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全国一等奖小学语文优质课《古诗两首(泊船瓜洲 游子吟)》课堂实录

全国一等奖小学语文优质课《古诗两首(泊船瓜洲 游子吟)》课堂实录

《古诗两首(泊船瓜洲游子吟)》课堂实录师:中国是诗的国度,今天学两首古诗。

打开书,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生:生读课文。

师:多音字“间”读四声,看看你们读准了吗?生读。

师:你知道意思吗?生解释师:你是在课文中哪里找到的?生:课文下面的注释。

师:看注释是种好方法,再读课文。

二、理解题目:师:怎么理解题目的意思?生:作者的船停在瓜洲。

师:谁?生:王安石。

师:王安石坐家中还是出门在外?把出门在外称作“游子”。

师:《游子吟》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他们写诗的情景吗?生:离家在外的人想起家里的情景。

师:两首诗中两位诗人情感不同,表达方式也不一样。

三、学习《泊船瓜洲》:师:先读《泊船瓜洲》,看课文大意,体会诗人王安石写诗的心情。

生自学师:用自己的话说诗的大意。

生:解释大意。

师:从这首诗中体会到诗人想表达什么情感?生:想回家的情感。

师:从哪儿体会的?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哪个词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生:“何时”师:诗人的家在哪?生:钟山。

师:你从哪知道的?生:京口瓜洲一水间。

师:诗人在哪里?生:瓜洲。

师:这就是一水间。

出示图师:诗人的家在哪里?这么想回家,诗人为什么不回家呀?(出示资料)教师配乐读。

师:王安石任当朝宰相,他的心情怎样?在这首诗中哪个字最能反映他激动地心情。

生:绿,有生机。

师:体会到喜悦的心情,仿佛使你看到了什么?生:生机勃勃的春天。

师:把生机勃勃的春天读出来。

(生读)师:还不够美,还不够绿。

再读师:推行变法,可能有两种结果,假如失败了会怎样?生:失落沮丧。

师:能把失落沮丧读出来吗?生读。

师:更失落更沮丧。

生读。

师读。

师:失败了是这样的,变法成功了,心情会怎样?生:高兴。

师:比高兴更强烈的是什么?生:激动。

师:读出激动来。

(生读)师:你就是王安石,你的变法成功了,你怎样?师:一位老人,不管变法是否成功,他最想干什么?生:回家。

师:谁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生读。

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想要回家呀。

《古诗二首》教学实录

《古诗二首》教学实录
-背景知识的理解上,学生可能对唐代诗歌创作的文化背景感到陌生,教师应提供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意境感悟方面,教师需设计活动,如讨论、绘画或创作,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能够从多角度理解和表达古诗的意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二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曾在夜晚抬头看到月亮时,突然想起远方的家人?”这种感觉与我们将要学习的《静夜思》中诗人李白的情感有相似之处。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古诗中情感表达的共鸣,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的意境之美。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朗律美。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中的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被鼓励分享自己对诗句的感受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古诗二首》这节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程度各有不同。有的同学能够迅速抓住诗句中的意象,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而有的同学则对古诗的表达方式感到困惑。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更为灵活的教学策略。
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来诠释诗句,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古诗的意境中。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朗读体验,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这种教学方式似乎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我看到很多同学在讨论和朗读时都显得非常投入。
《古诗二首》教学实录
一、教学内容
《古诗二首》教学实录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二首》章节中的《静夜思》和《寻隐者不遇》两首古诗。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执教:仇湖小学王华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吗?生:(齐声)听说过师:你们理解这句话吗?生:我知道这句话中的“苏杭”是指苏州和杭州。

师:你说得很对。

生:我还知道这句话是说苏州和杭州的景色很美,就像天堂一样。

师:你的理解真好,确实苏州和杭州的景色很美。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人间天堂杭州,一起去领略一下风光无限好的西湖。

(多媒体播放西湖的图片,配以动听的音乐。

)师:多么美丽的西湖啊!让我们来尽情地赞美一下西湖吧!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天堂般的西湖呢?生:西湖真美,简直是人间仙境!生:西湖的美景真是美不胜收。

生:西湖真美啊,就像一首优美的诗。

师:西湖的美景美不胜收,古往今来,不知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颂,有两位宋朝的诗人,他们是——苏轼、杨万里?(板书诗人)他们来到了西湖,看到了西湖的美景,诗兴大发,写了两首诗,它们是……(板书两首诗的题目)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首诗的题目(学生齐读两首诗的题目。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题目的意思吗?生:第一首诗题目的意思是六月二十七日诗人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师:你说行真准,能说出诗人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吗?生:诗人写的是西湖的美景。

