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文化资源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文化资源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根据对文化资源发展现状的调研,以下是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一、现状概述:1. 文化资源的定义:文化资源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教育及民族特色的物质或非物质实体,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表达形式。
2. 文化资源的分类:文化资源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
物质文化资源包括文物古迹、博物馆、图书馆等;非物质文化资源包括传统技艺、民间艺术、口头传统文化等。
3. 文化资源的发展状况:在我国,文化资源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全方位的趋势。
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增大,文化产业不断壮大,文化旅游活动逐渐丰富。
二、文化资源发展的优势与特点:1. 文化资源丰富多样: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为文化资源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2. 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
3. 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文化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各地纷纷推出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 文化资源保护不足:受到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还存在不足,一些文化景点和遗址受到了破坏。
2. 文化产业规模较小:虽然文化产业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整体规模相对较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
3. 文化旅游的商业化问题:部分地方过于追求商业化发展,忽视了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和历史文化的价值。
四、发展建议:1. 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2. 建立文化资源的数据库和信息网络平台,促进文化资源的共享和互联互通。
3. 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4. 推动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注重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总结:目前我国文化资源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只有通过加强保护工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资源的价值和影响力。
文化产业理论小结
文化产业理论小结一、概念1、文化产业在我国,学术界对“文化产业”概念的理解普遍较一致。
一般认为:“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 世纪三四十年代 ,德国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 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文化工业是一种标准化的过程,其生产的产品就像其他商品一样出于同一种模式,其产品已经失去了文化的内涵;而且束缚了大众的思想,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由此可以看出,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持有一种强烈的批判态度。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产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ies) 这一概念慢慢变为中性。
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把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2、文化创意产业关于“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的概念,学术界普遍认为源于英国提出的“创意产业”。
文献中也有学者直接用创意产业的概念来界定文化创意产业。
如潘晓曦的《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几点认识》、陈珏宇的《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述评》等。
但多数人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
因此,从这个定义也能清晰地观察到“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的相似程度。
二、文化产业分类一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如生产与销售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等行业);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戏剧舞蹈的演出、体育、娱乐、策划、经纪业等);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装饰、形象设计、文化旅游等)。
三、各国文化产业政策支持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提升为各国的国家战略。
从国际角度看, 198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在墨西哥城召开“世界文化政策大会”,明确把人文—文化发展纳入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的一体化进程,并把推动文化发展当作各国政府面临新世纪所应当作出的承诺;1997 年,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世界文化发展 10 年(1988--1997) 》提出,要提高对全球人类共同体的人文—文化关怀,进一步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的融合。
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资源的关系
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资源的关系以西塘古镇旅游纪念品开发为例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并不是一个文化产业强国,这是因为对文化资源优势的认识有偏颇。
其实,文化资源的优势并不能天然地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质是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文化产品、服务的过程,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为文化资源所累,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有去资源化的思想。
那么如何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少不了创意的支撑、技术的支持和合理的营销手段。
文化资源的一大特性是非独占性,即文化资源是一种可供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是可供其他人进行文化再创造的资料,谁的借鉴、创新能力强,谁就能占有更多的文化资源,利用异地文化资源开发自己文化产品的例子比比皆是。
所以更要充分利用好本地的特色文化资源加速文化产业的发展。
位于我国浙江省嘉善县的西塘古镇的旅游产业开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西塘是国家AAAA 级旅游风景区,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吴根越角"之称。
但是,在富饶美丽的江南,这样的古镇非常多,风格大多类似,商业化气息浓重,西塘与其他古镇最大的不同就是她保持了水乡的原生态,被人们称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
西塘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它的旅游纪念品颇具特色。
旅游纪念品是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我国各大景点的旅游纪念品趋同化严重,游客常常抱怨在某地买到的所谓特色纪念品到了另一个地方也可以看到。
前面提到,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少不了创意的支撑,西塘古镇的旅游纪念品具有丰富的创意,也成为其旅游快速发展的动力之一,下面就分析一下西塘古镇的旅游纪念品是如何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得到发展的。
首先,西塘的旅游纪念品能与当地风土人情充分结合,展示西塘特色文化,比如根据当地放河灯的风俗习惯,会出售各种式样代表各种愿望的河灯供游人许愿。
