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艺术 印象派
印象派绘画的艺术风格

印象派绘画的艺术风格印象派是19世纪末出现的一种绘画流派,它主张用短促、散漫、抹捻的画风来表现景物的印象,使画作更具表现力和感性。
印象派作品的艺术风格,既是抽象的,又富于生动的感性描绘,是一种快乐、理性的艺术形式。
一、构图和笔触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主要体现在构图和笔触上。
不同于传统的绘画方法,印象派强调主观印象和感觉的表达,要将感受的瞬间,以迅疾的笔触捕捉下来,呈现出生动的色彩与形状。
因此,印象派的画家不再重视传统的绘画元素,如色彩、光线和区域感,而更加强调构图和笔触的独特性。
印象派风格的画作,通常不分正反面,能呈现出立体感,通过使用灰色阴影和有节奏的笔触,更加追求感觉上的舒适和和谐。
同时,他们在画面构图的时候,往往把被描绘的对象放在画布的一侧,表现出画家自己博爱性格和主观感受的风韵。
二、色彩用色和色彩渲染印象派强调色彩的光感变化和自然科学方法,更倾向于自由表达个人感受,通过将颜料混合成各种色彩,配合自然光线和空气的色彩变化,呈现出更多的色彩变幻和光影效果,让画面更具生动感和节渐感。
而且其颜色也较为亮丽,既绚丽又和谐,让人感受到它所表达的激情与自由。
三、反映现实生活印象派的神髓在于它所表现的自然景色,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其画家以自己视野和感性为转移的灵感,通过选取各种简单、普通的日常生活场景和风景,创造了画面的动感和和谐,并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色彩、形态和神韵。
而且画家往往在画作中反映出他们对人生的看法,包括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以及对人性、自然与意识的思索。
这样让画面的主题,更加深入,感染力强烈。
四、自由的表现手法印象派绘画的一大突破,是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自由的表现手法,通过极为巧妙的色彩、构图和笔触,创造出生动、富于感性表达的画风,将视觉传达到极致。
在表现手法方面,印象派的画家有着非同寻常的突破,他们放弃了传统的模仿,通过自然色彩和短促笔触,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作品风格,透过绘画,深入了解自己的感受。
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区别与联系

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区别与联系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主义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彻底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早期印象派分为两派,以莫奈为代表的注重色彩,以德加为首的注重形体造型.后印象派认为绘画不应拘泥于客观自然主义的描写,强调主观理性和自我情感、个性的表现。
风格方面:印象派:印象派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阳光下的景物,根据自己的眼睛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色彩的微妙变化。
他们有意放松严谨的造型,笔法多样,注重光与色本身,题材成为光色的载体和附属品。
代表画家有:马奈,德加,莫奈,毕沙罗,雷诺阿。
新印象派:在印象派发展的时候,法国又出现的新的用色方法,以修拉为代表的“点彩派”。
新印象派的画家,在创作时不仅应用光线的分析和视觉的生理特征,以达到最高纯度和新鲜的色调,造成明亮辉映的画面。
而且,在画面上更进一步表现明朗的秩序观念。
后印象派:美术史家把印象派之后出现的几位风格迥异的天才画家统称为“后印象派”,他们更集中突出的表现颜色与光影的变化。
代表画家有:梵高,高更,塞尚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
他们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
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梵高塞尚修拉劳特累克高更特点:印象派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
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
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
印象派名词解释

印象派名词解释
印象派是19世纪末出现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流派,主要表现手法是以光影为主题,着重刻画瞬间的感觉和印象。
在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中,色彩和光线是最为重要的元素,画家们试图捕捉大自然中瞬息万变的景象,将自然的光影、气息、氛围和情感都融入到作品中。
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常常给人一种模糊、笼统的感觉,画家们不再追求传统意义上的形象和细节,而是以瞬间的感觉和印象为主题,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印象派画家们在色彩的运用上也非常大胆,他们采用了一些鲜艳的颜色,创造出一种轻盈、明快的画风,使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欢乐。
印象派在当时的欧洲艺术界引起了轰动,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流派,更是一种对传统艺术观念的挑战和革新。
印象派画家们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手法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也影响了建筑、设计、音乐等领域的发展。
19世纪欧洲绘画流派