师:第二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呢?生:早晨送林子方走出净慈寺。

师:你能不能把意思说得更完整一些。

生:诗人早晨送林子方走出净慈寺看到的西湖美景。

师:对啊,这样一补充,我们就能明白这首诗要写的意思了。

师:那么,看到了这两首诗的题目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要了解什么?生:看到了这两首诗的题目,我想到了诗人们当时看到的景色到底有多美。

生:看到了题目我想到西湖亲眼去看一看西湖的美景。

师:题目中望湖楼和净慈寺在西湖的边上,也是西湖的景点二、解诗意、悟诗境。

A:《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师:诗人描写了西湖的哪些景物,他是怎样来描写这些景物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读一读这两首诗吧?多读几遍,边读边想。

《古诗两首》教学实录

《古诗两首》教学实录

《古诗两首》教学实录《古诗两首》教学实录魏星·凤凰备课室诵读古诗,进入学习状态。

吟诵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生:《江南春》,《游园不值》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读古诗的时候,有一种音乐感,把故事的节奏读出来。

生:《忆江南》。

师:有韵味了,你能感受到那种音乐感。

给点掌声。

生:《咏柳》师:能不能说成“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菜刀”?。

生:剪刀比较温柔,菜刀显得很粗暴,粗鲁,而春风比较柔和,用剪刀比较恰当。

师:剪刀比较精致,古诗就给人以精致的感觉。

前面有个“裁”字,加上后面的“剪”,就是“裁剪”一词。

齐背诵《咏柳树》感受性阅读。

师:石灰是一种矿物,颜色白色,清洁的白色;梅花是一种植物,它的气味是清香的,淡淡的香气,暗暗暗浮动的香气。

预习了课文,你对诗人笔下的石灰、墨梅,有什么了解?师:说说你预习的收获。

生:学生交流于谦收礼物,两袖清风的故事。

师:这位同学很会读书,读古诗一般了解一下这首诗的背景和诗人,我想于谦和石灰之间会有联系的,一会儿我们就会知道,刚才这位同学讲的古诗中包含一个成语——两袖清风。

生:王冕成为画家的故事。

师:诗人笔下的墨梅、石灰,你还知道什么呢?生: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诗人不仅是在写石头,而是借石头不怕千锤万击,来抒发自己不同流合污的情感。

这两首诗都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师:非常专业的名词,基本上气魄,真有气壮山河的感觉!想不想听听语言艺术家朗读?听!师:被震住了,是不是?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这首诗。

读第二首《墨梅》。

师:(找一女生上台读。

)第一次举手,请她到前面来读,越是胆小越需要锻炼。

生:吾家洗砚池头树。

师:停,这是谁家的梅树?我家的!把这个意思读出来,是我王冕家的。

师:有这个意味了。

请一生再读这句。

请那位女生接着往下读。

生:个个花开淡墨痕。

师:我家的梅花开得怎么样?把这个意思读来。

与那些娇艳的红梅相比,我家的梅花有什么不同。

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她把淡墨痕读得很轻,还有不同的读法吗?师:你把“淡墨痕”读得很重,为什么呢?这位同学读得是个个/花开/淡墨痕;那位同学读得是个个/花开/淡墨痕……这两种读法,你觉得哪种读法有感觉。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
02
音乐导入
播放与古诗情感相符合的音乐,营造课堂氛围, 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韵味。
导入内容
《静夜思》
以讲述李白创作背景的故事为导入,让学生了解 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背景。
《春晓》
以春天的景象和感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古 诗中的春天气息。
导入目的
01
02
0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有趣的导入方式,吸 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 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 。
将古诗中的句子进行直译或意译,理 解诗句的深层含义。
意境感悟
画面想象
通过想象古诗所描述的场景和画 面,感受诗人的情感和表达意图

情感体验
深入体会古诗中的情感表达,理解 诗人的喜怒哀乐,与诗人产生共鸣 。
主题把握
总结古诗的主题思想,理解诗人在 诗中表达的观点和态度。
04
课堂互动环节
提问与回答
提问
03 朗读法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模仿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 度和表现,评估学生对古 诗的理解和感受。
测试评价
通过测试学生对古诗的记 忆和理解,评估学生的学 习效果。
作业评价
布置背诵、默写等作业, 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掌握程 度。
02
课堂导入
导入方式
01
故事导入
通过讲述与古诗内容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 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课堂氛围
评估课堂氛围是否活跃, 学生是否能够积极思考、 主动发言。
教学效果巩固
通过定期复习和测试,检 查学生是否能够长期记忆 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反思
教学方法有效性
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鹤、孟”等个生字。

