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

合集下载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

卫生条件
对教室、宿舍、活动场所等保持通风换气,搞 好环境卫生和日常消毒。必要时对可能受到病 人污染的场所,选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消毒。
健康管理
加强饮食、饮水及个人卫生管理,保持良好个 人卫生习惯,加强学生手卫生教育,配备洗手 条件。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增 减衣服。
宣传培训
加强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强化对学校专职或 兼职医务人员、校保健教师及相关人员传染性 疾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 学生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强化防范意识。
物资储备
学校根据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疫情,按照学校规 模、学生数量以及传染病预防控制要求储备一 定数量的物资,并严格掌握使用期限。
学校传染病发现及报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
教师要提醒班长或卫生委员在发现以下异常情况时立即报告 老师: ①有学生出现发热、出疹、咳嗽、腹泻、呕吐等症状; ②班内有两个以上学生同时发病并有相似症状。
①晨检时多个学生病假,一定要询问家长原因; ②发现两个以上学生同时出现相似病症,如发热、皮疹、咳 嗽、腹泻、呕吐等症状,应迅速报告专职(兼职)卫生保健 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或者学校领导。 ③怀疑个别学生患有传染病,也要通知校方做出适宜处理并 叮嘱学生父母尽快带孩子就医。
①登记和跟踪各班级师生病假或患病情况,做好常规 病假及缺勤记录、健全学校晨检制度。 ②发现以下异常情况,应立即上报当地疾控部门请求 协助,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报告; A.如学校某个班级或多个班级短期内同时出现多个学 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类似症状或共同用餐或饮 水史; B.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 C.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呼吸急促、剧烈呕吐 及腹泻等症状。 D.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摘录)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摘录)
— —
医学 院校毕 业 或 已获 得 医 士 ( 护 士 ) 以上 职
称者 ,以医药卫生专业技术为主要职责,在各级各 类 学校 从事 卫生 保健 工作人 员 。
3 . 2 保健 教师 h e a l t h—c a r e t e a c h e r s
非 医学 院校 毕业 的教 师 ,因工作需 要 ,经培训 考 核合 格后 而从 事专 职或兼 职学 校卫 生保健 工作 的
3 术 语 和 定 义
下 列术语 和定 义适 用 于本 文 件 。 3 . 1 学校卫 生专业技术人员 s c h o o l h e a l t h
pr o f e s s i o na l s
室或 者卫生 室 ,并按 不低 于学生 人数 6 0 0 : 1的 比例 配备 专职学 校卫 生专 业技术 人员 。
变 动 ,小组 成员应 及 时调整 。
是注 1 3 期 的引用文 件 ,仅注 日期 的版本适 用 于本文 件 。凡 是 不 注 1 3期 的 引 用 文 件 ,其 最 新 版 本 ( 包 括所 有 的修 改单 ) 适用 于本 文件 。 G B 5 7 4 9生 活饮用 水卫生 标准 G B / T 1 7 2 2 6中小学 校教室 换气 卫生标 准 G B 5 0 0 9 9中小学 校建筑设 计 规范 WS / T 1 0 0学 生营养 午餐 营养供 给量 建标 1 0 9农 村普 通 中小学 校建设 标准

3 6・
浙 江 预 防 医学 2 0 1 3年 第 2 5卷 第 9期
Z h e i i a n g P r e v e n t i v e Me d i c i n e ,S e p .2 0 1 3 ,V o l 2 5 ,N o . 9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一、总则为了加强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保障师生健康,切实维护校园安全与稳定,特制定本规范。

二、组织领导1. 学校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定专门负责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2. 学校应成立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3. 学校要加强与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的联系,做好信息共享和协作。

三、宣传教育1. 学校要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制作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海报,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等媒介宣传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和措施。

3. 定期组织传染病预防知识培训,提高教职工的应对能力。

四、环境卫生1. 学校要做好教室、食堂、宿舍等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工作,保持空气流通,消毒频繁。

2. 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食堂要做到“四个严禁”:严禁露天摆摊、严禁食品变质、严禁使用过期食品、严禁超范围食品添加剂。

