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新技术准入管理制度
医院检验科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
医院检验科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前言医院检验科技术不断进展,新技术、新项目层出不穷。
为了确保新技术、新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建立准入管理制度来规范检验科技术的引进和使用,保障患者的权益,同时避开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本文将介绍医院检验科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准入管理制度的意义医院检验科新技术、新项目的准入管理制度是医院对检验科技术引进和使用的管理要求,从源头上确保新技术、新项目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牢靠性,防范潜在的风险,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订立准入管理制度的意义在于:1.规范检验科技术引进和使用,防范潜在的风险;2.提高医院诊断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3.加强对检验科技术的管理和监控,保障医院的安全和牢靠性;4.避开挥霍和不必要的损失,节省医疗资源。
准入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准入管理流程新技术、新项目的准入管理流程如下:1.需求提出:由临床科室申请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包括申请原因、引进内容和使用范围等。
2.技术审核:由检验科进行技术审核,包括技术方案、设备、试剂和人员等的评估和确认。
3.安全评估:由医院质控部门进行安全评估,重要包括安全性、有效性、牢靠性和风险评估等。
4.决策审批:由医院领导进行决策审批,包括决策结果、使用条件和时间等。
5.实施计划:由临床科室和检验科订立实施计划和使用操作规范。
6.实施监控:由医院质控部门和检验科进行实施监控和评估。
准入管理标准1.技术标准:新技术、新项目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医院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技术的可信度和质量。
2.设备标准:新设备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医院的相关要求和规范,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牢靠性。
3.试剂标准:试剂应选择符合国家、行业和医院的相关要求和规范的试剂,确保试剂的纯度和有效性。
4.人员标准:检验科技术人员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医院的相关要求和规范,具备相应的技能和学问背景,确保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准入管理要求1.安全性要求: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和使用必需保证安全性,排出潜在的风险,确保安全不可分割。
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
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
为了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鼓励医务人员开展新业务、新技术,进一步规范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保证医疗安全,特制定如下规定:
(一)开展新技术的条件:每项新技术的开展应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及成熟的技术力量,并拥有与开展新技术相应的设施、设备及实验室条件。
(二)安全防范措施:新技术的开展,应当考虑当病人或医务人员出现意外损害时,本院应具备处理该种损害的专业或学科,心及相应的医疗设施。
(三)开展的新技术必须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并经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四)新技术的审批程序:每项新技术的开展,各有关科室应进行论证,开展科室将讨论结果以书面形式报告医务科,论证内容包括技术人员资质(学历、职称、资历、技术水平)、所需的设施设备、开展新技术学术带头人工作经历、风险预测及预防措施等。
经医务科同意批准后方可实行,必要时报请医院学术委员会批准。
(五)新业务的审批程序:新开展的专业或需准入的新的技术项目的开展,需经医务科签署意见后,送医院学术委员会审批符合要求后再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六)评价制度:并开展新技术实行年报告制度,科室每半年一次小结,年终总结,上交医务科存档。
医务科定期对开展新技术进行质
量、疗效评价。
医院临床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医院临床新技术和新项目层出不穷,包括新的药物、新的设备、新的手术方法等等。
这些新技术和新项目不仅能够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还能提高医院和医生的声誉和竞争力。
但是,不合适的使用和管理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和经济浪费。
因此,建立科学的准入管理制度,对医院临床新技术和新项目进行评估和筛选是非常必要的。
二、制度目的为了规范医院临床新技术和新项目的准入管理,保证医院临床工作的安全、有效、科学和规范,制定本制度。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临床科室、临床试验科室、药事管理科室、医技科室等各职能部门。
四、测评要求1、安全性:医院临床新技术和新项目必须安全可靠,不会对患者的安全构成任何威胁。
2、疗效:医院临床新技术和新项目必须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
3、经济性:医院临床新技术和新项目必须经济合理,不能给患者带来过多的经济负担。
4、可行性:医院临床新技术和新项目必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施条件。
五、准入流程1、申报:相关职能部门或科室申报医院临床新技术和新项目。
2、初步审查:科室主任、临床试验科室负责人、药事管理科室负责人、医技科室负责人等进行初步审查。
3、评估委员会:医院设立临床新技术和新项目评估委员会,负责对申报的医院临床新技术和新项目进行综合评估,派遣专家现场评估,开展临床试验等。
4、审查委员会:医院设立临床新技术和新项目审查委员会,负责对评估委员会审定的新技术和新项目进行审查。
5、决策:医院领导组织各职能部门或科室进行听证、座谈等活动,实行多元决策机制,最终决策是否准入。
6、准入标准:准入标准为申报项目必须满足2个以上的测评要求,其中必须包含安全性和疗效。
7、监测:审核通过的医院临床新技术和新项目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监测和跟踪,确保其安全有效。
六、管理要求1、科学研究:医院临床新技术和新项目必须基于科学研究,加强对前沿技术和先进设备的探讨和引进。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是指针对医疗领域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项目,进行准入审查和临床应用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和流程。
