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2年新课程高考备考复习研讨会(历史)资料
浙江省2012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试题(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0分)1.(2011年11月浙江调研13题)春秋时期,宋楚两军对垒,宋军不乘时出击而大败。
国人归咎于宋襄公,襄公辩称:“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其中“亡国”的“国”指A.夏B.商C.西周D.宋【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周公旦平定管蔡武庚叛乱后,周成王将原商朝贵族微子启封于宋。
宋襄公是商朝贵族的后代,因此选B。
【结束】2.(2011年11月浙江调研14题)“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这首古代著名诗歌反映了A.西周农夫的劳动生活B.东汉地主的庄园生活C.唐代诗人的“诗中有画”D.宋代文人的抒情写意【答案】A【点拨】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
《诗经》的诗,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表现的是农夫的辛勤劳动。
因此选A。
【结束】3.(2011年11月浙江调研15题)《海国图志》中说:“古之圣人刳舟剡楫,以济不通,弦弧剡矢,以威天下,亦岂非形器之末……岂火轮火器不等于射御乎?……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
”魏源此言意在强调A.传统的舟船弓箭是有用之物B.向西方学习要转变传统观念C.坚船利炮是西方之长技D.学习西方是为了战胜西方【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魏源认为西方先进技术是“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这是中国人观念上的重大变化,即由“鄙夷”到“师夷”,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因此选B。
【结束】4.(2011年11月浙江调研16题)严复晚年说:“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
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错误的是A.放弃进化论B.重新评估传统C.反思西方文明D.肯定孔孟之道【答案】A【点拨】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打字:黄金重、孙永庆、林雪松、韦钧苑整理:龙辉校对:杨伟平解析:武汉外国语学校汪新兵1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墨子针对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局面,提出“兼爱”“非攻”“尚贤”,表达了小手工业者反对战争、提高社会地位的诉求。
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①③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
智者学派主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针对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宣扬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和专制。
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体现了哲理思辨的倾向。
【答案】A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根据“同姓不婚”,鲁国是姬姓封国,晋两国不可通婚,可知①正确;燕国是姬姓封国,因此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可知②不正确;宋国不是姬姓封国,晋宋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③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燕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④正确。
【答案】C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
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樊氏的庄园里,实行了农、林、牧、渔多种经营,生产经营活动广泛;“资至百万”说明樊氏庄园经济力量强大;“闭门成市”反映自给自足程度很高;草市是在乡村、城外交通便利处自发形成的商品交易场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012年高考文综浙江卷历史含答案(解析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墨子针对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局面,提出“兼爱”“非攻”“尚贤”,表达了小手工业者反对战争、提高社会地位的诉求。
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①③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
智者学派主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针对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宣扬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和专制。
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体现了哲理思辨的倾向。
【考点定位】“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墨子的思想主张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同姓不婚”,鲁国是姬姓封国,晋两国不可通婚,可知①正确;燕国是姬姓封国,因此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可知②不正确;宋国不是姬姓封国,晋宋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③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燕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④正确。
【考点定位】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
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浙江省甬金丽高考文综(历史)复习研讨会资料(十三)精编课件
(四)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一、代议制的含义
二、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背景 三、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过程
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 大革命 (拿)
美国 独立战争(华)
德意志的统一
三、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形式