3. 学校要加强对水质的监测,确保饮用水安全。

五、应急处理1. 学校应建立健全传染病应急预案,明确传染病爆发时的处置措施和责任分工。

2. 配备必要的药品和防护用品,做好传染病的隔离工作,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3. 学校应配备急救设备和人员,做好应急处理准备。

六、监督检查1. 学校应建立定期检查制度,监督各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

2. 卫生防疫部门要定期对学校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七、附则1.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学校应按照本规范要求,不断完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保障师生健康。

以上为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各相关部门和学校应严格执行,确保师生健康安全。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56272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56272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56272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校法定传染病及其他可能导致学生群体流行或暴发的非法定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要求和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17226 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GB 50099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WS/T 100 学生营养午餐营养供给量建标109 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school health professionals医学院校毕业或已获得医士(护士)以上职称者,以医药卫生专业技术为主要职责,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卫生保健工作人员。

3.2保健教师health-care teachers非医学院校毕业的教师,因工作需要,经培训考核合格后而从事专职或兼职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人员。

3.3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school epidemic information reporters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学校专职或者兼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保健教师,或经培训合格的学校其他在编人员。

4 组织保障与制度4.1 学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管理下开展本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并接受卫生部门的监督和技术指导。

4.2 学校成立由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各项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

小组成员应该包括学校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并随着学校人事变动,小组成员应及时调整。

4.3 学校每年应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并予以落实,同时将其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考评。

4.4 学校每年应拨出一定比例的专项经费用于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以保证各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落实。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

GB 28932-2012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前言4 1 范围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6 3 术语和定义7 4 组织保障与制度8 5 预防o健康教育o晨检o因病缺课的登记、追踪o健康管理o预防接种o卫生条件o物资储备9 6 控制o报告o控制措施o个人防护[返回]1拼音GB28932-2012 zhōng xiǎo xué xiào chuán rǎn bìng yù fáng kòng zhì gōng zuò g uǎn lǐ guī fàn[返回]2英文参考Regula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primary and sec ondary schoolsICSC 5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28932-2012《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2年12月31日发布,自2013年5月1日起实施。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Regula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返回]3前言本标准第和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按照GB/T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欣、邓瑛、曾晓芃、符筠、刘亨辉、耳玉亮、段佳丽、刘峥、徐文婕。

[返回]4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校法定传染病及其他可能导致学生群体流行或暴发的非法定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要求和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可参照执行。

小学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度

小学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度

小学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度一、引言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与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然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理发展尚不完善,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害,给学校及家庭带来很大的困扰。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小学传染病的发生,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建立了小学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度。

二、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1. 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向学生和家长普及传染病的概念、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增强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 制作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和宣传册,提醒学生和教师注意预防传染病,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

3. 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控宣传活动,如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宣传片展播等,增强学生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视。

三、传染病预防检查1. 开展定期健康体检,筛查患病学生,及时发现传染病病症,采取相应措施,阻断病情传播。

2. 建立学生健康档案,记录学生接种疫苗情况和传染病患病情况,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四、疫情监测和报告1. 每日上报学生健康情况,特别是传染病疫情情况,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和疫情扩散动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2. 建立与卫生部门的联系机制,及时报告疫情情况,争取卫生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五、卫生保洁工作1. 加强学校环境卫生的管理和整治,保持学校的清洁和整洁,减少传染病的滋生和传播。

2. 每日对教室、餐厅、厕所等重点场所进行定期消毒,使用洗手液等消毒用品,保障学生的卫生健康。

3. 指导学生正确洗手、通风、日常清洁等卫生习惯养成,提高学生个人卫生素养。

六、疫情处理与处置1. 对发现的传染病病儿,立即隔离并及时通知家长,协助家长送医治疗,减少传染风险。

2. 针对疫情爆发,学校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疫情调查、隔离措施、消毒工作等,保证疫情不扩散。

3. 学校应与相关医疗机构建立联系,确保受感染的学生及时得到治疗,做到及时救治,减少死亡率。

七、疫苗接种管理1. 学校要确保每位学生按照国家规定接种疫苗,及时更新学生的疫苗接种证件,保障学生的免疫力。

小学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度范文

小学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度范文

小学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度范文1. 导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制定了小学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度,以提高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效果,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

