练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介绍凸透镜、凹透镜等光学元件的成像原理,讲解其使用方法,为后续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问题:“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例。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激光切割、光纤通信等。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通过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3.引导二)讲授新知
1.讲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条件,通过实验和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4.1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 4.1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基本特性;•掌握光的直线传播的实验方法和观察光的传播的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光的直线传播展开,包括以下内容:1.光的直线传播的基本特性;2.光的传播实验;3.观察光的传播规律。
三、教学重点•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基本特性;•能够进行光的传播实验;•掌握观察光的传播规律。
四、教学准备•教师:黑色底纸、小孔板、光屏、小灯泡、橡皮筋、数张废报纸;•学生:笔记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光的基本知识,例如光的来源、传播方式等,从而引出光的直线传播的话题。
2. 学生实验——观察光的传播路径1.教师发放黑色底纸、小孔板和光屏给学生,并让学生按照图1所示搭建实验装置。
图1图1图1 光的传播实验装置2.学生用橡皮筋将小孔板固定在黑色底纸上,然后将光屏固定在底纸的另一侧。
3.学生打开小灯泡放在小孔板的一侧,并逐渐向小孔板靠近。
4.观察光线经过小孔板后在光屏上形成的图案,并记录观察结果。
3. 教师讲解光的直线传播的特性根据学生实验的观察结果,教师进行讲解,介绍光的直线传播的特性:•光线在光的传播过程中一直保持直线传播;•光线在相同媒质中传播时速度不变。
4. 学生实验——利用废报纸观察光的传播路径1.教师发放数张废报纸给学生,并让学生将废报纸前后对折,再将其打开成大约60度的折角。
2.学生将折好的废报纸举在眼前,并让教师用小灯泡照射在废报纸上。
3.观察光线经过废报纸后在废报纸上形成的图案,并记录观察结果。
5.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根据学生实验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光线经过折射体后会发生折射现象,并形成一定的折射角。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直线传播的特性和折射现象。
同时,提出探究新问题的思考:•当光线从一种媒质传播到另一种媒质时,光线会发生什么变化?六、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光的直线传播的特性和折射现象。
41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4.1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学习新课一、光的直线传播1. 光源【提问】我们想要看见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就必须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哪些物体会发光呢?太阳、恒星、闪电、点燃的蜡烛、通电的电灯……【引出光源概念】(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源的分类①按形成原因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如:太阳、萤火虫、闪电等属于天然光源;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等属于人造光源。
②按发光原理分为热光源和冷光源。
如点燃的火把、发光的电灯等属于热光源。
萤火虫、水母等属于冷光源。
萤火虫发出淡淡的绿光大海深处水母的发光【提问】月亮是不是光源?月亮自身并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光,所以不是光源。
【过渡】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呢?2. 光的直线传播(1)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提出问题】光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路径怎样的?【猜想与假设】光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可能沿直线传播。
支持事例:透过树林的光束是直的;城市灯光中的激光束是直的等。
【进行实验】(1)光在空气中的传播用激光手电筒把光射入充满烟雾的较暗的空间,就能够观察到光在空气中的传播现象,烟雾可用点熏香的办法,也可以用喷水壶喷水雾的方法。
(2)光在水中的传播用激光手电筒把光射入水中,如图所示,就能够观察到光在水中的传播现象,光在水中的可见度较小。
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碳素墨水。
光在水中的传播光在玻璃中的传播(3)光在玻璃中的传播用激光手电筒把光射入玻璃砖中,如图所示,就能够观察到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现象。
玻璃砖要有一面是磨砂面,并要让光束紧贴着磨砂面在玻璃砖中传播。
(4)光在不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在玻璃缸中盛入清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从侧壁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内光的路径如图所示.分析:在玻璃缸中盛入清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后,玻璃缸里的水不均匀,光的传播路径不是直线。
【播放视频】——《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分析与论证】实验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5.通过学习光的直线传播,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规律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实验,要求实验方案具有可行性,能够直观地展示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实验报告需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现象和结论等内容。
4.结合光学知识,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光的直线传播在科技领域有哪些应用?这些应用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5.家长参与作业:请同学们与家长共同探讨光的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撰写一篇小短文,分享你们的发现和感悟。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影子、日食、月食等,让学生感受光直线传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多媒体动画和图示,生动展示光传播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光的传播规律的理解。
2.针对难点内容,设想以下教学方法:
-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实验活动,如在不同介质中观察光的传播路径,让学生亲身体验光速的变化,从而理解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
作业要求:
1.作业完成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描述。
2.实验报告要规范、严谨,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
3.家长参与作业的小短文,要真实反映家庭讨论的过程和成果。
4.请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保持作业整洁、字迹清楚。
2.列举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变化规律。
3.分析光学仪器在实验中的作用。
4.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学现象。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案一. 教材分析《光的直线传播》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的第一节,本节主要介绍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认识光的传播特点,为后续学习光的折射和反射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光的基本概念,对光的传播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光的传播规律和特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认识光的传播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2.光的传播特点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光的传播现象。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射出光束,让学生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引发学生对光的传播现象的思考。
2.呈现(15分钟)介绍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传播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传播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光的传播特点。
5.拓展(10分钟)讨论: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和反射。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和传播特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8.板书(5分钟)板书课题:光的直线传播板书内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的传播特点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和传播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案一. 教材分析《光的直线传播》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性,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光的传播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生活中的光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光的概念、光的传播规律等抽象知识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2.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如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2.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3.运用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实验器材,如激光笔、透明塑料尺、卡片等。
