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混凝土凝结时间

合集下载

凝结时间及凝结时间差测定方法

凝结时间及凝结时间差测定方法

凝结时间及凝结时间差测定方法1、方法概要将混凝土拌合物放入金属圆筒,一般基准混凝土在成型后3h~4h,掺早强剂的在成型后lh~2h,掺缓凝剂的在成型后4h~6h开始测定,以后每0.5h或lh测定一次,但在临近初、终凝时,可以缩短测定间隔时间,每次测点应避开前一次测孔,其净距为试针直径的2倍,但至少不小于15mm,试针与容器边缘之距离不小于25mm测定初凝试件用截面积为100mm2的试针,测定终凝时间用20mm2的试针。

2、引用标准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3、仪器设备:a.贯入阻力仪:最大符合为120kg,精度0.5kg,附有可拆装的贯入度试针两个。

其断面积分别为1cm2和0.2 cm2。

b.砂浆容器:容器要求坚实、不透水、不吸水、无油渍,截面为圆形或方形,直径或边长为15cm,高度为15cm。

C.吸管。

d.筛子:孔径为5mm。

e.计时钟。

4、试验步骤:凝结时间差按式计算:△T=Tt—Tc式中.△T---------凝结时间之差,min;Tt----------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初凝或终凝时间,min:Tc----------基准混凝土的初凝或终凝时间,min。

凝结时间采用贯入阻力仪测定,仪器精度为10N,凝结时间测定方法如下:将混凝土拌合物用5mm(圆孔筛)振动筛筛出砂浆,拌匀后装入上口内径为160mm,下口内径为150mm,净高150mm 的刚性不渗水的金属圆筒,试样表面应低于筒口约10mm,用振动台振实(约3s~5s),置于(20±2)℃:的环境中,容器加盖。

一般基准混凝土在成型后3h~4h,掺早强剂的在成型后lh~2h,掺缓凝剂的在成型后4h~6h开始测定,以后每0.5h或lh测定一次,但在临近初、终凝时,可以缩短测定间隔时间,每次测点应避开前一次测孔,其净距为试针直径的2倍,但至少不小于15mm,试针与容器边缘之距离不小于25mm测定初凝试件用截面积为100mm2的试针,测定终凝时间用20mm2的试针。

混凝土施工时对凝结时间的要求

混凝土施工时对凝结时间的要求

混凝土施工时对凝结时间的要求
混凝土施工时对凝结时间的要求
混凝土的施工要求比较严格,其中对凝结时间有一定的要求。

一、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概念
混凝土凝结时间是指混凝土中水泥水化反应完成,混凝土内部质量稳定,抗压强度可以达到预期值的时间点。

凝结时间是混凝土施工性能合格的基础,也是高质量施工的保证。

二、混凝土凝结时间的要求
(1)小型混凝土:凝结时间一般要求不小于2h,各地不同,具体以各地技术规范为准。

(2)中型混凝土:凝结时间一般要求不小于3h,各地不同,具体以各地技术规范为准。

(3)大型混凝土:凝结时间一般要求不小于4h,各地不同,具体以各地技术规范为准。

三、混凝土凝结时间测试方法
(1)压强力测试法:在混凝土凝结时间结束时,从混凝土试块中取出试件,在试块上进行砂浆压强力测试,如果测试值符合要求就表明混凝土凝结时间符合要求。

(2)拔出状况法:通过拔出试块的形状,判断混凝土的凝结状况,如果无明显拔出痕迹,说明混凝土已经凝结,凝结时间符合要求。

四、凝结时间的影响因素
(1)温度:温度越高,混凝土凝结时间越短,而温度越低,混
凝土凝结时间越长。

(2)水泥类型:不同的水泥类型凝结速度不一样,也会影响凝结时间。

(3)水泥用量:水泥用量越大,混凝土凝结时间越短,反之越长。

(4)添加剂:合理添加混凝土添加剂可以快速凝结混凝土,缩短凝结时间。

以上就是关于混凝土施工时对凝结时间的详细要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混凝土凝结时间与水泥凝结时间的关系及混凝土强度的发展

混凝土凝结时间与水泥凝结时间的关系及混凝土强度的发展

混凝土凝结时间与水泥凝结时间的关系及混凝土强度的发展水泥凝结时间在施工中有重要意义,初凝时间不宜过短,终凝时间不宜过长。

六大常用水泥初凝时间均不得早于45min;硅酸盐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长于6.5h,其他五类常用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迟于600min/10h。

水泥初凝时间不合要求,该水泥报废;终凝时间不合要求,视为不合格。

精品文档,超值下载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一般是根据水泥品种而定,基本没有统一的时间,但是有个大致范围就是2-3小时。