2. 目的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小学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保护学生的健康,提高学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质量和效果,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学校的全体师生,包括教职工、学生及家长。

4. 主要内容4.1 传染病防控责任学校设立专门的传染病防控小组,由学校领导亲自抓总,具体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工作人员。

每个班级也应设立传染病防控负责人,负责班级传染病的日常管理工作。

4.2 学生健康监测每个学生每天上学前,需量体温并登记在册。

如发现体温异常者,立即上报防控小组并家长。

学校定期进行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

4.3 环境卫生管理学校每天进行校园环境的清洁、通风和消毒工作,特别是学生常接触的公共场所如操场、食堂等。

厕所要保持干净卫生,做到定期清洁、消毒。

4.4 个人卫生教育学校每年开展多次个人卫生教育活动,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正确洗手、咳嗽和打喷嚏的姿势等。

学校还配发相关宣传资料,以加强学生和家长对个人卫生的重视。

4.5 疫情报告与处置学校建立疫情报告机制,教师和工作人员如发现学生出现传染病症状时,应立即上报防控小组。

防控小组负责调查和处理,确保传染病的及时报告和合理处置。

4.6 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学校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意见,制定相应的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出行指导、食品安全管理、学生集体活动的管理等,确保学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4.7 家庭协作学校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传达传染病防控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并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学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配合学校的要求,确保孩子的健康。

5. 评估与监督学校定期对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近年来,传染病在中小学校中频繁发生,给学生和教职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也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为了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中小学校的防疫水平,制定并实施一套管理规范势在必行。

一、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1.健全管理机制。

学校应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管理权限,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建立健全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机制。

2.人员配备。

学校应配备专职的防疫科研人员和医护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保障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3.信息披露。

学校应及时公布传染病防控信息,提高师生和家长的防疫意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加强防疫知识的普及。

4.定期检测。

学校应定期对师生进行传染病检测,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进行隔离处理,确保传染病不会在学校内蔓延。

5.消毒工作。

学校应加强卫生消毒管理工作,定期对校园内的公共场所、食堂、教室等进行消毒处理,杜绝传染源。

6.控制干扰。

学校应设立传染病防控专门工作小组,加强队伍协作,做到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7.健康管理。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定期对师生的体检情况进行跟踪和管理,及时发现并防范传染病风险。

8.应急预案。

学校应建立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处置方案和应急措施,确保在发生疫情时能够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理。

二、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的实施1.加强宣传教育。

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和家长的防疫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2.提高防疫水平。

学校要加强卫生消毒管理工作,严格执行防疫规定,做到物尽其用,确保校园环境的卫生清洁。

3.建立监督检查制度。

学校要建立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防疫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4.定期演练。

学校要定期组织传染病应急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危机处理能力,确保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时能够迅速有效处置。

学校传染病防控相关制度范本

学校传染病防控相关制度范本

学校传染病防控相关制度范本一、背景和目的近年来,传染病的多发与流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确保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环境的安全卫生,我校制定了本传染病防控相关制度。

本制度旨在落实传染病防控的各项措施,并规范学校师生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的行为和责任,从而保障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和健康发展。

二、传染病防控责任分工1. 校长是学校传染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学校传染病防控相关制度,指导和监督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并组织相关培训。

2. 学校保卫处负责学校传染病防控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制定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检查、评估和报告等。

3. 学校医务室负责学校传染病防控的卫生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对确诊和疑似传染病病例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

4. 各班级和部门负责传染病防控的宣传、教育和监督工作,每日检查学生的体温和健康状况,并及时报告。

三、传染病防控工作措施1. 宣传教育学校将定期组织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师生的传染病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健康监测学校每天对师生进行体温测量,并建立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和报告患者和疑似患者。

3. 消毒和通风学校将对教室、公共场所、餐厅等进行定期消毒,保持通风良好,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4. 饮食卫生学校食堂将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加强蔬菜水果的清洗和消毒,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5. 个人卫生学生和教职工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传染源。

四、传染病防控应急措施1. 学校将制定传染病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和个人的防控责任,建立传染病预警和处置机制。