而且会结合游客的特点开设一些特色店面,由于西塘古镇商业化气息较淡,常常吸引艺术家、学者和一些释放压力的游客来到这里,所以这里的旅游纪念品小店会与酒吧、咖啡屋等结合,在舒缓慵懒的情调中使游客感到放松。
文化资源优势与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文化资源优势与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文化资源的价值和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文化资源优势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报告。
一、文化资源的定义及分类文化资源是指具有文化价值和历史渊源的物、质、人、事物和文化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们是文化的生产力和文化创意的萌芽点。
一般而言,文化资源分为自然文化资源和人文文化资源两类。
前者包括山水、自然风光、生态环境等资源,后者包括古迹遗址、历史文化遗产、人才和文化产业等资源。
二、文化资源的优势及价值文化资源具有许多优势和价值。
一方面,它们是具有独特性、不可复制性和稀缺性的资源,能够为文化产业提供强大的支撑和创意源泉,并成为带动城市发展和特色产业的重要动力;另一方面,文化资源也是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来源,有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三、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前景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截至2019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已经超过4万亿。
其中,影视、音乐、数字出版、文化旅游等行业发展迅速,成为行业的热点。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依旧广阔。
与此同时,也需要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产业体系和精细化的运作管理模式。
需要从政策、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进行持续优化,才能够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可持续的高速发展。
四、文化资源优势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文化资源优势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开发,对于文化产业的创新性、竞争力和市场化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向世界深入推进,还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是,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需要避免资源消耗和浪费,并寻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式。
同时,还需要针对文化产业的一些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解决。
五、结论文化资源优势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
通过不断挖掘和利用文化资源,可以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和壮大。
华中师范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参考书目
华中师范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参考书目华中师范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参考书目引言华中师范大学是中国著名的综合性师范大学,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强大的文化产业实力。
在这份参考书目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些与华中师范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书籍,帮助您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
我将按照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顺序为您介绍这些书籍,并分享自己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基础知识类书籍1.《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陈洪),该书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专业的教材之一。
它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探讨了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概念、内涵、分类、机制等基础知识,既有理论研究的深度,又具备实践操作的广度。
在阅读该书后,您将对华中师范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文化资源调查与研究方法》(张京飞),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文化资源调查与研究的方法,包括调查设计、样本选择、数据收集与处理等方面。
通过学习该书,您将掌握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能够进行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实证研究。
二、深入研究类书籍3.《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丁新闻),这本书深入探讨了文化产业的理论与实践。
它涵盖了文化产业的概念、产业链、价值链、政策与发展等方面。
该书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研究,揭示了文化产业的运行机制与市场规律。
阅读该书后,您将对文化产业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4.《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管理》(唐煜),该书从管理的角度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进行了系统研究。
它介绍了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管理理论与实践方法,并借助案例分析,探讨了文化产业的管理策略与运营模式。
通过阅读该书,您将学习到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运营华中师范大学的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
三、前沿研究类书籍5.《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产业》(李明璁),该书探讨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与创新模式。
它分析了互联网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探讨了数字化、跨界合作、用户参与等新兴模式对文化产业的重要作用。
阅读该书后,您将了解到互联网时代下华中师范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创新机遇。
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关系
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关系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来源,而文化产业则是文化资源商业化和价值化的重要途径。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其核心是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包括了历史、民俗、艺术、文学、语言、哲学等各种人类的精神文化成果,这些成果可以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文化产品,为文化产业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创意。
文化资源只有经过商业开发才能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虽然文化资源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只有经过商业开发,才能将其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文化产品,进而在市场上进行流通和销售。
商业开发可以是文化资源的创意性转化,也可以是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等新型开发方式,这些都能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以下是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之间的主要关系:1. 相互依赖: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为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意来源。
没有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就失去了发展的土壤。
