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92acb79b6648d7c0c74613.png)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
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一)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二)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
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六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安徽省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表
![安徽省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表](https://img.taocdn.com/s3/m/38a139c676eeaeaad1f33077.png)
教基[2002]044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调整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的通知各市教育局,各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为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组织好我省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根据我省当前各省级新课程实验区选用教材的情况,对原《安徽省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规划》所附的安徽省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表”进行了部分调整。
现将调整后的“安徽省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表”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请各省级新课程实验区从2003年春季新学期起,按调整后的课时安排执行。
一、调整后的课程安徘表有两种:表(一)供选择分科课程的实验区参照执行:表(二)供选择分科与综合相结合课程的实验区参照执行。
二、初中阶段的学校在选择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时,若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的内容;若选择历史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参照相关课程标准安排自然地理的内容。
三、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还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运动会)、心理健康活动等。
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同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四至六年级每周安排信息技术教育课1节、七至九年级信息技术教育总量不得少于68课时,每学年课时及周课时数由各校自定。
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内容。
学校在考虑学年教学计划时,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
四、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健康、国防、安全、法制等专题教育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不要专门编写面问学生的读本,加重学生的负担。
2022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2022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https://img.taocdn.com/s3/m/da16b5ed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15.png)
2022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中国的义务教育课程及其学科范围和要求一直在变化,以实现教育的普及和进步,以及持续的教育改革。
考虑到2022年的发展需要,根据最新的综合考虑,中国学校确定了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每个学校都要按照这一设置表来安排义务教育课程。
一、小学课程小学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科学、音乐、体育、少数民族语言、电子信息、社会学等。
1.文语文课程的内容包括文学知识、作文能力、语言综合能力、文体技能、知识应用能力等。
重点训练学生阅读、写作、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强化书写技能,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素质修养。
2.学数学课程的内容包括数学基础知识、数学运算能力和综合能力、领会数学思想能力等。
突出强调训练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考能力,通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学科学课程的内容包括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系统的实践、探究来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4.乐音乐课程的内容包括音乐知识、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表演技巧等。
重点培养学生听力、唱功和乐器演奏能力,培养学生感知音乐以及艺术创作表现能力,以及分析解读音乐作品的能力。
5. 体育体育课程的内容包括基本体育知识、技术训练、体能素质训练、健康管理和生活技能等。
重点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体育概念和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能和锻炼体质,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
6.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语言课程内容包括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语言、语言文字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
重点训练学生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少数民族语言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7.子信息电子信息课程的内容包括当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安全管理能力等。
重点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电子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逐步掌握基本的科技创新能力。
8.会学社会学课程的内容包括人类行为、社会分层、社会结构、文化价值、社会公正等。
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https://img.taocdn.com/s3/m/d2c37c46a26925c52cc5bfbd.png)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年级周课时课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九年课时总计课程门类品德与生活2 2 / / / / / / /626 品德与社会/ / 2 2 2 2 / / /思想品德/ / / / / / 2 2 2语文8 8 7 7 6 6 5 5 5 1985 数学 5 5 4 4 4 4 5 4 4 1357 外语/ / 3 3 3 3 4 4 4 832 体育 4 4 3 3 3 3 / / /1009 体育与健康/ / / / / / 3 3 3音乐 2 2 2 2 2 2 1 1 1 523 美术 2 2 2 2 2 2 1 1 1 523 科学/ / 2 2 3 3 / / / 350 物理/ / / / / / / 2 3 169 化学/ / / / / / / / 3 99 地理/ / / / / / 2 2 / 140 生物/ / / / / / 3 2 / 175 历史/ / / / / / 2 2 2 206 信息技术/ / 1 1 1 1 2 2 2 346 综合实践活动/ /4 4 4 4 4 4 4 1182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3 3周课时总数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274 学年总课时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说明: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2:“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可分散每周安排也可集中使用②以融合方式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指定领域,合理整合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