3.安排课堂实践活动,如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如声音的传播、物体的运动等,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然后,教师抛出问题:“光是如何传播的?光传播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介绍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同时,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让学生了解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课堂实践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实例分析光的传播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抢答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4.1《光的直线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和光线表示方法。
2.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3.强调光的直线传播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后续学习的兴趣。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和光线表示方法。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强调光的直线传播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后续学习的兴趣。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光为什么会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光的直线传播?
2.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寻找答案。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如查阅资料、进行实验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问题导向中,我们首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光为什么会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光的直线传播?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寻找答案。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如查阅资料、进行实验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使其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反思与评价中,我们首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通过反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评价的公正、客观和全面,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要关注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1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光的传播特点,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了解光速的概念,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并能运用光速解决实际问题。
3.学习光的反射、折射现象,了解反射角、入射角、折射角等基本概念。
4.学会使用镜子、透镜等光学元件,并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光学现象,如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等。
d.加强对光学元件成像原理的讲解,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光学元件的使用方法。
8.教学拓展: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光学现象,进行小研究,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始时,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提问:询问学生关于光的知识,如光有哪些传播方式?光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的前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传播原理,并列举生活中的实例。
2.计算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并说明光速在生活中的应用。
3.根据反射、折射原理,分析平面镜、凸透镜等光学元件的成像特点。
4.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水中倒影、放大镜观察物体等。
4.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布置分层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挑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1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1光的直线传播教案光的直线传播教材分析: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学的基础,也是研究光的反射、折射规律的必备知识,更是第五章透镜及其规律的基础,因此在整个光学知识部分具有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1、学习状态: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为13-14岁,对身边新鲜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本节《光的直线传播》又是《光现象》的入门课,学生刚接触光学,对物理实验和实验现象有较浓厚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有利于上好本节课。
2、知识基础: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光沿直线传播的生活经验,比如晚上路灯发出的光,汽车车灯的光,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现象、描述现象、设计实验、分析、归纳和总结等方面的能力。
在小学自然课中也了解了光在自然界中的传播情况,因此有一定的光的传播基础。
教学目标:1、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能识别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知道光的直线传播,能列举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3)通过观察光的直线传播现象,能描述光的传播路径;(4)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核心素养目标:(1)从物理学的视角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2)有初步的实验探究技能;(3)经过实验探究,运用物理思维了解光的直线传播;(4)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教学难点: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以问题形式展开,逐层深入。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实验器材:激光笔、水槽、牛奶、装水烧杯、矿泉水瓶、牙签、泡沫板、小孔成像演示器材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现在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我们能够看见周围的同学、课本,以及各种各样的物体,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一个非常黑暗的环境里,你还看得见吗?我们通过视觉在观察世界其实要借助于光,光不仅能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还能带来色彩斑斓的世界,光的背后还蕴藏着无限的可能和无穷的奥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打开光世界的大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章光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本第4章第1节后的练习题,加深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理解,特别是对光线模型的应用和光速概念的认识。
-选择题:针对光的传播特性,设计选择题,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计算题:结合光速与传播介质的关系,设计实际情境的计算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答疑解惑: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线模型和光速概念。
2.梳理知识体系,强调光的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鼓励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光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光污染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养成节能减排的良好习惯。
4.通过对光现象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规律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对光的传播现象有初步的了解,但大部分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的深入理解仍需加强。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简单的光学现象,如平面镜成像等,对光的反射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探究光的传播路径和解释实际现象时,学生可能还缺乏系统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操作经验。此外,学生对光速的概念及其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差异可能存在误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提炼物理规律,通过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光学知识: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1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由以上探究可知: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六)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自然现象。
播放视频: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引导学生完成以下填空