2. 一旦发现学生或教职工患有传染病,学校将立即通知其家长、医务室和相关部门,并启动紧急处理措施。

3. 学校将定期组织各类防控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五、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评估和整改学校将建立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进行工作情况的核查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确保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小学防传病工作制度

小学防传病工作制度

小学防传病工作制度一、目的和意义为了减少和控制传染病在小学的发生,确保师生身心健康,加强小学预防传染病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的实施旨在提高师生的防病意识,建立健全的传染病防控体系,保障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组织与管理1.成立防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卫生保健老师、班主任等为成员,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学校的防传染病工作。

2.设立卫生保健室,负责学校的卫生保健工作,包括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环境卫生等方面。

3.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防病工作。

4.学校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状况,共同做好学生的防病工作。

三、预防措施1.健康教育(1)学校要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防病意识。

(2)通过课堂、班会、黑板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宣传防病知识。

2.环境卫生(1)学校要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对校园进行清扫、消毒。

(2)加强教室、宿舍、食堂、厕所等重点区域的卫生管理,保持环境整洁。

(3)定期开展“除四害”活动,防止蚊、蝇、蟑螂、老鼠等传播疾病。

3.传染病监测与报告(1)学校要建立传染病监测制度,定期了解师生的健康状况。

(2)发现传染病患者,要及时报告卫生保健室,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3)卫生保健室要定期对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和分析,提出防病措施。

4.疫苗接种(1)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师生的疫苗接种工作。

(2)鼓励师生积极参加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屏障。

四、应急处置1.学校要制定传染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程序和措施。

2.发现传染病疫情,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隔离、消毒、观察等应急措施。

3.学校要与卫生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疫情的防控工作。

4.传染病疫情结束后,要对疫情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

五、监督与考核1.学校要定期对防传染病工作进行自查,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2.学校要接受教育、卫生等部门的检查和指导,及时改进防传染病工作。

3.将对防传染病工作的考核结果纳入班主任、任课老师的绩效考核。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及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及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01
针对监督和评估中发现的问题, 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指 导学校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
02
对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存 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组织专家 进行专题研究和指导,推动学校 改进和完善相关工作。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
05
防控制工作案例分

成功案例介绍
成功案例一
某小学建立健全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通过定期开展健康 教育、加强晨检和消毒工作,有效降低了常见传染病在校园 内的传播风险。
成功案例二
某中学实施了严格的进出校园体温检测和健康登记制度,同 时加强家校合作,共同监测学生健康状况,有效遏制了流感 等传染病的爆发。
失败案例分析
失败案例一
某小学传染病防控意识薄弱,未严格执行晨检和消毒制度,导致流感在学生中 迅速传播,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失败案例二
某中学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未能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病病例,导致疫情 扩散至整个学校。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 制工作管理规范及常见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汇报人: 2024-01-04
目 录
•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 • 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培训与教育 •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监督与评估 •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案例分析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
监测与报告
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和报 告机制,及时发现、报告 和处理传染病疫情。
日常防控
加强校园环境卫生整治, 落实消毒、通风等日常防 控措施,保持良好的校园 卫生环境。
常见传染病预防与
02
控制
流感预防与控制
保持室内通风
确保教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降 低病毒在密闭环境中的传播风险 。

小学传染病管理及责任追究制度模版

小学传染病管理及责任追究制度模版

小学传染病管理及责任追究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为了保障小学师生的身体健康,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并确保校园环境的安全与稳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传染病预防与管理第一条校园卫生1. 学校应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包括教室、食堂、洗手间等公共场所及器材设备的卫生消毒工作,保证环境的整洁与卫生。

2. 学校要加强对师生的卫生习惯培养,促使师生养成勤洗手、常通风、勤锻炼的良好卫生习惯。

第二条传染病预防与筛查1. 学校每学期组织进行传染病预防教育,包括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如何正确佩戴口罩、避免亲密接触等教育活动。

2. 学校定期进行师生健康检查,包括体温检测、常见传染病的筛查等项目,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第三条发现传染病的报告与处理1. 学校教职工如果发现师生有传染病的症状,应立即向学校负责人报告,并配合学校采取相应措施。