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保护和挖掘文化资源,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2. 相互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会更加重视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从而使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使得文化资源更具吸引力,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文化保护和传承中来。
3. 转化与创新:文化产业通过对文化资源的整合、创新和开发,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使其具有市场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资源的内涵和形式得到丰富和拓展,实现了文化资源的活化与传承。
4. 经济价值: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文化资源的产业链延伸,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了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
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地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5. 社会效益: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资源的传播与交流,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地方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地方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1.地方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地方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发展和传承下来的文化,包括民俗、习惯、语言、艺术、文学、历史等方面的文化元素。
地方文化具有传统性、地域性和文化认同性等特征,是各地不同文化的体现。
2.地方文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地方文化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各种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等。
这些资源成为文化产业的原材料,经过加工和创新,可以创造出各种文化产品,如文化旅游、文化产品、文化艺术等,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3.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各地方文化产业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些地方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了地方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但也有一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较慢,原因可能是地方文化资源缺乏或者当地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
4.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策要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增强地方文化产业创新能力。
(2)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地方文化产业的管理体系。
(3)发挥文化旅游的作用,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推广旅游业,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4)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建立地方文化产业联盟,推动文化产业的互联互通,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
5.结论地方文化是各地不同文化的体现,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强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健全管理体系、发挥文化旅游作用、加强文化交流和建立地方文化联盟等多方面措施,提升地方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文化产业发展理论研究
文化产业发展理论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转型,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不仅仅是传统文化领域的延伸,更是一种融合了创意、艺术和商业元素的新型产业。
因此,研究文化产业发展理论对于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了解文化产业发展理论需要从其起源和定义入手。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贝尔首次提出了“信息社会”概念,并将其与“创造性行业”联系起来。
随后,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英国学者贝尔曼提出了“创意产业”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具有原创性、知识密集度高、与艺术和设计相关并具有市场潜力”的行业。
这些早期理论为后来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现代学者对于文化产业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
其中,法国学者德鲁克尔提出了“文化工业”概念,强调了文化产业与工业化的紧密联系。
他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和市场机制。
与此同时,美国学者哈维提出了“文化产业”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创造、生产、传播和销售具有创造性、艺术性和知识性的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这些理论为后来对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具体研究文化产业发展理论时,学者们往往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其中之一是从供给侧角度考察。
这一角度强调了创意和创新对于文化产品生产的重要性。
在这个视角下,学者们探讨了如何培育良好的创意环境、如何激发人们的创造力以及如何提高人们对于艺术品和设计产品的认可度等问题。
另一个重要角度是从需求侧出发进行分析。
需求侧研究关注消费者对于不同类型文化产品以及其消费行为模式等问题。
在这个视角下,学者们研究了文化产品市场的细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消费者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特点等,为文化产业的市场营销提供了理论支持。
除了供给侧和需求侧研究,学者们还关注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创新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学者们研究了创新对于文化产品生产和市场推广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策略和建议。
浅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浅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两个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概念。
文化事业是指社会中的各类文化活动,包括艺术、表演、文学、电影等,它是社会生活中精神文化活动的总和。
文化产业则是指以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产业,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文化娱乐产业等。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一种发展模式,它旨在通过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这种融合发展的思路和探索,旨在使文化事业更加有市场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更加关注社会价值。
具体来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需要加强产业链的融合。
文化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涉及到广播电视、影视制作、文化市场等多个领域。
而文化事业作为供给侧的一种文化资源和服务,与文化产业产生直接关联。
