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合集下载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三章 生产者选择【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三章 生产者选择【圣才出品】

(8)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
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其英文缩写为 RTS 。用 K 和 L 分别表示资本
投入量的变化量和劳动投入量的变化量,则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为:
RTSLK
K L
或 RTSLK
dK dL
4 / 2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会计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原材料和燃
料的开支、固定资本的折旧等。
(13)经济成本
经济学意义上的生产成本,它不仅包括厂商在生产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会计成本),
而且还包括厂商所获得的正常利润,即厂商使用资金的机会成本。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第三章 生产者选择
1.请解释下列概念 生产函数 长期 短期 边际产量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 等成本线 边 际技术替代率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生产扩张线规模报酬 会计成本 经济成本 经济 利润 正常利润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边际成本 短期成本 长期成本 答:(1)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指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各种可行的生产要素组合和可能达到的最大 产量之间的技术联系。 (2)长期 长期是指时间长到可以改变所有的要素投入。在长期内,厂商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规模 来调整产量,不存在固定投入和可变投入的区别。 (3)短期 短期是指至少无法改变某些要素投入的那段时间。在短期内,厂商不可能通过调整生 产规模来调整产量,存在着固定投入和可变投入的区别。 (4)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或者是使用最后一个 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 (5)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 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 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黄亚钧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黄亚钧版

《宏观经济学》课后重要习题答案第一章导论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

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

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

(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

(3)总量分析方法。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

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

(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

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3、在经济周期的波动中,哪些宏观变量与周期波动同步?哪些变量具有超前性?答:实际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与周期波动同步,股票价格变量具有超前性。

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失业和通货膨胀。

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答: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第十章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1.在浮动汇率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里,税收上升和货币供给减少分别会对国民收入、汇率和贸易余额有何影响?如果是固定汇率制,情况又会怎样?答:(1)小国:浮动汇率制,假设是税收上升,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导致汇率下降,国民收入没有变化,贸易余额增加。

货币供给减少也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导致汇率上升,国民收入下降,贸易余额减少。

固定汇率制,假设是税收上升,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导致汇率不变,国民收入减少,贸易余额不变。

货币供给减少也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但是对经济调整没有效果。

(2)大国:浮动汇率制,假设是税收上升,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也会导致汇率下降,国民收入没有变化,贸易余额增加。

货币供给减少也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导致国民收入减少,汇率上升,贸易余额下降。

固定汇率制,假设是税收上升,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也会导致汇率不变,国民收入减少,贸易余额不变。

货币供给减少也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但与小国的货币政策情形一样,货币政策无效。

2.运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进行预测,当下列情况之一发生时,国民收入、汇率和贸易余额在浮动汇率下和固定汇率下会怎样变化?(1)消费者减少当前消费而增加储蓄;(2)为保护该国不多的森林资源,该国决定关闭本国的一些造纸厂而进口更多的纸张;(3)自动取款机的普及降低了人们对货币的交易性需求。

答:(1)消费者减少当前消费而增加储蓄,对于浮动汇率制来说,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导致汇率下降,国民收入没有变化,贸易余额增加;对于固定汇率制来说,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导致汇率不变,国民收入减少,贸易余额不变。

(2)对于浮动汇率制来说,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导致汇率下降,国民收入没有变化,贸易余额增加;对于固定汇率制来说,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导致汇率不变,国民收入减少,贸易余额不变。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三篇 宏观经济模型的深化 【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三篇 宏观经济模型的深化 【圣才出品】

第三篇宏观经济模型的深化第十二章消费理论1.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三条主要假设是什么?答:(1)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第一个猜测,也是最重要的猜测就是边际消费倾向介于0和1之间。

边际消费倾向就是每增加的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支出部分。

边际消费倾向介于0和1之间就意味着人们不会把所有的收入进行消费,而是拿出收入中的一部分进行消费,另一部分进行储蓄。

(2)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第二个猜测,是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

平均消费倾向等于消费与收入之比。

凯恩斯认为,储蓄是奢侈品,因此他认为富人中用于储蓄的比例要高于穷人。

(3)凯恩斯认为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利率对储蓄并没有重要作用,这种猜测和他之前的古典经济学的信念正好相反。

(4)根据这三个猜测,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通常可以写成如下形式:C Y αβ=+,>0α,0<<1β2.什么是凯恩斯消费理论之谜?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答:(1)从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中可知:消费支出主要受可支配收入的影响;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小于1;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平均消费倾向逐渐下降。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得到了一些短期经验消费函数的验证。

从长期看,随着收入的提高,平均消费倾向相当稳定。

上述结论同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不一致,这就是“消费函数之谜”。

(2)消费理论之谜产生的根源是关于消费函数的三个假设。

3.在借贷约束条件下,储蓄者和借钱者的跨期消费选择会有什么区别?答:在存在借贷约束的情况下,由于消费者的不同偏好导致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消费函数。

对于储蓄者来说,借贷约束对他们不起任何作用,因此他们的消费是通盘考虑的,可以理解为他们在任何时候的消费都取决于他们一生的预期总收入。

而对于借钱者来说,由于借贷约束会起作用,因此当前消费是受到当前收入限制的,或者说当前收入对他们当前消费的影响最大。

4.永久性收入假说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它是怎样解答“消费之谜”的?答:(1)永久性收入假说认为,人们的收入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暂时性收入,一部分是永久性收入,只有永久性收入才影响人们的消费,即消费是永久性收入的稳定函数。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1.为什么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被动性政策反而有助于经济的稳定?答:被动性政策有助于经济稳定的原因在于:(1)政策效果滞后。

政府在试图稳定宏观经济运行时,其采取行动的时机以及这些政策行动的最终生效,往往会滞后于实际经济的运行,因而常常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2)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

由于时滞的存在,宏观经济政策要到实施后很久才会起效,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能精确地预测将来的经济情况。