英—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1689《权》 美—总统制共和制 联邦制—1787美宪法 法—共和制 (责任内阁制)--187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德—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联邦制—1871德意志帝国宪法
金华 十校
(3)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18世纪之后欧洲 “翻开造纸工业新的一章”(手工劳动方式向机 械操作过渡),而中国却长期“停留在手工造纸 阶段”的原因。(8分)
从“温故”走向“知新”
缙云中学 丁雯静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余文森 教授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回答,他认为: 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 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 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 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 标)的协调发展。
认知停靠点,解决学会的问题; 思维展开点,解决会学的问题;情感激 发点,解决想学、乐学的问题;
(三9五四运动
时间
19C40—60S 19C60S—20C初 1912---1919
世界背景 英完成工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
革命
帝国主义形成
一战
主要矛盾
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列强侵华 两次鸦片 甲午、八国联军、 以华治华
战争
干涉“辛”
科技文艺:
人:华、拿、牛、达、马、恩
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工人运动
市场 雏形开始形成
初步形成
2012年新课程全国文科综合试卷历史试题评析--傅战来
2012年新课程全国文科综合试卷历史试题评析与启示湖南省株洲二中傅战来2012年,湖南省与陕西、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山西、江西、新疆等省(区)共同使用全国新课程高考历史试卷。
该套试题是对2011年高考题优点的继承和发展,它巩固了新高考命题的基本范式,试题体现了“结构稳定、载体创新、关注热点、能力立意、突出难度”的特征,因此,研究2012年高考试题对于新课程的实施和新高考的复习,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试卷结构基本稳定2012年是湖南高考文科综合采用新课标试卷的第三年,今年的文综历史部分,给人的整体感觉与上一年非常接近,稳中有变,呈现不断创新和提高能力要求的趋势。
①试卷结构保持去年的传统。
试卷分为第1卷和第II卷,第1卷为必考题,题型是选择题,共12个,每题4分,共48分。
第II卷主观题,由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必考题两个,分值37分。
选考题由四个选考模块构成,考生从其中任选一个模块,分值均为15分。
②从题型来看和去年基本一致,以材料为载体命题,试题模式稳定。
选择题设问没有反向设问,设问方式和类型稳定,非选择题40题设问稍有变化,由两问变成三问,试题设计上,材料由分散的段式材料变成一段完整单独的材料,考查更趋主题化。
41题的设计更加多元化,除了文字观点外还有图表信息。
选修题依然脱离教材本身,但命题模式不变。
二、历史试题主要特点该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凸显了能力立意,适应了考生的个性化选择,强调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试卷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历史材料的全新运用,呈现材料载体创新。
课程观代替教材观,试题以新的内容载体考查学生学科素养和学习潜能,突出开放性和创新性。
试卷中所有的试题都采用新的内容载体材料设置情境,这就需要学生能准确解读材料,由此可见对考生分析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材料来源广泛,有原始文献、史学论著,同时也有学生熟知的神话故事;乃至使用学术前沿观点、社会热点相关内容命制试题,以寻求命题的突破与创新。
2012浙江甬丽金三地高考历史复习研讨会课件:世界现代史重点剖析与复习策略
阶段特征
世界市场震荡,凡 尔赛—华盛顿体系 的确立与瓦解时期
20世纪40 年 1947年,杜鲁门主义 代中后期— 20世纪50年代中,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1991年 1961年,不结盟运动 1967年,欧共体形成 60年代末,日本崛起 70年代末开始,中国改革开放
1991年至今
美苏冷战时期—— —两极格局;出现 多极化趋势形成和 发展
二轮复习之备考策略之三
——学生的历史感在哪里? 四、有针对性地提升解题能力
2009-11年宁夏卷之概括
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
二轮复习之备考策略之二
二、科学划分通史阶段
第一:经济思想的转变:从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 第二: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战后: (1)美国罗斯福新政:核心是扩大消费。 (2)德日法西斯专政:是现代化的“反动”。 (3)苏联斯大林模式:苏联通过斯大林模式来实现 现代化。 二战后: (1)西欧和日本实行社会改革,加强政府宏观指导, 发展高科技和新兴产业,德日恢复发展。 (2)东欧国家:1948—1953年,苏联式的高度集中的 经济政治体制确立。
一轮复习后之学情分析
部分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知识瓶颈”。
学生知识多而乱,结构不完整,难点不理解,时间线不清晰, 概念张冠李戴;
二是“高原现象”。
做题蓄而不发,发而不全,全而不对。审题能力、解题能力、 知识迁移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答题规范,等等有待加 强。
二轮复习之备考策略之一
——以生为本,关注发展 一、动之以情,发掘非智力因素
2009-11年省文综卷世界近现代史试题之解读
第一,从分值比例看
2009-11年省文综卷世界近现代史试题之解读 第二,从知识点分布和考核要求看
浙江省2012届高三历史必修内容复习提纲
浙江省2012届高三历史必修内容复习提纲一、古代部分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③分封对象:王族(主体),功臣,先代贵族。