如果加入早凝剂,初凝时间大致可以缩短到半小时;如果加入缓凝剂,初凝时间可以延长到5-10小时。

这个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

对于混凝土浇筑施工而言,一般需要混凝土初凝时间长一些,保证混凝土有足够的运输、浇筑和振捣时间,因为这些工作必须在初凝前完成。

混凝土初凝后,终凝越快,即初凝与终凝的时间间隔越短,对提高施工速度越有利,因为终凝越快,强度增长就越快,就可以越快开展后续工作。

然而,对于浇筑体积较大的混凝土结构,需要控制混凝土温升,防止温度应力裂缝,就必须控制水泥的水化慢一些,这时初凝与终凝的时间间隔就会比较大。

从初凝到终凝过程,正是水泥水化进程最快阶段,也是水化放热最集中的阶段,延缓水泥水化,必然延迟混凝土终凝。

需要注意的是,水泥的初终凝时间,不能代表混凝土的初终凝时间。

混凝土的初终凝时间需要根据施工条件来进行控制,混凝土外加剂(缓凝、早强组分)、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矿粉等)、环境温度均会影响初终凝时间。

所以,混凝土的初终凝时间,实际上是在较大范围变化,初凝在1~6小时,终凝在3~24小时,都属于正常范围。

追问如何控制初终凝时间差?回答一般来说,使用化学缓凝剂或粉煤灰、矿粉,会同时延缓初凝和终凝时间,并且增大初终凝的时间差。

反之,使用化学速凝、早强剂或硅灰,会同时缩短初凝和终凝时间,并减少初终凝的时间差。

现在,最具技术挑战的是,使混凝土缓凝(2~3小时),同时初凝后马上终凝,强度快速增长,可以快速脱模,加快模板周转,提高施工或生产效率。

混凝土凝结时间检测标准

混凝土凝结时间检测标准

混凝土凝结时间检测标准一、前言混凝土凝结时间是指混凝土从浇筑到开始凝固的时间,通常用于评估混凝土强度开发的时间和混凝土养护时间的长短。

因此,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检测是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控制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检测方法、检测时间和检测标准等方面详细介绍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检测标准。

二、检测方法1.温度探针法温度探针法是通过测量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来确定混凝土凝结时间的一种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在混凝土中插入一组温度探针,探针距离混凝土表面应至少为3cm。

(2)开始测量混凝土内部温度,记录温度的变化曲线。

(3)当混凝土温度变化缓慢或者不再变化时,可以确定混凝土已经开始凝固。

2.钢针法钢针法是通过测量混凝土中插入钢针的位置来确定混凝土凝结时间的一种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在混凝土中插入一根长度为50mm,直径为1.5mm的钢针,钢针应垂直于混凝土表面。

(2)每隔一定时间检查钢针的位置,当钢针被混凝土包裹时,可以确定混凝土已经开始凝固。

3.金属板法金属板法是通过测量混凝土表面压实程度来确定混凝土凝结时间的一种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在混凝土表面放置一块金属板。

(2)每隔一定时间检查金属板与混凝土表面的接触情况,当金属板无法再被压入混凝土中时,可以确定混凝土已经开始凝固。

三、检测时间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检测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养护条件来确定。

一般来说,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检测应在以下时间进行:1. C15-C3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后24小时内进行检测。

2. C35-C5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后18小时内进行检测。

3. C55-C8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后12小时内进行检测。

4. 养护温度低于10℃的混凝土:浇筑后48小时内进行检测。

四、检测标准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检测标准应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标准规定来执行。

以下是中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中的相关规定:1.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检测方法应符合以下要求:(1)应当在混凝土的浇注面上进行检测。

混凝土凝结时间测定标准

混凝土凝结时间测定标准

混凝土凝结时间测定标准混凝土凝结时间是指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从浇筑处开始到具有一定抗压强度的时间。

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测定对于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和验收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凝结时间测定的标准。

一、测定原理和方法1.测定原理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测定原理是利用钢针或其他工具在混凝土表面上进行划痕,根据划痕的变化来判断混凝土的凝结程度。

2.测定方法(1)表面划痕法将混凝土表面划痕,然后测量划痕长度和深度,根据划痕长度和深度的变化来判断混凝土的凝结程度。

(2)压痕法用压力机在混凝土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然后测量混凝土表面的压痕深度,根据压痕深度的变化来判断混凝土的凝结程度。

二、测定设备和工具1.测定设备(1)划痕仪:用于测量混凝土表面的划痕长度和深度。

(2)压力机:用于在混凝土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

2.测定工具(1)钢针:用于在混凝土表面进行划痕。

(2)扫帚:用于清理混凝土表面的灰尘和杂物。

(3)测量尺:用于测量划痕长度和深度。

三、测定程序1.准备工作(1)清理混凝土表面的灰尘和杂物。

(2)确定测定点和测定时间。

2.表面划痕法(1)用钢针在混凝土表面进行划痕,划痕长度为50mm,划痕深度为1mm。

(2)测量划痕长度和深度,记录数据。

(3)每隔30分钟进行一次测量,直到划痕深度达到2mm。

(4)根据划痕深度的变化,判断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3.压痕法(1)用压力机在混凝土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压力为0.5MPa,持续时间为15s。