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交叉重合,根据活动内容二者可以打通进行,统一安排。
④除以上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安徽省义务教育学分管理方案(试行)
![安徽省义务教育学分管理方案(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06717f9128ea81c759f5783f.png)
安徽省义务教育学分管理方案(试行)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教基[2001]28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版)的通知》(教基二〔2011〕9号)和《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2013]2号)等文件的有关要求,自2014年秋季开始,对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分别从一年级、七年级起逐步试行学分管理。
为规范义务教育学分管理工作,确保学分认定与运用的科学性、真实性、严肃性和公正性,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与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充分发挥学分管理的正确导向作用,推动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1.严格标准、提高质量。
着重发挥学分管理规范、督促等功能,促使学校规范课程开设行为,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夯实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基础;促使教师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2.关注过程、促进发展。
注重发挥学分管理的诊断、激励等功能,引导学生珍惜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能力;促进教师关注教学过程、提高课程实施能力;推动学校重视课程实施过程、提高课程执行、建设能力。
3.科学规范、务求实效。
重视发挥学分管理的监测、评价功能,促进教育主管部门优化教育教学评价制度,不断提高评价的专业化水平。
鼓励各地和学校结合实际,针对课程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完善学生学业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探索适宜的学业评价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学业评价模式。
(三)总体目标基本建立体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动态的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质量监测、评价系统。
并以此为重要基础,推动全省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逐步建立、健全具有安徽特色的基础教育质量绿色评价制度。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145af2a7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c.png)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3.07.20•【字号】皖教基〔2023〕5号•【施行日期】2023.07.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材正文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的通知皖教基〔2023〕5号各市教育局,广德市、宿松县教育局:现将《安徽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安徽省教育厅2023年7月20日安徽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优化育人方式和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我省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号)和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等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构建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的高质量义务教育课程实施体系,强化课程组织实施,完善课程实施保障措施,突出全纳性、全面性和基础性,发展素质教育,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设置(一)学制课时我省义务教育课程实行九年一贯设置,按“六三”学制安排。
每学年共39周。
一至八年级新授课时间35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九年级新授课时间33周,第一学期复习考试时间1周,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3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
学校机动时间可用于集中安排劳动、科技文体活动等。
一至二年级每周26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0课时,七至九年级每周34课时,九年新授课总课时数为9522。
小学每课时按40分钟计算,初中每课时按45分钟计算。
小学、初中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和教学改革需要,在保证周总时长、学科课时比例不变的情况下,对学段当中学科课时的年级分布、每节课的具体时长作适当调整。
关于严格执行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规范教学时间和作息时间的通知.doc
![关于严格执行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规范教学时间和作息时间的通知.doc](https://img.taocdn.com/s3/m/2d7cfdb8910ef12d2bf9e740.png)
关于严格执行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规范教学时间和作息时间的通知相关完中、各镇中心学校:为确保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迎评工作通过省、市评估验收和国家认定,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教基二[2017]2号)、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09]87号)和省教育厅《关于严格执行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规范教学时间和作息时间的通知》(教基[2006]21号)等文件精神,现将严格执行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规范教学时间和作息时间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课程方案。
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高度重视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课等课程的开设,并纳入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之中。
二、统一规范周课时。
小学每天安排6节课,每周课时30节。
根据教育部《关于保证中小学体育课课时的通知》(教体艺[2004]10号)文件要求,一、二年级增加1节体育课,也就是每周安排4节体育课,同时在没有体育课的一天下午的最后一节安排1节体育活动。
还可以在一、二年级安排1节课外阅读(含经典诵读)和1节活动课(有教师辅导,含根据兴趣爱好开设的教学班活动)。
中小学不得擅自增减课程和课时。
三、统一规范学年教学时间。
各校要严格按照上述教学时间安排每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行事历,规范开学、放假时间,不得提前安排期末考试和放假时间。
各学校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得提前结束新课,不得提前安排期末考试,更不得提前放假。
学生寒暑假期间,教师应推迟3~5天放假,做好学期结束工作,开展学习培训活动。
新学年开学教师要提前一周到校,各学校要组织业务学习和教师备一周超前课。
四、统一规范作息时间。
义务教育阶段一律取消走读生统一到学校上早读和晚自习的规定。
走读生每天在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7小时。