但是,经济的发展趋势往往是难以预计的。

(3)卢卡斯批判。

卢卡斯认为,人们的预期会对经济政策的变动作出反应,并对经济政策形成反作用,从而抵消经济政策的效果。

2.卢卡斯批判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它对宏观经济政策之争产生了什么影响?答:从凯恩斯学派看来,总供给曲线是僵化的,没有生命力;而在卢卡斯眼中,总供给曲线是可变的,富有生命力的,它会对政府的宏观政策做出反应,政策制定者要了解和重视这种反应。

这就是“卢卡斯批判”的重点所在。

凭借对凯恩斯主义稳定性经济政策的批判,卢卡斯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3.什么是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你能举出中国经济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这一点吗?答:政策制定者在特定时点上做出的相机抉择尽管在当时可能是理性选择,但从长期来看却不能取得良好的政策效果,这就是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

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过程实质上是政府与公众的博弈过程,政府开始时宣布一个规则,公众根据这一规则形成自己的预期;但一旦公众预期形成,政府就可能在这一预期下重新决策,从而违背自己开始时宣布的规则。

举例:中国在2009年大规模的信贷投放对经济率先走出金融危机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此引发了未来发生通货膨胀的隐患,而收缩信贷却又担心经济是否会二次探底。

上述货币政策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货币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问题。

4.为什么经济学家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是管理预期而不是调控经济?答:如果政策制定者采取的政策是时间不一致的,尽管有可能减少短期的社会损失,但由于政策制定者没有兑现承诺,从长期来看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黄亚钧第三版)(黄亚钧的好难找好么!!!都特么是高鸿业!!!!)作者:朱博涛Charlie《宏观经济学》课后重要习题答案(1-3)第一章导论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

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

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

(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

(3)总量分析方法。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

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

(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

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3、在经济周期的波动中,哪些宏观变量与周期波动同步?哪些变量具有超前性?答:实际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与周期波动同步,股票价格变量具有超前性。

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失业和通货膨胀。

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答: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十三章 不完全信息【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十三章 不完全信息【圣才出品】

若下雨,则不灌溉,但还有 25%的概率不下雨。在这种情况下,农场主的利润为:
T1' 0.75 1000 y 0.25 500 y 875 y
若不下雨,则灌溉,但还有 25%的概率在选择灌溉时又下雨。这时,农场主的利润为:
T2' 0.75 900 y 0.25 900 y 900 y 900 y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4.有一位车主要决定他是否要为其价值 20000 元的汽车安装 1950 元的防盗装置。
安装该装置后会使汽车被盗的概率从 0.25 降低到 0.15。若效用函数为V W lnW ,该车
主的初始财富为 100000 元,他是否该安装这种防盗装置呢?
那么,她愿意为面试支付的费用为 0.0494。
2.(1)一个人自知身患绝症,在保险公司未察觉的情况下,他购买了双份的保险,
1 / 1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不久便去世,其亲属得到了双倍的赔偿。
(2)一个人已经购买了人寿保险,为了从保险公司得到赔偿来满足家庭的生计需要,
用函数V W lnW 。
设W1 为汽车未被盗时的财富,W2 为汽车被盗时的财富。 (1)该车主不安防盗装置时,其财富为:
W1 100000 W2 100000 20000 80000 预期效用为:
如果市场上有汽车偷盗险可购买,这种全额保险的价格.25 )元加上 200 元的保险公司行政费用。保险公司对车主是否安装防盗装置不加
任何监督。那么车主会购买保险吗?同时还会安装防盗装置吗?
如果保险公司愿意花费 10 元来确定车主是否安装了防盗装置,并且只愿意为安装了
EU2 0.01 11/ 400 0.99 11/ 2 0.505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十四章 外部经济【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十四章 外部经济【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 外部经济1.判断下面的例子中是否存在外部经济:(1)一个人以每股10元的价格购买了1000股X公司的股票,一个星期后,该股票的价格猛涨了25%,他喜出望外。

(2)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对新招聘的人员都要进行大量的、基本技能训练,但一段时间之后,总有一部分人跳槽,为竞争对手所用。

答:(1)不存在外部经济。

外部经济是指一些人的经济活动对没有参与这些活动的另一些人带来的影响。

例中股票涨价并没有对他人造成损失或者收益,因此不存在外部经济。

(2)存在外部经济。

会计师事务所培训的人员跳槽为竞争对手所用,等于其竞争对手节省了培训费用。

2.“污染只能给人带来负效用,因此,应努力将污染水平降低到零。

”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答:从理论上讲,社会最优的污染程度应该是零污染,但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是因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人们不可能做到彻底消除经济活动产生的污染,或者说完全消除污染的成本实在太高。

因此,最优的污染水平只能是对社会来说损害相对较轻的污染水平,或者说排污的边际社会成本与治污的边际成本相等时的污染水平。

3.一个养蜂人住在一个果园旁边。

果园主人因为蜜蜂而受益,因为每箱蜜蜂大约可以为一亩果园果树授粉,果园主人在不支付任何费用的情况下由于蜜蜂的到来而受益。

但是蜜蜂的活动还不足以使全部的果树都受粉,因此果园主人必须以每亩10元的成本,用人工授粉。

如果养蜂的边际成本是22MC Q =+,Q 是蜂箱的数目,每箱生产20元的蜂蜜。

试回答:(1)养蜂人将会有多少箱蜜蜂?(2)这是不是经济上的有效率的蜂箱数目?(3)什么样的变动可以导致更有效率的运作?解:(1)养蜂人根据MC MR =的原则决定其蜂箱的数量,则有2220Q +=,即9Q =(箱)。

(2)并非是有效的蜂箱数目,因为这些蜜蜂不足以使整个果园的果树都成功受粉,如果养蜂人按每亩10元钱发给养蜂人,那么,养蜂人的蜂箱数量就变为301022Q +=+,从而得到14Q =箱。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 第十五章~第十六章【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 第十五章~第十六章【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公共产品1.假如一个社会由两个人A 和B 组成。