——莫奈
——雷诺阿
后印象主义 Post-Impressionisme
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存在于 19世纪80~90年代,不含有风格的意义。又译作“印象 派之后”,曾译成“后期印象派”。 后印象主义不是一个社团,也不是一个派别,他们没 有 像印象主义那样定期举行过展览,也没有共同的美学纲 领和宣言。他们被冠以“后印象主义”的称号,仅仅是 后人为了把他们和印象主义区别开来所使用的一个名称。 后印象主义艺术家对20世纪西方的艺术有直接的影 响。塞尚重理念,注重结构,注意画面的建筑美。孕育 着立体主义的因素。凡高、高更注意感情,强调色调的 美和艺术表现的象征意义,对野兽主义和表现主义影响 很大。如果要寻找20世纪抽象主义与他们之间的关系的 话,塞尚给几何形的抽象派以启发,高更和凡高则被抽 象主义中直抒感情的一派所推崇。由于塞尚强调主观创 造性,否定模仿自然,被0世纪的艺术家们推崇为“现 代 绘画之父”。
1816年,“梅杜 萨”号军舰由于指挥 者无能,触礁沉没, 军官乘救生艇逃命, 并对试图登艇的士兵 开枪。义愤填膺的借 里柯当即创作了巨幅 油画<梅杜萨之筏>, 该画取金字塔式的构 图,右下角是已被浸 泡得变色的尸体,左 面是抱着儿子遗体, 衰弱得无法动弹的老 水手,第三组人是坚 持了14天的幸存者, 他们发现了海平面上 的一点帆影;正在把 最健壮的一个黑人推 到高处去挥舞衣衫。
浪漫主义画家不同于达维特、安格尔那样热衷于希腊、 罗马的古典规范,热衷于从希腊、罗马神话中去寻求创作 的灵感;而是立足于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热衷于从中世纪、 东方文化中寻求灵感;在创作中,他们不强调素描和严谨 的外形而是强调激越的情感和极端个性化的表现。
席里柯是一个热情 洋溢、富于幻想的 画家,1821年,他 根据在英国艾普松 郊外参加赛马会的 真实感受创作了 《艾普松赛马》。 席里柯从小就喜欢骑马,也喜欢画马,这一郊外赛马的 激烈场面不仅反映了席里柯对赛马比赛的极大兴趣和当时激 动的心情,也反映了他激奋豪放的个性特征及在色彩表现上 受英国风景画家的强烈影响。这种在构图、动势、色彩、光 景及环境、气氛上的新的探索打破了传统古典规范平和宁静 的画风,对法国的浪漫主义以及现实主义美术都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
印象主义

分类
印象派
印象派画家提倡走出画室,深入原野、 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 然。
也称新印象主义,是继印象派之后在法国 出现的美术流派。19世纪80年代后年期, 一群受到印象主义强烈影响的画家掀起了 一场技法革新。他们不用轮廓线条划分形 象,而是运用科学化的描写法追求对外光 的表现。运用色彩的分割理论,即分割法 作画。 "后印象主义"不是“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 的 延续,而是对印象主义的突破和叛逆。不满足于对客 观事物的再现和对外光与色彩的描绘,强调抒发画家 自我感觉,表现主观感受和情绪;在造型方面重视形 体结构和构成形的线条、色块、体积;强调艺术不等 同于生活形象,即绘画不是科学,要依据画家的主观 感觉在创造。后印象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导致西方绘画 同文艺复兴以来的传统决裂,至此,一种全新的艺术 观念出现了,20世纪西方现代派艺术开始萌芽。
《吹短笛的男孩》
克劳德· 莫奈
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是印象 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印象派的理 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 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 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 常明确的阴影,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 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 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 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莫奈曾长 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 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 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 间的感觉。 是以他为首的一批艺术家的不懈努 力,突破了此前学院派的保守思想,极 大地冲击了19世纪后半叶占据西方画坛 统治地位的官方艺术,从而为掀开西方 现代绘画史新的一页,作出了重要贡献。
印象派 绘画
新印象 派
后印象 派
代表艺术家
马奈
莫奈
印象主义

马奈代表作
• 《吹短笛的男孩》 • 《女神游乐场的酒吧间》
马奈代表作
• 《白色牡丹花》
• 《奥林匹亚》
埃德加· 德加
• 埃德加· 德加(E.Degas 1834-1917) 法国画家、雕塑家,生于法国巴黎, 原名为埃德加· 依列尔· 日耳曼· 德加 (Edgar Hilaire Germain de Gas)。他曾在巴黎艺术学院 (École des Beaux-Arts)学习绘 画,受到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的很大影响。 德加富于创新的构图、细致的描绘 和对动作的透彻表达使他成为19世 纪晚期现代艺术的大师之一。他最 著名的绘画题材包括芭蕾舞演员和 其他女性、以及赛马。他通常被认 为是属于印象派,但他的有些作品 更具古典、现实主义或者浪漫主义 画派风格。
古斯塔夫· 卡耶博特代表作
音乐领域
• 创作特点:音乐并不以描述实物为主,但是一些音乐作品 却的确是应情应景而写的。这些音乐被称为标题音乐。而 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几乎都是标题音乐。这意味着这些作品 会以风景,诗歌或者是图像为题,例如德布西的《大海》, 《春天》。 • 代表人物:德彪西和拉威尔是公认的两位印象主义作曲家。 另外,法雅,席曼诺夫斯基,保罗· 杜卡,意大利的雷斯 皮基和英国的沃恩· 威廉斯也是该流派音乐的杰出代表。 • 代表作品:《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牧神午后》《春天》 《大海》《意象集》《库普兰之墓》
创作特点
• 印象派强调人对外界物体的光和影的感觉和印象,在创作技法上反对因循守 旧,主张艺术的革新。 • 绘画技巧方面,印象派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 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色光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 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 印象派着重于描绘自然的霎那景象,使一瞬成为永恒,并将这种科学原理运 用到绘画中。印象派观察、直接感受表现色彩变化的微妙的画风,影响后来 的现代艺术非常深远。 • 早期印象派追求光的描写,把画架从室内搬到户外,在野外作画,因此又称 为外光派。 • 印象派脱离了以往艺术形式对历史和宗教的依赖,艺术家们大胆地抛弃了传 统的创作观念和公式。艺术家将焦点转移到纯粹的视觉感受形式上,作品的 内容和主题变得不再重要,和表现主义表现内心情感、忽视描绘对象的外在 形象不同。
19世纪艺术流派