影子的形成、日食的形成以及月食的形成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造成的自然现象。
(七)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幻灯片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激光准直、皮影戏、射击时“三点一线”、上体育课时,左右看齐、植树时用眼睛检查树苗是否成一条直线都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练习三
三、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
四、光速
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同地发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5.分析并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学生说出本次实验的设计及步骤
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在交界处会发生什么现象?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之一:同种介质
(四)你知道海市蜃楼吗?(出示海市蜃楼的图片)
利用图片形象的解释海市蜃楼的成因,引导学生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第二个条件。
课题
光的人
课时
第 1 课时
授课时间
课程标准
无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并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②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③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过程和方法
通过开放性的实验探究,认识光在空气、水和玻璃等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沿直线传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丽,又有规律可循,而且利用这些规律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1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空气、水、果冻、玻璃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②教师播放视频光在非均匀海波溶液中传播的实验。
得出光在同种非均匀介质中路径发生弯曲。
[问题二]这两个现象说明光必须在同种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但光在同种介质中光就一定沿直线传播吗?③引导学生归纳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介绍光线的概念由于平时我们见得最多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情形。
所以物理学中就用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比如要表示电灯的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我们就沿光的传播路径作一些直线,(如图2)。
这种直线叫做光线。
4、应用:①站队如何站齐?②激光准直掘进机如何工作?③射击时如何瞄准?解释自然现象④影子的形成设问一:请同学们想想;课的开始我们看的那段影子舞还记得吗?影子是如何形成的?播放视频影子的形成。
⑤日食和月食由影子的成因,顺利过度到日食。
设问二:当地球、月亮和太阳运动到一条直线上,地球处在月亮的影区时.地球上影区中的人能看到太阳吗?这种现象叫什么?播放视频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⑥小孔成像演示:自制教具演示小孔成像。
设问三:请同学们观察,在屏上将看到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出小孔成像的原理。
4、光的传播速度介绍: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29979245m/s,近似等于3×108m/s。
3×108m/s到底有多快呢?你知道我们平时一眨眼需要多少时间吗?需要0.1秒,就在你眨眼的工夫,一个以光速飞行的超人,能够飞行3万公里。
这个距离让一个普通人不停的走,大约要走250天,可见光速之大。
三、小结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我们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带领学生回忆:在观察神奇美丽的光现象的过程中,提出光是否总是沿直线传播的问题,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在相互交流中概括出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结论。
并且运用这个结论解释了一些自然现象。
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然,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它改善我们的生活,提高工作效率,那么利用它你能做些什么?四、板书设计一、光源:自然光源人造光源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2、光在水中中沿直线传播3、光在透明固体中沿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三、光速c=3×108 m/s。
物理人教版2024版八年级上册4.1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教案03
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光的直线传播》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章节中的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传播速度是本章中的重点内容,本节课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学好本节课可以为接下来将要学习光的反射折射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是第五章透镜及其规律的基础。
因此,在整个光学知识部分具有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知识层面上,本节课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小学自然课中已经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但认识很浅显,教师需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归纳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并要求学生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日食,月食等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重要光现象。
根据学生的发展,初二学生认知事物的能力水平有待提升,物理思维仍需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并学会运用。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物理观念:了解光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等相关知识。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与结论,运用模型法建立光线的概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运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达到学以致用。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带领学生了解,小孔成像等,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光速的应用难点:运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光现象五、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教学法、实验法、演示法学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问答法六、教学用具透明水箱、烧杯、浓盐水、玻璃导管,玻璃块、激光笔、分光器七、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从生活走向物理通过展示一组优美的景色图,提出疑问:光是从哪儿来的?引导学生声音的产生需要声源,光的产生需要光源,以此类比得出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课堂(人教版)4.1光的直线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如激光准直、手影游戏等,引发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的兴趣。
2.以谜语“有什么东西,一条线,无处不在,无形无味?”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创设实验情境,如在课堂上进行光的直线传播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传播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证意识。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小组合作不仅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4.反思与评价: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通过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以生活中的激光准直、手影游戏等现象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向:本节课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路径、光的速度等概念,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相关知识点。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路径、光的速度等概念,如:“光是如何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等。
2.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日食、月食等自然现象,提出问题:“这些现象是如何形成的?与光的直线传播有什么关系?”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组织讨论,促进学生间的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1 光的直线传播 教案
4.1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
课堂补充天文上使用的长度单位
光年-----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
达标检测1、下列物体中是光源的是()
A、月亮
B、萤火虫
C、夜晚的星星
D、太阳照射下闪闪发亮的抛光金属
E、镜子
2、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
排直了,这可以用( )来解释。
3、人沿着街道走向街灯,再从街灯下走远,则他的影子长短变化是
()
A、变长
B、先变长再变短
C、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4.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
根据
这两条光束的方向,你能确定电灯的位置吗?