.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想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初步地学会探究性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会读中有思、读中有悟、读中有得。

.学会在学习中积累运用古诗句,发展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使学生能够初步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体会诗中丰富复杂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难点4.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四)三读古诗,感悟情感。

1.初步感悟情感。

2.深入感悟情感。

重点体会:离情、深情。

①体会“离愁”。

通过“孤帆远影碧空尽”,理解离情。

②体会“深情”。

通过“唯见长江天际流”,理解深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一)总结学法。

(二)学习交流。

1.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交流要点:两首诗的相同和不同点,了解作者、感受深情。

①有“送”“西”“尽”“故人”四个相同的字词,但具体含义不同。

②了解作者。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③感受深情。

通过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感受深情。

3.配乐朗读。

三、布置作业阅读其他的送别诗,感受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唐〕李白〔唐〕王维黄鹤楼画《古诗两首》教学实录年级:四年级整理:印记(三河市皇庄小学米涛)师:咱们准备好了?生:准备好了。

师:上课吧!刚才背的一些送别诗,在动脑过程中,相信你们一定感受到了蕴含其中的真情。

可以说自古重离别,可以记载流传下来的作品,可以说不可胜数。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它们,去感受其中美好的真情。

让我先来看一首诗,这就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生:(齐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这个诗题用现在的话怎么说呢?生: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与点评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与点评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与点评一、课堂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古诗的世界,领略两首古诗的魅力。

(二)学习《静夜思》师:首先,我们来学习李白的《静夜思》。

大家先自由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朗读)师:谁愿意来读一读?生 1:(朗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读得不错,声音很响亮。

不过,“疑”这个字要读准,是二声。

大家再一起读一遍。

(学生齐读)师:同学们,读完这首诗,你们能说说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吗?生 2:诗人在床前看到了明亮的月光,以为是地上的霜。

师:很好,那诗人为什么会把月光误认为是霜呢?生 3:因为月光很白很亮,就像霜一样。

师:对,这说明当时的环境怎么样?生 4:很安静,很清冷。

师:真棒!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生 5:诗人抬头看着明月,低下头就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师:说得太好了!那大家想一想,在这样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他会想些什么呢?(学生们陷入沉思)生 6:他可能会想家乡的亲人和朋友。

生 7:他会想家乡的山水和房屋。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

那让我们带着这种思念之情,再齐读一遍这首诗。

(学生齐读)(三)学习《春晓》师:接下来,我们学习孟浩然的《春晓》。

请大家听老师朗读一遍。

(教师朗读)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师:谁来给大家讲讲这首诗?生 8:春天睡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都能听到鸟的叫声。

想起昨夜里风声雨声不断,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吹落了。

师:解释得很清楚。

那从这首诗中,你们能感受到春天的什么特点?生 9:春天很温暖,让人容易睡过头。

生 10:春天鸟儿很多,叫声很动听。

师:不错。

那“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两句又给人怎样的感受?生 11:让人觉得有点可惜,那么多花被吹落了。

《古诗二首》教学实录

《古诗二首》教学实录

古诗二首教学实录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文化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文学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在语文教育中,古诗词的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水平,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以两首古诗为例子,阐述了在古诗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二、教学内容1. 诗体介绍教师首先介绍古诗体裁、和韵律等基础知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古诗,它们由多少句组成,如何押韵,以及不同节奏和音调对古诗的影响等。

只有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创作与欣赏古诗。

2. 古诗背景介绍教师为学生介绍《卜算子》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古诗的作者,时间背景,其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这样学生才能深入理解古诗的意义,领会古人的思想与情感,从而具备更好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古诗朗读教师要求学生朗读古诗,并注意描绘出诗歌中的美丽景色和鲜活情感,感受到古诗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必要的语音指导,让学生更好地表达出古诗中的意蕴。

4. 古诗解读在学生理解了古诗的基本信息之后,要求他们对古诗的意境、艺术手法、表达手段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掌握和欣赏古诗。

同时,学生还要积极思考古诗的社会、文化内涵等方面内容。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尽可能地剖析古诗,并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5. 古诗赏析通过分析和理解,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古诗的内涵和美学价值,从而达到更好的赏析状态。