该制度的实施旨在保证医疗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促进医疗技术的健康发展,同时为医疗机构和患者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一、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审查制度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审查制度是指对医疗领域中新出现的技术和项目进行准入审查的制度。
该制度由相关部门牵头,形成专家组成员评估、技术审核、安全评估等程序。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审查需要考虑技术的先进性、有效性、可行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因素,确保新技术、新项目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是指对通过准入审查的新技术和新项目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管理制度。
该制度包括技术推广、临床实施、效果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临床应用管理制度需要建立技术推广机构,负责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并进行临床实施和效果监测,及时调整技术应用策略,保证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实施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时,需要明确一些关键要点和程序:1.准入条件:明确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的条件,包括相关技术标准、操作规范、质量控制要求等。
同时应建立技术研究和验证的程序,确保技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专家评审:组织相关专家对新技术、新项目进行评审,评估技术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并提出适当的改进建议。
3.安全评估:对新技术、新项目进行安全评估,包括对技术操作的风险评估、系统的人机工效学评估等,确保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不会给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潜在的风险。
4.临床应用管理:建立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包括技术推广、临床实施、效果监测等内容。
同时,在应用过程中要建立技术教育培训和技术支持体系,保证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操作新技术、新项目,并解决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监管机制: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包括日常巡查、定期评估和不良事件报告等,对技术的应用过程进行监管,确保技术能够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使用,提高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目的加强医院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的管理,促进医疗保健技术水平的进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范围临床各科室及医务人员。
定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是指为保障患者安全,对于本院首次开展临床应用的医疗保健技术或诊疗方法实施论证、审核、质控、评估,实行全流程规范管理的制度。
内容(一)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实行二类准入管理第一类为“一般诊疗技术”:指未纳入禁止类技术或限制类技术目录的医疗技术。
第二类为“限制类技术”:指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人员水平有较高专业要求,需要设置限定条件的;需要消耗稀缺资源的;涉及重大伦理风险的;存在不合理临床应用,需要重点管理的。
(二)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的必备条件拟开展的新技术和新项目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要求。
拟开展的新技术和新项目应当为安全、有效、经济、适宜、能够进行临床应用的技术和项目。
拟开展的新技术和新项目所使用的医疗仪器须有《医疗仪器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仪器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仪器产品注册证》和《产品合格证》,并提供加盖本企业印章的复印件备查;一律不准使用资质证件不齐全的医疗仪器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
拟开展的新技术和新项目所使用的药品须有《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进口药品须有《进口许可证》,并提供加盖本企业印章的复印件备查;一律不准使用资质证件不齐全的药品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
(三)新技术和新项目立项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的临床医技科室,项目负责人应为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本院职工,该新技术和新项目应首先在科室进行可行性研究,充分论证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或技术风险,并制定相应预案,在确认其安全性、有效性、伦理风险、技术条件、人员和设备设施基础上,经科室集中讨论和科主任同意后,认真填写《**市妇幼保健院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申报表》附件1,一式两份,报送医务科立项申请。
(四)新技术与新项目论证医务科对各科室报送的《**市妇幼保健院新技术和新项目开展申报表》进行汇总、审查,审查内容包括:申报新技术和新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诊疗操作规范的规定;参加的人员资质和水平是否能够满足开展需要;申报的新技术和新项目所使用的医疗仪器和药品资质证件是否齐全。
医院新技术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院新技术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1. 引言医院新技术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医院对新技术的准入和临床应用进行管理,保障医院临床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安全性。
本制度旨在确保医院新技术的合理引进和安全应用,促进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提高医院临床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新技术的准入和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医疗器械、药品、手术技术等方面的新技术。