5、天文学上常用光年(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作长度单位,已知织女
星距地球约2.7光年,求织女星距地球多少千米?
板书设计
光源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模型法
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1.影子
2.日食、月食。
3.小孔成像。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1.皮影戏;
2.激光准直;
3.射击瞄准;
4.排队;
五.光速
1.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m/s
2.一般情况下:V气>V液>V固
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整体设计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本节教材的内容,将重难点确定为“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考虑到光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本节又是光学知识的第一节。
如果处理不好,可能造成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很难真正理解,不利于后面的教学。
课本首先展示了三幅图,使学生感受到五光十色的大自然的美丽,教学中还要列举大量和光的传播有关的现象,由这些现象自然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光是通过怎样的路径传播的?从而点出本课探究的主题——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及其应用,并让学生知道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通过对各种光现象的介绍,让学生初步学习怎样从观察到的具体事例(生活或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这些问题;知道影子形成的原因。
教学的难点是如何保证实验现象清晰、明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设置了“三个学生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光在透明的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径迹,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为突破难点“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在教学中设置了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能通过两个小孔看到物体,从而知道埋电线杆、站队、射击瞄准等都是类似的现象;亲身体验小孔成像是怎样形成的,加深了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及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知道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习怎样从具体事例(生活或自然现象)发现问题,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2.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各种光现象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如何保证实验现象清晰、明显,培养提出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学生分组:激光笔一支、果冻一个、软橡皮管一根、带孔的纸板两张、大头针几枚、平面镜一面、白屏一张、装了水的玻璃杯(水中滴了少量墨水)。
2.教师教具:小孔成像演示器(用蛋糕盒自制)、氦氖激光器(或激光笔)、水槽两个、浓度不同的糖水四种、40瓦电灯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题引入提问:漆黑的夜晚,我们什么也看不见;站在太阳下,紧闭双眼,还是什么也看不见。
这是什么原因呢?点评:人们要看见东西,必须要有光,而且光必须进入人们的眼睛。
阳光使得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光使得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本章我们将学习光的初步知识。
情景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播放一幅幅美丽的城市夜景、绚丽多彩的极光。
同学们欣赏了美丽的城市夜景、绚丽多彩的极光,正是有了这色彩斑斓的光,世界才被打扮得如此美丽,如此迷人。
对于光,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光的传播》。
游戏导入提前2~3分钟到教室,用投影仪投影以下文字“激光直射人眼时,会对眼睛有损伤,实验前、后及实验中绝对禁止激光直射自己或他人的眼睛!”同学们在小学或更早的时候做过手影游戏吗?今天让大家回到童年,重温儿时的欢乐,谁先来试一试?比一比谁的手影做得多,更形象逼真。
提问:同学们根据刚才的手影游戏活动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手影是如何形成的?影子的形成说明了什么?)过渡: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引入探究。
活动引入每组学生都用右手拿激光笔,左手拿一本书挡住,观察能否看到自己右手里拿的物品,拿开书本再让学生观察,看到了吗?如果是在漆黑的夜里,能看到手里的物品吗?如何才能看到呢?(学生讨论后回答)点评:我们要看见东西,必须有光射入眼睛。
本章学习光的初步知识。
推进新课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美丽的山城夜景,那么,这些把山城点缀得如此美丽的光是哪儿来的呢?结合课本中的图,阅读课本。
然后讨论交流。
点评:光是光源发射出来的。
提问:除了课本上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呢?太阳、星星、月亮、点燃的火柴、点燃的蜡烛、点亮的日光灯、反光的镜子、点亮的电视机屏幕都能发光吗?点评:月亮、反光的镜子是不能够发光的,星星当中也只有恒星能够发光,行星和卫星是不发光的。
我们把这些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
像太阳、萤火虫、水母这类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像点燃的蜡烛、霓虹灯、白炽灯这类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板书: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
2.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引导学生应用桌面上的器材,通过开放性实验探究得出:光在空气、水以及果冻这些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要发生偏折。
提问:同学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但是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先开放性分组实验,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学生实验:方法一:用激光笔发出光束向滴了少量墨水的水中投射,可以看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方法二:用激光笔发出光直接照射果冻,发现光在果冻中沿直线传播。
方法三:将激光射过拉直了的橡皮管,但橡皮管弯曲就无法射过。
方法四:将几枚大头针插在一条直线上,眼睛沿这条直线看去只能看到第一根针。