A 对蚊子防治的需求为100A q P =-,B 对蚊子防治的需求为200B q P =-。

(1)如果蚊子防治是一种纯粹公共产品,在每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为120元时社会最优水平是多少?(2)如果蚊子防治由私人厂商来进行,那么会有多少单位产出?(3)如果由政府来实现蚊子防治的最优水平,成本为多大?A 和B 各应为这种公共产品的消费缴纳多少税收?解:(1)由于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是由个人曲线垂直相加得,根据已知条件,则有:()()()100200300A B A B A B P P P q q q q =+=-+-=-+由于MC MR P ==,则有:300120180A B q q +=-=。

得到均衡时最优产出为90A B q q ==,社会总产出为180。

(2)如果是私人厂商生产,社会边际收益曲线是由个人边际曲线的水平相加总而得。

则根据条件有:3002A B q q q P =+=-。

由于MC MR P ==,则有利润为:()3002P P π=-。

收益最大化条件:d 30040d P Pπ=-=。

得到产出75P =,那么总产出为()()2007510075150-+-=。

(3)根据题意有:(100)(200)3002A B P P P q q q =+=-+-=-。

收益为:()3002q q π=-由均衡条件:d 30040d q qπ=-=。

得到75q =,那么A 和B 各缴税为25A P =,125B P =。

2.下式给出了一个经济社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该社会只生产一种公共产品(P )和一种私人产品(G ),221005000G P +=。

该经济社会由100个相同的个人组成,个人的效用函数为()1/2i i U G P =,其中/100i G G =,为个人消费的私人产品份额。

(1)如果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两种产品的产出水平各为多少?每个人的效用为多少?(2)两种产品的最优产出水平为多少?个人的效用为多少?解:(1)市场达到竞争性均衡时,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同,即,,i P G P G MRSRPT =,1i = ,2,,100,从而得到:100i G P P G =因为每个人的效用函数都相同,所以利用对称性可知,达到竞争性均衡时,每个人消费的私人品的数量相同,即12100100G G G G ==== ,从而得到:100100G P P G=再联合生产可能性边界方程221005000G P +=,解得0.704P =,70.4G =,从而0.704i G =,此时每个的效用为0.704i u =。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十六章 政府与市场【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十六章 政府与市场【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 政府与市场1.如何理解“市场是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法”?答: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都是由市场决定,而市场又是通过价格信号来指导资源配置的。

生产者按照价格信号决定生产什么以及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生产,消费者按照价格信号决定消费多少和消费什么,而劳动者按照价格信号(工资)决定提供多少劳动以及接受多少教育等。

价格作为信号实际上就是给人们的经济活动提供动机,因此,只要价格存在着变动的可能性,人们的利益从而社会福利就存在着提高的可能性。

当价格不再变化从而达到均衡时,意味着人们的利益都得到了极大化,整个社会福利水平也随之提高。

因此,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法。

2.市场失灵是如何产生的,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答:按照微观经济理论,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将导致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但是,如果达到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某些条件无法在现实中得到满足,那么自由市场均衡将背离帕累托最优,也就是市场失灵。

因此,市场失灵产生的根源是达到完全竞争的某一或某些前提条件不成立,具体而言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垄断势力、外部影响、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等。

3.弥补市场经济缺陷的政府的经济职能有哪些?为什么说政府的作用也是有限的?答:(1)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政府有许多经济职能,其目的一方面在于促进经济效率,另一方面则在于维持经济公平。

为促进经济效率,政府可能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点:由私人经营,但政府监督其产品定价,不使其有太多的垄断利润。

②对于经济的外部性,政府可对制造外部成本者课税,或主动加以监督;对产生外部利益者予以补贴,其目的均在使外部效果内部化,以提高经济效率。

③关于公共物品的提供方面,对全民福利有重大影响的公共物品,政府应设法充分提供。

至于经营则以课税或使用者付费的方式筹措,以达到取之于民与用之于民的目的。

④关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成本方面,尤其是在经济形势有重大变化的时候,政府可以提供融资、减轻税负以及技术指导等措施,以减少经济结构调整所产生的成本与困难。

黄亚均《宏观经济学》计算题解答

黄亚均《宏观经济学》计算题解答

黄亚均《宏观经济学》(第三版)计算题解答第二章复习思考题4.假设GDP为5000,个人可支配的收入为4100,政府预算赤字为200,消费为3800,贸易赤字为100。

(单位:亿美元)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解答:(1)储蓄S=私人储蓄S P+政府储蓄S G=(DPI-C)+(T-G)=(4100-3800)+(-200)=100;(2)根据C+S P+T=GDP= C+I+G+NX 。

有I=S P+(T-G)- NX=300-200-100=0;(3)根据GDP=C+I+G+NX,有G=GDP-( C+I-NX)=5000-(3800+0-100)=1300。

5.根据表2.6,分别用支出发育收入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GNP)。

解答:GNP(按支出法计算)=消费(C)+投资(T)+政府购买(G)+净出口(NX)=耐用品支出+非耐用品支出+住房租金+其他服务+厂房支出+设备支出+居民住房支出+企业存货净变动额+地方政府支出+联邦政府支出+(出口-进口)=50+100+5+30+100+50+30-50+80+100+(8-100)=403GNP(按收入法计算)=工资和其他补助+租金收入+非公司利润+公司利润+净利息+企业税+资本折旧+误差调整=220+10+50+140+10+20+20+误差调整=470+(403-470)=470-67=403 13.假设一个经济的宏观数据如下(单位:亿美元)GDP=5000,政府支出G=1000,投资I=1000,消费C=250+0.75(Y-T),投资I=1000-50r。