3. 新技术准入管理3.1. 准入程序医院新技术准入的程序包括几个环节:•提案:科室或团队可以向医院管理部门提出新技术引进的提案,提案应包括对新技术的介绍、临床需求、技术可行性等内容。
•评审:医院管理部门将组织相关专家对提案进行评审,评估新技术的安全性、疗效和经济效益等指标,并形成评审报告。
•决策:医院管理部门将根据评审结果,进行决策是否准予引进新技术。
3.2. 准入标准医院对新技术的准入标准包括要求:•安全性:新技术的安全性需得到明确的评估,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疗效:新技术的疗效应该有明确的临床数据支持,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经济效益:新技术的引入应符合医院的经济能力和整体效益,不能形成不必要的过度医疗费用。
3.3. 准入管理档案医院应建立新技术准入管理档案,包括内容:•技术介绍:对准入的新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技术原理、临床应用情况等。
•安全评估:对新技术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设备安全、操作风险、患者安全等方面。
•疗效评估:对新技术的疗效进行评估,包括治疗效果、生存率等指标。
•使用范围:明确新技术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4. 临床应用管理4.1. 临床应用程序医院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程序包括环节:•申请:科室或团队需要向医院管理部门提交新技术临床应用的申请,申请中需提供患者选择标准、治疗方案、治疗效果评估等信息。
•审批:医院管理部门将组织相关专家对申请进行审批,评估申请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实施:经过审批的申请将正式实施,医院将组织相应的人员和设备进行临床应用。
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第一条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是指为保障患者安全,对于本医疗机构首次开展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或诊疗方法实施论证、审核、质控、评估全流程规范管理的制度。
第二条“新技术和新项目”是指在我院范围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临床上新的诊疗技术方法或手段(包括新诊疗设备的临床应用、使用新试剂的诊断项目),常规开展的诊疗技术的新应用、其他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新的侵入性的诊疗和治疗等。
第三条我院对新技术和新项目的开展实行准入管理。
拟开展的新技术和新项目应当为安全、有效、经济、适宜、能够进行临床应用的技术和项目。
第四条申报的新技术和新项目需在我院执业机构许可证批准、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内,不得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已废除或禁止使用的医疗技术提出申请。
新开展技术和项目必须与医院的等级、功能、任务以及所引进技术的该专业技术能力相一致,严格执行报批程序。
第五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负责对科室提交的新技术、新项目申请进行审核、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对具体项目予以不予准入、准入及转入常规技术等管理。
第六条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申报科室应有计划地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的申报工作,拟申报的新技术必须符合我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中登记的诊疗科目。
拟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的临床、医技科室,由项目负责人填写《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申报表》,经科室讨论审核,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送医务科。
涉及多科合作开展的新技术和新项目,有主导科室的,由主导科室负责组织填报;没有主导科室的,由医务科组织讨论协调并确定主导科室。
新技术属于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限制类技术”目录之中的,应按照卫生行政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审批一、所有新技术和新项目必须经过医院技术管理委员会和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方可开展临床应用。
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对科室申报的新技术和新项目进行审核,审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诊疗规范及操作常规;(二)是否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和效益性;(三)所涉及的医疗仪器、药品、试剂、环境等是否具备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的条件;(四)参与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称及针对该项目的分工及职责,是否能够满足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需要;(五)是否有医疗技术风险防范预案和医疗技术处置流程,对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并发症所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医院新技术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院新技术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1. 引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医院临床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机会和挑战。
为了保证新技术的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医院需要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准入及管理制度。
本文档旨在从准入及临床应用两个方面,规范医院新技术的引入和使用。
2. 准入程序2.1 技术评估在引入新技术前,医院应对该技术进行全面的评估。
评估过程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已有的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技术的适应范围和临床应用价值;•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评估结果应以报告形式呈现,供决策者参考。
2.2 决策和批准决策者应根据技术评估报告,综合考虑医院的实际需求、医疗资源和财务状况等因素,做出是否引入新技术的决策。