2. 学校收到报告后,应立即上报相关部门,通知患者家长,并协助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疫情扩散控制工作。

第三章师生传染病管理与防控第一条师生传染病的防控责任1. 学校负责人是师生传染病防控的责任人,应牵头组织学校工作人员,制定相关预防与管理措施。

2. 学校全体教职工都有义务主动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症状,并积极配合学校和相关部门的防控工作。

第二条学校师生传染病防控措施1. 学校要定期组织师生进行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2. 学校要定期进行师生健康体检,发现传染病病症及时隔离并处理。

3. 学校要做好校园环境卫生,确保教室、食堂、洗手间等公共场所的清洁与卫生。

第四章责任追究第一条违反传染病管理制度的责任追究1. 对于发现有传染病症状的师生,教职工没有及时报告的,学校可以通报批评,并进行相应纪律处分。

2. 对于故意隐瞒自身或亲属传染病症状的教职工,学校可以给予严重警告、停职检查或辞退等处理。

第二条领导责任追究1. 学校领导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失职失责,导致传染病的扩散,将追究相应的领导责任并做出适当处理。

小学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范文

小学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范文

小学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范文为了保障小学生的健康与安全,有效防止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提升小学传染病防治意识,制定以下小学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

一、传染病防治宣传制度1.组织开展定期的传染病防治宣传活动,包括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制作宣传海报、设置宣传展览等形式。

2.宣传内容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利用生动形象的例子告诉学生传染病的危害和防控措施。

3.加强学生传染病防治意识的培养,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定期通风等。

二、厕所卫生管理制度1.保持卫生:定期、定时对厕所进行清洁,保持干燥和通风良好,定期更换马桶盖、马桶垫等卫生用品。

2.做好消毒工作:每天清洁人员对厕所进行消毒,并妥善处理消毒剂和工具,防止交叉感染。

3.设置防止传染病传播的相关设施:设置洗手间的丁桶、肥皂、纸巾等卫生用品,鼓励学生使用,以保持卫生。

三、食堂卫生管理制度1.严格控制食品卫生:食堂必须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保证食品安全合格,严禁过期食品或不洁食品进入食堂。

2.食品加工操作规范:食品加工人员必须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3.加强食品储存和保管工作:定期检查食品储存设施和食品保管环境,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保证食品的新鲜和安全。

四、学生健康检查制度1.每学期进行一次全面健康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视力、听力、口腔卫生等项目,并记录在学生的体检表中,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学生健康检查结果及时通知家长,向家长提供相关健康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预防传染病等疾病发生。

五、传染病疫情上报制度1.学校制定传染病疫情上报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上报流程。

2.发现学生出现传染病症状或确诊传染病,学校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隔离患者、消毒等,以防止疫情扩散。

3.学校应向学生家长及时通报有关传染病疫情,并提供防控指导和建议,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防控工作。

学校传染预控工作制度

学校传染预控工作制度

学校传染预控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学校成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科长、健康教育教师等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学校设立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由专职健康教育教师担任。

班主任、卫生员等工作人员应当协助疫情报告人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3.学校制定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明确防控目标、措施、责任人和工作要求。

三、防控措施1.学生晨检、午检制度:各班应按时进行晨检、午检,班主任负责组织,卫生员负责检查。

对体温异常、有传染病症状的学生,应立即报告疫情报告人,并按照相关规定采取措施。

2.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班主任负责登记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并及时报告疫情报告人。

疫情报告人负责追踪缺课学生的健康状况,直至康复返校。

3.传染病疫情上报制度:疫情报告人应及时上报学校传染病疫情,确保信息畅通。

4.消毒、通风制度:学校应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进行消毒、通风,消除传染病隐患。

5.健康教育制度:学校应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6.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防止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四、应急处置1.学校应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责任人和措施。

2.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隔离、治疗、消毒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3.学校应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疫情调查和处理工作,如实提供相关信息。

五、责任追究1.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本制度的相关人员和单位,学校将依法追究责任。

2.班主任、卫生员等工作人员未履行防控职责,造成传染病传播的,将追究其责任。

3.学生家长未配合学校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造成传染病传播的,将追究其责任。

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制度范本

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制度范本

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小学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确保师生的健康与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小学内的传染病防控工作。