(1)试计算公共储蓄、私人储蓄、国民储蓄;(2)假设政府支出增加到1250,公共储蓄、私人储蓄、国民储蓄会使多少?(3)试求新的均衡利率水平。

解答:(1)根据Y=C+I+G,有5000=250+0.75(5000-T) +1000+1000=250+3750-0.75T +1000+1000=6000-0.75T,0.75T=1000,T≈1333.33,C=250+0.75(5000-1333.33)=250+2750=3000,公共储蓄S G=1333.33-1000=333.33,私人储蓄S P=(Y-T)-C=(5000-1333.33)-3000=666.67,国民储蓄S=S G+S P=333.33+666.67=1000,均衡的利率r*=0;(2)公共储蓄S G=1333.33-1250=83.33,私人储蓄S P=(Y-T)-C=(5000-1333.33)-3000=666.67国民储蓄S=S G+S P=83.33+666.67=750;(3)根据S=I,得:均衡的利率r*=5第三章复习思考题7.(根据教材第7题改编)有A、B两个国家。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一章 导 言【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一章 导 言【圣才出品】

第一章 导 言1.请解释下列概念稀缺性机会成本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需求与需求量供给与供给量需求价格弹性均衡产量和价格答:(1)稀缺性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

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

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

这样,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从稀缺性出发,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提供消费。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更有利的用途时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

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从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

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上。

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

(NEW)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NEW)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一章 导 言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篇 产品市场第二章 消费者选择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章 生产者选择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四章 企业与市场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五章 市场结构分析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六章 博弈论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篇 要素市场第七章 要素的需求与供给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八章 劳动市场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九章 资本市场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章 自然资源市场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一章 风险与资产选择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篇 市场经济问题研究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三章 不完全信息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四章 外部经济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五章 公共产品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六章 政府与市场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 导 言1.1 复习笔记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稀缺性(1)经济学的含义经济学是研究人们选择行为的理论。

更明确地说,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种选择对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影响。