特征
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本来是以强调“幻想”为其特征的。可是法国十九 世纪初期成为浪漫主义先导的第一张绘画,却是用最“写实”的手法表现最 迫切的现实题材。它说明一个新的思潮和流派,总是应现实的需要而出现的, 它要是能站得住,也总是根植在现实生活中的。
热情,是浪漫主义艺术的要素,以时事为题材而成为浪漫主义的内容,
新印象主义和印象主义之间的共同点在于:他
们都喜欢把情节化为主题、描绘当代所熟悉的生 活、题材以风景为主、注重画面光色效果等。但 是他们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差异:印象主义画家强 调色彩的光学混合作用,不反对色彩混合使用, 而新印象主义则强调不在调色板上调和各种颜色, 强调严格地从色彩规律出发,把各种单纯的单色 通过细小的笔触并列在画面上,经过观者的视觉 作用达到自然调和,给人以冷漠和静止的感觉。 如果说印象主义所表现的是主观化了的客观事物, 那么新印象主义就是表现纯客观的对象,它制约 了画家的情感传达,它必然导致极端的变革—— 后印象主义的诞生
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在19世纪60一70年代 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是反对陈旧 的古典画派和沉湎在中世纪骑士文学而陷入矫揉 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 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营养,在19世纪现代 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注 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印象主义画家 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从而 摒弃了从16世纪以来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并根 据画家自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 色彩变化。
后来野兽派和表现派绘画有重
要的影响。
《星月夜》
梵高的《星月夜》是一幅带有 强烈的主观情感的作品。画家 以奔放的类似火焰般的笔触, 描绘了夜空中奇特的月亮和星 星。那一大片陷入蓝色和黄色 的旋涡之中的天空,好像已经 变成一束反复游荡的光线的一 种扩散,使人头晕目眩。这是 凡高的躁动不安的思想感情的 自然流露,其中也包含着画家 身受精神创伤后的某种非理性 的成分。梵高的这种强调主观 情感的表现,充分发挥了色彩 的情感因素。与印象主义绘画 只是停留在描绘客观世界外表 的光与色的美有着根本的区别。
印象画派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兴起的一个画派

印象画派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兴起的一个画派。
这一名称是由1874年该派作者举行画展时,批评家对莫奈所作《日出·印象》一画出以嘲笑而来。
该派反对当时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现手法,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的创作方法,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相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陈陈相因的灰褐色调,使欧洲绘画出现发挥光色原理加强表现力的新方法,对绘画技法的革新有很大影响。
1863年,与官方沙龙画展唱反调的“沙龙落选作品展”在巴黎举行。
马奈展出了他的《草地上的午餐》,画一裸妇与绅士们在草地上午餐。
此画被认为有伤风化而受到激烈批评和嘲骂。
而富有创新意识的莫奈、雷诺阿、德加、西斯莱、毕沙罗、塞尚等画家却乐意与马奈结盟。
1874年4月在巴黎卡普辛大街借用摄影师那达尔的工作室举办了题为“画家、雕塑家和版莫奈《花园中的女人》画家等无名艺术家展览会”。
“疯狂、怪诞、反胃、不堪入目!”这是巴黎一位艺术批评家的怒斥,画展迅即成为巴黎街谈巷议的话题,观众不但前往讪笑,甚至向画布唾啐。
其中莫奈所绘的一小幅海景,受讥嘲最多,画的是哈佛港晨景,题名为《日出·印象》,艺术观点保守的记者路易斯·勒罗伊(Louis Leroy)借此画名挖苦其为“印象主义画家的展览会”,“印象主义”由此而得名。
、代表人物代表画家有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文森特·梵高、塞尚、高更、修拉等。
代表作品毕沙罗的《农家女》的纯朴与率真、《牧羊女》的灵动与鲜活等,正反映了“以自然为师”,描绘了“感觉到的第一印象”。
德加的《赛马》的投入与动情、《骑马散步》的闲情与潇洒、《舞台上的芭蕾舞者》的莫奈《巴黎蒙特戈依街道》欢快与忘我等,正叠加了“记忆”和“想像”,试图“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日出印象莫奈创作了扬名于世的“印象·日出”。
这幅油画描绘的是透过薄雾观望阿佛尔港口日出的景象。
印象派课件