只有通过完善文化事业的供给链和文化产业的产业链,才能够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需要推动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结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推动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结合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通过利用科技手段,可以更好地传播和推广文化产品。
通过文化创新,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需要提升文化产业的附加值。
文化事业的核心是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而文化产业的核心是生产和销售文化产品和服务。
为了提升文化产业的附加值,需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推动文化产品的差异化发展,并且注重文化产品的品质和品牌建设。
需要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
政府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应该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好的资源保障和政策支持,同时也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深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才能够实现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兴旺。
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根基和依托
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根基和依托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一种崭新的产业形态,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
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中部崛起"战略指导下,需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其中发展文化产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洛阳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民族之圣地,是中华文化之源、文明之本、三教祖庭。
以各类文物为依托的历史文化资源。
不但凝聚了中国历史各个阶段的精华,而且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也占有重要的份额,从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现在,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类历史文化资源遍布洛阳各地,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不但构成了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涵,同时也是促进洛阳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根基和依托。
先不说宽泛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资源是何其丰富多样,仅就区域文化资源而言,就包括区域环境内的地理、人文、人力资源。
有许多是自然和历史地形成和拥有的,但也可以在后天加以改造、开发和利用。
浙江横店本是偏僻山村,可是已经被开发、打造成中国著名的电影产业基地;常州并无恐龙资源,但也开设了“恐龙主题公园”,而且成为常州经济的重要支柱。
文化产业要在空间集聚,离不开人才,尤其是创意-领军型人才。
人力资源的作用绝不比物力资源次要。
佛罗里达把创意产业最重要的资源浓缩为人才、技术和包容度三方面,值得我们在这方面下大工夫。
真正的文化产业人才,一定会看准什么是可利用的资源,一定会把它开发利用好。
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时候,需要很多条件,其中人才、创意是基本条件。
我们一再讲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意是根本手段。
作为基本条件,这些都没有的话或者一点都不在的话,这个文化产业发展就很困难。
市场机制、资本投入,我特别强调了资本投入量的多少和门槛的高低,资本进入环境的好坏对文化产业构成了核心要素,还有产业链,商业模式、产业集群等等,这是核心要素。
核心要素的缺失将会直接导致文化产业的失败。
文化资源不是核心要素,文化资源大多数是人类活动遗存内容等表征和符号,这些文化资源如果你被创意了,它是有作用的,如果你被创意,这个文化资源只不过是文化资源而已。
探索与发展的十年: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学术研究述评(下)
提高 资金 使 用效 率 起 到 了积 极 的推 动 作用 。齐 勇
锋 比较早 地 对推 动 文化 投 融 资体 制 改 革进 行 了探 讨 。他认 为 , 我 们应 该 “ 逐 步 建 立 以 国有 资本 为主 导 的投 资 主体 多元 化 、 投 资方 式 多样 化 、 投 资机 制 市场 化 、 投 资准 入 区别 化 为 特点 的 , 与 国 际惯例 相
文 化产业 发 展 的过 程 。就 是 文化 资 源不 断 转 化 为文化 产 品 、 文化服 务 的价值 实 现过程 。在这一 过程中, 如 何对 文 化 资源进 行 科 学合 理 的开 发 。 将 资源优 势转 化 为产 业发 展 优 势 ,并 将 开 发 与保 护
协 调起 来 , 成 为学 界关 注 的焦 点 。张胜 冰 认 为 , 在 文 化 资源 开发 中 ,应 自觉 维 护 那些 具 有 真实 历 史
积极 的探 索研 究 , 并取 得 了丰硕 的理 论研 究成 果 , 为指导文化 产 业快速 健康发 展 作 出了 巨大的贡 献。
【 关键词】十六 大以 来 ; 文化 产 业 ; 学术研 究 ; 探 索与发展 [ 作者简 介】 张培 奇 , 江 苏师 范 大学历 史 文化 与旅 游学 院文化 产业 管理 系讲 师 , 江苏 徐州 2 2 1 1 1 6 : 胡
接轨 而又 具有 中国特 色 的文化 投融 资体 制” [ 耜 】 。贾
旭东 对 文化 产业 金 融政 策进 行 了理论 研 究 。 他认 为 。文化 产 业金 融 政 策 的核 心 政 策 问题 是 如何 为 文化 产业 的发展 和 振 兴 提供 充 足 并 可持 续 的金 融
增 长 点 .不 断 丰 富 人 民群 众 精 神 文 化 消 费层 次 。 ( 4 ) 积极 开拓 国际市 场 , 力 推 中国 文化 产 品和文 化 服务走 出去 。 以实 力求 国际传播 话语 权 。
文化产业管理的主要内容
文化产业管理的主要内容
文化产业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旨在研究和探讨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产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化资源管理、文化政策研究、文化市场分析、文化产业规划、文化产业组织管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文化产业法规与知识产权、文化产业金融与投资、文化产业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等方面。
一、文化资源管理
文化资源管理是文化产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它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对各种文化资源进行分类、评估、保护和利用。
通过对文化资源的调查、整理和开发,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二、文化政策研究
文化政策研究主要探讨国家或地区在文化产业方面的政策制定和实施,以及如何通过政策手段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文化市场分析
文化市场分析是对文化产业市场的发展趋势、竞争格局、消费者需求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市场分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四、文化产业规划
文化产业规划是对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布局,包括对文化产业的规模、结构、布局等方面的规划,以及如何实现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五、文化产业组织管理
文化产业组织管理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对文化产业组织进行管理和运营,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
六、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主要探讨如何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包括对历史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和开发。
七、文化产业法规与知识产权
文化产业法规与知识产权主要研究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保障文化产业的合法权益。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品 生 产 和 提 供 文 化 服 务 的 经 营 性 行 业 , 主 要 包 括 文 化 艺 术 、 化 出版 、 播 影 视 、 化 旅 游 等 四个 领 域 。 文 广 文 程 恩 富 提 出 .文 化 资 源 是 人 们 从 事 文 化 生 产 或
随 着 我 国 市 场 经 济 的 逐 步 完 善 和 发 展 。 化 产 文
Ma . 2 0 r 08 .