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⑤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⑥崩溃原因: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周王室衰弱,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⑦影响: a、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b、消极: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2.宗法制:①目的: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②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③等级秩序: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④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⑥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祭祀)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由来: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②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朕、制或诏、玺)2.秦朝的中央机构:①三公: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分左右两名.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地位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没有实权. ②丞相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012年高考研讨复习历史讲稿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2012年山东高考文综——山东高考考试说明历史学科解读及应对策略主主讲讲人人 魏魏 明明2012年在变与不变的喧嚣声中,新课改高考将进入第六个年头。
2012年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呈现什么新特点、带来什么新变化、引领什么新趋向,都备受进入高三最后冲刺复习老师和考生的关切。
如何来准确解读《2012年山东高考卷考试说明》?如何利用《2012年山东高考卷考试说明》来把握2012年高考命题的新特点、新变化和新趋向?如何从《2012年山东高考卷考试说明》透漏出变与不变的信息中来增强2012年高考文综备考的针对性,是现阶段每一位高三教师和考生都期盼解决的问题。
今天我将选取五个方面问题分别来做一下分析与说明。
一、关于2012年山东高考考试说明历史学科的“变与不变”通过与《2012山东高考卷考试说明》认真比较,“稳是前提,变化明显”是阅读考试说明后的突出感受。
从总体上来看,《2012年山东高考卷考试说明》的突出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不变、二个调整、一个变化”,这体现了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高考思想和原则。
三个不变具体表现在:命题指导思想不变、考试命题的内容范围(必修、选修)不变、试卷形式及结构不变(时间、分值、题目总量,各科比例、选做题目不变)二个调整具体体现在——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局部调整、考核目标与要求调整一个具体变化体现在——样题题型示例变化明显从具体变化来看,考核目标与要求在表述变化上已经与全国新课标大纲相一致;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变化体现在把山东文综往年高考必做题原4道题,改为6道题,也就是说原来政史地综合题,现在分开出题;最应该值得注意的变化是题型示例调整,尤其是增加了多道选自全国高考课程卷的相关试题,这应该引起备考者的重点关注。
二、解读2012年山东高考考试说明“变与不变”蕴含的备考指向 Ⅰ.命题指导思想不变蕴含备考导向Ⅱ.命题内容范围不变说明备考策略Ⅲ.考试试卷结构不变关系命题标准Ⅳ.试卷结构局部调整暗含试题呈现Ⅴ.考核目标要求调整指明命题方向Ⅵ.样题题型示例替换关乎试题变化最大变化,样题题型示例变化明显——最应该值得注意的变化2012年高考说明中“题型示例”文科综合科目的三个学科共精选了62道不同命题形式的典型例题,题目类型和呈现形式更加丰富。
2012年浙江卷历史部分
2012 年浙江卷历史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合计48分)1、(4 分)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偏向真理思辩,有的偏向本质功利。
此中贯衣着讲究本质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要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 B .②④C.①②④ D .①③④2、(4 分)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婚为“喜结两姓之好”),而鲁晋两国不行通婚。
联合所学对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能够通婚③晋宋两国能够通婚④秦燕两国能够通婚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3、(4 分)史籍记录,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
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输,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嬴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材,资至百万”。
以下对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庄园经济力量强盛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散发达D.生产经营活动宽泛4、(4 分)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朝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朝邯郸人口殷盛。
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
以下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B.李白是唐朝有名诗人,建议拥有威望性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律人耳目一新D.历史研究能够以诗证史,但一定详加考辨5、(4 分)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盛大浩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代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与其国子监博士。
这些行为表示康熙()①崇尚儒家文化②着力提高满族文化③延揽汉族文士④努力和缓民族矛盾A.①②③ B .①③④C.②③④ D .①②④6、(4 分)1862 年 6 月 26 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
这反应出()A.社会经济构造的改动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物质生活时髦的变化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7、(4 分)下面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创办工厂数目统计表示图(1937.7—1944),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A.大后方七省创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加B.太平洋战争迸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猛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率发生很大变化D.大后方工厂创办的主要原由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8、(4 分)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仇敌”;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日夜守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辛的状况下,先后生产了大量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精益求精技术,提高质量”。