04
印象派文学作品欣赏
莫泊桑的《项链》
短篇小说经典
莫泊桑的《项链》是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主人公 玛蒂尔德为了参加舞会而借了一串钻石项链,不慎丢失后 ,她和丈夫用十年的时间偿还债务的故事。
细腻的心理描写
小说中通过对玛蒂尔德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她在舞会前后 的心理变化,以及在丢失项链后的焦虑和无奈。
反对学院派
印象派反对当时占主导地 位的学院派绘画风格,注 重表现自然光线和色彩。
画法改进
印象派画家通过使用短促 、快速的笔触和直接从颜 料管中挤出的颜色,改进 了绘画技法。
印象派艺术的特点与风格
重视光线与色彩
独特的构图与笔触
印象派强调光线与色彩的关系,通过 色彩的并置和叠加来表现瞬间的视觉 印象。
功能设计
印象派作品强调功能性和实用性,产品设计借鉴了这种功能设计 的理念,通过合理的结构和设计,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和效率。
情感表达
印象派作品往往表达出一种瞬间的情感和感受,产品设计借鉴了 这种情感表达方式,通过产品的造型、颜色、材质等元素,传达
出特定的情感和氛围。
06
印象派艺术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与启示
02
构图技巧
印象派注重画面的整体感和和谐性,平面设计借鉴了这种构图技巧,通
过合理的布局和元素的组合,形成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03
情感表达
印象派作品往往表达出一种瞬间的情感和感受,平面设计借鉴了这种情
感表达方式,通过图形、色彩、文字等元素,传达出特定的情感和氛围
。
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光影效果
印象派强调光影的变化和交错,建筑设计借鉴了这种光影效果的特点,通过窗户、阳台等 设计元素,营造出独特的室内光线效果。
19世纪欧洲绘画【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

这幅名画是莫奈于 这幅名画是莫奈于1873年在阿弗尔港口 莫奈 年在阿弗尔港口 画的一幅写生画。 画的一幅写生画。 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 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 在送 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 两幅画都没有标题。 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 两幅画都没有标题。 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 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 的否定, 只能给人一种印象” 的否定 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于是就 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 印象》。 印象》 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 《日出·印象 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 海景写生画 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 整个画面笼罩在稀 薄的灰色调中,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薄的灰色调中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展 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 雾气交融的景象 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 海上雾 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 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 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 瞬间的感受。 瞬间的感受。
《塔希提人》、 《雅各与天使搏斗》
塔希提人
雅各与天使搏斗
后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画家,通过使画面脱 离对自然对象的依赖,以具有强烈 主观性的形象和形式,开启了西方 现代美术的历史。
代表画家:
凡•高 塞尚 高更
•凡 高:
•
• 代表作品:
《向日葵》、 《星月夜》、 《麦田与乌鸦》
星 月 夜
麦田与乌鸦
( 1890年) 年
塞尚: :
塞尚是印象派到 塞尚是印象派到立 印象派
塞纳河和卢浮宫
பைடு நூலகம்
19001900-1903
雷诺阿
:他出身平
民,他的性格气质都是接 近平民的。雷诺瓦以画人 近平民的。雷诺瓦以画人 出名, 物出名,这之中又以画甜 悠闲的气氛还有丰满, 美,悠闲的气氛还有丰满, 明亮的脸和手最为经典。 明亮的脸和手最为经典。 脸和手最为经典
初中美术西方艺术中的印象派与立体主义

初中美术西方艺术中的印象派与立体主义西方艺术史上有许多重要的艺术流派与风格,其中印象派与立体主义是两个备受瞩目的流派。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两个流派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其特点和影响。
一、印象派印象派艺术运动发生于19世纪末的法国,是一种根植于现实生活、注重捕捉瞬间印象的艺术风格。
印象派的艺术家们试图通过快速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来表现光线的变化和瞬间的感觉。
印象派作品追求对自然界的直接观察和感受,以及对瞬间变化的捕捉。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印象派艺术风格可以作为学生们学习绘画技巧和观察力的重要参考。
通过模仿印象派艺术家的技法,学生们可以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对光线、色彩的敏感度。
同时,印象派的追求自然和生活的主题也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另外,通过学习印象派艺术作品,初中生可以了解到19世纪末法国社会的变革和艺术界的新思潮。
印象派在当时遭到了传统艺术界的批判和排斥,但最终对后来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是20世纪初期在欧洲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它突破了传统绘画的平面限制,强调将物体表现为多个角度的结合。
立体主义的艺术家们通过把物体的多个面同时呈现在画布上,创造了一种立体感和运动感。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立体主义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结构和形态,并通过多角度的绘画来表现。
立体主义的作品常常具有几何化的形式和明亮的色彩,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此外,立体主义对于初中生的审美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立体主义的作品,学生们可以了解到20世纪初的艺术思潮和现代艺术的发展。
立体主义的艺术家们试图突破传统观念,以新颖的视角和表现形式来探索艺术的可能性。
总结:初中艺术教育应当注重学生们对于不同艺术流派和风格的了解与学习。
印象派与立体主义作为西方艺术中的重要流派,其对于学生们审美意识、技巧培养以及对艺术发展的认知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两个流派的作品,初中生们既可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又可以通过欣赏艺术品来陶冶情操,拓宽视野。
解释名词印象派

解释名词印象派
印象派是一种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艺术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莫奈、雷诺阿、德加等人。
这种艺术风格主张通过对光影、色彩等视觉感受的直接捕捉来表达情感和主题,追求色彩的纯粹性和光影的变化。
印象派画家的作品通常具有明亮、鲜艳的色彩和笔触,强调瞬间的感受和生动的场景,不再追求传统艺术中的细节和完美的描绘。
印象派作品的特点是色彩的分割和暗光的运用,画面整体给人以朦胧、不确定的印象,但又让人感到非常真实和鲜活。
印象派运动对当时的艺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成为了现代艺术的开端。
印象派画家们的创新和勇气,为后来的艺术家们开辟了新的探索道路,使艺术趋于前卫和自由,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一批珍贵的艺术作品。
- 1 -。
印象派的因素