(2)测量混凝土表面的压痕深度,记录数据。

(3)每隔30分钟进行一次测量,直到压痕深度稳定不变。

(4)根据压痕深度的变化,判断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四、测定结果的判断根据表面划痕法和压痕法测得的混凝土凝结时间判断,当混凝土表面的划痕深度达到2mm或者压痕深度稳定不变时,即为混凝土凝结完成的时间。

五、测定注意事项1.混凝土表面必须平整干净,没有明显的裂缝和孔洞。

2.测定过程中要保持环境稳定,避免外界干扰。

混凝土凝结时间与水泥凝结时间的关系及混凝土强度的发展

混凝土凝结时间与水泥凝结时间的关系及混凝土强度的发展

混凝土凝结时间与水泥凝结时间得关系及混凝土强度得发展水泥凝结时间在施工中有重要意义,初凝时间不宜过短,终凝时间不宜过长。

六大常用水泥初凝时间均不得早于45min;硅酸盐水泥得终凝时间不得长于6、5h,其她五类常用水泥得终凝时间不得迟于600min/10h。

水泥初凝时间不合要求,该水泥报废;终凝时间不合要求,视为不合格。

混凝土得初凝时间一般就是根据水泥品种而定,基本没有统一得时间,但就是有个大致范围就就是2-3小时。

如果加入早凝剂,初凝时间大致可以缩短到半小时;如果加入缓凝剂,初凝时间可以延长到5-10小时。

这个问题没有唯一得答案。

对于混凝土浇筑施工而言,一般需要混凝土初凝时间长一些,保证混凝土有足够得运输、浇筑与振捣时间,因为这些工作必须在初凝前完成。

混凝土初凝后,终凝越快,即初凝与终凝得时间间隔越短,对提高施工速度越有利,因为终凝越快,强度增长就越快,就可以越快开展后续工作。

然而,对于浇筑体积较大得混凝土结构,需要控制混凝土温升,防止温度应力裂缝,就必须控制水泥得水化慢一些,这时初凝与终凝得时间间隔就会比较大。

从初凝到终凝过程,正就是水泥水化进程最快阶段,也就是水化放热最集中得阶段,延缓水泥水化,必然延迟混凝土终凝。

需要注意得就是,水泥得初终凝时间,不能代表混凝土得初终凝时间。

混凝土得初终凝时间需要根据施工条件来进行控制,混凝土外加剂(缓凝、早强组分)、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矿粉等)、环境温度均会影响初终凝时间。

所以,混凝土得初终凝时间,实际上就是在较大范围变化,初凝在1~6小时,终凝在3~24小时,都属于正常范围。

追问如何控制初终凝时间差?回答一般来说,使用化学缓凝剂或粉煤灰、矿粉,会同时延缓初凝与终凝时间,并且增大初终凝得时间差。

反之,使用化学速凝、早强剂或硅灰,会同时缩短初凝与终凝时间,并减少初终凝得时间差。

现在,最具技术挑战得就是,使混凝土缓凝(2~3小时),同时初凝后马上终凝,强度快速增长,可以快速脱模,加快模板周转,提高施工或生产效率。

混凝土的初凝与终凝时间

混凝土的初凝与终凝时间

凝结时间分为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初凝时间为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所需的时间。

终凝时间从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浆完全失去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所需的时间。

水泥凝结时间在施工中有重要意义,初凝时间不宜过短,终凝时间不宜过长。

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390min;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600min。

水泥初凝时间不合要求,该水泥报废;终凝时间不合要求,视为不合格。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一般是根据水泥品种而定,基本没有统一的时间,但是有个大致范围就是2-3小时。

如果加入早凝剂,初凝时间大致可以缩短到半小时;如果加入缓凝剂,初凝时间可以延长到5-10小时。

具体的初凝时间一般由试验决定,而且是每家工厂的每一批水泥都要做试验。

初凝时间是指水泥加水拌和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的时间;终凝时间是指水泥加水拌和到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的时间。

为保证水泥浆在工程施工中有足够的时间处于塑性状态,以便于操作使用,国家标准规定了水泥的最短初凝时间;为使已形成工程结构形状的水泥浆尽早取得强度,以便能够承受荷载,国家标准规定水泥终凝时间不得迟于规定的时间。

从水泥浆体结构的形成过程可知,必须使水化产物长大、增多到足以将各种颗粒初步联接成网,形成凝聚结构,才能使水泥浆体开始凝结。

从水泥浆体的流变特征看,必须将外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剪应力将形成的网状结构拆散,才能使浆体流动。