历史讲稿2012年高考研讨复习讲稿
2012高考历史学科备考漫谈华中师大一附中陶涛一、07—11高考的回顾与反思1.07—11年新课标高考回顾选择题(以11年考题为例):①.价值取向决定考查内容(社会价值、史学价值、学习方法和能力价值)②.在专题或有联系的宽广领域中考查相关的内容:主题和板块设计,古今贯通、中外相连;同一专题或不同专题历史发展线索的纵向联系;中外专题的联系或比较;同一时期不同专题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横向联系。
③.以能力考查为导向:对教材知识的整理、归纳;基本的认知结构;史学的基本方法;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渗透和运用2.课标与考纲3.我们的困惑现今历史教学面临的最大困惑是历史知识的阐释把握到怎样的深度和广度。
新课标教材采取专题模块体例,学生很难有通史的把握;而近几年高考明确体现了“脱教材考”的趋势:一方面,“在新课标下,基本知识点的确定比较困难。
在考试测量中,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对此加以缓解,并且这些方法也符合注重能力考察的要求。
”高考命题人的这番解释就极大延展了基本知识点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所有教材都是按照新课标编写的,因此考试测量中基本知识点的确定应该遵循新课标,而不是具体教材。
”于是,我们只能无可奈何地理解教材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考题涉及可以在此基础上无限制地延展。
如果采取堵枪眼的办法,那我们的教学必须淹没在浩如烟海的史实和史料中。
而常见性的做法是教师自己备课将所有版本的新教材及老教材叠加到一起,彼此参看,甚至要求学生也准备一套老教材作为备用,学习中两种教材兼看,怎一个苦字了得。
另一个重大的困惑是新老史观的纠结混杂。
虽然高考题一直在引领着教学者的观念更新,但显然不够。
平常各地的模拟题、训练题中不乏彼此冲突、观念混乱的个案。
由此也就有了第三个困惑——如何在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能力提高间寻求平衡。
考试的压力让众多教师困惑,掌握大量课本知识,在考试中用不上,而所谓的能力又体现不出来,或者是无法掌控。
形象地讲就是“死不过去,活不起来”。
2012浙江高考信息会-高考复习备考研讨[阅读部分解读]
而高考中的阅读活动则并非如此,考生既需 要略读,以获取一些整体性信息;也需要查 读(scanning),以获取所需的细节性信 息。另外,考生还需要一些时间考虑试题的 解答。因此,考生在考场中的实际阅读速度 必须大于75词/分。 所选文章的结构紧密完整,内容丰富。语言 地道、原汁原味, 句型灵活多变, 复杂难句比 较多,词汇量大。出现了许多新课标八级词 汇,如specific, complex, promote, compensation, significance, potential, 等。
2)帮助学生提高的阅读能力
认真研读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题,我们发现其共 同特点是:文章都是五篇,所选材料的题材、体 裁多样,均取材于英文原版书籍,语言地道、内 容新颖,文化意味浓厚;试题设计均重语篇理解, 与以前的高考试题相比,命题者明显加大了阅读 理解试题的考查强度。
了解了这些以后,再让学生边做题边弄清哪些是 主旨大意题,理解文中具体信息题,根据上下文推 断生词的词义题,做出简单判断和推理题,理解 文章的基本结构题,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题。
在设问方面,理解通篇文章和推测深层含义 的综合性试题有所增加,注重考查文章的主 旨要义,重视语篇中所蕴含的作者意图、观 点和态度,品味字里行间蕴含的深刻含义, 对修辞的考查等,以考查学生对较长语篇的 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第二节的文章以“团队建设”为话 题,提出了团队建设中的目标设置、沟通协 作、相互尊重和领导艺术等要素。本节的考 查改变了“信息匹配”的命题思路,要求考 生为一篇文章中的各段落添加小标题,对考 生的语篇归纳能力要求较高。
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词义题的方法主要有: 1.根据文中的定义、解释猜生词 。例如: Skimming means looking over a passage quickly to get the main idea before you begin to read it carefully. 2.利用事例或解释猜生词 。例如: The doctor is studying glaucoma(青光眼) and other diseases of the eye. 3.利用重复解释的信息猜生词 。例如: Mr. Smith always arrives home punctually,neither early nor late. 4.根据同位关系进行判断: 阅读中出现一些难词,有时后面就是一个同位语,对前 面的词进行解释,这种解释有时也用连词“or”连接。
2012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模块分课时整理
2012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模块分课时整理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2012年海南卷历史,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2.(2012年重庆文综历史,13)《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
”其表现有()①战乱频仍②民族矛盾尖锐③刑罚严酷④土地兼并严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12)“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2.(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3.(2012年北京文综历史,13)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
该都城是()图6A.唐长安 B.宋开封C.元大都D.明北京4.(2012年安徽文综历史,1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5.(2012年海南卷历史,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2012浙江五地市高考复习研讨会材料:对解读2012年浙江高考
3.知识要求变化小,能力要求变化大。
三、学生如何合理的应用《考试说明》
1、对《考试说明》中提到的知识点部分要做到 知道,理解,应用,并且形成知识网络。 2、对样题中的题型,不仅要以会做为目的,更不 能觉得能把这些题目做好,高考就万事大吉了, 不应该孤立的看某一个题目甚至一套试卷,而是 应该把它放到整个的复习体系中、知识体系中去 认识和把握。 3、从“题海战术”中脱离出来,注重对知识的运 用,对题型的解读和分析,形成顺畅的思路习惯。
对解读2012年浙江高考 数学<考试说明>的几点建议
鲁迅中学 虞关寿
一、《考试说明》的作用有哪些? 二、《考试说明》并非万能的 三、学生如何合理的应用《考试说明》 四、教师如何合理的应用《考试说明》 五、《考试说明》的变与不变 六 、启示与感悟
一、《考试说明》的作用有哪些?