印象派的因素
印象派是19世纪末期的一种艺术流派,它在法国兴起并逐渐传播到其他国家。
印象派的出现受到了以下因素的影响:
1. 科学和技术进步:19世纪是工业革命的时期,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新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如铁框画布和便携的马克笔,使艺术家能够更自由地在户外创作,捕捉瞬间的光影和色彩。
2. 简化构图:印象派艺术家试图摆脱传统的艺术规则和约束,追求更自由和直观的表达方式。
他们简化了细节,注重构图中的形状和色彩的相互作用,以表达对光的感知和观察的瞬间感觉。
3. 光的影响:印象派艺术家对光的研究和光的影响对他们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们观察自然光照下的景观,并试图通过色彩和光的变化来捕捉和再现瞬间的视觉感受。
4. 艺术思潮:印象派的兴起也是与其他艺术思潮相互作用的结果。
例如,日本的浮世绘(又称江户绘)在19世纪末引起了法国艺术家们的兴趣,浮世绘的简化和明亮的颜色对印象派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5. 资产阶级的审美变革:随着法国资产阶级的兴起,人们对艺术和审美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他们追求个性化的艺术作品,对于常规和传统的审美规范产生了
不满。
印象派作品的非传统风格和对个人审美的关注满足了这一需求。
总体来说,印象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科学技术的进展、艺术思潮的转变、光的研究和社会审美观念的变化等。
印象派简介

印象派简介印象派绘画(Impressionism)也叫印象主义,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当时因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
这幅画面描绘的是塞纳河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
由于画家要在很短的瞬间,将早晨的美景在光线还没有变化前,就要完成作品,因此画面不可能描绘的很仔细。
当学院派的画家们看到这幅作品时,认为很粗糙,过于随便,就用讥讽的语言嘲笑“巴比松”的画家,意思是说:那是一群根本就不懂绘画的画家,《日出印象》完全就是凭印象胡乱画出来的,其他人也附和着说,这些画家统统都是“印象主义”,没想到,这些挖苦的话,反而成全了这批画家,“印象派”随之诞生,“巴比松”派反而慢慢被人淡忘。
1874年有一群年轻的画家在巴黎卡皮西纳大道的一所公寓里举办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有31位印象派画家参展。
来向官方的沙龙挑战。
包括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和莫里索等在内的画家们不仅有各异的性格和天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还具有不同的观念和倾向,但是,他们诞生在同样的时代,有着同样的经历,并且向同一的反对派斗争过。
他们欣然接受一些杂志的讽刺文章作家封给他们带着嘲笑味道的称号——“印象派”。
19世纪的时候,法国巴黎是欧洲油画的中心。
这个时候的风格是以学院派的新古典主义为主导的,他们每年都要举办官方的展览,叫做“沙龙”,多数人都出自于皇家美术学院,他们有着深厚的素描基础,并且精通人体解剖,画风严谨、细腻。
而在这个时候,还有着另外一大批充满着理想的年轻画家,他们来自于各个阶层,大多数都是自由人,很多人对学院派的教学方式及绘画风格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古典主义千篇一律,缺乏个人风格,他们更崇尚现实主义,并提倡户外写生。
由于大家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观点,他们逐渐地聚集到巴黎郊外的一个名叫巴比松的小村庄,来描绘那里迷人的风光,他们被称为“巴比松”画派。
印象派特点

马奈:(1832-1883) 他在传统绘பைடு நூலகம்的基础上革新技法,善于运用鲜 明响亮的色彩,简洁准确的笔触,以及减少中间色调,加强明暗 对比等方法来作画。其成就主要是在表现外光方面和肖像画方面。
德加:(1834-1917) 擅于从不寻常的角度描绘对象瞬间的动态,描 绘在灯光下、日光下人物与物体的温和色彩。题材多取自于芭蕾 舞剧院、咖啡馆和赛马场等。他除了用油画工具外,兼用色粉工 具,后期亦作雕塑。
特点:
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 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 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 下瞬间的永恒图像。
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 所呈现的种种风格 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 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 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 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 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 化。由此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的黑色而 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
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与特点
风格方面: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 潮和流派,印象主义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 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彻 底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后来成为以法国为 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
早期印象派分为两派,以莫奈为代表的注重色彩,以 德加为首的注重形体造型.后印象派认为绘画不应 拘泥于客观自然主义的描写,强调主观理性和自我 情感、个性的表现.
《 舞 台 上 的 舞 女 》 德 加
印象派