通常将拆散网状结构所需的剪应力称为“屈服值”。

水泥拌水后,屈服值立即随水化的进展而提高,然后变慢,接着再以更快的速度上升。

一般认为,开始的屈服值提高是由于快速形成了钙矾石;水泥中如有半水石膏存在,还会有二水石膏形成的原因。

至于屈服值的第二次快速上升则归结于硅酸三钙强烈水化所形成的C-S-H。

所谓“初凝时间”实际上相当于屈服值提高到某一规定数值,即将开始第二次快速上升的时间。

由此可以表明,初凝时间既决定于铝酸三钙和铁相的水化,也与硅酸三钙的水化密切相关;而初凝到终凝的凝结阶段则主要受硅酸三钙水化的控制。

混凝土初凝终凝时间

混凝土初凝终凝时间

我国现行国标(GB175-1999)规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390min.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10h初凝在45分钟之内,终凝在10个小时之内,你看一下水泥28天的检测报告就知道了,上面有水泥的抗压、抗折强度、安定性、细度、初凝、终凝时间等混凝土的初凝、终凝时间受环境温度和掺入的缓凝剂影响,必然是变化的,一般不掺缓凝剂的混凝土,在20℃左右初凝约5小时相关答案参考初凝在45分钟之内,终凝在10个小时之内,你看一下水泥28天的检测报告就知道了,上面有水泥的抗压、抗折强度、安定性、细度、初凝、终凝时间等混凝土的初凝、终凝时间受环境温度和掺入的缓凝剂影响,必然是变化的,一般不掺缓凝剂的混凝土,在20℃左右初凝约5小时,终凝约6小时。

冬季10℃以下,水泥的品种、环境不同,时间差别大的,一般初凝2-4小时,终凝8-12小时1、水泥的品种。

硅酸盐水泥初凝>=45min。

终凝<=390min。

通硅酸盐水泥初凝>=45min。

终凝<=600min。

…… 具体时间得根据水泥实际测出的初凝和终凝时间为准。

2、养护的条件。

温度、湿度等。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与水泥的品种有关系,规范上规定,初凝时间不得短于45min,而终凝时间不能多于390min,是为了保证在混凝土初凝前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振捣、浇筑,浇筑完一定时间后就有一定得强度便于承受上部的荷载。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水泥的凝结时间有关。

对普通水泥而言,初凝不小于45min,终凝不迟于10h。

混凝土也差不多。

泌水量,即混凝土拌合物单位面积的平均泌水量;泌水率,泌水量对混凝土拌合物含水量之比,应该学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教科书里都有吧,还有就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里面查查看掺缓凝高效减水剂时,它的初凝时间一般是12个小时左右,终凝就16个小时左右。

混凝土的初凝与终凝时间

混凝土的初凝与终凝时间

凝结时间分为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初凝时间为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所需的时间。

终凝时间从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浆完全失去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所需的时间。

水泥凝结时间在施工中有重要意义,初凝时间不宜过短,终凝时间不宜过长。

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390min;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600min。

水泥初凝时间不合要求,该水泥报废;终凝时间不合要求,视为不合格。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一般是根据水泥品种而定,基本没有统一的时间,但是有个大致范围就是2-3小时。

如果加入早凝剂,初凝时间大致可以缩短到半小时;如果加入缓凝剂,初凝时间可以延长到5-10小时。

具体的初凝时间一般由试验决定,而且是每家工厂的每一批水泥都要做试验。

初凝时间是指水泥加水拌和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的时间;终凝时间是指水泥加水拌和到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的时间。

为保证水泥浆在工程施工中有足够的时间处于塑性状态,以便于操作使用,国家标准规定了水泥的最短初凝时间;为使已形成工程结构形状的水泥浆尽早取得强度,以便能够承受荷载,国家标准规定水泥终凝时间不得迟于规定的时间。

从水泥浆体结构的形成过程可知,必须使水化产物长大、增多到足以将各种颗粒初步联接成网,形成凝聚结构,才能使水泥浆体开始凝结。

从水泥浆体的流变特征看,必须将外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剪应力将形成的网状结构拆散,才能使浆体流动。