人们进行选择的原因在于资源的稀缺性。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导论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后果,是组成经济的具体单位,而不是聚集单位;它企求解释个人、家庭、企业和工业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原则,并研究各种市场结构和表现;消费者和家庭的开支水平、具体企业和工业的价格、产出决策、工资、竞争机制和作用,市场结构及社会效益等,都是它需要研究的变量;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答: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范围内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GNP和GDP 的关系:二者统计口径不一样;GNP是一个国民概念,GDP是一个地域概念;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3国内生产净值NDP即一个国家一年中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减去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折旧费所得出的净增长量;4国民收入 NI即一个国家在一年内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实际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企业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这一狭义的国民收入;5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简写为PI,指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加政府转移支付6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简写为DPI,指缴纳了个人所得税以后留下的可为个人所支配的收入;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答: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是以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的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计算时使用的价格不同;注重整体;预测GDP数值通常使用实际GDP,因为它可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因此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4.经济中的总人口可以划分成哪几种类型失业率用什么来衡量答:经济中的总人口划分为劳动年龄人口和非劳动年龄人口;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年龄下限为16周岁,上限为法定退休年龄男为60,女为55;劳动年龄人口又划分为劳动力人口和非劳动力人口;劳动力人口由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构成;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人口×100%,因此失业率由劳动人口、失业人口、就业人口三个人口数的综合变动来决定的,测算起来比较复杂;5.一个经济的产出水平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P51答:国民经济的产出水平总收入有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投入的生产要素,二是各种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生产要素的投入包括劳动、资本、土地等,当投入一定的资本和劳动时,产出水平取决于生产的技术状况,可以用生产函数来反映,Y=FK,L;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的技术联系,而任何生产方法和技术水平的改进都会导致新的投入产出关系;当资本存量增加和就业量增加时,产量会提高;另外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会促使产量提高;7.当规模报酬不变时,国民收入的分配有什么特征57答: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国民收入将正好分配给各种生产要素,这时利润就等于零,这一规律被称为欧拉定理;如果生产函数FK,L规模报酬不变,根据欧拉定理有:Y=FK,L=MP L•L+MP K•K总收入Y正好在资本和劳动之间分配,也就是说,由要素边际产量决定的各种要素报酬之和恰好等于总收入;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指的利润是经济利润,经济利润并不包括企业的正常利润,因此,企业的利润虽然等于零,企业仍然可以获得正常利润,而正常利润已经包括在企业的成本之中;总之,在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中,每种生产要素都根据它的边际产量获得报酬,而国民收入应该正好等于各种要素的报酬之和;8.宏观经济中产品和服务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如何实现均衡的61答: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三部分组成,并且消费取决于可支配的收入,投资取决于实际利率,政府购买和税收都是外生给定的;于是,总需求函数:Y=C+I+G=CY-T+I r+ G总供给也就是经济的总产出水平,由投入的生产要素决定,就是:Y=F K,L= Y 注意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就是使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即Y= CY-T+I r+ G使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实际利率水平被称为均衡利率;这是一个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这里假定价格是固定不变的,实际利率是唯一可变的变量;实际利率的波动可使总需求发生变动,从而使总需求和潜在的实际国民收入水平相等;11.如果政府增加一百万的政府购买,会对公共储蓄、私人储蓄、国民储蓄和投资产生什么影响政府增加100万的购买,公共储蓄减少100万,私人储蓄不变,国民储蓄减少100万,投资减少100万;如果政府是增加一百万的税收,又会对上述变量产生什么影响假定MPC=0.7政府增加100万的税收,因为边际消费倾向是0.7,则政府购买增加70万,公共储蓄增加了30万,私人储蓄不变,国民储蓄增加了30万,投资增加了30万;12.政府如果增加税收,会对消费、投资和利率产生什么影响书70答:增加税收的效果类似于减少政府购买;增税使可支配收入下降从而消费减少,而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增税抑制消费的效果越好;由于产出水平由潜在的生产能力决定,保持不变,政府购买也不变,消费减少意味着投资在上升,利率在下降;总之,增税会使利率下降,刺激投资13假设一个经济的宏观数据如下单位:亿美元,GDP=5000,政府支出=1000,投资1000,消费=250+0.75Y-T,I=1000-50r1试计算公共储蓄、私人储蓄、国民储蓄2假设政府支出增加到1250,公共储蓄、私人储蓄、国民储蓄会是多少3试求新的均衡利率水平11、奥肯定律即描述失业率与GDP之间的关系的经验规律;奥肯根据美国的经验数据发现,失业率和GDP增长率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实际GDP变化的百分比=3% –2×失业率的变化;3%是在失业率不发生变化时实际GDP的趋势增长率,这是由技术进步、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决定的;由此,失业率每增加1%,实际GDP下降2%;奥肯定律为产出增长率和失业率变化率之间相互转换提供了一个粗略的估算法则;第三章经济增长1.什么是资本积累的黄金律长期消费总水平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书77答:长期消费总水平最高的稳定状态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记为k;长期消费水平最大化的条件是:在资本的黄金律稳态水平,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折旧率,即MP K=δ;也就是说,在黄金律水平,资本的边际产出减去折旧等于0;2.在索洛模型中,储蓄率是如何影响稳定状态收入水平,以及稳定状态增长率的书751储蓄率提高,资本存量水平、产出水平提高,实现经济增长;图76注意要画图一个经济中本来的储蓄率为s1,那么这个经济的稳定状态资本存量就是k1 ;如果这个经济的储蓄率由于政策等的原因从 s1提高到了s2;那么这必然引起储蓄曲线sfk向上移动,从s1fk上升到s2fk;这个时候k1就不再是一个稳定状态的资本存量,因为根据向上移动了的储蓄函数,在这个资本存量水平,投资大于折旧,因此资本存量会上升,直到新的储蓄函数与折旧线相交的点所对应的资本存量水平k2 ,k2是对应储蓄率 s2的新的稳定状态;这个稳定状态与原来的稳状相比,有较高的资本存量水平和较高的产出;储蓄率对一个经济稳定状态的影响,说明了储蓄率的高低对经济增长速度的一方面影响;因为较高的储蓄率意味着较高的稳定状态,那么当一个经济的当前资本存量水平较低时,就意味着与稳定状态可能存在更大的差距,这样经济增长就会有较大的空间和速度;2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暂时的;因为在长期中只要经济达到它的稳态,那么它就不会再继续增长;如果一个经济保持较高的储蓄率,它会保持较大的资本存量和较高的产出水平,但它无法保持较高的增长率,甚至无法保持增长;在模型的假设下,理论上除非增长率不断提高,否则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长期持续的;3.一个政策制定者调控经济,实现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的主要手段有哪些政策制定者一般都希望实现黄金律稳态吗为什么书79答:实现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分两种情况来说:一是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高于黄金律稳态;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应采取降低储蓄率以降低稳态资本存量的政策;二是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低于黄金律稳态;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应采取提高储蓄率以达到黄金律稳态政策;政府制定者一般希望实现黄金律稳态,但是他们有时不能够那么做;因为他们要在当前的消费和未来的消费之间进行选择;如果政策制定者对当前利益和当代人的利益更关心,就不会采取实现黄金律稳态的政策;如果政策制定者看中长远利益和各代人的利益一视同仁,则会选择实现黄金律稳态的政策;实际情况是,由于短视和对当前利益的偏爱,以及政治方面的考虑等,政策制定者通常不会选择与实现黄金律稳定状态相完全一致的政策,实际所采取的政策与实现黄金律稳态的要求总是有偏离的;4.在索洛模型中,人口增长率对一个经济稳定状态的收入水平,以及一个经济的增长率有什么影响书82 答:用小写字母代表人均数量,因此y=Y/L代表人均产出,而k=K/L表示人均资本,现在人均资本的变化为:△k=i-δ+ n k该方程表明新投资、折旧和人口增长是如何影响人均资本存量的;新投资会提高k,同时折旧和人口增长则在降低k ;我们可以把δ+nk项看作是一种“平衡投资”,即在存在折旧和人口增长的情况下,为了保持人均资本不变必需追加的投资;平衡投资包括对现有资本的折旧δk的弥补,还包括给新劳动力配备资本的投资,必需的数量是nk,即n个新劳动力每人k单位资本;该方程表明人口增长在降低人均资本积累方面的影响是与资本折旧相似的,只是折旧是通过资本的折损降低k,而人口增长则是通过资本存量在一个更大的人口中摊薄而降低k;用sfk代替人均资本变化方程中的投资i,则方程可以写成:△k=sfk-δ+ n k稳定状态即sfk和δ+ n k曲线的交点;人口增长对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影响:1人口增长,总产出增加,总收入增加,但人均产出和人均收入不变;2把人口增长引进索洛模型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为什么有些国家富裕而另一些国家则很贫穷的一种解释;人口增长率高则稳态人均资本低,人均产出低,国家贫穷;5.在索洛模型中,技术进步是如何影响资本积累的稳定状态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书86 答:首先对变量的代数符号进行重新安排,现在k=K/L•E,是每劳动力效率单位资本,而不是人均资本;y=Y/L•E 是每劳动力效率单位的产出,而不是人均产出;原来意义上的k和y则可以看作劳动力的效率E不变且等于 1时的特例;当k和y的意义重新定义过以后,有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就仍然可以写成:y=fk现在每劳动力效率单位资本k的变化规律为:△k=sfk-δ+ n+ g k当我们对k和y重新定义过以后,引进技术进步因素,在形式上对一个经济的稳定状态等并不会产生影响;在有技术进步时经济同样存在一个资本水平k,在此处资本存量具有稳定性,即这个经济的稳定状态,该稳定状态同样代表经济的长期均衡;在有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在:1人均产出以g速率增长2总产出以n+g速率增长所以,经济会持续增长;由于提高储蓄率只能实现在到达稳态之前的短期中的增长,而不是可以长期持续的高增长率,而人口的增长则对人均意义上的增长没有意义;因此索洛模型表明,只有技术进步是一个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源泉,能够推动产出和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7.