通过欣赏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古诗教学有着复杂的理解和鉴赏难点,同时也有特别重要的重点,下面我们总结一下。

难点1.反复阅读与理解,对区别古诗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进行剖析。

2.对于押韵、节律和音律的理解与掌握比较困难,需要教师进行耐心引导。

3.学生的语文水平、文化接受能力和鉴赏能力需要提高,需要教师主动帮助他们理解古诗。

重点1.古诗的背景介绍和文化内涵的讲解,是掌握古诗意义和理解古诗不可或缺的重点。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执教:一、课前谈话:1、昨晚我很兴奋,因为今天我要来上课,要认识你们这么多朋友啊。

你们有没有好朋友?你能不能介绍自己的好朋友?要求:你们桌面上放一支笔,和你们的学习纸,其它东西放在里面。

2、刚才我们介绍了自己的好朋友,我看到你们很开心。

但是,好朋友要分别时,又是怎么样的感情呢?今天老师带给你们一首歌,叫《送别》,感受朋友分别时的心情。

播放歌曲《送别》师:你会唱吗?一起跟着唱。

师:同学们让我们想一想如果你的好朋友要远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生:很失望。

师:是啊,这种感觉让人特别难受生:悲伤。

师:是啊,好朋友要分别,那是怎么一种不舍。

今天我们要学习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师板书诗题: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老师边写边强调要注意的地方。

师:谁来读课题?生:送元二使安西师:使,shǐ,再读一次。

生:使。

师:从这个课题中你能读懂什么?或者你有什么疑问吗?作者送谁?生:元二。

生:元二使。

师:是元二?还是元二使?生:元二。

师:这个“使”是什么意思?生:出使。

师:谁送谁?生:王维送元二。

师:他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生:好朋友。

师:元二要去哪?生:安西。

师:安西在哪?看地图,安西就是我们现在的新疆。

你去过吗?坐飞机去要几个小时。

坐火车要五天。

古时候没有飞机,没有火车,元二要骑马去,要走几个月。

王维送元二,一直送到渭城,于是就有了这首诗——生:送元二使安西。

3、师:谁能把这首诗读一读?指名读。

正音:客舍学生读错了(看清楚了再读)师:把掌声送给他,因为他勇敢地站起来读,但是他有几个地方读错了,你能找出来吗?生:一杯酒,读成了酒杯。

师:对,读书的时候看清楚,读慢一点。

这首诗里有多音字,你能找出来吗?生:舍。

师:对,舍,在这里读第四声。

客舍,我们还可以说什么舍?生:宿舍。

师指导书写:“舍”上面是屋顶……“口”字根基要打牢,一所房子就建好了。

学生在本子上练习写字。

师:下面我们带着正确的读音来读这首诗。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堂实录师:听,(课件出问题)好,没关系,老师预备的是一首送别的歌曲。

(师唱送别)在如此的一种音乐声中,你能不能激起情感的浪花,想起送别的诗来。

生:赠汪伦——。

师:你觉得李白和汪伦的友谊深吗?生:桃花潭尺深千丈不及汪伦送我情师:你觉得如何样能表现出友谊深。

生读。

师范读。

生:我想起草的后四句……。

师:真好。

还有吗?还有想起的古诗吗?生:我想起了《送友人》——师:同学们什么缘故古代有这么多送别的诗呢,古代交通不遍,因此写送词就成了当时送别的一种习俗。

我们今天的课文古诗两首就安排了如此两首送别的古诗。

打开书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看老师写课题,写字要一笔一划,做人也要认认真真,假如同学情愿能够举起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

孟第一笔注意是横撇。

生书空。

板书课题。

师:自己读一读课题,看看从课题中能看出是送别诗吗?生:能。

师:再看看题目告诉我们送的是哪些内容。

生:是从黄鹤楼送走的。

师:告诉我们送的地点。

生:送孟浩然去杨州师:送的目的地。

生:送的孟浩然。

师:黄鹤楼了解吗?说说看。

生:三大名楼之一。

生:我来补充一下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生:它分古楼和现楼。

古楼是三十多米,现楼是五十多米。

生:在武汉。

师:明白了地点,而且在长江边上。

百闻不如一见,一起去看一下。

(课件出了问题)师:不要紧,看来这天下名楼是一时看不见,没有关系,我们来说说广陵生:广陵师:是的,广陵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师:黄鹤楼也好,杨州也罢,我们所说的黄鹤楼就在长江与武汉的交口处。