如果决策为引入新技术,则需要经过相应主管部门的批准。
批准流程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环节:•技术委员会审查;•专家论证会议;•行政决策。
2.3 引入和合同签订引入新技术后,医院应与供应商或相关机构签订合同。
合同内容应明确技术的实施方案、费用安排、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等关键要素。
3. 临床应用管理3.1 人员培训引入新技术后,医院需要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掌握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等信息。
3.2 设备维护与管理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与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定期设备检查和维护;•设备故障及时处理;•设备使用记录和问题反馈。
3.3 临床安全监测医院应定期进行新技术的临床安全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技术的安全有效使用。
安全监测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环节:•监测临床应用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和处理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
3.4 临床效果评估医院应定期对新技术进行临床效果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临床疗效评价;•不良事件率分析;•满意度调查。
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4. 结束语医院新技术的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是保障医院临床工作稳定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三篇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三篇篇一: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为确保新技术、新业务开展达到既定目标,满足医院对其预期的要求,最大限度提高医疗水平,早期识别在新技术、新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规避医疗风险,特制定本规定。
一、新技术、新项目是指在我院范围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包括:(一)在本学科领域中尚属首创,医院拟在学科领域内开展的技术、业务项目。
(二)在学科领域内已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拟在院内范围内开展及推广实施。
二、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流程(一)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医技科室,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职称的本院职工,其最终目的是将新技术、新业务在院内全面落实。
外院专家仅可介入开发过程早期的传、帮、代工作,技术业务的最终推广实施必须由本院人员完成。
认真填写《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表》,在完成初期的调研、评估及开发策划工作后,经科室讨论审核,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送医务科。
(二)在《申报表》中应就以下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1.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的特点、复杂程度,目前在国内外或其它省、市医院临床应用基本情况;2.临床应用意义、适应症和禁忌症;3.详细介绍疗效判定标准、评价方法,对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等进行具体分析,并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科学预测。
4.技术路线:技术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5.根据基本情况明确划分开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以及各阶段期实现的目标,应从人员的技能水平、学科建设的规模、经济效益的增长、知名度的提高等方面加以论述。
6.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部门及科室的接口关系及配合要求予以阐明,其目的是保持新技术、新业务实施过程中工作的有效衔接,信息得到及时、准确的交流。
7.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技术力量、人力配备和设施等和各种支撑条件,相关部门及人员在各阶段的职责和权限。
8.详细阐述可预见的风险评估以及应对风险的处理预案、知情同意文件等。
医疗新技术准入与管理制度
医疗新技术准入与管理制度(一)医疗新技术准入制度:1、申请开展新技术临床试用和专项技术临床应用的科室应当提交项目的立项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包括开展该项技术的相关设备和设施情况、学科和人员资质条件、技术需求状况和成本效益分析等内容;撰写可行性方案,制定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2、申请开展新技术临床适用的,除提供上述材料外,还需提供国内外有关该项技术研究和使用情况的检索报告及技术材料。
其中,涉及医疗器械、药品的,还应当提供相应的批准文件。
3、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并符合伦理规范,必要时需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方可临床实施。
4、拟开展的新技术应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安全性、创新性和效益性,地方性医疗新技术须由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主持,国家、国际性医疗新技术须由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主持。
5、医院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进行技术项目准入评审。
6、经评审,由专家对技术项目提出评审意见。
医院应当自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做出是否予以准入决定。
7、新技术临床适用或者专向技术临床应用时,发生重大医疗意外事件的或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后果的;立即暂停临床(试)用并上报医务科。
8、各科室应加强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质量控制,制定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建立技术档案。
(二)、医疗新技术管理制度:1、集体讨论制度:医疗新技术提出后为保证其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每一例医疗新技术开展前,有关医师应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著作及文献并收集、整理,写出书面可行性报告,制定相关意外情况应急预案,并提交科室主任进行全科集体讨论,并由科主任签字后上报医务科审查备案。
