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人的信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中国人的信仰
——郭沂(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顾炎武:“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於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何谓精神文化?
1.审美
2.道德
3.信仰
一、信仰的类型:
1.终极信仰&一般信仰:
●信仰:人们对其所持人生真谛的坚信与景仰。
●终极信仰:对生命根本意义的坚信与景仰。(体现了终极价值)
●一般信仰:对某种主义、学说、事物的坚信与景仰。
●终极价值:安安是一种人生的巅峰,真善美只是实现终极价值的途径
●价值的四大范畴:真善美安(这里要指出的是,安与真善美其实非同一层次的)
2.宗教信仰&人文信仰
获得终极信仰和终极价值的途径:
●自心了悟的路径
●各种身心修心的路径
●道德的路径
●审美的路径
●神灵的路径
PS: 前4条是理性的、内发的(郭先生也将其称为人文信仰);最后一条是外在的(称之为宗教信仰)
二、中国人的信仰系统
1. 作为中国人主体的华教
杨庆堃:“传统宗教”、“原始宗教”、“分散性宗教”(diffused religion)
牟钟鉴:“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郭先生认为此番称谓略有不妥,虽其可表达对祖先的崇拜,却无法解释先人对于自然界的崇畏)、“原生型宗教”
郭沂:华教
2.华教
(1)主要内容:
第一:上天崇拜。《诗》云:“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书》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第二:祖先崇拜、民族始祖崇拜与圣贤崇拜。民族始祖如伏羲、炎帝、黄帝等三皇五帝;
圣贤如对中华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往圣先贤,周公、孔子等。
第三:图腾崇拜、自然崇拜与社稷崇拜。图腾崇拜的对象是作为民族祖先的动植物;自然崇拜的对象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这些自然现象;社稷崇拜的对象如土神、谷
神。
第四:巫术、卜筮与方术。它们是人类与神灵交流的途径。
第五:郊社制度、宗庙制度及其他祭祀制度。
第六:经典——孔子编订的六经。
第七:社会习俗与传统节日。
(2)支裔
——各本土宗教:儒教、道教
“儒”可分为“儒学”与“儒教”,儒学是一种人文主义,而儒教则是其宗教形式。(3)中国人的信仰系统
●五部分组成:华教、儒家、道教、佛教与文学艺术(中国人往往在文学艺术中祈求
安宁)。
(其中,宗教信仰:华教、佛教人文信仰:儒家、道家和文学艺术)
●中国的宗教和人文主义相互融合(与两者在西方完全对立的状况不同:在西方,宗
教与人文主义的冲突在文艺复兴时期激化)
●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知际."
这里提到的文化转型,不能简单认为是宗教的改革,而应理解为宗教的批判,而同时又把对宗教的批判纳入到宗教体系中,完成宗教与人文主义的结合。(这里我真心有点难理解诶= =~)即是殷周时期就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形成中国人文的特征。
●荀子:“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
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
●《礼论篇》云:“祭者思慕之情也,忠信爱敬之至矣!礼节文貌之盛矣!苟非圣人
莫之能知也。圣人明知之,君子安行之;官人以为守,百姓以成俗。其在君子以为
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事也。”
三、从中华信仰看中华价值
1.现代化、全球化与普世价值
⏹现代化:由新元素引起的整个世界体系转型的过程(传统经改革的形式为现实服务)
⏹现代化的4个阶段:1.西方文明现代化;2.西方文明向其他文明传播(其他文明西
化过程);3.其他文明本身现代化过程;4.世界各文明现代化后相互交融,形成一种
普世文明(由此引出普世价值)。
2.普世价值的抽象引进
普世价值观是一种世界观。在哲学上,普世价值指一些有限的、所有人类都认同的观念集合在一起。这种价值观的根本在于对人性的思考。普世价值观认为,只有真正地认识到人类的根本属性,尊重人性的自然规律,然后采用理性思考的方式,建立起人和人、国家和国家相处的办法。西方的普世价值大体指人权天赋,生来自由,民主权力一类的东西。它们的本质、意义和重要性应该是超越人的意识形态和观念斗争的,应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自然的非人为定义的真理。
郭先生在此简略提到了关于“普世价值”与“中国价值”冲突的争论。我在讲座后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引用赛亚•伯林以及华师大许纪霖教授的观点以表达我对此的一点看法:伯林认为,不同的文化价值是平等的:同等真实,同等终极,同等客观,不存在价值的等级秩序。但对于人性来说,不管多么复杂善变,只要还可以称之为人,其中必然含有“类”的特征。不同文化之间也同样具有可通约的共同价值。虽然民族文化的差异很大,但核心部分是相互重叠的,这些核心价值和终极目标都是敞开的,是人类所共同追求的。我们有必要也有能力超越自身的文化、国家和阶级的特殊价值观,突破文化相对主义者企图限制我们的封闭盒子,
进入“他者”的文化。只要我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总是可以理解“他者”的心灵,理解他们的生活目标,从而实现人类文化的共同性与多样性。普世文明,还是中国价值?或许这是一个伪问题。确切的答案是:以普世文明的胸怀,重建中国的价值。
3. 最能反映中华价值的思想文化体系:易(太和)、道(自然)、儒(仁义)、释(慈悲)
●周易的核心价值——太和
⏹乾卦《彖》:“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威宁。”
⏹和的基本含义:各不同事物的和谐、协调、统一。
◆史伯:“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
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等,以成百物。”
◆《左传》昭公二十年载,晏婴言:“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
火单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这就是说“和”是一
种由不同要素所构成的和谐状态,就像鱼、肉掺和水、火、盐、梅等,经过厨
师的烹调与加工而成为另一种新质的食品存在状态。同时,晏婴还指出“若以
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其意是
指:如果以水加水,仍然是水,构不成佳肴美食,谁愿去吃呢?同之,琴瑟如
果只弹奏一个音符,没有其他音符相配,终不能组成悦耳动听的乐章,谁又愿
意去听呢?可见,“和”不是相同要素的相加与聚合,更不是单个要素的存在状
态。)
⏹太和的含义:
◆宇宙法则;和谐统一
◆人、物的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内心的和谐
◆人、物的合一,包括天人合一、物我合一、主客合一等等
●道家的核心价值——自然
⏹“自然”的本义:“人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
⏹庄子“逍遥”,精神的“自然状态”。
⏹郭先生在这里提到,中国人的自由,更注重精神层面;而西方的自由,则是一种外
在关系,立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个体间的关系。
●儒家的核心价值——仁义
⏹仁、义的基本含义
PS: 郭先生提到控制思想的三个阶段:1.“礼”为核心的教化复兴;2.为“礼”找到了精神根据——仁;3.“义”学
⏹仁内义外(仁是自觉的心理状态,义是外在表现)
⏹董仲舒:三纲五常(对儒核心价值研究的途径:道德范畴&人际关系)
●佛教的核心价值——慈悲
⏹《大智度论》:“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