Vo -9. . l2 No 1
第 2 9卷 第 1 期
堂
文 化资 源 与文 化 产 业理论 研 究
马 海 霞
( 疆 师 范 大 学 法 经 学 院 ,新 疆 乌 鲁 木 齐 8 0 5 ) 新 3 0 4
摘
要: 目前 国 内外 有 关 文 化 资 源 与 文化 产 业理 论 的研 究 , 要 包括 了对 文 化 资 源 和 文化 产 业 的 理 论 建 构 , 主
吴 圣 刚 提 出 . 文 化 资 源 是 人 类 生 存 发 展 需 要
一
、
国 内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 究
文 化 产业 作 为 2 1世 纪 的 朝 阳 产 业 , 日 益 显 示 出 对 推 动 经 济 发 展 、满 足 人 民 精 神 文 化 生 活 需 要 、
增 加 就 业 等 的 积 极 作 用 。国 内许 多 专 家 和 学 者 逐 渐 开 始 关 注 文 化 资 源 的 开 发 与 文 化 产 业 的 发 展 , 对 针 文 化 资源 与 文化 产业 的概念 、 质 特 性 、 围划 分 , 本 范
和政府 提 出一 系 列大 力 发 展文 化 产业 的基本 思想 。
文 化产 业 的发 展 必然 伴 随着 文 化 资 源 的开发 , 是 于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资源关系辨析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资源关系辨析作者:郑洵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08期摘要: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学界对于文化资源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中往往忽略了对文化资源与产业资源二者关系的研究,人们习惯将文化资源等同于文化产业资源。
本文立足于上述背景,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资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与辨析,包括其相似性、差异性以及二者同文化产业的关系。
关键词:文化资源;文化产业资源文化产业1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资源的相似性1.1 产生根源相似文化资源是一种柔性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和活动所利用的,具有文化要素及品相的各类资源,文化产业资源是指人们从事以“创造性”思想为核心并与其他各种投入相结合而组成各类文化产品的经济活动所要利用的相关资源。
二者皆属于“文化”范畴之内,是“文化意义”与“文化价值”的构建与传达。
虽然文化产业资源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来表达,但与其相关的产业活动都无法脱离“文化性”的内在核心,即存在于共同的心理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塑造、传承、发展和创新中。
[1]此外,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资源可以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来凸显自身的文化意义与文化价值。
例如,自1983年举办的洛阳牡丹花会,年年皆有“花开时节动京城”之景象,洛阳市政府也将牡丹栽培作为发展经济的旅游资源来开发,这一切源自于中国人自古以来对花鸟文化的热衷。
总之,二者产生于“文化”,作用于“文化”,在以“文化”为核心的资源要素下,成为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成果。
1.2 分类构成相似从分类上看,二者涉及的范围都非常广泛,几乎囊括了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植被、湖泊、山川等可直接被利用的、富有特色生态景观的自然资源,也包括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民俗等人文资源等。
从构成上看,二者不仅包含了有形文化资源。
例如,绘画、书法、雕塑等物质性的文化财富,同时也包含了无形文化资源。
例如,存在于观念、思想中的文化能力与文化制度。
[2]人们在利用资源进行文化生产时,其结果既包含着静态的自然属性,也存在动态的社会属性,这亦是两者所具备的基本属性之一。
浅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浅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1. 引言1.1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定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两个密切相关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文化事业指的是国家政府或社会组织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和文化权益,开展的有秩序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的总称。
而文化产业则是指以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为主要内容,以盈利为目的,通过市场经济手段进行生产、流通、传播、消费的经济活动。
文化事业注重社会效益,强调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促进文化繁荣与发展;而文化产业则强调经济效益,追求经济利润,是一种融合了文化与商业的产业形态。
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基础,共同推动着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进步。
在当今社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这种融合不仅可以促进文化事业的转型升级,也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紧密结合,将为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与机遇。
1.2 融合发展的背景意义融合发展的背景意义在于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文化领域的两大支柱,其融合发展有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文化体系,提升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融合发展也可以促进文化事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可以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合力,实现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2. 正文2.1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文化事业是文化产业的基础和源头。
文化事业是指各种文化创作、传播、保护和管理等活动,是文化产业链条中的起点和支撑。
没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就没有文化产业的源源不断的供给。
文化产业是文化事业的延伸和发展。
文化产业是在文化事业的基础上,通过产业化、商业化的运作而形成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包括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销售等环节。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文化内容和创意支撑,而这些内容和创意正是由文化事业提供的。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化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化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资源的价值日益凸显,文化产业也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产业。
如何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产业化建设,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文化资源的价值文化资源是指社会历史、客观环境、人文记录等方面所积累下来的财富和能源,包括历史古迹、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文景观等。
文化资源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资源,具有价值保藏、陈列、展示和传播的属性,对于完善社会文化建设、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推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文化资源对于完善社会文化建设非常重要。
仅仅通过阅读历史书籍和新闻报道,我们不能真正感受到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的魅力。
有些文化遗产是动态的,如文化生态、民俗活动等,需要通过实地观察、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其深层内涵。
因此,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可以促进社会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文化资源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资源,在全球化的今天尤其需要增强本土文化特色的保护和传承。