第三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目的是防止传染病在小学内的传播,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

第四条小学应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

第五条小学应定期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师生的防病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六条小学应与相关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加强信息共享和工作协作。

第二章传染病监测与报告第七条小学应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测制度,及时了解师生的健康状况。

第八条小学应成立传染病监测小组,负责监测、分析和评估传染病疫情。

第九条小学应建立健全师生健康档案,记录健康信息和接种情况。

第十条小学对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应立即报告所在地的卫生部门,并按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三章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第十一条小学应加强师生健康教育,提高防病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

第十二条小学应定期进行校园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校园的卫生环境。

第十三条小学应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第十四条小学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确保食堂和食品供应的安全卫生。

第十五条小学应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师生的防病意识。

第十六条小学应加强师生的健康监测和体温检测,及时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

第十七条小学对发生传染病疫情的,应积极采取隔离、治疗和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第四章应急处置措施第十八条小学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传染病疫情发生时的处置措施。

第十九条小学应做好师生的健康监测和体温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第二十条小学应及时报告传染病病例,按要求采取隔离和消毒措施。

第二十一条小学应配备必要的防护物资,做好师生的防护工作。

第二十二条小学应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五章职责与监督第二十三条校长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人,负责全面组织和管理工作。

小学传染病防治制度(3篇)

小学传染病防治制度(3篇)

小学传染病防治制度是指为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小学校中的传播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和措施。

1. 学校健康档案管理:建立学生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疫苗接种情况、传染病感染史等信息,及时更新和维护。

2. 疫苗接种管理:依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规定,对学生进行常规预防疫苗接种,如乙肝疫苗、麻疹疫苗等,确保学生的免疫力。

3. 传染病检测监控:定期进行学生的健康体检,包括检测学生是否感染传染病的指标,及时发现和隔离病源,防止疫情扩散。

4. 传染病预防教育:开展传染病的预防教育活动,向学生普及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和个人卫生习惯,教导学生正确洗手、咳嗽礼仪等。

5. 病情报告和处理:学校要求学生家长及时向学校报告学生患传染病的情况,并按照相关规定妥善处理,配合学校的防控工作。

6. 传染病隔离治疗:对于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学校要及时隔离患病学生,并配合家长进行就医和治疗,确保病情不扩散。

7. 学校环境卫生管理:学校要做好卫生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定期检查和清理学生的个人卫生用品和教室设施。

8. 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学校制定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包括传染病的防控措施、疫情报告流程、隔离治疗等,确保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时能够及时有效应对。

以上是小学传染病防治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小学校中的传播,保障学生的健康。

小学传染病防治制度(2)为了认真贯彻卫生部传染病防治法,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确保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保证师生的生命和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一、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二、加强领导,实行分组包干负责制,保证“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谁失职,追究谁。

三、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时上报各类疫情。

甲类传染病,四小时内必须上报上级卫生主管行政部门。

四、认真做好疫点消毒隔离操作工作。

五、对师生按时接种法定的各类传染病的疫苗。

保护好易感人群。

六、具体操作程序:步骤详细内容责任人晨检班主任每天密切关心学生的健康状况,统计学生的出勤人数。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及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及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夏秋季要预防肠道传染病
• 肠道传染病以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是通过病人的排泄 物(如呕吐物、粪便等)传播的,是属于病从口入的疾病,病
原体随病人或携带者的排泄物排出体外,经过生活接触污
染的手、水、食品和食具食入体内而感染。常见的肠道传 染病有霍乱、细菌性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伤寒、感染 性腹泻、手足口病等,以及各种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 绦虫病、蛲虫病、姜片虫病)等。在不卫生的饮食场所就餐
6.1 发生法定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 人应在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时限内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 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6.1 出现以下任一情况时,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在24 h内向 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6.2.1 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d内有3例或者连续3d内有多 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 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 6.2.2 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 泻等症状; 6.2.3 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 健康管理
4.1 学校应落实学生健康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学生体检
和健康筛查的组织工作。
4.2 学校教职员工中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
传染病病人,在传染期内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前,不得 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 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2018/8/23
5 预防接种
5.1 学校应在学生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
2018/8/23
3 因病缺课的登记、追踪 3.1 班主任每日登记因病缺课学生的患病情况,包括发 病时间、症状、就诊情况等信息,协助学校疫情报告 人对其病情和转归进行追踪。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