中小学要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保障学校开展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
安徽省课程安排表
![安徽省课程安排表](https://img.taocdn.com/s3/m/cd38055caaea998fcd220e67.png)
附件1: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一)
注:1—9年级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9年级第一学期毕业复习考试增加2周(包括9
年级上课时间35周之内)。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附件2:
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二)
注:1—9年级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9年级第一学期毕业复习考试增加2周(包括9年级上课时间35周之内)。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安徽省义务教育课时安排表
![安徽省义务教育课时安排表](https://img.taocdn.com/s3/m/4e1391546c85ec3a87c2c57e.png)
附件三:
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一)
注:1、一至九年级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第一学期毕业复习考试增加2周(包括在九年级上课时间35周之内)。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2、一、二年级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安排1节体育活动,每周还可以增加1节课外阅读(含古诗文诵读)和1节活动课(有教师辅导),统一增加到每周30节课。
3、从2011年秋季起,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安排表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安排表](https://img.taocdn.com/s3/m/910f843dff00bed5b9f31df9.png)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安排表(指导意见)
注: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2、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2节,劳动技术教育1节。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九年课时
总计(比例)
品德与
生活品德与
生活
品德与
社会
品德与
社会
品德与
社会
品德与
社会
想思
品德
思想
品德
思想
品
德
历史与社会(或选
择历史、地理)科学
艺术(或选择音乐、美术)
周总课数
(节)
学年总时
(节)
注: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
间计算。
2、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省颁课程设置(2016修改)
![省颁课程设置(2016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0df8ef55a8956bec0975e31c.png)
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一)
(修订稿)
注:1、一至九年级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第一学期毕业复习考试增加2周(包括在九年级上课时间35周之内)。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2、一、二年级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安排1节体育活动,每周还可以增加1节课外阅读(含古诗文诵读)和1节活动课(有教师辅导),统一增加到每周30节课。
3、一至六年级设体育课(含健康教育),七至九年级设体育与健康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可间周安排课时。
4、从2015年秋季起,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分四学年完成,每学年递增一个年级。
5、各中小学举办法律安全教育,每学期不少于2次,并定期开展廉洁教育,小学四、五年级、初中七、八年级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每学年不少于12节。
6、2013年9月1日起,将少先队活动列入一至八年级课程表,确保一至八年级每周一课时的活动时间。
一至二年级可在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中安排,三至八年级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安排,也可在班会、队会课中安排,但不得增加周课时数。
7、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心理健康活动等。
8、地方与学校课程主要包括:手工、英语活动、写字、口语交际、课外阅读、学科实践活动等。
安徽省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表
![安徽省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表](https://img.taocdn.com/s3/m/b6c4e60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8.png)
安徽省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表安徽省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表一、小学课程安排1、语文课程1.1 语文教学目标1.2 语文教学内容1.3 语文教学方法1.4 语文教学评价2、数学课程2.1 数学教学目标2.2 数学教学内容2.3 数学教学方法2.4 数学教学评价3、英语课程3.1 英语教学目标3.2 英语教学内容3.4 英语教学评价4、自然科学课程4.1 自然科学教学目标 4.2 自然科学教学内容 4.3 自然科学教学方法4.4 自然科学教学评价5、社会科学课程5.1 社会科学教学目标 5.2 社会科学教学内容 5.3 社会科学教学方法5.4 社会科学教学评价二、初中课程安排1、语文课程1.1 语文教学目标1.2 语文教学内容1.3 语文教学方法2、数学课程2.1 数学教学目标 2.2 数学教学内容 2.3 数学教学方法2.4 数学教学评价3、英语课程3.1 英语教学目标 3.2 英语教学内容 3.3 英语教学方法3.4 英语教学评价4、物理课程4.1 物理教学目标 4.2 物理教学内容 4.3 物理教学方法4.4 物理教学评价5、化学课程5.1 化学教学目标5.2 化学教学内容5.3 化学教学方法5.4 化学教学评价6、历史课程6.1 历史教学目标6.2 历史教学内容6.3 历史教学方法6.4 历史教学评价7、地理课程7.1 地理教学目标7.2 地理教学内容7.3 地理教学方法7.4 地理教学评价附件:相关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列表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义务教育:指国家为普及基本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为所有年满6周岁至15周岁的公民提供的由国家负责支配的免费教育。
2、教学目标:指教育工作的目标,包括学生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发展目标。
3、教学内容: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所传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具体内容。
4、教学方法:指用于教学活动中的具体教育手段、教育资源的选择与使用方式。
5、教学评价: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估的过程,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的有效性。
义务教育课程安排示例表六三制
![义务教育课程安排示例表六三制](https://img.taocdn.com/s3/m/bece09b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1.png)
义务教育课程安排示例表(“六三”学制试行)课程年级总课时(节)九年总课时(比例)学习领域占比国家要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国家课程道德与法治222222222626 6.57%6%~8%语文777766556194820.46%20%~22%数学444455555142514.97%13%~15%外语22224446927.27%6%~8%历史222206 2.16%3.63%3%~4%地理22140 1.47%科学112222350 3.68%8.33%8%~10%物理23169 1.77%化学399 1.04%生物学32175 1.84%信息科技111111210 2.21%1%~3%体育与健康444333333104410.96%10%~11%艺术音乐222222111523 5.49%10.99%9%~11%美术222222111523 5.49%劳动111111111313 3.29%14.62%14%~18%综合实践活动111111111313 3.29%地方课程112211278 2.92%校本课程班团队活动222221111488 5.12%班团队活动每周1课时课时安排周课时2626303030303434349522100.00%100.00%总课时9522学年新授课总周数353535353535353533新授课总课时91091010501050105010501190119011229522说明:11英语起始年级为三年级。