印象派(英语:Impressionism),是指于1860年代法国开展的一种艺术运动或一种画风。
印象派的命名源自于莫奈于1874年的画作《印象·日出》,遭到学院派的攻击,并被评论家路易斯·勒罗伊(Louis Leroy)挖苦是“印象派”(起源)。
印象派画作常见的特色是笔触未经修饰而显见,构图宽广无边,尤其着重于光影的改变、对时间的印象,并以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做为描绘对象。
著名的艺术家有克劳德·莫内、爱德华·马奈、窦加、皮耶-奥古斯特·雷诺阿等,其中塞尚后开创了后印象派。
在视觉艺术领域的印象派后,很快的便出现了印象乐派、印象文学派等其他领域的类似派别印象主义画派是19世纪重要的艺术流派之一,它兴起于19世纪60~70年代,名于1874年此画派画家的第一次联展。
19世纪最后三十年里,它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到整个欧美画坛。
如果说文艺复兴运动是近代绘画的开端,确立了科学的素描造型体系,把明暗、透视、解剖等知识科学地运用到造型艺术之中;那么印象派则是现代绘画的起点,它完成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之中,革新了传统固有色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色彩学。
它还认识到艺术形式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相对于欧洲传统的古典主义艺术来说,以德拉克洛瓦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可以说是第一次革命浪潮,以库尔贝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可以成为第二次革命浪潮,以马奈、莫奈、德加等人为代表的印象主义运动则可称为第三次革命浪潮。
印象派画家虽然仍选择了写实主义的描绘方式,但是发现了在人工条件下描绘对象的方法。
当他们仔细研究了传统的写实法则后发现,传统艺术的再现自然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观念之上的。
因为传统绘画,画家写生大都在室内,主要依靠室内光在物体上产生柔和的明暗变化来画对象。
这些画虽然也有不少微妙的色彩变化,但是这种方法始终是基于固有色的观点来描写对象的,因此总的色彩倾向是棕色调。
印象派历史背景及发展历史

印象派历史背景及发展历史印象派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一场艺术革命,它在绘画领域打破了传统艺术规则,强调感觉和瞬间的捕捉。
以下是印象派的历史背景及发展历史。
一、历史背景工业革命和城市化:19世纪下半叶,欧洲经历了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社会结构发生变革,传统的艺术体制开始受到挑战。
摄影技术的兴起:摄影术的发展使艺术家不再仅仅依赖于绘画来记录事物,这促使一些艺术家寻求新的表现方式。
法国社会的变革:法国经历了1848年的二月革命和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社会动荡中反映了对传统体制的不满和渴望新变革的情绪。
二、印象派的发展历史早期阶段(1860年代):早期印象派的奠基人包括莫奈(Claude Monet)、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德加(Edgar Degas)等。
他们开始关注光线、色彩和瞬间捕捉的表现方式,挑战传统绘画的明暗对比和线条规则。
印象派的命名:1874年,一群艺术家举办了一次独立的展览,其中包括莫奈的《印象·日出》。
评论家嘲笑他们的作品称其为“印象”,由此得名。
尽管最初是贬义,但后来被艺术家们接受并成为印象派的正式名称。
技术和表现的创新:印象派艺术家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例如点彩、小画笔、快速而轻松的笔触,以捕捉光影瞬间,表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感。
分化和扩展(1880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印象派分化为不同的风格,包括尼欧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等。
莫奈、雷诺阿等艺术家仍然在艺术上探索,同时新一代艺术家如塞尚(Paul Cézanne)和蓬皮杜(Georges Seurat)也崭露头角。
对20世纪艺术的影响:印象派是现代艺术的奠基石,对后来的各种艺术运动产生深远的影响,包括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
印象派的出现是对传统艺术观念的一场颠覆,它注重个体的感知和情感体验,奠定了现代艺术的基石,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象派名称的由来