2、知情同意程序:为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在开展医疗新技术前,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委托人详细交待病情,重点交待医疗新技术给患者带来的好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尊重患者及委托人意见,并签字同意。
3、湄潭县医院专家委员会主要负责医疗新技术立项准入审核,所开展的新技术项目的中期评估,新技术成果评审等。
医院临床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为促进学科发展,鼓励引进临床新技术新项目,建立起我院开展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良性循环,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结合我院的实际,制定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制度。
一、新技术、新项目的定义及分类临床新技术新项目是指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和创新意义,能够应用于临床,提高医疗质量及工作效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临床新的诊疗技术与方法。
凡在我院或本学科首次开展的此类技术项目,均属新技术新项目范畴。
新药品临床验证不属本规定的新技术、新项目。
分类:一类(有创类):外科手术;微创、介入技术;其他有创诊疗技术。
二类(无创类):依托设备、仪器、药物开展的无创诊疗技术。
二、申请程序(一)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拟开展的新项目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安全性、创新性和效益性,符合社会伦理规范。
(二)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项目,应先由项目负责人(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职称的本院职工)认真填写《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申报表》(附件1),经科室讨论同意,科主任签字确认后报医务科。
三、审批程序(一)对于技术改进项目,医务科接到科室申请,对上报材料审核合格后,组织相关专家和职能科室对申报项目报告进行讨论和审核,报主管院长批准.(二)对于院级及其以上项目,医务科对上报材料进行审核合格后,组织由医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和相关职能科室成员参加的论证会,论证通过后,报院长审批。
(三)二、三类医疗技术由省级或国家级主管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备案后方可实施。
(四)经审批通过的项目,科室及时向财务科申报收费标准,经上级主管部门核准价格标准后方可实施.四、实施与管理(一)医院科学技术委员会进行项目的评审、立项、检查和终期评审,医务科做为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申请受理工作和项目进行中的日常管理、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对于全院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全程管理和评价,制定医院新技术项目管理档案,对全院开展项目不定期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督促相关科室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将医疗技术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医院医疗新技术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新技术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在医学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医疗技术,这些技术的出现给医院的临床治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然而,对于这些新技术的准入和临床应用管理问题,也备受关注。
为了规范医院医疗新技术的准入及临床应用,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医院医疗新技术准入管理
医院医疗新技术的准入管理是指医院对新技术进行审查和评估,确定其是否具备临床应用的资格。
首先,医院应建立起相关委员会或专家团队,负责对新技术的准入进行评估。
这些专家应具备相关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客观、专业地评估新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其次,医院应制定详细的准入标准和流程,确保每一项新技术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和评估程序。
最后,在准入阶段要进行实地考察和试点,以确保新技术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二、医院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
医院在引入新技术后,需要建立健全的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保障新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确保医务人员熟练掌握新技术的操作方法和应用技巧。
其次,医院应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新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最后,医院还要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激励医务人员积极推广和运用新技术,同时对于违规使用新技术的行为进行惩处。
综上所述,医院医疗新技术在准入及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坚持科学、规范、可持续的原则,确保新技术能够真正造福患者,提高医疗服务
的质量和水平。
希望各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为
医疗新技术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一、新技术、新项目是指本医疗机构范围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临床上新的诊疗技术方法或手段(包括新诊疗设备的临床应用,使用新试剂的诊断项目)。
常规开展的诊疗技术的新应用。
其他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新的侵入性的诊断和治疗等。
二、该制度适用于医院范围内临床、医技、护理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管理。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要与医院的等级、功能任务、核准的诊疗科目和专业技术能力相一致,各科室开展的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必须对应相应诊疔科目,医师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应与其执业范围相一致。