通常将拆散网状结构所需的剪应力称为“屈服值”。

水泥拌水后,屈服值立即随水化的进展而提高,然后变慢,接着再以更快的速度上升。

一般认为,开始的屈服值提高是由于快速形成了钙矾石;水泥中如有半水石膏存在,还会有二水石膏形成的原因。

至于屈服值的第二次快速上升则归结于硅酸三钙强烈水化所形成的C-S-H。

所谓“初凝时间”实际上相当于屈服值提高到某一规定数值,即将开始第二次快速上升的时间。

由此可以表明,初凝时间既决定于铝酸三钙和铁相的水化,也与硅酸三钙的水化密切相关;而初凝到终凝的凝结阶段则主要受硅酸三钙水化的控制。

凝结时间差的测定

凝结时间差的测定

凝结时间差的测定
凝结时间差△T=c t T T
△T —凝结时间差
t T —受检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终凝时间
c T —基准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终凝时间
凝结时间采用贯入阻力仪测定仪器精度为10N
凝结时间的测定方法如下:
将混凝土拌合物用5mm 的圆孔筛筛出砂浆,拌匀后装入上口径为160mm 下口径为150mm 净高为150mm 的刚性不渗水金属圆筒,试样表面应略低于筒口约10mm ,用振动台振实约3-5s 置于20±2℃的环境中,容器加盖。

一般基准混凝土在成型3h-4h 掺早强剂的在成型1h-2h 掺缓凝剂在成型后4-6h 开始测定,以后每0.5h-1h 测定一次,但在临近初终凝时可以缩短测定时间间隔每次测定应避开前一测点。

其净距为试针直径的两倍,但至少不小于15mm ,试针与容器边缘的距离不小于25mm ,测定初凝时间用截面积为100㎡的试针,测定终凝时间用20㎡的试针。

测试时,将砂浆试样筒置于贯入阻力仪上,测针端部与砂浆表面接触,然后10±2s 内均匀的使测针贯入砂浆25±2mm 深度,记录贯入阻力精确到10N ,记录测量时间精确到1min ,贯入阻力精确到0.1MPa ,以贯入阻力为纵坐标,测定时间为横坐标,绘制贯入阻力与时间的曲线求出阻力值达3.5MPa 时对应的为初凝时间28MPa 为终凝时间,水泥与水开始接触时计算凝结时间。

试验时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以三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计算结果,若三个值中最大值或最小值有一个超过中间值30min 时取中间值,若都超过则结果无效,平均值结果修约到5min 。

J-009混凝土外加剂检验(混凝土凝结时间)记录

J-009混凝土外加剂检验(混凝土凝结时间)记录

1
2
初凝(min)
时间贯入阻力曲线图
凝结时间差
备注 当记录的是基准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时,则无需填写时间差。
3 终凝(min)
校核:
检 验:
注:此表为选择性表格,当企业需要对该项目进行检验时才使用。样品编号Leabharlann 广西质安砼统表-J-009
混凝土外加剂检验记录(凝结时间差)
NO.
取样日期
强度等级
检验日期
检验依据 GB 8076-2008
试验环境
仪器设备编号 □(基准) 混凝土
1
□(掺外加剂) 混凝土
2
3
加水时刻(h:min)
加水时刻(h:min)
加水时刻(h:min)
测试 时刻 (h:min)
贯入压力 (N)
测针截面 贯入阻力 积(mm2) (MPa)
测试 时刻 (h:min)
贯入压力 (N)
测针截面 贯入阻力 积(mm2) (MPa)
测试 时刻 (h:min)
贯入压力 测针截面 贯入阻力
(N)
积(mm2) (MPa)
编号
初凝时 间
(min)
初凝时间 平均值 (min)
终凝时间 (min)
终凝时间 平均值 (min)

水泥凝结时间测定

水泥凝结时间测定

水泥凝结时间测定水泥凝结时间是指水泥浆在固化过程中从液态转化为固态的时间,也称为凝结时间或硬化时间。

凝结时间的测定对于水泥的施工质量控制和工程进度安排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水泥凝结时间测定方法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一、细观结构观察法细观结构观察法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水泥混凝土中水泥颗粒的状态变化来判断水泥的凝结时间。

通常通过抽取部分水泥浆样本,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观察切片,以研究水泥的凝结过程。

根据水泥颗粒的形态、结构、密实程度以及孔隙的分布情况等来判断水泥的凝结时间。

参考内容:- 《混凝土技术规程》(GB 50010-2010)- 《通用建筑材料试验方法》(GB/T 17671-1999)- 《水泥实验方法标准》(GB/T 176-2008)二、细胞渗透法细胞渗透法是利用特定的细胞膜材料包裹水泥浆样品,通过测量水泥中的可透过物质在不同时间点的渗透情况来确定水泥的凝结时间。

常用的可透过物质有电解质溶液、染色剂等。

参考内容:- 《水泥运行技术规程》(JGJ/T 2-2006)- 《混凝土实验方法标准》(JGJ/T 70-2016)三、导热度法导热度法是通过测量水泥浆样品中的导热率来确定水泥的凝结时间。

当水泥浆开始凝结后,水泥的导热率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水泥的导热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以确定水泥的凝结时间。

