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汪明霞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我国正面临着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瓶颈”。而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目前国家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关系到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作,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把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确保工作的中心地位,必须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因此,本文结合技能人才培养理论,以构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对接对话机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的理论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分析高技能人才是指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规格特征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即具有明确的高层次性;其行为特征是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活动不是机械地模仿和简单地劳动,而是在“应知”基础上“应会”的智能性行为。
高技能人才在人才范畴中层级较高,是在生产性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
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主要分布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技能含量较高的岗位。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
2010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教育规划纲要》正是颁布。
在总体规划今后10年教育改革发展同时把职业教育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规划,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明确了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已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采取措施培养占技能者25%以上的高技能人才,以适应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因此,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是: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理论支撑高技能人才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要在反复的实践训练中才能养成。因此职业院校的教学应理论实践共存。而更突出实践。按照模块中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设置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及内容。以模块中的知识为主要内容构成理论教学体系。按模块中的能力为基本要求构成实践教学体系,在理论教学中要结合专业教学进行职业素质培养。合理设置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
式。努力增强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包括实施素质教育、掌握技术能力和职业能力所必须进行的所有实践性教学环节。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及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分析、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闭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职业教育实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客观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学是围绕培养能力来展开的。而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因此。职业教育一方面要以培养能力为理论教学的核心。明确理论知识的传授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并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可以结合实际工作来进行。通过多种实际训练形式。
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
三、注意个性培养,构建了多样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的教学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为学生就业服务,把教育教学过程与产业发展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生学习服务,尊重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和个人选择,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1.实行主辅修培养模式。学校开设辅修专业(系列)课程,鼓励学生在学习主修专业课程的同时,选读辅修专业。对学有余力的学
生允许打破学科、专业、年级界限辅修其它专业课程,达到要求的发给辅修专业证书。
2.实行“双证书”培养模式。全面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掌握必要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适应社会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实施中外合作培养模式。合作办学参照国际化标准和市场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引进部分原版教材和现代化教学方法,培养适应国际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
4.素质拓展培养模式。实行素质拓展学分和技能创新学分。把学生素质拓展学分、技能创新学分列入人才培养计划。
四、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对策与建议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强调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示范校建设的经历,提出以下建议:1.把高技能人才需求纳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政府应该把人才需求规划作为经济建设项目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项目启动的同时,提供企业用工和技能要求的职业标准,为学校制定培养方案提供依据,实现前馈控制。
2.对接受顶岗实习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的重要体现,只有实现了利益互补,才能真正地使学校和企业从握手到牵手。因此,按照国家改革实验区先行先试的原则,建议规定对提供实习实训岗位的企业给予适当的补偿或税率减免(如减免教育附加税等)等优惠政策,以实现校企的双赢。
3.对区域经济主要技术工种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准入制度
基本出发点是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是适应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提高效益,保护消费者利益等方面的迫切需要。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培训制度,特别是对滨海新区支柱产业的主要技术工种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可以促进职业院校的课程融合,改变学生的素质结构,提高专业水平。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可以规范劳动力市场建设,为劳动者创造平等竞争的就业环境,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配置,促进劳动者主动提高自身的技术业务素质,达到使劳动者尽快就业和稳定就业的目的。
4.改革职业院校的录取方式。要改进按照“类型”来管理高职院校的做法,就必须从高职院校的“入口”进行改革。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变职业院校的录取方式。建议高职院校招生既可以单独组织考试,也可以与全国高考同步,单独填报志愿,根据考生的志愿进行单独录取。
与本科院校录取工作同时进行。形成和普通高等教育并行的机制,真正从层次走向类别教育。
5.改变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聘的办法。考虑到职业教育的定位。
建议改革职业院校教师评聘条件。参照普通高校的评聘办法,把教师的企业经历和对企业科研服务能力作为评聘的主要考评内容,并在政策上加以积极的引导。
总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需要经过学校教育培养。它使高技能人才具备了基础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技术知识。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