三、医疗技术委员会负责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准入审查、鉴定审批、动态监管、腌收审核。
医学伦理委员会负责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医学伦理审查。
医务科承担医疗技术委员会办公室职能。
各职能科室按照《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2019年修订)》文件要求履行相关职责。
四、立项管理(一)医院对新技术、新项目实行立项审核制度,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医疗技术委员会批准立项的新技术、新项目方可在医院内实施。
(二)医院对新技术、新项目实行分级管理,按照项目的科学性、先进性、安全性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院级等四级。
国家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成果,在国内医学领域里尚未开展或尚未使用的医疗技术、项目。
省级: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新成果,在省内尚未开展或尚未使用的医疗技术、项目。
市级: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新成果,在市内尚未开展或尚未使用的医疗技术、项目。
院级:具有市内先进水平,在本院尚未开展或尚未使用的医疗技术、项目。
(三)开展的新技术和新项目属于国家和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规定的“限制性技术”目录之中的,应按照国家和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相关规定执行。
开展该技术的科室需要向全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助理报送“限制类技术”开展情况。
五、准入条件医院鼓励研究、开发、引进和应用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
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符合社会伦理规范,应遵循国家卫健委《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法规,执行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医疗高风险技术资格许可与授权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等管理规定。
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为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对我院首次开展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诊疗方式实施准入管理。
依据《关于印发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8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组织编写的《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的通知》(豫卫医〔2016〕61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国家卫健委第1号令)、《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管工作的通知》(豫卫医〔2019〕21号)文件要求修订。
一、新技术和新项目是指在本医疗机构范围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二、医院每年组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申报工作,拟申报的新技术必须符合本机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中登记的诊疗科目。
对当年拟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的临床、医技科室,由科室讨论后提交《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表》。
三、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属于国家和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规定的“限制类技术”目录之中的,应按照国家和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相关规定执行。
四、所有新技术新项目必须经过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和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方可开展临床应用。
五、新技术新项目的实施须同患者签署相应协议书,并应履行相应告知义务。
六、新技术和新项目临床应用前,要充分论证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或技术风险,并制定相应预案,包括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和处置措施、报告流程、技术中止的情形。
七、新技术新项目实施过程中由医务科负责组织专家进行阶段性监控,及时组织会诊和学术讨论,解决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一些较大的技术问题。
日常管理工作由相应控制医师和监测医师完成。
八、新技术新项目完成一定例数后,科室可以向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提出转为常规技术的申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对技术开展情况进行评估,讨论决定新技术新项目的是否转化为常规技术。
九、科室主任应直接参与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并做好科室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的组织实施工作,密切关注新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积极妥善处理,做好记录。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管理制度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管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过程,保障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本文将从制度内容、管理流程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制度内容1.技术准入评估:对新的医疗技术进行准入评估,包括技术的临床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等方面的评估;2.临床试验和评价:针对新技术,进行临床试验和评价,收集临床使用数据,评估技术的效果和安全性;3.专家评审:邀请相关专家组织进行评审,对技术进行技术评估和专家评审,确保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4.