参考内容:- 《建筑水泥化学与物理性能测定方法》(CJT 56-2000)- 《混凝土材料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四、声速法声速法是通过测量水泥浆样品中声波的传播速度来确定水泥的凝结时间。

当水泥开始凝结后,水泥浆的密度、波速等物理性质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声波的传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以判断水泥的凝结时间。

参考内容:- 《标准混凝土材料实验规程》(DL/T 5062-2004)- 《混凝土材料与混凝土结构物性与试验》(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以上是几种常用的水泥凝结时间测定方法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30度气温下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标准

30度气温下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标准

30度气温下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标准
在30度气温下,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时间会受到气温的影响而
变化。

初凝是指混凝土开始凝固并具有一定强度的时间点,而终凝
是指混凝土达到最终设计强度所需要的时间点。

对于初凝时间,在30度气温下,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会比较短,大约在1.5至3.5小时之间。

这是因为温度较高会加速
水泥水化反应的速度,促使混凝土更快地凝固。

而对于终凝时间,在30度气温下,一般会在6至10小时之间。

同样受到温度的影响,混凝土中的水化反应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从而达到设计强度所需的时间也会相对较短。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时间仅供参考,实际情况还会受到混凝土
配合比、水泥种类、气候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具体工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并根据施工中的试验结果来进行调整。

同时也需要遵循当地的混凝土设计规范和标准,以确保混凝土的质
量和工程的安全性。

混凝土初始和终凝时间测定标准

混凝土初始和终凝时间测定标准

混凝土初始和终凝时间测定标准标题:混凝土初始和终凝时间测定标准导言:混凝土初始和终凝时间是评估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准确测定混凝土的初始和终凝时间对于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初始和终凝时间的测定标准,包括相关测试方法、试验仪器和对混凝土初始和终凝时间的理解。

一、混凝土初始和终凝时间的定义和意义1.1 初始凝结时间的定义混凝土的初始凝结时间是指混凝土开始变得不可塑、不可流动且开始凝结的时间点。

初始凝结时间是基于混凝土中水泥反应而形成的凝胶开始聚集并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结构。

1.2 终凝时间的定义混凝土的终凝时间是指混凝土完全凝结和达到设计强度的时间点。

终凝时间是混凝土完全脱水和形成最终强度所需要的时间。

1.3 初始和终凝时间的意义准确测定混凝土的初始和终凝时间有以下重要意义:- 确保混凝土浇筑和施工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 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评估混凝土配合比和材料的合理性。

- 指导混凝土施工的进度安排和工期控制。

二、混凝土初始和终凝时间的测定方法2.1 密度法测定初始凝结时间密度法测定初始凝结时间是通过检测混凝土的密度变化来确定。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一定数量的混凝土样品,并记录浇筑时间。

2) 将样品放置在密度计中,并测量初始密度。

3) 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测量混凝土样品的密度变化。

当密度不再明显变化时,即可确定为初始凝结时间。

2.2 压力计测定初始和终凝时间压力计测定法是通过检测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来确定初始和终凝时间。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一定数量的混凝土样品,并记录浇筑时间。

2) 将样品放置在压力计中,并施加一定压力。

3) 根据变形和应力的变化,确定初始和终凝时间。

2.3 其他测定方法除了密度法和压力计法外,还有一些其他常用的方法来测定混凝土的初始和终凝时间,如声速法、电导法和温度变化法等。

这些方法根据不同的原理和测量技术,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测定结果。

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与控制

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与控制

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与控制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重要材料。

而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对于工程的施工进度、质量以及成本控制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简单来说,就是指从混凝土加水搅拌开始,到其失去塑性、逐渐硬化,最终达到一定强度的这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凝结时间通常分为初凝和终凝两个阶段。

初凝是指混凝土开始失去塑性,变得难以搅动和塑造;终凝则是指混凝土完全失去塑性,开始产生强度。

影响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因素众多。

首先,水泥的品种和标号是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类型的水泥,其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有所不同,这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凝结速度。

例如,快硬水泥的凝结时间就明显短于普通水泥。

其次,混凝土的配合比也起着重要作用。

水灰比的大小会显著影响凝结时间。

水灰比越大,意味着混凝土中的水分越多,水泥颗粒之间的距离增大,水化反应速度相对减慢,从而导致凝结时间延长;反之,水灰比越小,凝结时间则会缩短。

此外,骨料的种类、粒径和级配也会对凝结时间产生一定影响。

环境温度和湿度同样不可忽视。

在较高的温度下,水泥的水化反应速度加快,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会相应缩短;而在低温环境中,水化反应减缓,凝结时间则会延长。

湿度对凝结时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果环境湿度较低,混凝土中的水分容易蒸发散失,这会加速混凝土的凝结;相反,高湿度环境有利于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外加剂的使用也是控制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常见手段。