假如地理位置我们了解了,学习古诗地理位置专门重要。

假如了生:孟比李大十二岁。

师:不仅仅是大了十二岁,而且名气也专门大,李白当时依旧新秀。

生:孟浩然送了李白一幅画。

师:古诗的我们都明白了。

能说说诗的意思生:李白送孟浩然去杨州师:下面我们从具体的诗句当中来看看李白送别好友时真挚的感情。

读得时候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生自读。

师:老师看你读得有滋有味的,你能给大伙儿读一读吗?指名读。

古诗两首教学实录

古诗两首教学实录

古诗两首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意义,体验诗中描绘的风景和情感,感受诗中描绘的意境。

2、通过想象和移情体验,体会诗人送别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感。

3.带着情感阅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老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两首古诗。

它们非常相似。

让我们先安静地读问题。

你认为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似之处?黄鹤楼将孟浩然的广陵和元朝第二使派往安西。

生:都有一个送字。

学生:这两个大写字母是送友时写的诗。

师:对,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学生:都有地名、黄鹤楼、广陵和安溪师:这三个地名还不一样,黄鹤楼是送别的地方,广陵和安西是朋友要去的地方。

你知道这三个地方吗?学生:黄鹤楼在湖北省武汉市。

广陵是扬州和安溪师:你知道的还真不少。

我们来看看着几个地方(出示地图)。

广陵就是现在的扬州,离我们这里不远,在唐朝时扬州就已经是天下名城了,是一个风景优美的繁华的都市,很多人都愿意去那里看看玩玩;安西就远了,在现在的新疆的最西边,如果从当时的首都长安出发,穿越上千公里的戈壁沙漠,翻越几座大山,才能到达那里,那里是唐朝的西域边关。

盛:他们都有一个名字,孟浩然和袁儿。

师:孟浩然是谁?盛: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写过《春晓》。

师:李白在游历中,结识了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但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

他们常常一起饮酒作诗,因为志趣相投而成为知己。

老师:谁是圆儿?生:王维的一个朋友。

老师:大声朗读这两首诗的标题并朗读节奏。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盛:给安西寄两块钱。

师:现在你能说说这两个题目的意思了吗?谁送别谁去哪里吗?盛:首先,李白派孟浩然去广陵。

生:第二首,是王维送别元二去安西。

老师:你明白了吗?第一首歌是-生: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去广陵。

老师:第二首歌是-生:王维送别元二去安西。

老师: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什么?生:是。

老师:真的吗?这两首诗的标题也是这样吗黄鹤楼送孟浩然使广陵、送元二之安西。

学生:没有师:为什么?学生:(无语)师:当然不可以。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古诗两首》教案及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正确书写“陵”字。

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

背诵古诗。

2.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

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一、阶梯引领,逐层悟情。

1.晓诗音。

学习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送元二使安西》。

学情调查:哪些同学课前接触过这首诗。

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借助注释把它读正确。

学生自由读诗。

(老师板书课题)指名读。

预设:(1)读准多音字“舍”“朝”“更”。

(2)题目的正确朗读是教学的难点,可引导学生在弄懂题目的意思之后,再正确朗读。

齐读古诗,检测学习效果。

2.明诗意。

(1)我们学古诗仅仅会读还是不够的,(板书:知诗音)还要-----(板书:明诗意)(2)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你们有什么好办法?预设:朗读品悟;了解诗人;串词连句法;读诗文、想画面,结合注解。

(3)同桌之间试着来说说《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的意思预设:“浥”“更尽”“新”的理解。

3.悟诗情。

(1)寄情酒更浓。

过渡:通过你的讲解,一幅朋友送别图在我们的脑海中展现。

元二与王维到底是怎样的一对朋友呢?再次默读古诗,想一想,:你是从诗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预设:抓“劝”“更”“尽”等字的理解,感受好朋友送别时的情景。

抓“酒”中所蕴含的情感,感情朗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千古名句来体会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触景情更深。

过渡: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

透过窗子,向外望去,这种难舍难分的情绪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师:配乐读诗)是什么又勾起了他们离别的伤感?预设:抓“雨”“柳”,等景物来感受朋友间离别的愁绪是越来越浓。

配乐读全诗来感悟此景让老朋友更加的难分难舍。

(3)世事难料情难舍。

过渡:真的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宿山寺
一、激趣导入
师:刚才我们一起朗诵地诗是同一位诗人写地,你们知道是谁吗?
生(齐):李白。