相关资质要求: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资质和证明,确保技术的合法性和可靠性;5.技术使用培训和管理:对使用该技术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确保技术正确使用;6.监督和评估: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技术的使用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二、管理流程1.技术申报:供应商申报技术准入,提供相关资料和证明;2.评估和筛选:由专家评估组织对技术进行评估和筛选,确定是否符合准入标准;3.临床试验和评价:对新技术进行临床试验和评价,收集数据进行分析;4.专家评审:邀请专家组织进行评审,对技术进行评估和评审;5.审批和批准:根据评估和评审结果,决定是否批准该技术的临床应用;6.培训和管理:对使用该技术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建立相关管理制度;7.监督和评估: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对技术的使用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8.动态管理:根据技术使用情况,定期进行技术的动态管理和更新,保证技术的持续安全和有效性。
三、效果评估1.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对技术的使用进行监督和评估,评估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确保技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2.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通过规范管理和使用技术,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3.医疗费用的合理性:通过评估技术的经济性,确保医疗费用的合理性;4.技术的更新和发展:根据技术的使用情况和评估结果,及时进行技术的更新和发展,提高医疗技术的水平。
医院新技术及新项目准入制度
医院新技术及新项目准入制度为了加强对我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医疗新技术准入制度。
一、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临床医技科室新技术的应用及其管理。
二、医疗新技术应用准入的申报应当遵循科学、安全、先进、合法以及符合伦理学规范的原则。
三、医院伦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负责新技术项目是否准入开展的审批,并以书面形式下发准入通知。
医务科负责医疗新技术应用准入后的日常管理工作。
四、医疗新技术的定义:指在我院首次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的技术项目。
五、医疗新技术的准入项目按相关部门规定的分类法管理。
医疗技术准入项目分为:第一类:探索性使用技术,指医疗机构引进或自主开发的在国内尚未使用的新技术;第二类:限制性使用技术(高难、高新技术),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需要在限定范围和具备一定条件方可使用,其技术难度大、要求高的技术项目;第三类:一般诊疗技术,指除国家或省卫生行政部门规定限制使用外的常用诊疗项目。
六、医院应当积极探索临床诊疗新技术,但严禁应用不成熟、风险较大、疗效不确切、行业内有争议的项目。
七、医疗新技术准入申请必须提供下列相关材料:1、《宁阳县中医院医疗技术准入审批、授权表》;2、申报新技术相关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3、引进推广的新技术应附有技术来源的相关资料;4、限制性使用的新技术项目,提交拟开展限制性使用新技术项目相关的技术条件、设备条件和技术人员情况;5、探索性使用的新技术项目还需提交开展探索性使用新技术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八、负责医疗新技术准入日常管理的科教科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30日内,提交院伦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对申请项目进行科学性、安全性、先进性、合法性以及是否符合社会伦理规范等方面进行技术项目准入评审。
对申请项目出具书面评审意见,并上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
新技术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新技术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生效日期:2006年6月1日修订日期:2011年7月6日医疗新技术是指近年来在国内外医学领域具有发展趋势的新项目(即通过新手段取得的成果),在本院尚未开展过的项目和尚未使用的临床医疗新手段。
第一章医疗新技术准入及管理一、医疗新技术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组织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新技术的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科室拟开展新技术的初审及新技术开展的日常监督工作;医务部具体负责新技术的申报登记及新技术临床应用情况的动态管理。
二、新技术准入管理(一)医疗新技术准入管理按照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实行分类管理。
具体分为: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需要使用稀缺资源;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二)新技术准入必备条件1.拟开展新技术应符合相应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2.有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相应诊疗科目;3.拟开展新技术的主要人员为具有执业资格并在本院注册、能够胜任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专业人员;4.有与开展该项新技术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和其他辅助条件,并具有相应的资质证明;5.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6.新技术承担科室及主要人员近3年相关业务无不良记录;7.有拟开展新技术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措施;8.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新技术准入审批流程凡引进本院尚未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首先需由所在科室进行可行性研究,在确认其安全性、有效性及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人员和设施的基础上,经科室集中讨论和科主任同意后,填写《拟开LC—034:新技术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生效日期:2006年6月1日修订日期:2011年7月6日展医疗新技术申报审批表》(以下简称“审批表”)交医务部组织审核和集体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新技术准入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院医疗新技术的准入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 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中所指的临床新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引进或自主研发的、在本市范围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1.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2.创伤性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3.生物基因诊断和治疗项目