设一个国家的总量生产函数是:Y=K0.5其中Y和K分别指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如果储蓄率为28%,人口增长率为1%,技术进步速率为2%,折旧率为4%,该国稳定状态的产出是多少如果储蓄率下降到10%,而人口增长率上升到4%,其他不变,那么该国新的稳定状态产出是多少答:稳定状态时,△k=sfk-δ+n+gk=0 则δ+n+gk=sfk0.28·y=4%+1%+2%k 得出:稳态时k=16; 稳态产出y=4Sfk=δ+n+gk 0.1y=4%+4%+2%k 得出k=1; 稳态产出y=1第四章失业1.什么是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由哪些因素决定P100答:在实现了充分就业时仍然存在的失业为自然失业;由于经济中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导致的失业是自然失业;在排除了经济周期的影响之后,每个经济仍然会总存在一定比例的失业人口,自然失业率就是这些失业人口对总劳动力的比率;这种失业率的存在的大小与劳动力市场结构、信息完备程度、劳动力转移成本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与市场经济运行本身无关;动态的看,失业率的决定是两种自然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部分失业人口经过一段时期以后能重找到工作;另一方面,就业人口会不断游离出新的失业人口;U/L=s/s+f,从等式可以看出经济处于长期均衡时的失业率由失业人口重新就业比率f和就业人口离职比率s共同决定;离职比率越高,失业率就会越高;重新就业率越高,失业率越低;第五章通货膨胀1、货币有哪些基本职能通常有哪些指标可以用来测算货币数量书123答:一般而言,货币有三种基本职能:a计价单位,货币为衡量千差万别的商品的相对价格提供了标准;b交易媒介,人们可以用货币来购买任何所需要的商品或劳务;c价值储存,货币提供了将当前的购买力转移到未来的手段;货币可以用现金包括纸币和硬币、活期存款支票、证券市场中的资产、储蓄账户里的资金等来衡量货币的数量;2、什么是古典两分法书131答:在古典经济学家看来,实际变量由经济中各市场的一般均衡来决定,而名义变量则取决于货币的供给数量;货币供应数量增加,只会导致普遍的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不会改变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所以货币数量变动不会改变厂商和家庭的决策,也不会改变产出和就业这类实际变量;由于这种观点将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分割开来,互不影响,因此被称为古典两分法;7.在一个经济中,货币流通速度是常数,实际GDP的年增长率为5%,货币存量每年增长14%,名义利率是11%,则实际利率为多少答:通货膨胀率=货币存量年增长率-实际GDP的年增长率=14%-5%=9%实际利率r=i-л=11%-9%=2%10. 结合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的高通货膨胀谈谈通货膨胀会引起哪些社会成本;通货膨胀是一个到处扩散其影响的过程,每个人和经济中的其他经济单位都在某种程度受到它的影响;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对社会的危害不同;1在低通货膨胀率下,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不是大问题,不会对人们的决策行为产生太大冲击,但通货膨胀率很高时,就会出现抢购,造成极大的经济混乱;2高通货膨胀会造成税收的扭曲;3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还有一个危害,就是造成财富的再分配效应;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因为其收入固定,其收入落后于上涨的物价水平,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其生活水平下降;相反,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这些人的货币收入会走在价格水平和生活费用上涨之前;例如,在有的行业有强大的工会支持,他们的工资合同中订有工资随生活费用上涨而提高的条款,或者有强有力的工会代表他们进行谈判,在每个新合同中都能够得到较大幅度的工资增长;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随着价格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或者购买力就会降低;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效应;通货膨胀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我国80年代的高通货膨胀,造成了抢购现象和再分配效应;11、有一种观点认为“通货膨胀就是拒偿债务”;你同意这种观点么,请说出你的理由;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在这里的效应有何不同答: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通货膨胀是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具体地说,通货膨胀靠牺牲债务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激进点的说法是“通货膨胀就是拒绝债务”;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效应;通货膨胀通过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因为,通货膨胀导致的货币贬值,实际上减少了债务负担;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情况有所不同,关键是看预期是否准确;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签定合同时预期的通货膨胀,则未预期的通货膨胀为正,贷款者受损失,而借款者得利,如果实际的通货膨胀低于预期的通货膨胀,则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为负,贷款者得利,而借款者受损;给借贷双方带来损失的是通货膨胀的错误预期;第七章总需求与总供给1.试解释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书167答: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主要取决于实际资产效应、跨期替代效应、开放替代效应等三个因素;1实际资产效应庇古效应当价格水平上升时,货币实际购买力减少,人们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价格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增加,总需求曲线因此向下倾斜;2、跨期替代效应利率效应、凯恩斯效应一般来讲,价格上升时会抬高利率水平,利率水平的提高也就意味着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提高,人们会减少当前消费量,增加未来消费量;而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下降,人们则会用当前消费来替代未来消费从而增加对商品的总需求量,这就是跨期替代效应;跨期替代效应也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3、开放替代效应NX效应当一国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就会变得相对便宜,进口增加;而外国居民则用本国产品替代外国产品,出口减少因此净出口需求量从而商品总需求量会减少;当一个经济对外开放时,开放替代效应就构成了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另一个原因;;在什么情况下两者达到一致,在什么情况下两者又会偏离;P175 答区分:短期均衡是指短期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交点,此点是社会总需求正好等于社会总供给,宏观总量达到了短期均衡;长期均衡是指长期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交点,此点是社会总需求正好等于长期社会总供给,宏观总量达到了长期均衡;在短期中,由于某些名义变量不具备充分的伸缩性,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造成实际产量的变动;在长期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会使名义变量的变动趋向一致,即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不能改变一国潜在的长期总产量,潜在的总产量的变动仍然取决于技术、人口和资本存量等实际因素;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会出现三种情况:失业均衡、充分就业均衡、超充分就业均衡;只有在充分就业均衡时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达到一致,而在失业均衡、超充分就业均衡状态两者又不一致了;3.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应量在短期和长期内分别会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书178答: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应量,在短期内,由于某些名义变量不具备充分的伸缩性,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会造成实际产量的减少;在长期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会使名义变量的变动趋向一致:货币供应量减少会带来价格水平的同比例下降,而价格水平的下降则会逐步促使名义货币工资同比例的下降,因此长期内实际工资保持不变,企业只能得到正常利润,失业率会回到自然率的水平;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并不能改变一国潜在的长期总产量,潜在的总产量的变动仍然取决于技术、人口和资本存量等实际因素;4、假定中央银行A和中央银行B有不同的目标偏好;中央银行A关注价格水平的稳定,而中央银行B关注如何使产出和就业水平保持在自然率的水平上;现假定经济面临不同的外生冲击因素:1外国收入减少;2石油价格上涨;请分析中央银行A和中央银行B在不同的目标偏好下会有如何不同的政策选择;答:1外国收入减少,出口减少,需求减少,价格下跌,产出下降;A目标:稳定价格措施:扩张性经济政策,增加政府开支,扩大货币供应量,扩大需求,使供求平衡,以稳定价格;B目标:产出和就业稳定;措施:扩张性经济政策,减免税、降低利率,稳定产出和就业;2石油价格上涨,成本上涨,价格上涨;经济增长率下降,产出下降,就业下降A目标:稳定价格措施:保持总需求曲线不变,等待市场机制进行调节,石油提价会促使人们采取节能措施和寻找替代能源,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从而促使世界市场上石油价格逐步下降;但是,这个过程相当漫长,因为节能和开发新能源都需要时间,因此整个经济会面临一段较长时期的衰退;B目标:产出和就业稳定;措施: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扩大总需求均衡产量回到了原来的潜在产出水平,但价格水平却进一步上升;这样,经济可以避免长期经济衰退的痛苦,但必须付出通货膨胀的代价;第八章总需求理论5.考虑如下一个封闭经济中的情况:消费函数C=200+0.75Y-T;投资函数I=200-25r;政府购买和税收都是100;货币需求函数M/Pd=Y-100r;货币供应量是1000;价格水平是2;求:1IS曲线和LM曲线,以及均衡利率收入水平;2当政府购买从100增加到150时,IS曲线将如何移动,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并求出此时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3当货币供给从1000增加到1200时,LM曲线将如何移动,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并求出此时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 4当价格水平是可以变动的情况下,推导出总需求曲线;答:1IS曲线:y=C+I+G=1700-100rLM曲线:Y-100r=1000/2 y=500+100r求解方程y=1700-100ry=500+100r得均衡收入y=1100 均衡利率r= 6%2 政府购买增加后IS曲线y=C+I+G =1900-100r。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二篇 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二篇 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圣才出品】