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在一至二年级开设,以听说为主。
21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班团队活动、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课时可统筹使用,可分散安排,也可集中安排。
31各科目周课时数请参照本表自主确定,上下浮动不超过1课时,不能突破国家要求的上下限。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作息时间表、一至六年级总课程表、分课程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作息时间表、一至六年级总课程表、分课程表](https://img.taocdn.com/s3/m/3c3edb6c844769eae109ed4b.png)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一年级
1
数学
科学
音乐
体育
语文
语文
课外活动
语文
体育
综合
自习
数学
美术
课外活动
语文
体育
数学
自习
音乐
品德
课外活动
语文
诗词
语文
自习
美术
品德
课外活动
语文
语文
安全
自习
数学
体育
课外活动
2
语文
数学
体育
安全
数学
音乐
10:20——11:00
第四节
11:10——11:50
11:10——11:50
下午
预备
2:30
1:50
第五节
2:40——3:20
2:00--2:40
眼保健操
3:20——3:30
2:40——2:50
第六节
3:35——4:15
2:55——3:35
课外活动
4:25——5:00
3:45——4:30
XXX小学2019-2020年度总课程表
2
数学
英语
科学
语文
美术
体育
课外活动
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表
![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表](https://img.taocdn.com/s3/m/d82ce55f336c1eb91a375d79.png)
注:1.9年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学校机动时间2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
寒假、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2.根据浙教基[2007]120号文件精神,小学1—2年级体育课程调整至4课时,地方和学校课程减至2课时;初中7—9年级地方和学校课程各减1课时,用于没有体育课的教学日下午课后集体体育锻炼时间。
3.综合实践活动可结合班、团、队、社团活动、学生实践基地、研究性学习等开展。
在地方与学校课程中,1—9年级开设1节《书法》,市、县编《走进宁波》、《走进象山》等地方课程,多余课时用于开设校本课程。
义务教育课时安排表
![义务教育课时安排表](https://img.taocdn.com/s3/m/a624656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f.png)
义务教育课时安排表一、总课程设置义务教育阶段总课程设置应符合国家课程标准要求,涵盖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设置应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必修课程应占总课时的绝大部分。
二、课程类别划分1.必修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体育与健康等。
2.选修课程:艺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家政服务等。
三、课时分配原则1.均衡性原则:各科目课时分配应均衡,避免偏科现象。
2.循序渐进原则: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特点,合理安排课时。
3.多样性原则:考虑学生兴趣和特长,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
四、课程实施要求1.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实施教学,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或改变教学内容。
2.教师应对所任教的科目进行整体把握,注重知识的前后衔接和系统性。
3.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程评价标准1.知识技能评价: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2.学习态度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3.综合素质评价: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课时调整规定1.因特殊原因需要调整课时,须经学校教务部门批准,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2.调整后的课时应确保不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不得随意占用学生休息时间。
七、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教师工作量应以完成教学任务的课时数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教师承担的教研任务、学生辅导工作等因素。
工作量计算应公平合理,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
八、课程表编制与使用要求1.课程表编制应符合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要求,确保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https://img.taocdn.com/s3/m/cd3de9bedaef5ef7ba0d3cfe.png)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说明:
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2:“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可分散每周安排也可集中使用
②以融合方式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指定领域,合理整合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
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交叉重合,根据活动内容二者可以打通进行,统一安排。
④除以上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总之,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其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中安排:法制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安全教育、民族知识教育、人民防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随州历史、广水历史等课程,由学校根据要求及实际合理分散或集中安排。
4: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
1、此表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调整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的通知》、《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拟订。
2、1-9年级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9年级第一学期毕业复习考试增加2周(35周之内),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3、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心理健康活动等。
4、地方与学校课程主要包括:手工、英语活动、写字、口语交际、课外阅读、学科实践活动等。
5、环境、健康、国防、安全、法制等专题教育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6、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有学校自主安排。
7、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同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结合使用,可分散使用,也可以集中安排。
8、初中要试行“绿色证书”教育,逐步开设职业技术教育。
所需课时在地方课课时中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