师:(拍书李白)对,李白!你们知道李白吗?
生:李白是唐代诗人。

生:我会念李白地一首诗。

(念诗)
师:真不错!是啊!李白地诗有地十分夸张充满想象力,有地充满豪情令人感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写地一首诗(板题)(生读诗题,师提示注意平舌音,翘舌音,生主动正音)。

二、读诗诵诗感悟意境
师:对,李白夜里住在山上地寺里(边说边板书诗题)于是就有了这首《夜宿山寺》,我看见有地同学已经翻开书,想读一读了。

那我们快来借助拼音读一读吧,别忘了生字哦!(生急迫地打开书生自由读诗,读生字)
师:兔博士看见大家这么认真,也想来和大家一起读读生字!(指名读生字,齐读生字,出示课件,开始开火车练读)
师:如果是诗中地词,你会读吗?我们一起来挑战难度吧!出示课件。

(生自由试读)
师:(出示课件)大家看,这里有一座楼,我们一起来玩"登楼夺旗"地游戏,好吗!(指名读,齐读)(依次点击,师逐层点击,鼓励孩子们认真读最后,全班齐努力后夺得小旗)
师:啊!我们地一班同学多棒啊!来,为自己鼓掌吧!(说完,带头热情鼓掌,孩子们也兴高采烈地鼓掌。

课件出示"真棒"字样并伴掌声。

)点评:挑战难度,激发孩子不怕困难地热情。

为自己鼓掌,张扬地是自信和自我肯定地个性。

师:(出全诗)把这些字、词放回到古诗中,你还能读得准吗?(生被课件中地山寺夜景所吸引,开始练读,师走下讲台,听孩子读,并帮助正音)
师:在读地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天上人"地"上"读轻声,我先以为是"上"(第四声)
师:我真为你骄傲,你观察得这样仔细,是啊!在朗读地时候,我们特别要注意一些字地拼音,有时习惯了地读音在不同地情况下会有不同读法啊!你们发现对我们大家都很重要!你们愿意再读一次吗?
(生齐读"天上"注意了轻声)
师:看见大家这么有兴致地读这首诗,我也练习过很多次了,现在想表演一下,你们愿意给我这个机会吗?
生(笑):愿意。

点评:课堂不仅是教师地课堂,更是学生地课堂。

尊重学生来自点点滴滴地真诚。

(出示课件展示关于山寺高且雄伟,昼夜景色变化地动画,并配乐朗诵)
师:你们觉得我读得怎么样?
生1:老师读得很好。

师:哦,谢谢你们对我地鼓励!
生2:老师读得很慢。

师:你注意到了,确实是这样。

生3:你在逗号、句号地地方应该停一下。

师:噢,是吗?我在这些地方停了,还应该停得更久一点?
(生点了点头)师:谢谢你,我再来一次,(师再次范读)这样可以吗?
生3:可以了。

师:好,谢谢你。

生4:你地平舌音,翘舌音读得很准。

师:你又给我找了一个优点(生笑),你肯定很善于学习别人地优点。

我练了很多次,才读得这样地准,要是你们多练习,也能读得更准,更好。

你们愿意象赵老师这样地再读读这首诗吗?
(生自发地练读,师指名生1读诗)
师:刚才读"摘星辰"时,有同学好像有不同意见。

生2:应该是"zhai xing chen"不是"zai xing cheng"。

师:你想重新读一次吗?
生1:zai xing chen!
师:嗯,星辰两个字音读得很准,"辰"字地翘舌音读得特别好听。

这里有两个翘舌音。

我还想听你们把这个词再读一次。

生1:zai xing cheng
(有不少同学私语读zhai xing chen)
师:看来,有同学愿意和他一起读,谁来?
(生3和生一起读读对了)
师:啊!祝贺你,经过了多次练习,你现在读得多好啊!是啊!只要勇于挑战难度,认真练习你就能成功,你愿意单独为我们表演一次吗?
(生1再读,读对了,师生不约而同鼓掌)
师:看,大家都赞扬你,你通过努力,得到了两颗星,赶紧去谢谢(生3)吧!
(生1兴高采烈地接过"星",送给生3师再指名读诗,并评价)
师:看!这寺庙建在高高地山上,好像离地有百尺那么高呢!这真是"危楼高百尺"(师边朗诵边出示课件,展示了诗句)谁愿意朗诵这行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