第二篇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第七章总需求与总供给1.试解释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答: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价格与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它向下倾斜有三个原因:(1)财富效应。

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而增加名义资产数量以保持计划中的实际资产数额不变;而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下降,情况就会相反。

财富效应的结果使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减少,总需求曲线因此向右下倾斜。

(2)利率效应。

当价格水平上升时,流通中的实际货币数量就会减少,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货币市场上对实际货币的过度需求,为了平衡人们对货币的过度需求,利率水平必然上升。

利率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意味着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提高,因此,家庭会用未来消费来替代当前消费,当前愿意消费的产品数量就会减少;另一方面则意味着投资的机会成本增加,企业会削减原有计划中的投资规模,企业愿意购买的投资品的数量也会减少。

由于利率效应的存在,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上升,家庭和企业对商品的需求总量会减少,总需求曲线就会向右下倾斜。

(3)开放效应。

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国内价格水平上升,人们会用进口来替代出口从而减少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而国内价格水平下降,人们则会用出口来替代进口从而增加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

因此,当一个经济对外开放时,开放效应也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

2.请简述宏观经济中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区分。

在什么情况下两者达到一致,在什么情况下两者又会偏离?答:(1)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由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而长期均衡由总需求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

一个经济短期总供给受价格因素的影响,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不断增加,所以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而一个经济长期总供给由这个经济充分就业的潜在产出水平决定,与价格无关,因此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

(2)由于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一条垂直的线,会偏离长期总供给曲线,因此从长期均衡的角度出发,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会出现三种情况:①失业均衡:这时的短期均衡产量低于长期潜在产量,如图7-1所示。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七章 要素的需求与供给【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七章 要素的需求与供给【圣才出品】

第七章 要素的需求与供给1.请解释下列概念派生需求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边际收益产品边际产品价值边际要素成本买方垄断答:(1)派生需求厂商把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中,最终生产出产品并把产品销售给消费者,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

因此,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导致了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故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被称为派生需求。

(2)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也就是要素的边际产量,即增加一个单位的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或者是使用最后一个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

(3)边际收益产品边际收益产品是指在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时追加一单位的某种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收益。

它等于边际产品(MP)与边际收益(MR)的乘积,即:=⋅MRP MR MP边际收益产品是以收益表示的边际生产力,它受边际产品和边际收益两个因素的影响。

由于边际产品是递减的,因而边际收益产品也是递减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边际收益要视不同的市场曲线而定。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两条曲线按同一速度下降;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面临一条倾斜的需求曲线,边际收益递减,边际收益小于价格,因而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不再重合,前者以更快的速度下降。

据这一收益大小来决定它对该要素的需求量及价格。

因此,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就是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它与要素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该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与均衡量。

在这一点上,该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该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只有在这一条件下,厂商才会实现利润最大化。

(4)边际产品价值边际产品价值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在生产中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品的价值,等于边际产品(MP)与价格(P)的乘积,即:=⋅VMP MP P因为存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随着这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多,其边际产品递减,从而边际产品价值也逐渐下降,所以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为一条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二章 消费者选择【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二章 消费者选择【圣才出品】

第二章 消费者选择1.请解释下列概念效用 总效用 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预算约束线 消费者均衡 恩格尔曲线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价格效应 正常商品吉芬商品 消费者剩余答:(1)效用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是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是消费者对商品主观上的偏好和评价。

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这种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

由于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评价,因此,同一商品会因人、因时、因地之不同而有不同的效用。

对效用或者对这种“满足程度”的度量,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即基数效用论者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

(2)总效用总效用是消费者从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中得到满足的总量。

(3)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它是基数效用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假定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为Q ,则总效用函数为()TU f Q =,于是相应的边际效用函数为:()TU Q MU Q ∆=∆。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设消费者的总效用为()U q ,则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用公式可表示为:()d /d 0MU q q <。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定律,又称戈森第一定律。