对于一些少数民族和地区,文化资源更是他们自身历史和文化的基础。
因此,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传承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最后,文化资源对于推进经济发展也非常重要。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已在多个发达国家得到证实,具有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地区收入、带动城市发展等多重经济效益。
特别是随着文化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的文化旅游资源已成为了重要的经济支柱,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贡献。
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及其衍生品为核心,以知识、创意、技术、信息等为支撑,通过群众性、市场化的方式,以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为主导,经过复制、传播、销售、利益分配等环节的集成性、组织性经济活动。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既有政策的支持与鼓励,同时也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产业基础才能实现长久的发展与繁荣。
政策与鼓励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它们的实现需要广泛的经济、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与配合。
第5章 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一般理论
文化资源开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尚未被旅游业所利用的潜在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使之产生效 益;
二是对现实的、正在被利用的文化资源进行再生性开发,延长其生 命周期,提高综合效益;
三是凭借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人为地创造文化资源和创新旅游项 目。
文化资源产业开发概念的理解
狭义的文化资源开发概念是指单纯的文化资源 利用。
二、文化资源开发的程序
(一)文化资源开发可行性论证
1.资源评价 2.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资源评价包括对文化资源的丰度、特色、价值(如美学价 值、科学价值、历史价值等)和结构进行评价。
客源市场分析主要是分析市场需求方向和需求量。资源优 势转化为开发优势取决于市场需求前景,所以现代旅游开 发均侧重以市场为导向。
案例点评:
该旅游产品的创新之处在于:
一是有效地利用、挖掘了现有的旅游资源一西安古 城墙,使这一产品得到升华和更新换代;
二是紧紧抓住了旅游者追求精神享受的旅游活动本 质,使物化的古城墙和人化的贵宾入城式紧密地结 合了起来;
三是把单调的静态看城墙和有趣动态的、参与式的 “享受城墙”紧密结合了起来,动静结合使西安古 城墙的文化内涵得到了深入挖掘。
广义的文化资源开发概念包括以下含义。
1. 文化资源开发要以资源调查和评价为基础 2. 文化资源开发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3.文化资源开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
《2024年文化产业发展理论研究——兼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范文
《文化产业发展理论研究——兼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篇一一、引言文化产业,是指依托文化资源和产业生产活动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商业价值和产业特征的产业群体。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重要领域。
对于湖南这一历史底蕴深厚的地区而言,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本文将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兼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高质量路径。
二、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1. 文化产业的概念与特征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资源为基础,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产业化为手段,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文化含量的产业。
其特征包括创意性、科技性、文化性、市场性等。
2. 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和人才支撑等。
政策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市场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方向;技术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手段;人才支撑则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三、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1. 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湖南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近年来,湖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涵盖了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文化旅游、文艺演出等多个领域,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2. 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挑战尽管湖南文化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如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短缺等问题。
此外,随着文化产业的全球化竞争加剧,湖南文化产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四、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高质量路径1.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湖南应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加强产业链的整合与协同,推动文化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同时,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2.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湖南应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文化产业发展。
3. 深化文化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
中国道教文化资源开发及产业化研究
中国道教文化资源开发及产业化研究中国道教文化资源开发及产业化研究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悠久的历史底蕴。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道教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产业化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国道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及产业化研究。
首先,道教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传承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之一,其思想与信仰系统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同时也为中华民族形成了独特的精神风貌。
因此,充分挖掘和开发道教文化资源,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其次,道教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产业化也有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道教文化资源包括了道教名山、宝塔、寺庙、经典、道教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资源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道教文化遗产,还可以为其建立经济收入来源,从而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模式。