印象派名称的由来印象派是19世纪末法国艺术运动的一种风格,它以明亮的色彩和快速的笔触技法而闻名。
然而,这个名字的由来却并不是出于创始人之一的莫奈或者雷诺阿的想法,而是由一位批评家所起的。
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艺术界主流的风格是写实主义,艺术家被要求严格按照现实生活的细节来描绘他们的作品。
然而,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却开始追求更加个人化和自由的表达方式,他们试图将自己对于自然和光影的感知直接传达给观众。
这些年轻的艺术家在当时的艺术界受到了冷落和批评,他们的作品被认为是不完整和模糊的。
然而,这些艺术家并不在乎他们的作品是否符合传统的标准,他们只是想通过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来展现自己的感受和观察。
在1874年,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决定组织一个展览会来展示他们的作品,这个展览会被称为"独立展览"。
在这个展览会上,出现了一幅由莫奈创作的作品《印象·日出》。
这幅作品被认为是印象派艺术的开山之作,它以快速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描绘了一个日出的景象。
然而,这幅作品并没有得到艺术评论界的认可,一位批评家在评论中嘲笑地称它为"印象",暗指这幅作品只是一种模糊和不完整的印象,而不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
然而,正是这位批评家的评论给了这个艺术运动一个名字。
印象派这个名称迅速传开,并且被用来形容这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风格。
尽管开始时印象派艺术家受到了冷落和批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作品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赞赏。
印象派艺术家的目标是通过色彩和光线的变化来捕捉自然界的瞬间,他们试图创造出一种直接的、感性的艺术表达方式。
他们不再受制于传统的写实主义约束,而是追求个人的感受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常常给人一种模糊和不完整的印象,他们通过快速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来表现光线的变化和自然界的瞬间。
他们的作品不再是完美的细节,而是一种直观的表达方式。
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艺术家对自然界的感知和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瞬间”的永恒——19世纪之印象派摘要: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除了这次来华展出的著名画作外,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关键词:光革新性感受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
借用“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不恰恰就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吗?而印象派画家把这种“瞬间”永恒地记录在了画布上。
革新性:一、发现户外阳光下的色彩从展览开幕的盛况和媒体的关注程度看,法国的印象派绘画在中国极受欢迎。
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有学者专门撰文介绍和评价印象派绘画,印象派一词也见于各种文章,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印象派艺术的特点,印象派绘画对现代中国油画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些学者和艺术家把印象派艺术与中国艺术作比较,认为印象派的审美趋向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有着相互呼应的东西。
徐悲鸿很重视印象派画家的写生,并对印象派画家运用色彩予以肯定,说他们的画重神韵。
林风眠则从绘画革新的途径上对印象派的贡献加以肯定。
黄宾虹认识到印象派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有相通之处。
印象派绘画的最重要成就,就是发现和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间变化。
为了捕捉瞬间的“印象”,印象派绘画在构图上往往较为随意,力求突出画面的偶然性,增加画面的生动和生活气氛,凸显对内心主观意象的表达。
需要提醒观众特别是小观众,欣赏印象派绘画最好不要距画太近,若贴近看则会感觉色彩支离没有混合。
二、引起世界艺术形式大变革印象派是19世纪中叶欧洲艺术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印象派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针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
印象派画家吸收了写实主义绘画的营养,在绘画中开始对室外自然光的研究和表现。
根据“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当时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
印象派画家倡导走出画室、去户外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直接描绘阳光下的风景和日常生活,摒弃16世纪以来狭隘的褐色调。
印象派的代表画家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西斯莱、毕沙罗等。
在印象派之后,塞尚、高更和凡·高都认为绘画不能仅仅像印象主义那样去模仿自然光中的客观世界,而应该更多地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后印象主义”三剑客。
此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潮流层出不穷,世界艺术形式的大变革开始了。
三、诞生在嘲讽之中1863年,与官方沙龙画展唱反调的“沙龙落选作品展”在巴黎举行。
马奈展出了他的《草地上的午餐》,画一裸妇与绅士们在草地上午餐。
此画被认为有伤风化而受到激烈批评和嘲骂。
而富有创新意识的莫奈、雷诺阿、德加、西斯莱、毕沙罗、塞尚等画家却乐意与马奈结盟。
1874年4月在巴黎卡普辛大街借用摄影师那达尔的工作室举办了题为“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等无名艺术家展览会”。
“疯狂、怪诞、反胃、不堪入目!”这是巴黎一位艺术批评家的怒斥,画展迅即成为巴黎街谈巷议的话题,观众不但前往讪笑,甚至向画布唾啐。
其中莫奈所绘的一小幅海景,受讥嘲最多,画的是哈佛港晨景,题名为《日出·印象》,艺术观点保守的记者勒鲁瓦借此画名嘲讽画展是“印象主义画家的展览会”,“印象派”之名由此诞生。
与社会的关系:印象派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