方法五:将激光沿白屏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可以看到光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都是直线,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组织学生归纳得出:光在空气、水、果冻、玻璃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光在非均匀糖水中传播的实验。
得出光在同种非均匀介质中路径发生弯曲。
提问:这两个现象说明光必须在同种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但光在同种介质中光就一定沿直线传播吗?教师演示:如图,在支架上固定一个薄水槽,其中放置一个白屏来显示光的路径,事先配有四杯浓度不同的糖水,将它们按浓度从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四种糖水的量按一定的比例),由于各层糖水间相互混合,所以水槽内形成了从上到下浓度逐渐变大的不均匀糖水。
将一束激光从透明水槽侧面沿白屏表面75°左右的入射角,由最上层溶液斜向下射入非均匀糖水,可见激光路径在非均匀糖水中向下弯曲。
同时做一个对照实验,用激光光束斜射入同种均匀的蔗糖溶液中,再让同学们观察——光的路径仍是直线。
引导学生归纳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由于平时我们见得最多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情形,所以物理学中就用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比如要表示电灯的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我们就沿光的传播路径作一些直线。
这种直线叫做光线。
板书: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3.光的直线传播应用方法1: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采取教师设计情景或演示实验由学生来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
如手影的游戏、激光器的准直等,最后老师简介日食、月食。
方法2: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并运用原理来分析。
小孔成像演示:仍然运用前边的器材,保持电灯不动,用一个大纸板完全遮住圆筒形蛋糕盒底部的进光口。
并在纸板上开一个小圆孔。
提问:如果打开电灯,一部分光将穿过小孔射到屏上,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在屏上将看到什么?打开电灯,学生观察屏上的现象以及灯丝的形状,大家看到什么了?点评:“V”字形的光斑,灯丝的形状也是“V”字形的。
但是开口和光斑相反。
引导学生分析出小孔成像的原理及成像特点。
板书: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影、激光准直、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的原理:光的直线传播。
成像特点:倒立的实像。
二、光的传播速度提问: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读完之后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在打雷的时候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速快。
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
扩展:光速是很大的。
如果一个飞人以光速绕地球运行,在1s的时间内,能够绕地球运行7.5圈。
教师小结:这里涉及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光速,物理学上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和速度一样都是米/秒,符号表示为m/s。
通过看书我们可以知道在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c=3×108 m/s,在空气中,光速也可以近似地看为3×108 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
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到光速在空气、水、玻璃中的大小关系v空气>v水>v玻璃。
板书:c=3×108 m/s同步训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总是直线传播的B.光在同一介质中总是直线传播的C.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总是直线传播的解析: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必须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现象有: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等。
答案:CD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A.立竿见影B.小孔成像C.日食、月食D.月亮在湖中的倒影解析:立竿见影中的影子是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日食和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月亮在湖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
答案:D3.关于小孔成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比物体小B.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C.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D.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的实像解析: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比物体小,A项不对,因为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成的像可能比物体大,也可能比物体小。
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B项也不对,因为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由分析可知,C项是对的。
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的实像,不对,像是倒立的。
答案:C4.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蜡烛的正立像B.蜡烛的倒立像C.三角形光斑D.圆形光斑解析: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不是光斑,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答案:B5.太阳光透过茂密的森林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圆形的,这一现象表明()。
A.树叶间形成的空隙是圆的B.太阳的形状是圆的C .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的像D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解析:树荫下的光斑是小孔成像的结果,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斑是太阳的像,因此光斑是圆形的,所以B 、C 、D 选项正确。
答案:BCD6.光在某种透明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应该( )。
A .大于3×105千米/秒B .等于3×105千米/秒C .小于3×105千米/秒D .不能确定解析: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5千米/秒,在空气中的速度略小于这个值,在其他的透明介质中的速度就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