4.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5.其它可能对人体健康或社会伦理道德产生重大影响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二、申报、审批程序:
凡申请新技术必须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在我院的医疗机构执业范围内申请。
各科室在开展临床新技术前,均需由项目负责人提交申请书,经科室核心组论证,科主任签字同意后上报医务处。
医务处接到科室申请后应对该新技术作初步审核,提请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审核,主管院长签字后方可实施。
(一)提出申请须具备以下条件:
1.该项医疗技术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划;
2.有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相应诊疗科目;
3.有在本机构注册的、能够胜任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主要专业技术人员;
4.有与开展该项医疗技术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和其他辅助条件;
5.有与该项医疗技术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措施;
6.卫生部或北京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提交的材料:
1.评价申请书。
2.可行性研究报告。
内容包括:
⑴医疗机构名称、级别、类别、相应诊疗科目登记情况、相应科室设置情况;
⑵开展该项医疗技术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案;
⑶该项医疗技术的基本概况,包括国内外应用情况、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技术路线、质量控制措施、疗效判定标准、评价方法,与其他医疗技术诊疗同种疾病的风险、疗效、费用及疗程比较等;
⑷开展该项医疗技术具备的条件,包括主要技术人员的执业注册情况、资质、相关履历,医疗机构的设备、设施、其他辅助条件、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⑸本机构学术委员会、伦理委员会意见;
⑹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3.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副本复印件。
(三)不得申请的情况
1.申请的医疗技术被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
2.距上次同一医疗技术未通过临床应用能力评价时间未满12个月的;
3.卫生部或北京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四)申请的受理
1.对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予以受理;
2.申请材料不齐全需要补充材料的,当场或者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的医疗机构;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3.对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或补充材料仍不齐全的,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
(五)评价时间:
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进行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
三、管理与监督:
1.医务处、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对临床新技术的准入与监督管理。
对新技术进行质量控制,制定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建立技术档案;
2.定期进行安全性、应用效果和合理使用情况的评估;
3.新技术自核准临床应用起3年内,应每年向北京医学会上报该项技术临床应用的情况,内容包括诊疗病例数、适应证掌握情况、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合并症、不良反应、随访情况等。
4.对发生以下情况的应立即停止:
⑴发生重大医疗意外事件的;
⑵发现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后果的或存在严重医疗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的;
⑶发现存在严重医学伦理问题的;
⑷开展医疗技术的主要专业技术人员、设备或其他技术支撑条件发生变化或消失,不能正常临床应用的;
⑸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效果不确切的;
⑹所开展医疗技术被卫生部或北京市卫生行政部门废除或禁止使用的;
⑺卫生部或北京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5.重新评价:
⑴需要改变医疗技术的技术路线关键环节的;
⑵准予该项医疗技术登记后1年内没有在临床应用的;
⑶拟重新开展中止临床应用1年以上医疗技术的;
⑷卫生部或北京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6.不得将获准临床应用的新技术在其它机构进行临床应用,但完成紧急救援、急诊抢救和政府指令性任务的情形除外。
7.实施中如发生并发症及其它问题时,除积极予以处理外,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及医务处。
8. 开展临床新技术必须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常规,确保医疗安全。
应当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按规定签定诊断治疗知情同意书。
四、凡违反本制度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开展准入管理的医疗技术项目的科室或个人,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违反本制度的医师,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相关规定,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五、本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