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心木》说课稿
一、说教材
《桃花心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中的一篇精读文,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文章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这篇散文文质兼美、隽永耐读。借种树喻育人,道理深入浅出。使文章立意更长远、表情达意更含蓄。文章还采用悬疑法,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奇怪的行为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二、说学情
学生在《白杨》、《落花生》等文章的学习中,以前接触过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但是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借物喻人,又是如何把“树”和“人”联系起来的,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只有把学生身边的事和课文的内容联系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本篇课文,抓住“种树——育树——悟道”这个脉络,让学生感知事实、感悟道理、发表见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按照新课程标准精神,我从三个维度设计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准确读写相关词语。使用已有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种树人的用心,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3.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本课的育人的道理是文章的写作意图,所以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发表个人见解,这也是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容易理解到生活的磨难在人成长过程中的意义,难以深刻感悟到育人的道理,所以这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四、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的理解,我们提出“启迪发现,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五、说学法
本课的主要学习方法是: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感悟。
这种学习方法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高年级要求学生自觉熟练地使用这个方法,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在本课学习中,这个方法对落实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又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这是学习本课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其基本手段就是抓住“联系”,把需要重点理解的词句的意思凸现出来,从而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产生更加深切的感受。
六、说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以趣导学,揭示课题1、开课伊始,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写树的文章——《桃花心木》。
(二)通读课文,理清顺序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指名接读课文,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然后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一件什么事?随后在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在深入了解课文之前,对全文有个大致的了解。其中快速浏览课文,也是“阅读要有一定速度”的巩固练习。)
(三)研读课文,感悟哲理
1、启迪发现,顺学而导:
教师小结上一环节的教学,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这么高大优美的桃花心木种树人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呢?请自由读1~11自然段,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如学生直接说出种树人很奇怪,则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边交流边归纳出:种树人浇水是没有规律的。如学生发现这个部分问号特别多或作者有很多疑问的话,请学生读一读这些作者的疑问,然后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疑问?承接方案一,是因为种树人有很多奇怪之处。
接着,教师引导朗读:是呀,这个人真是很奇怪,不光我们觉得奇怪,作者也觉得很奇怪,所以我们都会产生这个连串的疑问。生齐读11自然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因好奇而读文,因读文而发现,因发现而生疑。以上步骤,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旨,让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过程。其中两个方案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本,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
2、深究解疑,感悟用心:
(1)发现了种树人这些奇怪的举动,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那他这样浇水到底有没有道理呢?继续读书,边读边想边画,看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
(2)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从三个方面对“这样浇水有没有道理”发表见解,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发表见解的方法:
①联系种树人的话,从正面来说。(这样浇水有什么好处?)②联系种树人的话,从反面来说。(如果不这样浇水有什么坏处?)③联系最后两个自然段,从事实来说。(后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苗长得怎么样呢?)
(设计意图:“种树人这样浇水有没有道理?”这个问题,对于学生并不难理解,在这里用了较大的力度来实行引导,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发表见解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于发表见解的方法也就比较明确了,这样扎实有效地落实了本组重点训练项目。)
3、借树寓人,感悟生活:
课件出示14自然段内容,指导学生具体交流“生活中的不确定”会有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是啊,生活是变化无常的,苦难和不幸总会不期而遇,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不确定’。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悟朗读14自然段。”
(设计意图:“不确定”这个词在文中具有提纲契领的作用,所以,本课以“不确定”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使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内容、感悟哲理、发表个人见解,进一步落实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教师引导学生看板书总结全文,这篇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先写了种树人浇水没有规律我感到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
其实,《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老师给大家提供一部分他写的书,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阅读欣赏。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课件出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此处的课外阅读的拓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展开的,通过这个开放的过程,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七、说板书设计
3、桃花心木
不确定中寻找水源长成百年大树
不确定中生活经得起考验
板书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课的板书,能够提纲挈领,突出讲述的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够协助学生加深印象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