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临床输血的认识与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临床输血的认识与体会

提及“输血”一词,大部分人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或许,曾经,你为了帮助他人,替他人输过血;抑或,在你危难之际,别人为你输血。总而言之,无论对象是谁,输血在临床上可谓是时时上演着。重要的是,在学习有关于临床输血的知识之后,每个人一定会有不同的认识与体会。

世界卫生组织就输血方面,提出了三个主要原则:血里缺什么成分补什么成分;能不输尽量不输;能少输绝不多输。这意味着对血液使用的慎重。自从1900年发现ABO血型,1916年创立血液抗凝保存液以来,输血成为现代医学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在外伤、分娩、各种手术、大面积烧伤、器官移植的准备等各个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近30年来,由于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使得输血医学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输血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的抢救,但输血也存在一定风险。在许多情况下,输血并不一定是最恰当、最经济、最安全的治疗措施,在此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要尽量减少不恰当的输血次数。随着现代输血事业的迅速发展,传统输血的观念和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输血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已进入成分输血时代。成分输血使输血治疗更加科学化,克服了过去输血副作用大、浪费多等缺点,提高了输血水平,是现代输血学的一个新突破。

现如今,国家提倡人们输成分血,而非输全血。因为输血以安全有效为最基本的要求,传统的输血方法是不论患者需要何种血液成分都输注全血。

通过学习相关的知识,我明白了输全血事实上存在许多弊端和安全隐患。一、输全血会使使循环负荷加重。在1u全血中血浆所占的容量大,按有效成分治疗量折合成全血后输入全血量多,对老年人和儿童患者输入大量全血会引起循环超负荷使病情加重,如引起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等;二、易引起输血反应。由于全血中含有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成分使全血含免疫原增多,会有各种抗原进入受血者体内,增加了输血同种免疫机会,如引起发热反应、急性溶血反应等;三、不能做到一血多用,浪费血液资源。全血的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的,而全血中其他成分如血小板、凝血因子和颗粒白细胞则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其活性逐渐降低甚至全部丧失。如Ⅷ因子在4℃保存24h活性即损失一半,血小板在24h后活性全部丧失;四、会增大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病毒在全血各成分中含量不同,如有的病毒在血浆中含量较多,如患者只需红细胞时如输注全血则增加了感染病毒的机会,如感染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等;五、增加经济负担。如50ml的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至少需要400ml左右的全血制备;六、稳定性差。保存1周后的全血具有功能的成分仅有红细胞和血浆蛋白,其他成分如血小板等功能则全部丧失。

由此可见,成分输血更具有优越性。成分输血是通过科学方法把血液中的多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针对患者病情需要而有选择性地输注。首先,成分输血纯度高,疗效好。血液中的有关成分通过提纯得到高浓度、高效价的成分血使其比全血疗效更高。另外成分血比全血中含钾、乳酸氨和枸橼酸盐都低,更适合心功能障碍的病人。其次,可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当病毒污染血液时,病毒是不均匀分布在各种血液成分中,有的成分如白细胞和血浆中病毒分布较多,危险性相对其他有效成分就大。而有的成分如红细胞中病毒分布相对较少,因此危险性也就相对较小。当病人只需某种血液成分时,特别是只需某种病毒危险性相对较小的血液成分如红细胞时,就应该只给病人输注这种成分,如输全血则会增加病人感染病毒的危险,而这完全可以通过成分输血来避免。实际上,临床大部分输血病人都仅需输红细胞。另外,通过成分输血将全血分离制备成各种血液成分,为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创造了条件。

此外,成分输血的副作用少,输入相对安全。成分血制品有效成分浓度高,含免疫原少,可减少抗体形成和同种免疫反应,输用这种血可以减少多种血型抗原对受血者机体的刺激,减少输血同种免疫的机会。对一些输全血有反应而又必需某种血液成分的患者可输用成分血,这样既能纠正输血反应又能有效治疗。最后,成分血稳定性好,有效成分活性高,便于运输和保存。并且提高了血液的利用价值,如全血可分离制备成冰冻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分别应用效益高。成分血实用、经济,减轻了社会和个人经济负担。

在输血的背后,我们必须意识到另一个严重且必须被重视的问题——血液传播疾病。血液传播性疾病可通过极少量感染性液体进行传播。除引起输血性感染,还可通过其他途径引起医源性感染,各种手术、穿刺针、内镜、插管等消毒不严是主要感染来源。医务人员手刺伤或皮肤损伤事件时有发生,患者因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增加医源性感染的几率。据卫生组织统计,医务人员肝炎的感染为其他有职业人员3-6倍。由此可见对患者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检测有利于提高临床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消除医源性感染隐患。每个医院的输血科都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做到安全输血。安全输血是指从采血到输入血液到患者体内的整个过程的安全保障,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安全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世界每年新增的560万例携带者中,5% 一10%是因为输入含HIV血液或血液制品引起的;而我国一般人群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率高达9.09%,因此HBV感染是输血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安全输血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要从加强对献血者献血前的选择、献血后血液的检查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血等方面,不断地提高血液的质量,努力实现输血安全。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们要深刻意识到将来身上所要肩负的重责。多掌握相关的临床知识,不仅是对自身的充实,更是对他人的负责。输血或许对一些人来说并不意味着什么,但在大多数患者身上却是意义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