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本标准第4.7和4.8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校法定传染病及其他可能导致学生群体流行或暴发的非法定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要求和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可参照执行。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17226 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GB 50099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WS/T 100 学生营养午餐营养供给量建标109 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一)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学院校毕业或已获得医士(护士)以上职称者,以医药卫生专业技术为主要职责,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卫生保健工作人员。

(二)保健教师:非医学院校毕业的教师,因工作需要,经培训考核合格后而从事专职或兼职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人员。

(三)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学校专职或者兼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保健教师,或经培训合格的学校其他在编人员。

四、组织保障与制度(一)学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管理下开展本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并接受卫生部门的监督和技术指导。

(二)学校成立由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各项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

小组成员应该包括学校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并随着学校人事变动,小组成员应及时调整。

(三)学校每年应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并予以落实,同时将其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考评。

(四)学校每年应拨出一定比例的专项经费用于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以保证各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落实。

(五)寄宿制学校和600人以上的学校应设立医务室或者卫生室,并按不低于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小学传染病管理制度(3篇)

小学传染病管理制度(3篇)

小学传染病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康安全,防止传染病在学校内蔓延。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小学传染病管理制度的内容:1. 传染病预防教育:学校定期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学生和家长普及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

2. 传染病监测报告:学校建立健康档案,对学生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和体温测量,确保学生身体健康。

若有学生出现传染病症状,应及时报告学校,学校则将有关信息报告给相关部门。

3. 病患隔离措施:学校发现有学生患上传染病后,应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并安排该学生离开学校进行治疗和隔离。

同时,学校应对患病学生接触的环境和物品进行彻底消毒。

4. 学校环境卫生管理:学校应定期进行卫生检查,保持校园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定期对校舍、教室、食堂等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学生的健康与安全。

5. 食品安全管理:学校食堂需按照食品卫生标准进行运营管理,确保学生食物的安全和卫生。

学校应定期对食品供应商进行检查,并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卫生控制。

6. 学生个人卫生教育:学校应对学生进行个人卫生教育,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咳嗽礼仪、使用公共设施时的注意事项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7. 健康档案管理:学校应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包括健康体检记录、疫苗接种记录等,并将档案保管完善、保密。

8. 传染病应急预案:学校应制定传染病应急预案,明确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管理流程和应急措施。

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9. 家校合作:学校应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和合作,在发现学生有传染病症状时及时报告家长,并协助家长进行治疗和隔离。

以上仅是一些可能的小学传染病管理制度的内容,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小学传染病管理制度(2)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____《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为严防传染病疫情在学校内传播流行,学校设置学校传染病疫情情报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
本标准第4.7和4.8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校法定传染病及其他可能导致学生群体流行或暴发的非法定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要求和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可参照执行。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17226 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
GB 50099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WS/T 100 学生营养午餐营养供给量
建标109 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三、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一)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学院校毕业或已获得医士(护士)以上职称者,以医药卫生专业技术为主要职责,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卫生保健工作人员。

(二)保健教师:非医学院校毕业的教师,因工作需要,经培训考核合格后而从事专职或兼职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人员。

(三)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学校专职或者兼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保健教师,或经培训合格的学校其他在编人员。

四、组织保障与制度
(一)学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管理下开展本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并接受卫生部门的监督和技术指导。

(二)学校成立由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各项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

小组成员应该包括学校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并随着学校人事变动,小组成员应及时调整。

(三)学校每年应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并予以落实,同时将其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考评。

(四)学校每年应拨出一定比例的专项经费用于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以保证各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落实。

(五)寄宿制学校和600人以上的学校应设立医务室或者卫生室,并按不低于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六)学生人数不足600人的非寄宿制学校,可以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或者保健教师,开展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七)学校应明确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的设置优先考虑专职或者兼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八)学校应在卫生部门的技术指导下,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应急预案和相关制度:
——传染病疫情及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传染病疫情及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
——学生晨检制度;
——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
——复课证明查验制度;
——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学生免疫规划的管理制度;
——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制度;
——通风、消毒等制度。