1.为命题者提供了一个参考。 2.样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命题方向。
(二)高考定位(看曾经的高考如何考)
(三)热点例析: 1.三角函数的性质 例1.及拓展延伸: 2.三角函数的图像及变换 例2.及拓展延伸: 3.三角函数的值域与最值 例3.及拓展延伸: 4.函数模型的应用 例4.及拓展延伸:
(四)误区警示: 1.关于三角函数的概念 2.关于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3.关于三角函数的单调性 4.关于 y A sin( x ) 图像变换 5.关于 y A sin( x ) 的解析式 6.关于 y A sin( x 东西,研学生易犯的错误
例如:1、在《必修4》第38页最下面有这样一段文字描 述:“周期函数的周期不止一个。例如 ,以 2 ,4 ,6 , 及 2 ,4 ,6 , 都是正弦函数的周期。事实上,任何一个 2k (k Z , k 0) 常数 都是它的周期。”针对这段文字,我 设计了如下的问题让学生辨别: (1)函数 y sin x( x [0,2 ]) 是周期函数吗?函数 y sin x( x [0,) 是周期函数吗? (2)一般地,若函数 y f ( x) 是周期函数,且最小正周期 为T,则 nT (n Z , n 0) 都是它的周期。对吗?若不对,应怎 样修改?
浙江省新高考研究联盟2012届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2届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卷考生须知:1. 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8页(其中试题卷6页,答题卷2页)。
本卷共两大题,28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 试卷的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并将该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内。
)1.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九品中正制为基础选拔官吏,逐渐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其中“品”主要是指 ( )A.品评官的职位等级B.品评士人的家世等级C.划分士人优劣的等级D.授予士人官职的等级2.对于清代军机处的设置,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政令统一的需要C.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D.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3. 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下列关于这三回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 A.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B.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C.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D.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使反动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4.“中国人民是富于反抗精神的,然而又是缺乏建设性的。
……他们无法逾越时代的界限和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度作回顾和前瞻,因而无法真正完成民族的独立”。
以下运动最符合题意的是( )A.维新变法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5. 中国思想文化史专家张岂之在《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6.《西方文明史》中记载:“1920 年代和1930 年代的欧洲历史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往那样对进步深信不疑……,这是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年代。
浙江省杭州市2012届高考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人民版
2012年某某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某某。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只须上交答题卷。
1.史学家吕思勉在论述中国古代的“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
其中“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A.禅让制 B.分封制和宗法制C.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2.近代学者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评价中国古代某思想家时说:“他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
他没有能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原因不在于他缺乏决心和能力,而在于当时的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
和别的思想家一样,当他发现自己的学说没有付诸实施的可能,他就只好把他美术化或神秘化。
”材料中“破坏性强”的含义指A.对鬼神敬而远之的态度 B.提出了“罢黜百家”的思想C.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D.对正统思想提出了大胆挑战3.《迷途的帝国》一文中这样写到:“康熙大帝是一个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具备非凡过人的雄才大略。
使中国一举摆脱明末清初大动荡后满目疮痍的局面,成为东方最强大的王朝。
然而,他最终却没能跨越封建体制雷池半步。
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盛极而衰,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康熙帝①强化君主专制②强调农商并重③推行文化专制④实行海禁政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1759年,有一位官员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某某)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这些言辞中包含的信息主要有①清朝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发达②丝绸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③中国已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形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竹枝词是一种诗体,在民间有很大影响。