例如,在道教名山中建设文化遗产旅游景区,通过景区的开发与经营,既可以满足人们对于旅游休闲的需求,又可以保护和传承道教文化遗产。
第三,道教文化资源的产业化也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中国各地都有着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通过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例如,当地政府可以重视道教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投入相应的资金与人力,发展道教文化旅游产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从而带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当地的形象和知名度。
最后,道教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产业化也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保护与传承道教文化遗产必须与经济利益相结合,要注重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文物保护,同时也要避免盲目的商业开发和过度商业化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只有在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道教文化资源,实现道教文化产业化的目标。
综上所述,中国道教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产业化研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马海霞(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摘要:目前国内外有关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了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理论建构,文化产业的政策制定和发展战略研究,文化产业的行业分析、区域分析、比较分析和典型案例分析等。
但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区域研究偏重于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对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关注较少;缺少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比较研究;缺少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系统研究,以及缺少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统计分析。
关键词: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研究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45(2008)01-0089-05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发展,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自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以来,为适应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党和政府提出一系列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思想。
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文化资源的开发,于是关于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近年来逐渐增加。
由于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各国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研究的具体内容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一、国内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日益显示出对推动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增加就业等的积极作用。
国内许多专家和学者逐渐开始关注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文化产业的发展,针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概念、本质特性、范围划分,结合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分析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联系区别,介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分析我国文化产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解决方案及发展对策。
(一)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理论构建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概念,一直成为国内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依据研究的范围和内容的差异,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内涵和范畴。
我国文化部将文化产业界定如下: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文化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等四个领域。
程恩富提出,文化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或文化活动所利用的各种资源总和。
文化资源可分为文化自然资源和文化社会资源,还可以分成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具有以精神形态为主要存在形式的无形性、地域差异性、更新和发展性、无限性的特点。
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指为发挥、提高和改善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并使文化生产顺利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措施与活动。
开发的实质是尽可能的发现和利用各种文化资源,通过劳动加工使其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产品。
开发有两种形式:单项文化资源开发和多项文化资源的综合开发。
吴圣刚提出,文化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以一切文化产品和精神现象为指向的精神要素。
和自然资源一样,文化资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重要资源。
文化资源具有无形性、传承性、稳定性、共享性、持久性、效能最大性、递增性等特征。
文化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方向性、支撑力、凝聚力、推动力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
李东红、杨利美认为,文化资源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的总和,它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一样重要。
资源有价,文化资源的“自然成本”与“使用成本”,应纳入文化资源消耗型企业的成本与效益核算。
以文化为资源基础的产业,必须为资源的使用与消耗付费,把生产能力的增长建立在科学的资源观之上。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收稿日期:2007-09-14作者简介:马海霞(1973-),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教授、博士后,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经济学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Xinj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2008年3月第29卷第1期Mar.,2008Vol.29,No.12008年《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对满足后代的需要产生危害,是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必须遵循的唯一原则。
米子川提出,文化资源是指凝结了人类无差别的劳动成果的精华和丰富的思维活动的物质的或精神的产品或者活动。
文化资源包括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民俗、建筑、工艺、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戏曲等。