(九)学校应严格落实各项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并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形势及时调整和完善。

五、预防
(一)健康教育
1、学校每学期都应安排日常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利用课堂、讲座、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教育,内容包括常见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学生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意识和应对能力。

2、学校应积极开展对教职员工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提高其对传染病的应对能力。

3、学校可根据传染病预防的需要对学生家长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告知其配合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二)晨检
1、班主任每日早自习或早晨第一节课前对学生进行晨检,了解学生的出勤和健康状况。

2、晨检内容包括: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询问学生健康状况、登记因病缺勤情况。

教师应通过观察、询问等手段,重点检查学生中有无发热、皮疹、腹泻、黄疸、结膜充血等症状发生;调查了解学生缺勤原因、所患何种疾病或症状等
信息。

3、晨检中发现学生有发热、皮疹、腹泻、黄疸、结膜充血等症状或其他异常时,应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并做好记录。

4、学校疫情报告人负责指导各班开展学生晨检工作,对各班晨检结果进行核实、排查和处理,做到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5、传染病流行时期宜在下午第一节课前增加午检,住宿制学校宜对住校学生进行晚检。

(三)因病缺课的登记、追踪
1、班主任每日登记因病缺课学生的患病情况,包括发病时间、症状、就诊情况等信息,协助学校疫情报告人对其病情和转归进行追踪。

2、学校疫情报告人负责指导各班开展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工作,对各班登记结果进行核实、汇总,做到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四)健康管理
1、学校应落实学生健康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学生体检和健康筛查的组织工作。

2、学校教职员工中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传染期内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五)预防接种
1、学校应在学生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学生,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学生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报告,
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接种单位督促监护人在学生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

2、学校应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决定,积极配合卫生部门组织学生进行疫苗接种。

(六)卫生条件
1、学校应按照GB5749、WS/T100和GB/T 17226等有关标准的规定保障学生的饮食、饮用水安全,提供安全、卫生的环境设施,消除鼠害和蚊、蝇、蟑等病媒生物的危害。

2、学校应按照GB50099和建标109的要求为学生设置厕所和洗手设施。

寄宿制学校应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洗漱等卫生设施。

(七)物资储备
学校根据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疫情,按照学校规模、学生数量以及传染病预防控制要求储备一定数量的物资,并严格掌握使用期限。

六、控制
(一)报告
1、发生法定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在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时限内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2、出现以下任一情况时,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在24 h内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d内有3例或者连续3d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
——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
——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控制措施
1、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等部门配合,共同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学校应对传染病疫情的对策、措施及应急预案;督促学校落实各项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配合卫生行政部门严密监测学校疫情动态和调查处理工作,并适时做出预警;指导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紧急应对和处置疫情;协调解决学校应对疫情所需的物资和经费等保障。

2、卫生行政部门指导学校开展疫情预防控制工作,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完善预防控制预案;组织协调和督促医疗卫生机构对学校疫情预防控制工作进行指导;及时通报疫情动态,并根据疫情变化情况,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及时调整和完善预防控制措施。

3、各级各类医疗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指导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负责辖区内学校疫情分析报告、病例诊治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工作;协调和指导学校落实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指导学校根据疫情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预防控制措施。

4、学校在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监督和指导下,做好以下疫情控制工作:
a)对确诊患有法定传染病的学生、疑似病人或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学校应配合卫生部门依法对确诊学生进行隔离或者医学观察,并安排其及时就诊,做好检疫期相关记录。

b)配合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疫点开展消毒、疫情调查和宣传教育等工作。

c)学生病愈且隔离期满时,应持复课证明到学校医务
室或者卫生室查验后方可进班复课。

d)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学校应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的决定,停止举办大型师生集会和会议,采取临时停课或暂时关闭措施,并配合属地疾病控制机构对学校人群进行预防性服药和应急预防接种工作。

(三)个人防护
教职员工在照顾患病学生、接触可能受到污染的物品或排泄物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如配戴手套、口罩、帽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