印象派从艺术精神上对立于西方古典传统绘画,强调创造新时代的艺术形态;他们对主题性地再现现实不以为然,提出应自然而随意地表现生活与客观物象;他们游离于传统艺术所关注的社会功用与教育职能,离开了艺术表现现实的情节化和戏剧性结构,排除叙事性的文学内容,注重画家对于现实情境的自我感受和自觉表现,擅长于对现实情景的生命状态和存在形式进行直觉式的客观再现与描绘,将绘画从客观的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的精神表现,以迎合新兴市民阶层审美的需求,努力反映印象派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
印象派并不反对以自然为师,只是强调“不要失掉你所感觉到的第一印象。
”毕沙罗认为:不要根据条规和原则进行,只画你所观察到和感觉到的,要豪迈和果断地画,因为最好不失掉你所感觉到的第一个印象。
在自然面前不要胆怯,人们必须得到唯一的大师——自然,她是永远可以请教的一位大师。
印象派认为“记忆”和“想象”可以“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德加谈到:把看到的东西模写下来,这很好。
把只能在记忆里看到的东西画出来,那就更好。
这是一种改造。
在这个改造过程中,想象必须同记忆合作。
您只能表现使您感动的事物,也就是非表现不行的事物。
那样,您的记忆和您的想象就都可以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见多识广、精通技艺的高手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画,差不多总是一些十分可观的作品。
塞尚还提醒画家“应防止倾向于文学”,在绘画中排除叙事性的文学内容。
他认为:“艺术家应防卫自己勿倾向于”文学的东西'',这个倾向常常是画家离开真正道路的根源,以预先定形的神话作为绘画的对象,代替着现实的大地,这是错误的。
假如人们想逼迫自然去表现,扭曲着树木,使山崖做怪相,或过分地使表情细巧,这一切仍然是“文学”。
一幅画首先是,也应该是表现颜色。
历史呀,心理呀,它们仍会藏在里面,因画家不是没有头脑的蠢汉。
这里存在着一种色彩的逻辑,老实说,画家必须依顺着它,而不是依顺着头脑的逻辑;如果他把自己陷落在后者里面,那他就完了。
毕沙罗的,《农家女》的纯朴与率真、《牧羊女》的灵动与鲜活、《鲁昂的石桥与小船》的纯情与本色、《眺望塞纳河》的蓬勃与灿烂等,正是反映了“以自然为师”,描绘了“感觉到的第一印象”。
德加的《赛马》的投入与动情、《骑马散步》的闲情与潇洒、《歌剧院休息大厅》的典雅与飘逸、《舞台上的芭蕾舞者》的欢快与忘我等,正是叠加了“记忆”和“想像”,试图“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塞尚的《弯曲的树》的豁达与野趣、《普罗文斯风景——杂木林》的律动与舒坦、《马纳河上的桥》的静谧与清淳,《埃克斯近郊的巨松》的简练与张扬等,正是依循了“色彩的逻辑”,而不是依顺于“头脑的逻辑”。
印象派画家从具有“社会学功能”的传统艺术倾向中走出,又带着“绘画的独立性”步入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马奈正是富有创意地纪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他于1877年以后创作的一系列杰出风俗画,如《咖啡音乐会歌手》、《咖啡馆里》、《弗利·贝杰尔酒馆》等,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劳特累克尽管出身贵族,却以带有讽刺意味的心情表现现实,他的笔下的巴黎上流社会的夜生活,没有优雅而高贵的生活情趣,表现的却是一个堕落、污秽并充满欺诈的世界,他的《红磨坊的舞会》中的喧嚣中的狂欢、《女丑角莎尤考》中人物形象的静思与无奈等,实是痛苦的呻吟。
这里,也可以领悟印象派要真正反掉传统艺术中的“社会学功能”是不可能的,印象派生活在各种矛盾交杂的社会之中,即便是再三强调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其实是无法真正步入游离于“社会学功能”的“独立性”之中的。
学习心得:关于印象派我主要看了莫奈的作品。
因为非常喜欢莫奈的用色。
如《日出·印象》。
《日出·印象》是莫奈在阿尔港口所见日出的景象。
在一个多雾的早晨,一轮红日冲出薄雾,冉冉升起。
莫奈用活泼、潇洒的笔触,鲜明和富有生气的色彩,捕捉了日出一瞬间的印象。
橙红色朝日映红了上半部天空。
海水在晨曦的笼罩下,呈现出橙黄或淡紫色。
红、橙、淡紫色在天空中互相交错和渗透着,形成了深远的天幕。
水的波浪则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所组成,水波将天空的反射分割成许多形状大小不同、千变万化的色块。
明明都是很淡雅的颜色,却给我强烈的冲击感。
微薄的阳光的,在淡淡的蓝灰色调下,显得生机勃勃。
好像有着巨大的力量,映红了旁边的云朵。
让人不自觉的为其感动。
我觉得印象派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
画家不仅仅在室内绘画,他们走出画室,来到原野、乡村、街头,发现和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间变化。
掌握了瞬间的大气感。
利用光学原理,画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的不同的颜色。
把对自然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
画家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就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
印象派画家把这种“瞬间”永恒地记录在了画布上。
莫奈曾经说过“我画画时如果被人打断,那就像割掉我的腿一样。
你要明白,我失去了机会,我正在追捕色彩,我想抓住难以捕获的东西。
光变了,色彩也随之而变。
糟糕的是‘色彩’。
它只能持续一秒钟有时至多不超过三四分钟。
这样,我只能在三四分钟内做我力所能及的事,一旦错过我就只好停止作画。
”为了捕捉瞬间的“印象”,印象派绘画在构图上往往较为随意,画家主要把身边的生活场景作为题材,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
如莫奈的《鲁昂大教堂》。
莫奈专心描绘鲁昂大教堂的正门,捕捉从早到晚,光线投射在墙壁上所形成的色彩斑点。
他从黎明的薄雾画到黄昏的日落,不断地在好几幅画布上记录建筑物在阳光下的反射光变化。
展示的是壮观的哥特式教堂的景象,强烈的晨光冲淡了他巍峨的身影,高大的建筑结构似乎被浓浓的光色所包裹。
笔触厚重.重叠.狂放不羁,光影与色彩成为造型的灵魂,强烈的明暗对比,使哥特教堂成了一种充满色彩旋律的光色结晶体。
影响:印象派的出现可谓是一场革命,摆脱传统画法中对实体固有色的局限,强调条件色和概括色;正如莫奈所言,绿色的草地有时在夕阳下会闪耀着红光,蓝色的衣服有时也会被橘红色的阳光吞没。
色彩是可以变化的,通过色彩的变化可以表现作者本人的情感,色彩的变化充满了跳荡的诗意和抒发的灵性。
总之,色彩的解放使色彩获得了自由表达的无限空间,色彩脱离物象形体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就是印象派对色彩颜料的处理方法:画家们发现颜料混合后的失去了鲜明的效果,这极大地限制了印象派的表达;于是他们不再进行颜料本身的混合,而采用了“视网膜上的混合”——用小笔触将鲜明的颜色涂在画布上,当欣赏者离开一定距离来看画的时候,就发现作品上的颜色是如此明亮而又紧紧抓住了现实,引起头脑中影像的共鸣,效果异常地好.这一点成为从艺术领域传入生产领域的极其重要的技术之一,成为今天印刷术的鼻祖。
而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在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