导致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是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或者是由于在一种商品具有几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将第二单位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因此边际效用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下降而递减。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章节题库(宏观经济学流派)【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章节题库(宏观经济学流派)【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十六章宏观经济学流派一、名词解释1.适应性预期答:适应性预期是运用某经济变量的过去记录去预测未来,反复检验和修订,使预期逐渐符合客观的过程。

在经济学中,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的经验。

如果过去的通货膨胀是高的,那么人们就会预期它在将来仍然会高。

在通货膨胀理论中,需求推动的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一般认为是短期的冲击造成的。

但是,一系列的冲击会引导人们认为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的持久性的特征,特别在冲击较大的时候。

这样,他们就会基于将来高通货膨胀率的预期修正他们的经济行为。

譬如,他们会开始寻求更大的工资提升,成本的增加导致企业推高价格,如果企业自身也有类似的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将会激起另一轮的支付提升。

因此,“物价与工资螺旋”一起作用直接制造了经济中的通货膨胀。

适应性预期的存在不利于经济的稳定,会造成通货膨胀的持续。

适应性预期在物价较为稳定的时期能较好地反映经济现实,西方国家的经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好如此,因此适应性预期非常广泛地流行起来了。

适应性预期后来受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批判,认为它缺乏微观经济学基础,适应性预期的权数分布是既定的几何级数,没有利用与被测变量相关的其他变量,对经济预期方程的确定基本上是随意的,没有合理的经济解释。

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理性预期”逐渐取代了“适应性预期”。

2.理性预期答:理性预期是指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理性预期由约翰·穆思在其《合理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1961年)一文中首先提出。

实际上,理性预期包含以下三个含义:(1)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

为了追求最大利益,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作出正确的预期。

(2)为了作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在作出预期时会力图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其中包括对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系统了解和有关的资料与数据。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八章 劳动市场【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八章 劳动市场【圣才出品】

第八章 劳动市场1.在工资率为每小时12元时,小李乐意在一年内工作任意小时。

(1)以工作——闲暇图画出小李的预算约束线;(2)假设小李有个富有的叔叔,无论小李赚多少钱,每年都给他1000元,试画出与其相应的预算约束线;(3)用无差异曲线图来揭示小李的叔叔的收入如何影响小李工作时间。

答:(1)如图8-11所示,小李的预算约束线为AB 。

(2)此时的预算约束线为A B ''。

(3)由于有了叔叔给的1000元,小李的预算约束线AB 在I 轴向上平移1000到''A B ,假设原无差异曲线U 与AB 切于E ,现在无差异曲线U '与A B ''切于E '。

由于AB 平行于A B'',所以E '必定位于E 的右上方,则意味着小李由于有了这笔钱,将会有增加闲暇时间、减少工作时间的动机。

图8-11 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线2.如果某人意外地接受了一笔财产,他的收入—闲暇预算线有何变化?工作时间上升了还是下降了?答:若意外地接受了一笔财产,收入—闲暇预算线将向正上方平移,平移量等于该财产量。

因此,他可能会增加闲暇时间,工作时间下降。

3.一个行业面临着竞争的劳动市场,劳动的供给来自本国工人和外国工人两个来源,所有的工人都有相同的技能,同时假定该行业的产品要与进口品竞争。

(1)作图说明最初的竞争劳动市场,画出劳动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并确定均衡的工资率与就业水平。

(2)假定本国工人组成了工会,工会支持禁止企业雇用外国工人的法律。

这对就业与工资有什么影响?作图说明之。

(3)该行业与工会支持通过一项限制与之竞争的进口品的法律。

作图说明工资率与就业量的变动。

答:(1)如图8-12所示,在最初的就业市场中,S 为劳动力供给,D 为劳动力需求,E 为均衡点,此时就业水平为L *,工资率为*W 。

图8-12 劳动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2)当禁止雇用外国工人后,劳动力供给下降,S 左移至S ',此时E '为均衡点,就业水平为L ',低于原来水平L *,而工资率W ',高于原来的*W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录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篇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
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第三章 经济增长
第四章 失 业
第五章 通货膨胀
第六章 开放经济
第二篇 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
第七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八章 总需求理论
第九章 总供给理论
第十章 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第三篇 宏观经济模型的深化
第十二章 消费理论
第十三章 投资理论
第十四章 政府支出和税收
第十五章 货币供给和需求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学流派
第一章 导 论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的不断提高,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经济增长的决定以及人均产出增长率。

②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经济周期通常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可表示为GDP)、失业率、股票价格和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来衡量。

③失业。

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归于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了解这三种类型的失业,对于宏观经济的分析非常重要。

④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简称通胀,指的是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

与它相反的是通货紧缩,代表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下降。

平均价格水平通常用价格指数来衡量。

⑤开放经济。

在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国家的经济都是一个与其他国家有着大量贸易和金融联系的经济体,或者说是开放经济。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国经济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就包括国与国之间经济纽带的联结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

⑥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的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种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式。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大部分,二者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基本假设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开展的,其基本假设有:完全理性、市场出清、完全信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进行调节。

②基本内容不同。

前者的基本内容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等;后者的基本内容则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

③研究的对象不同。

前者是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后者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体上分析经济问题。

④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即现有资源为什么没能得到充分利用,怎样才能得到充分利用,以及经济如何增长的问题。

⑤核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⑥研究方法不同。

前者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考察个量的决定、变动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后者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即分析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总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微观经济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由于研究对象和范畴的差异,又有如下四个自身的特点:
(1)三个市场的划分。

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形式多种多样,市场的参与者和交易标的物也不尽相同,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和研究,宏观经济学将所有这些市场划分为三个方面: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及要素市场。

(2)行为主体的划分。

市场经济中的行为主体基本上是以市场参与者的身份存在的,其行为方式及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力各不相同,宏观经济学将它们划分为三种主要的主体:家庭、企业与政府。

(3)总量分析。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存在,而是作为一个统一行动的总体存在。

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个别的选择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