把文化资源区分为可度量的文化资源和不可度量的文化资源两类,并就可度量的文化资源的时间价值评价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金冠军指出,文化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或文化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资源,文化资源可分为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两类。
山西省“文化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课题组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以市场化方式经营的活动总称。
其中包括文化艺术业、文化娱乐业、文化产品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文化用品制造业、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文化用品批发零售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新闻出版业、教育与培训业、设计业、文化旅游业、健身与体育业、会展业等。
朱国宏、桂勇、邹晏认为,文化产业是指从事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以文化为内涵的各种服务活动或部门的集合。
从文化产业结构来看,主要由文化产品制造业、文化产品零售业和文化服务业三大行业构成。
胡惠林认为,文化产业是一个以精神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系统,是一个涵盖包括文化艺术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电影业、音像制品业、娱乐业、版权业和演出业在内的庞大体系。
莫童提出,文化产业是指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为目的,而从事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这种生产和经营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产业。
还有的学者认为,文化产业从狭义说主要指文化艺术产业、娱乐服务业和广播影视业,而文化艺术业又包括艺术、艺术教育、出版、文物保护、图书馆、群众文化、文化艺术经纪与代理和其它文化艺术等行业;从广义说,表现为知识产业、教育产业、信息产业等一系列知识产业群。
学者们对文化资源开发和文化产业发展意义的阐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二是推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三是对先进文化建设的影响。
(二)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行业分析和典型案例分析在国内,关于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行业分析和案例分析,涉及的领域很多,包括演出业、文化娱乐、音像业、动画业、网络业、影视业、文化旅游业、图书报刊业等。
学者们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比较直观地反映了我国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各个产业门类改革创新、项目策划、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经验。
综观文献研究,可以发现,他们都以文化旅游的角度研究文化资源开发并以文化产业发展为重点。
学者们认为,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也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厚的文化积累,其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独有文化类型,这是一种难以估量的文化资源。
科学评估和开发这些文化资源,构造具有中国自己特色和优势的文化产业体系,培育自己的有世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参与国际文化产业竞争,是摆在中国政府和企业界的重大课题。
传统文化资源为中国发展文化产业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开发和利用文化旅游资源时,既要做到物尽其用,让有限的物质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文化经济效益,又要用发展的眼光,可持续的眼光来对待文化资源,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在开发中注意保护,不能图眼前短期的经济利益,而肆掠性地对文化资源加以破坏,甚至毁灭。
(三)西部大开发中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包括西北、西南以及内蒙古、广西12个省、市、自治区,土地面积达54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7%;人口2.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这里生活着50多个民族,几乎包括了我国所有少数民族。
西部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文物资源、众多的历史遗址和文物典籍、奇特的自然景观。
这些潜在的资源优势,为发展西部的文化产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黎永泰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文化资源开发战略》中指出,西部大开发中的文化资源开发战略,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资源开发具有无限开发性、积累性和再生性,多元化、低成本优势,在消费中占据突出地位,有利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等特点。
西部大开发中文化资源开发,应着眼于文化产业化的实施,把文化资源转化为丰富的文化产品,供广大消费者消费。
西部文化资源开发及文化产业化,概括起来,包括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历史人物文化资源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区域文化资源开发,经济文化资源开发,科技教育文化资源开发,西部军事文化资源开发,西部民俗文化资源开发,西部民间文化资源开发。
文化资源的战略开发,具有其特殊性,必须遵循特殊的规律,按特殊原则办事:坚持积极利用的观点、创新的观点、资源化的观点和产业化的观点。
西部中小企业在西部文化资源产业化战略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郑俊义在《西部地区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文化产业问题探讨》一文中提出,在西部地区,由于文化资源多集中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现状,可以给其他产业提供行业上的方向性指导,能够为西部人民提供一个发展的新思路。
西部地区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本土文化多保留完整,众多的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民风、民俗表现得丰富多彩,民族文90第1期化特色鲜明。
由于西部地区的这些文化资源,又多是交叉共生的,非常有利于综合开发。
目前,西部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途径是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大文化观念,这就要求我们解放思想,树立文化产业化的观念;要调整好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资源保护的关系;改变传统的文化资源配置方式,推动文化资源的重组;西部地区在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同时,要着力于区域内、尤其是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和发展。
(四)加入WTO后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入WTO意味着我国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意味着我国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将与国际市场和国际惯例全面接轨,外国文化产品、文化资本和文化服务将不断涌入国内,这势必给我国正在兴起的文化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陈创生指出,文化产业的兴办与发展必须以文化资源为依托,离开了文化资源这一基础,文化产业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加入WTO后,文化资源更面临着一个如何优化配置,减少交易成本,提高效率的问题。
加入WTO之后,文化资源的配置出现了新的重大的特点:信息资源的共享化,资源配置的国际化,资金投入的多元化,资源利用的集团化,资源投入的无形化。
在WTO背景下,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应通过政府的推动,实行市场化运作,提高文化资源的创新活力,推进资源配置的国际化程度,提高规模效益,拓展经济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