缓凝剂可以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运输、浇筑或在高温环境下施工的情况;而早强剂则能够加快混凝土的凝结和硬化速度,常用于需要加快施工进度或提高早期强度的工程。

在实际工程中,准确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凝结时间过短,可能导致施工操作困难,无法充分振捣和抹面,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和表面质量。

此外,过快的凝结还可能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过快,产生裂缝等质量问题。

相反,如果凝结时间过长,不仅会拖延施工进度,增加模板等周转材料的占用时间,提高施工成本,还可能导致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如雨水冲刷、杂物污染等,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凝结时间差试验

凝结时间差试验

凝结时间差试验凝结时间差是指掺用外加剂混凝土拌合物与不掺外加剂混泥土拌合物(基准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时间的差值。

本试验介绍了测定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的方法,以控制现场施工流程,适用于各类水泥、外加剂以及不同混凝土配合比、不同气温环境下的混凝土拌合物。

一.试验目的1)了解对控制混凝土凝结过程的重要性;2)了解混凝土标准稠度净浆凝结时间测试的国家规范;3)测试混凝土标准稠度净浆凝结时间。

二.试验原理混凝土失去塑性但不具备机械强度的时间称为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失去塑性且具备机械强度的时间成为终凝时间。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对混凝土施工非常重要,混凝土到了初凝意味着混凝土已经到了触变极限,也就是说混凝土已失去塑性,不能你采用震动棒,高频振捣器,混凝土都已无法发生塑性变形,也就到了混凝土施工的极限,初凝后的混凝土不能再进行施工,否则会出现严重的强度下降,蜂窝狗洞。

而混凝土终凝标志着混凝土一开始具备强度可以承受一定的荷载的。

1)水泥凝结:水泥和水以后,发生一系列物理与化学变化,随着水泥水化反应的进行,水泥浆体逐渐失去流动性、可塑性,进而凝固称具有一定强度的硬化体,这一过程成为水泥的凝结。

水泥凝结时间,在工程应用上需要测定其标准稠度净浆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2)凝结反常:有两种不正常的凝结现象,即假凝(粘凝)和瞬凝(急凝)。

①假凝特征:水泥和水后的几分钟内就发生凝固,且没有明显的温度上升现象;②瞬凝特征:水泥和水后浆体很快凝结成为一种很粗糙、和易性差的混合物,并在大量的放热情况下和凝固。

三.试验主体设备仪器1)贯入阻力仪——如图所示,刻度盘精度5N;2)测针——长约130mm,平面针头圆面积分100mm^2,50mm^2和20mm^2三种;3)试模——150mm×150mm铁制试模,或下口内径为150mm,净高150mm的刚性不渗水的金属圆筒;4)钢制捣棒——直径160mm,长650mm,一端为半球形;5)标准筛——孔径5mm;6)其他——铁制拌合板、吸液管和玻璃片。

混凝土标准凝结时间及其意义

混凝土标准凝结时间及其意义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它在建筑结构的承重和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混凝土标准凝结时间是指混凝土从浇筑到完全硬化所需的时间。

本文将深入探讨混凝土标准凝结时间的定义、测量方法以及它在工程中的意义。

1. 混凝土标准凝结时间的定义混凝土标准凝结时间指的是混凝土中水泥水化反应的过程,从浇筑开始到完全硬化所需的时间。

在混凝土硬化的过程中,水泥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水化产物,使混凝土逐渐变得坚固和耐久。

2. 混凝土标准凝结时间的测量方法为了准确测量混凝土标准凝结时间,通常使用几种常见的方法。

其中包括:(1)触感法:这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方法,通过触摸混凝土表面的硬化程度来判断其凝结时间。

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段时间内,使用手指轻轻触摸混凝土表面,感受其硬度变化,从而推测凝结的程度。

(2)压力法:通过在混凝土表面施加压力,判断混凝土的硬化程度。

可以使用特定的工具,如硬度计或压力计,在混凝土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观察混凝土的变形和回弹情况,以确定凝结时间。

(3)水泥浆凝结时间试验:在实验室条件下,按照一定比例调配水泥浆,观察水泥浆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凝结情况,并记录凝结时间。

这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3. 混凝土标准凝结时间的意义混凝土标准凝结时间对工程施工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1)施工计划和进度安排:混凝土标准凝结时间的了解可以帮助工程师预估混凝土的凝结速度,从而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进度。

不同种类的混凝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凝结时间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准确的预估凝结时间可以避免施工延误或过早脱模。

(2)结构质量和强度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直接关系到其强度的发展。

在混凝土还未完全凝结之前,如果施加过大的荷载或提前脱模,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变形或破坏。

正确掌握混凝土的标准凝结时间,可以确保结构的质量和强度。

(3)施工工艺和材料选择: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也对施工工艺和材料选择产生影响。

混凝土凝结时间短的话,可能需要加快施工速度或选择更快凝结的混凝土;而混凝土凝结时间长的情况下,则需要采取更长时间的养护措施。

混凝土凝结时间

混凝土凝结时间

一、概述本方法按《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02)编制。

二、试验步骤1. 在按标准制备或现场取样的混凝土拌合物试样中,用5 mm标准筛筛出砂浆,每次筛净,然后将其拌合均匀。

将砂浆一次分别装入三个试样筒中,做三个试验。

取样混凝土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宜用振动台振实砂浆;取样混凝土坍落度大于70mm的宜用捣棒人工捣实。

用振动台振实砂浆是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不得过振;用捣棒人工捣实时,应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均匀插捣25次,然后用橡皮锤轻轻敲打筒壁,直至插捣孔消失为止。

振实或插捣后,砂浆表面应低于砂浆试样筒口约10mm;砂浆试样筒应立即加盖。

2. 砂浆试样制备完毕,编号后应置于温度为20±2℃的环境中或现场同条件下待试,并在以后的整个测试过程中,环境温度应始终保持20±2℃。

现场同条件测试时,应与现场条件保持一致。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除在吸取泌水或进行贯入试验外,试样筒应始终加盖。

3. 凝结时间测定从水泥与水接触瞬间开始计时。

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确定测针试验时间,以后每隔0.5h测试一次,在临近初、终凝时可增加测定次数。

4. 在每次测试前2min,将一片20mm厚的垫块垫入筒底一侧使其倾斜,用吸管吸去表面的泌水,吸水后平稳地复原。

5. 测试时将砂浆试样筒置于贯入阻力仪上,测针端部与砂浆表面接触,然后在10±2s内均匀地使测针贯入砂浆25±2mm深度,记录贯入压力,精确至10N;记录测试时间,精确至lmin;记录环境温度,精确至0.5℃。

6. 各测点的间距应大于测针直径的两倍且不小于15mm。

测点与试样筒壁的距离应不小于25mm。

7. 贯入阻力测试在0.2~28MPa之间应至少进行6次,直至贯入阻力大于28MPa为止。

8. 在测试过程中应根据砂浆凝结状况,适时更换测针,更换测针宜按表4.0.3选用。

三、计算:fPR=P/A式中:fPR—贯入阻力(MPa);P—贯入压力(N);A—测针面积(mm2)计算应精确至0.1 MPa。

混凝土凝结时间与水泥凝结时间的关系及混凝土强度的发展

混凝土凝结时间与水泥凝结时间的关系及混凝土强度的发展

混凝土凝结时间与水泥凝结时间的关系及混凝土强度的发展水泥凝结时间在施工中有重要意义,初凝时间不宜过短,终凝时间不宜过长。

六大常用水泥初凝时间均不得早于45min;硅酸盐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长于6.5h,其他五类常用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迟于600min/10h。

水泥初凝时间不合要求,该水泥报废;终凝时间不合要求,视为不合格。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一般是根据水泥品种而定,基本没有统一的时间,但是有个大致范围就是2-3小时。

如果加入早凝剂,初凝时间大致可以缩短到半小时;如果加入缓凝剂,初凝时间可以延长到5-10小时。

这个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

对于混凝土浇筑施工而言,一般需要混凝土初凝时间长一些,保证混凝土有足够的运输、浇筑和振捣时间,因为这些工作必须在初凝前完成。

混凝土初凝后,终凝越快,即初凝与终凝的时间间隔越短,对提高施工速度越有利,因为终凝越快,强度增长就越快,就可以越快开展后续工作。

然而,对于浇筑体积较大的混凝土结构,需要控制混凝土温升,防止温度应力裂缝,就必须控制水泥的水化慢一些,这时初凝与终凝的时间间隔就会比较大。

从初凝到终凝过程,正是水泥水化进程最快阶段,也是水化放热最集中的阶段,延缓水泥水化,必然延迟混凝土终凝。

需要注意的是,水泥的初终凝时间,不能代表混凝土的初终凝时间。

混凝土的初终凝时间需要根据施工条件来进行控制,混凝土外加剂(缓凝、早强组分)、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矿粉等)、环境温度均会影响初终凝时间。

所以,混凝土的初终凝时间,实际上是在较大范围变化,初凝在1~6小时,终凝在3~24小时,都属于正常范围。

追问如何控制初终凝时间差?回答一般来说,使用化学缓凝剂或粉煤灰、矿粉,会同时延缓初凝和终凝时间,并且增大初终凝的时间差。

反之,使用化学速凝、早强剂或硅灰,会同时缩短初凝和终凝时间,并减少初终凝的时间差。

现在,最具技术挑战的是,使混凝土缓凝(2~3小时),同时初凝后马上终凝,强度快速增长,可以快速脱模,加快模板周转,提高施工或生产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